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风云(闪烁)-第3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是,这是很不现实的事情
原因很简单,算中国能够一直在日本驻军,也不可能一直主导日本的政治体制,迟早得让日本人来治理日本
最终,中国当局认清了这一点,不过已经是大战结束之后了
日本的第一批最高法院**官,都是由驻军司令官直接任命的,只在名义上得了日本天皇的许可后来的最高**官的诞生方法也与此有关即有日本内阁首相提名,在得了国民议会的支持之后,由天皇批准,且**官都是终生制,只有在某位**官去世或者是因病无法实行职权之后,才能由首相提名的**官人选最高**官在当选之后,不再受首相与国民议会约束,仅在名义上对天皇负责,拥有解释除宪法之外所有法律法规的权力
在地方政治制度上,采用的是区县制
整个日本''被划分成了十四个区与一百一十七个县与中国的行政体制不同,在日本县是比市高的行政机构,市只是县以下的行政机构当然,这一百一十七个县每一个都非常
显然,这也是制约日本的手段
要知道,以日本的国土面积与人口数量,划出五十个县很了不起了加大中央与第一级地方行政机构之间的差距,等于削弱了中央政府的权力,让中央政府不可能同时控制所有地方政府
白了,是赋予地方政府大的自治权
在此情况下,即便军国主义复燃,也很难影响全国
当然,这也同样削弱了日本警察机构的影响力原因很简单中央政府只设有行政管理性质的警备厅,而且是隶属于社会安全部下的一个机构,而所有警察都配属在县一级的警察局里,中央政府没有调动权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套政治体制,在根本上限制了日本的政治影响力
虽然在战后,由中国扶持的自由民主党垄断了执政权近五十年,但是日本依然是一个民主制国家,即便在自民党也必须尊重民意,而日本最大的民意是和平发展经济因此也没有任何一名政治家能够在日本推行军国主义思想,甚至没有一名政客敢向民众宣扬军国主义
白了,在区县选出的三百五十一名下议员中,绝不缺乏中国的代言人
要知道,政治绝对不是孤立存在的与经济体系有着密切关系
战前,日本迅走上军国主义道路成为大战的东方策源地,关键是,日本的经济掌握在几大财团手里,而这几大财团与拥有野心的军人勾结一起之后,成为了军国主义思潮的主要推动者
显然,在战后,这样的经济基础已经不存在了''
虽然在战后不久,日本的财团卷土重来,特别是在战争结束之前获得了飞发展的三菱等几大财团,借助战后重建热潮,迅成为了世界级的大企业,拥有了与中国大企业抗衡的实力,但是在根本上,日本的经济依然以中企业为主,而这些中企业在战后主要依靠中国市场
也是,在经济上,日本离不开中国
显然,经济关系,直接决定了中国与日本的政治关系
重要的是,众多日本企业家决定了所在选取的选举,而由这些企业家选出来的议员自然不可能跟中国为敌
可以,政治与经济是中国驯服日本的两大工具
当然,并不是其他手段不重要了
战后,日本选举出的第一届国民议会正式废除了明治维时创造的日文,再次以汉字为基本文字虽然日语得已保留,但是文字的变化,让中日关系加亲密,从而对日本的文化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影响
当然,语言也很重要
战后,中文成为与英文同等重要的国际语言,而中文也被日本官方确定为第一外语,所有日本学校都开设了中文课程
此外,儒家文化在日本的地位得巩固
只是,文化方面,最重要的还是让日本从上下认识侵略战争的危害性,并且因此为曾经发动的侵略战争而反省
战后,日本的教科书中,都全面承认了旧日本在侵略战争中所犯下的罪行
要知道,这是从基础教育着手
也是,每一个日本人从上学的时候开始,要接受相关的教育,并且由此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认识
战后,每一位访问中国的日本首相要去北京的“革命英雄纪念碑”与“第二次世界大战阵亡将士公墓”参拜谢罪,以此表示对旧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进行深刻反映,并且希望得中国民众的谅解
只不过,这些都是“软手段”
