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小闲人-第4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圣旨后,连家都不敢回,就急匆匆的出了长安。”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道:“至于是否是为了防备太尉你,我认为肯定有这一层意思在里面。但是我认为这是太宗圣上最不想见到的情况,太宗圣上留下李勣,主要也是想提醒太尉,不要越过那一条线。据我所知,长孙皇后临终前,曾嘱咐过太宗圣上,不要给予长孙家族太多,想必其意指的就是太尉。但是太宗圣上兀自重用了太尉,并且委以重任,可见太宗圣上对于太尉的信任已经超越一切。”
长孙无忌听后,面无任何表情。
饶是韩艺也看不懂他究竟在想什么,道:“当然,这不过是我个人的臆断,太尉听听就是了。”
长孙无忌只是点了点头,突然道:“现在陛下那边的情况如何?”
第820章 目标——关陇集团
“关于右仆射的事,陛下并未跟任何人商量,我也是听人说的。”
韩艺如实说道。
长孙无忌眉头一皱,这倒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道:“没有跟任何人商量?”
韩艺点点头道:“据我所知,是这样的,那一道圣旨是由陛下亲自起草的,直接交由李义府宣读,并且执行。”
长孙无忌道:“那你可知道陛下为何要这么做吗?”
韩艺道:“我认为这是陛下想表达对于太尉不满。”
长孙无忌沉默不语。
韩艺又道:“太尉,记得当初我就曾说过,事情不是那么简单,陛下想要的不是谁当皇后,而是——”
说到这里,他就停住了。
长孙无忌道:“为什么你不继续说下去。”
韩艺道:“陛下不想再受任何大臣掣肘,陛下想要自己当家做主,想成为这个国家唯一的中心,就跟太宗圣上一样,废王立武也是为此服务。其实——其实我一直都认为太尉有些小觑陛下了,我也曾提醒过太尉,但是我却能理解太尉这种心理,这是人之常情,陛下是太尉一直看着长大的,其感情超越了父子感情。在我家乡有这一句话,在父亲眼中,儿子永远长大不。但其实陛下真的已经长大了,他绝不会甘愿受制于人,他是有着雄心壮志的。”
长孙无忌闭目轻叹一声,如果他一开始就这么想,也许事情进展不到这一步,正是因为他的大意,不断对李治采取妥协策略,这才酿成今日之祸,问道:“那你以为老夫该如何应对呢?”
韩艺一怔,道:“这——这我不知。”
长孙无忌道:“就算不知,你肯定也有想法,说吧,事已至此,还有什么是说不得的。”
“那我可就直说了,倘若有不对的地方,还请太尉见谅。”
长孙无忌点点头。
韩艺这才说道:“从陛下的动作来看,显然这一次陛下不会再做出任何妥协,贬走右仆射只是第一步,但这也充分说明陛下对于太尉还是有所忌惮,不敢急于求成,但是毋庸置疑,下一步肯定就是废掉王皇后,立武昭仪为后,然后开始重用许敬宗、李义府等人,同时,也会慢慢的将太尉的势力逐出长安,从而达到陛下的目的。至于陛下会如何对付太尉,那我也不清楚。”
长孙无忌道:“你还没有说老夫该如何应对?”
韩艺嗫嚅几回,才道:“太尉,你的地位非同一般,在民间的声望又这么高,纵古观今,宰相走到这一步,若想继续呆在这个位置上,只能再往前走一步,而且也不能小打小闹,必须亲自站出来,与陛下决战。太尉还有一优势,就是太尉自始至终都未出手,不管是陛下,还是大司空,都不知太尉还有多少手段没有用出来,反过来说,陛下、大司空他们的势力一目了然。”
权臣与君主难免会有一战,除非君主自甘堕落,就好像刘禅与诸葛亮,刘禅不跟诸葛亮争,那就能很好的相处下去,但是权力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没有几个皇帝甘愿受人摆布,李治也不甘愿受制于人,也可以说,这一战从一开始就注定不是你死,就是我死,很少有完美的结果。
要知道长孙无忌都还未出手,他若出手,这威力究竟有多大,没有人知道,说不害怕,肯定也是假的,哪怕是李勣,在面对长孙无忌的时候,他也要胆怯三分,毕竟这不是打仗,玩政治,他可不是长孙无忌的对手。
长孙无忌听后,面无表情,抿了一口冷却的茶,突然瞧向韩艺,道:“你也赞成这么做吗?”
