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新明朝(随轻)-第1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另一人赞道:“如此六百年光阴前后呼应,两作珠联璧合,真有前因后果之妙也。观者吊古思今,足可细细品味。”
胡师爷应声道:“自然须得如此。”
李佑笑而不语,脑中不停幻想着自己与苏东坡两块碑文并立在名胜中,被文人骚客一起瞻仰的场景。胡师爷这件事确实办的好……
忽然有个衙役疾步匆匆赶到身边,对他低声禀道:“今日得报,巡抚衙门那边包括杨抚台在内,已经于昨日从淮安府出发了。”
第五集 牧守江北 第403章 棋局与抉择
凤阳巡抚杨大人的动静,扬州官场中有名号的人都很关注,他从淮安府出发的消息,两天后扬州里有品级的官员都知道了。
巡抚船队沿着运河缓缓南下,出淮安,过宝应,三日后到达高邮州州城。在此距离江都县边界只有六十里之遥,距离扬州城则有一百多里,但船队却停住了。
杨抚台暂住在高邮城南门外的盂城驿滞留不前,引起了外人种种猜测。其实真正缘起是,在路上杨抚台得知了李佑突然卡在当前这个敏感时刻,上疏猛烈抨击盐务弊政的消息,觉得这很有趣,并从中嗅出了许多不同寻常的信息。
说是坐山观虎斗也好,隔岸观火也罢,亦或是不想被某些人利用当枪使,杨大人忽然不着急赶路去扬州了,打算先在高邮州稳坐钓鱼台的住上几天。
如今的扬州,宛如乱如麻的棋局,不但李佑、罗参政、盐运司是棋手,就连高人一等的杨抚台也是棋手之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棋路,但谁也看不清大盘走势,所以不得不小心翼翼走一步看一步。
这日夕阳西下时分,在扬州城东门外官码头上,任师爷拖着长长的影子,将东家罗大参送上船去,但仍劝道:“东主切莫冲动,要三思而行!”
罗参政不为所动,“我意已决!”
罗参政彻底想通了,他要去高邮州远迎巡抚,以示恭顺,表达投效之意!
扬州城距离高邮州城大约两程驿路,共计一百二十里。以官场上的礼节来说,出迎越远越隆重,不同距离代表着不同等级,大概分有出衙署中门、出衙署大门、出城门、出城十里、出城至县区边界等几种,但没有远迎一百二十里的说法。
从三品远驱一百二十里去另一州县迎接正二品上司到任,这是个相当拍马的事情,若一定要评价这种行为的话,那只能说是伏低做小、奴颜婢膝!做官只有做到了万历朝摄政首辅张江陵的地步,大概才能享受这种出迎百里的待遇。
对此罗参政暗思,他如此表现诚意,人心都是肉长的,应该可以在抚台心里博得几分好感。
从表面上看,巡抚移驻扬州,最大的受害人就是他这个夹在中间不上不下的署理府事,可是再仔细往深里想,却未必是。
现在他虽然升为了从三品,但既斗不过李佑,又敌不过盐运司。从另一种角度看,以他目前这个差到不能再差的劣势处境,还有什么能损失的?
来了巡抚,对他而言再坏又能坏到哪里去,盐运司和李佑这些现有秩序的既得利益者才是最应该担心的!
产生格局变化对他而言,甚至有可能是好事。巡抚初到扬州,也需要助力,如果他能顺利倒向巡抚,可以借势而为和借力使力,说不定能从李佑手里扳回劣势。
以前他抱着任期将满,随时升迁转调走人的态度混日子,除了追求升迁外很多事情都无所谓。而三个月前朝廷却将他坐地升级,按着正常任期至少还要在扬州继续任职三年到九年,低头不见抬头见,不能始终这样被李佑压着罢。
站在岸边,送了府衙船只远去,留守看家的任师爷心中暗叹不已。东主才具平庸,行事喜欢依托于别人,缺乏坚韧自主心性。这次即使成功,仍然脱不出别人的阴影。
要知道,从三品大员已经不是知府这种层次了……他这个东主的官威,只怕连李佑都不如。
连夜赶路,一天后,罗参政在高邮州南码头下了船。盂城驿便在南码头不远处,如今成了巡抚行辕,也堪称是戒备森严了。
罗参政到门房送上红包,再递了手本进去。不多时便有传话召他进去,这让罗大人微微有些自得。
本来他已经做好了明日再来进见的心思,不想如此迅速便有通传。想来自己毕竟是从三品大员,巡抚也很看重的。只可惜他这个三品或四品在李佑眼里,似乎没什么区别。
罗参政被仆役引到一处掩映在数枝晚梅下的敞轩外,春风拂面,梅香阵阵,极是风雅。
他整理衣冠,恭恭敬敬的上前准备拜见,却忽然有熟悉而又厌烦的嗓音传入了耳朵里。
轩中有人高声吟诵道:“……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见了老中丞后,心里忽就冒出这首诗,正好拿出来献丑了。”
这是李佑的声音!罗参政几乎跳了起来,他怎么抢先来到的?什么“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这马屁诗拍的也太无耻了!
