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1617-第6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松江布来说,和记就是这个时代的洋布。
他们对这样的冲击是没有办法的……和记用大量的畜力和水力,拥有大量的不断改良革新的织机,拥有强悍的物流,随便哪一条都是松江商人没有办法相比的。在和记的步步紧逼下,松江布已经让出了过半的市场,再这么持续下去,北方一年几百万匹规模的市场,非得叫和记全抢下来不可。
除了布匹之外,铁器的销售也是相当令人吃惊,当然姚宗文还特别说明,这个月十九万件的销售量是因为上个月太过疯狂导致的下滑,三月和四月两个月,和记的铁器销售超过百万件……这并不奇怪,开春之后需要的农具数量会大幅度的增加,现在这个数量还是因为北方连年灾害,人们手中无钱,实在买不起,经常是几家合买几件农具,否则的话,和记的农具一年卖个几百万件根本不算个事。
永乐年间,大明的生铁产量超过一千八百万斤,到嘉靖年间,达九千万斤,这个数字已经远超两宋和元,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高度。
但如果考虑到大明的人口增长,这个数字之下的现实还是生铁数远远跟不上人口的增长和耕地的增长。
嘉靖年间人口最少到一亿五千万人,耕地增加了数百万亩,生铁数量看似也增加不少,但主要是南方的开发增长,特别是闽铁和江南的私人铁场增长速度极快,而官营铁和北方铁场不仅没有增长,反而因为管理不善等诸多原因而破产停工。
遵化铁场就是在嘉靖年间停工,到和记前些年重开为止,停工了好几十年。
朝廷在嘉靖年间就大量用闽铁了,戚继光的兵书里,不管是兵器还是火铳,都会特别注明用闽铁多少斤。
民间缺铁相当严重,精铁数量和打造出来的铁器更是严重缺乏。
在一些经济落后的地方,用石犁犁地可不是什么新闻,一个家庭里,有口铁锅就算是不菲的财物,这也不是什么玄奇之事。
在南方,物资较为丰富,经济也发达,所以各种情况都还算好,在北方则不同,铁器很缺,和记的出现在这几年相当程度的缓解了缺铁的状态,但和记也没有把全部的出产都放在国内市场,日本一样缺铁,东南亚市场对铁器的需求也很大,并且利润也是相当的高。
“过百万件铁器,一年最少卖好几百万,还有几百万件出海。”姚宗文的三角眼里满是贪婪的光芒,他缓缓道:“现在应庚兄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眼红,不管怎样都想把和记给吃下来了吧?”
“那也得有力量才行!”霍维华摊手道:“本人是爱莫能助了,厂公已经再三警告,绝不准我再掺合进去,再有蓟镇之事,我性命难保。”
以魏忠贤的脾气,做过这样的警告就不可能是虚应故事,霍维华很得魏忠贤的信任,由太仆寺卿转任兵部右侍郎,并且可以署部务,在很多对外的军事布置上崔呈秀只出主意,甚至连主意也不出,凡事都是霍维华来拿主意或是直接下指令,权力是大,遭的忌讳也多,阉党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田尔耕许显纯崔呈秀,哪个是善男信女?宫里还有王体乾等人,也都在争权夺利,还有魏良卿这个不省事的,三党之中也原本就有龃龉在,没事想伸腿给霍维华使绊子的人大有所在……
姚宗文也知道此理,但他实在有些舍不得。
封锁边境,拿捕张瀚,这事他们不关心。这几年他们没做别的事,就是一直在寻访和查察和记的生意脉落,有多少大车,多少分行分店,帐局里存着多少银子,各商行仓库里存着多少货物,灵丘和遵化的铁场一年能产多少斤生铁……
这此东西和记也没有刻意保密过,所以只要有心都能打听得出来,何况做这件事的都是大人物,东厂的打事番子,锦衣卫的校尉,各处的官府,大士绅,大商人,都能利用的上,消息来源相当的多,也有很多不可靠的,可是按时间积淀下来,也确实是差不多就是这样的结果了。
和记一年获利,当在千万以上!
初知这个数额的时候,姚宗文都被惊的翻了个根头。
明末战乱频繁,朝廷用度开销直线上升,原本一年三百多万的收入远远不够,万历皇帝断然先开征辽饷,天启年间对各种税额都有增加,包括茶税等工商税在内,年收入达到一千万冒头。
这已经弄的天下骚然了,到崇祯年间加练饷和剿饷,三饷加起来一年收入两千万,已经成为百姓沉重的负担,而和记,一个商行,轻轻松松年收入过千万,如果不是经过两三年的谨慎调查,如毒蛇般的躲藏在暗处一直盯着和记不放,能得出这样吓死人的结果?
