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农圣-第3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百姓的文化基础薄弱,对许多事物,根本不能理解到很深的程度,他们最多能做到听话办事,这就需要足够多的农学骨干,把整个摊子都支撑起来,即便是在后世,国家也只能在各个县乡设立一些农业技术帮扶点,派专家去帮助老百姓更好的种植作物,避免一些损失,想要全民都达到农学专家的水平,那是不现实的。
  而这个时代的农作物,甚至是植物种类,与一千几百年以后,也有一些不同,很多自然变种尚未出现,说不定,也有后世已经罕见或者灭绝的稀有植物,在这个时代,却是能轻易的找到。
  比如野山参,血参这一类的,在后世卖到天价的稀有植物,在这个时代,就非常的多,在生态环境较好的情况下,未必不能对其适宜生长的地方,进行圈禁,保护,使其繁殖生长的更多,产量更大。
  当然,孙享福再度提到了餐桌上的菜式,长孙无忌的注意力,也转到餐桌上,在寒冬腊月时期,能有十几种蔬菜可供打火锅的,也就孙府了。
  “这些,都是我山南道能够种出来的?”长孙无忌指了指餐桌上,许多不认识的蔬菜道。
  孙享福点了点头道,“当然,这还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前几个月吃的秋葵,芜菁,塔菜,乌塌菜,红凤菜,通菜等,都是从西域,南诏和海外诸岛引进过来的品种,咱们将其种植出来之后,很得百姓们喜爱,如果在一些不太适合开辟垸田的州县,专门推广种植,形成规模,供应市场,肯定也会很有搞头。
  另外,长孙总管还记得我在关中育苗时,所使用的暖棚吗?”
  “暖棚?用竹蔑麻布搭的一长条一长条的那种?”
  孙享福点了点头道,“是的,关中天冷,而且,那个时候搭建的暖棚,并不能太密封,只能避免霜冻和雨雪直接打压在作物上,损伤了作物,所以,只是在天气开始转暖之初,把作物提前个把月苗育而已。
  但是在山南道就不同了,秦岭帮咱们挡住了来自西北的寒冷空气,这里比关中要温暖的多,咱们在这边搭建暖棚,完全可以大规模的种植反季节蔬菜,供应市场。”
  “反季节蔬菜?”
  孙享福点了点头指了指桌上被切成块炖泥鳅的黄瓜,用猪肉,咸鱼丁放在砂锅里烧的油花花直冒泡的咸鱼茄子煲,还有一条条过了一遍油,又加肉炒的豆角道,“反季节蔬菜,就是无视季节,在冬天,也种出夏天生长的菜,您想想看,把这些蔬菜,大规模的种植出来,在这个寒冬腊月的季节,供应到北方市场,是什么价值?”
  在细想这个问题之前,长孙无忌只以为用一亩田种出十石左右粮食,就已经将田地的经济价值放大到极限了,然而,并不是这样。
  过往的时候,只有九成宫温泉池那边,才能在冬季种些蔬菜供应皇宫,基本也就是帝后夫妇少量食用一点,市场上,即便是你有钱,也买不到,老百姓只能吃一个冬季的腌菜干。
  而现在,情况不太一样了,如果山南道能在冬季大量种植出这些蔬菜,则完全可以让关中,或者北方其它一些地区的百姓,在冬季里都吃上蔬菜。
  因为,水陆道路修的更加畅通了之后,从荆襄之地走汉水运货到关中,只需要六七天,走陆路去洛阳,也只需要三四天,加上从洛阳全程走陆路到长安的时间,也只需要六七天,不过考虑到冬季可能有大雪天气,走常年不会结冰的汉水,却是更稳妥一些。
  这可是绿油油,带着水份的青菜啊!压秤不说,价格,肯定会比粮食还贵几倍,此刻,长孙无忌的眼眶之中,冒着闪闪逼人的金光,要是他长孙氏的四大商城,一口吃下山南道的所有反季蔬菜,那利润······
  孙享福直接打断了长孙无忌的幻想,道,“反季节蔬菜,产值虽然高,但投入也不小,长孙总管要是想做的话,不仅要找到合适的区域,这启动资金,恐怕也不少。”
  幸福村当年搭建过万亩育种棚的花销,就高达几十万贯,一亩地的,用竹篾,以及厚实的麻布,还有可以差不多可以用来盖房顶的草料,将其全部盖住,至少需要花好几贯钱的原料成本,而且,为了保证它能够接收一些光合作用,在中午下午有日头的时候,还要人工将棚顶掀开,这又要消耗不少劳动力成本,谁叫这个时期没有透明密封的塑料膜呢!
