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风云(闪烁)-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按照达成的密约,俄国远东舰队也在当天从符拉迪沃斯托克出发进入日本海,法国远东舰队则从南海出发前往东海。

给日本下了“最后通牒”之后,冯承乾心安理得的返回青岛,等待日本的答复。

陪同他的是里希特霍芬男爵。

“伯爵,你觉得真有这个必要吗?”

“男爵的意思是,我们在为大清的利益服务?”冯承乾笑了笑,说道,“我丢下帝国海军的事情,专程来到大清,肯定不是来看热闹的。如果错过这个机会,恐怕我们永远都不可能得到山东。”

“伯爵的意思是……”

“大清新败,士气一蹶不振,面子上更加过不去。只要能保住土地,哪怕是租借给其他国家,在颜面上也好看一些。你旅居大清这么多年,难道不知道大清的本性?”冯承乾笑了笑,说道,“只要压住日本,大清就会把山东租借给我们,而我们能以山东为基地,逐步扩大在远东地区的势力范围。”

里希特霍芬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又说道:“伯爵恐怕不是为了这一个目的吧?”

“你说呢?”

“如果仅仅为了山东,大可在之后向大清施压,没有必要现在跟日本干上。”

“大清羸弱,对我们没有半点好处。如果让日本发展壮大,对我们更无好处。俄国觊觎满洲,对辽东半岛更是势在必得,法国也野心勃勃,早就向北上了。抓住这个机会,联合俄法压制日本,才是我的真正目的。”冯承乾长出口气,说道,“你得去安排一下,让日本知道帝国舰队已经出发,正在全速赶来。如果日本不肯就范,我们就得采取行动,让日本吞下这颗苦果。”

“伯爵想跟日本打上一仗?”

“有何不可?”

“这……”

“放心吧,大清的赔款还没拿到手,以日本现在的情况,没有十年二十年,根本不敢与我们为敌。再说了,还有俄国与法国撑腰,真要打起来,日本占不到半点便宜。只要伊藤博文稍微有点理智,就会接受现实。”

“真要如此,也得把俄法算上。”

“怎么做,你自己想办法,我只提要求。”

“伯爵放心,一定办到。”

卷一德意志的荣耀第四十一章载誉而归

更新时间:20126143:30:42本章字数:5069

卷一德意志的荣耀'第四十一章载誉而归

数日之后,谣言就传开了。帝国海军的“威廉大帝”号与刚刚建成的“威廉皇储”号已经离开威廉港,正全速赶往远东地区。此外,俄国沙皇也下令调动远东地区的军队,正在整军备战。虽然法国在远东地区的军事实力并不强大,但是也非常积极,一支舰队正北上与德意志第二帝国远东舰队会合。

五月十日,伊藤博文召开秘密会议。

面对俄法德联合干预,伊藤博文几乎束手无策。虽然日本刚刚取得了胜利,但是与列强相比,日本的军事实力依然薄弱。真要打起来,日本别说占到便宜,不被列强攻入本土就算好的了。

当然,也有不信邪的。

在冯承乾提出让日本归还辽东半岛、威海卫与台湾岛之后,日本海军中的部分将领就提出主动攻击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远东舰队,把威胁扼杀在萌芽状态,使德意志第二帝国丧失干预远东局势的能力。

只是,伊藤博文非常理智,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伊东佑亨也非常理智。

日本联合舰队能在大东沟海战中取胜,纯属侥幸,如果北洋舰队的素质再高一点,结果将截然不同。显然,德意志第二帝国不是大清,帝国远东舰队也不是北洋舰队,哪怕只有一艘主力舰,也有足够的威胁。随着谣言传出,特别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大舰队正在赶来,伊东佑亨更是毫无把握。

要知道,与“威廉大帝”号、“威廉皇储”号相比,日本海军的战舰都显落后。

按照伊东佑亨的估计,这两艘速度奇快的主力舰就能干掉日本联合舰队,而日本联合舰队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

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德意志第二帝国,还有俄国与法国。

就算法国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也不能低估俄国。要知道,俄国不但有一支强大的太平洋舰队,在远东地区还有数十万陆军。可以说,俄国才是真正的威胁,而且俄国也是最大的获益者。