这一下,和记在北方的强势和维持着强大军队的原因就彻底搞清楚了。
没有一年千万的收入,哪有那么多大炮和铠甲,还有那么多效死力的将士?和记的这么庞大的财富,已经足够叫所有人眼红了,姚宗文就在这时被拉下水,也迅速为和记庞大的财富所震惊,原本还想过要两头下注的心思立刻淡了下来……真打起来,和记商行一定要查抄,就算将来和记得了天下,能将所有参与其中的人都杀了不成?为敌国时,什么样的举措都是理所应当的事情,算账也是往皇帝和当国者的头上去算,算不到一个都给事中头上!
也就因为如此,姚宗文上蹿下跳不遗余力,就是想抢先把和记的财富弄到手,就算上头的大人物们吃肉,他只能喝汤,这一口汤,最少也是好几十万两的银子……
可惜事有不协,和记相当强硬,而朝廷又过于软弱了。
身为朝局中人,又一直在京师呆着,姚宗文这一类人对皇明朝廷的力量过于高估,而对和记这样在外发展的力量又有所低估。
在很多人心里,和记诚为大敌,但其冒起太快,底蕴还不如女真人,姚宗文说是不怕和记清算,实际上内心深处从未觉得,和记能够成功打进来,灭掉大明,成立新的王朝……
这样的事,在天启年间,真的不会有人想起来。
就算偶有闪念,这种想法也被贪念压下来,被视为是过于胆怯的多疑想法而已。
“那就再等机会吧。”姚宗文有些不甘心,但也知道此时是不宜再出手了。辽西要有大战,北方和记虎视眈眈,内部还有王二举义,到处烽火,这时再出乱子,皇帝必定大怒,魏忠贤也会怒不可遏,就算身后有人,一层层查下来,自己也讨不得好。
“机会是有的。”霍维华一笑,看看手中的单子,语态轻松的道:“你看,和记又在做白糖和红糖生意,将来怕是更有钱哪。你们急什么,是你们的就是你们的,历来大明的商人,钱赚的越多,越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姚宗文大为赞同,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第1628章 碰壁
“袁崇焕又派人来议和?”皇太极抖着手中的书信,人已经气的笑起来,方正的大脸上原本的气郁之色都减少了很多。
四周的人却没有笑,从五月六日起兵,过小凌河,大军原本宜从广宁南下,但现在十三山到广宁一线为和记所控制,六万人不到的后金只能绕道而行,于战事殊为不利。
前锋战打的也并不好……
天启七年五月初九日,皇太极率兵到了广宁的旧边,命贝勒德格类、济尔哈朗、阿济格、岳讬、萨哈廉、豪格率护军精骑为前队,攻城诸将率绵甲军等携带云梯、盾牌等器械为后队。皇太极亲自同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率领大军居中。
八旗分三队,鱼贯而行。
后金军行进,分为前、中、后三队;作战,则列为左、中、右三路。
初十日,皇太极至广宁西南,遥望十三山不语。
其后,后金军士捉获明军哨卒,经讯问得知:右屯卫以百人防守,小凌河、大凌河虽修城未竣又被折毁过,但也有兵驻防。
锦州城修缮已毕、马步卒三万人。
皇太极命乘夜进军,轻取右屯卫城,直奔大凌河城。
