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唐风流(凤鸣)-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六哥,早。”
李贤可以自矜身价,李显却不能在这等公众场合下有所失礼,这便大步走了过去,笑着拱了拱手,寒暄了一句道。
“七弟,你看那头,嘿,这架势看起来有蹊跷啊,今日这番早朝怕是有热闹可瞧了。”
自打前番朝争大败于太子之手后,李贤手下重臣全都被贬去了地方,眼下的人手里,够得上早朝资格的居然连一个都没有,整个儿成了孤家寡人,此际见李显身边人才济济,心中不由地便滚过一阵酸意,却又无处释放去,只能是将话题转到了聚集在小广场另一头的那些北门学士身上。
“古人有云:观棋不语真君子么,你我兄弟且就君子一回好了。”
李贤眼中那抹异色虽消散得很迅速,可却瞒不过李显的观察,以李显对其的了解,又怎会猜不出李贤的心思之所在,心中暗自好笑不已,却并不点破,只是笑呵呵地回了一句道。
“呵呵,也是。”
李贤撇了撇嘴,带着丝酸意地干笑了两声,显然对自个儿眼下处于只能看热闹的处境极为的闹心。
“上朝,上朝……”
李贤话音刚落,则天门里便传出了宦官们的喊朝之声。
“六哥,该上朝了。”
对于李贤的心理变幻,李显自是心中有数,但却并不想出言劝解,毕竟此事也不是言语能劝解得了的,这一听喊朝声起,自是顺势转开了话题。
“好,看热闹去!”
李贤当然不想被人看笑话,情绪自是调整得甚快,哈哈一笑,耸了下肩头,缓步便向正在整队的朝臣们行了过去,李显见状,微微一笑,也无甚多余的动作,亦步亦趋地跟在了李贤的身后。
“臣等叩见陛下,叩见皇后娘娘。”
一众朝臣们穿过则天门,一路急行赶到了德阳殿,方一进殿,入眼便见高宗与武后早已高坐在了龙床上,众朝臣们自是不敢怠慢,各自按着旧例大礼参拜不迭。
“众爱卿平身。”
高宗这些日子因着明崇俨的“治疗”之故,精神头明显比往年强了许多,素来青白的脸上已能见到丝丝的红晕,叫起的声音也洪亮了不老少。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朝臣们齐声三呼万岁之后,各自站起了身来,飞快地按品阶的高低站好的队列,早朝至此算是正式开始了。
“启奏陛下,微臣有本章在此,欲弹劾兰台太史令武敏之十大罪!”
众朝臣们方才刚站好位,没等高宗发话,就见一名身着红袍的文官从队列的末尾抢了出来,高声呼喝了起来。
“轰……”
朝臣们听得响动,纷纷瞩目看了过去,却见这冒出来的官员竟是太子亲信心腹监察御史萧明,登时全都轰然喧哗了起来,一时间噪杂的议论声响成了一片。
反客为主?呵,太子那厮还不算笨,这回怕是真有好戏看了!在李显的各种推演结果中,反客为主乃是太子所能采用的最佳方案,概因如此行去,只要能参得倒贺兰敏之的话,那帮子亲近其的后党中人便极难洗脱干系,即便不能参倒贺兰敏之,也能打武后一党一个措手不及,绝对算是招强硬而又绝妙的手筋。
“十大罪?甚子十大罪,萧爱卿且将话说清楚了。”
高宗显然是没料到会有这么场戏,狐疑地看了看武后的脸色,又看了看前墀下正襟危坐的太子,见二者皆一无表示,眉头不由地便皱了起来,沉吟地开了金口道。
“微臣遵旨。”萧明乃是老御史了,胆气状得很,并不因高宗面带不愉而有所胆怯,躬身应答了一声之后,将手中捧着的奏折摊了开来,语气激昂地禀报道:“微臣有本参兰台太史令武敏之,其罪有十,其一,持宠而娇,身为朝廷命官,屡次不经请谕,擅离职守,可谓是佻横多过失;其二,荣国夫人卒,皇后娘娘出珍币建佛庐徼福,敏之乾匿自用,是为贪墨;其三,结党以营私,每与阎朝隐、苗楚客、李適……等朝臣私相聚首,宴饮无算,密议朝局,其行也诡,其罪难赦……臣不忿其行之鄙,冒死以闻,恳请陛下明断,拿下此贼,以正朝纲!”
