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小闲人-第5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1034章 了不起的构想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数百人高声齐喊,“万岁”响彻长安。
  这话剧中给人带去的只是痛快,可是当他们亲眼所见话剧中的场面实现,那真的非常震惊,而且还有一种梦想成真的感觉,他令人兴奋了,一个人将一艘这么大的船拖入河中,这在以前是完全无法想象的。
  李治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整个人也显得非常亢奋,只觉自己牛逼哄哄的,这风头出得真是太爽了,而武媚娘则是在一旁细心的帮他擦着汗。
  待阵阵马屁过后,李治倍感震惊的朝着阎立本、韩艺问道:“二位爱卿,这究竟是为什么,难道真如话剧中所言的那般么?”
  阎立本立刻道:“回禀陛下,正是如此,这一切都是来源于韩侍郎的贤者六学,若是没有力学的出现,只怕有人想到,也不能做到如今这般巧妙。”
  这老头开窍了,知道如何拍韩艺的马屁了。
  那个白面小公子激动道:“我要学贤者六学。”
  他现在觉得贤者六学真是太牛了。
  可是很快,他就被不少人“凶恶”的目光给瞪着缩到后面去了。
  李勣突然道:“既然这贤者六学能够令一个人拖动恁地大的船只,若是可以应用抛石车和弓弩上面,那岂不是如虎添翼。”
  不亏是军事家,一下就联想到军事上面。
  不少人都纷纷点头。
  阎立本愣了下,道:“司空言之有理,虽然我并未想到这一点,但是绝对可以应用到武器上面。”
  李勣两眼放光,不免想到到时攻城拔寨之时,直接用巨大的石头将城墙都给夷为平地,用强劲的弓弩斩敌上将于千里之外,那唐军必将战无不胜。
  阎立本又道:“非但如此,这船坞的出现,可谓是拯救了上千工匠,想当初隋炀帝造船,工匠必须在水中建造,成百上千的工匠因常年泡在水中导致下身腐,从而丧失生命,而且要耗费比现在十倍的人力。”
  十倍?李治不免一惊,瞧着韩艺笑道:“韩艺,看来你这贤者六学的确有着莫大的用处呀!”
  你这不是废话么!韩艺道:“回禀陛下,不是微臣自夸,如果没有贤者六学中的理论基础,第一次恐怕都不会这么顺利,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来自于计算,当经过上千遍的反复推算,得出来一个准确的结果,那么成功就是必然之事。”
  武媚娘也很开心,笑道:“你恁地年轻,又没有读过什么书,竟然能够创造出恁地精妙的学派,真是令人难以置信啊。”
  韩艺却是惶恐不安道:“不不不,皇后过奖了,微臣能够创造贤者六学,并非是微臣聪明,这都是因为陛下和皇后。”
  李治好奇道:“因为朕?”说着,他又呵呵一笑,道:“这马屁你就别拍了,朕可没有帮助过你什么,朕也不懂这些。”
  韩艺却是异常认真道:“陛下谦虚了,微臣绝非是溜须拍马,微臣句句皆是出自肺腑之言。”
  李治见他还真不像是开玩笑的,不免好奇道:“那你倒是说说看。”
  韩艺道:“倘若微臣生在秦朝,那恐怕早就被那些法家代表给杀了,倘若微臣生在汉朝,亦早就让那些顽固大学士给杀了,倘若微臣生在两晋时代,恐怕微臣也早就让贵族给杀了。幸运的是,微臣生在大唐,我大唐政治清明,文明之开放,旷古烁今,我大唐的文化,更是到达登峰造极之地,傲视天下。秦皇汉武虽然伟大,但他们却非常顽固和急进,要么独尊法家,要么独尊儒术,又怎及我大唐的海纳百川。
  尤其是陛下和皇后,自古以来,君王皆是重农抑商,可是陛下却破格微臣这个商人为官,并且下旨创办贤者六院,而皇后也是积极开办学院,让士农工商之子弟,又不分男女皆可前来求学。太宗圣上曾言道,自古贱狄夷,贵中华,朕独爱如一。可陛下和皇后是,自古贱工商,贵士农,贱女,贵男,可陛下、皇后却独爱如一。这才是真正的爱民如子,这才是真正的仁政治国。
  若是没有陛下和皇后,那么这一切都不会发生,其实儒、法、道、佛、贤者六学都不过是我大唐文化的冰山一角,可见我大唐文化已经渐渐集大成者,微臣敢预言,儒、法、道、佛等等学派会跟如今的胡汉融合一样融入我大唐,融入每个百姓的骨髓里面,不分彼此。而陛下和皇后如今做的这一切,必将名垂千史,成为我大唐最为宝贵的财富,造福后世子孙。”
  李治不过就是随口那么一说,可却引出韩艺这一番长篇大论,顿时是鸦雀无声,每个人都是目瞪口呆。
