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风云(闪烁)-第1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就是说,当时战舰上的高射炮手都不知道敌机的性质。
如果知道那只是三架抛掉了炸弹的俯冲轰炸机,显然不会有任何高射炮手会在这三架战机身上浪费炮弹。
当然,浪费的最为宝贵的是时间。
防空作战中,防空战舰首先对付鱼雷攻击机,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即鱼雷攻击机在发起攻击的时候更加笨重,而且在超低空的火控范围非常有限,因此也就更容易被高射炮击落。
问题是,这三架sbd不是鱼雷攻击机。
战斗中,炮手肯定不会看表,也就不知道拦截这三架敌机花了多少时间。
更要命的是,sbd在抛掉炸弹之后,机动性能并不算差,美军甚至考虑过把这种战机用于防空作战。
结果就是,为了击落这三架sbd,两艘战舰浪费了极为宝贵的时间。
趁此机会,四架挂着炸弹的sbd从高空逼近了“秦始皇”号。
虽然在俯冲之前,就有两架sbd被及时赶到的“海鹰”击落,还有一架在转入俯冲后就被高射炮击落,但是仍然有一架sbd顺利开始俯冲,而且在被高射炮击中之前投下了挂在机腹的炸弹。
最终,驾驶这架sbd的飞行员托马斯上尉、与导航员林德克上士侥幸生还。
可以说,这是第31舰队出动了上百架战机,发起两波攻击中,唯一一次对“秦始皇”号构成了直接威胁的攻击。
也就是这唯一一次,中了大满贯。
当时,“秦始皇”号正在向右转向,主要是“南京”号在其左侧,而且离得很近,而在右侧的“北京”号正在向右转向,准备避开航母,因此在规避轰炸的时候,“秦始皇”号只能向左转向,向右转向则会撞上“南京”号。
碰巧的是,托马斯上尉在投弹的那一刻,sbd的右翼被一枚二十毫米、或者是四十毫米炮弹击中,导致俯冲线路向右偏了几度。结果就是,托马斯上尉投下的炸弹砸向了“秦始皇”号的右侧。
如果当时“秦始皇”号在直线航行,这枚炸弹就会落到其右侧的海面上。
问题是,在规模轰炸的时候,航母肯定不会直线航行,因为这会成为轰炸机与攻击机的理想靶标。
当时,“秦始皇”号上的很多官兵,特别是露天甲板上官兵都看到了那枚炸弹。
最后关头,舰长下达了左满舵的命令。
可惜的是,这个时候再向左转向,已经来不及了。
顾祝同等人在密闭的指挥中心里面,根本看不到外面的情况,也就不知道航母将在什么时候被炸弹击中。
只是,在此之前,顾祝同已经坐到了司令官的位置上,系好了安全带。
田黛芳与卓宇凡等人没有座椅,也就只能用安全带把自己系在舱壁的安全护栏上。
战斗中,直接被炸弹炸死的官兵并不多,大部分伤亡官兵都是因为没有做好安全防护准备,在爆炸的时候被震死或者震伤的。在已经战沉的“光武帝”号航母上,就有上百名官兵被猛烈的爆炸震死。结果就是,中国海军加强了安全防护教育,并且在战舰上人员集中的地方增设了一些安全防护设备。比如在指挥中心里面,靠大门右侧的舱壁上就有一排安全防护栏,上面有数十根安全带。在遭到攻击的时候,官兵可以把安全带系在腰间,把自己固定在安全防护栏上,避免在炸弹爆炸的时候被震飞。此外,在一些小细节上,中国海军也做足了功夫。比如在大战爆发的时候,战舰上供军官使用的都是餐具与杯具都是瓷器,结果在海战中,这些瓷器成为了杀人利器。到一九四一年下半年,战舰上配备的就全是塑料制成的餐具与杯具了。
这些防护措施,让顾祝同等人安然无恙。
只是,“秦始皇”号航母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炸弹就落在舰岛左侧,在机库下面的军官住舱里面爆炸,直接炸毁了军官住舱、以及相邻的技术士官住舱、上面的军官餐厅,并且导致通往军官餐厅的一根高温高压蒸汽管道破损断裂。当时,这些受损的舱室里都没有人,只有军官餐厅里有几名炊事兵,而伤亡的官兵中有很大一部分与泄露的高温蒸汽有关。
