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小闲人-第9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治嗯了一声,道:“你说得不错,但是自古以来,这变法总会遇到不小的阻碍,甚至于到头来又要被废除,而此番变法,更是涉及到均田制,你可有信心将这新政执行下去。”
言下之意,就是新政还不错,问题是能否执行下去。
韩艺道:“这臣有十分的信心,因为臣认为此番新政乃人心所向,而且,朝廷亦非是刻意要改变,也是根据国情而变,如果继续维持均田制的话,地主拥有大量的土地,只需要缴纳一个人的税,而百姓没有土地,没有生计,却缴纳给地主一样的税,这势必会引起更加尖锐的矛盾,此时变法,要胜过今后再变。”
“是呀!朕心里也是这般想的。”李治感慨一声,却未马上答应,而是说道:“对了!朕听闻专利法案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
“回禀陛下,算是比较成功。”韩艺道:“这才刚刚开始,朝廷已经凭借专利税,获得数百贯的收入,臣相信这方面收入将会越来越多。另外,臣希望有更多医术高明的医生能够来申请专利,要是能够从中找到治好陛下病的药方,这个专利法案就值了。”
“难道卿你有此心啊!”
说着,李治又叹了口气,道:“朕的身子骨也真是不争气,偏偏在这关键时候发病,这国家大事只能多多劳烦各位爱卿。”
李绩忙道:“陛下言重了,为君分忧,乃是为人臣子的本分,陛下安心养好身体,那便是我大唐之福。”
“有司空你在,朕的确放心不少。不过……!”
李治欲言又止,过得片刻,他才道:“不过朕暂时可能还没法处理政务,故此朕希望借此机会,给太子历练一下,朕打算让太子监国摄政,不知各位爱卿以为如何?”
此言一出,李绩、张文灌、刘祥道三人同时一愣。而韩艺却心中暗道,你丫是在装病吧,皇帝就是皇帝,就这手段,老子还真是自愧不如啊!
如今李弘才十岁出头,就监国摄政,这似乎太小了一点。
但是也没有人反对,李绩、韩艺、张文灌、刘祥道齐声道:“陛下圣明,臣等必将尽心竭力辅助太子。”
这些个老司机很快便明白李治的用意,如果不让太子摄政,那么权力必将集中在宰相身上,尤其是韩艺,李治如今连批阅奏章都办不到,如果不是太子做主,那就是韩艺做主呀。
虽然韩艺是李治最信任的臣子,但是李治是通过斗争从长孙无忌手中将权力给夺回来的,他当然不会将权力轻易又下放给韩艺,新政本来就是韩艺提出来的,若是还都交给韩艺去执行,那韩艺的权力可就非常大了,他一直在拖,他希望他的身体早点,至少撑到新政颁布,但是他现在确实没有办法处理政务,他也知不道太子年幼,且身体不是很好,但是他也没有什么选择,他只能将太子给推上来。
这个是决计不能反对的,不管你任何理由,谁要反对这个,那皇帝一定会猜忌你的。
“朕知道太子如今年幼,幸亏有几位爱卿在,朕才能放心让太子监国摄政。”李治说着,又道:“关于新政,你们就去与太子商议吧。”
“微臣遵命!”
韩艺又道:“陛下,崔中丞还提出一个建议来,微臣觉得还不错。”
“什么建议?”
