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小闲人-第5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云休满面惧色道:“公子,小人真的没有偷你的袈裟。”
“偷没有偷只有你自个知道。”
元斐低眉微一沉吟,道:“方丈大师,我相信你不会干这种事,但是我不相信此人,而且你也知道我们元家历来就不喜欢做损人不利己之事,如果袈裟真的是被人给抢了,告到官府去,恐怕也无济于事,你们也赔不起,我们元家自己也会去找的。但不管怎么样,这损失可不能全算我元家头上,更何况极有可能是此人监守自盗。我看这样吧,你将此人抵押给我元家为奴,倘若真是被抢了,那他为我元家干上一辈子活,也算是挽回一点损失。若是他监守自盗,他在我们手里,等于袈裟还是在我们元家手里。”
“不要!我不要当奴婢!”
云休吓得脸都青了,手舞足蹈大叫道。
“你不想当奴婢?哼,我还觉得这太便宜你们了!”
元盛怒哼一声,道:“既然如此,那就不要多说了,方丈,就劳烦你带着这厮跟我们去官府一趟吧。”
元斐也不做声了。
无悔方丈点点头道:“此事错在老衲,理应全凭施主吩咐。”
云休可不傻,他心想,元家这么厉害,去了官府,官府还不把他们往死里整,恐怕也逃不过当奴婢的厄运,说不定还更惨,还会连累云海寺所有的人。另外,他年纪小,心智又薄弱,没有受过什么压迫,就专爱玩一些小聪明,元盛、元斐这一唱一和,他很快崩溃了,“我——我答应你,我答应给你们当奴婢还不行么。”说着,他眼泪是啪啦啪啦往下掉。
元斐和元盛互看一眼。
……
元家堡!
“姑父,这是那个云休的卖身契!”
“辛苦你们了!”
韩艺接过卖身契来,笑着点头道。
元斐道:“辛苦倒是谈不上,只是——!”
韩艺哪里不知道他要说什么,呵呵道:“只是出动元家的两个少公子去对付一个蠢和尚,有失你们的威名!”
在韩艺面前,元斐可不敢嚣张,嘿嘿道:“连姑父都亲自出面了,我们还担心什么威名,不过就是我看那云休又蠢又笨,就跟一个乞丐似得,哪里像似身怀绝技的人?”
“这绝技可都是逼出来的,任何人躺在女人堆里面,也不会想着怎么去种田。”
韩艺笑了笑,其实他对此没有动什么脑筋,连这注意都是元斐出得,逼人为奴,当然是地主的强项,可见元家上下可也不是清白的,道:“你们记住了,找一个凶一点的人专门盯着他,每天压迫他干活,哦,再弄一间木匠小屋给他休息。”
第1110章 举亲不必贤
以小搏大,可是韩艺最喜欢干的事,以他如今的地位要迫使云休为奴,其实是一件非常轻松的事,即便没有得到什么,那也无所谓,但是如果有所收获,这将可能会惠及全国,这种博弈,不去做那是傻子。
当然,韩艺也不急于求成,在元家陪了牡丹两日,便回去了。
他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在年关前完成,那就是让萧守规出掌简州。
但是这里面涉及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就是柳氏与武媚娘的恩怨,只要涉及王皇后和武媚娘的事,都不能麻痹大意,因此,他必须要先跟武媚娘商量,征求武媚娘的同意,再向李治举荐。
御花园。
“你这礼盒还真是非常精致!”
武媚娘眼中透着喜欢的用手抚摸着刻有武氏标志的礼盒,又向韩艺道:“但是你已经给朝廷捐赠不少礼盒,就不要再多费钱财,我记得你可还欠了不少钱,送一两盒来聊表心意即可,不需要送这么多,我拿着这礼盒也没有什么用。”
我求你办事,我好意思送一两盒么。韩艺道:“蒙皇后体谅,臣感激不尽。但是臣以为当初代国夫人当初为皇后奔波劳累,可能欠下一些人情,如今年关将至,回赠一些礼品也是应该的。”
这代国夫人就是武媚娘的母亲杨氏。
武媚娘微微一愣,立刻反应过来,她知道她母亲是一个非常好面子的人,她当上皇后之后,杨氏的行情自然是跟着水涨船高,与贵妇的来往也是相当密切,拿着这刻有她标志的礼盒送人,那当然是倍有面子,她母亲也一定会喜欢的。点头笑道:“你考虑的还真是细致,那行,这礼物我就收下了。”
韩艺又道:“皇后,在半月多前,那吏部尚书曾来户部找过臣。”
武媚娘笑道:“是吗?”