罗参政转入轩中,入目见杨抚台正中上坐,旁边下首侧身陪坐的不是李佑又是谁!方才看到行辕门外停了若干轿子,难怪有几个轿夫很眼熟!
李大人听见响动,转头猛然看到罗知府,也很愕然,不由得问道:“罗大参怎的到此?”
罗参政先朝着杨抚台行礼,杨抚台合掌笑道:“贵府两父母竟然几乎联袂而至,只是前后脚的功夫,本部院虚受大礼了!”
李大人与罗参政都没有意料到长驱百里拍马屁也会撞车,此时只能互瞪几眼,彼此勉强见过礼。
两人齐齐暗想,原以为只有我可以放得下身段,实在想不到你也能卑躬屈膝的跑到百里之外迎接上司,之前真是小看你了。
杨抚台察言观色,便晓得李佑与罗参政果真如传言那般势同水火,两人同为署理扬州府,却互相背着对方分别来拜访他,更说明了这点。
同时从李佑猛烈抨击盐务来看,也可以知晓李佑与盐运司之间的仇隙仍然存在,并且有加剧趋势。
想至此,杨大人也不得不暗暗赞一声这李佑当真是个人才。在扬州衙门里,此人身为最底层的江都县,既与顶头上司不合,又与扬州府的“太上皇”盐运司生怨,怎么看也类似于孤臣孽子之流,必定讨不了好。
然而将近一年下来,此人却越斗越强,以五六品之身,硬碰硬打出了扬州府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外人或许简单的认为这是因为他根子硬,其实不然,后台硬只是个条件而已,关键还在于个人能力。
罗知府落了座,心里除了被抢先的郁闷之外,还有几丝纳罕。传闻抚台与李佑在盱眙多有龃龉,今日一见,为何两边却是言谈甚欢的样子。
只能说没有永恒的仇恨,只有永恒的利益……
对李佑而言,上次与杨抚台交锋是大获全胜的,自然谈不上对杨抚台有什么恨意。
他跑这么一趟,不仅是拍马逢迎,最重要的目的是试探杨抚台的态度,这是一个大前提。在此棋局中,身经百战、神功护体的李大人不怕力战,但最害怕的是乱战。对他而言,只要局势明了就好办,若能巴结巡抚就巴结,若不能巴结那就另想其法。
而在杨抚台心里,与李佑的芥蒂不能说一丝也没有,但宰相肚里能撑船,他作为二品封疆,该有的心胸还是有的。上次在盱眙做了一场,原因说到底还是他为了自保要抢功,这才引发了纷争,硬要责怪李佑也怪不着。
其次,去年那时李佑上奏本辩驳时,从头到尾并没有一句说他杨某人的不是,显然留了余地,这点还是要承认的。
最重要的是,杨抚台担心因为防汛不力而丢官罢职,所以当初才想去抢李佑功劳用来自保。但最后朝廷没有降他职,虽然分出去了权柄,但保住了巡抚职位,所以就不大埋怨李佑了。
话说回来,此刻两个重量级属下互相争宠,对杨抚台而言当然是喜闻乐见的,总比齐齐敌视不合作要好。
巡抚的位置太高,运作得当前进一步就能入阁,可以说距离天空比大地都近,所以脚踏实地的事情必须要有可以倚重的下属去作。
眼前这两人是扬州城里最有实力的地方官,但这两人针锋相对,很难和谐相处。大概需要他做出抉择,到底倚重谁?