  许敬宗、李义府,包括一些既得利益者,都想出来反对韩艺,因为韩艺这一番话,巧妙将士农工商,佛法道儒都摆在同一个层面上,这严重损害了他们的利益,不管是儒家,还是道家,因为这就破坏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可是他们不敢,因为韩艺还将李治和武媚娘摆在人上人的地位,李治是得益者,皇帝天天喊着爱民如子,以仁政治天下,工商也是陛下的子民,这话站在李治的角度上来看,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谁反对这一观点,就是反对儒家仁政,反对皇帝笼络人心的口号,更为重要的是,韩艺巧妙的暗示李治已经超过了李世民。
  按理说李世民这么伟大,唯一的天可汗,而李治又这么年轻,怎么可能超过李世民,但是韩艺却从另一方面证明了这一点,至少说明李治是完全可能超过李世民的。
  这就恰恰言中了李治的心思,李治从即位以来,就在思考这个问题,如何超过李世民,至少要摆脱李世民的阴影,不要总是听到他是李世民的儿子,而是要听到李世民是他的父亲,但是一直以来,他自己都觉得李世民各方面都做得非常完美了,很多地方值得百姓歌颂的,自问很难超过李世民。
  这一下韩艺给他指出一条路来,你李世民狄夷中华,独爱如一,民族政策已经让你弄了,那我搞阶级政策,我士农工商独爱如一,以前胡汉是水火不容,圣人都蔑视狄夷,就跟士农工商的严格阶级制度是一个道理。
  你李世民既然冒天下之大不韪,打破了自秦以来的胡汉界限,成就了你天可汗的美誉。那我李治为什么不可冒天下之大不韪,打破士农工商的界限,李世民本就是一个突破很多传统的皇帝,不然开明不了,李治要超过李世民肯定也要打破一些传统,而这个阶级政策的受益者,比你的民族政策要多得多,因为也包括狄夷在内。
  你只是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但你还是弄了氏族志,区分贵贱,但我贵贱也独爱如一,我提拔农家出身的韩艺做宰相,并且韩艺还如此之成功,你推行的儒道并行,我奠定大唐文化,儒道都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你在东突厥弄得是一国两制,我直接在西突厥推行大唐制度,直接将那块地纳入大唐版图。
  如此一来,李治便可全面超过李世民。
  原本还在迷茫中的李治,茅塞顿开,一切的一切在他的脑海中凝聚在一起,形成了属于他的政治主张,内心出现从未有过的澎湃,手都在微微颤抖,但是他也不蠢,并没有顺着韩艺的话,下旨废除士农工商,因为他知道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问题,他更加看重的是大唐文化,一旦大唐文化成形,那么汉文化就会被取代,到时中原、胡地都会以唐文化自居,而非是汉文化,这听上去挺随意,但却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构想,如果实现了,那真是不得了,哈哈一笑,道:“好一个大唐文化,说得好,哈哈!”
  士农工商暂时还碰不得,这会影响国家主要政策,但是儒道佛法是可以碰的,因为唐朝历代君主都从未讲过自己要罢黜百家,独尊XX,因此一旦李治认同“大唐文化”这个理念,那你们就别争第一了,大唐文化至上。
  这些大臣们,包括皇室成员中,各个学派都有,还有一些人遵从很多学派,在位时就遵从儒文化,退休之后就遵从道家文化,他们也没有话说,毕竟李治没有否定任何一个学派,只不过将他们凝合在一起,形成了大唐文化,大家争都不敢争,因为没有哪个学派可以凌驾于国家之上的,你把李治弄的不开心,李治直接将你的学派踢出大唐文化,那你的学派就肯定属于旁门左道了。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人又齐声高喊。
  而武媚娘则是趁机给了韩艺一记赞赏的目光。
  这小子真是太会说话了,绝对的心腹,韩艺那一番论调,将武媚娘和李治牢牢绑定在一起,简直就是皇室界的神雕侠侣,等于武媚娘也有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政治遗产,她太需要这些了。
  李治突然就变得无比的认同贤者六学,兴致勃勃的又去到那个露天式的船坞。
  阎立本悄悄来到韩艺身边,满面崇拜之色,悄悄竖着大拇指道:“韩侍郎,你真乃神人也。”
  韩艺干笑道:“阎尚书是暗讽我只会拍马屁么?”
