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小闲人-第9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之后。
  再加上那一帮刺客的出现,一切都是天衣无缝,他也不相信这是韩艺弄的。
  “过奖,过奖。”韩艺笑道:“其实我并未做什么,这一点刘刺史可以作证,我只不过是将百济那一套,用到这平壤城。”他不愿多提此事,于是转移话题道:“倒是将军你那边可还顺利?”
  苏定方道:“倒是顺利的,不过我倒是错误的估计渊盖苏文这个人,高句丽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忠于他,如今他们大势已去,但是有些人就是宁死不降,还有一些人在得罪渊盖苏文死后,竟然组成敢死队才来偷袭我军,真是令人感到惊讶。”
  韩艺笑呵呵道:“这其实也并不难以理解,渊盖苏文虽然是一个暴徒,但是他几番抵御住外敌的入侵,肯定会有相当一部分人崇拜他,视他为神明。相信苏将军也听说我被刺杀的事,这也是我为什么要搞平反运动的原因,一定要将这些人给清除,否则的话,是非常危险的,一旦我们离开,他们有可能会死灰复燃的。”
  苏定方点点头道:“我当初听闻此事,可也吓得一身冷汗,平反运动确实要继续搞下去。”说到这里,他突然想起什么似得,“哦,差点忘记有件事要跟你说。根据我军探子所报,不少高句丽的余孽跑去了新罗,但是我派人去询问的时候,新罗方面却将此事否认的一干二净。”
  韩艺皱眉道:“此事当真?”
  苏定方道:“我们的人亲眼看到的,不会有错的。只不过我认为这事,还得韩尚书你去跟新罗交涉。”
  刘仁轨眉头一沉,道:“这新罗果然是野心不小啊!当初在百济的时候,新罗就曾收留百济的大将伯阶,而如今又收留渊盖苏文的余孽,这些人可都是反对我的大唐,新罗积蓄这些力量,很明显,是为日后反抗我大唐做准备,而且新罗一直都觊觎百济的领土,咱们可不能掉以轻心。”
  说到这里,他向韩艺道:“韩尚书,咱们可得逼新罗方面将这些人给交出来,决不能让那些人留在新罗。”
  苏定方也是稍稍点头。
  这他们非常有信心,让新罗将人交出来,毕竟双方势力相差这么大。
  可是韩艺却是沉吟不语。
  刘仁轨问道:“莫不是韩尚书有另外的打算?”
  韩艺稍稍点头,道:“不知刘刺史可否想过,为什么新罗敢在这时候收留渊盖苏文的余孽?”
  刘仁轨稍一沉吟,道:“莫不是因为我大军已经撤退呢?”
  苏定方一挥手道:“打新罗可不需要主力在此,给我一万人,我就能够灭了它。”
  他太了解新罗的实力,就你那两下子,真不够看的。
  韩艺道:“我不怀疑苏将军的话,可问题是,打下来之后呢?我们连高句丽都未完全控制住,那边又多一个新罗,我们根本无法占领,这只会给咱们增添许多麻烦的,这吃东西一下子吃太多了,虽然很爽,但随后就会消化不良,甚至于引起疾病。我反而认为,这对于我们而言,倒是一件大好事。”
  刘仁轨诧异道:“此话怎讲?”