贺兰敏之被参已经不是第一回了,可却从来不曾被参倒过,当然了,以前弹劾其的御史们大多都是就具体事例上参,言语也不似萧明那般尖锐,这么个十大罪一出,满朝文武中被震得目瞪口呆者自是不乏其人,可还没等众臣们从震惊中回过神来,就见右相阎立本怒气勃发地站了出来,梗着脖子,高声附和道:“陛下,老臣以为萧御史所奏之事可谓是骇人听闻之至,我大唐朝堂中竟有如此卑劣之徒,老臣羞与其为伍,老臣恳请陛下下诏彻查此贼!”
“陛下,阎相所言甚是,臣附议!”
“似此等恶徒,岂可逍遥法外,当诛!”
“陛下,臣亦附议,恳请陛下明断!”
……
阎立本乃是太子一党的领袖,他这么一站将出来,以宰相乐彦玮为首的数十名朝臣们自是纷纷跟上,群情激奋之下,满殿尽是喊杀声。
“武敏之,尔有何话要说的么,嗯?”
高宗前些年是很宠信贺兰敏之,但那是看在其母、姐的份上,可自打其母、姐死后,情分本就已淡了许多,自贺兰敏之在宫中逼/奸杨氏起,高宗对其的忍耐便已到了个极限,之所以没下狠手,不过是因武后屡次拦着罢了,可已经是不待见其了的,此际见朝臣们群起而攻之,心中对贺兰敏之的恶感自是更浓了几分,这便不去看武后的脸色究竟如何,沉着脸便喝问了起来。
“陛下,娘娘,微臣冤枉啊,他们血口喷人,您们要为微臣做主啊,微臣实是冤枉的啊!”
在萧明上本之际,贺兰敏之并不在意,在他看来,甭管朝臣们再怎么闹,只要有武后在,那就谁也拿他没办法,可待得见高宗气色不对,而武后竟然从头到尾保持缄默,心登时便慌了,忙不迭地抢到殿中,一头扑倒在地,惶急地喊起了冤来……
第二百四十章反客为主(中)
“冤枉?好一个冤枉,哼,如此说来,都是萧御史冤枉你的喽,嗯?”
高宗既已起意要除掉贺兰敏之,自是不会理会其的哭天喊地,甚至都不曾去问一下武后的意见,沉着脸,阴森森地哼了一嗓子。
“陛下,微臣不敢无礼非法,所言所述皆有实证!”
萧明从太子处领受的可是死命令,自是不想看到贺兰敏之有丝毫脱困的希望,不待其出言辩解,便已从旁插了一句,一口便将话彻底说死。
“你胡说,血口喷人,某跟你拼了!”
贺兰敏之说到底就是个不学无术的浪荡子,哪怕在朝中为官以有多年了,可丝毫没见其养移体居移气,有的依旧是小市民的耍泼与无赖,这会儿又急又气之下,浑然不管此地乃是御前,跳将起来,气势汹汹地便向着萧明冲杀了过去。
“住手!”
“放肆!”
“快拦住他!”
……
贺兰敏之不愧是千古奇葩,古来少有之狂徒,这一冲之下,着实大出朝臣们的意料之外,还没等众人回过神来,就见贺兰敏之已拽住了萧明的官袍,一顿老拳之下,生生揍得萧明哇哇乱叫不已,一时间肃然的朝堂就此彻底乱了套。
“混帐,混帐……”
高宗哪能料得到贺兰敏之居然敢当庭殴打朝臣,先是一愣,而后便被气得眼冒金星,口角哆嗦地咒骂着,只是因着过于激动之故,言语着实含糊得很,音量也不大,混在一片噪杂中,令人无法听清其究竟都在骂些甚子。
“还愣着作甚,将那狂徒拿下,拖出去,乱杖打杀!”
自萧明冒出来弹劾贺兰敏之起,武后始终默然无语地端坐着,一派事不关己的超然状,纵使是贺兰敏之哀嚎求救,也不能令武后有所动容,可待得贺兰敏之当庭暴打萧明之际,武后终于不再超然了,而是霍然站了起来,怒视着前墀上不知所措的大小宦官们,冷厉地喝斥道。
“诺!”
高和胜一见武后发怒,自是不敢怠慢,紧赶着应答了一声,领着数名小宦官便冲下了前墀。
“都住手!”
