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小闲人-第6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好,你去催催!”
  李治挥挥手。
  “小人遵命!”
  张德胜急忙忙走出大殿,可刚到门口,远远见元禧疾步往这边走来。张德胜急忙道:“陛下,元禧来了。”
  李治立刻道:“快让他进来。”言下之意,谁他妈敢通报,朕就要他命。
  这元禧虽然身体硬朗,其实他这一脉的身体素质都非常好,代表人物就是元鹫这个变态,但他毕竟年事已高,虽然只是太极殿这一小段路,但也将他跑得够呛,跑上台阶都已经喘的半死不活了,一看李治就站在门口,吓得脚一软,差点没有滚进去,跌跌撞撞入得大殿。
  “草民——!”
  正准备行礼时,李治突然上前,一手抓住元禧的手臂,绷紧着脸,问道:“元禧,朕问你,你们元家可有在扬州试种一批新稻种。”
  元禧愣了愣,心里本就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又见李治面容狰狞,怕得要命,这是出什么事了,颤声道:“是,是有其事。”目光却偷偷瞥向韩艺,见韩艺非常淡定的闭目养神,心里这才稍稍缓了缓。
  李治听得喉咙里面发出一声闷响,紧张兮兮道:“据说这种新稻种一年可种两回。”
  元禧缓了口气后,道:“回禀陛下,在去年的试种中是可以种两回,但今年是我们元家第一回大规模的试种,草民目前也不知道是否能够成功了。”
  他显然还是比较谨慎的,不敢在皇帝面前大放厥词。
  李治闻言大喜,将手中的奏章递给元禧道:“这是扬州都督送来的捷报,你——你看看。”
  元禧接过来一看,不一会儿,便是惊喜不已,“陛下,这——这应该不会有错了,其实早在两年前,草民家就已经在江南各地区开始试种了,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杨都督一直都很关心此事,也一直在给予草民支持,因此杨都督今年也决定跟着草民家一块大规模试种新稻种。”
  其实这都是韩艺在牵线搭桥,不然的话,杨展飞哪里敢在朝廷的土地上大规模试种,至少也得等到元家的成功,但是韩艺让杨展飞跟元家一块大规模试种,因为别的地方的长官不敢这么做,你要成功了,那你自然就突出一些。
  殿中的大臣们均是震惊不已,这一年种两回,粮食产量不就翻了一番。
  这对于一个农业大国来意味着什么,可以说是意味着一切。
  当然,其实并未增多一倍,杨展飞在奏章上写得非常清楚,最多能够增多五成,但这也非常了不起了。
  李治感觉自己都已经飘起来,突然多了五成的粮食,这就是预示着他能够完成更多的丰功伟绩,激动的难以自己,抓着元禧的手还在抖动着,脑子不断的冒出各种念头。
  还是李义府机灵,急忙站出来道:“陛下隆恩渥泽天下百姓,乃我大唐之福,万岁,万岁,万万岁。”
  群臣也都惊醒过来,山呼海啸般的万岁之声,不绝于耳。
  李治也猛然清醒过来,难以抑制的哈哈大笑起来,举臂高呼道:“是天佑我大唐啊!”