为了防止日本再度成为威胁,“硬手段”加重要
最基本的,是为日本制订一部和平宪法,从最高法律的层面上,让日本失去发动战争的能力
这是日本在战后通过的“和平宪法”
在这部宪法中,明确规定日本不得拥有发动战争的权力,即没有宣战权,仅有实施本土防御作战的自卫权据此,明确规定日本不得组建正规军,即没有军事权,而防卫本土的基本力量是警察部队
当然,宪法对日本的约束还有很多
比如,日本不得拥有包括核武器、化学武器与生物武器在内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也不得在本土部署与储备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不得参与运送、储藏与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行为
当然,宪法只是基本**,需要由其他法律来完善宪法,使宪法的条款具备可操作性
战后,日本出台了很多限制军备的法案
比如,在《军事管制法》中明确规定,日本在战后不得出口武器装备,也不得向海外派遣包括警察在内的军事与准军事力量,不得在海外拥有军事基地,以及不得根据防卫原则参与海外军事行动
又比如,在《国家安全法》中,确认了中国驻日军队为日本的基本国防力量这意味着,日本要像供养本**队那样,为中国驻日军队提供军费只是,这部法律也从根本上限制了中国驻日军队的规模,即总兵力不得越二十万人虽然在具体实施中,这个限制并没有得遵守,但是这降低了日本的国防开支负担,即在驻军数量过二十万的时候,日本也只按照二十万的标准提供驻扎费用
此外,在《预算法》中,还规定日本每年用于军事的开支不得过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一这项规定,对后来日本组建自卫队设下了障碍,即日本当局不可能随意增加军费开支来增强军事实力
总而言之,通过出台各种各样的法律,对日本的国家实力进行限制,是最有效的办法
只是,这样一来,反而让日本获益匪浅
这是,在战后,日本不需要负担沉重的军费开支,可以把多的资源与资金用在经济发展上,而中国却要承担起保卫日本安全的义务,也相当于替日本承担了军费开支,从而使经济发展受影响
从某种意义上讲,日本的和平宪法,为其战后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要知道,在大战结束后二十年,日本发展成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规模过了德意志第二帝国,与联邦美国,仅次于中国在二十世纪七零年代末,日本经济在鼎盛时的规模相当于中国的百分之六十也正是如此,日本成为了二战众多战败国中,第一个在经济上实现反转的国家
只是,这并没有改变中日之间的关系
白了,不管日本的经济规模有多么强大,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都不具备**自治权的情况下,也不过是中国的附庸国当然,在名义上,日本是中国的盟国,而且是最重要的盟国之一
由此可见,对日本的重建扶持,是中国在战后树立的国际秩序的典范之作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卷一德意志的荣耀第五百九十六章关键点
更新时间:201212208:20:51本章字数:5259
。。
到一九四八年底,日本的战后重建已经取得了显着的成果。
面对现实,顾祝同不得不承认,即便是曾经的敌对国,只要加以适当的引导,也能够成为举足轻重的盟国。
当时,很多中**人都不知道,他们穿的军服军靴、使用的被套、用来装子弹的帆布弹袋、乃至急救时使用的纱布与止血带,大多来自日本,是成千上万日本工人辛苦劳动所生产出来的产品。
只是,顾祝同还认识到了一个问题,即仅仅帮助日本进行战后重建,并不足以形成一个良好的国际秩序。
说白了,需要进行战争重建的不止一个国家。
这时候,顾祝同想到了一点,即是否可以通过战后重建来营建新的国际秩序,而且把重建援助跟国际关系挂钩。
显然,想到这一点的时候,顾祝同就意识到,这才是冯承乾的真实意图。
说得简单一些,就是通过重建援助,来建立一个以中国为核心的同盟集团,以此取代同盟国集团。
“想清楚了?”