  “不不不!”
  阎立本慌忙的摇摇头,心想,马屁拍到你这种地步,那就不能说是马屁了,而是一门学问了。
  不禁是杜正伦,很多人都看着韩艺,这小子还真是能忽悠了,他那一番话涉及到很多禁忌,如果分开说的话,那会被人辩驳的体无完肤,但连在一起说,偏偏就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反驳他,不服都不行啊。
  来到船坞旁,那场面要更加壮观了。
  阎立本跟李治他们介绍这个船坞的原理。
  杜正伦捋须道:“想当初隋炀帝修建如此规模的大船,是劳民伤财,可如今却能够很好的避免这一点,真是了不起啊。”
  韩艺立刻道:“杜侍郎真是一语中的,贤者六学就是以工施仁,用智慧去帮助百姓解决困难,让百姓有更好的生活。”
  杜正伦呵呵笑着,脸色有些怪异。没有必要吧,你这宣传已经到了无耻的地步,不管说什么,你都要说贤者六学,还能愉快的聊天么。
  李治也是笑而不予置言,让阎立本可以开始了。
  阎立本一声令下,开始往里面灌水,很快,水面就与外面的平齐了,然后就是打开闸门,这闸门非常厚重,但因为有了滑轮组,那就不是问题了,但见闸门缓缓打开,大船缓缓驶入河中。
  又是一阵惊呼声响起。
  但见一根根木柱缓缓立起,大家纷纷睁大眼,这是什么情况,因为这船在船坞中时,这木柱也是在木架上的,负责固定船只,却却没有想到动了起来,渐渐的就竖立了起来,成了挂帆的桅杆,要知道以前没有可以躺着的桅杆,建好就是竖起的,只见那桅的上方是一根根长绳连着船的边缘,那里有着一个转轮。
  众人一看,立刻明白过来,简直是叹为观止,这设计真是太神奇了。
  李治好奇道:“这是什么做到的?”
  阎立本道:“这都是臣根据韩侍郎的滑轮定律设计的,在桅下面有着一个活动的转轴,可竖可躺。”
  许敬宗好奇道:“阎尚书,你为何要这般弄。”
  阎立本道:“若不这么设计的话,难么这船就无法停靠在船坞内。”
  这个问题真是蠢的要命,这露天的还好,但是那边有屋顶的船坞,你要还想以前那般弄,你这屋顶要弄多高啊!
  许敬宗眨了眨眼,不免显得有些尴尬。
  李治看得却是极其起劲道:“二位爱卿皆是鬼斧神工,朕一定重重有赏。”
  韩艺突然眼眸一转,道:“陛下,微臣有本上奏。”
  李治一愣,这时候你来个有本上奏,什么情况,道:“爱卿想说什么?”
  韩艺道:“微臣建议将这船坞卖了。”


第1035章 私化
  看来韩艺今日就是打算语不惊人死不休啊!
  所有人都是呆若木鸡,包括一向心思细腻的武媚娘,不免也是惊讶的望着韩艺。
  卖了?
  将朝廷的船坞卖了?
  你这不是在开玩笑吗?
  李治愣了半晌,纳闷道:“卖了?卖给谁?”
  “商人!”韩艺简单明了的回应道。
  “一派胡言!”
  许敬宗愤怒道:“朝廷花了这么人力物力来修建这船坞,你竟然想要将其卖了,那朝廷用什么?”
  韩艺不答反问道:“敢问许大学士,朝廷造船为了什么?”
  许敬宗道:“当然是为了运送货物。”
  “这不就是了!”韩艺道:“我大唐又没有什么水上敌人,不怎么需要水战,因此建造货船是主要的,那么有货船运就行了,干嘛非得自己去造,将船坞卖给商人,商人建船,朝廷要运送货物,出钱古人去运送就行了啊!干嘛一切都得自己造,自己运。”
  李义府纳闷道:“朝廷自己建造不是更好么,为什么要让商人造?到时朝廷要运送什么,还得出钱求人。”
  韩艺道:“那都只是小钱,朝廷自己造出得钱更多,我身为户部尚书,当然要为国家财政着想。”
  李治皱眉道:“此话又从何说起?”
