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小闲人-第4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妙,赶紧吩咐他们立刻启程回去,不得片刻停留,这里面的人可都是几个月没有见到女人的恶狼啊!
  其实这些官员也没有怎么去问熊弟他们,因为他们都是韩艺的人,不可能韩艺会跑去对付武媚娘,一会儿就询问完了。
  韩艺倒是没有回去,而是留在训练营,因为他晚上还要约见长孙无忌,从训练营去的话,就方便很多,不过为了安全起见,他还是悄悄吩咐小野今晚来这里等他。
  ……
  竹林小屋。
  “太尉,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你知不知道,昨晚萧淑妃临死前那一番话可把我给吓出一身冷汗来,万一她点出太尉,那可就糟糕了。”虽然整个计划是韩艺出得,但是他其实也有很多疑问。
  长孙无忌叹道:“这我也听说了,昨夜出了一些意外,导致我的人只救出了王皇后,未能救出萧淑妃。”
  这话也是半真半假,他虽然没有打算救出萧淑妃,但是他也没有想到萧淑妃竟然这么顽强,好在萧淑妃始终恨得是武媚娘。
  但是毋庸置疑,萧淑妃被他狠狠的出卖了。如果说因为韩艺的话,王皇后变得还有些价值,那么萧淑妃对于他而言,就是一点价值都没有,整件事都是因为萧淑妃争宠导致的,长孙无忌一开始就没有打算要救萧淑妃,只是没有办法,只能先哄着萧淑妃帮着一起点这把火。
  韩艺惊讶道:“王皇后得救呢?”
  长孙无忌点点头。
  何必呢?这样厚此薄彼好么。韩艺其实也不太想留下王皇后,确实没有什么价值,他只是为了博得长孙无忌的信任,很违心地说道:“这就好,有了王皇后,我们又多了对付一个武媚娘的秘密武器。也算是错有错着,萧淑妃的那一番话,令武媚娘对此是深信不疑,完全没有怀疑我们救出了王皇后。”
  心里想着今后还得去跟那位高冷艳的女人打交道,顿时就头疼不已。
  “等会我的人会告诉你,王皇后现在在哪里,这你就自己看着办吧。”长孙无忌可不会留着王皇后,王皇后在他手里没有一点作用,他选择直接交给韩艺,任由韩艺处置,王皇后也就这点价值了。
  韩艺点点头道:“我知道了,过一阵子,我会去看看的。”
  长孙无忌点点头,道:“当时群臣是什么反应?”
  韩艺呵呵道:“刚开始都是大惊失色,但是等到萧淑妃喊出那一番话后,群臣的脸上就变得有些耐人寻味了,我相信在很多人心中这一把火是难以熄灭的,尤其是武媚娘,可惜太尉当时未有在场,不然的话,看到武媚娘气得快要昏厥过去的模样,一定会非常开心。”
  长孙无忌轻轻哼了一声,道:“你未免也太小瞧老夫了,区区武昭仪,老夫还未放在眼里。”
  “那是,那是。”韩艺讪讪一笑,突然想起什么似得,道:“对了!那个——曹阿春自杀了。”
  长孙无忌一愣,随即轻轻一叹,道:“她也是一个可怜的女人啊!”
  其实这从这一开始就是注定的,不过长孙无忌倒是没有让曹阿春自杀,因为他相信曹阿春永远不会出卖长孙家的,但是曹阿春知道,如果她不承认的话,只会连累更多的人受罪。
  长孙无忌道:“陛下和武昭仪有没有怀疑这事与老夫有关?”
  韩艺道:“陛下未说什么,武昭仪倒是提过一句,但是她自己又否定了,如果只是为了点这一把火的话,恶心一下武昭仪,相信没有人会认为太尉会为此冒这么大的风险。”
  长孙无忌道:“我听闻陛下当时非常伤心?”
  韩艺点了下头,道:“一夜夫妻百夜恩,陛下难免会感到伤心。哦,我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消息要告诉太尉。”
  长孙无忌道:“什么消息?”