韩艺立刻将崔戢刃关于选举士绅的建议告诉了李治。
李治闻言,沉默了好一会儿,才道:“这个就还是日后再说吧,眼下首要的任务是将新政给执行下去,不要再节外生枝。”
“微臣遵命!”韩艺也没有失望,仿佛是在预料之中,崔戢刃的建议那是非常超前的,就李治现在这身体状况,他也没法去考虑这会不会对皇权产生威胁,他的意思就是等他身体好了再说。
第1851章 变法综合症
这李治虽然最终还是没有点头,让新政通过,而是让韩艺他们去跟太子商量,可是太子这么年幼,这么大的事,他哪有能力来判断,也只能听从韩艺他们的建议,也就是说,李治已经答应颁布新政,只不过他想借新政,为太子树立一些权威。
同时,他也在规避变法必带的风险,自古以来,这变法就是非常敏感的,而且十有八九都是以失败告终。韩艺做了这么多事情,不过也就是为了这一场变法,之前他都是躲着,他的所有政策,都不提变法,因为只要变,九成九会伤害既得利益者,没有谁的变法是十拿九稳的,李治也不是。
李治不做这个决定,而是让太子做这个决定,显然就是给自己留有余地,武皇后的新政刚刚才引发一场危机,新政也有失败的可能,要万一不成的话,就全部可以推倒太子的身上,而太子年幼,他背不起这个锅,人家也不会怪太子,那么最终还是落到了这些枢要大臣身上。
这也是李治一贯的行事作风,他缺乏李世民那种魄力,要改革就大刀阔斧,当机立断,但这并非是他的弱点,他有他自己的套路,就是事要干,但是锅是坚决不背,在这方面,他一直以来都做的非常巧妙,能够借力打力,他总是能够将自己放到一个受害者的位置上,从争褚到如今,他想要得到的一切,他全部都已经得到了,但你要说他犯了什么错误,做了什么坏事,那根本找不出来,好的都是他的,坏的都是别人的。
皇后新政明明就是他点头的,但是人家恨都恨武媚娘,恨李义府,恨许敬宗,他也只是一个受害者。
哪怕史书上记载都是如此,李治最受批评的是什么,就是性格软弱,成就了武媚娘,骂得还都是武媚娘,但其实武媚娘登基也不能怪他,那是事后诸葛亮,换谁也不会想到自己的老婆会当皇帝,他在位期间,那是文治武功,根本挑不出什么错来,武媚娘也是非常忌惮他的。
韩艺当然是心如明镜,他也佩服李治,病成这样,还能够算得这么精明,但是他愿意去承担一切后果,这事本就是他挑起的,而且如今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就在当日,李治立刻将韩艺、张文灌、刘祥道、崔戢刃、王玄道、卢师卦、郑善行、狄仁杰、任知古等枢要大臣,全部加封为东宫官员。
这也是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也再一次证明李治并未病糊涂,他还是将事情想得非常透彻,他就是要借此声明一点,老子不是在临终托孤,你们这些大臣可别误会了,我真的想历练一下太子。
因为东宫本来就有东宫的一整套政治体系,基本上也是模仿朝廷三省六部,那是非常完善的。如今李治要让太子监国摄政,如果不将两套班底合二为一,那就不知道是谁说了算,李弘肯定是在东宫处理政务,那就应该是东宫官员掌权。
而李治只是生病了,他不是要殡天了,等到他病好了,他还得出来当皇帝的,他是不可能会在生前让位的,万一他今后痊愈了,那他的地位就非常尴尬,太上皇可是这世上最不好干的职业,太上皇只能被软禁,否则的话,要是太上皇出来说句话,那整个朝堂都会大乱的,这一点也不夸张,因为大臣也不知道是该听皇帝,还是该听太上皇的,故此,极少有皇帝生前退位,这不完全是迷恋权势,而是这本身就非常难以操作的。
将两套班底合二为一,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韩艺他们肯定是属于李治的臣子,跟东宫官员不一样,他们只是奉命去辅助太子监国摄政,仅此而已,这权力还是在李治手里。
经过这一番安排,东宫就暂时取代了两仪殿。
韩艺他们这些枢要大臣,又跑去东宫向太子提议颁布新政。
原本大家都以为只是在东宫走一个流程而已,但是没有想到李弘在听完他们阐述新政的各条例之后,小脸露出些许不满之色,他这么小,哪里懂得掩饰。
大家都知道他不满,但是他们也都不知道这位小主人的脾性,不太敢说话,气氛一度有些尴尬。
最终还是韩艺站出来问道:“若是殿下对新政有何不满之处,大可提出来,如今提出来,总比以后出问题要好一些。”心里也纳闷,你这么小年纪,当真看得懂这新政?
李弘小眉头紧锁,颇为严肃道:“我倒是没有什么不满,我只是觉得这新政还不够完善。”
李绩见李弘年纪虽小,但是似模似样,心中很是欣慰,问道:“殿下认为哪里还不够完善?”
