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小闲人-第9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更多的来,否则的话,这商人跟地主就没啥区别了。”
刘仁轨听得稍稍点头,他对于士农工商的看法,完全来自于书籍,而韩艺的见解,是他从未想到过的。
韩艺又道:“如果你想管理好这里,那就必须放下你对商人的偏见,与他们和谐相处,因为他们是你的帮手,而非是敌人。你不是一直都好奇,如何在商人的介入下,管理好这里么?”
刘仁轨道:“还望韩尚书告知。”
韩艺道:“其实只要你做到一点就可以了,发展商业,大力的推动商业,其余的一切都放在一边,一切的一切都为商业发展而努力。”
刘仁轨听得一脸困惑。
韩艺道:“刘刺史连这都想不明白?商业带来的是财富,商业越发达的地方,财富积累的就越多,商人唯利是图,只要能够赚到钱,他当然不介意听官府的,甚至于多发一点钱给工人,而工人富裕了,自然也愿意听从官府的,而他们富裕了,缴纳的税自然也多了,官府自然也富裕了。”
刘仁轨愣了一会儿,道:“这道理谁都明白,谁也都想更有钱,哪怕圣人就说过,君子爱财,取之以道,咱们中原的州县长官,也希望如此,可是这说来容易,做来难啊。”
“说难也难,说易也易。”
“此话怎讲?”
韩艺道:“鼓励生产,加大贸易。其实高句丽是非常好发展的,就看你愿不愿意尽最大努力去推动。因为高句丽已经没有多少人了,因为很多人已经被运去中原,只要在这里大力发展生产,提高生产力,那么生产的物资就要远远高于当地人的需求,多出来的物资,就可以拿来出售,然而,高句丽边上可是有一个庞大的市场在,就是山东、中原、江南、以及北方等地区,这么多人需求量是可想而知的,这么说吧,只要高句丽有一种独有的商品是中原百姓都喜欢的,那么足够养这一方百姓了。”
刘仁轨道:“那如何鼓励生产和加大贸易呢?”
韩艺笑道:“这个商人会给予你建议的,毕竟你是代表着官府,他们有什么需求,自然就会找你商量的,他们会拿出足够的理由来说服你,而你只需要虚心听取,与他们交流,你自然就会知道该如何去做。
这个计划与中原大不一样,中原的话,官与民一般都不交流,而在这里,官员需要频繁的跟商人以及百姓交流,因为做买卖可不是种地,种地的话,官府只需要坚持劝农桑就可以,不需要去管的。而买卖这东西是变化的,其中牵扯到许多方面,这个是需要交流的,是要面临一个个挑战的。
我觉得这虽然累了一点的,但是会让你更像似一个官员,因为你每一刻都在履行自己的职责,而不是天天没事,跟自己的小妾亲亲我我。”
刘仁轨笑道:“听韩尚书这么一说,我倒是有一些期待。”
韩艺道:“若有朝一日,商人来到你面前,有得只是尊重、礼貌,而不是惧怕、卑微,那么……噗嗤。”
刘仁轨见韩艺突然发笑,不禁略显好奇的看了眼韩艺。
“呃……那么你就算成功了。”韩艺说着,又是呵呵一笑。
刘仁轨见韩艺时不时就发笑,心中更是好奇,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发现不远处有一个大胖子在雪地里面在打滚,而在大胖子身边还站着一个身形瘦弱的小子,他们皆是脚踏木板,手拿双棍。
这二人正是小野与熊弟。
“呵呵……!”韩艺看着小胖那笨拙的身上,乐得都合不拢嘴,突然朝着刘仁轨道:“刘刺史,你可以去那边跟商人交流一下,我先去那边看看。”
刘仁轨愣了愣,忙道:“韩尚书请便。”
“失陪!”
韩艺拱手一礼,急忙忙往小胖他们走去。
“韩大哥,你怎么来呢?”
熊弟见得韩艺过来了,一脸懵逼道。
韩艺呵呵笑道:“你知道的,我对于你的运动事业,一直都是大力支持的,来来来,我跟小野一块教你滑雪。”
“不——不要了,韩大哥,你忙你的去,这里有小野在就可以了。”熊弟直摇头。
韩艺惊讶道:“为何?”
熊弟哼道:“因为你喜欢嘲笑我了。”
韩艺啧了一声,“什么嘲笑,我那都是激励你。小野,你说是不?”