韩艺迟疑半晌,道:“不瞒太尉,我并不赞成。但是,我非常能够理解太尉走出这一步,毕竟事情已经发展到这一步了,也没有太多的选择。可是我也有自己的原则,我之所以走上仕途,多半是受当年陈硕真造反的影响,我希望能够尽一点微薄之力,为了我大唐做一点事,即便我身份敏感,也参与到这一次的斗争的当中,但是我在这期间,我从未做过伤害大唐的事。不过太尉对我有知遇之恩,我当然也不会站在陛下那边,我会选择携家眷隐退,而且一旦太尉与陛下发生正面冲突,那我的作用其实已经不大了,也希望太尉能够成全我。”
长孙无忌瞧了眼韩艺,疑惑道:“你甘愿放弃现在拥有的一切?”
韩艺道:“当然不甘心,我心中也是有抱负的,但我更加不想见到这一切发生,也许在许多年之后,我还会回来的。”
长孙无忌沉默了半晌,他在思考韩艺的话究竟是真是假,但是从韩艺以往做的事来看,他的确未做过对不起大唐,对不起百姓的事,哪怕是一件都没有,相反,他做过非常多有益于国家和百姓的事,为此他还得罪了不少人,你很难说他是在说谎,道:“既然你不想,那你可想过阻止这一切发生。”
韩艺微微一愣,随即眼睑低垂,没有说话。
长孙无忌道:“方才那话你都敢说,还有什么是你忌惮的吗?”
韩艺眼皮微抬,道:“不知太尉你可有听过,一朝天子一朝臣。”
长孙无忌皱了皱眉,道:“你继续说下去。”
韩艺道:“只要太尉你坐在这个位子上,对于陛下而言,就是一种无形的压力,陛下不得不事事都要询问太尉你的建议,这就与陛下心中所想背道而驰。如果——如果太尉你能够主动退位的话,或许可以避免这一次风暴。”
长孙无忌苦笑道:“这种事也不是第一回出现了,但岂有这么简单。就算老夫愿意退位,但是只要老夫活着,许敬宗、李义府等人就寝食难安,如果让他们掌权的话,呵呵,老夫更是难逃一死。”
韩艺摇摇头道:“陛下的目的,是要自己掌权,李义府、许敬宗等人不过是陛下的棋子而已,如果再让他们掌权,那陛下又何苦与太尉你撕破脸皮。如果太尉退位,唯一能够保住太尉的,那就是陛下。然而,当初若非太尉你鼎力支持,陛下恐怕也难以坐上这个位子。所以在我看来,如果太尉能够主动向陛下认错,并且劝说那些老臣子逐个退出朝野,将权力交由陛下,我相信陛下不但不会怪罪太尉,还会感激太尉,陛下也绝不会去对一个无权无势,还帮助过自己的舅舅动手。”
长孙无忌道:“如果老夫失去一切的话,那岂不是任人宰割,李义府等人,老夫再了解不过了,他们绝不会放过老夫的,就跟老夫不会放过他们是一个道理。”
韩艺道:“太尉的退位,并没有失去一切,相反还是保留了自己的势力。太尉只需和几个名望颇高的元老大臣退居二线,让陛下可以在朝中不需要在顾忌任何势力,可以一展心中抱负,但同时太尉也可以暗中提拔新的人才上来,以此抗衡李义府等人。
在这一点上,太尉可以借鉴山东士族,他们的家族一代一代久盛不衰,就是因为他们不断培育新的人才,下来一批,又可以支持新的一批上去,这就可以很好的避免一朝天子一朝臣。不瞒太尉,其实我对李义府等人也没有什么好感,因为他们都是没有任何原则的人,如果让他们掌控朝野,无所顾忌,那对于大唐和百姓而言都不是一件好事,还有武昭仪,她费劲千辛万苦才登上后位,为了保证这事不在发生,必定会将手伸向外廷,如果太尉活着的话,就能够防着他们祸乱大唐。”
长孙无忌皱眉沉吟着,“提拔新的人才上去?”
