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农圣-第1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长孙冲将自己在定襄施政的经历,以及对未来的构想全部说出来之后,李世民愣神了好久,最终道,“冲儿,你长大了,已经足以主政一方,朕不能因为要让你照顾承乾,而使国家失去一个栋梁,你就继续在定襄城留任吧!过一段时间,朕会去定襄城看一看的,到时候,会正式任命你为定襄刺史。”
“臣,臣多谢陛下。”长孙冲如释重负,大喜道。
“嗯,你先下去吧!朕马上要召见高昌国王子。”
李世民朝他挥了挥手,长孙冲行礼退下后,内侍没有马上过来通报麴智盛请见,李世民正好就长孙冲刚才说的那些事情,反思了一下下。
怎么能够让当官的,像长孙冲一样,一心想着为百姓服务?
或许,朝廷的政绩考评制度,也应该改一改了,不能够不出乱子就有功,不能够完成税收任务就有功,应该以增长量和开发出来的新产业数量,以及百姓的人均收入来做评比,简单了来说,就是逼官员们去抓生产,抓民生,富民。
才到善阳一天多的时间,李世民就又发现了几个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么改下去,怕是最终要将沿袭前隋的那些政治制度,全部都改个精光才罢休。
正文 有一些话,跟大家说说
今天上限免,很开心,收藏开始飞速飙升了,谢谢大家,也欢迎所有的读者对于本书的品鉴,发言。
历史小说的路子本来就很窄,尤其是像在下这本书,没有写系统,或者超级大金手指的文,剧情上,有一些位置,稍微夸张一点点,因为这是网络小说,必须要有一些夸张的手法,制造爽点,希望大家能理解,E神的歌里面都唱过“不浮夸你看吗?”
当然,其实于作品本身而言,在下是希望有更多考究党,能挑出毛病,发发言的,因为这样能涨读者,或者在下的知识。
不写书不知道,一写书,就发现网友们个个都是人才,不仅长的帅,知识还丰富到令在下仰望。
不过,还是有少部分读者,读的历史比较片面,下面,就几个点,在下解释一下。
第一点,主角夫妇唱戏的事情,这个设计,是剧情必须要,因为在下这本书,不是讲的杀杀杀,而是讲融合文化,主角对于所有人,施展农业技术教化,最终成圣。
唱戏,是一种宣传文化的一种手段,敦煌壁画里,大家可以看到很多唐初的场景,那便是数百乐师,场面浩大的演奏,唐太宗定音律,弘扬华夏文化,也用来这样的手段。
所以,主角稍微夸张一点的。将这个点利用起来一样,是没有毛病的。它在当时对外国人的冲击,就像现代的外国电影,歌曲,棒子国的偶像剧一样,给我们国人带来的外国文化冲击一样。
至于有人说什么戏子是妓女啊!乐师没地位,是贱籍啊!广大书友们请原谅这些孩子们,他们只是生在了明清电视剧超多的现代,缺乏一些比较不受关注的历史知识。
那么,在下用自己微博的历史知识,给大家稍微,普及一下,说的对不对,大家都不要喷,因为每个人看历史的角度都不一样,这只是在下看到的一些比较片面的资料,得到的一个比较片面的结果。
在初唐,教坊司,是礼部的一个部门,管理宫廷乐师,相信‘礼崩乐坏’这个词大家都知道吧!所以,‘乐’在当时是比较神圣的东西,不是谁,都可以胡乱演奏的,正常人,能把神圣的东西,交给最为低贱的人来做吗?
