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农圣-第2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已经没有人惦记晚饭的事情了,因为,从计数的那边看,大家看到了麻布口袋,已经使用超过一百万个了,也就是说,才称到一半左右,就已经超过了一百万石,分摊到三十万亩田的话,亩产已经过了三石多,可是,晒谷场上,没有过称的小麦,还像山一样高。
难道,这里的小麦产量真的能超过五石?
从下午吃过美味的凉面之后,舍龙就没有说过什么话,麦子,他们云南也种一些,可是,跟这里的差距,好大呀!大唐这么种麦子,难道他们不怕多的吃不完,烂掉吗?
“陛下,已经超过一百四十万包了。”
即便王得用的嗓子每天都要在朝堂之上念一些圣旨文件之类的,早就已经修炼出来了,但此时,也有些颤抖,他犹记得那年李世民跟孙享福打了一个没有赌注的赌,然后,李世民输了,而且输的特别开心。
而现在,这些田地里的产量,可能要远远超过当年,因为,王得用目测,剩下的麦子,再装几十万袋,都有可能。
谷场外,一串串灯笼朝这边靠近了,是负责主持其它地方收割和税务的长孙无忌等朝臣过来了。
“臣等回城之后,听闻陛下尚未回宫,便相约赶过来瞧瞧。”
“辅机,玄成,先给朕说说,你们那边的情况怎么样?”
被李世民问到了,两人虽然一脸疲惫之色,但眼中都透露着喜悦。
“陛下,臣这边收上来的初步统计,亩产应该在四石半以上,有些比较好的农户家的田地里,甚至达到了五石。”
“臣这边,也差不多。”
朝廷今年是按重量计税,三十税一,而且,是刚刚收割完,直接湿重计税,一户人家,八十亩永业田,按照四石半将近五石来算的话,差不多可收三百七十八石以上,那么,朝廷可从每户收到十二三石左右的粮食,甚至,长孙无忌,还收到了好些十三石以上了税粮的,因为,他们八十亩田地的产出,超过了三百九十石粮食。
那么,按关中一百万户自耕农,每户八十亩永业田来计算的话,朝廷光是征粮税,就能征到一千二百多万石粮食。
一个官军每个月消耗多少粮食?
就是按战兵每天三餐算,每餐吃一斤,一个月也才一百五十斤,一石三而已,就当做一石五吧!十万大军,一年消耗的粮食,也绝不超过两百万石,把大唐各条战线的府兵全算上,三十万人左右,一年也就消耗六百万石粮食。
也就是说,光是关中之地,这一季的税粮,就可以供这次东征的军士,吃两年的了。
而且,这些粮食,还只是百姓手中三十分之一的粮食。
产量突然比以往翻了三倍左右,这种巨大的幸福,让李世民有点晕,唐初本来人口就少,田地偏多,这产量再一爆发,让人幸福的想不晕都不行啊!
“孙,孙正明呢!让他来见朕。”
按说,这种收粮的大日子,孙享福这个种粮的人,应该是最活跃的,然而,自从收割完毕过后,大家就没有再看到他的身影了,似乎,对于产量这个问题,他并没有多少担心。
试验田中心的村庄里,孙享福将打上来的一袋麦子,用各种孔洞大小不一的筛子筛过一遍之后,盯着最后留在最大的孔洞的筛子里的那些麦粒看了很久,甚至,点燃了很多跟蜡烛,用望远镜观仔细观看了麦粒的表皮,芽腺,喃喃自语的道,“我本以为三年三圃制培育出来良种,在遗传基因上已经很稳定了,看来,科技条件不足,弄出来的东西还是有一些小缺陷,这些麦粒的大小饱满度,有好几个层次的分化,应该是种子遗传基因方面还没有足够圆满的缘故,想要再度提升,还得再经过一轮,或者几轮的培育······”
他这些话,作为只练武艺的护卫,张轲是根本听不懂的,他已经饿的肚子咕噜咕噜叫了,吃了好多零食,在一旁观摩的阿月,就更加不懂了,所以,当李世民派来找人的内侍过来了之后,他们果断的打断了孙享福的思维。
“都督,陛下传召你过去,应该是产量出来了吧!”