韩艺点点头道:“不错,我看包括长孙公子在内的长安七子就非常合适,因为他们七人有着远大的抱负,而且还有着崇高的品格,如果他们上位了,那不用说,一定会成为李义府他们的敌人,当然,他们也不见得会忠心为太尉办事,但是他们可以更好的辅助陛下,带领大唐走向更强盛。尤其是长孙公子,我与长孙公子合作过,长孙公子对于律法的造诣,恐怕都已经胜过太尉了,而且长孙公子有着抱负和理想,我个人也是非常欣赏长孙公子的才华。”
说到长孙延,长孙无忌终于露出了微笑,这个孙子的确是他心中的骄傲,但是同时心中也有些担忧,如果他输了,那么长孙延肯定也会没命的。突然,他呵呵笑了起来,道:“你似乎还遗漏了一人,这个人兴许比延儿要更加合适。”
韩艺一怔,道:“不瞒太尉,其实我也想过毛遂自荐的,但是我出身贫寒,又这么年轻,恐怕难以服众。另外,太尉是相信我,还是相信长孙公子?这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从这一点来看,我并非是最佳的人选,我更愿意暗中辅助长孙公子。”
这话也可以说是,如果你完全相信我的话,那我也愿意。
韩艺从未有隐瞒过自己的野心,从一开始他就自比韩信。
长孙无忌低眉沉思着。
如果他选择退居二线,保存自己的势力,同时提拔新的人才上来领导关陇集团,韩艺无异是最佳的人才。
首先一点,韩艺表面上是李治的人,那么他只需要稍微用点手段,就可以做到这一点,而且还不会让人察觉出来,如果他提拔长孙延的话,那李治都明白这只是换汤不换药,李义府他们更加不会答应了,暗中支持韩艺,就可以避免这一切的发生。
而且,知子莫若父,长孙延虽然聪明,但是比较内向,而且原则性极强,不善于变通,至少目前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者,他掌控不了大局,也不是李义府等人的对手。而韩艺年纪虽轻,但已经展现出非凡的才能,他能够很好的顾全大局,与李义府他们倒是有得一拼,若在加上他的势力支持,至少不会落于下风。
不管从任何角度来看,韩艺就是那个完美人选。
但正如韩艺所言,他是否能够相信韩艺,也许他此刻是相信韩艺的,但是一旦韩艺平步青云,飞黄腾达,他还能否掌控住韩艺,另外,韩艺一去,李勣立刻站了出来,虽然他也明白,韩艺是不可能左右到李勣的,这肯定还是李勣的本意,但这始终让他对韩艺生出一些怀疑,只是他未有表露出来罢了。
长孙无忌思忖许久,突然道:“说了这么久,你也口渴了吧,这茶都已经冷了。”
“啊?是。”
韩艺端起茶杯了喝一口茶,商谈也就此终止了。别看韩艺脸上没有表情,但是在这一刻,他的心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因为他想要获得的利益就是——整个关陇集团。
第821章 你才是罪魁祸首
对于韩艺个人利益而言,今晚谈话的重要性,并不亚于李治跟李勣的那一番谈话。
在此之前,有很多人都非常好奇,包括武媚娘、长孙无忌在内,为什么韩艺在李义府他们上来之后,就渐渐淡出了朝野,那可是立功的绝佳机会。
韩艺跟武媚娘说,是怕影响内部团结。
跟长孙无忌说,是不想跟李义府等人同流合污。
但其实这都是假的,作为千门中人,哪有这么多原则,他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今日,他想要的是,继承长孙无忌的势力,成为继长孙无忌之后,新一任关陇集团的代表人物。
如果他当时站出来,与李义府等人去跟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集团作对,那么两边势必会结仇结怨,那么他就很难继承长孙无忌的势力。他必须要避开这一点,为此他放弃了大量立功的机会。
而他这么做,也是逼于无奈,他查过两个人具体资料,一个就是武士彟,另一个则是马周。
这两个人都是寒门出身,但是武士彟干到国公的位子,而马周更是当了宰相,对于韩艺而言,都是非常好的参考。但是,他们纵使干到了这种地步,他们却无法在朝中建立起自己的势力,跟其余宰相是比不了的,而且他们耗费了几十年的时间。