韩艺见她神色平淡,显然是已经知道,暗想,我永远都不能低估她的情报网,今后跟无忌老兄见面,还得更加谨慎一些。点头道:“他来找臣,是为了向臣请教关于派人前去吐谷浑督战的人选一事。”
武媚娘好奇道:“这吏部的事,跑去问你户部请教?”
韩艺道:“皇后圣明,这不过只是一个由头罢了,臣以为吏部尚书这么做的原因,或许是为了自保,或许是为了挑拨离间,或许是想利用臣。”
武媚娘兀自面色平淡地问道:“那你是如何看的?”
韩艺道:“回禀皇后,臣办事,历来是对事不对人,此事事关重要,关乎着国之大计,因此臣建议吏部派一些熟知战事的人前去吐谷浑,表面上是督战的,实际上则是去了解吐谷浑的地形以及吐谷浑和吐蕃的作战方式,以备不时之需,至于他们的目的是什么,臣以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将事情办好。当然,他们也太小觑臣了,他们皆是出身贵族,臣不过是出身农家,他们又怎看得起臣,倘若有朝一日,臣的身边尽是一群贵族,臣的日子又岂会好过。”
武媚娘轻轻一笑道:“其实这事你用不着特意来向我禀告,你是一个聪明人,我相信你不会被人所利用,而且我也说过,李义府非禄东赞的对手,倘若在这事上面,他出了错,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这事还得你来操心,你做得也非常对,凡事都得以大局为重。”
她很清楚,在河陇地区关陇集团的势力是根深蒂固的,这事你绕不开他们,必须要跟他们接触,她也不想在这时候爆发战争,因为一旦开战,变数就多了,谁也预计不到结果会如何,不管是内政还是外交。
靠!我要不跟你说,谁敢保证你不会多想,即便是现在我也不知道你在想什么。韩艺道:“蒙皇后信任,臣感激不尽。另外——”
说着,他微微露出为难之事。
武媚娘笑:“你既然有事要与我说,直说便是,不用玩这些小伎俩,你好歹也是一个宰相。”
韩艺尴尬道:“皇后恕罪,是这样的,臣想向陛下举荐一人。”
武媚娘黛眉微皱道:“何人?”
韩艺道:“无衣他大哥,简州司马萧守规。”
“萧守规?”
武媚娘轻声念叨一遍。
韩艺道:“不瞒皇后,我那大嫂便是那犯妇王氏的表姐。”
“是她?”
武媚娘猛然想起来,问道:“是萧家让你来的?”
韩艺忙道:“这倒不是,我那老丈人崇尚佛教,与世无争,我那大哥也是如此,而且他们已经算是非常幸运的,若是他们再抱怨,那便有些贪心不足了。是臣主动要求这么做的,但也并非是要弥补什么,臣并不觉得臣亏欠他们,只是臣如今出掌户部,希望通过一些改革,令国库更加充盈,这需要地方上的支持,臣也不敢否认,臣确实想帮帮无衣她大哥。”
态度是非常坦诚,简单来说,我一个宰相,我不可能当光杆司令,要是没有人支持我,我什么也干不了,提拔亲人也是理所当然的,你武媚娘不也是如此。
武媚娘沉默少许,道:“萧守规出任简州司马,虽不掌实权,但也不会犯错,对于他而言,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一旦掌控实权,稍有过错,只怕会引来朝中大臣的弹劾。”
她就说得也不是隐晦,她怎会害怕区区一个柳氏,她就是怕萧守规连累韩艺,因为现在朝中的重臣多半都是支持废王立武,他们对于柳氏非常敏感,恨不得赶尽杀绝,以免他日遭受报复,而且柳氏可以牵连很多人,这里面关系非常复杂,而韩艺的妻子又是出自兰陵萧氏,与萧淑妃本就有关系,武媚娘希望韩艺尽可能的远离与萧淑妃的关系,就更别提与柳氏又搭上关系,到时要发生什么事情,只怕会将韩艺牵连进去。
韩艺道:“臣一心为陛下和皇后分忧,这身正不怕影子斜。”
正当这时,忽闻一声高喊道:“皇上驾到。”
武媚娘一怔,快速地说道:“此事你自己看着办吧。”
言罢,便起身去迎接李治。
过的片刻,就见李治走了过来。
“臣妾(臣)参见陛下!”