小野呵呵笑着,不答这话。
……
刘仁轨看着他们三人玩闹的情景,眼中闪烁着困惑,他们方才可正谈着正事,韩艺却突然跑去跟两个弟弟玩耍,这太不可思议了。
但这就是韩艺的性格,在他心中,小胖、小野他们永远都是排在第一位,至于正事么,那是永远谈不完的。
第1713章 这是真的
长安,两仪殿。
“商人挡住了吐蕃大军?这——这怎么可能?”
当西北的战事传到长安来时,李治差点把下巴给惊掉了,他第一反应,就是这一定是假消息,就跟苏海政诬蔑裴行俭一样。
他原本的策略是调派契苾何力他们回援,在某种程度上来将,他认为西北是守不住的,因为西北地区并没有多少军队驻扎,而且主要就是集中在安西四镇,但是于阗一战,唐军惨败,导致疏勒也被吐蕃攻取,大都护府北边的弓月城又有叛军作乱,南北夹击,苏定方又不在,这怎么守,就算调兵过去,也不可能赶得及,只能说等契苾何力他们回来,引突厥之兵,将安西四镇收复回来,因为西北是不可能让吐蕃的,但是没有想到突然收到消息,区区商人就将吐蕃大军给挡住了。
刘祥道道:“启禀陛下,在半月之前,其实已经有一些消息传到了长安,但是臣也不相信这是真的,然而,庭州、西州、沙洲相继传来捷报,臣才确定这一切都是真得,这三道捷报,乃是庭州、西州、沙洲近日送来的。”说着,他拿出三道官文来。
裴行俭忙着作战,哪里有空跟朝廷联系,反正朝廷也没法派兵来大都护府,但是西北各地商人都去捐助大都护府了,故此各州县官府都知道这事。
“快快呈上。”李治赶忙道。
张德胜急忙将信函给李治呈上。
李治一边看,一边惊奇不已,“这——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许敬宗突然站出来道:“陛下,老臣以为此事若是真的,那真是太令人感到害怕了。”
李治一怔,道:“许爱卿此话怎讲?”
许敬宗道:“吐蕃军队的实力,大家都是非常了解,与我唐军不相上下,那些商人竟然能够挡住吐蕃的铁蹄,可见这些商人的实力,已经不容小觑了,而且他们为何如此不遗余力的支持裴行俭,这真是令人感到怀疑啊。”
此话是含沙射影,若有所指呀,要知道那裴行俭当初还骂过武媚娘,是坚定的反武派,故此才被贬到那边去了,而且许敬宗知道裴行俭这种人,他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政治理念,而且裴行俭文武双全,那肯定不能让他重新回到朝中。
许圉师立刻道:“许侍中此言差矣,这可不是一个商人所为,而是西北所有的商人,甚至于西北的百姓,而他们也不是支持一个商人,或者是裴行俭,而是支持我们大唐。
信中虽然没有明说,但也并不难窥探出其中的原因。为什么一向小气的商人,这回变得如此慷慨大方,主要是因为他们知道他们之所以拥有如此多得财富,都是因为朝廷的西北计划,他们捍卫的是西北计划,他们希望能够活在我大唐的统治之下,而不是吐蕃,亦或者突厥的旧贵族。
这不就是对于我大唐,对于陛下的忠心。许侍中你怎么能够质疑一个百姓对于国家的尽忠呢?在贞观初年的时候,我们国家处于最困难的时候,试问当时又有几个地主愿意像西北商人一样,出钱出力支援国家抗击突厥。”
通常情况下,许圉师是不会跟许敬宗正面对抗,他也怕惹麻烦,只不过当他听到这些消息时,他是非常的感动,其实这事也感动了许多人。然而,许敬宗开口便是质疑,而且许圉师也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无非就是不想裴行俭将这功劳给夺去,这令他非常愤怒。