  “钱,我长孙氏有的是,而且,就算我们长孙氏管不过来的话,也还有很多人想抢着过来投资,你就说,我如果让每个县,专攻一样反季节蔬菜的种植,能不能像正常时节种植蔬菜时的产出那么大?”
  孙享福答道,“基本不差,这种大棚种植,几乎没有什么虫害,种出来的蔬菜,品相上看,说不定比正常季节自然种出来的,还要好看一些。”
  “如此,那便太好了,开年的春耕过后,我便组织所有沿汉水的州县开始做准备,等到秋收之后,便开始种植这个反季节蔬菜,有了这项产业,相信,这些州县实现全民免费医疗,教育和养老,当是不成问题了。”长孙无忌有些兴奋的搓着手道。
  如果能在任职期间,将整个山南道的百姓推动到享有这些福利保障的地步,那就太好了,但这是不可能的,山南道靠西北的地方,是靠着蜀中和关中的山地,没那么好发展,只要能将大部分地区,都推动到有这几项保障的地步,那也是谁都不敢想象的功绩,毕竟,现在就算是关中,也只有渭南一座工业城市,对务工人员,做到了这样的保障。
  “这个反季节蔬菜的种植,对于农学院的毕业生来说,并不算什么难事,有三十个人,足以对诸多种类进行安排,但需要根据实际条件,给各个地方分好品种,然之后去纪南县的种植园引进就好,这其中,还存在一些费用,得由投资者出,就当是支持农学种植研究的经费了。”
  长孙无忌点了点头道,“这是应该的,依老夫所见,还必须制定一个较高的费用标准,这些农学生都是大才,他们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收入,各种农业种植研究,费时费力,投入也不能总让你一家担,谁收益,谁出钱,才是正理。”
  “是这么说,我也不希望农学只是我一家的家学,大家都投入,大家都收获,才是长久之道嘛!”
  见孙享福和长孙无忌这边愉快的决定了,李恪几人顿时也反应了过来,“那我们这边?”
  “你们这边,我自会安排几个人去的,不过,郢复两州,还是以种植水稻为主,毕竟,你们这两州,是全境都可以开发成垸田的所在,做好了九垸商会的这些产业,就足够当地的百姓富裕了,随州,我会调媚娘过去,复州,则是让王乔接手。
  你们也别全指着北方的劳工过来帮你们筑垸,这不是占了朝廷的便宜,是占了其它地方百姓的便宜,应该学着站在更高的高度看事情,如果你们自己组织治下的百姓,将治下境内的垸田筑好了,那么,北方过来的劳工,岂不是可以去其它跟贫穷的地方,完成更多的筑垸的工程,使当地的产量增加,百姓们富裕起来?你郢州可是有十五万户百姓呢!复州也有八万户,而且,复州那边只有一个县的地方没有完成筑垸了,我看,今年,你们就自己把自己治下的这个县的工程搞定。”
  “哈哈哈,正明说的对,你们两个可不能让治下的百姓一个冬天都闲着,明天老夫就去调令,将北方的劳工调往其它地区,让你们自己组织治下的百姓接手工地,春耕开始之前,你们能各自完成自己治下那个已经筑了一半的县的工程,老夫便奏报陛下记你们一功。”长孙无忌哈哈大笑的接话道。
  北方劳工已经将复州的竟陵县和郢州的潜江县的筑垸工程都完成了一大半左右了,李恪他们现在虽然只有一个多月时间,但只要动员的百姓够,接着工地继续干,也是可以完成的。
  而长孙无忌如果将所有北方劳工调到荆州的松滋,当阳两县去的话,则有可能在明年四月之前,把这两县的筑垸工程也做完,到时,整个山南道地区,就有十个县完成了筑垸,高产水稻耕地面积,会超过一千五百万亩,将整个江陵城周边数百里全部包围了起来,到下半年,世界各地的外宾来江陵城参加运动大会的时候,看到这边的农田景象,不知道会是怎样的震惊。


第661章 点化李恪
  被买一送一的李恪和李元景有些郁闷,像李元景还好,治下不过就半个县没有完成筑垸而已,咬咬牙也就过去了。
  可李恪这边,却是还有好几县呢!如果任务全部交给他自己治下的百姓来完成,还真不知道要几年。