在下认为不可能,在那时,只有官宦子弟,才有玩‘乐’器的资格,所以,在唐初,是不存在歧视乐工,戏子,这个职业的,甚至,很多在明清时期所谓的贱业,在当时社会,都不被歧视,因为那个时候,胡风,武风,是主流。
而有时被交由礼部处置的犯官之后,多数是教他们学习伺候人的礼仪,并不是教他们做什么皮肉生意,成为妓女什么的。
从另一个角度,也看以看,文化人只占这个时期的社会很小的一部分,唐初的识字率连一成都不到,真正读经典要义的文化人,连半成都没有,不可能是社会主流,所以,儒家的一些思想被曲解后,认定的一些卑贱的东西,在唐初,并是那么被社会普及,接受,首先,你儒家思想都还没有普及。
唐太宗废除了隋文帝定下的一些关于‘礼’‘乐’的规定,才使得大唐的文化宣传蓬勃发展,走向世界。
关于乐师,戏子的地位,在初唐时期,至少在唐玄宗以前的时期有多么高,其实有很多诗词可以为证,最出名的有杜甫,李瑞,写的诗,
杜甫写的《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一个官员,在王公贵族的府上经常看到他被奉为座上宾,最后一个‘君’可不是官员称赞低贱人用的字眼,可见,李龟年这个乐工的身份地位,在当时,绝对是不低的。
李瑞的《赠李龟年》
‘青春事汉主,白首入秦城,遍识才人字,多知旧曲名,风流随故事,笑语合新声。’
可见,当时,乐曲,在社会上的流传度,是非常广泛的。‘多知旧曲名’嘛!
还有许多,就不一一赘述的。
在下认为,这个行业的身份逐渐开始变的卑贱,是从中晚唐开始的,因为那个时候,读书人开始多了起来,一些儒家思想被扭曲,然后,还得到了普及。北宋时期都还好,到了南宋开始,就一落千丈,到明清时期,就是大家普遍所知道的,成为了官妓,青楼女子的兼职了。
第二点,是吃鲤鱼的事情,史书上,是没有明确记载的,至少唐初应该是没有这样的律法规定,但,姓氏避讳,是确实存在的,所以,在下只能模糊化处理,现代社会还禁止那什么娼呢!你知道大城市里一条最多的场所是什么吗?桑拿浴足,具体里面有些什么服务,老司机都知道。
第三点,是剽窃诗文的事情,这一点,在下已经尽量,非常,比较谨慎的处理了,有时候小剽窃一下,能够给在这方面知识短缺的朋友,普及一些知识,在下认为,还是可以的。
最后一点,还是在下之前在章节末尾说过的,这只是一本胡编出来的网络小说,认真你就输了,请读者们摆正心态,你来看书,是来娱乐,找快乐的,而找快乐的人,就会得到快乐,找气受的,就只能伤肝伤肺了。
不过本书还好,因为在下零级马甲,不能在书评区回复读者,对于那些没有粉丝级别,专爱喷的游票,从来都不理会,所以,他们喷呀喷呀的,自己也就沉了,可能会因此流失一些读者,不过在下也没有把所有读者都留下来看书的自信,能留下来看的,都是和在下三观相合,与在下有缘分的。
好了,就说到这里吧!最后,感谢大家对于在下的支持,九十度鞠躬。
还要特别感谢本书的编辑徐老师,可能像我这么笨的作者,估计他很久都没有碰到过了,连书单是什么,分卷怎么搞都要去问他,估计把他问的笑喷了。在下保证,以后不问了,就只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修炼功力。
祝所有读者,限免期,看的爽快。
第321章 善阳医学院
毫无意外的被李世民忽悠瘸了,只是一个百万贯的订单,就让他把整个高昌国都卖给了李世民。
未来两年,高昌国的所有的粮食产出,都会就近运往泰安城,每一个去泰安城参与建设城池的高昌百姓,大唐会按月向高昌国支付一贯钱的工钱,而且,还管这些百姓的吃住。
这对于麴智盛来说,简直就一个巨大的惊喜,高昌国有青壮民夫十余万,把这些人口雇佣给大唐,他们每个月,就能从大唐这里拿到十多万贯钱财,要知道,以往的时候,整个高昌国一年的税收,也不过价值二十万贯唐钱而已,现在,两个月,他们就能得到这么多的钱,这个生意,太做得了。
在麴智盛眼里,李世民就是个大好人,而且是财大气粗的大好人,他却没有想过,一旦泰安城的建设完毕,高昌国的所有产出的东西都卖不出去,青壮百姓们又更加愿意在泰安城就业谋生,那时候会是个什么局面,只怕泰安城建成之时,就是高昌国走向灭亡之时,他们现在从大唐这里赚到的钱,就是李世民买他们这个国家的钱,到时候,麴文泰父子甘愿做一个大唐的富家翁还好,要是不甘心的话,怎么吃进去的,就得怎么吐出来。
猴头菇炖鸡汤很补,所以,李世民晚上的房事很频繁,次日,欲求得到充分释放的他,神清气爽,带着一干朝廷大臣,摆开仪仗,就往城西而去。
今天,是善阳医学院开院收徒的日子,李世民答应过要出面站台,自然是要做的隆重些。
然而,他所谓的隆重,相比于城西医学院门前的场面,却是有些单薄,因为,一大早这里就聚集了数万人,几百个朝臣的队伍对于这数万人来说,显得很单薄。
“朕想不到,这善阳医学院的规模,竟然如此之大。”
在马车上,李世民就看到医学院长长的墙院,然而,那一段墙院的长度,还只是医学院外墙的一半,因为医学院的大门,是在墙院正中间的,如此算来的话,这善阳医学院的总面积,都快有长安的一坊之地那么大了,占据了善阳城西至少四分之一的地方,与拥有几百栋别墅的天上居别墅小区,相当,中间,有一个烧制修建城墙的青砖的时候,人工挖土形成的湖泊,孙享福让人在湖边种满了桃树,现在,取名桃花湖。
“陛下来了,诸位且随我一同去迎接吧!”