想杀人灭口?门都没有!李显人虽朝着斗殴的人群,满脸的诧异状,似乎真被贺兰敏之的鲁莽吓了一大跳,其实内心里却是一片平静,始终用目光的余角观察着前墀上的武后,这一听武后如此下令,李显第一时间便猜出了武后的打算,自是不可能让其如愿,不待高和胜等人奔下前墀,李显身形一动,似缓实快地便到了乱哄哄的人群中,双手一排,使出巧劲,将围将上去的群臣们一一挤到了一旁,大喝一声,手一伸,已夹着贺兰敏之的衣领,手一抖,劲力勃发间,已震得贺兰敏之浑身无力地软塌了下来,顺势一提,已将其提溜在半空。
李显那一嗓子大吼声如闷雷滚过,直震得群臣们耳膜生疼不已,再一看贺兰敏之百多斤的身子在李显的手中就跟一只小鸡崽似地,连动都动不了一下,全都被震慑得呆立当场,倒是方便了高和胜等人冲到近前,只是看到李显那威风凛凛的样子,自无人敢上前去跟李显要人,一时间场面安静得颇为诡异。
“殿下,您……”
眼瞅着一众手下都不敢靠近前去,高和胜无奈之下,只好硬着头皮走到李显身前,艰难地咽了口唾沫,苦着脸试探了半截子话。
“哼!”
李显多精明的个人,哪怕高和胜话只说了半截子,可李显却知晓这厮话里头的未尽之言,不过么,人既已到了手中,李显可没打算就这么随随便便地便交了出去,故作不知地冷哼了一声,看都不看高和胜那张苦瓜脸,只是不动声色地瞄了躺在地上大喘着粗气的萧明。
“陛下,微臣还要弹劾武敏之第十一条大罪——当庭殴打大臣,有辱朝堂体面,是可忍孰不可忍,微臣恳请陛下下诏彻查此逆贼,还我朝堂之清宁!”
萧明能成为太子的心腹,自然不是平庸之辈,尽管先前因着被暴打的缘故,并不曾听到武后那道口谕,可一见李显的眼神扫将过来,立马会意地爬将起来,不顾面上鼻血兀自横流不已,一头跪倒在地,颤着声上奏道。
“萧爱卿受委屈了,本宫这就为爱卿做主,来啊,将武敏之押下去,杖毙!”
高宗当了十几年的皇帝了,还从来没见过这等狂悖之事,自是被气得不轻,心火上涌之下,面色黑得跟锅底一般,这一听萧明所奏甚是有理,张口便欲就此下了诏,只是还没等他开口,站在一旁的武后已抢先下了令谕。
“不可如此,启禀娘娘,朝堂自有法度,无三司会审而杀朝臣,是为乱律,微臣虽痛恨此贼,却不敢因私而忘公,微臣恳请娘娘收回成命!”
萧明乃铁杆的太子党,自是知晓太子所要的结果为何,哪肯让贺兰敏之如此轻易地便死了,武后的话音刚落,萧明霍然跪直了身子,朗声劝谏道。
“陛下,老臣以为萧御史所言甚是,恳请陛下明断。”
这一头萧明表演着大义凛然的把戏,那一头阎立本自是紧跟着便将戏接着往下唱了去。
“陛下,老臣等附议!”
“陛下三思!”
……
有了阎立本的带头,一众太子一系的朝臣们自是全都反应了过来,各自纷纷出言附和了起来,人多势众之下,场面还真是壮观得很。
“母后息怒,儿臣以为萧御史公私分明,其言甚善,万事当以国法为先,武兰台身为国戚,本该为群臣之表率,可却屡犯朝纲,今更斗胆当庭殴打朝臣,实罪无可恕,然,终归须得审明了才是,望母后明鉴!”
眼瞅着武后的脸色越来越冷厉,太子李弘心里头却是分外地爽利了起来,自不肯放过这等公然扇武后耳光的良机,这便站了出来,言语温和地进谏了一番,一派为国着想之状,实则是在紧逼武后,不给其轻松下台阶的机会。
“嗯,弘儿所言有理,既如此,那便好生审审也罢,来人,将武敏之押下去,待勘!”
高宗此时虽在气头上,可眼瞅着武后与太子有当庭斗将起来的趋势,不得不出面和起了稀泥。
“陛下圣明!”
武后不愧是能屈能伸之辈,这一听高宗下了旨意,立马顺势下了台阶,称颂了一句之后,便即顺势款款地坐回了龙床,面色平静,宛若不曾发飙过一般。
“咳,咳……”
高宗既已下了诏,李显自是懒得再多费劲,手一松,随意地将贺兰敏之丢在了地上,可怜贺兰敏之已被憋得险些断了气,刚一着地,便即发出一阵紧似一阵的咳嗽之声。
“拿下!”