  韩艺道:“陛下似乎想跟太尉讲和,结束朝堂的争斗。”
  长孙无忌听得眉头一皱。
  韩艺眼眸微微一划,又道:“太尉,如果陛下是想跟太尉讲和的话,我认为太尉就不需要考虑太多了,维持现状即可。”


第836章 朝政重地
  韩艺这话是什么意思,就是劝长孙无忌不要退居二线,反正李治都打算讲和了,你何必再退一步了。
  长孙无忌眼中闪过一抹惊讶,他从未小觑韩艺的野心,有野心那是好事,如果韩艺没有野心的话,纵使他相信韩艺,韩艺也没有能力扛起观众集团这面大旗来。如今他虽未明说,但是也暗示将会推韩艺上去,他万万没有想到韩艺竟然会在这时候劝说他停止这个计划。
  如果他还在的话,那么韩艺肯定还得继续潜伏。
  这简直让人匪夷所思啊!
  长孙无忌沉吟片刻,道:“你当真这么认为?”
  韩艺点点头道:“我起初就说过,我步入仕途,主要还是想为国家和百姓做点事,如今是一个过渡时期,陛下掌权之后,肯定会改变一些贞观时期的政策,在大唐帝王功绩簿上留下完全属于自己的一笔。然而,太尉是最熟悉贞观时期的政策,如果由太尉辅助陛下度过这个过渡时期,我认为对国家和百姓都有利。”
  这一番话那真是从国家和百姓的角度出发,绝无虚言。
  长孙无忌皱眉,道:“那你认为陛下改变贞观政策,是对,还是错?”
  他肯定是守旧派,对于革新,他还是有着很大的保留,甚至于反对。
  韩艺道:“太尉,首先,这是必须的,如果只是萧规曹随的话,这陛下又如何一展心中抱负,观秦皇汉武这些伟大的帝王,都在登基后采取了一系列的变革。贞观时期的大唐与如今的大唐有很大的不同,那时候的国家是千疮百孔,因此有很多政策是根据当时的大唐制定的,而如今的大唐是四海升平,丰衣足食,那么肯定进行一些变法,让国家变得更加强大。我也认为这是有必要的,但是一些基本政策,还是不能变的,例如律法思想,慎刑,少刑,还有马贤相提出的藏富于民,这些是不能够去动的。变法不能说是推翻前面的一切,只是在那基础上,根据当前的局势,稍作改变。”
  长孙无忌点点头,不禁思考起来,如果李治真的是想讲和的话,那么他的确可以不用退居二线,可以继续当这宰相,但是,他不得不考虑一点,就是李治对于他已经不信任了,这是臣之大忌,如果他继续留在上面,李治肯定会非常照顾他,他的一举一动,都将在李治的监视当中,而且他的建议,肯定会遇到非常大的阻扰,李治肯定不会让他再权倾朝野,另外,还有李义府他们在边上虎视眈眈。
  算起来,还不如退居二线,这样的话,由韩艺来帮他开口,他的建议反倒容易被李治所接受,他也变得更加自由。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他觉得留在那里,也是非常危险的,他留在朝中那就是一面旗帜,还是会有很多大臣会看他的脸色行事,那么他就可能也会被迫跟李治发生冲突,因为他底下还有很多大家族在,他也受制于这些人,他是老大,得为那些人说话,这势必又会造成一种进退维谷的局面,好比他就不能去参加武媚娘的册封典礼。
  韩艺这么说,当然有把握长孙无忌不会这么做,不然他不白忙活一场了,很简单的一点,这一山不容二虎,那边有李勣在,长孙无忌现在还留在上面,李治只会重用李勣的,不会再重用他的,还会不断的削弱他的势力,李义府等人也会继续攻击他,长孙无忌这么高傲的人,如何受得了被李勣给压着,要么就硬起来,跟李治刚正面,不然的话,就还不如退居二线,还能避免受辱。
  他之所以这么说,只是想暗示长孙无忌,现在李治想要讲和,你现在赶紧去请求退休,李治肯定会万分感激的。
  长孙无忌没有思考多久,因为他前面就已经下定了决心,他如今都一把年纪了,总归要离开的,等到离开的时候再来交托给后人,那他也不会安心的,还不如现在就交给他们,自己还能帮他们把把关,于是摆摆手道:“还是免了吧,老夫已经老了,做起事来,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大唐的将来还是得靠你们这些后辈啊!”
  韩艺道:“可是大唐目前还需要太尉。”
  “老夫还能够活个一两年吧。”
  长孙无忌呵呵一笑,心里非常满意,这有野心是好,但是野心也不能太大了,韩艺几番表态都是出自为国为民,非常具有原则性,这让长孙无忌对于他要更加放心了,开口道:“韩艺,老夫退下之后,希望你能够来接替老夫——”
  “太尉我——!”
