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小闲人-第7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放在中原的话,那完全就是两回事了,因为中原已经有非常完善的制度,你这么一搞的话,等于极大的削弱了朝廷的权力,是谁说了算,这个先不说,光根据朝廷的基本开销来订税,这对于皇权而言,真是致命的,那么对于百姓而言肯定是非常有利的,因此统治阶级是不可能会接受的,西北各酋长愿意接受,那是因为税收不是给他们的,他们是交税的人,他们当然无所谓,但是李治可不同了,他可是收税的人。因此李治的犹豫其实不在于是商是农,反正草原上的百姓跟中原本就是完全不同,这没所谓的,但是你在西北搞,是可以的,但你凭什么认为不会影响到中原。
这才是李治的顾虑。
韩艺道:“回禀陛下,如果这个执行的非常好,的确会影响到中原,但却会给朝廷带来好处,而非坏处。”
李治一愣,道:“此话怎讲?”
韩艺道:“陛下,此税法看似限制了官府的权力,但其实是赋予了朝廷更多的权力。因为微臣这一套税法,是弹性非常大的,因地而变,因人而异,需要不断的调整。而这恰恰是均田制最为缺乏的,这能够很好的完善我朝的税法。”
李治听出那么一点意思了,“你继续说下去。”
“微臣遵命!”
韩艺继续说道:“任何朝代的灭亡,这贫富差距永远都是引火线,因为利益就这么多,富人占得先机,那么只会越来越富,穷人自然就会越来越穷,这也是为什么历朝历代都在防止土地兼并。随着富人越富,穷人越穷,均田制的弊端就会显露出来,这穷人没啥土地,交不上税,而掌握着大量财富的富人却享受着朝廷的轻徭薄赋,这在无形中还会减少财政收入,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大唐越来越富裕,租庸调制度是需要改变的,因为如今与贞观时期,就已经大不相同,至少朝廷手中掌握的土地是越来越少,而地主掌握的土地是越来越多,那么多征富人的税,是势在必行的。如果能够让税收变得更加有弹性,随时根据国内的情况及时调整,平衡穷富,这样也能消除国内的矛盾。
不过,历朝历代但凡提出税改,都会引起非常大的纷争,因为天下百姓已经习惯了租庸调,要是朝廷突然增税的话,纵使是大政策的调整,是为了百姓着想,天下百姓都会感到不满的,尤其是那些富人,他们一定会唆使百姓闹事的。倘若这一套税法在西北取得了成功,并且对中原产生了影响,到时陛下可审时度势,完善租庸调,加强富人的税收,减低百姓的税收,这样一来,可以化解国内的矛盾,也可以充盈国库,更加能够体现陛下的权威。”
这么一说,性质可就完全不一样了,反而是增加朝廷的权力,而非是削弱,朝廷要增税,得有一个由头,皇帝也不能说增就增,可是当初设定租庸调制的时候,已经将这一点定为了基本国策,均田制是一脉相承传下来,要改变非常困难,有这么一套税法,可以增加变数,就给予朝廷操作的空间。
又听韩艺说道:“而陛下的担心,臣以为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在西北制定税收多少的不是普通的百姓,而是那些酋长,这只是因为西北的牧民习惯于酋长制度,故此由酋长来定,但是随着官府的建立,官府会渐渐取得主导,就好像乡绅与官府的关系一样。中原可没有酋长制度,百姓习惯于服从官府,那么决定税收的当然还是朝廷,就算陛下将这权力施舍出去,那又应该由谁来定呢?贵族、官员、地主,这根本不可能,中原的税收,必须得由朝廷来决定,因为没有其他人可以胜任。”
这凡事都有两面的,就看如何取舍。
李治说得对,韩艺也说得对。韩艺的这一套虽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官府的权力,但是它的弹性比较大,可以根据国情不停的改变,而如今的均田制,税收弹性就比较小,等于就已经定死了,但是均田制能否长久下去,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目前长安已经发生了一些改变,制造业正在兴起,那么税收改制肯定是势在必行,每个朝代都经历过税收改制。