  要知道,由数十万本地百姓家加上近两百万北方民工,一个冬天长达五个多月的工期,也只能完成三个县的筑垸工程,因为挖土修堤只是垸田的第一步,垸内涉及到的田地平整,灌溉沟渠,道路修缮,植树护坡,民房修建等等,工作量可是十分庞大的。
  李恪虽然能调动十五万户本地百姓,大概二十几万青壮开工,但是一年,未必能够完成一个县的筑垸工程,这是以往的经验,九垸县就是二十多万民工弄了两年多才完成了,这个县在所有垸田县里面,还算是偏小的,因为它是纯开荒,田地相对紧凑,土地利用率较高,不像其它垸田县需要筑那么长的大堤。
  比如纪南县,其整体面积就比九垸县大一倍多,因为有近一半的地方是长湖沿岸,虽然为纪南县带来了很多渔业和养鸭业,莲藕种植业方面的进项,但需要修筑的大堤,比九垸县长了一倍多。
  “长孙总管,这个,只是今年的吧!如果,往后都是交给我们自己完成,只怕,得要好多年的功夫。”
  “怎么?觉得任务重了?跟你说,明年,在这里学习的王爷们,又有许多会被派出去就藩上任,咱们山南道可是有三十多个州,有近一半的都是适合筑垸的,你如果和他们一样,借助朝廷的拨款和组织力,才完成治下所有的筑垸工程,能体现出来的你的才能吗?”
  闻言,李恪的脸色更加纠结了起来,确实,作为大唐首批就藩任职的王爷,他很想做出一些成绩,给所有将来需要就藩的王爷起一个表率作用,同时,也帮皇家长脸,体现自己对国家的重要性。
  “可是,那可是五个县······”
  长孙无忌心里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自然是容不得李恪反驳了,在他心里,李恪完不成任务才好,太出挑了,反而可能会对李承乾的地位构成一定威胁,打断他道,“是四个半县,你明年春耕之前完成了潜江县,就只剩四个县了,每年一个县以上,你还有希望在任期结束之前完成任务的。”
  大唐州县长官,任期一般是三年,李恪任职已经有半年了,长孙无忌说每年一个县以上,上的可有点多,至少要上多一个县才行,因为,李恪在郢州的任职期,其实只有两个冬天了,本土百姓要种植两季水稻,从开春到秋收期间都会十分忙碌,可不敢调他们去搞什么筑垸工程,那样就耽搁了生产。
  一年,两个县,这几乎就不可能的,以二十多万人的劳动力,一年撑死也就半个县左右,虽然李世民有可能在他任期满了之后,继续让他留任,但是,没有在一个任期之类,做出亮眼的成绩,这对他来说,就是一种失败。
  看到李恪苦着脸,孙享福却是一边吃菜一边道,“碰到难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一位雄州都督,掌握地方军政大权,有临机处置所有事务,和设立临时管制政策的权力,办法可是有很多的。”
  被孙享福一提议,李恪顿时开始这个方向想了起来。
  之前,他可是小心翼翼的遵守朝廷规章制度,生怕自己犯了什么错,被大臣们弹劾,丢了面子,最出格的,也不过是模仿九垸县的一些较新的模式,管理郢州诸县。
  而想想孙享福过往在善阳执政的时候,可是并没有按照朝廷的规章制度发展治下,所有的政策,他几乎是全部打碎了重新设定的,而且,效果很好。
  现在,李恪很后悔自己在善阳的期间,没有好好关心政务方面的事情,也理解了,为什么李承乾在长安执政,会得到大家的称赞了。
  他学习的善阳那套比较先进的执政理念,根本不会墨守成规的按照旧有制度,去得过且过,而是在想各种办法,力求进步,这种思维模式,他如果不能转变过来,那么,就是勤奋小心到天上去,也只能算是个庸才,与李承乾会存在较大差距,根本对不了未来可能产生的各种新问题。
  所以,李恪非常虚心的向孙享福行了一礼道,“老师还请教我。”
  孙享福指了指桌上烧的滚汤的火锅道,“先烫东西吃,一边吃,我一边说。”
  李恪郁闷道,“老师您不说,小王哪里吃的下东西啊!”