最严重的损伤,还是爆炸产生的后效应。
虽然爆炸点在机库下面,爆炸释放的能量在向上传递的时候,已经在机库里面分散,但是仍然冲开了飞行甲板,导致飞行甲板中部出现了一道宽度在三十厘米以上的裂痕,并且使得飞行甲板中部上翘。
事实上,“秦始皇”级的飞行甲板本来就不够坚固。
可以说,这也是“秦始皇”级最大的缺陷之一。
“光武帝”号战沉后,中国海军就想过加强“秦始皇”级的水平防护,比如把木制飞行甲板换成装甲板。可惜的是,到最后还是放弃了。原因也很简单,“秦始皇”的重心本来就偏高,在加装了数十门小口径高射炮之后,稳定性变得更加糟糕,如果换上装甲甲板,恐怕就无法出海了。
当然,顾祝同、以及“秦始皇”号上的所有官兵都应该感到庆幸。
sbd投下的是一枚五百磅级航空炸弹,而不是威力更大的一千磅级航空炸弹。如果换成一千磅级航空炸弹,那么爆炸点就应该在军官住舱下面,也就是航空燃油库的右前方与航空弹药库的正上方。
结果如何,可想而知。
事实上,当时sbd完全有能力挂在一千磅级航空炸弹。
虽然最初的时候,sbd不具备挂在一千磅级航空炸弹的能力,但是一九四二年初,随着sbd3型服役,其载弹能力大幅度提高,已经能够挂上一千磅级航空炸弹从舰队航母上起飞了。
可惜的是,这架sbd不是来自舰队航母,而是来自小型航母。
受飞行甲板长度限制,sbd从小型航母上起飞的时候,要么降低载弹量、要么减少载油量,得把起飞重量减少三百公斤左右。
显然,托马斯上尉选择了减少载弹量。
战后,很多人都认为,托马斯上尉错过了改写历史的机会。如果他当时选择的是减少载油量,那么他就有可能一举干掉在这场大战中表现最出色,贡献也是最大的中国海军将领顾祝同。
托马斯在战后出版的回忆录中提到,他做了一个错误的选择,让美国输掉了这场战争。
显然,这么说有点言过其实了。
要知道,即便击中“秦始皇”号的是一枚一千磅级航空炸弹,炸死顾祝同的可能性也不会大到哪里去。主要就是,在“光武帝”号战沉之后,中国海军就把航母上的作战指挥中心改为全封闭式,而且增加了一层厚度在三十毫米的防破片装甲,为舰队司令部的官兵提供了最好的保护。此外,作战指挥中心在舰岛的下面,上面有好几层甲板,被炸弹直接击中的可能性非常渺茫。
当然,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当时击中“秦始皇”号的是一枚一千磅级炸弹,那么“秦始皇”号就很有可能步“光武帝”号的后尘,成为中国海军在这场大战中损失的第二艘舰队航母。
事实上,炸沉“光武帝”号的,也只是一枚炸弹而已。
航母不是战列舰,自身防护能力并不强,只要命中了关键部位,一枚炸弹就能干掉一艘舰队航母。
顾祝同来到飞行甲板上的时候,美军的攻击行动已经结束。
此时,“秦始皇”号上的官兵正在拼命灭火,舰长则在与附近的“汉高祖”号联系,让其接收返航的舰载机。
顾祝同没有在“秦始皇”号上呆多久,十点半不到,他乘水上飞机了“汉武帝”号。
战斗还没结束,他必须留在司令官的岗位上指挥战斗,而当时也只有“汉武帝”号上有全套的舰队指挥设施。
十一点左右,“汉武帝”号上升起了舰队司令旗。
这个时候,攻击第31舰队的战斗也打响了。
第二百一十九章阴差阳错
更新时间:201291622:20:01本章字数:4897
第二百一十九章阴差阳错
受美军第二波攻击影响,第一战斗舰队派出的攻击机群里没有护航战斗机。
只是,影响也不是很大。
当时,第31舰队上空也没有多少防空战斗机,根本无法拦截数量多达一百五十架的攻击机群。