  唐朝地盘本来就大,人口又不算多,倘若粮食产量再提上来,豪不夸张的说,这无疑将大唐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元禧一看皇帝原来是开心的,心里大松一口气。
  一番恭贺之后,李治回到了台阶上坐下,见元禧站在大殿里面,双腿还发颤,刚才跑得够急的,立刻让人赐座。
  这是何等荣耀。
  待元禧坐下之后,李治问道:“元老先生,快与朕说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元禧颔首道:“回禀陛下,草民家素来好园林,因此常年派人外出寻找奇花异草,然后移植到园林中来,就在两三年前,草民的侄孙儿远到占城,发现当地的稻种不择地而生,当地百姓既种之后,旱不求水,涝不疏决,既无粪壤,又不耔耘,一任于天。而且生长期短,自种至收仅百日左右,且产量也并不低。因此草民的侄孙便从当地带回大量的稻种,并且在江南各地试种,后来是草民那小侄女元牡丹又认为此稻种生长期短,可尝试一年种两季,在这两三年中,经过多番试种,终于让我们实验成功了,今年是第一回大规模种植。”
  其实这占城稻并非是两季稻,只是一种优良的稻种,但是韩艺知道经过培育之后,采用移植技术,是可以试种出两季稻的。
  元禧并未有说是韩艺提出来的,这当然是韩艺自己要求的,因为韩艺身为朝廷命官,不献给朝廷,献给商人,那皇帝真就够爱他的了。但是元禧自身不在乎这些荣耀,就推给元牡丹,夫君的功劳,夫人来领,合情合理。
  李治听得是频频点头。
  许敬宗却已经按耐不住了,急忙上奏道:“陛下,如今这种新稻种取得如此成功,朝廷应该将更多的百姓种上这新稻种。”
  李治点头道:“爱卿言之有理。”
  元禧皱了皱眉,道:“陛下,草民有一言不知可否说。”
  李治道:“你但说无妨。”
  元禧道:“陛下,如今这第二季稻谷还未到收成的时候,虽然信中已经说明种植情况非常好,但毕竟还没有收成。而且关于这种新稻种,尤其是双季种植,草民家其实也还在研究当中,虽然还发明了新的种植技术,但是这种技术还未成熟,这只是草民家和杨都督在已经试种成功的土地上,首次尝试着大规模的种植,但是其中还有很多问题,因此要说要普及的话,依草民之见,可能还为时过早,还请陛下慎重,万一出了什么问题,到时百姓颗粒无收,那——那草民纵使万死也难辞其咎。”
  他在对面皇帝,那真是谨小慎微。
  李治猛然惊醒,也觉得自己有些高兴过头了。
  许敬宗更是吓出一身冷汗,在农业真是开不得玩笑,没有绝对的把握,你就普及的话,万一没种好,那必将天下大乱。
  韩艺立刻站出来道:“陛下,臣以为元老先生言之有理,关于农业的研究,一定慎之又慎,这是不能出错的。正所谓养兵千日,用在一时,贤者六院一直都是以谨小慎微,实事求是而著称,这也是贤者六院的立院之本,而且贤者六院的农学院已经招收不少经验非常丰富的九品院士,因此臣建议将将此任务交予贤者六院,针对这种新稻种和新的种植技术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研发出更新式的种植技术,以及培育出更加好的稻种。”
  这兴奋劲一过,李治冷静了下来,道:“爱卿言之有理,此事不宜着急,得徐徐渐渐,争取做到最好。此事交予你们贤者六院去办吧。”说着,他又向元禧道:“就还望元老先生能够给予朝廷支持。”
  我还需要你的户部侍郎的支持了!元禧道:“草民遵命。”


第1238章 邪恶的萌芽
  虽说有些高兴过头,但是这个消息却还是振奋人心,至少让李治底气又增加了不少,一旦成功了,那么再说攻伐高句丽,李治绝对不会顾虑那么多了。
  “此事可是你弄出来的?”
  这韩艺刚出大殿,正准备去找元禧,可是杨思讷先凑了过来。
  韩艺笑了笑,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
  杨思讷见罢,稍稍松了口气,又道:“展飞这孩子还是沉不住气啊,好歹也等到第二季丰收再上奏,这万一失败了,呢可就得不偿失了。”
  韩艺安慰道:“杨公请放心,那可是我大舅哥,我岂会害他。”
  “什么大舅哥?”
  杨思讷反应极快,鼓着眼就瞪去了,忽然又心虚的左右瞟了瞟,发现周边大臣都在议论这新稻种一事,并没有人注意到他们,这才松了口气。
  韩艺非常坦率的奸笑几声,旋即又正色道:“其实二公子这么做,我也能够理解。”
  “为何?”
  杨思讷惊诧道。
  韩艺道:“元家可不是在一个地方试种的,二公子这么着急着上奏,就是害怕这消息先传到长安来,这样的话,扬州再传来消息,那就不会引起太大的重视了。这二公子在扬州几年,一直都默默无闻,而且他能够在扬州,并非因为自己,而是因为杨家,换我是他,我也会迫切的希望引起朝廷的重视。但是只要成功了,就无所谓了。”
  杨思讷皱了皱眉。
  韩艺又道:“这只是刚刚开始,杨公你等着看好了,在未来三年,二公子的捷报会是一封接着一封送来。”
  杨思讷惊讶的瞧向韩艺。
  韩艺笑道:“扬州若是作为农业州,就有些太可惜了,商业才是大头,当然,扬州的农业也是数一数二的。”
  农业还数一数二,商业还是大头,这是什么怪物?
