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小闲人-第10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如今也缺人,草料卖得太好,他打算继续扩大这门买卖,可惜之前他又没有赶上高句丽一战。
  “要不去打新罗。”贺若寒若有所思道。
  “打什么新罗,新罗可是我大唐的藩国,这不仁不义的事,可是不能做,此话休要再说,小心陛下降罪于你。”宇文修弥瞪了贺若寒一眼,旋即又在贺若寒耳边小声道:“你傻呀,这新罗可不能打,要是灭了新罗,那新罗婢可就是大唐子民了,那又买不了了。”
  贺若寒当即吓出一身冷汗来,要是新罗婢都没有了,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连连道:“对对对,这等不仁不义的事可是不能做。”
  一旁兀可烈听得心里很是庆幸,幸亏如今大家现在是一家人,要不然的话,我们不就是被打的对象么,打倭国还得出海,我们可就挨着的,真是太方便了,同时心里有很自豪,我们现在是大唐子民,我是打人的那一方。
  别说他们,就连韩艺都觉得这些人有些变态,打仗跟儿戏似得,哭笑不得道:“我是让你们想办法提高生产力,你们能不能别老想着奴隶的事。”
  宇文修弥道:“这奴隶不就是生产力么!”
  韩艺竟无言以对。
  其实上回打高句丽的所带来的那种效应,在江南给体现出来了,没有在长安发生,就是因为当时打完高句丽,结果韩艺就回去守孝,然后立刻爆发经济危机。当时商人就带着奴隶跑去江南,又将大量奴隶卖给江南的商人。江南的商人拿着奴隶去搞庄园,种茶叶,种粮食,就连走私集团都有一些高句丽的奴隶,因为他们都是没有户籍的,你查都查不到,扬州那边发展的迅速,其实跟高句丽奴隶也有一些关系,因为奴隶成本低,可以令商人完成原始积累。
  而如今唐朝周边就一个吐蕃,那新罗到底是藩国,但是打吐蕃的话,他们又负担不起,倭国对于他们而言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又不沾亲带故,来往的也比较少,打倭国,估计百姓都没有什么感觉,打着又不费力,倭国又有人口和银子,这就够了。
  韩艺苦口婆心道:“我们大唐乃是君子之国……”
  “什么君子之国,韩小哥,你别给那些文人忽悠了,我们大唐乃是武士之国。”宇文修弥昂首挺胸,一脸骄傲地说道:“我们的高祖、太宗那可都是马背上的皇帝,咱们大唐那就是从战争中建立起来的,战争可不能落下。韩小哥,你别说我就会躲在后面说,我也愿意上战场,就是朝廷不要我而已。”
  “你小子是走火入魔,我不想跟你多说。”韩艺不搭理这厮,招呼着兀可烈他们道:“走走走,吃饭去。”
  宇文修弥嘿嘿道:“一起,一起,咱们饭席上再谈。”
  韩艺当即骂道:“我谈你妹。”
  宇文修弥很遗憾道:“可惜我两个妹妹都已经嫁人了,不然的话,我可想叫你一声妹夫。不知堂妹可以么?我堂妹可是水灵,如今芳龄才十五哦。”
  “滚。”


第1905章 年轻才是最大的优势
  这汉唐两朝那可都是非常尚武的国家,而且唐朝可以说是汉人王朝中最后一个尚武的国家,所以最后也是给武将玩坏了,宋朝又矫枉过正,导致中原的文风就比较盛,之后武风就一直很低迷,而如今资本主义又再崛起,这资本主义的贪婪加上尚武之风,再加上这些新贵特么又都是一群年轻贵族阶级,个个都是血气方刚,而且贵族阶级本身就具有一种出将入相的传统思想,这他们怎么安耐得住啊!