李弘道:“上回咱们在议论如何处置李义府的过程中,咱们就讨论过,这连坐之法的弊端,但是新政中却没有涉及这方面的改善。”
张文灌立刻道:“殿下,这连坐之法,意在震慑,若无连坐之法,那么官员将会变本加厉,借亲人行那不法之事,这反而会滋生出更多的腐败问题,而且难以去查证,这连坐之法虽然不公之处,但也不可贸然废除,还得徐徐渐渐。”
李弘道:“可是这人命关天,就算不能废除,也应该改进才是。”
韩艺问道:“那不知太子有何建议呢?”
李弘想了好一会儿,突然道:“我常常听老师说,那些士兵若逃役,或者没有准时去到军中报到,其家属也会遭受连坐之罪,重则才会被发配、充官,但是我认为也不是每个士兵都是故意要逃役的,其中有不少隐情,这么做只会伤害许多无辜士兵的,所以我认为可以先从军中开始,慢慢减轻这连坐之法,先免除那些受连坐之法的家属。”
李绩听得呵呵笑道:“殿下如此年纪,便心怀仁义,且天资聪颖,这真乃我大唐之福啊!”
李弘听得一喜,忙道:“司空也认同我说的么?”
李绩连连点头道:“认同,认同,老臣是非常支持殿下的提议。”
崔戢刃、长孙延、狄仁杰他们也纷纷表示支持。
李弘见大家都支持他,不禁兴致高昂,于是又道:“还有一点,就是在这一场危机中,许多百姓都是无辜的,但是他们却因此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甚至于丢掉性命,这新政中也应该增加一些帮助百姓的政策。”
在商定新政的时候,他感悟最深的就是这两点,至于什么印花税的,他真不是很懂,他也不太感兴趣。
韩艺道:“殿下,朝廷是真的想帮助百姓,但是现在朝廷财政非常困难,地方上就更是如此,如果现在就颁布这方面的政策,朝廷其实也做不到,这只会让百姓觉得朝廷是在欺骗他们,不过殿下的提议是非常好的,但是这得等到财政恢复过来,才有能力去考虑这些。”
“这倒也是。”李弘点点头,道:“那我就没有什么意见了。”
这最后一句话,又透露出他小孩的本性来,弄得这些枢要大臣是哭笑不得,这算不算是通过呢?
那只能当做通过了!
从东宫出来之后,韩艺与崔戢刃他们来到尚书省。
“我知道大家在这期间都非常疲惫,如今已经到了丰收之时,我希望大家再坚持一下,等到新政全面落实之后,我们就可以好好休息了。”韩艺说完,见他们脸上没有一丁点兴奋、开心之色,反而显得有一些忐忑不安,不禁笑道:“怎么回事?我看你们的神情,怎么都好像明天就要奔赴刑场似得?”
王玄道不答反问道:“难道尚书令心里就没有一点不安么?”
韩艺问道:“为什么要有?”
王玄道道:“自古以来,这变法者就没有几个有好下场的,而且,每当变法,总是会引发争斗。然而,我们此番变法,变得是我大唐的立国之本,不瞒尚书令,虽然我对新政是充满了期待,但是对于新政的结果可是一点把握都没有。”
其余几人也纷纷点头。
这新政可是会伤害很多人的利益,虽说修订的过程中,没有遇到多大的阻碍,但是颁布之后,可就不知道了。在没有通过之前,大家都想早点通过,但是通过之后,他们心里又感到有些害怕。
韩艺笑道:“其实我们只要保持一种心态,那什么都不是问题了。”
“什么心态?”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韩艺又继续说道:“我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为了百姓,而非为了自己,那就没有什么好心虚的,这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就算失败了,我们也能无愧于心。但是我认为是不可能失败的,因为天时、地利、人和都在我们这边,新政一定能够取得成功的。”
说得是轻巧,但是谁人能够睡得安稳,要是出了什么错,他们都是难逃其咎啊!
今晚他们注定是要失眠的。
当然,韩艺绝对是一个例外,韩艺搂着萧无衣别提睡得多香,就连萧无衣都感到不可思议,她虽然嘴上不闻不问,但是心里还是非常担心,因为新法不颁布,人家也不好反对,先得你颁布,那些人才能够找到漏洞来对付你们。
但不管怎么样,这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在得到李治和李弘的点头之后,新政是终于颁布了!