他作为巡抚,拥有的权力可以同时压制住罗参政和李同知,但是权力缝合不了人心,却无法同时将罗参政与李同知一起倚重使用。
他可以判断得出,若以为自己手腕超群而勉强和稀泥,最有可能的后果就是双双失去。
而且杨抚台同样很清楚,罗参政与李同知中只要倚重了一个,只怕另一个立刻就离心离德,并另寻去向了。
扬州城里不是没有别的权力中心,盐运司也是几乎可以自成体系与地方衙署并驾齐驱。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没有督抚大员和李佑这种百年难遇的异数,两淮盐运司几乎就是扬州和淮安两大府的太上皇了。
罗参政和李同知可以驱船百里前来拜码头,别人不会笑话,但盐运司丁运使是绝对不会如此自掉身价的,若真如此传出去后估计要笑掉别人大牙。
至少当前从权力体制上,巡抚还是无法直接管辖只对户部负责的盐运司,朝廷没有这个授权,所以具有庞大财力和盐商势力的盐运司具备对抗巡抚衙门的潜力。
罗参政还是李同知?这个抉择不好做,乃是十分关键的一步,尤其需要慎重,杨抚台微微叹道。如果这步走错了方向,下面只怕要一错到底。
这两人目前都在棋局上走出了一步,选择投靠他,现在则轮到他走棋了,必须做出抉择,究竟以谁为重?
第五集 牧守江北 第404章 功力远在他之上
此时高邮州的包知州趋步进来,向杨抚台禀报道:“州衙设下便宴,已经齐备,要为老大人洗尘。”
禀报同时,包知州眼角瞥见在座多了一人,细看赫然是顶头上司罗参政。心里想道,自己才出去片刻功夫,罗大参竟然也驾到了,只与李大人差了不到一刻钟。看来这两位又要扭上了,自己还是当心为妙,免得遭了池鱼之殃。
杨抚台对下首二人笑道:“今后同城为官,要多多亲近亲近才是,今晚不醉不归。”
抉择不急于今日,杨大人意欲继续观察,左右主动权在他手里,自然可以沉得住气。而且他又想到一点,出于通盘考虑,在罗李二人之间做出选择时,还要将盐运司因素考虑进去。
杨抚台起身去更衣,罗参政与李同知出了敞轩,心里都很别扭。他们都以为自己洞察先机,长驱百里迎接巡抚将会抢得机会,抱上巡抚大腿后回扬州大杀四方,结果对手也突然冒了出来。
罗参政忍不住讽刺道:“李大人以扬州府身份来的,还是以江都县身份来的?”
这是讥讽李佑出师无名不伦不类。若说扬州府,他罗星野才是正牌代表,若说江都县,名头太小,还不配远出百里越过县境,跑到高邮来迎接巡抚。
李佑冷哼一声,“难道只许州官放火,却不许百姓点灯么!”
跟在两人身后、越离越远的包知州听到这句俗语,顿有躺着也中箭之感,在场三人中,只有他才算是州官哪。
罗参政道:“治下百姓敢有抗拒州官的道理么?”
李大人斗嘴向来不输阵,“本官以府守备司的身份谒见军门并随行护卫,有何不可?罗大参不是兵备道,不知兵事,管的未免太多了!”
杨抚台官衔有提督军务字样,自然可称为军门。李佑从这里说起,罗参政无言以对,甩袖而去。
这场洗尘宴设在驿馆中一处大堂中,布置时尚不知罗参政到了,所以临时又紧急加了他的席位。
管弦笙歌,美酒佳肴,春满堂中高士笑,美人渡酒劝君尝。这种场合,李佑无论作为官员还是作为名士,如今也算是十分熟悉并得心应手了。
其实到了扬州后,出于父母官形象考虑,李大人参加欢宴次数不多。但每每少不得与名妓打情骂俏,按着心情赋诗若干,数目不定。
就是这样,李大人在官员和名士两种身份的互相转换中,小心翼翼维持着某种平衡,该摆官员派头时做官员,该拿出名士派头时做名士。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扬州城是天下数一数二的公务繁杂,在各种欢宴上,平时公事缠身很绷紧的李佑向来是抓住机会,尽情放松发泄的。
即使有所谓的上司在场,他也不甚在意,对美色的追逐调戏多于对上司的逢迎交结。在这远离庙堂的地方上,谁又管得了李大人的节操?