“大元帅深谋远虑,我是自叹不如啊。”
冯承乾笑了笑,说道:“你不用恭维我,你只用了三天就想明白了,而其他人花上一个月都没能想清楚。”
顾祝同一愣,显得有大不大相信。
“还好,我们还有足够的时间。”冯承乾长出口气,说道,“总统那,问题基本上不存在了。虽然在对外援助上,刘伯恩依然认为应该对战败国与同盟国加以区分,但是他已经在原则上同意了我的建议,即通过重建援助把曾经的敌对国发展成盟友。吴铁生大元帅与刘亚光元帅那,我还在做思想工作。当然。只要他们能像你这样,看清楚战后的国际秩序,以及建立新国际秩序的必要手段,他们就不会跟我唱反调。要不了多久,中央高层就会在这个问题上做出最终决定。”
“这么重大的事情,越早定下来越好。”
“所以我才让你回来,”冯承乾稍微停顿了一下。又说道,“计划确定之后。需要有人来具体实施。不可否认,我是最理想的人选,只是我已经上了年纪,这几年都很少回京,大部分时候都在青岛。显然,我也不适合东奔西跑了。”
“大元帅……”
“我觉得,你是最佳人选。”
“这……这应该是政府的工作吧。”
“当然。从根本上讲,这是政府的工作,只是现在还是战时状态,因此军人参与其中也不算违法。更重要的是,战后重建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而且存在援助评估的问题,军人更适合做这件事。”冯承乾拿起雪茄,但是没有急着点上。“原因很简单,我们援助其他国家进行战后重建,有两个目的。一个是大家都能看到的。即在战后建立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秩序,以免战争再次爆发。另外一个,则是不那么容易看得出来的。这就是,新的国际秩序必须以我国为核心,因此就必须针对性的压制那些能够挑战我们的国家,而只有军人才知道哪些国家能够对我们构成威胁。更重要的是,这直接关系到整个世界的未来,需要有足够魄力的人来实施。”
顾祝同没有开口。他已经听出了冯承乾的意思。
说白了,冯承乾希望通过重建援助,建立一道针对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战略包围圈。也就必然会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发生矛盾与冲突,说不定还会引发军事对抗。因此就必须由军人来主导援助工作。
显然,重建援助是表象,而军事压迫才是内在。
“怎么样,对自己有信心吗?”
“这……”顾祝同迟疑了一下,说道,“不是没有信心,只是这是一项极为庞大的系统工程,而我刚刚才知道……”
“万事开头难,而且你有的是时间来熟悉新的工作。”
顾祝同锁紧了眉头,似乎没有明白冯承乾的意思。
“你不反对,我就正式提议由你来主持战后重建援助工作。”冯承乾笑了笑,说道,“现在,我们暂且把这件事情放下,说一些具体的事情。首先就是,在美国战败之后,我们该如何处置这个国家?”
“这……”
“你觉得,这与战后重建没有关系?”
“不,当然不是。”
“明白就好。”
顾祝同长出口气,跟冯承乾讨论事情,必须集中注意力,因为冯承乾的思维有很大的跳跃性,如果反应不够快,就跟不上他的思维速度。
比如,美国与战后重建的关系。
表面上看,这两者没有直接关系,可是两者不但有关系,而且是决定性的关系。
原因很简单,美国的战后形态,将对中德的关系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前面已经提到,在中国成为全球霸主的时候,能够接受的只是让德意志第二帝国成为欧洲与西方的霸主。虽然这基本上确定了中德关系,但是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没有可靠的办法来约束与遏制德意志第二帝国与中国争夺世界霸权,更不可能对德意志第二帝国在欧洲与西方的行为进行制约。
关键就是,中国在欧洲与西方缺乏代言人。
最初的时候,中国当局把希望放在了意大利身上,特别是在英国战败前后,中国与意大利有一段短暂的蜜月期。可惜的是,在意大利表现出了亲华倾向之后,德意志第二帝国立即采取行动,甚至制订了颠覆意大利政权的军事行动计划,而意大利在受到强大威胁之后,不得不立即改弦易辙。结果就是,中国在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之后,依然没有能够与意大利建立更加深厚的合作关系。
