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贼(风再起时)-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次日,荀彧乘车往东南而行,盖俊则亲将一万步骑,巡视河南诸县。大军经偃师、巩县,出旋门关一路向东,来到荥阳。

    荥阳境内不仅有天下第一粮仓——敖仓,还产铁,建有负责冶铸的铁官机构。东汉于十三州置铁官百余,每处铁官下辖一个到数个大作坊,人数在数百至数千人不等。

    河南荥阳、河内隆虑以及河东诸处,由于靠近京师,规模最宏大,亦有工官、匠官,直接锻造兵甲、器具,供应大汉国堪称天文数字的战具。

    不过董卓撤退关中,显然没打算便宜了旁人,荥阳粮食被搬空,匠人也被裹挟走。

    盖俊对董卓的小伎俩不在乎,荥阳根基还在,只要人力物力跟上,很快就能恢复。

    盖俊自董卓进京后,入河内,争河东,再占河南,三河尽有矣。三地人口稠密,土地肥沃,且因有供养京师雒阳的任务,汇聚天下最优秀的百工人才。一群优秀的匠人,可以让你的铠甲更坚固,武器更锋利,战具更精良,毫不夸张的说,足抵十万虎狼之士。

    盖俊在荥阳呆了整整两日才再度起程,跨汴水而东,游诸县,直抵原武,此地距离陈留酸枣只有一线之隔。酸枣即去年关东联军盟誓之地,如今人去县空。

    盖俊感慨万千,掉头转向南,经阳武、中牟,到达河南东南方最后一站开封县。开封和陈留郡治所陈留县仅数十里路程,陈留太守张邈早在盖俊进驻原武时就接到了汇报,又闻对方南下,便赶来开封相会。

    其弟广陵太守张超亦随之而至,不对,应该说是故广陵太守,因为老狐狸陶谦已经把他免职了,改琅邪名士赵昱为新任广陵太守。不过张超不在乎,反正他也没打算再回徐州,他是东平国人,兄为陈留太守,兖州才是他的根本。

    张邈比何顒尚长数岁,今年已有五十余岁,胡须发间半白,可谓袁绍圈中最长者,诸人皆以兄事之。张邈自恃为兄,素来喜秉正义,动辄厉色数人,袁绍在京中时,为谋宦官,听之任之,以此显示自己的胸襟,收拢天下志士之心。然而今时,诸人各自称雄一方,张邈颜色始终不改,就有了那么一些不知变通。如前翻,袁绍乃讨董联盟盟主,而他却以下犯上,斥责袁绍,说到底他还是没有接受身份的转变。

    盖俊也没有逃过他的魔掌,两人见面才聊几句,他便开始指责盖俊窃取河内,使王匡无立足之地。

    “……”盖俊听得一脸郁闷,心道你不是恨王匡入骨吗,怎么又为他说起话来?去年王匡杀死妹夫、党人“八厨”胡母班,张邈亦为八厨之一,发誓要为好友报仇,这还不到一年,仇恨就放下了?

    张邈一说再说,盖俊感到不耐,脸色渐渐阴沉下来。张超立觉不妙,盖俊可不是袁绍,能够容忍你说三道四,赶紧插话道:“将军,臧(洪)子源目下可好?”

    盖俊干笑道:“子源治理河东甚是得宜,孤与子源少年相交,对他了解极深,子源有宰牧之才,如今位居河东太守,完全是大材小用。”所谓宰牧,顾名思义,宰相、州牧也。“子源常常念及足下对他的知遇之恩……”

    张超摆摆手道:“子源才略智数皆十倍于我,除非盲目,否则如此大才,岂能不用?今子源归于将军,得以一展胸中抱负,我亦替他高兴。”

    盖俊笑笑,和张超漫谈半天,而后不经意地问道:“刘(岱)公山在昌邑吗?”昌邑为县,属山阳郡,为兖州刺史部治所。

    “……”张邈张超兄弟神色一滞。

    至于这么惊讶吗,当真以为我会不提此事?盖俊冷笑道:“从中平六年算起,至今已有三载,他刘公山是在玩火”

    张邈皱眉道:“按朝廷规制,青、徐每年拨幽州两亿七千万钱,冀、兖拨并州三亿钱,粮谷若干。然,自黄巾暴起,中原四州(兖、豫、青、徐)屡遭兵祸,从未有一时安稳,得一刻喘息,青、徐早已停止供给幽州……”

    “那又如何?”盖俊硬邦邦道。首先,幽州牧刘虞是徐州人,又无力强行讨要,加之自身在幽州屯田成功,自然可以装作大方的免除青、徐二州供给。但老子是凉州人,冀、兖干我鸟事?能要来,凭什么不要?