五月十一日,后金军由纵向的前、中、后三队,调整为横向的左、中、右三路——皇太极自率两黄旗和两白旗兵为中路,直趋大凌河城;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贝勒硕讬及总兵官、固山额真等,率两红旗和镶蓝旗的兵马为右翼,直趋锦州城;三贝勒莽古尔泰率正蓝旗的兵马为左翼,直取右屯卫。
中路皇太极军逼近大凌河城,当时城池还没有修筑完成,守城兵撤往锦州。左翼莽古尔泰军逼近右屯卫,当时城池也还没有修筑完成,守军逃遁,奔向锦州。后金军轻而易举取得了大凌河、右屯卫两城后,三路大军会师锦州,距城一里,四面扎营。
战事发展至此时,袁崇焕开始调蓟镇、宣府、大同等地的兵马出关迎敌。
锦州激战后金军进抵锦州城外,四面扎营布兵,将锦州城严密包围。时明太监纪用、总兵赵率教驻锦州,负责筑城、守城。当后金军将要到来时,左辅等人撤入锦州,凭城固守,准备抵抗。沿边小堡也都撤兵,归并大城,坚壁清野,合力御敌。
到五月十二日,纪用和赵率教派官到后金军大营,商谈议和。这当然是缓兵之计,提出议和的同时,明军对后金来犯,缮城整军,治械储粮。
后金金军突然围城,明军准备不足。所以,纪用和赵率教遣官往皇太极大营议和,拖延时间,以待援兵。皇太极对锦州来使态度强硬,并给纪用、赵率教写了回书。但是迟不见回复。皇太极下令攻城,锦州激战爆发。同日,中午,开始锦州攻守激战。当日后金军攻城不下,受到重大的损失,后退五里结营。城里与城外,议和与兵锋,尔来我往,交替进行。皇太极初战失利,派人到沈阳调兵增援。
五月十七日,皇太极收缩对锦州城的包围,聚兵于城西二里处结营,以防明朝来援的军兵。五月十八日,皇太极急不可耐,将书信射入锦州再次劝降。锦州城中的纪用和赵率教对其劝降,不予理睬。五月十九日至二十日,后金军继续围城。五月二十五日,后金固山额真博尔晋、图尔格率领援军从沈阳来到锦州,增强了后金军攻城的兵力。
至五月二十六日,后金军已围城十五日,时值初夏,后金官兵暴露荒野、粮料奇缺、人马疲惫、士气低落。五月二十七日,皇太极率三大贝勒,众台吉、每旗副将一员,并护军营共三千兵,往宁远一带迎击明军。后金军分兵为两部:一部继续留驻锦州,在锦州城外凿三道濠,加以包围;另一部由皇太极率领官兵数万,往攻宁远。
锦州城攻不下,派使劝和不降,皇太极便向西移师,攻打宁远城。
皇太极率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和济尔哈朗、阿济格、萨哈廉等八旗官兵,前去攻打宁远。当时宁远城内,袁崇焕和内镇太监一起驻守。袁崇焕指挥明军撤进壕内,总兵孙祖寿、副将许定国率军在西面,满桂令副将祖大寿、尤世威等率军在东面,余在四周,分守信地,整备火器,准备迎战。城外,布列车营,前面挖掘深壕作为屏障,明军都撤到壕内侧安营。袁崇焕此次固守宁远,除“凭坚城以用大炮”外,还布兵列阵城外,同后金骑兵争锋。
五月二十八日早晨,后金军到达宁远,展开激烈的攻守战。萨哈廉、瓦克达等部都被明军重创。同时,锦州的明军出城,后金军迎击,击败了来援的明军。皇太极亲率贝勒阿济格与诸将、侍卫、护军等向明军疾驰进击。诸贝勒来不及披甲戴胄,仓促出战。明总兵满桂、副将尤世威率军迎战,短兵相接,互有杀伤。明军城上城下互相配合,炮火、箭矢齐发,皇太极大帐被炸毁,济尔哈朗等受重伤,后金军死伤累累……
“老八,我看你远远不及父汗!”
