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农圣-第2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和普通的底层族人同样的生活,他不甘心。”
韦叔谐没有一一将所有的问题讲完,孙享福却是知道,像那个贪污的管事一样不甘心的人,肯定会有很多,而且,其它一些家族也是这样的情况。
第 637章 宗族改革的浪潮
贪婪是大多数人都有的劣性品质,没有因为人类文明的进步,而有丝毫的减退。
朝廷的官员贪污了,还能够下狱法办,世家的管事族人,在自家的产业里贪污了,朝廷可是不会管的,这属于人家的家务事,就算他们自己查出来了,也只能按照宗法处置,通常也就是一些打骂责罚,最严重者,不过是逐出家族而已,毕竟,一般没有那个家族的宗法,是允许残杀同宗的。
所以,在利益分配本来就不均匀的情况下,世家内部的贪污问题,比朝廷还要严重的多,越是产业多的大家族,越是管顾不过来,支系,旁系,支系,嫡庶之间,天然的就存在利益争夺,只是,为了宗族的这艘船不沉,都保持了自己的底线原则而已。
孙享福搞清楚了韦家,或者说大多数世家的内部情况之后,开口道,“既然如此的话,我建议你选择河南道的禹州,因为它离善阳的距离最近,种植同样的药材,你们运送到善阳制药厂的成本,会比别处低很多。”
听了孙享福的建议,韦叔谐心里马上就有了计较,不过,只是这么一个建议,肯定是不能让他满意的,再度开口道,“是这样的,我们韦家十分看好未来的医药市场,你看善阳制药厂制作出来的药丸,不光是要供应我们大唐上千万人口,还要向西域番邦,好几亿人口的大市场输出,就现有的产量,根本供应不上。你说,咱们就善阳一座制药厂,规模是不是太小了?”
“怎么?你们韦家,对制药厂也有想法?”
韦叔谐点了点头道,“这是响应市场需求嘛!你想想看,一州之地,哪怕适合种植药材的地方只有百万亩,那产出的药材,也是相当惊人的,往返运送到善阳,运费损耗巨大,还不如直接在禹州开设一座制药厂,如此一来,将药材直接生产成轻便的中成药丸,再向外贩卖,就简单省事的多了。”
孙享福是知道这一点的,道,“这事,你跟我说不着啊!制药厂把制药技术转让给谁去开分厂,那是朝廷的事,你应该直接找陛下去运作,只要不涉及战略储备问题的话,陛下那边应该不会有多大问题的。”
“我运作了啊!不过到萧相那边卡主了,他说药物价格,对外销售的市场,涉及到很多战略方面和民生管理的问题,在没有制定好管控措施之前,是不会轻易对外开放的,我这不是来找你想想办法,看能不能在保障朝廷利益的同时,让我韦家也占点光么。”
“萧相说的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你且容我想一想。”孙享福说罢,就静静的盯着水面上的浮漂,思索了起来。
其实,如果韦家没有做出改革之前的话,朝廷是绝对不可能考虑将这么重要的产业,交给他们开发的,他们家族里面负责管事的人,连自家的产业都会贪污,让他们经营与别家的合资产业,那只会更加的变本加厉,这也是为什么,孙享福建议李世民把第一批与地方合作的机会,给那些改制的家族的原因,股权分了,家族就算分了,只有分散了的他们,对国家才会更加无害,才会相互防范别人,侵吞自己的利益。
现在韦家既然已经进入了清算家产,分配股份的阶段,那么,他们就具备与朝廷合作开发项目的基本条件,对于类似的股份公司,包括之前的一些多家合作开辟的产业,朝廷都将会出台一部公司法,来进行管理。
谁持有什么产业,多少股份,都需要商部出具合法的文书凭证,有了这些合法的文书凭证,他们才能合法的获得相应的产业的盈利分红,朝廷才会在律法的高度,保障他们的利益。
而且,对于多人持股,和资产规模到达一定程度的产业,朝廷官方,还会代表股东,对其产业经营情况,资产,进行监管,这是为了国家安全计,也是为了保障所有股东的利益。
可以说,这部公司法一出台,以后,市场上就很难出现有囤积居奇,恶意哄抬市场物价等等不道德的商业行为出现了。