这也是韩艺的一贯做法,他的变法,从来就不是说大刀阔斧的干,他习惯潜移默化,慢慢的去改变,如果出了问题还可以及时收回,这也是为什么韩艺明明推行了很多的政策,但是很少引起大家的讨论,因为并没有伤害到任何人的利益。
韩艺说得很有道理,哪怕在西北,订制税收的也是酋长,酋长在当地个个都土皇帝,跟中原不就是一回事么,只不过相对而言,他们是分散的,中原是统一的,其实都是统治阶级再做决定。可见这一套税法实际上是为了平衡官府与酋长之间权力分配,因为统治异族,矛盾往往发生在这两者之间,这等于还是帝王之术,让他们相互制衡,跟百姓没有关系,只是说换了一个名称而已。
李治现在也反应了过来,这其实就是帝王经常玩得手段,不禁眼中陡然一亮,这是他以前没有想到的,他只想着如何去加强统治西北,但是你要加强,肯定就要加强都护府的权力,但是如果一味的加强都护府的权力,这山高皇帝远,也是难以控制,这是一个隐患,反过来不给官府太多的权力,官府又控制不住当地的胡人,理应采取平衡措施,这一套税法可以很好的平衡他们,一个定税,一个收税,两者谁也不敢乱来。
这么一说来,对于皇权是大大的有利。
韩艺见李治目光闪闪,知道他终于想到了这一点,心想,得再给他来一剂猛药,促使拍板决定,于是又趁热打铁道:“并且,臣有把握,一旦朝廷决定这么做,五年之内,东突厥旧地必将接受朝廷的绝对统治。”
李治一愣,道:“这跟东突厥又有什么关系?”
韩艺道:“俗语有云,这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这东西突厥乃是一脉相承,他们拥有同样的经历和习俗,但是朝廷一旦采取这种新得治理模式,那么他们之间唯一的区别,就是治理模式不同,如果西北边发展迅速,百姓安居乐业,繁荣似锦,那么东突厥旧地的百姓会作何想?当然会非常羡慕,这穷则思变,如何变,他们之间唯一区别在于制度,那么到时都不需要朝廷出声,东突厥的百姓自然会要求朝廷以同样的制度去管理他们。陛下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将道、州、县三级官府设置在东突厥旧地,加强对当地的统治。陛下其实可以将微臣的商人条例视作一块敲门砖,用他来敲开胡人的心房,让他们对中原放开怀抱,唯有如此,胡汉才能够融合在一起,从名义到实际,形成一个完整且统一的国家。”
第1402章 可怕的启发
韩艺已经将该说的都说了,他的建议,其实就跟做买卖一样,不谈礼仪人伦,不谈什么忠孝仁义,他谈得全都是利益,其实任何政策都会有风险,从古至今就没有一条完美的政策,哪怕国家将钱全部分给百姓,也不是完美的,因为这会让国家负债累累,到时还是得有百姓来为此买单。
如何来权衡,当然就是看政策带来的效益以及风险。
韩艺已经将《商人条例》所有的优势都告诉了李治,劣势他没有说,因为他毕竟没有当过皇帝,不知道皇帝的心思是怎样的,将优势都告诉李治,李治就可以自己去权衡。
接下来就等李治决定了。
原本来说,这等大事,不是李治一个人就能够决定的,这还得需要大臣的支持,而如今的话,韩艺与李义府分为两派,下面都有人支持他们,因此在这种局面下,李治是可以拍板,反正他答应的话,朝中肯定会有一部分人支持的,他不答应的话,朝中也会有人支持的,这是皇帝最为喜欢朝廷。在长孙无忌时代,下面得人都支持长孙无忌,长孙无忌不点头,李治点头也没有用,因为皇帝是离不开大臣的,如果群臣都反对,皇帝也不敢一意孤行。
李治听罢直接站起身来,来到殿中间,在韩艺面前踱来踱去,突然停在韩艺面前,斜目一瞥,问道:“你可知道一旦失败了,可能酿成大祸,到时所有的罪名都将由你来承担。”
韩艺道:“微臣知道,但是微臣有信心一定会成功的,因为规矩是他们自己定的,只要官府依法治理,纵使出了什么错,也是那些酋长来背,朝廷的初衷还是为了百姓考虑。”
李治听得呵呵一笑,道:“原来你已经将后路给想好了。既然如此,那就依你所言吧。”
韩艺立刻道:“陛下,这事不宜迟,朝廷应该立刻调遣大量的官员前去西北,赶紧建立好官府制度,稳定住西北地区,这样一来,也可以形成我们对于吐蕃的包围趋势。”
李治点点头,道:“推荐官员的名单,就由你跟吏部尚书去定吧!”