李治也是皱眉看了眼许敬宗,道:“许侍中,西北百姓可也是朕的子民,不管他们还是商人,还是牧民,你这话要是传出去,你让西北百姓如何看朝廷,他们如此为国家而战斗,换来的却是朝中宰相的质疑,今后这等话,朕不想再听到了。”
许敬宗一脸老脸涨得如猪肝一般,赶忙拱手道:“老臣知罪。”
这凡事都有轻重缓急的,如今吐蕃大军压境,你还顾着政治斗争,这你就做得有一些过了,李治也不糊涂,他重用许敬宗,是为了铲除整个关陇集团,将能够威胁他的人都给清除,但是在国家大事上面,他更多还是依赖李绩、韩艺、许圉师等人。
李治当然知道许敬宗的为人,不会跟他计较的,他说他的,自己有选择性采纳就可以了,这就是君主的用人之道,贤臣有贤臣的用处,奸臣有奸臣的用处,关键是要都掌握在自己手里,以许敬宗的能力,他是不可能达到长孙无忌的地步,用许敬宗,李治是非常放心的,你再折腾,我要对付你,易如反掌,又笑道:“记得当初韩艺向朕提出西北计划时,就曾提到过这一点,只不过朕一时没有想起,想不到西北计划竟真有这等威力,真是令朕意想不到呀。”
许敬宗听得就更加不是滋味了,韩艺人都不在这里,皇帝却将功劳算在他头上。
韦思谦站出来道:“陛下,吐蕃三番五次挑起战争,图谋吐谷浑、西北之地,已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而且手段十分卑劣。而如今我军在西北已经进入反攻阶段,而吐谷浑也与吐蕃大军对持在河源地区,臣以为陛下应该立刻下旨,全面反攻吐蕃,给吐蕃一点教训。”
卢承庆赶忙站出来道:“陛下,此举万万不可,臣以为我军刚刚消灭高句丽,将士们都非常疲惫,立刻又发动对吐蕃的战争,只怕会得不偿失,再加上如今乃是冬季,不宜发动战争,还请陛下三思而后行。”
许敬宗又站出来道:“老臣赞成卢尚书的建议。”
韦思谦非常强硬道:“可我大唐已经不是第一回退让,吐蕃却不识好歹,屡屡背信弃义,这回是坚决不能再退让了。”
他虽是文臣,但他性格刚烈,你吐蕃老是这么背后捅刀子,这是可忍孰不可忍。
而他们之间的争论,其实也是长安当下的一个缩影,随着局势的变化,有一些人就觉得吐蕃太可恶了,如今咱们度过了最为难的时刻,一定要揍他丫得,给吐蕃一点颜色瞧瞧。但是有一些人就觉得这东边刚刚打完,西边又开战,对于国家发展不利,毕竟打仗是要死人的,而且这不是高句丽,而是强大的吐蕃,这你得考虑清楚啊。
但这不是党派之争,而是因为政治理念的不同。
李治一时间也拿不定主意,他就做了一个非常折中的选择,他吩咐吐谷浑各州县,甘州、肃州、以及鄯州,等等,将守兵都调往吐谷浑战场,并且将粮草都给送去。他一开始不敢这么做,就是因为吐蕃来势汹汹,他认为是肯定挡不住的,他希望是守住吐谷浑与大唐的交界,阻止吐蕃过界,一切的一切等统帅们回来再说,只要守住就是胜利,采取的是一种比较保守的做法。
可是他没有想到,弘化公主会这么刚猛,倾巢而出,这令他都有一些尴尬,而且,他更加没有想到王方翼、王玄策、赵持满如神一般的挡住了吐蕃大军,这心里好生后悔,当时没有相信他们三人,幸好如今亡羊补牢,也为时不晚。
但是西北得话,实在太远了,中原的士兵过去一趟,估计得明年才到,他想帮也帮不上忙,故此只能下诏,去褒奖当地的商人,朕在长安感动的都流泪了,无论成败,他们都是国家的英雄,一定要好好奖赏他们,云云之类的,总之,你干得事我都知道,我非常感动,并且又升裴行俭于阗的都护,安西四镇暂时全权由裴行俭来统领。
这么安排虽然有隐患,安西四镇都交给一人统领,当然会有自立为王的可能,但是面对强大的敌人,就一定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才能有抵抗住,要还各自为政,那怎么打,李治只能选择相信裴行俭,因为那边也没有什么人了。