  韩艺道:“如今的高句丽需要的是安定,是恢复,这时候可不能再生乱子,那些余孽都是誓死效忠渊盖苏文的,他们是不可能归顺我大唐,但如果那些人躲到深山老林去,等我们走了之后,他们时不时出来骚扰一下百姓,我们得花很多很多的精力去对付他们,可他们跑到新罗去了,那至少新罗方面会帮我们管着他们的。”
  刘仁轨道:“如果新罗觊觎百济,甚至于高句丽的领土,它很有可能也会来捣乱,破坏我们对于当地的管制。”
  韩艺笑道:“我正好要约新罗王过来谈谈结账的事,到时我会提醒他的,让他们暂时将那些人给管教好,我估计新罗方面也察觉到自己的军事力量太差,他们收留百济、高句丽这些大将,也是打算厉兵秣马,增强自己的势力,故此只要我稍稍给他们一点颜色瞧瞧,他们暂时可不敢给我们添乱的,因为相信这一仗过后,他也知道自己是有几斤几两。至于高句丽稳定之后了,呵呵,那么这些人将会是我们消灭新罗的理由。”
  刘仁轨听得不禁一惊,道:“原来韩尚书你……”
  “新罗是不可信的,就算他现在可信,谁能保证以后呢?这里毕竟离中原太远,来一趟挺不容易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消灭他们,一劳永逸。”
  韩艺话锋一转,道:“可不管怎么样,新罗现在都是我们的盟友,如果我们大唐在盟友背后捅刀子,这会有损我们的形象,而且,他们收留那些余孽,也是可以拿出正当的理由,只要他们说那些人都是俘虏,那我们就不好说了,毕竟我们是盟军,谁的俘虏就归谁的。
  另外,我们暂时也没有这个能力去消灭新罗,可不要忘记西北情况目前我们都还不清楚,朝廷的目光也都转向西北,我们这边可不能再轻易开战,否则的话,朝廷也顾不过来,好在新罗就那么点点大,给他几年,苏将军灭它最多也就是从一万增到两万而已,如果用这点点多出来的粮草,换取几年的太平,我觉得这真是太值得了。”
  “韩尚书见笑了。”苏定方连连摆手,又满怀关心道:“对了,韩尚书可知西北的情况?”
  韩艺摇摇头道:“如今是冬季,信件来往不太方便,我也不太清楚。”
  苏定方不禁愁云满面。
  刘仁轨突然问道:“韩尚书看上去似乎一点也不担心。”
  韩艺苦笑道:“谁说我不担心了,我在西北可是下了不少工夫的,现在很有可能白忙一场,但事已至此,担心也是没用的。但是如果我们从好得方向想,如今我们已经消灭了高句丽,只要将这边安顿好,我们就可以专心对付吐蕃,故此,安顿好高句丽,就是对付吐蕃的基础。”
  苏定方笑道:“还是韩尚书深谋远虑啊!”
  他也想开了,要是没仗打,那他们这些武将干什么去,这明天再杀回去就是了。
  韩艺笑道:“非我深谋远虑,只不过我也只能这么安慰自己,我不会告诉你们,每天早上我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祈祷上苍,禄东赞的计划失败。”
  苏定方、刘仁轨不禁相视一笑,笑意中又带有一点点无奈。


第1711章 最佳人选
  当晚,韩艺又为苏定方等一干将军接风洗尘,这些将军连日来在外征战,虽然伙食都还不错,但是军中禁酒,他们这些酒鬼早已经是饥渴难耐,故此今晚他们都是放开肚皮喝,兴致都非常高,一直喝到三更时分,才一个个被士兵给抬走,就连苏定方都是被搀扶着离开。
  “刘刺史还请留步。”
  正当刘仁愿打算离开时,韩艺突然叫住他,笑道:“我看你也喝了不少,再坐一会吧,我已经让人煮了醒酒汤。”
  刘仁轨愣了下,旋即点了下头,又坐了下来,他当然知道韩艺留他,可不是要他喝那醒酒汤的。
  韩艺笑道:“此番出征,刘刺史也是功不可没,陛下一定会奖赏刘刺史的,不知刘刺史想不想回长安?”
  刘仁轨脸上闪过一抹困惑之色,随即道:“韩尚书,我刘仁轨乃是一个直肠子,故此韩尚书有话不妨明说。”
  韩艺点点头,道:“那我就直说了,我希望刘刺史能够留在这里。”
  刘仁轨略显诧异道:“为何?”
  韩艺道:“这高句丽南边有新罗,而北边还有契丹八部和靺鞨,虽然他们都说效忠我大唐,但是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谁又知道呢?新罗就是最好的证明。朝廷拿下高句丽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牵制契丹八部,以及靺鞨等部族。而此时的高句丽、百济都是迫切的需要治理,将来留在这里的人,我希望是文武双全,所以,刘刺史是再适合不过了。”
  “韩尚书谬赞了。”刘仁轨摇摇头,非常果断道:“请恕刘某人直言,韩尚书你的这一套,我不是非常清楚,只怕是难以胜任。”
  韩艺笑道:“是不清楚,还是看不上。”
  “不不不。”刘仁轨摆手道:“刘某绝无此意,刘某是真的不太清楚,我朝州县施行的是均田制,自古以来都是以农为本,商为末,而这里的土地都将被商人买下,究竟将来如何管理这里,我对此也是感到相当困惑。”
  商人将地买下,将人给招去,那可以想到的是,商人在这里的权力将会变得非常大,跟中原完全是不一样的,那么官府在这里发挥什么作用,如何和商人相处,他却是难以想明白。
  韩艺道:“刘刺史应该知道,我朝在突厥旧地实行的都是羁縻政策,但是这种政策有着极大的风险性,那阿史那贺鲁振臂一呼,结果就有一大群人跟着他造反,故此这一次陛下才选择让商人作为朝廷的帮手来控制非中原之地。”
  刘仁轨皱眉道:“此话怎讲?”