高和胜见李显松开了贺兰敏之,自不敢再多犹豫,一拂大袖子,寒着声喝了一嗓子,自有数名小宦官一拥而上,将贺兰敏之架了起来,反剪着双手便向外拖了去。
“陛下,微臣冤枉啊,陛下,看在微臣死去的母姐份上,救救微臣啊……”
贺兰敏之先前虽被李显制得口不能言,可耳朵却是还在,自是听到了武后那阴森无比的格杀令,对武后的无情已是彻底死了心,此时被一众小宦官们架将起来,心知不免,不由地便急了,不管不顾地便嚷嚷了起来。
这一听到贺兰敏之提起其母、姐,高宗的脸色瞬间便是一白,一股子不忍的恻隐之心油然而起,嘴皮子抽搐了几下,似有欲言状,可到了底儿还是没多说些甚子,任由一众小宦官们将贺兰敏之拖拽出了大殿。
“陛下圣明,然,微臣尚有一事要奏。”
贺兰敏之人已被拖走,其惨嚎之声却兀自尚在殿中回荡不已,诸臣工各怀心思,尽皆默然,然则萧明却兀自不肯罢休,磕了个头之后,再次开口上奏道。
“哦?萧爱卿有事尽管奏来,朕听着便是了。”
高宗此际心情极为复杂,既有对贺兰敏之不肖的痛恨,又有对九泉之下的贺兰氏母女的愧疚之意,更有着对武后与太子当庭闹家务的不满,但却不愿当着众朝臣们的面有所失仪,此际听得萧明如此说法。不得不强笑着开了金口。
“陛下明鉴,据微臣所知,那武敏之依仗圣眷,在朝中结党营私,大理寺诸官更是其府上常客,若由大理寺主审,微臣以为不妥,当另选贤明以审之,此微臣之愚见也,望陛下明察!”萧明显然是豁出去了,压根儿就不管高宗心情如何,梗着脖子便直言进谏道。
“陛下,萧御史危言耸听,实有欺君之嫌!”
“陛下,据臣所知,萧御史也曾是武敏之座上客,己身不正,何以正人!”
“陛下,萧御史此言实属沽名钓誉之举,其心可疑!”
……
萧明此言显然是惹了武后一党的众怒,不待高宗发话,苗楚客、周思茂等一众北门学士立马纷纷站将出来,各自出言驳斥不已,朝堂上顿时又乱成了一团……
第二百四十一章反客为主(下)
“够了,都给朕闭嘴!”
朝堂论战一起,大殿里的气氛瞬间便沸腾了起来,双方你来我往地攻讦着,啥芝麻破事儿全都倒了出来,一个个面红耳赤地争吵着,浑然就是一群街边大妈的形象,哪还有半点朝臣应有之气度,闹得高宗眼睛发直、头脑发昏,到了末了,实在是忍无可忍了,愤然一拍龙案,气恼万分地吼了一嗓子。
高宗一向懦弱,身体又差,时常因病之故不上朝,纵使是上了朝,也大多是做个样子而已,很少真正去处理朝政,基本上不是听宰相们的,便是听武后的,甚少发表己见,至于发飙么,那就更是从不曾出现过,哪怕当初一代奸相李义府都欺负到头上了,高宗也只是记恨在心,大面子上却依旧没怎么发作过,此时这么一暴跳,还真是吓人得紧,满朝文武全都就此愣在了当场,一个个大眼瞪小眼地发着呆,这架么,自也就吵不下去了的。
“陛下息怒,臣等君前失礼了,罪该万死,罪该万死。”
面对着盛怒的高宗,群臣们可以不吭气,可身为右相的阎立本却是没这个福气——作为参与论战者中官位最高之辈,阎立本实难辞其咎,只能是硬着头皮站了出来,面带羞愧之意地请罪道。
“哼,失礼,好一个失礼,尔等眼里可还有朕么,嗯?”
高宗今日的精神显然极为亢奋,并不似往常那般好说话,竟丝毫不给阎立本留半点面子,气咻咻地喝问着,一派不依不饶之模样。
“陛下息怒,臣等罪该万死,罪该万死!”
高宗这么一喝问,不单是阎立本吃不住劲了,所有参与论战的朝臣们也全都腿脚发软,乱纷纷地跪了一地,各自叩首请罪不迭。
“父皇息怒,诸位大人们行为虽稍有失检点,可心却是好的,都是想着为国尽忠,概因此番事情重大,稍有些争议也属正常之事,还请父皇明鉴。”
太子有心要借贺兰敏之一案狠狠地打击一下武后一党,自然不愿看到高宗以发飙来按下此事,此际见朝臣们全都噤若寒蝉,不得不站了出来,一派温和状地从旁解说了一番。
“哼!”