  杨思讷叹了口气,道:“你们这些小辈的事,我也懒得管了。”
  说着,他便离开了。
  韩艺眨了眨眼,我跟杨飞雪的事,算不算小辈的事呢?念及至此,他心中一喜,这个家伙总算肯松口了。又轻易的追上步履蹒跚的元禧,道:“元老先生。”
  元禧拱拱手道:“是韩侍郎啊!”
  “将来还得有劳元老先生相助。”
  “不敢,不敢!”
  “若是元老先生不介意,我想现在就跟你谈谈。”
  “韩侍郎真是尽职尽责啊!”
  “哪里,哪里,我只是想坐马车出去。”
  “啊……哈哈!”
  下得台阶,韩艺便与元禧上得马车。
  这一上得马车,元禧是长出一口气,道:“这回可算是将老朽给吓惨了,你也是的,不早点通知老朽一声。”
  韩艺苦笑道:“还请大伯见谅,我跟陛下是同时知道的。”
  元禧道:“这事闹得大殿之上,我这心里还是有一些不安,可别出什么差错。”
  韩艺道:“不太可能,哪怕是遇上天灾,也不可能全国都天灾,我们多地实验,只要成功了,陛下也不会将天灾怪罪元家头上。”
  元禧点点头,忽然瞥了眼韩艺,道:“韩艺,你是不是还留有一手。”
  韩艺一怔,道:“大伯此话怎讲?”
  元禧道:“若你没有把握再进一步革新的话,你会让贤者六院拦下这活。”
  不愧是元家家主,吓成这样,脑子还转得这么快。韩艺笑道:“我对于元家是尽心尽力,绝无任何隐瞒,我让贤者六院揽下这活,是因为我知道一个新稻种的出现,必定会延生出更多的新稻种,一些新的技术,也会衍生出更新的技术,并且我知道如何组织这些经验丰富的农夫如何去研究,这也是贤者六院最大的特点,就是专门从事研发的。另外,我觉得元家不需要花这么大的精力去研究,让朝廷出钱出力研究是再适合不过了,反正朝廷研究好了,还不是拿给百姓用。”
  元禧皱了皱眉,摆摆手道:“话也不能这么说,朝廷研究的成果是给大家用的,那么大家得到技术都一样,我元家的商品也就没有什么特别的,因此元家还是不能太依靠朝廷。”
  韩艺微一沉吟,道:“反正陛下也是让元家跟贤者六院合作,既然如此,那技术当然是相通,我相信元家也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新技术,然后根据新技术去研发自己的新技术,其实这方面想要隐藏多久,我看是不可能的,先一步,就足以奠定巨大的优势了。”
  元禧点了点头。
  二人一路聊着未来的发展,颠簸着来到了元家堡,二人刚刚进门,元牡丹就急急迎了上来。
  “大伯,陛下找你去是不是因为新稻种的事——夫君,你也来了呀!”这话说到一半,元牡丹才发现韩艺。
  韩艺苦笑道:“夫人见到我,都用这种惊讶的语气,为夫实在是内疚啊!”
  元牡丹轻轻白了他一眼,细腻的肤色透着一丝红润。
  元禧呵呵一笑,道:“对了,牡丹,你如何知道的?”
  元牡丹道:“大伯,你刚走不久,元杰的信就送到了,据说是借驿站送来的。”
  元禧道:“信上说了什么。”
  元牡丹道:“还是人力的问题,这早稻与晚稻之间,相隔时日实在是太短了,而且一旦延误时机,只怕晚稻会失败,虽然我们已经准备了足够多的人力,但真到这抢收的时期,还是显得力不从心,元杰还从外面请了不少人来帮忙抢收。”
  说着,她突然看向韩艺。
  韩艺点头道:“明白,我会想办法改善农具的,但这事你也知道,是急不来的。”
  元禧道:“韩艺说得不错,这事是急不来的,既然人力不足,那就先让岭南那边不要急于种两季稻,暂时以开垦土地为主。另外,工具也只是一方面,不能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工具上面,人力才是重中之重,看来得让元斐那边想办法早点从那些海岛上获取足够的奴隶。”
  说着,他忽然看向韩艺,道:“韩艺,最近我一直在想件事,不知可不可行?”
  韩艺好奇道:“什么事?”