韩艺绝不想走他们的老路,虽然他还年轻,但是他却觉得时间对于他而言是非常宝贵的,他还有许多事要做。
而且,你别看韩艺好像挺无所谓似得,其实他心里也害怕许敬宗他们会排挤他,甚至于陷害他,他不可能任由许敬宗等人做大,而自己却毫无建树,那无异于是在等死,因为他太了解许敬宗、李义府这种人了,倘若一朝得志,必定会弄死他,那么对于他而言,最好的办法,就是继承别人的势力。
就好比韩艺与元家合作是一个道理,如果让北巷发展到可以开展南进计划的地步,那需要很多年,这他可受不了。
同样的道理,如果韩艺能够继承长孙无忌的势力,得到关陇集团的全力支持,那么一夕之间,他哪怕只是一个六品小官,地位也是非同小可。
老千擅长的是什么,无非就是空手套白狼,这才是老千的本质。
韩艺玩得也就是这一招,只不过他也确实是艺高人胆大,敢在长孙无忌、李治、武媚娘、李勣眼皮底下,玩了一手瞒天过海。
不过,因为他无法左右局势,事先他也不知道谁赢谁输,但是不管谁赢谁输,得罪关陇集团都对他而言百害而无一利。如果是长孙无忌赢了,凭借他立下的功劳,长孙无忌也会提拔他,他还是要依靠关陇集团。倘若李治赢了的话,他出身比崔义玄、许敬宗等人差太多了,在朝中又没有人脉,在成功后势力掠夺方面,他抢不过许敬宗等人。
因此,关陇集团对于韩艺而言,那是至关重要,甚至于成败就在此一举。
但这是非常困难的,如果事先韩艺将心中所想告诉任何人,任何人都会觉得他是一个神经病。
然而,到了如今,他已经握有五成把握。
因为韩艺估计事到如今,长孙无忌不太可能会跟李治硬来,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长孙皇后就剩这一个儿子了,你要将李治赶下去了,那长孙无忌就会失去了外戚的光环,而且你扶植谁上去也是一个问题。另外,长孙无忌在面对李勣的时候,也没有足够的把握,发动政变的最关键要素,就是军权,而在军权方面,目前李勣是最强的。
其实这也得怪长孙无忌自己,在贞观后期,唐朝三大名帅,薛万彻、李道宗、李勣,本是三足鼎立的局面,互相掣肘,结果长孙无忌倒好,将薛万彻和李道宗都给杀了,李勣躺着成为了军中第一人,威望那是与日俱增,无可匹敌。因为论辈分,论功绩,李勣都已经是最高的了,程咬金虽然辈分高,但是功绩还是远比不上李勣,毕竟程咬金还没有当过大元帅。倘若薛万彻、李道宗都活着的话,并且长孙无忌能够游说他们两个支持自己,那么李勣的威力就不会像今日这般大了,兴许都不敢跳出来跟长孙无忌叫板。
局势可能完全不一样了。
但如果不这么做的话,那么长孙无忌可选择的余地也不多,只有退居二线,主动将权力交还给李治,这样可能还能够换取李治的感激。如果等到李治羽翼丰满,将他的人都给铲除之后,那就得另说了。
但是长孙无忌不可能放弃自己的势力,甘愿在家养老,他退居二线,肯定是为了保存自己辛苦建立起的势力,那就必须推举一个人上去,继续领导关陇集团。
那么韩艺就是最合适的人选,简直就是完美。
其实韩艺也一直在极力将自己塑造成这么一个完美的人选。
如果他推举韩瑗、来济上去的话,那就是换汤不换药,李治不可能会答应的。
长孙延又没有这能力,而且与他的关系甚密,李义府、许敬宗等人肯定会将矛头对准长孙延。反正,当初你爷爷是怎么压制我们的,我们就怎么压制你。
唯有韩艺的身份比较特殊,因为他是李治的人,暗中支持他,就可以瞒天过海,操作起来要简单许多。
但是这不过都是韩艺的推测,长孙无忌对于权势也有着超乎常人的喜爱,他会甘愿退居二线吗?因为现在胜负还犹未可知,而且李治与长孙无忌目前还没有正面冲突过,李治究竟是怎么看待长孙无忌的呢?这都是未知数。另外,长孙无忌是否真的相信韩艺,这一步棋也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韩艺只有五成把握。
当然,即便长孙无忌愿意这么做的话,其实也是非常困难的,首先一点,韩艺太年轻了,又不是贵族出身,关陇集团可是掌控三朝的老牌集团,里面的大佬会愿意服从韩艺吗?