与意大利一样,其他欧洲国家也很难摆脱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控制。
说白了,这些国家都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邻国,离中国却非常遥远,因此不可能放下切身威胁来帮助中国遏制德意志第二帝国。
当然,还有一个较为理想的选择,这就是英国。
问题是,英国只是一个小国,即便有发展强大的基础,也最多只能够成为遏制德意志第二帝国在欧洲扩张的桥头堡。说白了,以英国的情况,短期之内绝对不可能成为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主要威胁。
这样一来,英国的战略价值就大打折扣了。
显然,剩下的就只有美国了。
可以说,从综合国力与发展前景来看,美国不但有能力挑战德意志第二帝国,还能够变得更强大。
更重要的是,美国是典型的西方国家。
也就是或,美国在西方文明中有很强的号召力,欠缺的只是强大的国力。在拥有强大的国力之后,美国就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分庭抗礼。
当然,这其中也存在风险,即一个强大的美国,同样是中国的头号威胁。
正是如此,在对美政策上,中国当局立场十分矛盾。
从根本上讲,中国需要一个强大的美国来牵制德意志第二帝国,可是又不想让美国强大到足够跟中国争夺世界霸权。
唯一的办法,就是削弱现在的美国,使其仅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争夺西方霸权。
显然,这也是中国对待美国的基本政策。
更重要的是,这一政策在一九四五年就形成了,并且由此主导了所有对美战争,包括在美国西海岸地区登陆。
前面已经提到过,在美国西海岸地区登陆,对击败美国的帮助并不大。
当时,中国当局坚持要在美国西海岸登陆,名义上是为了证明中**队有能力跨越大洋攻打美国本土,可实际上却是要把西海岸地区割裂出来,为今后把美国分割成多个国家打下基础。
此后,登陆美国南部地区,也与这个目的有关。
别忘了,在登陆之前,顾祝同做了很多前期准备,其中包括派遣海军陆战队的特种侦察兵去调查战区内的民族分布情况,联系亲德的日耳曼人后裔,并且在美国南部地区组建秘密情报网络。
问题是,分割美国绝对不可能是中国的单独行为。
在大战期间,中国得尽可能的维持同盟国集团的团结,因此就不可能在对美问题上采取单方面行动。
有趣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国也支持分割美国。
原因很简单,一个强大的美国首先对德意志第二帝国构成了威胁,其次才会对中国构成威胁。
显然,德意志第二帝国希望让美国变得更加弱小。
根据战后解密的资料,当时德意志第二帝国提出以州为基本单位彻底肢解美国,使美国永远也不可能变得强大。
毫无疑问,这与中国的利益背道而驰。
中国不希望美国强大,但是更不希望美国过于弱小。只有一个实力适当的美国,才能最好的维护中国的国际利益,成为中国称霸世界的有力支持者,也是限制德意志第二帝国在西方扩张的主要障碍。
由此可见,中德在对美政策上的最大分歧,就是战后的美国应该是个什么样子。
从某种意义上讲,处置美国直接决定了战后的世界格局。
卷一德意志的荣耀第五百九十七章鼎立之势
更新时间:2012122011:13:20本章字数:4798
关于美国的事情,冯承乾跟顾祝同谈了许多
谈完的时候,顾祝同才发现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似乎意犹未尽,冯承乾邀请顾祝同留下来一同吃晚饭
让顾祝同有点惊讶的是,大元帅官邸的晚饭非常丰盛,荤菜有五样
显然,冯承乾拥有一副跟他的年纪不相衬的肠胃,还有非常旺盛的食欲,连顾祝同都自叹不如
晚饭之后,两人又回到了书房
这次,冯承乾的卫兵送来了一瓶白葡萄酒,也就是俗说的香槟
“在西方国家,只有庆祝的时候才喝香槟,我们不妨提前庆祝即将到来的胜利”冯承乾亲手倒上了两杯“这也是雷德尔送来的,不过货色差了一些,不比上一次送给我的那几瓶红葡萄酒”
顾祝同看了出来,这也是法国产的,而且也是上等货
事实上,顾祝同对酒的了解并不多,只是在柏林期间,经常参加各种宴会,因此喝过不少名酒
“下午,我们谈了很多与美国有关的事情,你也指挥了两次攻美作战行动”冯承乾把酒杯放到顾祝同面前,“现在我想知道,你对处置美国有什么看法,或者说如何才算得上是最好的处置方式?”