  “到屋里再说吧。”
  来到议事堂,元禧喝了一口茶,缓了缓,又瞧向韩艺,还犹豫了片刻,才道:“朝廷最近不是出兵去攻打高句丽和百济么?”
  韩艺点点头道:“对啊!”
  元禧道:“这打仗可是需要钱的,那些士兵好歹也是拿命去拼搏的,为的也就是一口饭吃,如果说他们俘虏的人,就是属于他们的话,然后再那些俘虏转手卖给我们的话,士兵能得其利,必定更加奋勇杀敌,也减轻朝廷对于士兵的封赏,这岂不是一举三得。”
  韩艺听得汗都流出来了,他好歹也是建议将那些野人引入化外之地搞开发,但是元禧就直接想将战俘转化为奴隶,虽然性质是一样的,但是要更加邪恶一些。
  元牡丹立刻道:“大伯,这如何能行,不管是太宗圣上,还是当今陛下,都是以仁政治天下,当年太宗圣上征服东突厥,凭的也是以德服人,倘若我们这么做的话,士兵可不会管是战俘,还是百姓,会统统掳来贩卖,这会令我大唐声誉受损,并且危害军纪,万万不可啊!”
  元禧哼道:“高句丽当年杀我中国子弟十万之多,如今可还有十万白骨不得归乡,这血债血偿,让高句丽人造福这些人的子孙后代,有何不可。”说话时,他目光却一直瞟向韩艺,这种事涉及到军政,国家大事,他难以促成,还得靠韩艺。
  韩艺思前想后,觉得元禧的话,好像也不无道理,他的南进计划绝不是轻松的活,总得让人去开发,这就是血与汗铸成的,在这一刻,韩艺终于明白为什么资本主义每个毛细孔都是肮脏,因为这是避免不了的,道:“大伯,牡丹说得不错,我大唐身为天下霸主,并非完全是依靠霸道,王道才是根本所在,这么做的话,会对大唐和大唐军队的名誉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道:“但是战俘转化奴隶,也不是没有的事,只是多与少的区别,而且一般都是供朝廷奴役,亦或者赏给出征的将军,这里面应该还是有操作的空间,但是如今谈这些似乎言之过早,我大唐此番出军可只是为了救援新罗,不是冲着消灭高句丽去的。”
  元禧道:“可我看着不像啊!”
  韩艺笑了笑。
  元禧也知道自己问得有些多了,轻咳一声,道:“但是我觉得这是可行的,高句丽离中原甚远,其人反复无常,狡猾卑鄙,若是有朝一日能够消灭高句丽,那干脆彻底一点,以绝后患。”
  韩艺含糊其辞道:“到时再说吧。”
  元禧也没有勉强,笑着点点头,几人又根据元杰的信讨论了一番,元禧便离开了,毕竟累得够呛。
  他一走,元牡丹就非常生气道:“大伯真是越来越过分了,竟然还想借你之手干预国家大事。”说着他又向韩艺道:“夫君,你可别助长大伯的这种气焰,自古皆是贤臣流芳百世,买卖终归来说,只是小事,与你的仕途是不能比的。”
  韩艺笑道:“我记得当年太宗圣上与魏公商量如何安定北疆之时,魏公曾言道,‘匈奴人面兽心,非我族类,强必寇盗,弱则卑伏,不顾恩义,其天性也’,大伯有此想法,倒也怪不得他,我相信很多大臣都有这种想法。”
  “可是太宗圣上并未听魏公的,并且结果也证明太宗圣上是对的。”元牡丹说着黛眉一皱,道:“你不会真打算怎么做?”
  韩艺摇摇头道:“我当然没有这打算,如今八字都还没有一撇,但是……但是如果机会出现了,我倒是也不想错过。牡丹,我问你,如果有人卖奴隶给你,你要不要?”
  元牡丹低眉不语。
  韩艺道:“战争是残酷的,总得有一方要为此付账,这一方往往是输的一方。不过现在说这些都没有用,你也别生气,大伯不过就是说说而已,这事恐怕连陛下都不能做主,我们现在首要关注的还是南进计划。对了,棉花的产量如何?”