这样一来,真打的话,关键在地面战场上。

说得简单一些,就算日本联合舰队击败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远东舰队,打垮了俄国的太平洋舰队,也无法取得最后的胜利,因为强大的俄国陆军能轻而易举的击败日本陆军,把日军赶出亚洲大陆。

按照伊东佑亨的判断,真打起来,日本连朝鲜都守不住。

秘密会议开了几个小时,在争取到了大多数内阁成员的支持之后,伊藤博文做出了最后的决定。

五月十二日,伊藤博文正式照会俄法德全权大臣,表示愿意归还辽东半岛、台湾岛与威海卫,只是大清必须出七千万两白银的赎金,而不是冯承乾代表德意志第二帝国提出的五千万两。

事实上,冯承乾没有指望日本只要五千万两白银。

与俄法全权大臣紧急磋商后,冯承乾接受了伊藤博文的要求,只是提出,得由大清把辽东半岛、台湾岛与山东半岛租借给俄法德三国的租金来偿还,而不是由大清直接偿还,期限为二十年。

压服了日本,剩下的就好办了。

受俄法委托,冯承乾以三国联合代表身份,在五月十五日去了北京,正式向李鸿章提出租借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与台湾岛。

李鸿章会反对吗?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

虽然李鸿章有点不大情愿,认为租借给俄法德三国,与被割让给日本无异,但是冯承乾明确提到,租借的土地在名义上依然属于大清,可以保全大清的面子,而且就算大清不肯出租,俄法德也会出兵占领。

显然,主导权不在李鸿章手上。

五月二十五日,在经过十天谈判之后,李鸿章与冯承乾等俄法的全权大臣签署了《北京秘约》,规定大清把辽东半岛租借给俄国、把山东半岛租借给德意志第二帝国、把台湾岛租借给法国,用俄法德支付的租金,分二十年偿还给日本,俄法德在租借地区内享有行政管辖权与外『交』赦免权。

冯承乾知道,他熟知的历史就此发生改变。

没有台湾,日本还会是后来那个日本吗?提前控制了山东半岛,德意志第二帝国在远东的实力大幅度增强。

只有一点可以肯定,日俄这下结仇了。

虽然冯承乾表现得更加积极,后期主要是他在活动,但是最先采取行动,积极联系列强的是俄国,而且俄国得到的好处也最多。不管怎么说,日本没有打算侵占山东半岛,因此大清把山东半岛租借给德意志第二帝国,并没让日本受到损失。至于台湾,还是一个非常落后的地区,重要『性』远不如辽东半岛。

可以想像,日本在拿到三亿七千万两白银的赔款之后,肯定会把俄国当成头号敌人。

到此,冯承乾在远东的事情也算有了一个了结。

回国述职之前,冯承乾电请德皇,任命里希特霍芬男爵为帝国远东事务大臣,全权处理远东事务,并且又提尔皮茨少将继续担任帝国远东舰队司令,负责帝国在远东与西太平洋地区的勘探活动。

拿到任命书之后,冯承乾才搭乘邮轮返回帝国。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德皇一直给他留着帝国海军战争大臣的位置,在他去远东任职期间只任命了一位副臣。

一**五年七月十五日,冯承乾回到柏林,继续担任帝国海军战争大臣。

虽然大清与日本的战争远在万里之外,但是造成的影响在欧洲都能感觉到,特别是黄海海战带来的启示。

回来后不久,冯承乾就收到消息,费希尔受到英国皇家海军重用。

虽然很多人都觉得奇怪,因为费希尔还不到五十五岁,在将星如云的英国皇家海军中根本排不上号,让他担任第一海务大臣,着实年轻了一些,但是冯承乾并不觉得奇怪,因为大东沟海战,已经证明了费希尔的理论,即拥有速度优势的主力舰在海战中有主动权,能轻易压制速度较慢的对手。

果真如此吗?