  他们表现出来的那种野兽般的欲望,其实是让韩艺感到比较欣慰的,需要这种欲望,道理很简单,别说资本主义,如果这人不贪婪,那就会安于现状,就很难进步。尤其是中原这地理位置,在整个地球上可能也就比美洲差一点点,地大物博,好东西都在这里,所以中原人常说那些岛、交趾都是化外之地,不是人去得地方,他们更加需要这种欲望,他们才会走出去,不走去,永远都是自己玩自己。
  不过这倭国还真不在韩艺的主要计划之中,是属于那种可打可不打的,因为他知道倭国除了火山就是地震,还有那么一点点银子,但是比起美洲的银子,连九牛一毛都谈不上,还真是没有什么可图的,要是那天路过的时候,要建一个港口,去打打还是可以的,没有必要特别制定出一个计划,整个东南亚才是他的海外扩张主要路线。
  对于如今的大唐而言,是要修炼内功,外功其实已经修炼的差不多,就等着武器升级,只要自身强大,很多事都是水到渠成,根本不需要去害怕谁。要是谁告诉他们,千年之后,倭人会来打咱们,咱们要未雨绸缪,唐朝任何一个百姓都会觉得你疯了,岛上那些猴子也能打咱们,这怎么可能。
  但是宇文修弥他们是越说越带劲,他们以为倭国也肯定也有什么大煤矿,大铜矿,大铁矿,因为元家在乐浪州找到了一个超级露天大煤矿,煤得质量又非常好,比中原得要好多了,早已经是赚翻了。要是打一场小仗就能够为他们提供生产力、原料、市场,这当然要打啊!
  韩艺可没有搭理他们,跟他们不断的强调这生产技术才是王道,陪兀可烈他们吃过饭之后,就将兀可烈扔给了宇文修弥他们,给予他们谈论波斯女人的空间,他自己则是跑去了陈硕真那里。
  ……
  “你最近似乎挺清闲的。”
  陈硕真将一杯热茶递给韩艺,然后坐在旁边。
  韩艺略显激动道:“这是谁说的,我最近可是忙得很,天天都睡不好,真是累死了。”
  陈硕真诧异道:“那你怎么还时不时就来我这里?”
  韩艺道:“当然是因为爱呀!”
  陈硕真愣了愣,脸上飘来一丝红晕,白了他一眼,道:“你打算何时让我去莱州?”
  韩艺道:“不是那边还没有弄妥么,一旦弄妥了,我就会让你过去接管的。”
  陈硕真轻轻哼道:“你还真是说谎不眨眼啊!”
  韩艺眨了眨眼,道:“此话怎讲?”
  陈硕真只是笑而不语的看着他。
  过得一会儿,韩艺率先败下阵来,讪讪一笑,道:“那计划虽然也不算一个小计划,但也不是什么紧急的事,不需要急于一时。”
  陈硕真直接道:“可是我不想天天在这里待着。”
  韩艺见她面色坚决,也知道她的脾性,叹道:“好吧,过完年我就让你过去。”
  陈硕真道:“可不准再骗我。”
  “决计不会。”
  韩艺伸出手轻轻得将她楼到怀里,叹道:“实在是我目前能力有限,不能让你重见天日,否则的话,你休想让我放你走。”
  陈硕真笑道:“我倒是觉得这样也挺好的,以你目前的地位,有着许多事,不方便让太多的人知道,那么只能让身边的人去做。”
  韩艺听得脸上有些动容,心中却是内疚更甚,亲吻了下她的额头。
  ……
  ……
  在陈硕真那里待了一整日,韩艺便回到城里,他原本准备去户部看看,因为他得研究一下目前生产力的状况,可是刚到皇城,就被李治召去两仪殿了。
  来到两仪殿里面就坐着两个人,一个李治,一个李绩,他刚坐下就听到一个非常好的消息。
  这个消息就是禄东赞前不久病逝,到底是没有挨过这个冬天。
  如今他们才恍然大悟,为什么小勃律一事,吐蕃这么爽快就退出了小勃律,连个屁都没有放。
  但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禄东赞已经死了。
  不得不承认,唐朝上下一直都很忌惮禄东赞,那禄东赞绝对算是一代枭雄,能够盛唐的时期,还能够在唐朝周边存活的国家,其实也就是吐蕃,并且国力也是与大唐一样,呈现上升的趋势,这是很不容易,当然,这与吐蕃的地理位置有关系,但是禄东赞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韩艺也是如此,非常高兴,他才不会感到什么遗憾,禄东赞最终还是没有死在他手里,因为几次交锋来说,韩艺都没有禄东赞身上占便宜,反而差点死在禄东赞手里,但是韩艺无所谓这些,他知道这世上比他聪明的人多得是,他认为他的优势就是年轻,他能够将对手活活给熬死,这也是一种胜利,身体才是本钱。
  “禄东赞病逝,吐蕃内部肯定会出现问题,老臣认为我大唐应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趁机出兵白兰,将吐蕃的势力彻底从吐谷浑赶出去。”
  李绩开口就是要出兵,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职责所在,那就是带兵打仗,内政他一般不过问,那既然李治在这时刻召见了他,并且询问他的建议,那当然是有打的想法。
  李治稍稍点头,他对于出兵的意愿也是越发浓烈,因为周边也就剩下吐蕃了,于是又看向韩艺道:“尚书令以为呢?”