  长孙无忌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道:“老夫对此也考虑过许多,思来想去,还是你最为合适,你也不需要谦虚了。”
  说着,他话锋一转,道:“不过老夫只能暗中支持你,尤其是在最开始的时候,给予你的帮助可能会非常少,这就需要你自己的奋斗。而且依老夫之见,这也并非是易事啊!”
  韩艺皱眉道:“太尉此话怎讲?”
  长孙无忌笑道:“经过此事之后,陛下一定会提拔你,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你能够干什么,陛下又会提拔你做什么?”
  这个韩艺倒是还真没有想过,因为这个不是他能够控制的,他想当宰相,李治会让他当吗?如实道:“太尉,这不是我能够去考虑的吧?”
  长孙无忌道:“你必须考虑这个问题,升官不一定就是好事,如果非你擅长的事交给你去做,你只会越办越差,那样的话,你在朝中的敌人一定会弹劾你的,这会让你得不偿失的。古往今来不少大臣都拒绝过升官,不管是出自什么原因,这些人都是聪明人。
  好比说李勣,当初陛下曾多番让李勣参与朝政,但是李勣却都婉拒了。虽说他一直以来都避免参与朝政,保持中立,但是这只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也知道他并不擅长处理朝政,他擅长的是领兵打仗,如今的李勣已经今非昔比,但是你看他对于朝政还是不闻不问,因为这会给他带来麻烦,故此他永远不会统领三省的。
  李勣如此,你就更是如此,你有太多的软肋,因此你必须谨小慎微,如果陛下让你进三省,然而三省的官员忠奸不论,个个都是才华横溢,你去了不就是自取其辱,而且根本不会发挥你的才能,你只会在三省白白的浪费光阴。”
  韩艺听着暗自愁眉,因为这恰恰也是他的弱点,他什么都会,但无一精通,你要说他最擅长什么,那他最擅长的就是骗人。
  可是长孙无忌这一番话,也令他开始认真的思考起来。
  权力最高机关三省是肯定不适合的,他字写成那样,去三省不是自取其辱么,连签名都会觉得羞于启齿。带兵打仗,天啊,那真是骗子最害怕的职业了。大理寺、刑部,又不符合他心中的规划,天天看那些刑狱案,最多也就是为一部分人造福。御史台本来是合适的,但是他怕去了御史台,结果会被李义府他们要挟对付关陇集团,那他就难做了。
  这思来想去,他忽然想到了一个部门,道:“我想我最适合的恐怕只有户部了。”
  “看来你也算是比较了解自己的。”
  长孙无忌抚须一笑,道:“老夫也是这般想,要么就别升,要么就去户部,也唯有户部最适合你的。因为你在朝中与那些大臣的关系都不太好,不管你去哪个官衙,都会遭到大臣们的排挤,唯有户部不同,因为每个官衙都要有求于户部,如果你是户部尚书,那没有人再敢跟你过不去,如果有人惹你不开心了,你只需要将他所在的衙署的拨款安排到最后,就够他喝一壶的了。”
  韩艺擅长的是布局。
  而长孙无忌擅长的却是下棋,两者虽有像似,但还是极为不同的。在安排棋子方面,尤其是那种长达十年甚至于数十年之久的跨度,韩艺根本就不是长孙无忌的对手。
  长孙无忌手中很多不起眼的棋子,其实都有着非常大的作用,有些需要十多年后才能发挥其作用。
  户部虽然在三省之下,但是户部却是至关重要的,不容有失,没有钱在手里,说什么都是狗屁。因此长孙无忌在掌权后,第一个整顿的部门就是户部,三省他都没有怎么费力,里面还有很多杂七杂八的人,但户部上下清一色都是关陇集团的人,而且是跟他关系非常近的,谁也插不进去。
  但是长孙无忌如果退居二线,那么李治肯定也会对户部动刀的,安排自己的心腹过去接管户部,与其让李义府等人染指户部,还如让韩艺进户部,关键韩艺也有这方面的才能,只有户部在手,势力就不会分崩离析,而且韩艺也很快能够通过户部,通过财力得到关陇集团的拥护,迅速完成整合。