孙享福一早就来到了医学院,并且派出了属下的兵丁帮忙维持次序,他一早就料到了今天的场面会非常热闹,毕竟,善阳医学院从开建,到招生,都是上过报纸的,全国各地,很多想拜在孙思邈门下的医者,早就慕名而来了,他们等的,就是这个机会。
很快,在士兵的组织下,人群中就让开了一条通道,孙享福以及属下的一众官员,以及孙思邈李淳风还有数十个被他们评定,有在善阳医学院执教资格的医师一起列队,迎向了李世民的车驾。
一番参拜后,李世民引着众臣随孙享福等人进入医学院大门,首先入眼的,就是一个大石碑,上面雕刻着几个大字。
“医乃仁术,学仁术需有仁心。
病乃恶魔,除恶魔需大无畏。”
“呵呵,好个仁心仁术大无畏,这是你想出来的吧!”看了那石碑,李世民笑着看向孙享福道。
“正是,臣也算是咱们大唐的半个医者,对于一些特定时刻,医者需要面对什么,臣心里清楚,也希望前来学医的未来医者们都清楚,是故,题了这碑。”
“嗯,你这半个医者,倒是起了一个很好的表率,若今后大唐再有什么大灾大难出现的时候,能够有更多像你这样不顾身生死的医者涌现出来,那就太好不过了。朕昨夜与诸卿商议了一番,有旨意颁布,你择一地,让众人一齐接旨吧!”
听李世民的语气,这就是要来个大群赏了,孙享福知道他一直有想留孙思邈在朝堂为官的心思,笑道,“教舍外的操场一早就布置妥当了,陛下请随我来。”
不一会,朝中众臣便聚集到了医学院宽阔的操场,按品级,列队站好,内侍王得用便开始宣读起李世民的奏章起来。
先是长篇大论的讲了一通医者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然后,又讲了一下孙思邈,李淳风等人在渭南爆发天花瘟疫的时候,无惧生死的精神。
最后,就是朝廷对于医学院的认可了,当医学院的山长被皇帝封为朝廷的从四品下的官员的时候,也就证明了它将是一个国家机构。
所以,医学院的一应管理人员,以及教师,都获得了官员身份,而且品级还不低,只要被孙思邈认定有执教资格的医师,都有八品以上的官职,各科的主要医师,更是封了正七品的医博士官职,与此前长安的太医令成了一样的品级,这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就是一步到达了人生巅峰。
五十多个有品级的官员,李世民眼睛都不眨的就封了出去,他一点也不在乎这些医官的俸禄钱,因为,这会从善阳的财政出,不需要朝廷额外拨款,谁叫这所学院叫善阳医学院呢!