是真名士自风流,以李大人的名头稍稍放浪形骸理所应当,再说许多过路官员慕名想要看的就是这个,而不是一本正经公事公办的李大人。
但说一千道一万,今日却实在不同于往。李大人哪里还顾得上调弄身边美人,一门心思都放在了杨抚台身上。
这可关系到他在扬州的大棋局,轻忽不得,更别说旁边还有罗参政这个对头在争夺杨巡抚的欢心。权力与美人相比,还是权力重要些。
酒过三巡,在座的又说笑几句暖了场。李佑身边美人一边斟酒一边低声自介道:“奴家谢梅仙,久仰先生。”
李佑接过酒杯,径自转过头去,抬手对杨抚台高声道:“杨公才调信纵横,我亦当筵拜盛名。一曲劝君酒一杯,非将此骨媚公卿!”
登时博得了满堂头彩,纷纷喝彩道敬酒敬的妙。
说是非将此骨媚公卿,其实是更高明的拍马——我并非谄媚你的官爵,而是信服你的才干所以敬你饮酒。
杨抚台先是一愣,随即笑容满面,无论是不是真心,这总是件很开心的事。
他又发现了李佑身上的一点有用之处,他是号称诗坛小宗师的人物,听说他那十首《论诗》绝句挂在京城,至今无人胆敢唱和,号称要空前绝后了。
诗人做事或许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但是诗人在吹捧扬名方面,绝对是败事不足、成事有余!
想前唐韩荆州这个渣渣在史书上默默无闻,却能千古留名,不就靠的是李太白一句“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么,并演化出识荆之类的名词来。
想至此,杨抚台顿感通体舒泰,李佑在江北官场出了名傲气,居然如此折节吹捧他,这种体验真是爽哉!想必当年那些达官贵人被李白吹捧拍马时,就是这种感觉罢!
李佑旁边美人轻轻地娇哼一声,继续殷勤的斟酒,但仍没有换来身边人的嫣然一顾,无情的他只去看首座那个老头子,真是气煞美人也。
“一双冷眼看世人,满腔热血逢抚院。恨我识荆今又迟,春风倾盖缔兰芝。”李佑张口又是一首。抚院,巡抚别称也。
这又是一首功力深厚意境深远的拍马诗——我对别人不屑一顾,遇到抚台大人却感到激动,在我心中,抚台大人就像那春风拂过,所到之处使得天地之间充满灵气。
这首处处暗合杨抚台的想法,再次将他的爽度拔高了一个层次。到了这个份上,明知是假的但也身不由己的飘飘然并欣然受之了。
另一边的罗参政看李佑连连出手,暗暗心惊肉跳,感受到了从李佑那边发出的、扑面而来的巨大压力。
在他眼中,这李佑在扬州自恃后台强大外加才华横溢,始终两眼朝天,仿佛天老大他老二。有时候罗大人很怀疑,这个名义上的下属到底有没有巴结迎上这种官场基本功。
他原本以为,自己虽然不是很擅长逢迎拍马,也不很擅长应酬上司,但比起这些灭掉李佑还是绰绰有余的,李佑在这方面的弱点实在就像黑暗中的萤火虫一般明显。
却万万没想到在这个刀枪见红的时刻,李佑舍去脸皮放下身段之后,竟然如此可怕!这怎么可能,眼高于顶的李佑拍马功力竟然远在他之上!
从来也没听说他为了吹捧谁而作拍马诗词,今晚却不要钱似的猛拍,效果反而更佳惊人!从杨抚台的神情来看,显然是极其成功的!
连谄媚上司这一项都比不过李佑,罗大人深感简直被逼得走投无路了。如此应酬上司,还有别人争风头的活路吗?
罗参政憋闷的连喝几口闷酒,他又发现自己竟然哑口无言了。珠玉在前,怎么开口?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他对死对头李佑诗词的研究还是比较深的。那个曾经拿“团扇才人居上游”发牢骚、用“百无一用非清流”自嘲、以“不逢大匠材难用”感慨、借“纵酒狂歌宰相才”自傲的李佑去了哪里?
只能说罗参政有眼如盲、识人不明了,他也不想想那李佑吏员出身、胥役世家,媚上欺下的习气岂能缺了?
只不过见识过京城风云后,在扬州城里暂时没有什么值得李大人去谄媚的人物了,所以“媚上”无从表现。而罗知府罗参政,在他心里大概要划到“欺下”这里去。
罗参政还有个实在想不通之处,李佑的后台个个都比杨抚台硬,即使县官不如现管,但他有什么必要这样无底线的对杨抚台吹捧拍马?