  所以,这一步棋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后面的整个布局,甚至于关乎韩艺能够成为关陇集团新一任代表人物。
  长孙无忌当朝一人,他要退位的话,不是说退就能退的,他还得考虑非常多的问题,什么权力是可以还给李治的,什么权力是不能够还的,如何退,该怎么退,这都非常重要。
  要是可以进户部,韩艺当然愿意,这可是一个大大的肥缺,户不在手,天下我有,可以配合他的南进计划,不禁怦然心动,但是动完之后,他又愁道:“但这不是我说了算。”
  “这就是问题所在了。”
  长孙无忌道:“不瞒你说,户部上下皆是老夫的人,其中是人才济济,户部尚书一直都将户部管理的非常好,而且户部又掌控着天下财富,事关重大,陛下估计不会想到让你去户部,因为暂时也没有这个必要,即便陛下愿意,大臣们也都不会同意的,但是老夫又不能明目张胆的支持你。因此你想入户部必须要做到三点。”
  韩艺忙问道:“还请太尉赐教。”
  长孙无忌道:“首先,你必须保留这一次的升迁,不要让陛下轻易升你的官,因为如今你这么年轻,就已经是六品官了,基于你的出身,这已经是绝无仅有的了,这一次升迁是非正常的升迁,对于你而言是非常难能可贵,如果浪费了这一次机会,那么下一次将会遥遥无期,因为你实在是太年轻。其次,你必须要立下功劳,这功劳要基于江山社稷的,是可以拿得出手的,而非是朝堂上的明争暗斗,在这方面你还有所欠缺,唯有你立下大功,到时陛下安排你去户部,也能堵住悠悠众口。最后,你必须跟李义府他们制造矛盾,老夫才有理由让户部接纳你。”
  韩艺沉吟道:“其实要拒绝这一次的升迁,依我之见,倒也不是很难。”
  长孙无忌道:“为何?”
  韩艺道:“因为许敬宗、李义府等人绝不会让我升官,他们肯定会拼命阻止,兴许都不要我自己开口。问题就在于,这功劳我上哪去找。”
  长孙无忌沉吟道:“这个就得看机会了,急是急不来的。但如你所言,李义府、许敬宗他们阻止了陛下提拔你,那么陛下可能会因此对你怀有内疚,反而会更加决心要升你,若是这样的话,那倒也不是什么难事。”
  韩艺皱眉道:“太尉此话怎讲?”
  长孙无忌道:“其实在朝中一直都有不成文得规矩,就是君主一心要提拔谁上来,但是却又无法服众的话,通常都会先让他在军中担任一个有名无实的职位,一旦打了胜战,就可以借此提拔。但是这得看陛下是何态度。”
  韩艺面色凝重道:“去军中立功?”
  长孙无忌点点头,道:“如今卢国公正在讨伐阿史那贺鲁,区区阿史那贺鲁绝不是我们大唐的对手,如果如你所言,陛下提拔你受到群臣的阻止,可能会让你跟着卢国公立功。”


第837章 舅甥君臣
  太尉府。
  “太尉,你——你要告老致仕?”
  韩瑗惊愕的望着长孙无忌。一旁的来济也是呆若木鸡。
  他们万万没有想到长孙无忌叫他们来,竟然是告诉他们这个消息。
  长孙无忌点点头。
  韩瑗困惑道:“太尉为何要这么做?”
  长孙无忌叹了口气,道:“老夫已经没有太多的选择,你们难道还看不出来,陛下废王立武,针对的其实是老夫。”
  韩瑗、来济相觑一眼,但并未做声。
  这他们早就看出来了。
  长孙无忌又接着道:“如果没有老夫的话,陛下或许就不会这么做了,而且,陛下已经不再信任老夫了,留在朝堂上,也只会继续制造不必要的纷争,说不定会有更多的武昭仪和李义府冒出来。先帝曾将陛下托付给老夫,希望老夫能够帮助陛下管理好国家,如今老夫既然不但不能帮助陛下治理好国家,反而还会制造混乱,给国家、百姓带来更多的伤害,那老夫又何必留在朝堂上。”
  言外之意,就是没有考虑过跟李治对着干。
  来济皱眉道:“可是太尉你一旦致仕,那朝堂将会有李义府等人把持,那更是我大唐之灾啊!”