  韩艺道:“回禀陛下,微臣去户部上任之后,看过不少朝廷的工程,陛下也知道微臣自己也搞了不少工程,对这方面比较熟悉,尤其价格方面,微臣发现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就是朝廷的工程出的钱要远远高于微臣的工程。”
  李治听得面色一黑,道:“你的意思是有人从中贪污?”
  大臣们皆是一惊,这佃农风波刚刚过去,你不会又要来一场反腐风波吧!
  “倒也不是!”
  韩艺摇摇头,道:“其实道理很简单,朝廷出钱兴建工程,这钱是属于国家的,不属于任何一个人的,对于任何一个人而言,那当然能捞一点是一点,能多一点是一点,反正不是自己的钱,浪费就浪费了,无所谓的。这就造成明明只需要一船木材的工程,可能报就报两船,户部对此也不清楚,更不愿意为了这点钱,去得罪别人,这积少成多。大到朝廷大员,小到工匠,有便宜就占,反正是国家的钱。
  但是私人的话,就不同了,那是属于私人的钱,必须精打细算,决不能浪费,谁要敢从中浑水摸鱼,那便是偷盗,私人就会告到官府去了,可是朝廷的工程,朝廷便也就是官府,官府不可能自己告自己。陛下若是不信的话,微臣可以拿自由之美制作丝绸的成本与朝廷官署制造丝绸的成本比较一下,自由之美还得支付工钱,可成本也低于官署制丝绸的成本,而且就一般的来比,自由之美的还要更好一些。”
  李治目光一扫,见大臣们都不做声,心知韩艺说得肯定是真的,而且这个比较一下就出来了,心里很不开心,国库的钱,虽说也不是属于他的,但是跟他千丝万缕的关系,你们就这样浪费国库的钱,这下去如何得了。
  李义府也不蠢,这样做的话,很多官员就没得捞了,而且又增加了户部的权力,出售船坞肯定是户部的事,道:“韩侍郎莫不是说工部从中贪污国家的钱?”
  阎立本皱了下眉头,心里很是委屈。
  韩艺笑道:“我可没有这么说,我的意思是,这钱一旦出了国库,就如同一只掉进狼窟的绵羊,人人都想捞点回去,即便是不捞一点,他们也不会节省的,浪费就浪费,没有人会心疼的,不够的话就问朝廷要,这会让财政变得负载累累,因为朝廷不管做什么都是往外面洒钱,是难以盈利的。
  另外,朝廷造船,官员都是不计成本,不去顾忌工匠的感受,一味的赶快,争取自己的政绩,还是那个道理,为什么隋炀帝建造船只就是劳民伤财,而这四个字从来没有出现在商人和地主的头上,这就是朝廷站在了百姓的对立面,而百姓又只是敢怒不敢言,最后积压成疾,就变成了官逼民反,商人要是敢这么做,百姓又不怕商人,肯定会告官府,就在祸端的开始就被朝廷给扼杀了,朝廷的形象就会变得更加在正义,因此微臣认为,何不让商人去造船,朝廷花钱雇商人运送就行了。”
  李义府突然道:“如果说赚钱的话,如果所有的船只都是朝廷的,那么商人就需要雇佣朝廷的船来运送货物,朝廷便可赚钱啊。”
  韩艺笑道:“商人才运送多少货物,主要还是朝廷需要从各地运送货物来长安,如果朝廷大肆建船,运送的多半都是朝廷货物,根本就不需要钱。”
  许敬宗道:“可是让商人得到这个船坞的话,包括朝廷在内,天下人都有求于商人,商人奸诈,国家必乱。”
  “许大学士这话倒是说得不错。”韩艺点点头道:“为了避免这一家独大,朝廷可以在长安、洛阳各建造一座大型船坞,分别出售给两个商人,让他们形成一种竞争,因为朝廷的货物是最多的,朝廷的才是他们最大的雇主,那么谁得船好,就用谁的,这样可以避免一家独大,又能促使商人发展出更好的船。”
  武媚娘听到要在洛阳兴建船坞,不禁眼中一亮。
  李治听得沉眉不语。
  韩艺又继续说道:“陛下可还记得那一日在昭仪学院见到的老师么?其实朝廷中存在着非常多的这样的人。此外,朝廷可以借此鼓励商人兴建船只,让各地的货物能够运转起来,但是朝廷可以掌控码头,收取合理的停泊费,因为朝廷没有船只,都是属于私人的,那么每一艘停泊的船,都必须缴纳一点税收,虽然这钱不多,那是延续千万年之久的,算下来这笔钱可就不少了,而且一旦河运兴起之后,会给大运河路过的州县带去非常多的财富,因为船舶停靠,上百人必须要购买饭菜,当年休大运河时,沿途经过的州县百姓都蒙受巨大的迫害,朝廷理应回报一下他们。”
  经过韩艺再三劝说,李治开始点头了,这船该谁造,他倒没有怎么去想,他在意的是,国库拿钱出来建造船只,你们往里面伸手,雁过拔毛,而且浪费国库的钱,我还不如让商人去造,省了朝廷多少事,我还不用出这么多冤枉钱,道:“爱卿言之有理,从古至今,但凡朝廷大兴土木,都被百姓诟病,不管大兴土木的目的是什么,我大唐理应吸取教训,避免这一点,就依爱卿所言,这事交由户部和工部去办。”
  “微臣遵命!”