第1852章 新政
这新政可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呀!
大家盼得都快得颈椎炎了!
其实早一个多月就已经可以颁布了,韩艺最初预计的也就是那个时间,但是因为李治的身体,就一直拖到现在,别看这只是一个月,但是对于只有一年多时间的朝廷,这一个月可也显得弥足珍贵。
但不管怎么样,这新政可算是颁布了!
许多人都是长松一口气,不管是好是坏,你也得发出来,否则的话,大家对于未来都充满着不确定,干什么都放不开手脚。
而新政的核心内容就是印花税,几乎所有的内容都是围绕着这个核心在转。
大家最为关心的自然是农桑之税,目前这农桑税还是国家的根基所在,这个税几乎涉及到每个百姓,每个阶层,但是这个与宣传的内容差不多,还是继承均田制的税额,只不过是按照亩数来算的,以均田制以前的税额和田亩数为基准,上下以一定比例增加或者减少。但是这里面有一个小小的差别,这增加的比例那是恒定的,好比说,如果一亩地缴纳一斗粮食,那么一百亩地就一百斗,但是在基准以下,这税收是递减的,你拥有四十亩地跟二十亩地,那就不是一倍的关系,是好些倍的关系。
这个其实就是保护小农的同时,也不再增加地主的负担,如果按递增来算的话,那些地主真的会疯了。
新政颁布之后,地契是必须要印花的,不印花的地契那就是一张废纸,土地自然而然的都是归国家所有,律法明确的规定了这一点。
等于就是将那模糊的区域给擦了,以往国家分配出去的田地,经农夫之手,又落到了地主手里,大家都不知道这土地该算是谁的,印花税颁布之后,要么私有,要么国有,不存在第三个可能性。
为了让印花税更加令人信服,法案中还规定,但凡发生天灾,百姓没有收成,就自动免税,这是印花税中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解释,不再有官府、朝廷决定是否该交税,没有收成,就不需要交税,这是促发性的。
这农桑税是国家之根本,在印花税之中,它是属于特殊税种。
绝大部分的印花税额还都是定在千分之一,不足一千的,也都按一文钱的来缴纳。
但是也有些契约,得缴纳非常高昂的印花税,最高印花税就是奴婢交易和土地交易。
说是奴婢,其实是但凡涉及到人口交易的印花税那是最高的,比土地的印花税都还要高,只不过前面有奴婢法案,基本上就是将奴婢法案改成印花税,但是,这个印花税是强制性,不能不印花,就跟土地是一样的,不印花那是违法的行为,其它的交易,你可以不印花,只要你信得过对方。
而且不管是买卖田地,还是买卖人口,都是由买方来承担这印花税,绝大部分的印花税都是双方来承担。
还有一点,大家没有想到,就是作坊税并没有完全取消,只不过是按照地价来缴纳税收,至于你生产多少商品,那不管你,这税虽然也是年年都要缴,但是税钱真心不高,是非常低的。这么做都是为了促使地方州县重视商业,因为作坊是按地契来征税,那么长安来商人去扬州建作坊,税当然是属于扬州的,也就是说,这作坊建的越多,作坊税就收得就越多,官员的政绩就越好,地方官府的盈利多,因为印花税多半是给官府作为补贴的。
如果以生产的财富来征税的话,那势必会导致物价上涨,这羊毛始终出在羊身上,目前大唐还没有达到这个地步。
可是如何确保印花税得以执行,那么就是成立税务局,这个大家也略有耳闻,但是具体细节,大家还都不知道。
税务局的唯一职权,那就是调查偷税漏税,但是他们只有调查权,不具有任何的执法权,这个司法权还是在御史台、刑部、大理寺、民安局手里。
这个也是要限制税务局权力过大,以及让他们相互掣肘,因为律法这东西,决计不能集中在一个人手里,必须得相互制衡,如此律法才会更加公正一些,要说绝对公平,那也是狗屁,是不可能做到的。
但是这税务局如何去调查,怎么去查,是一年一度,还是半年一度,全都没有说。