至于韦家要在禹州开发药田种植和制药厂的事情,孙享福给了韦叔谐一个建议,那便是以韦家改制后,成立的韦氏集团,出资,成为禹州制药厂,和禹州商会的大股东,禹州制药厂成立后,有朝廷,韦氏,善阳制药厂,禹州本地百姓多个股东,受到多方监管,同样,禹州商会也是有朝廷,韦氏,禹州本地百姓等许多股东,同样受到多方股东监管,而且会效仿九商会的各种经营管理模式,对所有的股东公开公示财政账目,防止贪污,或一些违法交易存在。
孙享福把这一整套构想跟韦叔谐说了一遍,让他去跟萧瑀他们商量,并且,他自己也写信,给萧瑀,魏征,马周等人,把公司法,以及这种二三级子公司管理,多方持股,多方监管的模式给他们说了说,相信,以他们的智慧,不难根据这个框架,制定出详细的管理规定出来。
而且,这一套管理框架,还会拔高世家与地方合作开发产业的基础条件,那就是必须是在商部注册的,股权分明,资产清晰,受朝廷与股东推选的人员监督的正规公司,才具备资格。
这就会导致像韦家这样优先改制成功的家族,在与地方合作产业的时候,畅通无阻,他们可以依靠手头上的资本,抓住时机,快速抢占市场,不管是制药产业,还是制盐产业,或者是棉花种植和纺织产业,只要他们的管理人手够,钱还没有花完,都能够快速的抢占地盘,开始上马。
一个下午,孙享福和韦叔谐把所有的话都谈通透了之后,他就快马加鞭的赶回长安了,接下来的日子,孙享福每天都在九垸县给百姓们上民学课,韦叔谐,则是在调动一切家族力量,快速完成资产清算,股份分配,争取在萧瑀,魏征,马周等人把整套管理规定制作出来之后,第一时间注册公司,上马项目,抢占市场。
他的这一举动,或许可以瞒的过别人,却瞒不过关中与他们韦氏比较亲密的各家,一般,像他们这样非常积极的推进一个项目的时候,肯定是里面隐藏着巨大利益,所以,这些家族在多方打听,分析推测之后,将韦氏,还有已经动起来的洛阳长孙氏,等正在大力推进家族改革之后要做的事情,猜了个八九不离十。
然之后,他们发现,自己的家族,如果不快速跟进的话,在大唐的这轮发展大计中,他们可能连毛都捞不到一根。
于是,不需要朝廷任何宣传,推动,从关中开始爆发,整个大唐的世家豪强,都出现了一次清点家产,宗族改革的浪潮。
这个浪潮打的王旭有些措手不及,七月下旬,当李世民乘着大海船,往日南郡巡视了一圈,回到广州湾,准备给从东海试航离了一圈,汇聚到岭南,要开始向远海展开探索的包钢船队送行的时候,研究了三个月之久的公司法,以及与地方百姓合作产业,推动福利保障项目的具体管理规定细则出台了。
这一日,商部衙门前,人山人海,一块块超大的公告栏竖在了门外,上面张贴着好多个公司的信息。
第一张大红纸上写着,大唐海外探索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总股本,六百六十六万股,股价十贯。
其产业大致包括······
其主要股东包括······
所有持有大唐海外探索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股东证的股东,都有权力,对于公司的账目进行监管,审查,其董事会,必须每年,主动向所有股东通报一次公司资产状况,经营情况,盈利情况······
然之后,渭南新城股份有限公司,渭南冶炼厂,渭南造车厂,渭南农具厂,渭南船厂······
统共有近百个大型工厂,朝廷国企,只要资产超过十万贯,涉及多股东的产业,都榜上有名。
将这些榜单看过之后,所有世家子们的第一想法就是,这些产业,今后在管理程度上,肯定是优于自家的产业的。
因为,管理构架,盈利分配,监管制度,清晰明确,其股东持有的股份的价值,每年都在飞速增长。
正当他们在羡慕这些产业的股东的时候,韦家众人,拿着一大张红纸,从商部衙门走了出来,然之后,他们喜滋滋的将那张大红纸,张贴在了公告栏上。
只见上面写着,韦氏集团,总股本,两千万股,股价一贯,其名下产业包括,全资子公司,渭南煤炭厂,善阳煤炭厂,广州制盐厂······