商人条例是以商人为先,他真心不太懂,要是把崔义中他们这些人安排过去,那只会适得其反,等于是在作死,因此这个人员安排,还得交给韩艺去弄。
“微臣遵命!”
李治最终还是点头了,毕竟这诱惑实在是太大为了,要是能够有效的治理好西北和北边,那真的是完成了一个连汉武帝和唐太宗都无法完成的伟业,这必将名垂千史,从实际上来看,这也能使得大唐国力迅速增强,对于吐蕃和漠北地区形成绝对压制,并且就有足够国力进军西域,西域对于中原王朝始终是从未踏足的领域。
而唯一的弊端可能会对中原制度产生一点点冲击,但是即便在西北,也都是由酋长来制定,而不是每一个百姓,即便影响到中原,那也应该由朝廷商议,而且这里面有很多操作的空间,反正官字两个口,最终解释权还是在朝廷,这利益和风险完全不成正比,李治当然答应。
韩艺出得两仪殿,轻轻吐了口气,但神色还是非常轻松,他先斩后奏,肯定早就想好如何跟皇帝说,只是吐蕃那一封谢罪信在他的意料之外,但同时他也低估的李治智商,其实李治只是为了顾全大局,因此不想跟吐蕃发生冲突,但并不是说他对于吐蕃就完全没有戒心。
但是韩艺此时无暇去想这些,他才刚回来,还未享受家庭的快乐,急急忙忙就往宫外走去。
这才刚出的两仪殿范围,两名宫女就迎了上来,“奴婢见过韩侍郎。”
天啊!有完没完啊!韩艺很不高兴道:“什么事?”
其中一个年长宫女道:“回禀韩侍郎,皇后请你过去一趟。”
韩艺心中一声哀叹,但也只能老老实实跟着这两个宫女往花园那边走去。因为大臣不能去后宫,因此每回武媚娘都是在花园接见韩艺。
来到花园内,只见一位雍容华贵的贵妇坐在亭中,欣赏着园内盛开的花朵。
韩艺来到亭外,拱手一礼,道:“微臣韩艺参见皇后。”
武媚娘笑道:“进来说话。”
“是!”
韩艺入得亭内。
武媚娘先是打量一下韩艺,笑道:“你可算是回来了。”
韩艺唯有苦笑。
武媚娘轻笑道:“你呀,每回出去,不管是去做什么,都得干出一些惊心动魄的事来。”
韩艺道:“皇后,臣也不想,只能说臣比较背时吧。”
“是吗?”
武媚娘道:“包括策划让弘化公主继承可汗之位?”
韩艺讪讪道:“这个臣也是审时度势,无奈之举。当时的情况,就算不让弘化公主继承汗位,也得让弘化公主垂帘听政。”
“这垂帘听政倒也正常。”武媚娘道:“但是让女人去当可汗,这可真是闻所未闻呀,不瞒你说,我当时听了,都吓出一身冷汗来。”
韩艺道:“皇后说得是,这听上去,确实有些骇人听闻,但是吐谷浑当时的情况,是完全有可能的。”
“这我也听说了一点。”武媚娘道:“而且我也理解你这么做是为了大唐着想,可是你有没有想过,这可汗可不是那么好当的,弘化公主乃是一介女子,她也定未想过她有朝一日能够当上可汗,她并未为此做好准备,也不具备这方面的才能,她真能够治理好吐谷浑么?要是出了差错的话,朝中肯定会有不少人弹劾你,你这么做实在是太冲动了。”
韩艺道:“不知皇后是否知道,当时弘化公主曾去鄯州借兵,并且再极短的时间内,夺回了伏俟城,而且臣与弘化公主有过几次的讨论,弘化公主展现的才智和胆识,已经超出不少男人,甚至与胜过河源郡王,臣相信她一定能够治理好吐谷浑的。”
心里却也纳闷,为何她偏偏对这事感兴趣?难道这事给她带来了启发,为今后她成为千古第一女帝埋下伏笔,不会吧!难道我带来的不是蝴蝶效应?
“但愿如此!”