高宗之所以会发怒,并不完全是因朝臣们太过放肆之故,更多的则是不想看到武后与太子当庭闹家务罢了,本有心借着发怒将贺兰敏之一事先行将局面糊弄过去,可被太子这么一进谏,自是不好再接着发飙,没奈何,只能是冷哼了一声,便不再追究朝臣们君前失礼之事,可脸色却依旧极为的难看。
“父皇,萧御史所言虽稍有些过,可所虑之事却不得不防,那武敏之身为国戚,又久在朝中为官,蝇营狗苟之下,牵扯甚广,既是要审,确需慎重些才是,望父皇圣断。”
李弘也算是个狠人,既已跟武后撕破了脸,自是不肯就此便作罢,这一见高宗不吭气了,李弘立马进一步将话挑明了来说,很有种痛打落水狗的做派。
“唔,弘儿所言却也有理,此事么……”
高宗并非不明事理之辈,虽百般不喜见到武后与太子激烈冲突,可眼瞅着贺兰敏之一事已无法压将下去,只能寻思着从主审官身上着手,以图将事态压制在可控的范围内,只是这个人选显然不是那么好挑将出来的,饶是高宗支支吾吾了半晌,却依旧是拿不定主意。
眼瞅着高宗在那儿沉吟不已,诸朝臣们全都自觉地屏住了呼吸,谁也不敢稍动上一下,别说动作了,便是大气都不敢喘上一口,怕的便是引起高宗的注意,此无他,只因这个主审官实在是太不好当了,那是坐在火山口上的活计,稍不留神便是粉身碎骨的下场,于是乎,偌大的殿堂安静得连一根针掉到地上都能听得见,气氛之压抑令人窒息。
“父皇,儿臣以为此案重大,非贤能之辈不足以审明,今有七弟既贤且能,又有审案之经验,实是最佳之人选,恳请父皇圣裁。”这一见高宗憋了半天都没憋出个屁来,李弘的嘴角边不由地露出了丝淡得几乎看不到的诡异微笑,而后,一本正经地上奏道。
“陛下,太子殿下所言甚是,老臣附议!”
“陛下,英王贤能,正是最佳审案之人选,臣亦附议!”
“陛下,英王之能天下谁人不知,有其主持大局,定不致有疏漏之处,臣附议!”
……
李弘话音一落,阎立本立马带头站出来高声附议,紧接着,不单隶属于太子一系的官员们站了出来,便是那些中立大臣们也有不少人跟着出言支持上一番。
我勒个去的,太子这混球!老子还真是躺着都中枪,真他娘的该死!李显正冷眼看着热闹呢,浑然没料到太子居然将自己推上了火山口,先是一愣,而后火气上冲之下,不由地便在心里头骂开了,恨不得冲上去撕了太子的嘴,只可惜想归想,做却是做不得,万般无奈之下,也只能是冷着脸站在了一旁。
“嗯,弘儿这主意不错。”高宗对李显前几回的审案印象颇为深刻,此际见众朝臣们异口同声地举荐李显,自是大为心动,赞许地点了点头,正准备就此下旨意,可突地又觉得不妥,这便侧脸看了看武后,试探地问了一句道:“媚娘,你看显儿可能胜任否?”
“陛下圣明,臣妾并无异议。”
武后的脸色淡然得很,丝毫不因群臣们的举荐而动容,直到高宗开口垂询,这才展颜一笑,毫不犹豫地出言表态道。
“嗯,那好,显儿,诸臣工一致举荐于尔,此案尔可能审否?”
一听武后没反对,高宗自是大松了口气,一招手,将李显叫了出来,煞是和气地问了一句道。
您老都有决断了,还问个屁啊,这当口上能说不么?李显对此案的根底清楚得很,自是百般不愿参杂其中,问题是老爷子都已开了金口,又岂能容得李显拒绝的,就算再有不甘,此际也只能做出一副从容的样子应答道:“父皇有令,儿臣自当效劳。”
“好,此事就这么定了!”
大事已定,高宗的心情自是渐好,也不想再多纠缠于此,金口一开,便即站起了身来,转身便向后殿行了去,武后见状,深深地看了李显一眼,也没多话,亦步亦趋地跟在了高宗身后。
“散朝!”
高宗与武后既已离去,侍候在前墀上的高和胜自不敢怠慢,扯着嗓子呼了一声之后,领着一众大小宦官们便追在了武后身后。
“七弟,恭喜了。”
朝既散,一众大臣们自是纷纷散了去,太子却没急着转回后宫,而是缓步行到了李显身旁,笑容满面地拱了拱手,煞是客气地说了一句道。
“有赖太子哥哥提携,臣弟没齿难忘。”
李显城府不是一般的深,尽管心中对李弘此举大为恼火,可面子上却甚是平静,只是淡然地回了个礼,不咸不淡地应答道。
“嘿,太子哥哥还真是有心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