  韩艺叹了口气,道:“这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尤其是对异族统治,那古语有云,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故此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同化他们,让他们变得跟我们一样,那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可往往朝廷在统治异族的时候,都会用一些比较粗暴的方式来镇压,这不能说是错,这是必须要做的。但是将心比心,如果我是高句丽人,只要朝廷有任何粗暴的行为,我都会想,我非汉人,朝廷也没有将我视作一家人看待,肯定不会真心待我,那我自然就会想办法反抗,不顾一切。”
  刘仁轨稍稍点头,道:“韩尚书说得虽不无道理,但是这与商人有何关系?”
  韩艺笑道:“根据人性而言,人都是向往着自由的,朝廷要统治这里,那就必须要约束他们的自由,收他们的税,吩咐他们干活,这两者对立,难免会有矛盾出现,但是如果添加第三者的进来,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我不知道刘刺史可有看过我的数学理论,三角形是最为牢固的,这个理论同样也可以应用于政治方面。
  如今的情况,商人将会经营这里,这里的百姓是跟商人混饭吃,约束百姓的是商人,让百姓干活的也是商人,而非是朝廷。而百姓在面对商人的时候,当然是商人占优,那么这就需要均衡,如果没有朝廷,商人可以肆无忌惮的剥削他们,但是有朝廷在,朝廷就可以限制商人,那么朝廷就是跟百姓站在一边的,那么这里的百姓当然是感激朝廷,而非是与朝廷作对,他们渐渐就会认同我大唐。”
  刘仁轨好奇道:“可是这样一来的话,官府能够约束商人么?”
  韩艺道:“我带来的这些商人都是中原商人,而商人追求的是利益,而商人的利益是诞生在市场,而非是田地里面。相比起中原那么大的市场,区区高句丽又算不得什么,他们在中原可都是有大买卖的,他们是不会跟朝廷作对的,但不可否认,肯定也会有一些矛盾,这是需要技巧去解决的,因为朝廷需要依靠商人,商人要是完了,这里的经济都将崩溃,百姓必定生事,这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刘仁轨听得兀自是犹豫不决。
  韩艺瞧了他一眼,笑道:“刘刺史莫不是在担心我?”
  刘仁轨闻言一惊,下意识道:“韩尚书如何知道?”
  韩艺笑道:“刘刺史方才也说自己是一个直肠子的人,但是如今却犹犹豫豫的,所以我想刘刺史所担忧的事,与我有关。”
  “以前我就曾听过韩尚书擅于察言观色,今日刘某总算是领教了。”刘仁轨拱拱手,然后点头道:“既然韩尚书都这般说了,那刘某也就直说了。不错,我的确是在担忧这一点,刘某办事的方法与韩尚书大不一样,倘若我没有按照韩尚书说得去做,那么以韩尚书的地位,要整我刘某人,是轻而易举,刘某不得不考虑这一点。”
  韩艺摇摇头道:“做事方法不一样,这无所谓,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行事作风,没有人可以变成我,我也不可以变成你,那我岂不是什么事都得自己干。关键是理念一定要与我的一致,因为你是在执行我提出来的政策,这个大方针是不能偏离的,我需要你留在这里,是我认为你可以执行好我的政策,如果你执行不好,那我为何要建议你留在这里。该听得自然还得听,毕竟我是你的上司,如果你不认同,你可以告诉我,我们可以再商量,但是阳奉阴违,只会害人害己。”
  刘仁轨道:“那如果我拒绝呢?”
  韩艺道:“那就证明你并不适合,我会另外找人。不过你留不留在这里,我还是要建议你,暂时先不要想着回长安去,尽量留在青州。”
  刘仁轨诧异道:“这又是为何?”
  韩艺道:“即便你回到朝中,你又能干什么呢?”