冯承乾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即速度很重要,却不是唯一,只有『性』能均衡的战舰才能在海战中获得优势。

最直接的证据就是,虽然日本联合舰队占尽优势,却没能击沉北洋舰队主力舰,反而多艘主力舰遭到重创。要不是北洋舰队素质低下,而且没有合理使用弹『药』,日本联合舰队被击败也不是不可能。

在费希尔的坚持下,英国皇家海军开始建造快速战舰。

冯承乾没有跟风,因为他知道,所谓的“快速战舰”很快就会被淘汰,德意志第二帝国没有必要在这上面『花』费金钱。

年底,冯承乾向德皇提『交』了修改后的造舰计划。

在他规划的帝国第一个五年造舰计划中,已有三艘开工,还有两艘将在一**六年与一**七年建造。虽然这两艘战舰的设计工作都已启动,其中代号“F”、即在一**六年建造的那艘已经完成了设计,只等帝国政fǔ拨款,但是冯承乾仍然决定推到重来,在一**六年不建造主力舰,把两艘战舰的建造工作安排在一**七年,而成为一级,即采用相同的设计方案。

德皇没有反对,俾斯麦也没有反对。

此时的冯承乾,不再无依无靠。远东之行后,冯承乾在帝国的地位大大提高,不但更得德皇期中,连俾斯麦都得礼让三分。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德意志第二帝国在远东地区苦心经营数十年都没什么收获,当初连租借一个小小的金『门』岛都没办到,冯承乾只去了一年多就拿到了山东半岛。

更重要的是,帝国的资本家更加看好冯承乾。

通过与大清的军火贸易,以及在山东半岛上的势力扩张,帝国资本家在远东获得了巨大的利益。

喝水不忘挖井人,在冯承乾回到柏林后,几乎天天都有人请他赴宴。

有了实力,说话的声音自然更加响亮。

别说改变两艘战舰的建造计划,就算冯承乾提出扩大造舰规模,德皇与俾斯麦也不会提出反对意见。

当然,冯承乾很理智,没有急着跟英国进行造舰比赛。

冯承乾的一贯原则是重质不重量。此外,帝国的工业实力还不够强大,科学技术水平也比不上老牌强国,需要足够的时间进行积累,因此没有必要建造太多的战舰,而是以小步快跑的方式,逐步提高战舰的『性』能。等到技术成熟、工业实力增强之后,再大批量建造战舰也不迟。

只是,每级战舰只建造一艘,也着实有点『浪』费。

此外,冯承乾还得考虑一个问题,即随着造船实力增长,每年只建造一艘战舰,必然出现僧多粥少的问题,那些发展起来的造船厂拿不到订单,迟早会倒闭,因此必须适当的扩大造舰规模。

问题是,大力建造主力舰的话,必然引起英国警惕,导致英德关系恶化。

想到这些问题,冯承乾开始制订帝国海军的第二个五年造舰计划,除了把主力舰的建造速度提高百分之五十之外,他把重点放在了辅助战舰上,比如巡洋舰、驱逐舰,以及刚刚问世的潜艇。



卷一德意志的荣耀第四十二章低调行事

更新时间:20126143:30:43本章字数:4829

一**六年,新年的第一天,冯承乾迎来了开门红。

当天上午,德皇腓特烈三世以冯承乾为帝国在远东地区开疆托土有功,晋封冯承乾为帝国“远东公爵”,保留“勃兰登世袭伯爵”爵位,年俸提高到二十万帝国马克,领东普鲁士属地。

对任何人来说,这都是殊荣,哪怕“公爵”只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头衔。

冯承乾并不觉得高兴,因为他知道,德皇给他的荣誉越多,他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关系就越不可分,而他并不想这样。

可是,他不能拒绝德皇的奖赏。

办完这件事,冯承乾找了个理由离开柏林,去了威廉港,把心思都花在了准备在明年开工建造的那两艘主力舰上。

这次,冯承乾没有好高骛远,决定脚踏实地的搞出两艘像样的战舰。

与以前一样,在设计之前,得根据建造经费与海军的战术指标,订下战舰的主要性能指标,特别是与建造费用直接挂钩的排水量。然后再在基本性能指标之下,决定战舰的各项基本数据。

花了两个月,冯承乾才订下了战舰的基本性能指标。

冯承乾没有提出过高的要求,战舰的标准排水量只有一万六千吨,与一**五年开工建造的“奥古斯塔皇后”号相当,最高航速为二十节,仅比“奥古斯塔皇后”号略高,在同期主力舰中并不出众。

进入到细节设计阶段,冯承乾再次与设计师产生了分歧。

关键就是,排水量订得太低了,而冯承乾又要求在火力、防护与速度上达到均衡,且至少达到同期主力舰的平均水准。在绝大部分设计师看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把排水量增加三千吨。