虽然在第二波攻击机群到达后,斯普鲁恩斯就收到了消息,知道第一战斗舰队已经发起攻击,但是他也是束手无策,因为第31舰队就没有剩下多少可用的战斗机。当时,斯普鲁恩斯把大部分战斗机都派出去执行侦察任务了。根据美军的作战记录,即便把返航的第一波攻击机群里的战斗机算上,第31舰队总共只有不到三十架战斗机,而且那些返航的战斗机在降落之后,不见得能够及时升空。也就是说,在第一战斗舰队的攻击机群到达之前,斯普鲁恩斯最多只能调动不到二十架战斗机执行防空任务,而这些战斗机需要面对的是一百五十架轰炸机与攻击机。
此外,攻击机群的指挥官也及时做了调整。
在得知护航战斗机没有及时升空,而且舰队无法安排其他战斗机执行护航任务之后,攻击机群的指挥官立即命令半数“鸬鹚”抛掉炸弹,转为执行护航任务,掩护其它轰炸机与攻击机发起攻击。
当然,“鸬鹚”抛掉炸弹后也无法与战斗机抗衡。
这批俯冲轰炸机的使命是前出到编队前方,引开第31舰队上空的防空战斗机,让后面的轰炸机与攻击机顺利发起攻击。
也就是说,这批大约三十架俯冲轰炸机扮演的是诱饵角色。
这一招,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要知道,对航母威胁最大的就是俯冲轰炸机。在之前的多次海战中,俯冲轰炸机击沉的航母比鱼雷攻击机多得多。在执行防空任务的时候,防空战斗机首先拦截的就是从高空进入的俯冲轰炸机。
当然,这也与俯冲轰炸机容易被发现有关。
正是这三十架做出自我牺牲的“鸬鹚”,为后面的友机创造了宝贵的机会。
战斗打响的时候,第31舰队上空的防空战斗机都被吸引了过去,而抛掉了炸弹的“鸬鹚”在俯冲的时候具有更加出色的性能,而且爬升率不比战斗机差多少,因此也就更难以被战斗机击落。
美军战斗机拼命拦截这些没有威胁的俯冲轰炸机的时候,挂着炸弹的俯冲轰炸机与挂着鱼雷的鱼雷攻击机赶到了。
结果就是,几乎没有战斗机去拦截这些空中杀手。
只是,首先遭到攻击的不是最为重要的两艘舰队航母,而是拉在后面的三艘“独立”级小型航母。
事实上,当时攻击机群的指挥官做出了错误判断。
第31舰队被第一战斗舰队的侦察机发现之后,斯普鲁恩斯就下令让后面的三艘小型航母全速赶往舰队航母所在海域,而他直接指挥的两艘舰队航母则转为向东航行,而且航速一直保持在三十节以上。结果就是,在过去的几个小时里,三艘小型航母向东北方向航行了大约四十海里,而两艘舰队航母则向东航行了大约六十海里。在此之前,三艘小型航母与两艘舰队航母的距离大概在五十海里左右。也就是说,第一战斗舰队的攻击机群到达时,三艘小型航母就在两艘舰队航母被发现的地方。
显然,斯普鲁恩斯早就预料到,第一战斗舰队的攻击迟早会到来,因此采取了最必要的防范措施。
遭到上百架战机攻击,三艘小型航母的下场好不到哪里去。
要知道,小型航母根本无法与舰队航母相提并论,不但吨位小、载机少,在航速、防空火力等方面,都比舰队航母差远了。更重要的是,美军一直缺乏强大的防空战舰,仅有的几艘重巡洋舰都用来掩护舰队航母,因此为小型航母提供直接掩护的,只是一些防空火力差得出奇的轻巡洋舰。
可以说,这场战斗打得毫无悬念。
十分钟不到,三艘小型航母都被炸成重伤,遭到轰炸最为严重的“独立”号已经侧倾十多度,即将翻覆沉没。因为战机数量众多,而且小型航母又不太结实,所以护航的美军战舰也没能逃脱,三艘轻巡洋舰悉数被炸沉,还有四艘驱逐舰遭到轰炸,仅有一艘驱逐舰侥幸逃脱。
轰炸结束的时候,攻击机群指挥官才意识到,他们攻击的不是第31舰队的核心力量。
可惜的是,这个时候已经太晚了。
在这十分钟里,绝大部分轰炸机与攻击机都投下了弹药,只有四架俯冲轰炸机与十架鱼雷攻击机还没有用掉弹药。
更重要的是,没有人知道第31舰队的主力编队在哪。
所幸的是,攻击机群指挥官没有再次犯错误,立即命令那些投掉了弹药,而且有足够燃油的战机向四周搜索。