而此时西北战场已经完全扭转,吐蕃是全面收缩战线,因为当初吐蕃攻下于阗这一座重镇后,是四处派兵,禄东赞知道西北空虚,事实也是如此,一开始他们怎么打,怎么有,唐军根本没法防守,有些地方,唐军就三百士兵驻守,这咋打。
但是如今西北迅速凝结成一股绳,裴行俭手中的兵力就扩大七八倍,非但如此,弓月城等地,都不用裴行俭去劳神,商人自己就跟他们干了起来。虽然旧贵族虽然军事力量强于商人,而且也比商人会打仗,初期商人非常不利,但是钱和物资都集中在商人手里,他们直接悬赏招聘将军来统兵,并且还挖对方的将军、士兵,我给你们钱,你们来帮我们打仗,你们跟着那些人有啥出路,还不是奴隶一个,故此商人在初期不利的情况下,凭借金钱的力量,迅速的扭转了局面。
而裴行俭更是率领大军,一举收复疏勒等战略要地,兵锋直指于阗,一场决战,眼看就要爆发了。
可就在这时候,禄东赞突然下令让赞悉若放弃于阗,退回昆仑山下。
禄东赞是出兵果断,退兵也非常果断。
他也没有办法,他原本是想趁机占领整个西北地区和吐谷浑,这是他最期待的结果,原本进程也是这么走的,当时硝烟四起,眼看整个西北局势都是岌岌可危,逼得李治只能从东边撤军,可是哪里想得到西北百姓会如此支持大唐,要知道大唐对于西北而言,也是一个侵略者,而且统治当地也没有多久,尤其是商人的加入,更是令禄东赞是始料未及。
商人有钱,这有钱就有人,有粮食,等等战争需要的一切战略物资,再加上裴行俭也不是吃素的,而吐蕃要支援于阗的话,还得穿过昆仑山,道路不是那么好走,如果在于阗跟唐军打消耗战,对于吐蕃太不利了,尤其现在还是冬天,首先,根本耗不过,而且很可能被唐军截断退路,因为吐蕃支援于阗,就只有两条路,其中一条路还是非常难走的。
而禄东赞自己也被唐军拖在河源地区,迟迟未得突破,士气已经明显不如对方,因为唐军后面有源源不断的支援,再加上王方翼、王玄策、赵持满是宁战死,也不撤退,唐军的统帅尚且如此,吐谷浑的百姓他当然也得战斗到底,不然真是太丢人了,都是咬着牙在抵抗。
禄东赞是非常郁闷,这仗打成这样,与他的预计是完全相反,他也知道局势对他越发不利,因为他也受到唐军消灭高句丽的消息,等到唐军的统帅们,精锐都回来了,那情况将会变得更加严峻。
然而,就在此时,天降大雪,迫使战事停歇。
这对于双方各有利弊,西北边,裴行俭士气高昂,准备一举消灭昆仑山下的处月、弓月,这场战争名义上就是他们挑起的,那当然得灭它们。但是在吐谷浑的话,唐军是顽强的的抵抗,但总的来说,还是处于下风。
双方也该趁机冷静一下,想想是该继续打下去,还是该休兵。
第1714章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平壤。
“久闻韩尚书大名,如雷贯耳,今日一见,果真是闻名不如见面,幸会,幸会。”
但见一个四十岁左右,满面络腮胡,身着异族服侍的中年男子,脸上堆满的笑容,拱手向韩艺夸赞道。
旁人若不知,肯定以为这人乃是一个官员,或者是降将,但其实此人乃是新罗的国王,武烈王。
在大势已定之后,韩艺派人请他来平壤结账。
武烈王不惧寒冬,屁颠屁颠的就赶了过来,他虽然回国去了,但心里一直都在惦记着他的回报,他害怕唐朝方面什么都不给他们,都没有怎么睡好觉,如今唐朝刚刚取胜就来请他,他是非常兴奋,可见唐朝没有忘记他呀。
“不敢,不敢,武烈王过奖了。”
韩艺拱手回得一礼,又伸手示意道:“武烈王请坐。”
“多谢!”