第442章 小麦的产量
孙享福再度来到晒谷场的时候,李世民是一副红光满面的样子,并且他很确定李世民不是喝多了,或者是被红彤彤的灯火照耀出来的这种气色,因为,装麦子的麻布袋子,已经用去了一百五十万个,但晒谷场上,还有一大堆麦子在装袋。
“正明,你告诉朕,你是不是会仙法?”
“呃,陛下,您说什么?仙法?”
“就是,这种,能让农作物产量不断提高的仙法,你是不是会,快告诉朕。”
“那个,陛下,这个应该就叫种植技术,种植技术高明,产量自然就高了,而且,这些田地,可是百姓和军士们一起整,播,种出来的,臣具体做的,也就是教他们怎么种而已,咱们农门,就是专门研究这些种植技术的。”
孙享福的话,终于让有些魔怔的李世民清醒了,确实,整田,播种的时候,他可是都在的,还亲自参与了,孙享福做的,就是教他们怎么种而已,而只要掌握了这些种植之法,以后百姓们就能一直种出这么高产的粮食了。
“你农门的学问,真是博大精深,朕今日算是服了。”
“陛下您这是在夸奖臣么?臣就当是了。”
孙享福很是受用的笑了笑又道,“其实,每一门学问都博大精深,只是,前人没有往深里研究它而已,陛下准许办农,工,商学院,以后,各科学院出来的人才,说不定都能给陛下您,给咱们大唐,带来更多惊喜的。”
“哈哈哈哈哈,你说的是,汉武帝那个大傻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真是蠢到家了,朕不会复他之错。”
李世民的心情很好,但笑声虽大,却掩盖不了周边众多大臣和军士们肚子里咕噜噜的声音。
“嗨,俺老黑这肚子,越发不争气了,以前一两天不吃都没事,现在,一餐不吃,它就受不了。”
尉迟恭虽然是一口自黑的语气说着话,但是,他眼神中的幽怨之色,任谁也看的出来。
“哈哈哈,这老货,是在埋怨朕,没给他安排饭食呢!”
尉迟恭一点也没有被当面批评的觉悟,笑嘻嘻的道,“臣不敢。”
然后,他又换上了一副看你这下怎么安排我吃一顿好的的表情。
“哪里还有你不敢的事,不过说到这吃的,正明才是行家,你就该问问他有什么好建议没有。”
李世民笑骂着,众多腹中饥饿的朝臣也把目光看向了孙享福。
“种麦伤田,打了麦子,秸秆正好烧了肥田,陛下不如让大家就地开个篝火晚会,烧秸秆烤肉吃,正好庆祝一下丰收,大家都自己动手,吃饱喝足才算完。”
闻言,尉迟恭一喜,就要往村子里存放食材的库房跑,“老夫我最爱吃肉,就抢先一步了。”
“呵呵,这老货,收夏粮可是要忙活十来天呢!库房里准备的食材多了去了,哪里需要抢,以后,咱们大唐估计再也不会因为食材而发愁了。”
“是啊!这一切,都是正明的功劳,臣建议陛下,晋升正明为农国公,以表其功。”
魏征适时的接了一句话,倒是让赶过来看收成情况的群臣们纷纷点头。
孙享福封国公,朝堂上谁都知道那是迟早的事,其实,只要没有造反犯罪,国公这个爵位对他的实际意义并不大,不过是多领一点俸禄钱而已,孙享福在乎这点俸禄的钱吗?
貌似,自从他当官以来,还真没去户部领过俸禄。
“朕本想东征之后,再一并封赏于他的,既然玄成先提出来了,也罢,就请房卿回头拟旨颁布吧!
不过,朕觉得,一个的国公爵位,不足以酬正明之功,朕意,封其妻虞氏为安国夫人,荫其次子,善阳郡公之爵,和农国公爵位一样,都世袭罔替,诸卿以为如何?”