  韩艺道:“臣以为不打要胜于打。”
  李治道:“此话怎讲?”
  韩艺道:“禄东赞乃是吐蕃大相,他并非是国王,他的病逝,肯定会在吐蕃的内政带来极大的动荡,因为在权力的交接上一定会出现分歧的,究竟是还权给他们的国王,还是继续由禄东赞家族继承。”
  李治道:“既然如此的话,这可是我大唐的一个机会呀。司空方才也说得对,前些年来,只要大唐内部稍有动荡,吐蕃那边立刻是小动作不断,这时候也应该给他们一些教训,反正,朕现在也不寄望于能够与吐蕃修百年之好。”
  如今大唐跟吐蕃是知根知底,这一战可能躲不掉,其实也一直在打,只不过双方都没有吞下对方的能力,所以打一下又讲和。
  韩艺道:“这是因为我们的国情与吐蕃不一样,吐蕃的国情,它只能不断对外扩张,否则的话,他们内部将会出现很多的矛盾,但是我们大唐的话,如今主要是将重心放在发展上面,我们这不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我们是放弃自己所擅长的,学习敌人擅长的,这非明智之举啊!”
  李绩道:“可是等到吐蕃内部局面稳定之后,咱们不去打他们,他们就可能来打咱们,到时这仗可就更加难打。”
  韩艺道:“司空此言差矣,等到吐蕃内部稳定之后,他们确实会比这一段期间更强,但是司空忽略我们大唐自身的情况,禄东赞的病逝,预示着吐蕃近两三年是肯定没有精力在我大唐边疆骚扰,因为他们首先要稳定住内部,那么他们肯定不敢再挑起时段,这将是我们大唐发展的最佳时期,因为我们已经没有了后顾之忧,就可以全力发展,等到两三年之后,他们是胜于现在,但是他们与我们的差距可远比现在要大。
  而且,如果我们出兵白兰,将吐蕃的势力从吐谷浑境内全部逐出,那么吐谷浑势必就会变得强大起来,那到时候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在那里驻军呢?正是因为吐蕃在边上虎视眈眈,吐谷浑才非常需要我们大唐的帮助,再加上经济上的援助,他们已经变得更加依靠我们。还有西域那边,那边也是因为有吐蕃在压着,那边藩国才必须依附我们大唐,对于我们在西域的势力有着莫大的帮助。
  另外,如果我们这时候对吐蕃开战,那对方可能会利用我们的出兵,迅速稳定住内政,然后一致对外,这反而会帮助吐蕃避免禄东赞家族与王室的内耗,反倒是我们派人去慰问,表示友好,那他们就能够专心内耗,基于这种种原因,这不出兵要胜于出兵。”
  李治闻言,不禁眉头紧锁,显得也是很犹豫。
  韩艺、李绩也都不做声,他们一文一武,已经尽到了责任,打与不打得理由都已经说得差不多了,接下来就是皇帝自己权衡着来。
  虽然他们只是两个人,但是他们两个建议已经代表了整个朝堂,当两边势均力敌的时候,那皇帝就不管怎么做都可以,这就是为什么皇帝不希望朝中一家独大,因为如果都要打的话,那皇帝就算不想打也得打。
  过得半晌,李治朝着李绩道:“司空,朕以为尚书令之言,也不无道理,我们如今可能还没有完全消灭吐蕃的实力,将吐蕃从吐谷浑境内逐出去,对于我们大唐可能亦非是好事,就怕为他人做了嫁衣。”
  别看大唐对于吐谷浑非常友好,但防备之心还是有的,因为吐谷浑当年也是非常强悍的,不该就是被大唐和吐蕃夹在中间,又身处在贸易和战略的要道上,而且那时候吐蕃和大唐都在崛起,吐谷浑可经不起两边不断的消耗,陨落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李绩道:“依老臣之见,与吐蕃一战是早晚之事,这一山不容二虎,我们目前虽然没有足够的实力去消灭吐蕃,但也不能总是以无法消灭吐蕃为由而避开与吐蕃的战争,老臣认为我们应该加紧士兵的训练,打造出一支精锐军队来,为日后消灭吐蕃做好准备,至少也得将吐蕃打得不能再翻身。”
  李治道:“不知司空有何建议?”