武媚娘一笑,道:“我只是想提醒你,不要什么事都往自己身上揽,你揽得越多,你就越会成为众矢之的。”
难道她只是关心我?是我多想呢?如今的她应该还不敢有这一份野心吧!韩艺还真有一些捉摸不透,道:“多谢皇后的教诲,臣一定谨记在心。”
武媚娘笑着点点头,又道:“闲话就到此为止,我今日找你来,可是有件要紧的事。”
韩艺愣道:“不知皇后说得是什么事?”
“当然是昭仪学院的事。”武媚娘很恼火道:“你难道忘记你走之前,曾设放出风去,说昭仪学院将会建立新得学院,并且采取学费制度,如今天天有不少人来找我或者我母亲,打听这事,我当时也松了口,可没有想到你会去那么久,如今昭仪学院已经开学,这新学院却还未有着落,他们是更加着急了。另外,士族学院如今完全模仿我们昭仪学院,很多原本想来昭仪学院的人家都已经跑去士族学院了。”
韩艺哭丧着脸道:“皇后,这不能怪臣呀,臣也没有想到会出现这么多意外。”
武媚娘道:“我没有怪你,但是你赶紧得将这事给办了。”说着,她又道:“罢了,罢了,反正你都回来了,这事也不急于这一时,你刚刚当爹,在家休养几日,再来处理这些事吧。哦,差点忘记跟你说一声恭喜了。”
韩艺听得感动不已,这的确是他目前最为需要的,忙拱手道:“多谢皇后体谅,微臣感激不尽。”
武媚娘笑道:“我去看过一回,模样简直就跟无衣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但是那股子机灵劲可又像极了你。”
“是吗?”
“你前面不是回去了么,怎么,你连自己的儿子都没有见着?”
“臣刚回到家,陛下就派人来召我入宫。”
“陛下也真是的,一点也不通人情,这事虽重要,但也不是什么一刻都等不了,犯得着这么急着召你入宫么。”
说得你好像挺近人情似得!韩艺暗自嘀咕一句,言不由衷道:“臣本应该及时入宫向陛下汇报的。”
“是吗?”武媚娘一笑,她太了解韩艺了,你就不是这么一个人,道:“我看不像,说不定你心里还在埋怨又将你给叫来了。行了,你先回去吧。”
韩艺眼中闪过一抹喜色,道:“微臣告退。”
出得皇宫,韩艺是拼了命的往萧府赶。
回到萧府,只见大厅内站着不少人,萧锐、大姑姑、二婶……!一群人围着一个裹在襁褓中的婴儿团团转,儿子,儿子,你爹来了!韩艺心里是既激动,又忐忑。
倒是萧锐先看到韩艺,呵呵道:“贤婿回来了。”
韩艺这才醒悟过来,赶紧入得大厅,上前行得一礼,道:“小婿见过丈人。”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萧锐笑着打量着韩艺,语气却好似胸口悬着的大石头终于落了下来,他肯定是知道韩艺被刺杀一事。
这时候二婶跑着一个小婴儿来到韩艺面前,拉着婴儿的小手,道:“闹儿,你看看谁来了。”
韩艺激动得看向那个婴儿,真如武媚娘所言,眉目清秀,像极了萧无衣,但是一对小眸子却透着一股子机灵劲,嘴里咬着手指,斜目瞧了眼韩艺,好似在打量韩艺似得,却又夹带一丝萧无衣那不可一世的神情,十分可爱,惹得二婶、大姑姑他们都笑了起来。
韩艺也被逗乐,又看向二婶,“闹儿?”
二婶道:“这是无衣给他取得乳名,你这儿子从出生那一刻起,就闹腾的很,非得让这一屋子人围着他转,他才开心。”
那大姑姑呵呵道:“这可是像极了无衣呀。”
“是吗?”韩艺笑道。
萧锐呵呵道:“你大姑姑说得没错,从无衣出生到如今,无衣什么时候让人省心过,你看看她这当母亲,这才带了一个时辰,就开始喊累了,这不,又回屋休息去了。”
说罢,他们又笑了起来。
韩艺突然拱手道:“这些日子真是多谢姑姑婶婶的帮忙,韩艺感激不尽,请受韩艺一礼。”
那大姑姑忙道:“韩艺,你这是干什么,都是一家人,你这么说可就见外了。”
二婶也道:“姐说得是,再说闹儿也是可爱的紧,我们也是非常喜爱闹儿,要真有一两日不见,心里还挂念着。对了,你要不要抱抱看!”