隔着老远就能听到莽古尔泰粗野的叫声,这位三贝勒倒不是有什么深刻的恶意,纯粹的发泄不满。
自皇太极即位之后,先成立六部,萨哈廉掌户部,岳托掌兵部,不管是不是空头,先把架子搭了起来。
六部和汉军直接由皇太极直管,对一些旗务六部也逐渐插手。
这是阴柔功夫,各人也不能说成立六部不好……汉人都有六部,女真前辈大金国也有六部,后金成立六部,三大贝勒也不好反对,这又不涉及到他们的权威。这样的事都是在大汗和三大贝勒共坐的时候提出来的,明面上都是四人共同通过。
成立六部后,皇太极逐渐抓权,又成立了文馆,把范文程宁完我等人推了出来。
接着又练汉兵,发给火器,派马光远等人学着铸炮。
这些事莽古尔泰都不是很赞同,但四大贝勒里,大贝勒代善比较超然,二贝勒阿敏自成一脉,三贝勒莽古尔泰和皇太极关系最为亲近,两人算是一体的,很多事情上,皇太极除了给自己的两黄旗照顾外,最多的倾斜就是往正蓝旗那边,四大贝勒里,老五和老八好的如同穿一条裤子,这样才能压的住老大代善,震的住老二阿敏。
后金国内的情况太错踪复杂了,八旗内争千丝万缕,旧有的体制不能适应的新的情况。还有大战略的麻烦,四面楚歌的恶劣局面要试探着去打破,还有境内的汉军和包衣的问题,努尔哈赤晚年杀的太狠,对汉官和汉军将领太苛刻,也要徐徐挽回。对各官庄的包衣也要尽量的松一扣,新掠的汉人丁口,尽量的将壮丁编入汉军之中,重新成立汉军这事皇太极是下了决心的,但也急切不得,需要徐徐为之。
还有居住在沈阳和辽阳的那些蒙古贵族们,自察哈尔完蛋,两边道路信息不通后,这些人就急的跳脚,每天都有人求见大汗,他们急着想请后金兵往科尔沁动兵,要把科尔沁部打回来,重新连成一个整体。
可是皇太极连广宁和十三山都不敢去碰,那是硬仗,后金国的国力现在太弱了,要不是去年打草谷打到了大量物资,凭后金现在的国力,这一次的宁锦之战根本打不起来……没钱没粮出来啃硬骨头,这明显是亏本买卖,各大贝勒和旗主们根本不会愿意出兵,皇太极的威望又不够……
这一次打锦州不成,打宁远又受挫。更为叫人心惊的就是关宁兵敢于野战了!
祖大寿和尤世禄两员重将各领千多人的内丁,配上几千人的营兵,装备具甲都不差,训练也不错,后金兵几次派骑兵在两翼试探包抄,明军并没有慌乱,要是往年,两翼有骑兵一跑,明军准保乱了营,将领在内丁簇拥下赶紧逃命,剩下大量营兵被屠杀,如同割麦子一样去收割人命就行了。
这一次明军的表现令皇太极感觉吃惊,有一种前所未有的郁结之气梗在了他的心口。
明军不仅有威力巨大的火炮,还有了野战对抗的决心和能力,后者才叫他十分不甘和郁闷。如果辽西明军也越打越强,倒是不担心几年之内他们敢打过来,而是叫人担心以后再也没有地方去打草谷,更断了从辽西突破到关内的念想。
辽西兵强马壮,饷械充足,一旦军队敢打敢拼,将领也有了取胜的信念,这就是相当可怕的事情了。
辽西,广宁,还有东江盘踞的宽甸,另外此前的几次战事证明了宽甸还有和记的强兵,再加上背后的朝鲜,一张大网已经成形,皇太极可以预料的到,就算左冲右突,也完全没有办法将这张大网给冲破。
东江和朝鲜是最弱的两环,但这两边都相当的穷困,根本抢不到什么东西。另外东江那边也有和记的兵马,这使皇太极投鼠忌器,不管怎样,皇太极已经将和记视为最强悍的对手,在没有确定一定的优势之前,和记是他不愿意去碰的对手。
莽古尔泰抱怨着大步走过来,其实正蓝旗的损失不大,这一次宁远之战,损失最大的是萨哈廉麾下的牛录,祖大寿和尤世禄打的很稳,双方一直是小规模的接触战,明军主力一直试图依托坚城和火炮的帮助,但也敢于主动出击,这给后金军造成了相当的困拢,天气炎热,师老远征,而明军意志前所未有的坚决,打的相当沉稳的坚定,调度起来诸将听命,显然是上位的辽东巡抚有绝对的权威……
“五哥不必生气。”皇太极按下心头的不快,迎上前去,对莽古尔泰道:“明军这一次打的不错,你损失的丁口,我自己的旗下牛录不补,先给你补。战马也是先给五哥补,然后各旗再补。”
莽古尔泰咧着大嘴笑起来,这并不是他着重几匹战马和少数的损失的丁口,而是老八对他的这种一惯的尊重和照顾。
这种心理感觉很微妙,所以到了几年之后,皇太极因为战马疲瘦和打猎斥责他时,莽古尔泰心理失衡也就在所难免。
先对三贝勒捧的高,拉过来当坚定的盟友。然后加以打压,一个个的分头击破,这是皇太极给自己制定的目标和战略。
第1629章 心气
莽古尔泰道:“去看过济尔哈郎了吗?”