  韩艺、阎立本异口同声道。
  韩艺紧接着又道:“陛下,这船坞本是工匠们为朝廷做的,但是如今既然要出售给商人,那么工匠们理应得到额外的酬劳,微臣建议将出售船坞的钱,扣除成本,一半归为国库,一半封赏跟这些勤劳的工匠。”
  阎立本忙道:“韩侍郎言之有理,其实能够建造出这船坞,这些工匠都是功不可没,若没有他们的智慧,也无法实现《少年孔子》里面的理论。”
  李治点点头道:“这倒是应该的。”
  李义府不咸不淡道:“只怕这钱落不到工匠手里。”
  “李侍郎言之有理!”韩艺道:“首先出售船坞也会采取类似于投标的方式,多少钱出售的,大家都会在第一时间知道的,一半归国库,这是可以查的,那么工匠的钱,相信工部也有记录参与这一次工匠的名单,大家先算好账,然后公布出来,让人人知道自己得到多少钱,然后朝廷将钱拨到金行里面,工匠拿着自己户籍前来取钱就是了,这样就可以让金行、户部、工匠形成一个相互监督的方式,工匠没有从金行拿到足够的钱,那他们当然会找朝廷告状,金行可不敢乱动手脚,这钱就不需要任何官员的手,户部直接将钱拨到金行里面,工匠来取就行了。”
  武媚娘一听,惊喜道:“这个主意倒是非常妙,我也常常听闻一些官员克扣杂役的钱,因为官员就是杂役的上司,那么杂役只能忍气吞声,可是金行与工匠没有上下之分,工匠从金行拿不到钱,自然会去告状,这就可以防止有人从中克扣劳役的血汗钱。”
  李治也点点头道:“对啊!历朝历代朝廷常常赈济百姓,但是都被官员克扣了,导致百姓记恨朝廷,如果直接拨到金行里面,那么官员就无法从中获利,他们自然就会严格监督金行,这样的话,金行也不敢乱来,百姓就能拿到应得的钱。”
  李义府一听,不对呀,我是要抹黑韩艺的,怎么反倒帮了韩艺一把,金行不就是韩艺的么。忙道:“陛下,官商勾结也不是没有的。”
  韩艺笑道:“金行凭的就是信誉,靠信誉赚钱,如果金行要贪钱的话,何不直接将别人存进金行的钱据为己有就是了,犯得着去跟官员同流合污么,如果此事让朝廷知道,那金行就彻底完了,想当初那些乡绅要整垮金行,金行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都不敢损害自己的信誉,一文钱也不少的将钱给了百姓。”
  许敬宗心想如果这么做的话,户部就不能故意拖延俸禄,那么户部的权力不增反减,立刻道:“老臣也觉得这非常有道理,朝廷可以将官员的俸禄也交予金行拨发。”
  李治却有这意思,这样也可以监督户部。
  韩艺心里哪能不明白许敬宗在打什么主意,道:“许大学士说得,我也其实想过,但是目前金行的规模还做不到。”
  许敬宗笑道:“是做不到,还是韩侍郎不想做。”
  “是真做不到。”
  韩艺道:“这么做的话,首先一点,朝廷得先将钱拨入金行,金行才能准时将钱发给官员,可问题是官员是调动的,或增多,或减少,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