  刘仁轨听得面色有些不悦。
  韩艺笑道:“我并非是看不起你,如果是这样的,我也不会让你留在这里,我是很认真的在问你,你能够干什么?你又能干出什么来?想想你在青州的时候,再想想你在朝中的时候。”
  刘仁轨凝眉思索着,心道,他说得不错,虽然在青州的生活不如在长安,但是在青州我生平所学才能够学以致用,然而,在朝中的时候,我却只能写写文章,我的建议多半都不会被采纳,而且此次出征,我虽立了一些功劳,但是大功劳都还是他们的,陛下也不一定会将我调回朝中。
  “但如果你将高句丽给治理好,为陛下消除这后顾之忧,陛下一定会看到你的才能,到时再回长安,至少也是一个副宰相。”韩艺突然说道。
  刘仁轨心中微微一惊,这话完全就是顺着他的心思说的,不过他对此已经是见惯不怪了,思忖半晌,突然道:“其实韩尚书可以选一个与韩尚书理念相近之人。”
  这话说得非常婉转,其实他的意思是,让韩艺选一个愿意听他话的人。
  韩艺苦笑道:“我这个计划,其实是有一个非常大的弊端,那就是官商勾结,这有钱能使鬼推磨,很少人能够抗拒钱的诱惑,而商人有得就是钱,而官员缺得是钱,但如果官商相互勾结,那么这个计划一定会失败,我需要一个刚正不阿,但又不迂腐的人坐镇,这样我的政策才能够执行下去。”
  刘仁轨道:“就算韩尚书相信刘某人可以做到,但是人总会死的,可见韩尚书的这个计划,无法得以持久。”
  韩艺道:“凡事开头难,最难走出的也就是这第一步,如果我们在有生之年,将这规矩给定好,让大家习惯于这个规矩,甚至说变成一个传统,那么就不是谁人可以轻易改变的,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每一片土地真正的主人,还是这里的百姓。”
  刘仁轨面泛犹豫之色,他当然还是想回长安去,因为他五六十岁了,年纪也不小了,可是想到如今朝中乃是许敬宗他们当权,这回去岂不是羊入虎口,思忖半晌,突然拱手道:“那今后可就要劳烦韩尚书多多指点。”
  韩艺拱手笑道:“不敢,不敢。不过我有理由相信刘刺史会喜欢我的政策,因为我选中你,也是看中你的才能和性格,你可以在这里尽情发挥。”
  虽然这事不是韩艺能够做主的,肯定还要征求李治的点头,但这可是韩艺的政策,李治既然采纳了韩艺的政策,当然也会听从他的建议。


第1712章 重商主义
  就韩艺自身的性格而言,其实他是将原则与灵活结合非常完美的一个人,这也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
  他是一个严格执行计划的人,哪怕是撞到南墙,他也是决计不会改变自己的计划,但是在计划之内,他办事又是非常灵活的,什么都是可以改变的。
  在最初的时候,他从未考虑过刘仁轨,因为刘仁轨原则性太强,不便于控制,几乎是在战争结束之后,他才决定忽悠刘仁轨来接下这烂摊子。
  因为高句丽的情况,比他想象中还要复杂,他低估了高句丽百姓仇唐的情绪,以及新罗的心怀异志,待在这里的人,就一定要文武双全,他是希望在这里获取利益的,那就必须要稳定,不天天就干一件事,就是镇压这里的百姓,还得大棒加红枣。
  可想来想去,他手下还真没有这方面的人才,只能启用刘仁轨。
  但是他会努力的说服刘仁轨接受他的理念,因为他知道是不是他的人,忠不忠心于他,这其实都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大家理念相同,正所谓志同而道合。
  既然选择了刘仁轨,那就必须下功夫去忽悠,争取让他完全接受自己的理念,也就是重商主义。
  ……
  这日,韩艺与刘仁轨来到郊外视察,虽然平壤已经降下了大雪,但是这兀自阻止不了商人对于利益的追逐,平壤郊外随处可见商人们对平壤的山山水水比划着。
  “都说商人唯利是图,真是一点也不差呀,这么冷的天,丝毫阻止不了他们的热情。”
  韩艺笑呵呵道。
  刘仁轨听得面色怪异,道:“我曾听闻韩尚书以自己是商人出身为荣。”
  韩艺点点头,道:“现在也是啊。”
  “那为何……?”