冯承乾没答应增加排水量,因为这会大幅度提高建造成本。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设计师认为只有在较短的舰体上,才能安装较为厚实的装甲,也才能在三大主要性能上取得均衡。可是这么一来,火力配制就成了问题,无法满足冯承乾提出的要求。

最后,矛盾集中到了火力配制上。

冯承乾不是不知道总体设计的问题,因此提出了两套方案,即四座双联装炮塔与三座三联装炮塔。

相对而言,设计师较为支持前者。

问题是,在炮塔布局上,冯承乾依然坚持沿纵轴布置,而设计师认为,要想保持合理的舰体长度,就得采用传统的布局,即把两座炮塔设置在侧舷,只沿纵轴在首尾各部署一座炮塔。

因为冯承乾坚决反对这么布置炮塔,所以最终选择了第二套方案。

设计师没办法反对冯承乾,也就只能让步。

冯承乾并非无理取闹,确定了炮塔的布置方式之后,在火炮口径上做出妥协,即答应采用四十五倍径的三百毫米主炮,而不是即将研制成功的四十倍径三百五十毫米主炮,只是要求在设计的时候,考虑到将来换装成双联装三百五十毫米主炮炮塔的可能性,因此得在炮座上留下余度。

显然,这是一个较为合理的要求。

一**六年十月,最终设计订了下来,新主力舰采用三座三联装炮塔,采用前二后一的布置方式,配备四十五倍径三百毫米主炮。战舰的标准排水量为一万六千五百吨,比最初规定的多出了五百吨,主要用来增强炮座的承受力,以便在今后换装口径更大的主炮。战舰的主装甲带厚度为三百毫米,炮塔正面为三百二十毫米,司令塔为三百六十毫米,此外还有八十毫米的水平装甲。

可以说,这是一艘性能十分均衡的战舰。

可惜的是,因为蒸汽轮机没有研制成功,所以这种后来被命名为“德意志”级的主力舰仍然算不上是现代意义上的战列舰,最多只能算得上是前战列舰,与后来出现的那些新式战舰有较大的差距。

只是,“德意志”号,以及姊妹舰“普鲁士”号的基础非常扎实。

十多年后,这两艘战舰都进行了现代化改装,排水量增加到二万二千吨,换上了三百五十毫米主炮与蒸汽轮机,还把燃煤锅炉换成了燃油锅炉,主机功率提高到八万马力,战舰的最高航速超过二十七节。虽然没有增强装甲防护,但是做为主力舰,“德意志”级的防护能力仍然强于后来的战列巡洋舰。

事实上,冯承乾主导设计的战舰,都有这样的特点,即在后期进行全面改装之后,即便无法跟性能强大的新式战列舰相提并论,也足以压制战列巡洋舰,从而避免在十年之后建造战列巡洋舰。

这种前瞻性,为帝国海军节约了大笔费用。

要知道,每一艘主力舰的造价都不会低到哪里去。如果一艘战舰只用十年、或者二十年就因为性能落后,且无法改进而退役,那将是一笔非常大的损失。更重要的是,以帝国海军的造舰速度,如果主力舰的服役周期只有十年、哪怕达到二十年,也永远不可能超越实力强大的英国皇家海军。加快造舰速度的话,又会引起英国的猜疑,导致英德关系迅速恶化,在帝国还未发展壮大之前就不得不面对世界上最强大的敌人。只有延长战舰的使用期限,才能在英国不知觉的情况下,缓缓提高帝国海军实力,并且在最终的战斗中爆发出来,成功击败英国海军。

十多年后,德意志第二帝国能够成为全球第二海军强国,冯承乾功不可没。

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冯承乾精心制订的战略规划,德意志第二帝国根本没有挑战英国的本钱。

在战略上,低调不是坏事。

这种低调,也体现在了次级战舰,即巡洋舰这类辅助战舰上。

在经费有了保证之后,冯承乾着手梳理帝国海军的辅助战舰,决定在一**七年动工建造一级轻巡洋舰。

与主力舰一样,冯承乾的前瞻性在次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此之前,虽然巡洋舰的用途最为广泛,但是一直没有受到重视,在设计的时候更是以省钱为本。冯承乾改变了这种设计理念,从一开始就提出,帝国建造的巡洋舰不但需要具备全球航行能力,还要保证在二十年之后经过现代化改装依然是有力的作战平台,因此在设计上必须具有超前性。