    张邈深感无颜,不悦道:“子英……”

    盖俊笑着点点头道:“行,既然大兄亲自开口,没道理不给大兄情面。这样,前面两年先欠着,但今年的一定要给我。”

    张邈踌躇道:“这个……”

    盖俊缓缓收起笑容,一字一句道:“大兄,这是我的底线。你回去告诉刘公山,一个月之内,若不运来钱粮,韩(馥)文节就是他的下场”

    “……”

    颍川郡、颍阳县,颖水之畔,一男子身披蓑衣,头戴斗笠,半卧半坐、悠闲自得的垂钓,身前木盆,已有数条尺余长红鲤。左方数丈远,一名十岁左右的童子立于篝火旁,摇动木架,木架上有数只红鲤散发着悠悠香气,使人不由食欲大振。

    “张童,还未烤好吗?”男子如无骨病般,由右躺变为左躺,他年约三十二三岁,中等身量,体貌消瘦,五官无奇,合在一起却给人以和谐之感,只是脸色过于苍白,若非有大病在身,便是沉溺酒色之人。

    “主人,好了。”姓张的童子小脸被火烤得通红,用袖口擦了擦汗迹,恭恭敬敬端鱼上前。

    男子伸出筷子,鱼身一碰即碎,入口则化,男子闭上眼睛摇头晃脑道:“张童,你的手艺最近大涨啊好好……你也吃一些吧。”

    “诺。”张童拿起一条鱼,坐到男子身边低头啃咬,烫得他龇牙咧嘴。

    男子轻开双眸,看小童狼狈模样,笑着道:“慢些吃,别烫着。”说罢取来腰间酒袋,仰头猛饮,苍白的脸颊顿时浮出一团酡红,一口鱼,一口酒,好不快活,直拿神仙都不换。

    一个时辰后,鱼仅剩骨,酒袋渐空,男子以头枕手,目光迷离地看向桥上不时经过的车辆人群。不知过了多久,男子双眸忽而一凝,只见十数名骑士护卫着一辆装饰奢华的马车下桥,不去颍阳县城,而是向自己这边行来。

    “皂盖,六尺朱色车轓,六百石……”男子认出了马车装饰代表的身份。双方越来越近,十几名骑士身上散发出惊人的杀气,张童骇得牙齿打颤,畏缩于男子身后。男子目光惊奇,这等杀气可够浓烈的了,一看就知是百战精锐,车主是谁呢?

    此时,停下的马车内突然响起清朗的笑声,无比熟悉。

    “文若?”戏志才大喜,一跃跳起。

    荀彧掀帘而出,跳下马车,道:“志才,你好悠闲呐”

    “你已在河北出仕了吗?”戏志才醉眼静静打量荀彧。荀彧将宗族离开家乡时,曾和他说若袁绍或他人,有值得辅佐者,便写信召他前去,共谋大事。

    荀彧摇摇头道:“非车骑,而是骠骑也。”

    “原来如此……”对于好友荀彧出仕北疆,戏志才毫不意外。当今天下,值得投靠的人,掰手算来,也不满一只手,盖俊无疑是当中实力最强的人,尤其近来克复帝都,更是让他的声望一路攀升。何况荀彧和盖俊有着十几年的交情。

    荀彧笑着问道:“盖骠骑求贤若渴,志才有意乎?”

    戏志才双臂展开,伸了伸懒腰,道:“文若眼光高远,既然认定骠骑,必然无假。我在家中正呆得有些厌烦,便随你走一遭……”

    

正文 第三百零三章 陈、赵、杜

    第三百零三章陈、赵、杜

    荀彧和戏志才相交莫逆,早有约定,是以手到擒来,若非还要邀请旁人,根本不必亲自跑一趟,一封信即可召来。

    荀彧离开颍阳县,去往第二站——自己的家乡颍阴县,戏志才并未同行,盖因他接下来要找的二人,从兄荀悦、陈群皆是属于严于律己、亦严于律人的君子,平生最厌恶的就是戏志才这等不治行检之人,与其见面彼此不顺眼,不如尽可能避开。

    荀彧也是正人君子,但他生性豁达、胸襟广阔,能够包容对方的缺点而看到优点,戏志才、郭奉孝莫不如此。

    荀彧翻越潠水,入颍阴境内,从兄荀悦没有和宗族同居一地,而是躲在一座不知名的山中隐居,人莫能察,连族人也不例外,惟有荀彧等少数人知之。

    无疑,得到他认可的人才能找得到他。

    荀悦精通《礼》、《易》、《诗》,尤善《左传》,荀彧与他相差十五岁,自小就很佩服他的人品、学识,认为他德、术双全,可以继承祖父“神君”荀淑,以及叔父“荀氏八龙,慈明无双”荀爽的衣钵。