  元牡丹点点头,道:“非常顺利,不会出错的,但是我希望赶紧在江南建造纺织棉布的作坊,运棉布上来,而不是运棉花,毕竟运送一趟可要消耗不少财力人力的,棉布比棉花要更方便运送。”
  韩艺道:“在扬州建,毕竟扬州在江南来说,人口是最多的,若是跑去宽乡的话,人口本就少,如果都是做工的话,那么谁来种田,一旦商业危机到农业,结果可想而知,因此作坊一定建造在人口集中的大城市,这样就能够获得足够的人力,帮助朝廷减轻授地的负担,还不耽误农业。”
  “我知道了!”
  元牡丹点点头,又嗫嚅着。
  韩艺忙问道:“我们之间还有什么是不能说得么?”
  元牡丹犹豫了片刻道:“她们快要到了!”
  韩艺错愕道:“谁?”
  元牡丹道:“你请的你不知道?”
  韩艺愣了愣,忽然一怔,道:“难道是——!”
  元牡丹点点头。
  “这下有得玩了!”韩艺奸笑几声,道:“你先帮我稳着她们,我去处理完手头的事,然后给自己放一个长假,咱们痛痛快快玩一番。”
  元牡丹道:“他可是我大哥,你别的玩得太过分了。”
  韩艺道:“你忘记他当初是如何对咱们的吗?”
  元牡丹没有做声,但脸上都挂着一丝红晕。
  韩艺一看便明白过来,道:“当然,我其实挺感谢他的,但是你放心,我这都是为了他好,绝不会伤害他的。”


第1239章 闻风醉
  韩艺虽然很想在元家堡多逗留几日,但是他实在是有很多事要做。在元家堡住了一夜之后,韩艺直接去到了民安局,召集农学院的九品院士,开口第一句话就是“养兵千日,用在一时。”现在国家需要我们,该是我们表现的时候了。
  这些九品院士文化程度非常低,老实巴交的,除了那一身官服,从头到脚就没有一点像似一个官员,你要他们去做官员该做的事,他们会怕得要命,但是你要他们去研究如何种田,那个个都是信心满满,他们都种了几十年的地了,都已经融入到血液里面。
  韩艺这一回是要将对于种植稻田有着丰富经验的农夫都给派去江南,因为这两季稻直接关乎大唐未来的发展,粮食产量提上去,人口就会增加,那么生产力才会增加,商业才能更加兴旺。
  在农学院这边的人开完会之后,韩艺立刻又召集工学院的九品院士,农业技术的发展,农具也得跟着发展。
  韩艺就直接表明,要弄一个插秧的工具来,目前还没有插秧的工具,基本上的农具都是跟种子有关,但是新的秧苗移植技术,需要插秧的工具。
  散会之后,韩艺突然道:“云休,你留下!”
  云休默默又坐了下来。
  韩艺笑道:“云休,你知道我最欣赏你的是什么吗?”
  云休摇摇头。
  韩艺道:“就是你的懒。”
  云休抬起头来,惊疑的望着韩艺。
  韩艺笑道:“其实懒也分很多种的,有些懒轻于鸿毛,有些懒重于泰山。”
  云休更加茫然了。
  韩艺又继续道:“你显然是属于后者,因为你不是真的懒,真的懒人是那种不愿意从事任何劳动,只知道吃父母的,为什么要说好吃懒做,就是因为那些懒人喜欢现成的。而你的懒是充满了智慧,就好比你在云海寺种植菜园,你非常出色的完成了任务,你并没有让菜园变成废土,这就可以了,你睡觉的时间是用你的智慧换来的,这跟用汗水换来粮食是一个道理。”
  云休一手托着下巴,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韩艺道:“但是你有一个致命的缺点。”
  云休又是困惑的望着韩艺。
  韩艺道:“就是你缺少梦想,或者说你其实早已经有了梦想,只是他并未发觉而已。说到底,你只不过是想让生活变得更加简便,出门就有一辆可以自动行走的车在等着,饭菜不需要自己去煮,锅子自己就会煮,如厕也不需要自己去倒粪桶,按一下机关,水就将粪便给冲走了。”
  云休直点头,他对于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
  韩艺笑道:“那你为什么不将此作为自己的梦想。然而,这是一个人无法完成的,这需要许多人的智慧,不过你可以用自己的智慧去推动这一切,当你让周边人的生活变得更加简单,那么你的生活将会变得更加更加简单。就好比说那小车,是,那是需要踩的,但是如果将这种车变得更加便利,而且成本比较低,那么人人都能够拥有,势必就会有人专门利用这种车来拉人,你出门不就有车在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