但同时又颁布了非常严格的税务法案,至少至少都是五倍的罚款,最高可以达到一百倍的罚款,就是你漏税越多,那么罚款的倍数就越高,这个还是狄仁杰想出来的办法,其实还是在保护百姓的权益,大地主谁偷那一文钱税,丢脸不丢脸,他们要偷税,至少也得几十贯上百贯吧,那就罚得你倾家荡产,百姓的话,即便偷税,也肯定不多,罚款相对而言就比较轻一些。
若官员牵扯其中,那至少都是免职处理。
税务局不受地方州县管辖,只听命于中央,地方官员跟他们没有什么瓜葛,职权而言,双方是平级的。
除了罚款以外,还颁布了信用等级,就直接印在户籍上,从新政开始,户籍将会变得非常重要,你要是没有户籍,那除了你的性命受到律法保护之外,其余都不受到保护,什么劳工法案,什么教育,统统都与你无关,别说科举,你连田地占有权都没有,因为你没有户籍,那你没法缴税,你不缴税,朝廷只能出于人道,保护一下你的性命。
共有五个等级,最低等级,就连立契的资格都没有,这种人立下的契约,朝廷都不给于保护,谁要跟他们签约,所有后果自己承担,就算你想缴纳印花税,朝廷还不让,任何与朝廷有关的事务,这些人没有资格参与。
要三年才能够恢复一个等级。
当然,这口头说谎不在信用范围内,一定是要违反神圣的君子契约,这信用等级才会受到影响。
这里面的法治思想是非常重的。
这样就是引出了户籍问题,必须得更换户籍,朝廷是规定三年之内,所有的中原百姓,全部都得更换全新的户籍,这其实也给了那些以前为了逃避税收,隐藏自己户籍的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以前的账都不给你们算,大家都重新来过。
这一系列的法案下来,意思是非常明显的,你们偷税是可以的,只要别被逮着就行,逮着你们就是等着巨额的罚款吧。
又规定了五年重新商谈一次税率,这个也是便于朝廷的宏观调控,其实新政中的很多法案都还没有定死,大家还是可以商量的。因为朝廷提倡信用,那么首先朝廷自己就不能随便的出尔反尔,但是朝廷怎么可能将自己给限制死了,五年重新商讨一次,主动权就始终在朝廷手中,再怎么样,朝廷也就是忍五年而已,五年之后,那就有恩报恩,有仇报仇。
这个就还算在大家的意料之中,只不过大家听到这些惩罚,有些吓人,太狠了一点,但还算是能够接受的范围内,而在新政之中最为劲爆的消息,那就是皇帝带头交税。
不管自哪个朝代以来,李治肯定都是第一个缴税的皇帝。
那么换而言之,皇帝都缴税,谁还有能免税。
也就是说率土之滨都得纳税,新政颁布之后,那就不存在什么免税户,就连皇室宗亲的食邑制度也都随之改变了。
在周朝的时候,那些亲王都有封地,等于各自都有军队,到了唐朝,亲王对于食邑只有经济控制权,唐朝亲王的上限是一千户,也就是说这一千户的税就都是属于亲王的,就是当做工资发给他们,但是是亲王自己派人去收税,这其中当然会有压迫,也有人超过了一千户,但是如今,基本上可以说是废除食邑制度,就是完全作为工资发给亲王,由国家统一收税,然后再发给那些亲王,亲王不具备收税的权力,但是不少他们一文钱,该是多少就给他们多少。
这也不知,这亲王所占有的土地,统统都要缴税。
其中还包括军籍户。
但是,朝廷在其它方面,给予军籍户各种福利,根据军籍户的出征次数,战功,来确定的福利的多少,但也不是给钱,朝廷也没有什么钱,主要就是教育和借贷,医药方面,也有一定福利,但是不多,军籍户从金行、元行的小额贷款,是不用支付利息。
而且立下战功的士兵,过年都给福利,等于将这笔账算下来,军籍户反而是因此得利的。
在这一点上,李绩他们一直都在宣传。
除皇帝之外,还有一群人也是头回被要求缴税,这就是佛道等教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