李世民就是这样,他要给你东西的时候,就绝对会给超过你心理预期的东西,让你感激他,这是作为上位者的一门艺术了,后世很多老板就不懂这个,花了钱,却没有起到相应的效果,让属下的精英流失,最后,企业没能做大。
这是皇帝赤裸裸的施恩于臣,其它大臣当然不敢有异议,反正,几个爵位,现在代表的不过是几个一等公民的身份,以及几百贯的月俸而已,对于大唐现在的财政来说,压根算不上什么负担。
“臣等,无异议。”
众大臣几乎是异口同声的回应,倒是叫孙享福这个当事人有些懵了,他懵的也不是自己的爵位的问题,而是担心红梅和春桃两人,会不会因为生孩子的事情打起来。
毕竟,李世民只说善阳郡公的爵位给他的次子,没有说分嫡庶,大唐的政策,也在尽量的平衡嫡庶之分,这也是孙享福和李世民想出来对付世家的手段。
所以,红梅和春桃,谁先生了儿子,谁就会做郡公的母亲,而且,还会一直传下去的那种,她们自己,也会母凭子贵,一跃成为郡夫人,要让她们对这样大的差距保持心理平衡,还真是有些难啊!
“再立个功吧!再立个功,陛下可能会多荫我一子。”孙享福嘴里这样小声嘀咕着道。
“正明你说什么?陛下晋你的爵位了,你怎么还不谢恩?”魏征这个运作者没有听清楚孙享福的嘀咕,却是出言提醒道。
“哦,对,臣谢陛下隆恩。”
被魏征提醒了的孙享福,从发懵中醒来,有些歉意的向李世民行了一礼道。
将孙享福的表情尽收眼底的李世民呵呵一笑道,“朕还不知道你,怕是并没有把国公这个爵位放在心上吧!”
“呃,还真被陛下说中了,爵位,荣誉,在臣看来,其实并不是那么重要,只要有个能为老百姓做事的机会就好,大家好了,才是真的好嘛!”
“大家好了,才是真的好。呵呵,你总是能说些妙言出来,倒是贴切,嗨,倒是朕,一生阅人无数,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陛下看走眼了谁?我么?”
“正是,知道朕当初给你下的十六字评语是怎么说的么?”
心情好,话就聊的比较开,李世民提到这茬,不远处的秦琼的表情突然就复杂了起来,一副想笑不敢笑的样子。
“十六字评语?英俊潇洒,风流倜傥这样的词,应该都有的吧!”
“哈哈哈哈哈······”
孙享福比较幽默的接了一句,惹得众多朝臣一阵哄堂大笑。
李世民也是笑过了一阵之后,叹气道,“朕现在都没脸拿出来说了,走走走,麦子快装完了,咱们算过产量之后,痛痛快快的喝一场,把这些糗事都忘掉才好······”
闻言,孙享福一愣道,“怎么就糗事了,翼公,那些评语真的很差么?”
秦琼没有说话,只是憋着笑点了点头,那评语越是差,不就越显得李世民当时看的不准么,难怪他说是糗事了。
“陛下,已经超过一百六十万包了。”
“嚯······”
听到王得用报出来的数据,众多朝臣们再度齐齐发起了一阵惊呼。
一百六十万包,就是一百六十万石,也就是说,每亩平均产量已经超过了五石三,达到六百多斤了。
“剩下的,朕亲自计数,你们几位帮朕执笔记录······”
很快,尉迟恭就挑着一担腊猪肉从村子的库房里跑了出来,他的后面,许多火房的士兵跟着,身上都挑着担子,等到了晒谷场的时候,李世民重重的拍了一下他的肩膀道,“快去取酒,今日,除了值夜的千牛卫,所有军士,全部解禁,敞开了吃喝。”
化身挑夫的尉迟恭闻言一喜,根本都没有想过,他堂堂一个大将军,跟火房的厨子一样,往返于库房挑食材,是不是有些合不合理。
“陛下,一百九十八万石了······”
看到晒谷场上最后的那一小堆,也装不了几百袋了,孙享福便道,“就按照一百九十八万石算吧!那么,平均亩产,就是六石六,这个数字吉利。”
“六石六,咱们大唐居然种出了亩产六石六的麦子······苍天呐······”
各种喊叫之声,在晒谷场上响起,这个数据,确实太吓人了。
华夏民族种小麦的历史,到唐初的时候,已有千年,在孙享福传来之前,亩产能达到两石左右,就已经算是上田中,最好的收成了,现在,这个收成突然被翻了三倍,叫他们怎么不喜。
不过,孙享福并没有多少激动,六石六还不到八百斤,而且还是湿重,除去一两成的水份,也不过六百来斤的样子,虽然田亩面积大小只有后世的八成多,但即便把面积加上一成多的面积,亩产也才八百斤左右,这比后世普通农民种出来的产量,都还差一点,跟何况这是孙享福这个农科大研究生全程跟进的试验田。