  李绩道:“老臣认为因为应该轮番派关中将士去吐谷浑、于阗、葱岭、凤翔,南诏,等吐蕃边境训练,让他们适应当地的气候,而且那些地方也经常爆发小规模的战争,这也能够提升士兵的战斗力,还有就是加强军事学院的建设。”
  李治点点头道:“是呀!天下虽安,但忘战必危,是时候为此做准备了。”
  韩艺和李绩异口同声道:“陛下圣明。”


第1906章 复杂的关系
  “这本是天赐良机啊!”
  出得两仪殿,李绩便向韩艺道。
  言外之意,你这回阻止了陛下出兵,可能是丧失良机。
  韩艺非常自信地笑道:“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我当初兑现了高句丽战场的承诺,并且还是超额完成。”
  李绩微微一笑,道:“你没有记错,若非如此,老夫方才也不会就这么轻易答应下来。”
  如果方才他坚决的话,李治还是极有可能会出兵的,但就是因为韩艺在高句丽的问题上,兑现了他所有的承诺,李绩这回也愿意相信韩艺,唐军已经离不开韩艺的后勤,打高句丽是唐军最为幸福的一战,如今都有不少士兵怀念战时的午饭。
  韩艺道:“还请司空安心保养好身体,到时咱们再度联手,将吐蕃给收拾了。”
  李绩笑道:“还望你看在我这古稀老头的份上,莫要让我这老头等太久啊!”
  韩艺稍显迟疑了下,道:“这个我是没法保证,我唯一能够保证的就是,开战之时,有足够的钱,足够的马匹,足够弓箭去让你们在高原上尽情挥霍。”
  “你小子!”李绩笑呵呵指了指韩艺。
  打仗打得就是后勤,你都保证成这样,要是还打不赢,那真心说不过去。
  出得两仪殿,李绩就去得兵部,而韩艺还是准备去户部,但是刚分开不久,一个太监就走过来,皇后召他去政事堂。
  于是韩艺又跑去政事堂。
  来到政事堂,只见武媚娘一个人坐在里面,前面还堆放着不少奏章,见到他来了,才将手中的奏章给放下,这武媚娘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非常勤政的女人。
  “微臣参见韩艺。”
  韩艺拱手一礼。
  “坐吧。”
  武媚娘微微伸手示意。
  韩艺坐了下来,笑道:“皇后的消息还真是非常灵通啊!”
  武媚娘笑道:“这又不是什么机密之事,不过陛下立刻召见你跟司空,应该是有出兵的打算吧。”
  韩艺点点头,道:“不过已经被我给劝阻了下来。”
  武媚娘道:“但这可是天赐良机啊!”
  “方才司空也是这么说的。”韩艺点点头,又道:“但是我们没有足够的能力消灭吐蕃,这非是有备而战,像这种机会,我很少稀罕过,别人给予的,永远都是带有三分风险的。”
  武媚娘笑道:“是呀,你一直都喜欢将事情的进展掌控在自己手里,至少每一个关键点都必须得由你来发起。”
  韩艺笑道:“皇后真是越来越了解我了。”
  武媚娘脸上微微透着淡淡红晕,又道:“你真有把握,到时一定能够消灭吐蕃?”
  这吐蕃可是留给她的登基用的,她当然要问问情况先。
  韩艺笑道:“在我的计划中,是一定要赢的,至于真的能否打赢么……呵呵……这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武媚娘见他自信满满,也就不再多问,道:“我今日找你来还有另外一件事,如今大臣们已经渐渐接受无为而治的主张,但是这无为之道,乃是法之根源,无法便无道,想要推行无为而治,律法就变得至关重要,既然要重法,就必须要推崇法家思想,可是法家思想中,崇尚的是重刑轻罪,这与我大唐律法思想又是背道而驰的,我大唐在律法上一直都主张着慎刑、轻刑、少刑,如今朝中分为两派,一派认为既然推行无为,就应该重法,重法就应该重刑,但是另一派认为应该延续我大唐律法一贯的思想。你如何看?”