  长孙无忌道:“老夫选择致仕,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阻止李义府等人把持朝政。如果老夫在朝堂上,那么陛下就肯定会与李义府他们站在一起,如果老夫退下之后,那么李义府他们的作用反而减少了,凭借他们那点本事,哼,难有作为。而且,这也可以保存咱们的势力,一旦老夫不在朝堂上了,陛下兴许会对你们网开一面,让朝中势力达到平衡,唯有这样才可以制约李义府等人。”
  韩瑗、来济低眉沉吟不语,长孙无忌一走,他们就是群龙无首呀,这可不是小事。
  长孙无忌笑道:“老夫只是致仕,又不是归天了。”说到这里,他顿了顿,又道:“也许左仆射也会跟着老夫一起致仕,非但如此,当初你们也曾卷入过这一场争斗,倘若情况有变,亦或者说那武昭仪不肯罢休的话,你们也立即请求致仕。”
  来济道:“非我们眷念权势,一旦我们都退下了,那谁来抗衡李义府等人?”
  长孙无忌道:“一朝天子一朝臣,我们也应该让后辈上来,接替我们,继续帮助陛下分忧。”
  长孙无也非常干脆,实在不行的话,咱们这一代人都下来,将权力彻底还给李治,然后再扶植新人上去,只要保存了家族势力,以及在朝中的影响力,那还是非常快的。
  韩瑗、来济皆是点头答应下来。
  长孙无忌一旦致仕,那就是已经认输了,输了就得受到惩罚,那还不如自己闪,他们是一个集团,当然是荣辱与共。
  ……
  ……
  经过武媚娘的雷霆万钧,失火一事,就被及时给压了下来,大家都闭口不言,李义府成天带着人问这问那,谁不害怕会牵连其中,朝堂上又回归了平静,但是这种平静只是冷战,朝堂还是分裂的,大臣们上朝,都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
  已是二更天了,李治兀自坐在两仪殿内,批阅奏章,以前批阅奏章,是非常苦闷的,反正就是签个名,因为能够呈上来的给他看得,那都是长孙无忌已经同意了,他没有否决权也就罢了,而且他只有同意权,现在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同意或者驳回,他很享受其中,自己做主的感觉真是太好了。
  忽然,张德胜走入进来,小声道:“陛下,太尉在门外求见。”
  李治下意识的手上一哆嗦,这么晚了,舅舅怎么来了,他是来下战帖的,还是来求和的?一时间,诸多想法,纷沓至来。因为这太突兀,他已经很久没有跟长孙无忌单处过了,迟疑了半晌,才道:“快请太尉。”
  “遵命!”
  张德胜退下不久,就见长孙无忌身穿官府,挥舞着大袖走入进来。
  李治顿觉压力倍增,虽然他如今掌权了,但是他心里对长孙无忌的那种恐惧,还是没有完全消去。
  忽闻“扑通!”一声。
  只见长孙无忌走到中间,直接跪了下,几乎是匍匐在地,道:“无忌罪该万死,请陛下赐无忌一死。”
  李治吓得直接站了起来,这是什么情况,舅舅都跪外甥了,这可不得了,无暇细想,赶紧走了下来,一边搀扶着长孙无忌,一边困惑地问道:“舅舅,你这是干什么,这朕如何受得起,快些起来,快些起来。”
  使了劲强行将长孙无忌搀扶起来,李治以仁孝出名,长孙无忌可从未跪过他,私下相见,他还得向长孙无忌行礼,舅舅跪在这里,有违孝道,不管李治心里怎么想的,但不能这么做。
  长孙无忌叹道:“陛下,无忌犯了死罪,还请陛下责罚无忌。”
  李治都已经晕了,问道:“舅舅,你这话从何说起啊?”
  长孙无忌老目含泪道:“当初先帝将陛下托付给罪臣,让罪臣好好辅助陛下,可是罪臣却骄傲自满,权势熏心,把持朝政,恣势弄权,没有即时将权力交给陛下,令皇权渐衰,罪可当诛,是陛下仁孝,一次次宽恕了罪臣,可罪臣不知悔改,反而变本加厉,干预后宫之事,直到今时今日才幡然醒悟,还请陛下赐罪臣一死。”
  说着,他又跪了下去。
  李治完全没有阻拦,因为他都已经呆了,这虽然是事实,但是他都不敢说出来,而且也没有证据,长孙无忌从未跟表过态,说反对武媚娘,再说长孙无忌又是托孤大臣,他这么做合情合理。但是长孙无忌自己说出口来,这完全可以顺势治他的罪,而且这可不是开玩笑的,追究起来,那真是死罪难逃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