  刘仁轨好奇的看着他。
  韩艺道:“商人唯利是图,大臣们为了争夺权力,甘愿抛头颅,洒热血,无所不用其极,士绅珍惜自己名望就如同那鸟儿珍惜自己的羽毛一样。我不知道这三者有何区别,故此我也不觉得商人唯利是图有何不对,只要不犯法就行了。”
  刘仁轨思索片刻,尴尬了点了点头。其实世上最无耻的人,就是他们这一群政客,包括许多士绅,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什么缺德事干不出来,你自己作为政客,你好意思说商人么,就算你自己清廉正直,但是也有一个叫郑善行的商人。
  韩艺又笑道:“刘刺史读圣贤书长大的,自然对商人的印象不太好。”
  刘仁轨点点头,没有否认,他也没法否认,这是根深蒂固的理念,商人就是狡诈之徒,不可信也,跟他们站在一起都是在侮辱自己。
  韩艺道:“但凡事都有两面,商人其实也有可爱的一面。”
  刘仁轨道:“愿闻其详。”
  韩艺道:“就说这战争吧,古时候有许多商人都借着战争发财,这令人感到非常愤怒,因而忽略了其实商人也是非常讨厌战争的,他喜欢战争发生在别人家里,这样的话,他们就能够浑水摸鱼,但如果发生在自己家里,那么他们的财富都将灰飞烟灭。由此可见,对于当地的管理者而言,商人其实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帮手,因为他们在这里投入了许多许多的钱财,如果这里发生战争,那么他们很有可能会血本无归,他们会尽力避免战争的再度爆发,维护这里的安定,这与朝廷目前的打算是不是不谋而合。
  还有,商人能够很好的促进民族之间的融合,那羁縻政策其实只是权宜之计,只不过我大唐在当地有驻军,而且还没有多少,但是在制度上,文化上还是各玩各的,这就无法达到融合的目的。但是商人是需要交流的,不断的交流。就说此时的高句丽,汉人与高句丽人的言语不通,那么你说是工人迁就东主,还是东主来迁就工人呢?”
  刘仁轨道:“自然是工人迁就东主。”
  “道理就是如此。”
  韩艺道:“商人代表着富裕,代表着高贵,那么试问谁不想当富人,自然而然的,大家就都会学习他们,模仿他们,以他们为榜样,其中包括,语言、文字、穿着、习惯,等等,将来在高句丽,汉语将会成为他们争相学习的语言,因为只有你懂得汉语,你才能够跟富人站在一起交谈,而高句丽自身的语言,迟早会被人扔入山沟里面去的。
  但是,一旦他们跟这些商人都一样,那他们就成为了我们汉人,而非是高句丽人。战争只是下下之策,文化文明才是我大唐的最强兵器,而商人是传播文明文化最佳使者。”
  刘仁轨听得若有所思,过得好半晌,他才稍稍点头道:“韩尚书这番见解,的确非常新颖独特,或许我真的对商人存在着偏见。但是我始终觉得士农工商也并未有错,这地又不会变大,一年只能种出那么多粮食来,难道让商人来管,这粮食还能翻一倍么?”
  韩艺道:“当然可以啊!”
  刘仁轨见韩艺回答的如此理直气壮,不禁道:“还望赐教。”
  韩艺笑道:“二季稻是谁弄来的,是商人,那些先进的农具是谁在出钱研发,也是商人。为什么是商人,而不是那些经验丰富的农夫呢?因为商人有钱,有资源,他们就有能力去做这些事。这道理其实非常简单,你如果只有几十亩地,你最多也只能让自己不饿着,你没有闲钱去干别的事,你也没有空闲,但如果你有几千亩地,那么你就可以干很多事。”
  刘仁轨道:“这世上许多地主也拥有上千亩地。”
  韩艺道:“这就是地主与商人的区别。地主想要的是更多的土地,他拥有更多的土地,就意味着别人的土地就会更少,那么他就能够维护自己的地位,而商人想要的是更多的粮食,因为商人追求的是利益,如果你给地主一亩地,或者是一千亩地,他们都会毫不犹豫的种粮食。但是商人的话,你不管是给他一亩地,还是一千亩地,他首先会想种什么最为赚钱,如果成功了,他们又会想如何种出更多的来,否则的话,这商人跟地主就没啥区别了。”
  刘仁轨听得稍稍点头,他对于士农工商的看法,完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