所以,这个产量对于孙享福来说,是完全没有惊喜,不过,加上南方一两季或者三季的占城稻的话,这个产量就已经足够解决大唐人口在一定规模内,所有主粮方面的需求了,今后,只需要推广精耕细作的种植技术,就能保证全国的粮食产量,再度提高,这是农部下一步的主要工作,当然,孙享福掌握的农门,或者今后的农学院,对于经济作物的研究,也是不会停止的。
谷贱则伤农,粮食的产量提高,对于老百姓来说,不见得是什么好事,然而,这也是他们必须要经历的阵痛,不先将精耕细作的种植技术学会,他们就无法种植技术含量更高的经济作物,来改变自己的现状,孙享福正好可以用农民们学习耕种技术的时间,来将经济作物种植的技术向前推进一步,让他们以后可以直接种植。
第443章 篝火露营
篝火燃起,李世民很没有形象的在火堆旁跳起了胡旋舞,没有带专门的乐器过来,只有军中用来发号施令的大鼓和号角,尉迟恭打着赤膊,露着胸毛,在大鼓上敲击着一个欢快的节奏,然之后,烤肉美酒进了肚子的府兵和朝臣们,全部都自顾自的下场了。
这种愉悦的氛围,是能感染到每一个人的,云南来的舍龙,张乐求进如是。
岭南来的育弥,黑察如是。
苗,彝,土家等等等等,各部的首领都如是,大唐,向他们展现了任何以往的朝代不具备的一面,如果,此时有人提出,给李世民加一个天可汗的称号,他们一定会真心支持的,因为他们觉得,有大唐这样一个国度,有李世民这样一个皇帝,很好。
“正明,此一杯,老夫敬你。”
魏征的胡子上早已沾满了酒水,他爱酿酒,自然也爱喝酒,而且是海量,李世民都未必喝的过他,孙享福眼神有些迷离的端起了杯子,他已经不记得这是第几杯了,反正此前房玄龄,长孙无忌,李靖,侯君集,独孤谋,段志玄,柴绍······
甚至好久不沾酒的秦琼,都已经找他喝过了,谁叫他是新晋的国公,稍后,免不得要在望江楼张罗一顿大宴,招呼这些勋贵团体的人,以后,孙享福与他们,就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了。
“魏公,喝。”
孙享福已经整个大舌头了,腿脚发软,他就直接坐在了一袋装满麦子的麻布袋上,一杯酒,只喝下去了一小半,反倒撒出去了有六七成。
还只有五六分醉意的魏征看到他这个样子,呵呵一笑,将自己酒杯中的酒,一饮而尽,然后,一屁股坐在了孙享福身下的同一袋麦子上,几乎是肩膀靠着肩膀向孙享福道,“正明以为,这种植技术,可有极限?”
“极限?极限是什么?就咱们现在这点产量,肯定不是极限,总有一天,咱们,还,还能再番一倍的。”
“再番一倍?达到八石多?”
“不,不是,是把现在的产量,再,再番一倍,十二,十三石,甚至更多,更多······”
魏征只以为孙享福计算的是小麦此前两石左右的产量,没成想他的心会这么大,而且,看到他并不是太清醒的眼神和用力摇头的动作,他丝毫不怀疑孙享福在说大话,这是一种很有把握,或者说,很相信这个事情是确实能实现的状态。
亩产十几石的田地是一副什么画面,魏征压根想象不出来,正待他想继续询问孙享福,这种产量什么时候能够实现的时候,孙享福已经仰头,四仰八叉的靠在粮袋上睡着了。
魏征觉得自己今天做了一个很对的决定,他把孙享福推到了农国公的位置,等他真的实现了那种产量的时候,这个天下······
好吧!魏征还是想象不出那个时候,这个天下会是什么样子,于是,他决定把自己也灌醉,看看自己在梦里能不能见到。
阿月很贴心的将自己怀里的花露水打开,在孙享福的胳膊,脸颊上抹了抹,又找来了一个空的麻布袋子,帮孙享福把肚子盖好,关中虽然比岭南好的多,没有那么多蚊虫,尤其是燃起了篝火之后,但总归还是有些的,现在岭南人都知道涂了花露水,就能驱蚊,而且,露天睡觉要盖着肚子,不然天亮了容易肚子痛。
育弥和黑察他们学着其它人,喝了不少烈酒,然后,就像死猪一样,困倒在田地里了,阿月搬不动他们,虽然也帮他们涂上了花露水,但只能希望地上的那些不怕花露水的爬虫不要去咬他们了,不过,在岭南的时候,他们应该早就被咬习惯了,难受了自然会翻身。
“你就是岭南来的那个小丫头吗?”