最突出的,莫过于在巡洋舰上首先采用了炮塔。

要知道,在此之前,巡洋舰上的火炮都是暴露在外的,准确的说是安放在炮座上,最多在四周安装防弹片钢板,没有哪个国家在巡洋舰上安装厚实的炮塔,因为没有人觉得有必要安装炮塔。

在这种后来被命名为“柏林”级的巡洋舰上,安置了三座三联装一百五十毫米主炮。

虽然在火炮数量上,“柏林”级并不突出,同时代的巡洋舰上,有些拥有十二门、甚至是十六门主炮,但是在任何一个方向上,“柏林”级的火力密度都高于同时代的巡洋舰,甚至是某些巡洋舰的两倍。

只是,冯承乾忽视了一个问题,即超前的设计极大的提高了建造成本。

最终,“柏林”级分两批建造了四艘,就因为造价过于高昂而不得不终止,冯承乾也不得不让造船厂设计一种较为廉价的巡洋舰。

不可否认的是,“柏林”级巡洋舰的出现,让帝国海军的作战队列更加完整。

仅仅建造四艘,确实非常低调。

这一年,冯承乾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不是规划主力舰与巡洋舰的建造工作,而是派人去美国把一个叫霍兰的工程师请了过来。

冯承乾深知潜艇在未来海战中的地位,却非常可惜的错过了时机。

在他去远东的时候,霍兰就来过德意志第二帝国,向帝国海军推销潜艇,结果却被拒之门外。在欧洲连番碰壁之后,霍兰展转去了美国,并且说服美国政府,拨款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潜艇。

冯承乾派人去请他的时候,霍兰设计的潜艇已经在美国开工建造。

为了让霍兰来德意志第二帝国,冯承乾不但给他开出了很高的薪水,还答应由他主导帝国的潜艇设计工作。

当年,冯承乾就拿出五十万帝国马克作为设计与建造潜艇的经费。

与建造主力舰、巡洋舰一样,冯承乾也表现得极为低调,因为他知道,英国皇家海军很快就会重视这种新兴的海战礼器,并且花大力气建造潜艇。在冯承乾熟知的历史中,英国皇家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潜艇舰队,而当时帝国海军的潜艇却屈指可数。

为了不让英国注意,冯承乾仍然采用了小步快跑的战略,即在技术完善之前,每一级只象征性的建造一艘,延长建造进度,让工程师获得锻炼的机会,并且能够及时采用新出现的先进技术。

忙完这些事,已经是一**六年底了。

在即将到来的一**七年,除了帝国海军将同时开工建造两艘“德意志”级主力装甲舰之外,还将发生很多事情。在冯承乾看来,这个原本就不平静的世界,正在一步一步的迈向世界大战。

卷一德意志的荣耀第四十三章出头鸟

更新时间:20126143:30:43本章字数:4894

世纪之交,这个世界并不平静。

在一**七年发生了很多事情,有些在冯承乾的预料之中,有些在他的预料之外。比如年初时,希腊与奥斯曼帝国因克里特岛问题发生冲突,英法俄德等列强联合出面干预,要求奥斯曼帝国赋予克里特岛完全自治权,并且让希腊王国从克里特岛撤军,僵持到年底,希腊因财政枯竭,才不得不做出让步,从克里特岛撤军,就完全在冯承乾的预料之中,德意志第二帝国与希腊的关系并没受到影响。又比如,到年底的时候,美国国会批准了由麦金莱总统提交的兼并法案,夏威夷群岛成为美国的海外领地,随即美国出兵占领夏威夷群岛,夏威夷王国成为历史,而不是像冯承乾预料的那样,要到一**八年,美国才会正式吞并夏威夷群岛。

这一年,还发生了很多大事。比如,英国为了遏制法国在非洲的扩张势头,推出了“开罗计划”,与埃及共同出兵苏丹。又比如,俄国强迫大清,正式签订了强租包括旅大港在内的辽东半岛。

关注这些事情的时候,冯承乾更关注一件事情,即英国物理学家约瑟夫-汤姆逊的重大发现。

收到消息后,冯承乾立即化名前往英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