    马车迤逦至一座小山山脚,荀彧下车沿山路而行,护卫立时分为两拨,数人留下看顾马匹、车辆,另有十人寸步不离跟随荀彧上山。

    此山多松柏,阴坡多松,而阳坡多柏,亦算一道景观。荀彧逆溪流而上,走到半山腰,数栋简陋而雅致的茅草竹屋浮现眼底,屋前有一株参天古柏,树冠直欲遮天,树下一名相貌俊朗不凡的中年儒士跪坐蒲席,手捧竹简,全神贯注,姿态异常沉静,宛若画中君子。此人正是荀彧从兄荀悦。

    荀彧当即扬声道:“大兄……”

    “……”荀悦沉寂书海,未有反应。

    荀彧哑然失笑,自己这位从兄酷爱读书,一见篇牍,任是外间风吹雨打,也很难把他唤醒,可谓书痴。荀彧快走几步,来到荀悦身前,甩臂长揖道:“大兄……”

    眼前人影晃动,幽香飞入鼻中,荀悦终于反应过来,见到荀彧,讶然问道:“文若何以在此?你不是带着宗人去河北了吗……”

    荀彧说道:“宗人已至河北,弟这次是为大兄而来。”

    “为我?……”荀悦放下书卷,面无表情道:“文若莫非是想让我到河北出仕?”

    “非河北,而是河朔。”河北、河朔都是泛指黄河以北的意思,可以并称,但荀彧所言二者要区别对待,前者言冀州,后者言并州。

    荀悦自然听得出来,皱眉道:“盖骠骑……”盖俊近年来有些作为让他看不惯,与之相比,袁绍则要好一些,他以为荀彧多半会出仕河北,没想到反投了盖俊。

    荀彧知道从兄对盖俊印象不佳,道:“大兄可知盖骠骑逐走董卓,收复帝都……”

    荀悦目视荀彧数息,突然一跃而起道:“何时之事?”

    “已有十数日,颍川士民百万,恐怕也就从兄这等隐居的贤人尚不知晓。”荀彧笑着摇摇头。“董卓焚毁函谷,狼狈逃回长安,覆灭指日可待。”

    荀悦来回踱步,闭目半晌,后道:“董卓弃河南、函谷,辖下只剩三辅(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弘农四地,盖骠骑据三河子绪、一为阳翟赵(俨)伯然。两人皆弱冠出头,应该说是颍川年轻一代新近崛起之辈。

    去年荀彧曾通过陈群与杜袭见过一面,虽然没有太过深入交谈,但对方的言行举止还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杜姓乃是定陵大族,杜袭曾祖安,曾为荆州南阳郡宛县令,任内诛杀豪强,甚得百姓爱戴,后为巴郡太守,廉政爱民,威望更高。其去世时,巴郡百姓无不流涕,一路将他的灵柩送回定陵家乡。杜袭祖父杜根,十三岁便以童子郎入太学,后任郎中。因反对邓太后临朝执政,险些被害,变名易姓逃亡,直至邓太后去死才被汉安帝下诏寻回,任侍御史,直至寿终。杜袭父杜翊世亦以刚烈忠直知名,累迁至尚书。杜袭可谓秉曾祖、祖父、父三代之风,多才而正直。

    至于赵俨,荀彧未见其人,而闻其名,赵俨少通经史,年弱冠就称誉乡间,想来非浪得虚名之辈。

    其实在陈群心中,他更重视赵俨,后者刚毅有度,文武双全,未来成就当会在杜袭之上。赵俨家住阳翟,返程时正好顺路,所以陈群只给杜袭写了一封信。许县、定陵相距二百余里,荀彧为了节省时间,派出一名骑士送信,次日便送到杜袭手里。

    杜袭考虑再三,又与族中长辈勾通,最终决定应陈群所邀。杜袭独身前往,没有带上宗族,他此行有试探之意,若盖骠骑值得辅佐,到时再迁宗族不迟。

    杜袭到达许县陈家,诸人一同出发,至颍阴时分为两路,荀彧向西去颍阳会合戏志才,而陈群则北上阳翟邀请赵俨,双方约定在颍川边界阳城县相聚。因为荀彧一早和戏志才谈妥,两人见面后直趋阳城,但陈群却生出些波折,苦劝两日才说服赵俨。

    阳城既是孙坚攻略河南尹的前线,又是后方大本营,荀彧一行人足有男女数百口,自然受到严格盘查,不过盖、孙两家如今正值蜜月期,荀彧等人又是颍川知名之士,顺利通过关卡,回到河南尹。

    巧合的是,在他们进入雒阳东南数十里外的缑氏县时,碰巧遇到盖俊回返的大军。

    ''

正文 第三百零四章 韩信?耿弇?