重要持股人一栏里面,家主襄城郡公韦义节,持股一千万股,像韦廷,韦叔谐,韦慎,韦涟,韦浑等韦氏当代主要成员,都持有数十万到十几万股不等,到最后,就是所有韦氏男丁的持股,大多只有几百几千的,甚至一些旁支庶子,几十股的都有,高达数千人,韦家众人直接在商部衙门里,拉了一大车相应的股东证回去分配。
第638章 劝说王旭
各家的注意力,都在韦家改制分家这件事情上,很快,便有数千人聚集到了城南的韦家大院。
一个关中的顶尖世家,居然说分家,就分家分了,所有族人都得到了一定数量的房屋,田地,生活必须的固定资产等,而所有对外经营的产业,他们全部折价算到了股本里面去,韦家的当代家主韦义节,也就是韦妃的亲哥哥,一边按照名字,给族人颁发股东证,一边叮嘱他们,不要将这些股东证遗失了,凭着它,每年都可以到股东大会上领取分红。
虽然,公司法规定了,这些股份,是可以出售转让的,但是,它就是个下蛋的母鸡,韦氏改革之后,产业一定会蒸蒸日上,留着它,就是留着一个长期的进项。
如果孙享福看到这副场景,一定会赞一句,不愧是历史上雄霸整个唐朝的第一家族,能在李唐两百多年的统治中,出二十位宰相,多位皇后,贵妃,还真是有它的特殊之处,‘城南韦杜,去天五尺’可真不浪得虚名,他们做事的这种魄力,就不是其它任何家族能比的。
不过,分配股份给族人,还不是韦氏今天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一场人事任命大会,直接让诸多赶来围观的关中其它家族的旁支系子弟,看的眼馋不已。
他们给家族内各个产业的职务,都定了薪酬,某个产业的总管事级别的职务,还有经营分成,这是独立于股份分红以外的收入,以业绩说话,业绩越好,盈利越高,管事的人的收入越高,不设上限。
这等于是给所有家族有能力的旁支系子弟一个挣钱,出头的机会,他们各自的家族,也应该照着这么改才好。
而正当他们以为,家族改革就是这样了的时候,韦义节宣布了另外一件大事,那就是韦氏集团,将出资,在禹州开辟百万亩以上的药田,与禹州百姓合作,成立禹州商会,管理这些药田。
同时,他们还与善阳制药厂合作,在禹州开设制药分厂,由韦氏集团出资建厂,组织当地人生产,销售,善阳制药厂则提供制药技术,以多方持股,多方监管的形式,打响除九垸县以外,民间商会组织与地方百姓官府合作,以发展当地资源产业,推进当地百姓福利项目建设发展的第一枪。
当然,还不只是这一个项目,韦氏虽然将制盐秘方交给了朝廷,但是他们毕竟是做了五六年盐生意的熟手,对于所有的制作工艺,销售途径,都是最熟门熟路的,所以,他们一路从辽东半岛,卑沙,山东的登州,莱州,往东南,到明州,泉州再到岭南道,整个大唐本土沿海过万里海岸线,十几个州,三十多个县,与当地官府和百姓合作,开发盐厂。
也就是说,韦氏虽然将制盐的方子交给了朝廷,但是,未来,他们依然能在这个产业上面,占据大头,而也因为韦氏的大举扩张,大多数族内旁支子弟,在韦氏集团的各个子公司中,担任了管事经营者的职位,而拿到非常不错的薪酬。
这就更加让其它家族,人数居于多数的旁支系子弟眼馋了,只要不是傻子,都看的出来,家族这样改制之后,能够爆发出多大的力量,所以,朝廷什么都不用做,他们自己,就在家族里闹了起来。
而当这些家族的当权者搞清楚了韦氏为什么能够这么快速,且毫无阻碍的扩张之后,他们再也坐不住了,虽然那些合作产业的大部分盈利要用于当地百姓的福利,但他们仍然是小有赚头的,而且,能扩大他们家族的影响力,所以,世家改革的浪潮,变的谁也阻止不了了。
“正明兄果然大才,难怪我大哥和二哥,都不是你的对手。”九垸县,民学课放学之后,王旭亲自去将孙享福请到了九垸县新开的一间酒馆之中,相对而坐之后,王旭一边给孙享福倒茶,一边道。
“不是我有多聪明,是他们没有选对路,这个世界上,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站在人民的一边,才是永远都不会败的。就算是做皇帝都是如此,何况是你们这些士族。”
“没有足够的智慧,又怎么能悟的透这么深刻的道理呢!所以,我说正明兄大才,是一点也没错的,今日请正明兄来,只想请教一下,我王家的路在何方?”