十一点半左右,一架向东飞行的“翠鸟”发现了第31舰队。
这个时候,顾祝同刚刚来到“汉武帝”号的作战指挥中心,通信参谋在第一时间把攻击机群发回来的消息送了过去。
“击沉三艘小型航母已经非常不错了,至少没有空手而归。”
“这样就满足了?”顾祝同看了田黛芳一眼,“只要那两艘‘约克城’级舰队航母还在海上活动,我们就别想安宁。‘秦始皇’号已经遭到重创,而且第31舰队在战斗中损失了大量舰载机。如果我的判断没错,就算斯普鲁恩斯逃走了,他手里也没有足够的舰载机组织第三次攻击。”
田黛芳长出口气,他并不是觉得满足,只是不希望让顾祝同感到失望。
“对我们来说,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顾祝同一拳头砸在海图桌上。与美军舰队航母不同,中国海军旗舰指挥中心里有一张专用的海图桌,而不是把海图挂在墙上。“第31舰队远离后方基地,离得最近的美军基地都在差不多一千公里之外,即便美军立即调动部署在后方的舰载机为第31舰队提供补充,也需要四个小时之后才能到达,而在此期间,第31舰队别说攻击我们,连防御能力都没有。只要我们能在此期间找到第31舰队,并且立即发起第二次攻击,就能让斯普鲁恩斯彻底完蛋。”
顾祝同的话刚说完,通信参谋急匆匆的跑了过来,送来了第二份电报。
正是发现第31舰队主力编队的那封电报。
“怎么样?第31舰队根本没有跑远,仍然在我们的攻击范围之内。”顾祝同把电文递给了田黛芳,接着说道,“立即组织第二轮攻击,不管你用什么办法,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攻击机群做好出发准备。”
“我马上上安排。”田黛芳也没罗嗦,这确实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问题是,能否把握住这个机会,还是个未知数。
当时,第一战斗舰队内,除了遭到重创的“秦始皇”号已经在一艘防空巡洋舰、一艘轻巡洋舰与两艘驱逐舰的陪伴下转为向西航行,前去与第二战斗舰队会合,然后返回所罗门群岛之外,另外四艘舰队航母都在做同一件事,即回收返航的舰载机,避免遭受毫无意义的损失。
要知道,当时等待降落的舰载机已经超过了两百架。
也就是说,之前攻击第32舰队的两支机群都已返回,而且都需要马上降落。
平均分配下来,一艘舰队航母要回收五十架舰载机。
问题是,一艘舰队航母最多只能同时回收两个中队、也就是四十架舰载机,再多的话就得组织第二次降落。原因非常简单,降落到航母上的战机不会被立即送入机库,因为两部升降机都位于降落区内,在回收战机的时候不能使用,因此降落到航母上的舰载机只能停放在飞行甲板前端。在回收战机的时候,会在降落区的前方竖起一道阻拦网,防止没有挂上阻拦索的战机冲入停机区、撞毁其他战机。只有在完成了回收作业之后,才能依次把降落的战机送入机库。
也就是说,当时注定有四十架战机无法降落到航母上,只能在附近的海面上迫降。
其实,这还不是最严重的问题。
即便损失了这四十架战机,第一战斗舰队还有一百多架轰炸机与攻击机可用,此外还能回收近百架战斗机。
问题是,已经有很多飞机没有燃油继续在舰队上空盘旋了。
在顾祝同下达命令的时候,已有近三十架舰载机烧掉了最后一滴燃油,不得不在航母附近的海面上迫降。
所幸的是,没有多少飞行员在迫降的时候伤亡,大部分都被护航战舰及时救起。
随后的十分钟里,又有五十多架战机不得不在海面上迫降。到最后,迫降的战机超过了一百架,而且全部是第一批攻击第32舰队的战机。这些战机在返航之后,已经在舰队附近徘徊了一个多小时,没有等到降落到航母上的那一刻。
也就是说,最后回收的轰炸机与攻击机还不到一百架!