“这个——我这粗手粗脚的,又不知道轻重,等他长大一会儿,我再抱吧。”韩艺暂时还真不敢抱。
第1403章 报答
虽然是姑爷回来了,不是嫡长子回来了,但是这位姑爷在萧家的地位可是不低呀,比嫡长子没得差,而且还是立下大功回来,萧家上下立刻忙碌了起来,准备着晚宴,为韩艺接风洗尘。
到了晚上,一家人坐在大厅里面,而且应韩艺的要求,二婶她们这些妇人也出席了,要是按照礼法的话,尤其是在萧家这等贵族世家中,男女是不能同桌就餐的,但是韩艺执意要如此,萧锐也只能由着他去了,今日你最大。
按理来说,这今晚的主题要么是萧无衣母子,要么就是为韩艺接风洗尘,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今日的主题竟然是二婶她们这些妇人。
韩艺拉着萧无衣来到她们面前,向她们一一敬酒,情真意却的感激她们照顾无衣母子。倒是弄得二婶她们都不好意思,她们认为这没有什么不妥的,好歹也是萧家的外孙呀,又不是帮别人带。
可是对于韩艺而言,这一份情义却是难以用感激之言来形容的,因为在那些日子里面,原本是他应该陪在萧无衣身边的,但是他没有做到,是二婶她们在尽心尽力照顾萧无衣母子,并且照顾得无微不至,不管背后是否还包含着其他的原因,但是韩艺真的真的非常非常感激她们为萧无衣母子做得一切。
然而,这一番感激之后,这亲情仿佛得到了升华,氛围要更加浓烈,至少在这一刻,大家都将彼此视作家人,完全没有任何隔阂,说起话来也随便多了,时不时响起阵阵笑声,尤其是说到萧无衣小时候事,大家更是捧腹大笑,唯一萧无衣还在一个劲的争辩。
萧锐虽然没有跟他们一样,但就也跟着呵呵笑几声,这一切看在眼里,心里越发得喜欢这位女婿了。
然而,其中最为开心的就是韩艺,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韩艺的感受,那就是幸福。
当下萧家的气氛,韩艺真的非常非常享受,一种前所未有的的满足感,充斥在心房,这是他一直最渴望的感觉,就是家的温暖。
而这一切都是这个小婴儿带来的。
谢谢你!儿子!
韩艺真的从未想过,自己有朝一日能够体会到这种感觉,他此时对自己儿子充满着感激。
这吃过饭后,大家又围着闹儿玩耍了起来,这闹儿一到晚上就精神奕奕,又喜欢一群人围着他的感觉。不过这闹儿还真是如萧无衣所言不是一般的难搞,韩艺一时兴起,就在儿子面前变了一个魔术,逗得儿子是格格大笑,但这可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只要韩艺停下来,闹儿就哇哇大哭,哭得那是撕心裂肺。
这韩艺头回当爹,哪里狠得下心来,只能不断的变啊变,变得手抖在颤动,萧无衣完全没有救他的意思,还在一旁幸灾乐祸。
直到韩玄牝饿了,要喝奶了,这才放过韩艺,差点没有将韩艺给累趴下来。
“呼——!”
这女眷退下之后,韩艺是长出与口气,只觉带孩子真不是一件轻松的活啊!
萧锐呵呵道:“贤婿呀,你放心,有你二婶她们帮忙,不会让你太费心的。”
韩艺小心翼翼问道:“难道丈人也是这么过来的。”
萧锐抚须一笑,没有说话,也算是默认了,又道:“不过贤婿呀,你这出去一趟,可真是不让人省心啊!好在当消息传到长安来的时候,你已经安全了,这当时无衣可是怀有身孕的,要是又跟上回在西北一样,那可就麻烦了。”
“是是是!”
韩艺是连连点头,道:“丈人教训的是,其实我也想过这个问题,今后我尽量还是别出门的好。”
“这可由不得你来做主。”萧锐呵呵一笑,突然又叹了口气道:“我与河源郡王也算是见过几回,没有想到这才多久,他就——唉……真是世事难料啊!”
韩艺道:“要我说呀,应该是高处不胜寒。”
萧锐感慨道:“是啊,高处不胜寒。”
韩艺不太愿提起这些事,毕竟这是他人生中的一大污点,道:“丈人,我听说二婶他们的儿子已经成年了。”
萧锐一愣,哪里不知道韩艺想要说什么,道:“这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