顾祝同拿起酒杯,迅思索了一番“显然,我们不可能接受德意志第二帝国提出的处理办法”
冯承乾也拿起酒杯,点点头,示意顾祝同继续说
“当然,让美国保持完整,也不是可取之道”顾祝同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可以想见,在大战结束之后德意志第二帝国将成为西方的头号强国,曾经能够对其构成威胁的国家都已战败法国、英国与俄国在短期内都难以恢复元气,而且也再也不可能获得挑战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实力意大利过于软弱,而且领导人的目光极为短浅,也不大可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对抗剩下的,也就只有隔着大西洋的美国了可以说,美国在战后的形态将直接决定西方的国际秩序”
“为什么?”
“虽然美国是战败国但是美国有足够雄厚的国家基础只要保持完成,哪怕只是基本上保持完整美国也有足够强大的实力确保在战后迅复兴重要的是,美国并不是欧洲国家,而德意志第二帝国在短期内又难以获得一支足够强大的海军,因此对美国产生的影响微乎其微只要假以时日,也许二十年、也许三十年,美国必将成为德意志第二帝国在西方的有力挑战者”
“问题是,我们未必能够置身事外”
“关键是首先受到威胁的肯定不是我们”
冯承乾笑了笑,等着顾祝同说下去
“原因很简单,只要我们适当削弱美国,即便美国把我们当成仇敌,在其复苏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都不是挑战我们,而是依靠西方国家的支持实现统一,因此美国就需要取代德意志第二帝国,成为西方的主导国家”
“也就是说,美国会在这个时候挑战德意志第二帝国”
“不仅仅是挑战,是现实威胁”顾祝同点上香烟抽了两口才说道,“西方世界就这么大,美国所得到的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所失去的,因此美国变得强大,那么德意志第二帝国就会被削弱显然,德意志第二帝国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因此才会提出把美国肢解成四十多个小国家”
“照你的意思,如果战后的美国足够强大德意志第二帝国会帮住我们遏制美国?”
“不是帮我们,而是为了自己”
冯承乾又点了点头,但是仍然没有给予肯定的答复
“说得简单一些在大战结束之后,挑战不仅仅来自德意志第二帝国一个强大的美国是加巨大的威胁在此情况下,我们的最佳选择绝对不是亲自出手与两个具备成为世界级强国的国家对抗,而是在这两个国家之间制造矛盾,使其对立,而且其中的任何一方都想从我们这里获得帮助”
“也就是说,美国必须被削弱,但是不能被严重削弱”
顾祝同点了点头,说道:“我的观点是,最好把美国肢解成为三个或者四个国家,其中一个或者两个国家有成为地区性强国的基础,而且与其他任何一个国家联合之后,都有成为世界强国的资格”
“这样的话,最好是三个国家”
顾祝同皱起眉头,他早就知道冯承乾已经有成熟的想法了
“道理很简单,三角关系是最为稳固,也是最不容易动摇的”冯承乾拿起雪茄,点上抽了两口,才说道,“如果把美国肢解成两个国家,我们肯定会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各自支持其中的一个国家,从而发生直接对抗也许,这种对抗局面能够持续几十年,但是最终依然会终结,美国也将再次统一到一起到时候,不管是谁统一谁,一个强大的美国将不可阻挡的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重量级角色同样的道理,如果把美国肢解成四个国家,那么肯定有强弱之分,而强大的国家会力求吞并弱小的,以此实现国家统一,而我们最多也就只能让这种局面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