圣旨宣读完毕,马上就有内侍端出了早就准备好的朝服,不一会,所有新受封的医官,便都穿上了官员的朝服,孙享福知道李世民这么迫不及待的让他们换装的意思,用这些官位来激励更多人学医的同时,也是想利用医者来帮朝廷收取民心。
当北地的百姓,在头疼脑热的时候,救治他们的是穿着朝廷官服的医官,那么,他们很自然的就会对穿着朝廷官服的人感觉到亲近,这也是一种促进民族融合的手段。
李世民对于医学院的一干封赏,很快就传到了医学院外等待报名入学的那些学子和百姓的耳中,顿时,这些全国各地汇聚来的有志学医的人们都是一阵兴奋,大呼皇帝英明,倒是让学院内的李世民心情很爽。
“正明,医学院的入学招生,有什么章程?”
等圣旨宣读完之后,李世民就让大家伙随意的在医学院参观起来,孙享福作为地主,自然是要陪在李世民身边的,一同前来相陪的,还有孙思邈和李淳风等人,很明显孙思邈不善于和皇帝沟通。
或者说,他心里想的,根本不是跟皇帝和这些身体康健的大臣们一起聊天打屁,而是惦记着,他的医学研究,或者,今天有多少患者需要他跟进治疗等。
所以,他一直都很沉默,只是任由孙享福给李世民解说。
“这个,孙道长和李道长他们一早就制定好了一套入学校准,就由李道长来给陛下讲解吧!”
闻言,李淳风向前走了半个身位道,“陛下,臣等准备在医学院设定两个班级,一个是有医术基础的成人班,一个是没有医术基础的蒙学班。
要进入成人班,需要经过一定的考试,如辨认药材,书写药方,药经理论等。
蒙学班,则是对视,听,嗅觉,年龄,认字,有一些要求,多是招收十二岁到十六岁之间,有意学习医术的男女青年,从最基础的医学知识开始全面的教学。”
闻言,李世民有些意外道,“连女子也招收?”
“是的,陛下,其实咱们大唐的女人比男人还多,而且,女人身子往往会弱一些,容易患病,所以,她们对于医者的需求,也大一些,若是都由男医者去医治的话,会大大的不便,是故,咱们医学院,不仅收女学生,而且,人数比例还不比男学生少。”
李淳风这么一解释,李世民顿时就懂了,这是社会需求,必须满足。
“那你们今年打算招收多少人呢?”
“呃,这个,倒没有设上限,只是设了个下线,成人班,至少五百人,蒙学班,则是千人起步。”
“一千五百人?”
“是的,这是孙都督提出来的最低要求,他说,像咱们善阳这种有数十万人居住的郡级城池,至少需要上百个医者,才能全面兼顾,而未来几年,安北大都护府至少还有几座郡级城池要建设起来,医师的缺口很大,每年只有达到这个规模的招生,才能满足后续发展的需求。”
听了李淳风的回答,李世民有些郁闷的转头向孙享福看去,要知道,长安的朝堂上还没有一千五百个大臣呢!你个安北大都护府,一年就要招收一千五百名以上的医学生,并且,早前还承诺过,会给所有毕业的医学生,一份稳定的高收入工作,敢在善阳说高收入,起码得十贯八贯的月俸起吧!当真以为这些钱是善阳的,就不是朝廷的了么?