尽量和蔼,却仍然带着几分威严的声音,在正帮孙享福打扇子的阿月身旁响起,把她吓了一跳,转过身时,她看到了浑身衣衫被汗水湿透,有些狼狈的李世民。
“是的,皇帝陛下,我叫阿月。”
“呵呵呵,是个好孩子,来来来,到这边来坐,跟朕说说岭南的事情。”
闻言,阿月乖巧的一笑,却是摇了摇头道,“阿月要照顾孙叔叔。”
李世民拉了一袋麦子垫在地上,一屁股坐了上去,笑着拍了拍自己旁边的半边袋子道,“喝醉酒的人,你给他多喝点水,出出汗,就醒的快,过来给朕打扇子,朕就让人抬水来给他喝!”
已然是到了午夜,李世民也没打算回宫了,夏日里露天睡觉更凉快,今天他就打算在这对付一宿了,反正有内侍会帮他打扇驱蚊。
阿月信了李世民的话,一边走过来帮李世民打扇子,一边道,“阿月拥有的已经够多了,不用皇帝陛下赏赐。”
“是么,那你都给朕说说,你拥有什么?”
“阿月有爹爹啊!他叫阿山,还有孙叔叔,还有小黑,小野,还有一栋房子,在白云湖,就挨在孙叔叔的房子旁边,可宽敞了。对了,还有两百多棵芭蕉树,我都在上面做了记号的呢!甘蔗田,是爹爹的······”
阿月如数家珍的将自家一些财产报了出来,加加埋埋,还真不少,李世民听她全部讲完,才问道,“那你们岭南的百姓,都像你们家这样,拥有这么多东西吗?”
阿月想了想摇头道,“也不是,有的人拥有很多船,他们每次出海回来,都会带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有的人,有一座岛,他们会把整个岛上种满了芭蕉或者椰子,也有在岛上养兔子,或者水牛的。
还有好多人在冯爷爷的工坊里做工,他们每天做完自己的活,还要学讲汉话,冯爷爷找了好多会讲汉话的人教他们,教说话的先生每个月都能拿到五贯钱的薪酬,不过,咱们岭南人都好笨,一天也学不到几句,还容易忘······”
在阿月零零碎碎的勾勒下,李世民对于岭南的画面,更加清晰了起来,同时,也知道了,冯盎这些年,在干些什么,孙享福当年的岭南之行,对整个南方究竟有多大的意义。
“等朕打败了东边的高句丽,就去岭南看你们,你们欢迎吗?”
“欢迎,当然欢迎了,冯爷爷说,他要把广州城修建的比长安还漂亮,让陛下您大吃一惊,现在,那边每天都有好多人在忙碌,每天都要给很多的工钱,可是冯爷爷说,只要咱们往海外跑的船多起来,花再多的钱建城,咱么也给的起,他还说,建完城,就修路,修像关中这样笔直的水泥路······”
“往海外跑的船多起来,钱就会多起来?”
“是啊!赵伯伯的船队每次都能带回来好多的人,有的很矮,有的很黑,冯爷爷的船,则是拉回很多东西,石头都有,不过,都是带颜色的······”
李世民听了阿月的话,脑子里顿时闪过了一些画面。
赵伯伯,应该就是孙享福属下的护卫队长赵龙,据说,这几年,他往善阳运送了很多批次的高句丽,或者倭国战俘,至于那些矮的,黑的人,或许是沿海其它国家的人吧!
至于那些带颜色的石头,应该就是矿石了,岭南开始做大量的建设,居然都没有依靠关**应钢铁料,而是直接在海外弄回来的,看来,海外到处都是宝啊!难怪当年孙享福把赵龙留在了岭南。
“你的小象呢!这次怎么没有带来长安?”
“他们都长大了啊!船不好拉了,而且,他们要留在家里,管教其它的小象,这几年,巴木叔叔送来了好多小象,冯爷爷说,以后开山修路,就靠它们了。”
“巴木又是谁?他怎么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