孙享福闻言,略有深意的看了一眼王旭,答道,“路,它一直就在脚下,顺着路走,你就能走的又快又稳,反之,则是困难,其实啊!你问的,不应该是路的问题,而是方向的问题,你王家的方向究竟在哪里?”
这个问题,王旭还真不好回答孙享福,说白了,他们王家,就是拥有了顶尖的富贵,却还不知足,这和登上了皇位,还想长生不死没有什么区别,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的话,他们就是作,儿孙自有儿孙福,他们的生老病死,喜怒哀乐,那里由得这些前人操心。
对于他们来说,这些前辈先人,也就是一个个需要他们逢年过节的时候祭拜的名字而已,真想他们过的好,其实推动整个社会发展,才更实在些。
因为,一个古人,是无法体会到时代进步之后,人们可以享受到什么的,后世随便一个中等殷实的家庭的老百姓,生活质量,都不比这个时代的权贵富豪差。
“其实,原本,我也只想多给家族赚点钱,挣点产业,得到大家的认可,可是······”
“是王浩让你改变了想法?”见到王旭少有的出现了犹豫,有话难言的表情,孙享福开口问道。
“有他的原因,但有更多我自己的原因,你可能不了解我的过往,我从出生起,便穿着世上最好的衣服,吃着世上最好的食物,有最好的师父教我文武艺,十四岁以前,我甚至都不知道什么是发愁。
我的世界太寂寥了,没有多少能够让我生起兴趣的东西,我从小修炼武艺,就是想着某一天,当我遇到最强的对手的时候,那一战,能够更加精彩一些,其实,我非常的理解我大哥和二哥的疯狂,他们要是再不疯,说不定,我会比他们先发疯。”
王旭这番话,也算的上是深刻的自我解剖了,孙享福听完之后,连连点头道,“我算是知道你们这些富二代为什么都容易产生特殊癖好了,这都是你们从小得到的太多,产生出来的毛病。”
“那正明兄可有解我之症的妙方?”
“有,但是你不会愿意用。”
“你就说说看吧!”
“把你所拥有的一切,全部夺走,让你尝尝从底层奋斗的滋味。”
“这,果然是个我不愿意用的办法。”
“其实,也还有另外一个办法。”
“什么办法?”
“打开你的视野。”
“我的视野还需要打开?”
“非常的需要。”
“愿闻其详。”
“你以为你们王家现在很有钱,是个顶尖的世家了么?在我看来,根本不值一提,知道我被陛下收去的产业么?它每年,都能为我挣一千多万贯,就算我不将其发展壮大,五年,就能挣出一个王家的财富来,如果这些产业不是被陛下收走了,十年以后,我想要对付你们王家,弹弹手指,就能把你们王家玩到破产。”
听孙享福这么一说,王旭有些发懵道,“这,未免有些夸张了吧!”
“一点也不夸张,你应该知道,我从饭都吃不饱,到被陛下没收走价钱几千万贯的产业,用了多久。
所以啊!别以为你们王家很有钱,是能够影响这个国家的大家族,其实,你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未来两三年,长孙氏就会超越你们,韦氏,也有可能与你们叫板,弘农杨氏的潜力也不小······”
“这不可能,长孙氏在长安改制,成立的长孙氏集团,总股本不过三千万贯,也就比我王氏的一半多一点而已,连崔郑卢李几家都还比不上,韦氏集团,则是只有两千万贯,想要挣到几千万贯,可不是几年能够轻易做到的,那是我王氏数百年的累积,而且,现在我王氏挣钱的速度也不比他们慢。”王旭打断了孙享福的话道。
“是么,信不信,我有办法可以让他们在一天之内,就超越你王家的资产?”