  “你有这样的心,就比这两个家伙强的多了,吃东西,可不会影响你听我说话,而且,吃东西的时候,脑子更活,理解能力会更强一些。”
  见孙享福执意让自己吃东西,李恪还以为孙享福说的办法会跟吃有关呢!连长孙无忌和已经吃的满嘴油,被孙享福讽刺了一句的李元景和李元昌也竖起了耳朵,想听孙享福要说些什么。
  只见孙享福将一块煮的香气四溢的香菇吃进嘴里,吐着热气道,“这个世界上啊!要做事,就绕不开钱,但是呢!钱,他本来就是用来交换各种物质的,也就是说,未必是做所有事情,都需要直接用到钱,你可以先想想你有什么,再想想九垸县是怎么建设起来的,再想想,你能不能模仿这个套路,把你治下几个县的地方建设起来,这个问题,就简单了。”
  “我有什么?”李恪听了孙享福的话,反问了自己一句。
  然后,他很快就想到了,现在郢州下属几县,那些多到常平仓就装不下的粮食,他郢州治下,可是有三个已经筑好垸田的大县,光是高产水稻田,都有五百万亩,一季,就是五千万石的产量,就是那些没有筑好垸田的县,今年也都是种植的新稻种,在风调雨顺的年景下,亩产平均都达到了六七石以上,可谓是百姓家家有余粮,多到吃不完。
  可是,粮食现在能做什么?碾好的大米才六十文一斤,稻谷才四十文一斤,用来做成各种向外卖的小食品,确实能赚一些钱,可是,这是本土百姓的发财大计,跟解决垸田的事情有什么关系?
  然之后,李恪顺着孙享福说的,想到了九垸县是怎么建设起来,当初,这些人,可都是没有饭吃的灾民,孙享福代表朝廷,只是用以工代赈的方式,给他们饭吃,就组织起了这些百姓开始修建垸田,以及垸田里面的房屋等各项工程。
  然后,再用百姓自己修建的垸田,房屋,分配和卖给他们,让他们以一定的劳动力或者粮食,来抵偿,然之后,貌似,粮食又回到了朝廷的手中,而且,九垸县就这么建起来了,朝廷,从头到尾,貌似只出了一些粮食和筑垸工具作为初始成本,最后还收回来绝大多数,最终得了一个修建好了的九垸县,安置下了三万户百姓,为朝廷持续贡献税收。
  现在,他手上有粮,以郢州积攒下来的财力,弄些修筑垸田的工具,也不难,甚至,比当初孙享福组织修建九垸县的时候,条件要好的多,因为,他有十五万户百姓可以用,已经筑好垸田的三个县,可以为他提供数以万计的耕牛,板车等等,能够加快修建速度,减轻劳动损耗的支援,筑垸工程的各种技巧,经过这么多年的摸索,也已经比当初成熟,先进了好多。
  而大唐现在有一个人口超过五百万,却因为战乱,没有稳定耕种,而白白消耗粮食的耽摩道,此前,朝廷往中原迁劳动力,为必不是想解决这个负担,自己,是不是可以上书,主动为朝廷分忧,效仿九垸县最初的那个模式,把耽摩道的那些人口,当灾民一样,安置在郢州几县?毕竟,那几县,地盘虽然有,但人口就九千户,根本满足不了垸田修筑好了之后,大面积的新增田地的种植。
  这个事情太有搞头了,此前被朝廷用来支付够粮款的几万劳工,已经在这边生活了三四个月了,他们已经适应了这边的生活和劳作,并且,很多人,都有了一定汉语水平,能与本地人进行简单的沟通了,派他们回去,招募自愿来这边做工的人,像当初九垸县初立的时候一样,给他们一些承诺,他们一定会愿意过来这边的。
  这可是富裕的大唐本土,这里可是有一亩田能够收十石大白米的高产田地,看到那些劳工们吃白米饭时享受的表情,李恪觉得,只要自己去做,百分之百能成功。
  “老师之智,如汪洋大海,小王实在是佩服。”李恪放下筷子,恭敬的朝孙享福鞠了一躬道。
  孙享福欣慰点了点头道,“你的天资比他们都聪慧,只是,思想还没有打开,不知道力气该怎么使,才最有效而已,以后,可是要多观察,多学,多想,多研究,这些东西,其实并不难。行了,办法是你自己想到的,先吃东西吧!吃完了,就回去下力气好好组织。”
  “恪遵命。”李恪面色一喜,便回位置坐下来吃饭,倒是听的长孙无忌,李元景,李元昌三人一阵懵逼。
  “是何办法,你可得给我这个上官说说啊!”长孙无忌忍不住开口问道。
  “长孙总管,小王想为朝廷分忧,解决一部分耽摩道百姓的民生问题,这个事情太大,除了知会您一声之外,还要上报给父皇批复。”
  “解决耽摩道百姓民生的问题?”