当然,这些战机足够组成一支攻击机群,而且有足够的力量干掉第31舰队。
只是,新的问题接踵而至。
第二百二十章致命缺陷
更新时间:20129178:12:42本章字数:5021
'卷一德意志的荣耀'第二百二十章致命缺陷
第二百二十章致命缺陷
回收完轰炸机与攻击机,四艘舰队航母没有闲着,继续回收战斗机。
当时,升空时间超过三个小时的“海鹰”都得返回到航母上,不管接下来是执行防空任务,还是执行护航任务,都需要补充燃油与弹药。
也就是说,在回收完这些战斗机之后,才能出动攻击机群。
显然,这是一件极为麻烦的事情,因为当时四艘航母的飞行甲板上都摆满了刚刚回收的轰炸机与攻击机。虽然大部分战斗机还能飞行半个小时以上,部分战斗机还能飞行一个多小时,但是在回收战斗机之前,四艘航母得花上大约半个小时的时间,才能把所有摆放在飞行甲板上的战机送进机库。原因很简单,只有位于前方的升降机用于回收战机,而一部升降机一次只能运载一架舰载机,而一个运送周期在一分钟左右,因此回收二十多架舰载机需要大约半个小时。
直到十二点三十分,战斗机才开始降落。
这个时候,攻击第31舰队的第一批战机已经返回,而且也都需要降落,其中部分战斗机已经动用了返航燃油,必须在十五分钟之内降落,不然就得像之前的战机那样,在燃油用尽之后迫降到海面上。
结果就是,田黛芳不得不安排一部分燃油较为充足的战斗机继续在空中待命。
可见,当时第一战斗舰队,实际上同时回收了四批舰载机,而且其中三批的规模在一百架左右,另外一批也有四十多架。
显然,这大大超过了四艘舰队航母的回收能力。
由此可见,在回收的时候损失舰载机,并非舰队官兵的错,而是第一战斗舰队的三波攻击行动安排得太紧凑了,而且在此期间遭到第31舰队攻击,导致回收舰载机的安排被彻底打乱。
事实上,正是这场战斗,催生了一项影响重大的发明。
当时,中国海军已经开始建造第二种舰队航母,即“唐太宗”级,而且第一批三艘已经建成,即将加入海军的战斗序列,第二批三艘也完成了船台建造,预计在一九四三年就能正式服役。
之前已经提到过,在设计“唐太宗”级的时候,冯承乾就提出采用斜角甲板,增强航母的起降作业能力,让航母能够在起飞战机的同时回收战机,从而大幅度提高舰载航空兵的作战效率。
可惜的是,冯承乾的这个设想并没变成现实。
主要就是,“唐太宗”级太小了。
严格说来,“唐太宗”级不是一种全新的舰队航母,而是针对“秦始皇”级存在的缺陷做出改进的舰队航母。也就是说,“唐太宗”级与“秦始皇”在本质上级没有太大差别,都属于传统的直通甲板型舰队航母。此外,“唐太宗”级在设计的时候,中国海军已经发现了“秦始皇”级存在的严重、甚至是致命缺陷,因此也只要求弥补这些缺陷。随后,在建造的时候,大战已经爆发,而六艘“秦始皇”级显然无法确保中国海军在太平洋上击败两个实力强大的对手,因此中国海军需要的是更多的舰队航母,而不是一种更强大的航母,也就不可能对“唐太宗”级的设计做出太大改动,不然就会耽搁建造工程,使其无法在一九四二年服役。事实上,冯承乾最终放弃了在“唐太宗”级上安装斜角甲板,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要让这种航母在一九四二年服役。如果改动设计,那么“唐太宗”级能否在一九四三年底建成服役都是个问题。
显然,“唐太宗”级的航空作战也效率不会比“秦始皇”级高多少。
虽然在设计的时候,已经考虑到了这方面的问题,并且做了一些相应的改动,比如两部升降机都不在航母的中心轴线上,前端的升降机在舰岛前方,后部的升降机则在飞行甲板左侧,而且机库为半开放式。但是这些改进,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航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在回收舰载机的时候,无法同时往机库里运送舰载机,仍然得在完成整个回收作业之后才能进行升降作业。
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就只能采用斜角飞行甲板。
也正是如此,中国海军的第三种舰队航母,即“明成祖”级采用的就是斜角甲板,而且是世界上第一种采用斜角甲板的航母。从此之后,中国海军的所有航母,采用的都是斜角甲板。
当然,这也直接导致“明成祖”级在一九四四年初才动工建造,第一批三艘到一九四五年底才建成,而正式服役的时候,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接近尾声,最先服役的“明成祖”号只赶上了最后的几场海战。
此外,“明成祖”级也脱离了舰队航母的范畴,成为第一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