“免礼!”
李治一笑,看向韩艺道:“韩艺来了啊!”
武媚娘笑道:“陛下,你可得说说他,如今都贿赂到我头上来了。”
李治一愣,莫名其妙的望着武媚娘。
贿赂?韩艺一颤,这是什么情况啊?
武媚娘命人将礼盒拿来,道:“陛下请看,这便是韩艺送给我臣妾的。”
韩艺忙道:“陛下,微臣的北巷能有今日,全凭陛下和皇后的照顾,这年关将至,微臣只是代表北巷上下,送上微薄之礼,聊表心意。”
李治呵呵一笑,向武媚娘道:“皇后,你就别吓唬他了,上回就是因为这送礼之事,差点闹出大乱子。”
韩艺直点头道:“陛下圣明。”
武媚娘笑道:“臣妾这不就是怕被人弹劾么。”
“你呀!”
李治哈哈一笑,指了指武媚娘,又道:“这只是韩艺的一片心意,你就收下吧,朕收得礼盒可比你这多多了。”
这后期制作的礼盒,都是刻有“御”字的,等于是皇帝收了韩艺的礼盒,再转手赐给外宾。
三人来到亭内,李治和武媚娘刚坐下来。韩艺便拱手道:“启禀陛下,微臣此番入宫,除了送这些礼盒来,还有一事要向陛下禀告。”
李治莫名的这种受贿的感觉,问道:“何事?”
韩艺道:“陛下当初让微臣出掌户部,也是希望微臣能够让国家的财政变得更加稳定,微臣也多次向陛下表明,希望在财政上进行一些改革,但是陛下对此有着诸多顾虑,微臣也非常明白陛下的顾虑,因此微臣想到一个办法,可以避免陛下的顾虑。”
李治好奇道:“什么办法?”
韩艺道:“微臣最近浏览史书,发现很多变法都是得到朝廷的肯定,却败于地方州县,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就是那些变法之人急于求成,忽略现实,盲目的乐观,因此微臣认为陛下的顾虑是非常正确。但是一成不变,只是止步不前,因此变法一词在历朝历代都出现过,毕竟君主都喜欢能够进步。微臣吸取历朝历代的教训,认为变法还是应当徐徐渐渐,决不能操之过急。因此微臣建议,弱化变法,悄然推行。”
李治皱眉道:“弱化变法,悄然推行?”
“正是!”
韩艺道:“首先,朝廷可从各道中,选取一个州县施行一些变革,好比说因地适种,如果成绩好的,自然会影响到周边州县,这就是悄然推行。至于弱化变法,就是朝廷不提出变法的主张,避免引发朝中争斗,由户部单独与州县接触,形成两个官署的简单关系,纵使失败,也不会伤及全国,更加不会引发历朝历代那样新旧党的斗争。但如果成功了,便能潜移默化的惠及全国,虽然时间花费比较久,但也能够使得国家财政稳定的过渡。”
武媚娘听得眼中一亮,暗赞一声,这小子还真是聪明啊!
李治稍稍点头,笑道:“你这是反其道而行呀,自古变法都是从朝廷开始,然后普及到地方州县,而你却是要从地方开始,慢慢影响到朝廷,再让朝廷根据地方上的变法做出政策的改变。由朝廷普及到地方,虽然迅速,但是风险极大,因为鉴于朝廷的权威,这是不可逆的,因此有些时候纵使变法失败,朝廷也必须坚持下去,这反而使得朝廷陷入两难之地。由地方影响朝廷,虽然缓慢,但是朝廷可以顺势而为,可进可退,的确要稳定许多。”
韩艺道:“陛下圣明。”
李治寻思着,既然已经启用了韩艺,当然就要发挥他的才能,如果一切都萧规曹随,那就没有任何意义了,而且韩艺提出的这个法子,非常稳,可以值得一试,点点头道:“那好吧,朕就让你试试。”
韩艺又道:“但是陛下,有些州县与朝廷相距甚远,而微臣辈分太低,地方上的官员,不见得会听微臣的,这也是自顾变革中常常会遇到的问题。”
李治皱眉道:“那你说该当如何?”