  “是的,小王打算聘用耽摩道的百姓到治下做工,那个,就先聘用两百万人吧!”
  “两百万人?”听到这个数字,长孙无忌手上的筷子都不小心滑到了桌子上。


第662章 调整种植结构
  当李恪把孙享福当年在九垸县的那一拨神操作细细的分析给众人听,又将自己想到的计划,向长孙无忌全盘托出的时候,几人才恍然大悟,原来,世间还有如此的操作手法,难怪当年孙享福只是拿着几百万贯从荆襄本土几个家族罚没来的钱财,就敢开启这种大工程呢!原来,人家从头到尾,根本没有花出去多少钱。
  想想自己这两年在荆州花了朝廷几千万贯出去,长孙无忌一阵惭愧,道,“正明为何不早些将个中道理与老夫说明,这样,朝廷一定能够省下很多钱财的。”
  孙享福笑着摇了摇头道,“朝廷需要那么多钱财干嘛?把它花出来,加快各方面建设,让有需要的百姓们将它赚走,才是正理,难道长孙总管忘了我此前讲的,民富了,国自然就富了的道理么?”
  长孙无忌闻言哑然,确实,大唐从贞观三年大改革开始,给百姓的政策,可以说是一年比一年好,然而,朝廷的税收结余,却也是从那一年开始,节节攀高,今年,甚至达到了五千万贯,比贞观元年多了将近二十倍,这简直可以用‘神奇’两个字来形容。
  而朝廷在整个过程中做的所有事情,归结起来讲,其实就是两个字,‘富民’。
  “原来,朝廷,应该将收上来的税收花出去,惠及平民才是真理。”长孙无忌和李恪几人一副受教的样子点头道。
  “是这么个理,朝廷通过这样不断征税,花钱的手段,引导百姓不断完善国家的基础建设,使国内所有地方都变成更加舒适,更加适宜居住的地方,就是在为国家长治久安打根基。
  所以啊!一个国家,怎么花钱,是个相当有学问的事情,须得集思广益来研究,类似能够给国家长治久安带来好处的事情,不要怕花钱,有时候,甚至贷款都可以做,只要有了完备的基础建设,所有的劳动力产出都会变的更高效,而产出多了,怎么样也不会穷的。”
  “正明果有成为万民之师的才能,此番话说的老夫也是受益匪浅。”长孙无忌再度给孙享福拱手行了一礼道。
  然之后,他又想起了自己此来的另一个目的,开口问道,“现在,各地奏报,想要退还田地给朝廷的百姓有很多,只怕全国至少会空出两三千万亩的上好田地,就这么让这些田空着,着实可惜,正明,可有好的建议?”
  “人力不够,种不过来,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百姓们之所以要退田,自然是因为种这些田不能给他们带来收益,却会带来劳动负担,这除了需要引进更多的劳动力补足之外,还要调整种植结构。”
  在古代,人口,劳动力,就是财富的一切根源,在工业机械不发达的时代,不管什么事情,都需要人力去实实在在的完成,才能创造出成果,所以,朝堂之上,目前几乎没有谁反对将外族百姓迁到大唐本土来贡献劳动力的策略,当然,这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大唐朝廷,本身就带着一半的胡人血统,目前根本不存在太过歧视外族的情况。
  而真正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让那些思想觉悟不高的外族人掌权,因为,他们对这个国家的归属感不强,汉文化,还没有深入到他们的骨髓里。
  长孙无忌既然开口问了,自然是要把问题整个问明白的,再度开口道,“这个引进劳动力,老夫知道,无非是大举迁外族百姓来我大唐本土而已,可是,具体如何调整种植结构,才能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