“看过了。”皇太极点点头,说道:“他伤的很重,不过没有脏东西感染,应该能活下来。”
后金缺乏良医当军医,更缺乏药材,与和记的贸易已经断了两年,有限的药材基本上消耗光了。这东西是一整套的体系,以辽东一地加上后金孱弱的国力根本搞不起来。
将士受伤了只能做简单的处理,然后就是靠意志力和生命力来硬扛,扛下来就能活着,扛不下来就死球,所以满文老档里关于自己伤亡的记录就是狗屁,这个没有抗生素的时代,不一定受重伤才会死,轻划一道血口子,很可能就破伤风死了,怎么可能每次杀明军几万人,自己的损失却微不足道?
莽古尔泰点点头,看了看不远处的宁远城。
地面上满是激烈战斗之后留下的痕迹,一掌多高的青草大片的被踩踏的相当凌乱,有一些新开的麦田也是一样,被毁的不成样子。
地面上到处是死去的八旗兵和明军将士的尸体,后金军虽然战事不利,但好歹撑住了战局,明军还是没有能够上来割取首级。
就算这样,远处的一些女真兵还是没有了头颅,明军拼命力战,尽量割取首级,在宁远城下估计有过百个八旗兵成了没头鬼。
一摊摊的血迹在黄泥地面和草皮上显得相当的刺眼,破损的甲胄和兵器扔在地面上,暂且人们还没有心思去收取。
一些重伤的战马被旗丁走上去刺死了,然后有人开始分割马肉,这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不能浪费。
人的尸体也有人在收捡,二里多外的两股明军都站着不动,不少人把目光投过来,显然是惋惜不能来割取首级。
明军还是分为两队,离城半里左右休息,红夷大炮的轰击有效杀伤在千米到千五百米之间,明军的休息范围在大炮的掩护之下,并不畏惧八旗兵的突袭。
在远方有一些游骑在来回扯动着,扬起高高的烟尘,那是两红旗派出去的骑兵,人数不多,只是继续切断明军与山海关和锦州方向的联系,也是继续向宁远方向的明军施压。
只是人数不多,而且此前的交战因为太过仓促,八旗兵没有占到任何便宜,连首级都被割走一百多个,这是相当惨重的损失,估计还会有梅勒章京等中层以下的军官损失,连贝勒济尔哈郎都受了重伤,可想而知损失会有多大。
怀着种种别扭的心思,几股骑兵跑动起来也不很积极,慢腾腾的,看起来相当的散漫和无序。
莽古尔泰在地上拔了根青草,放在嘴里嚼着,半晌之后才向皇太极道:“老八,我这心里很别扭,去年我们随父汗征明,一路拔堡无数,俘虏明军无数,获甲胄军需无数,掠得丁口无数。怎么这一次就打的这么艰难?”
皇太极一脸苦涩,这个问题其实不难回答。去年征明只是拔了不少小堡,到宁远城下受挫,激战过后不能获胜,明军将领得了相当大的自信,其实冷兵器时代的军队还是看将领。历次大战,明军高级将领都有大量在阵前逃跑的记录,沙岭之战,八旗兵刚摆开阵列,两翼一冲,祖大寿带着部下两千多人立刻开始逃跑,这样一来就算有忠勇将士浴血奋战,整个大军的士气都不可避免的崩盘,阵列混乱,接下来就是单方面的屠杀。
而这一次明军将领的心气很高,打的相当坚决,从军伍的调度来看,不仅有意志和决心,也确实有打赢的信念,所以明军从上到下都相对从容。
从甲胄和军械来看,辽西军也不愧是大明的第一军镇,装备相当华丽,饷械俱足,将领都有大量的内丁。
虽然明军总体上来说还是弱势的一方,但六万大军中辅兵和民夫很少,多半是战兵,后金的六万人中有四万是旗丁和汉军还有包衣,只有两万不到的战兵,从这个结果来看,未来的局面也不容乐观。
不过皇太极始终觉得,明军并非无隙可乘。
意志,决心,时势,加上火器犀利,依城而战,放弃大小凌堡堡和前屯右屯,这才打成现在这局面。
说白了还是半守城的战斗,出城的明军也不敢离开火炮范围太远。
在早前的战斗中,明军主力在塔山遇到少量的后金前哨就没有敢浪战,稍做接触就退了回去,这说明祖大寿和尤世禄心里还是有谱,别看他们带着万余精锐,仍然是不敢离开宁远城太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