韩艺抱拳道:“微臣斗胆恳请陛下答应微臣举贤不避亲。”
“举贤不避亲?”李治一愣。
韩艺道:“微臣农家出身,乃是孤身寡人一个,与朝中大臣的关系又不是很好,唯一可以依仗的只有微臣妻子那边的人,因此微臣向陛下举荐简州司马萧守规出掌简州,配合微臣实验新法,如此一来,便可进一步将变法弱化。”
这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完全可以私下交流,还能保证了变法的速度,因为不需要通过层层命令来执行,两个人在家谈谈,那就是完事了呗。
第1111章 各有各的套路
李治是相当吃惊,像韩艺这么明目张胆的结党隐私,他还真是从未见过,这国家变法之大事,到你那里就变成你家私事了,那还要我这个皇帝干什么,你说了算得了。
但任何事都有两面。
任何朝代变法,都要面临着将朝堂分割为革新和保守两派,导致变法不成,国力还因大臣们的内耗,损失殆尽,得不偿失。
这种私下交流,是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出现。
而且简州不是一个重要州,都到巴蜀之地了,算是偏远地区了,纵使有什么差错,也不会影响大局,这种结党隐私,也不会给朝廷构成任何威胁,只能算是中央与地方上的一种特殊关系。
再来就是,这个萧守规可也是李治的外甥,虽然年纪比李治还要大,等于与他也是一家人,另外,李治也知道不能让韩艺孤军奋战,韩艺为了他的皇权,几乎将朝中大臣都给得罪了,这个宰相太孤独了,用人都只能用小吏,这是李治亏欠韩艺的,如果地方上再不给予他支持的话,这个宰相都当不下去了。
这一番看似不可思议的谏言,却博得了李治的同情,韩艺真是太可怜了,朝中全是仇人,连一个党羽都没有,只能依靠妻子那边的人,而且妻子那边的人还被贬了。
但是李治当然也记得为什么萧守规会出任简州司马,他也得考虑武皇后的感受。
武媚娘在这一刻展现出敏捷的思维,笑道:“这法子倒真是巧妙,徐徐渐渐,步步为营,用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高的回报。”说着,她朝李治笑道:“看来陛下当初启用商人来管理财政,真乃一步妙棋!”
李治哈哈笑道:“皇后这是在夸朕,还是在夸韩艺。”
武媚娘巧妙的回答道:“那不知陛下以为是千里马重要,还是伯乐重要。”
韩艺忙道:“当然是伯乐重要。”
他一说完,李治和武媚娘都笑了。
那武媚娘都已经点头答应了,李治完全没有顾虑了,道:“好吧,就你依你所言。”
“多谢陛下恩准!”
韩艺从袖中拿出一份奏章来,道:“这是关于微臣变法的一个详细章程,还请陛下过目。”
李治笑道:“连奏章都准备好了,你就这么肯定朕一定会答应你。”
韩艺道:“陛下乃圣明之君,从未甘于现状,一直以来都在追求励精图治,希望我大唐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微臣只是紧随陛下的步伐而已。”
“你小子还真是会说话!”
李治一笑,接过奏章来,打开看了起来。
韩艺道:“微臣的建议,是先以洛阳为起点,再加上扬州、简州构成一个稳定的三角架构,其中也囊括了长江流域,淮河流域,以及黄河流域,南北相连,东西相通,将偏远地区也纳入中原地区,也就是扩大中原地区,这样我们大唐才有足够的国力走向更远的西域。”
这可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这是韩艺事先就思考过的,直接说中武媚娘和李治的心思。
李治绝对有着雄心壮志,只是聪明的他从不表露出来,因为不说出来,那他的压力就不大,汉武帝从小就天天嚷嚷着要干死匈奴,到后面想收手都不行,毕竟这话都说出口了,连匈奴人都知道汉武帝要干他们。李治就不来这一套,有机会就弄,没机会就忍,唐朝版图,李治时期是最大的,如果他没有雄心壮志,甘于现状,那是不可能奠定这么大的版图。因此毋庸置疑,李治很想突破西域,做到连汉武帝都无法完成的伟业,西域一直都是中原王朝的百年大计。
那么句话怎么说来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扩大中原地区就是扩大帝国的中心,等于就是构建更加稳固且强大中央政权,这才有资格走向西域,如果中心就那么一点,你要走太远,你也无法控制。
这个策略令李治很动心。
而武媚娘动心的原因,就是洛阳,她不愿在长安,不仅仅是因为长孙无忌,长孙无忌只是一个代表人物而已,长安这个地方历经好几个朝代,贵族势力已经是根深蒂固,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她也有些力不从心,去洛阳建立新的体系,好比说,一间老屋里面老鼠猖狂,到处都是洞,四通八达,你是堵不上的,与其耗时耗力去捉老鼠,堵洞,就还不如干脆搬家,这样就能一劳永逸。
既然大家都开心,那就没有不答应的理由,说到底也只是一个简州代理刺史。
李治拍板答应下来。
……
萧府。
“妹夫,你——你说得都是真的?陛下答应了?”