“这,这更加不可能了,你名下的产业都被陛下收走了,家里的余钱,应该一百万贯都没有,如何能做到?”
“因为他们已经改制了啊!而你们王氏没有,听说韦氏有两千万股本,每股一贯钱,你说,我要是愿意用三贯钱,购买他们族人手中的股份,他们韦氏的两千万股份,是不是就变成了价值六千万贯了?这不是超越你们王氏了么?”
“这只是你个人的意愿,怎么可能有其它人愿意用三贯钱,买价值一贯钱的东西,而你现在又没有六千万贯,所以,你这个说法,不能成立。”
“真的没有人愿意花三贯钱买吗?我看大把。
韦氏有大唐最大的煤炭厂,有最大的盐厂,未来,还和数十个州县合作开发当地产业,在禹州,他们有制药厂唯一的分厂,那可是一个开在百万亩高产药田中间的制药厂,其盈利能力,除非是瞎子,都能看的到,而拥有这些东西的韦氏的股份,就是一个能下金蛋的鸡,拿着它,年年都能分钱,只要韦氏有人肯出售,别说是三贯,我估计十贯都有人买,他们只需要卖一半的股份出去,仍然保持产业话语权,所得到的资产,就比你们王家还多一倍,而掌握了天下零售业的长孙氏,其商业优势,盈利预期,还在韦氏之上,现在,你还敢说我的说法不成立?”
“这······”
“别这了,你要是再被你的那些旧有想法所左右,未来一二十年后,你王家别说第一家族了,就是在前一百,也未必看的到你们的名字,所以,沉下心来搞发展,赚钱吧!这样,不仅你们好,对大唐也好。”孙享福拍了拍王旭的肩膀道。
他这几下,险些把王旭的魂都给拍走,这世道变的,他都有些不敢相信了。
第639章 制海权的重要性
王旭是失魂落魄的回去的,孙享福直接将他那颗骄傲的心给击碎了,原来,自己这些年所做的一切,在孙享福看来,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他给大家打开了一道全新的大门,如果王家不进门,别说远远的甩开别人,就是想跟上别人的脚步,都难。
所以,连王氏这种种最顶尖的家族,也要考虑家族改革的问题了,不过,他们改起来,难度之大,耗时之久,可是要超过韦氏很多,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足够最先改革的长孙氏,韦氏,甄氏,虞氏等家族追上他们好大一截了。
一个国家,大型企业多了才好,才能将全民都带入有福利保障的地步,才能给国家创造更多的税收,到了此时此刻,大唐已经不用再担心他们太有钱了,当世家的钱财产业,折算成股份,分散到了每个族人手中的时候,他们的危害性已经降低了一半,而当他们接受了朝廷的公司法,以及看上去更为严谨,靠谱的资产监管之后,他们的危害性,就再度降低了一半,他们与地方合作,发展一些低盈利的产业,虽然将自己的利益捆绑在百姓身上,加强了自身的安全保障,但也彻底将自己捆绑在了这个国家上,他们的产业发展起来了,这个国家只会更好。
八月,李世民难得的在岭南过了一个中秋节,这里的糖产丰富,做的月饼也极甜,在吃着最爱的甜食,看着长安送过来的奏报的时候,他的心情愉悦到了极点。
海边,整齐的号子声响起,数万水军将士,赤膊着身子,跳入了滚滚卷来的海水中,李世民打着赤脚,往沙滩边上慢悠悠的走去,这些海员们,游水冲浪的训练,非常具备观赏性。
亲自在海里面游过几次泳之后,他才知道,在海里游泳,跟在御花园修好的戏水池里游,根本不是一回事,巨大的海浪,总是能拍在他的脸上,让他呛水,在北方算是会水的人,到了南方,压根不值一提。
远处的码头上,整齐排列的二十艘包钢大船已经做完了最后的修检,渭南船厂和岭南船厂最顶尖的一批船工从船上撤离后,各种物资开始陆续被船工们搬上船舱。
此次,他们的航行时长,可能达到两年以上,除了充足的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