武烈王就坐在韩艺的身边。
韩艺打着官腔道:“此次出征,承蒙贵国相助,我军才能进展的如此顺利,我们心里一直都记着的。”
“哎呦!韩尚书此话真是见外了,我们新罗乃是贵国的属国,此乃我们分内之事,何许言谢。”武烈王是诚惶诚恐道。
韩艺能够这么说,他心里是长出一口气,因为当初头回与韩艺打交道,韩艺就揪着他们是一顿痛骂,导致他认为韩艺是一个比较暴躁的人,他来的时候,心里都还在担忧,如果韩艺当着面训斥他,那他该怎么办,是要命,还是要面子,他已经做好被韩艺羞辱的准备,没想到韩艺这么好说话,仿佛不是一个人似得,他真的非常高兴。
“哎……这非见外,我也只是就事论事。”韩艺正色道:“我们商量之后,决定除去百济、高句丽原本占领你们的城池外,还将百济的二十座城池,以及高句丽的三十座城池,共五十座城池,划于你们作为回报。”
这百济和高句丽的城池跟中原的城池不是一个概念,一个小山寨也是一个小城池,百济那么点点大,都有两百座城池,何况高句丽。
韩艺毕竟是商人出身,他喊价,总是令人五味杂陈。
武烈王原本担心是唐朝一座城池都不给,包括他们被占领的,因为他们确实拖了后腿,没有帮到什么忙,而且唐军的到来,也让他们没有被灭国,而如今唐朝不但归还他们以前被高句丽、百济占领的,而且还给了他五十座,但是你要说好吧,这又太不公平,我们可是盟友,你们占了那么大的地,而我就占了这么一点点,他先前可是觊觎整个百济,只不过自己没用,给他他也吃不下来……
韩艺在没有见到他之前,就已经料到他此时想法,他是一点也不在意,直接从袖中掏出一块布来,道:“这上面写着具体是哪五十座城池。”
武烈王一怔,忙道:“哦!多谢。”然后就伸手去接。
韩艺突然手腕向下一扣,笑道:“差点忘记,还有一件事要向武烈王询问一二。”说着,他又将布给收回来了。
武烈王心里咯噔一下,这临门一脚,可别乱子呀,非常谨慎道:“不知韩尚书要问何事?”
韩艺道:“我听闻你们新罗方面,收留了不少渊盖苏文的余孽,不知可有此事?”
武烈王目光闪烁了几下,道:“这个,先前苏将军就曾派人来问过,我并不知有这等事,之后,我还特地派人去调查过,发现的确有一些高句丽的残余部队为了躲避贵国军队的追击,偷偷进入我新罗境内,我已经在命人追查这些人的下落。”
他其实也料到韩艺会提及此事,在国内就将对策商量好了,这回答的是滴水不漏,我当时说没有,是因为我不知道,如今一查,他们是溜进来的,这你不能怪我,我也不想他们来的。
韩艺微微一笑,道:“武烈王没有骗我吧?”
武烈王忙道:“哎呦!这事我怎敢欺瞒韩尚书,句句属实,绝无半句虚言,倘若今后我抓到那些余孽,一定给贵国送去。”
这孙子装得,哪里像一个国王,分明就是下属,但是再看他做的那些事,可见此人反复无常,不可信也。
韩艺沉默片刻,突然道:“不知武烈王可有发现,苏将军他们都没有参与此次会晤?”
武烈王一愣,顺着道:“我方才也为此感到好奇?”
韩艺道:“这是因为他们对于此事深感不满,当初你们新罗就收留了伯阶,而如今又有渊盖苏文的余孽跑到你们新罗去了。”
武烈王哭丧着脸道:“还请韩尚书明鉴,当初收留伯阶,我也是没有办法,他们都快打到金城去了,当时贵国军队也才刚刚登陆,我实在是束手无策,才这么做的。至于渊盖苏文的那些余孽,我是真不知情,还请韩尚书要相信我啊!”
“我当然相信你,不然的话,我也不会坐在这里跟你交谈,毕竟贵国一直忠于我们大唐。”
“是是是,我们对于大唐的忠心,那是天地可鉴啊!”
“因此我是力排众议,邀请你来此。”
韩艺又道:“可是我也向他们许下承诺,让他们不要担忧,这种事一定不会对我们造成麻烦的。所以,这丑话我也说在前头,我不管他们是偷偷溜进去的,还是你们招降过去的,事已至此,我也不想在为了这点点事,伤了彼此的和气。倘若,他们这些人日后来到我大唐领土作乱,这笔账我全都会算在你们新罗头上的。”
武烈王面露为难之色,“伯阶的话,我可以——!”
“不不不!”
韩艺连连摆手,打算了他的话,道:“武烈王,你得考虑我的处境,苏将军他们是要你们将这些人交出来,甚至出兵到新罗去捉拿这些人,是我让他们选择相信你,这事我还得去跟陛下说明,因为如果出了事,这责任会算到我头上,我官职都可能不保。我觉得这事,我已经够体谅你们了,我也希望武烈王能够体谅一下我,如果你没法对我承诺,我也没法给他们交代,这个会议恐怕也得延期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