  韩艺道:“无为之道,乃法之根源,这话是没错的,律法一定要严明,但是这跟重刑是两码事,触犯律法,就必须得受到惩罚,这个‘必须’才是支撑无为的力量,而非重型,就算重刑,但是不严格执行的话,这其实也没有什么用。我得主张就是赏罚一定要严明,在这一点上不能讲人情,不能将权威,但是惩罚不能过重,不但如此,还得减轻一些。
  这样做也符合皇后的主张,朝廷主张的是无为而治,而不是一味遵从道家思想,律法严明乃是法家思想,而慎刑、少刑、轻刑,又是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也是一种三家合一的思想,如果这么做的话,百姓也会对于朝廷的主张感到信服,朝廷是言出必行。而且,这也能帮助皇后收拢人心。”
  “我也是这么想的。”武媚娘笑点点头,又道:“不过这事在朝中争论的非常激烈,恐怕非你我二人可以做主的。”
  韩艺笑道:“那就交给陛下来处理吧。”
  武媚娘眼中闪过一抹赞色,笑着点点头。在以李治利益为先的前提下,他们两个也是有共识的,李治的利益是不能轻易触及的。这李治放权让武媚娘出来,他心中难道就真的放心吗?这是不可能的,权力面前,就没有完全信任一说,不能让李治有大权旁落的感觉,这是很重要的,这事大家都处理不了,那么李治再出来拍板,这就可以告诉大臣们,皇后只是皇后,就是一个公务员,做主的还是皇帝。
  李治才会更急放心当下这种制度。
  他们两个都是聪明人,有些话,一两句就都明白。武媚娘又道:“但是我们如今又推崇商业,人口流动是与日俱增,这也增加了管理的难度,这需要更多的皇家警察去执法,才能够贯彻朝廷的主张。”
  韩艺道:“我会让户部拨款给皇家训练营那边,争取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皇家警察。”
  武媚娘又道:“如今刑部那边已经在针对工商立法,可能过不了多久,你所言得工商局,可能也会顺势而生。”
  韩艺笑道:“看来皇后已经想到合适的人选。”
  武媚娘笑道:“你也说了,我们之间是要相互制衡的,如此我们的盟约才能够维持下去,如今你已经统管六部,并且户部一直都在你手里,倘若哪里都是你的人,这我心里又岂能安心。你说对吗?”
  韩艺呵呵笑道:“我之前就说过,这本就是为你准备的,让你重新在朝中建立起自己的势力,所以你不需要这样试探我。但只要成立工商局,工商局将来的作用会变得非常重要,掌管工商局的人叫什么名字不重要,但关键是要有才干,要有德行,要是玩砸了,那——那我可不会帮你背这锅的,你选得人,你自己来承担。”
  咱们风雨同舟,你让我一个人承担,真是好笑!武媚娘微一沉吟,笑道:“潞州刺史杨思止。”
  “杨家的人?”韩艺皱眉道。
  “嗯。”
  武媚娘笑着点点头。
  你妹的!真是够狡猾的。韩艺一脸不爽的看着武媚娘,道:“皇后,你还真是好算计呀,安排杨家的人过去,那我就不能不帮这忙,你还是要将这锅分一半给我啊。”
  武媚娘笑吟吟道:“你了解我的弱点,我也了解你的弱点。”
  这杨思止乃是杨思讷的堂弟,他父亲跟杨思讷的父亲那可是亲兄弟。
  而武媚娘的母亲杨氏,乃是杨思衲的堂姑姑,武媚娘虽然姓武,但一直都是跟着母亲的,所以杨家才是她的大本营,她如今对于武家还是一点好感都没有,再加上她目前的情况,就更加需要杨家支持她,这是她唯一的后盾。
  而韩艺最大的弱点,就是过分在乎他的家人,要是杨思止出问题,而且是工商阶级的问题,那杨思衲肯定会找他帮忙,他不可能拒绝呀,但是这杨思止可不是韩艺的人,武媚娘之前掌权的时候,就将杨思止的几个儿子放到军中去了。
  武媚娘知道工商局这个东西,只有韩艺知道怎么玩,但是她又不希望韩艺又掌管工商局,她也得有自己人,现在枢要机构,她很难安排人进来,因为有临时约法在束缚着她,这些新部门,她可不会轻易让出去,她得找一个自己这边的人,并且还得让韩艺甘愿去帮助。
  武媚娘并没有掩饰她的真实想法,因为她知道瞒不过,反正她们已经立契,这是他们共同的利益,那什么事就摊开来说,就是这么回事,我要安排自己的人上位,但是你必须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