不过,韩艺倒是有信心可以做到这一点,前提是要长孙无忌愿意支持他。
……
……
翌日。
秋风拂过,南郊外呈现出一片萧索的景象。
一行人马缓缓行来,中间那一辆马车的窗内一张落寞的老脸随着窗帘的瞟动,若隐若现,这人正是褚遂良。
贬褚遂良去潭州,这是李治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道圣旨,千万不能拖,必须展现出至高无上的皇权,就得立即执行,因此只是给了褚遂良一日的准备功夫。
褚遂良一直被囚禁在家中,对外面的事浑然不知,等到解禁之时,却得到如此噩耗,这对于他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
前一刻,他还是托孤大臣,在朝中的地位仅此于长孙无忌,可这一夜之间,他就失去了所有。
这就是朝堂。
这就是政治。
忽然,又有两辆马车从后面追了上来。
“老爷,好像是太尉他们。”
褚遂良的车队也停了下来。
很快,两辆马车就追了上来,只见长孙无忌、韩瑗、来济从马车上下来。
而褚遂良也从马车上下来。
几人面面相觑,心中皆是百感交集。
长孙无忌突然叹了口气,道:“登善,我对不起你啊!”
他始终还是没有站出来帮褚遂良说话,这让他对于褚遂良充满了内疚,毕竟他知道这世上褚遂良是最忠于他的,失去褚遂良对于他的打击是非常大的。但是他也有他的顾虑,如果他要站出来,就不仅仅是建议这么简单了,因为李治肯定不会答应的,圣旨都下去了,岂有收回的道理,李治这一道圣旨就没有给双方留有任何缓冲的余地。那么只有拼实力,可拼实力的话,一旦失败,那可就全完了,而且是整个关陇集团都将会灰飞烟灭。长孙无忌到了这一刻,难免会出现犹豫,可惜李治并未给他多少时间去思考。
褚遂良忙道:“辅机兄,你万不可这么说,这一切都是我造成的,倘若那日我听了你的话,岂会落得如此地步,这一切都是我褚遂良咎由自取。”
当时要不是他用力过猛,可能李治都已经认输了,他心里也一直都非常后悔。说着他反而担忧的望着长孙无忌道:“辅机兄,我走之后,你可得小心呀,若是你再有任何闪失,到时我大唐落入李义府、许敬宗等奸人手中,必将会生出祸乱。我们就真是愧对先帝嘱托。”
想到李世民临终前的嘱托,他不禁黯然泪下,掩面哭泣起来。
他一生只忠于两个人,就是李世民和长孙无忌。即便是到了这一刻,他不但不怪长孙无忌,反而非常担忧他。
长孙无忌一听,眼眶不禁也红了,只觉喉咙里面堵着什么似得,说不出话来。
来济道:“登善,你大可放心,等此事过后,我们一定求陛下,让你回来的。”
韩瑗连连点头道:“你一定要保重自己的身体。”
褚遂良点着头,却没有做声。
他当然也想回来,毕竟当了这么久的权臣,他始终觉得长安才是他的舞台。
几个老友在这里停驻好半晌,但是所言甚少,因为在这种时候,说什么都显得有些苍白。
终于,在依依不舍中,褚遂良还是上得马车,缓缓朝着南边驶去。
长孙无忌望着远远离去的马车,目光异常复杂。
韩瑗、来济偷偷瞥了眼长孙无忌,嗫嚅着,但始终并未说出声来。他们其实都不怪长孙无忌,因为他们还是忠于大唐的,毕竟是从贞观时期过来的臣子,在开明的贞观年代,他们获得了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因此大唐在他们心中始终还是第一位的,他们也不太愿意使用非常强硬的手段去对付李治。
别过长孙无忌他们后,褚遂良在马车里面哭得是稀里哗啦。但是他也不想想,当初是谁将李道宗发配边疆,结果一代名将李道宗生生病死在途中,出来混的迟早要还。
“右仆射,请留步!”
当褚遂良的马车行得五六里时,忽听得边上有人喊道。
褚遂良掀开窗帘一看,只见一个青年骑着马朝着他这边跑来,不禁怒容满面。
此人正是他的克星——韩艺。
……
正所谓人走茶凉。
褚遂良今日离开长安,他已经预计到不会很多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