比罗参政郁闷的还有一个,那便是李大人身边的美人。她忍不住的幽怨薄怒,这传说中的李探花为何如此不解风情。
莫非是她蒲柳之姿不堪入眼?这不可能,她是高邮州的花魁,绝对不是庸俗胭脂!
本来按照正常惯例,她大概是要上首座陪那个叫巡抚的老头子。但她听说今夜有李探花赴宴,便出了一百两重金贿赂驿馆小吏,才得以坐在李探花身旁陪酒。
巡抚虽然是江北官场的老大,可在风月场上李探花才是老大。从探花先生这里赚一首或者几首诗词,旬月之间便能扬名江左,是多少同行姐妹求之不得的。这一行当,最大的虚荣莫过于此了,只有那样才是名副其实的花魁。
但是今天这个样子,叫她的心肝快憋屈透了。一百两银子丢到水里是小事,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青春短暂,韶华易逝,如此良机一辈子能有几次?
美人初出茅庐半年都不到,性子尚未圆熟,本就有些心高气傲,此时一腔怨气,殷勤不再,坐着发起呆。
一时间酒杯屡屡空了,反倒引起李大人的注意,便问话道:“你叫谢梅仙?听起来有些耳熟,和谢三娘什么关系?”
“那是抚养奴家的妈妈。”
李佑大笑,“是谢三娘家去年比试诗词出阁的那个吗?”
这是他人生中比试诗词唯一一次败绩,败了后还被绑架走,能不记得么?
梅仙姑娘立刻惊喜道:“探花先生也听说过此事吗?”
“犹记得本官也去凑了个热闹献词一首。年年负却花期!过春时,只合安排愁绪送春归。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李佑回忆起当时情况说。
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梅仙忽的脸色煞白,这首词是大名士李探花写得?
她从小接受教习,对诗词有几分眼力,当然能看出这首的妙处。只不过当时因为某些内幕,才不得不将这首放到了第二。但词中“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一句实在好,她到现在还印象深刻的记得。
但她万万没想到,这首词竟然是李探花隐姓埋名献上的,她错过了怎样的机遇?
她的初夜,原本是可以让李探花来梳拢的,这堪称是青楼女子最大的梦想了!原来那夜李探花都送到了门上,她和妈妈却将李探花赶了出去!
即使再续前缘,但她的初夜还能重新回来送给李探花吗?
宴会还没结束,梅仙姑娘便失魂落魄、魂不守舍,李佑只道她身子不舒服,怜香惜玉的让她先走了。
梅仙姑娘茫然之中,不知如何回到家中的。
过了几日,有一条消息在高邮州热传,本州新晋的花魁谢梅仙姑娘出家了……
据说老鸨子谢三娘死活要拦着,但梅仙姑娘却铁了心。最后有个富商掏了腰包给谢三娘,才让梅仙姑娘如愿出家。
人老珠黄的花魁黯然隐退、出家度日不奇怪,但月仙姑娘这般年纪轻轻正当红的,突然出家就显得颇为怪异。打听原因,却有两种版本的流言,均头头是道。
第一种流言,据说月仙姑娘在陪酒时遭到了江左大名士李探花的彻底冷落,一州花魁的骄傲登时被击得粉碎,简直无地自容,羞愤之下便一气出家了!
第二种流言,据说月仙姑娘见过李探花后相思成灾而不可自拔,奈何李探花是鼎鼎大名的“生怕情多累美人”,流花有意流水无情,她郁郁寡欢之下,万念俱灰便出家了!
过了一二十年还有第三种流言,有野史专家考据,当朝名臣李大人一定与梅仙姑娘有过旧情,但由于某些为尊者讳的原因,不能重谱鸳梦,梅仙姑娘才遁入空门。
有词为证:“年年负却花期!过春时,只合安排愁绪送春归。”这肯定说的就是两人之间的感情了,不然为何写一句“年年负却花期”?
名臣与美人之间不得不说的故事在街头巷尾、茶铺酒楼越扯越多、越扯越玄,倒成了一桩江淮之间著名的名人轶事,绝对是李大人所始料未及的。
二十年后,有个叫袁枚的中年才子游历江淮时,误信第三条流言,觉得是李大人辜负了美人情意。赋诗一首暗讽道:“到底公卿负旧盟,荣华情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