    第三百零四章韩信?耿弇?

    兖州、山阳郡,治所昌邑。

    兖州刺史部深处会议厅,刘岱高居主位,脸色阴沉,目光如火,身前几案放着一张薄薄的帛,正是陈留太守张邈亲笔手书,言及骠骑将军盖俊向兖州讨要钱粮一事。

    堂中,自别驾王彧、山阳太守袁遗以下文武数十人皆默然。

    “砰……”刘岱狠狠一拍几案,站起身,来回踱步,怒喝道:“盖俊竖子欺我太甚、欺我太甚……他难道不知去岁酸枣会盟,已经耗干兖州府库粮仓?若得济,我等怎会解散联盟……”

    刘岱心中犹不能解气,再度喝道:“哼何谓若有迟疑,韩尊父太丘病故,孤身在北地,无暇分身,只得托丈人带去敬意,至今引以为憾。”盖俊丈人蔡邕作为大汉公卿墓志铭专业户,海内所望陈太丘碑文理所当然出自其手。盖俊借助蔡邕,短短一句话就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

    陈纪含笑道:“将军为国牧边,内安羌人,外御鲜卑,有庇护百姓之任。家父丧事虽重,犹不及百姓万一。”

    盖俊摇头感慨道:“陈君此言,实令孤感到愧惭。”

    陈纪复道:“将军过谦了。将军之功德,汉之一世,少有人及,如能诛杀董贼,振奋国家,足以比肩韩、耿比肩,甚至犹有过之。”

    “……”盖俊瞳孔微缩,韩信为高祖刘邦之首席大将、耿弇为光武刘秀之首席大将,皆有克定半壁江山之功,陈纪以二人比之,评价不可谓不高。然而这中间也有值得玩味的地方,韩信谋反身死,耿弇则以善终,两人结局迥然不同,陈纪是在隐晦的警告我吗?……

    ''

正文 第三百零五章 坐而论之

    第三百零五章坐而论之

    “素闻将军善治《左传》,岂不知《春秋》之义,求诸侯莫如勤王,今天子在西,为董卓所挟,将军奋威除贼,匡扶汉室,则足以比肩韩、耿,甚至犹有过之。”

    “……”盖俊瞳孔猛地一缩,他听出了陈纪话中深意,韩信谋反身死,耿弇则以善终,两人结局迥然不同,对方是在警告我吗?

    荀彧虽赞成陈纪之举,但气氛还是不要弄得太僵,拉来陈群道:“将军,这位是陈君之子陈长文,与我有总角之交,长文正直通雅,才华横溢,乃鄙郡之翘楚之士。”

    “见过盖骠骑。”陈群当先行礼。

    盖俊收拾心情,朗声笑道:“陈长文,颍川青年士子之冠冕,早闻子之大名,今日一见,名不虚传。孤得长文,心中大快。”

    盖俊是谁?他可是天底下首屈一指的权贵人物,得他夸奖乃至吹捧,陈群心中怎会毫无波澜。不过他的面上却异常平静,再施一礼,道:“将军过誉……”

    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盖俊看得连连点头,这就是冠盖天下的大家族出来的子弟。若是寒门出身,即使再有才华,也不会似陈群这般镇定自若。

    盖俊对陈群的印象,只剩下历史上‘臭名昭著’的九品中正制发明者,九品中正制是一个意义影响深远的制度,直接造成了晋代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政治局面,虽然陈群当初制定它的时候可能不是抱着这等想法。

    盖俊相信,这个时空有着自己的存在,九品中正制再难出现。

    荀彧又拉来第二人,盖俊早就注意到此人,他三十二三岁年纪,身高七尺,体貌单薄,五官平凡,合在一起却给人以和谐之感,但他脸颊苍白,嘴唇青灰,若非有大病在身,便是沉溺酒色之人,因盖俊已从荀彧口中得知对方不治行检,必是后者无疑。

    盖俊今日见到人,才知对方沉迷酒色之深,远超荀彧形容,以及自己的想象,素称浪荡的许攸在他面前实在不值一提,在盖俊认识的人中,许只有汉灵帝或可与之一比,而汉灵帝,三十四岁而卒。

    荀彧又道:“将军,这便是我前时为你推荐的奇士,颍阳戏志才是也。志才精通兵法,深有算略,智虑千里,必可为将军助力。”

    盖俊亲切地道:“志才身体似有小恙?”