看到李世民这个表情,孙享福不得不出来解释一下了,道,“陛下,医者对于官府统治管理一地,相当重要,大唐有多少户百姓,是因为病痛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而绝户的,只怕您还没有做过统计,臣的父母,便是病死在幸福村的,那时,他们才刚刚三十岁左右,如果,那个时候,大唐有足够多的医者,足够先进的医疗技术,他们完全可以不用死。
您要往更长远的方向看,在医疗上,投入的就算再多,也是值得的,有了它做保障,咱们大唐的人口将会快速的增长起来,有了人口,就会有劳动力,就会有兵源,从而让咱们占领,开发的土地更多,到了那个时候,再多的钱,都会被成倍的赚回来。”
第322章 跨界一下
农学一样,是一门对人类至关重要,却在此前一直不被统治者们重视的学术。
在科技发达的后世,如果一个国家的医学能够做到全世界最发达,那么这个国家就绝对不会穷到那里去,东边某国光是靠医学的一个小分支‘整形美容’,就能支撑起一个国家一半的经济。
而在现在这个时代,医学同样的能起到不小的作用。
虽然由于认知的问题,人们对于这个时期玄之又玄的医学解释不是很能理解,尤其是少数民族,什么阴阳五行之类饱含哲学的东西,他们完全听不懂,但却可以通过一些实例,让他们对汉人的医学改观。
孙享福等人在岭南医治大肚症,就是一个成功的实例,当实实在在的将病症医治好之后,岭南的百越各族对于生病吃药这个事情,就不再抵触了。
善阳也是如此,当一个个生病的牧民百姓,被以孙思邈为首的医师治疗痊愈之后,逐渐的,大家都认清了药可以医病这个事实,刷新了那些以往把生病归咎于得罪巫神,惹怒长生天,是天神对于百姓的惩罚的一些少数民族百姓的认知。
在孙享福给李世民做过一番阐述之后,李世民不再多言了,既然是对国家好的,那就支持吧!以往的诸多事情都证明,孙享福认为有必要做的事情,只要做了,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处。
很快,经过了最初的填表和面试之后,许多前来报名的人被学院的门卫放了进来,除李淳风外的诸多医师开始进入教室,给参加最终选拔的成人学生发考卷,至于那些少年蒙学生,则是直接分男女,和不同的年龄分配了班级,宿舍等。
李世民稍微目测了一下,光是蒙学的医学生至少也有两千之多。
那么他的问题又来了,向李淳风问道,“你们一下子招这么多学生,教的过来吗?”
谁成想李淳风却是摊了摊手道,“这个臣就不知道了,臣答应帮孙都督建造这医学院,是因为他答应过臣,等医学院建好之后,他会在这里造一个至少可以将物体放大一百六十倍的大望远镜,哦,应该叫显微镜更合适一些。现在,医学院还只是第一期工程修建完毕了而已,等后面楼宇式的教学楼修好,这里至少能容纳几万医学生学习住宿,臣至少还得在这里卖三年力气,才能见着那种显微镜呢!”
闻言,李世民这才知道,为什么那些医师们都去了教室,而李淳风还在这里了。
不待李世民将询问的目光转向孙享福,孙享福就主动的道,“陛下,学医不是朝夕可成的事情,蒙学生从入学到毕业,至少要经过五到七年的学习,这几年之中,医学院每年都会招生,所以,学生的数量达到几万,也很正常。
而且,医学不比其它学问,没有毕业的话,就证明水平不够,不能行医,庸医是很容易害人性命的,是以,对于医学生的毕业考核也会相当严格,不达标准,坚决不许毕业,而且,即便是毕了业的,也可能会定期召回,学习更加先进的医术,所以,这学校,自然是盖的越大越好。”
“几年就招收过万人学医?你投入这么大,还不如让这些人读书,学习治国来的实在。”
显然,李世民还是在纠结医学院的规模问题,闻言,孙享福却是笑道,“咱大唐未来可不缺读书人,您要是去善阳的几所小学看看,就知道了。
而且,您这种让所有人都读书,学习治国的观念,是不对的,这就跟种田一样,当所有人的田地里种的都是麦子,国家是会出乱子的,因为国家,不是只需要麦子,还需其它各种作物,而能在朝廷当官的,始终只是少数,那么多人读了书,却没有官做,是容易出问题的,咱们要在先期就统筹规划好,才能避免出问题。”
其实在后世,就出现了孙享福说的,所有人都种麦子的情况,一年几十上百万的大学生毕业,好多都找不到工作,最后沦落到做保安,去酒店端盘子的比比皆是。
让他们万万想不到的是,当他们去做保安的时候,管他的保安队长,是一个跟他差不多年龄,只是比他早入行几年的初中生,当他们去端盘子的时候,却发现,后厨的掌勺,那个工资比他高好几倍,还能决定他去留的人,是一个初中没读完,就跑去学厨师的傻大个。
当然,以这个时期的人的角度,是没办法看到这个问题的,尤其是缺读书人缺的嗷嗷叫的李世民,他就只在孙享福这里听出一个意思来了,‘咱善阳未来的读书人很多,你可劲用,就怕你用不完,嫌多。’
“朕一定会抽空,去善阳的学堂看看的。”
在来善阳的路上,李世民就知道了善阳七岁以上的孩子,都要入学,而且不分男女,当时李世民就有一个疑问,善阳怎么会拥有支撑的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