萧守规闻言,不禁大吃一惊,这朝廷真是我妹夫开的啊!
韩艺点点头,道:“陛下会将简州陈刺史调去陇右道,现在那边需要官员,再命你掌管简州。不过大哥,这一回调派,不包括其它原因,只是政策需要,陛下需要大哥你来配合我户部的工作,因此你必须要将这一项工作做好,否则的话,我们只会得不偿失。”
萧守规听得心中不仅又有些忐忑,道:“这——这我也不知道行不行。”
“其实这很简单的,关于我户部最近提出的因地适种,你也应该听说了,但这只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就是因人适种。”
“因人而种?”
“不错!”
韩艺点点头,道:“身为一州长官,要做的事其实很简单,就是让管辖范围内的百姓过上好生活,这就足以了。那么首先就是要帮助穷人,我大唐的穷人基本上就是两种,一种是没有多少土地的百姓,另一种是没有土地的百姓。如何帮助这些土地不足以养活自己的农夫了?
那必须还是得从土地下手,打一个简单的比方,一亩土地种粮食的话,一年最多只能生产出几百文的价值,但是如果种甘蔗的话,价值可就要翻上好几番,让那些拥有少数田地的百姓,生产出更多的财富,这就是因人适种的中心思想,再配合因地适种,双管齐下,很快就能够看到成效的。”
萧守规听得似懂非懂道:“种甘蔗?”
韩艺笑道:“对!种甘蔗。甘蔗不值钱,但是蔗糖值钱,蔗糖是富人需求的,还有关键的一点,就是蔗糖适合运输,如果只是甘蔗的话,从巴蜀之地运往长安会容易坏的,因此要种就种那些可以保存运输的农作物,我还知道有一种花适合在那边耕种,这种话可以提炼出油来,油的话同样也适合长时间的运输,到时自然会会有商人带着粮食和钱帛前去那边建办作坊,这样一来,还可以帮助那些没有土地的百姓就业。
不过在那之前,官府必须给予这些百姓补助,就是给他们粮食,让他们转型耕种经济农作物,但这不是让官府白出的,等到农夫将农作物变成钱之后,官府收回属于自己利益就可以了。其实这并不是很难,关键就是要细节做得到位,大哥你人如其名,这任务非常适合你。”
萧守规讪讪一笑,道:“你可莫要夸我,我可远不及你。如今天下商人都说你做买卖乃天下第一,你说值钱那就一定值钱,大哥这一点还相信你。但是有一点你有没有想过,不过是因地适种,还是因人适种,就将会减少耕地,粮食会就减少,万一国家需要粮食,可能有人会将矛头指向你。”
韩艺笑道:“大哥,隋朝百姓天天嚷着没饭吃,那大哥又何曾见过,那个地主嚷着没饭吃,天下从来都不缺粮食,只是粮食囤积在少数人手中,利用地理优势种植优势农作物,不就是为了从那些商人手中将粮食给掏出来么,耕地是减少了,但是市面上的粮食只会越来越多。”
其实除此之外,他还有水稻在旁护航,唐朝人口不多,地域广大,只要商路通了,粮食不再局限于地域,那他还真不相信会饿死谁。
随后韩艺又跟萧守规仔细交谈了一番,还叮嘱了萧守规千万不要宣扬出去,要低调行事,这不是朝廷政策,而是你上任之后的三把火,你千万不要将皇帝给拉下水了,有过错咱们两兄弟来扛。
……
很快,朝廷的诏令就下来了,就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