    “余自小身体孱弱,加之不懂养生之道,不少医师皆言吾难过四旬。”这样的话从戏志才口中说出,丝毫不减悲切之色,反而声音清亮,笑音频频。

    旁边陈纪、陈群父子闻言,皆是皱起眉头,显然并不喜欢此人作风。

    盖俊笑容一收,正义言辞道:“孤同文若相交十数载,素知其为人,他言志才有良、平之奇,那定然无假。志才既怀超人之智,岂非天授之?如此不珍爱身体,过矣。”

    戏志才爽朗行礼道:“谨遵将军教诲。”

    他真的会听吗?盖俊并不这么认为,像对方这样意志坚定之辈,绝不会被三言两语说服。不过在他离开雒阳前,派出使者赶往南阳。没错,他欲请之人,便是医圣张仲景,如今其人已顺利到达雒阳。

    昔年蔡琬病情愈重,日日咳血,盖俊心急如焚,冒天寒地冻,赴南阳邀张仲景为她看病。张仲景当时虽然尚不满三旬,却施展惊天手段,成功治愈蔡琬绝症。蔡邕心念对方活女之恩,知其有入仕之志,上下奔走,为他讨来一个孝廉名额。后张仲景举孝廉、为郎中,外放荆南桂阳郡,数年间历任数县,仕途通畅,最后一任是在南郡为千石县令,然受到黄巾之乱影响,弃官归家,潜心研究医术,至今绝仕七载矣。

    盖俊邀来张仲景,倒也不是独为戏志才看病,而是张仲景为官清廉,医术高超,无论从哪个方面考虑,都是值得招揽的人才。

    随后又在荀彧的介绍下认识了荀悦、杜袭、赵俨诸人,期间盖俊既表现出了君主该有的威严,又适度的显示求贤若渴之心,相信在颍川俊杰眼里,形象应该不差。不过让他有些失望的是,其中没有“鬼才”郭嘉。早在荀彧向他举荐人才时便无郭嘉的名字,盖俊强忍住才没问出口,也不知是他此时名声不显还是已经投效袁绍。

    盖俊又反为颍川众人介绍以骠骑将军府长史贾诩、并州刺史部主薄杨俊为首的文臣。盖俊给贾诩起的外号是“明哲保身贾文和”、“低调做人贾文和”,由此可知其人,他就像盖俊的影子,总是站在其身后,从不拉乡结党,对颍川众的到来毫无反应,甚至是乐见其成。

    杨俊则不同,他不是一个人,他代表着盖俊体系内的河内士人,他们不久前才借由盖俊打压并州本土系的良机一跃进入北疆权利核心,目下权利虽大,根基却不稳。颍川自从党锢之祸以来,便是天下瞩目之地,人杰辈出,今颍川士人以陈太丘子陈纪为首,荀彧为辅,大举入侵,无疑会威胁到河内士人的利益。

    该联合颍川窃取晋阳之权?抑或联合晋阳抵御颍川入侵,两者有利有弊,杨俊一瞬间想了很多,脸上却带着笑意和颍川诸人见礼。

    双方互相客套几句,盖俊遂邀众人至帐中,坐而论经,主要以《左传》为主。

    盖俊读《左传》十七载有余,毫不夸张的说,倒背如流,专研甚精,自信未必逊于当世名儒,然而陈纪一番观点言论,让他颇有哑口无言之感,心里不由酸酸地嘀咕道:“昔有大儒王充好博览而不守章句,今有卢植好研精而不守章句。此学之法也。背诵章句、注解,纵然十万、百万言,于学又有何益?……”

    《左传》全名《春秋左氏传》,《春秋》是经过孔子修订的鲁国的编年史,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伯起始,家学《欧阳尚书》造诣之深,无人能及,曾祖及孙四代人人为博士,遂致四世四公。汝南袁氏自袁(安)邵公始,家学《孟氏易》,同样冠绝天下,此,四世五公之基也。何君与乃父太丘亦为博士,天下敬仰。若有博士投之,孤便是做梦,也会笑醒,官爵任意挑选。”

    “……”面对盖俊抛出的橄榄枝,陈纪笑而不言。盖俊虽然才能出众,势力亦强,却始终对勤王一事顾左右而言他,不肯流露心迹。陈纪下定决心,盖俊一日不救天子,他就一日不会出仕,这是原则问题,无可改变,至于儿子陈群,他则不打算干涉。

    陈纪坚决不出仕而选择隐居的态度令盖俊感到些许失望,对方是享誉天下的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1 1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