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贼(风再起时)-第1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皇甫嵩固然待他不薄,但董卓又何尝差了,徐荣难以抉择,只能装作听不懂。其实这样也ting好,武将就该有武将的责任,最好不要参与朝堂争斗,不然,恐怕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突然间,鼓声炸响,旋风一般传入帐中。

    徐荣暗道一声来了,起身走出大帐,带上三五名亲卫,向中军帅帐行去。路上,徐荣蹙眉思考,董卓若是真为长安文武所杀,那他就该好好考虑一下后路了。

    董旻乃是董卓胞弟,两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不可能向朝廷投降。而他却不同,他虽受董卓恩惠,但仍是朝廷将领,没有必要为董卓赔上xing命。

    望着中军帅帐,徐荣心里默默地道:“叔颖,希望不要走到兵戎相见那一步……”和刚强偏ji的董卓不同,董旻为人宽和,徐荣与他相识数载,jiāo情还算不错,不到万不得已,他真的不想杀董旻。可惜,事情的发展变化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徐荣步入帐中,诸将到者半数,每个人都是一脸凝重,愁眉不展,董旻,则和族侄董岑等董氏宗人jiāo谈,这个时候,他所能信得过的人,也就只剩下自己的亲人了。

    看到徐荣到来,董旻停下话语,径直走上来,双眼死死注视着他,一字一句道:“子盛,长安发生叛luàn,城mén皆闭……”

    徐荣心知董旻这是在试探他,一个回答不好,就将落得血染大帐的下场,因为,他是大营内惟一可以威胁到董旻的人。而董旻,目前虽然还能掌握大营军权,但恐怕只有老天知道他能维持多久,根除隐患,宜早不宜迟。

    徐荣定了定神,说道:“麾下已经听说了。将军,事不宜迟,当火速出兵救援董公。”

    “……”董旻目光一凝,其实方才他和诸宗亲将领谈的,就是该如何处置徐荣,他已经下定决心,只要徐荣稍有推脱,立刻将其斩杀,与家族、xing命相比,区区一点jiāo情算什么。然而,徐荣的回答滴水不漏,让他发作不得。他总不能在徐荣提议出兵的情况下杀人吧?到时候诸将会怎么看?士卒会怎么看?恐怕徐荣一死,军心立溃。

    董旻脸容微僵,勉强道:“这个自然。”

    大军出营,没有一两个时辰是想也别想,走到长安,费时也不少,更别提进攻城高墙厚的长安了。换句话说,他们徒拥数万强军,却帮不上什么忙,只能祈求董卓平息叛luàn,或杀出长安。

    不过众将心里都非常清楚,朝堂上的士人能够神不知鬼不觉掌握长安诸城mén,力量至少不在董卓之下,甚至更在其上,以有心算无心,董卓活下来的几率,微乎其微。

    诸将气馁,其中不无投降打算者,对救援一事不甚热衷,可是董旻不可能就这么放弃,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几率,也要搏上一搏。一声令下,全军出动,兵指长安。

    行军的途中,董旻不时出神,凝望yin霾的天空,虽然他心里充满悲观sè彩,但也抱着一丝奢望,纵横天下数十载的兄长,绝不会就这么死去。

    然而,斥候传回的消息将他彻底打入谷底,兄长董卓,死了,头颅就悬在章城mén。

    事实上斥候看到的绝不只于此,他还si自隐瞒下两件事,其一,长安城内一片欢腾,用屁股想也知道是在庆贺董卓之死。其二,章城mén下,聚满了观看的人群,议论纷纷,时有笑骂。斥候不傻,他敢言及,董旻一定会恼羞成怒,砍掉他的脑袋解气。

    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不一刻,全军尽知董卓身死,立时sāo动连连,士官不能制。

    董旻心中满是悲凉之意,如今,他颇有些茫然无所适从,也不知该继续前进,还是该后退。进,则人心不安,士气低落,仓促攻城,绝难成功,反有落败的风险。退,则退到何地?长安城郊大营?万岁坞?甚或陈仓、雍县,乃至凉州……

    董旻问徐荣道:“子盛,你说,该如何是好?”

    既然确定董卓已死,那么徐荣就不得不为自己打算了。

    首先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绝不能让董旻逃跑,所谓逃跑,以万岁坞以西为界。万岁坞不仅囤积着大笔的钱粮,不远处的陈仓、雍县一线,驻扎有董军两万jing锐士卒,主将乃是董卓麾下第一猛将樊稠。双方一旦合流,长安朝廷短期内恐怕拿他们没辙。而等董旻缓过气来,联络弘农董越、河东牛辅,三箭齐发,长安朝廷就危险了。

    其二,也不能让董旻攻城,徐荣并不了解长安文武目前掌握了多少实力,但想也知道,他们刚刚除掉董卓,士卒未附,急攻下,说不定会有董卓余党开mén献降。

    徐荣稍稍整理一下语言,缓缓说道:“大军卒闻董公为jiān僚所弑,心中不免惶惶,此时攻城,无济于事,徒增伤亡而已。”

    “……”董旻脸sèyin晴不定。

    “亦不可走,将军为董公胞弟,走则其势难返,亦为诸将看轻。更兼西凉韩遂在背,虎视眈眈。届时,前后皆有顽敌,困守方寸之间,吾等死无葬身之地矣。”

    “……”董旻面sè又是一变。徐荣所说一点不假,他若退出京兆,不仅将陷入两面受敌的困境,同时也等于向外界宣布,他退出董卓继承人的行列。

    “董公子嗣皆幼,能领袖群英诸豪者,舍将军其谁?依麾下之见,不若率兵回营,监视长安,bi其等困守孤城,同时书召牛(辅)中郎、董(越)中郎、段(煨)中郎率兵勤王,为太师复仇。到时大军云集,牧马长安,将军登高一呼,诸将影从,士卒效死,一战破城,诛杀jiān宄,护佑天子,进而继太师之位,声势不下董公。”

    徐荣言语毫无迟疑,如水银泻地,一气呵成。董旻听得怔住,旋即,怦然心动,一时间连兄长的死都忘记了。从xiǎo到大,董旻一直生活在董卓的yin影里,为脱离其羽翼,他努力了大半辈子,从未成功。年过半百后,心思转淡,变得安于现状,只是心里,总有那么一点不甘。如今听徐荣的意思,自己似乎有和兄长平起平坐的机会,而且,并非言之无物,成功的可能xing极大……

    至此,董旻彻底消除了对徐荣的杀心,视其为自己的韩信、耿弇,不仅打仗一流,而且目光深远,见解独到,世之奇才也。董旻心情ji动下,一把拉住徐荣的手,以从未有过的郑重表情一字一句道:“子盛,异日我若得太师之位,必封你为将军,总领天下兵马。”

    徐荣笑而称谢,笑得意味深长……

    董旻最后瞭望一眼长安方向,下令后军变前军,打道回营。

    天空yin霾而昏暗,眼看即将天黑,皇甫嵩负手站在长安西mén楼上,炯炯双目下,漂浮着一团扁平的漆黑,为筹划除董,他已经两天一夜没合过眼。

    半晌,士卒来报董旻大军掉头回返,皇甫嵩闻言剑眉轻蹙,看不出是喜是忧。

    董旻撤走,当是得知董卓已死的消息,只是不知,他是撤往何地?若是放弃大营,退回万岁坞,便有些棘手了。

    皇甫嵩静静陷入沉思,不知过了多久,皇甫祚登上城楼,行至皇甫嵩身侧,轻声呼唤道:“父亲……”

    “何事?”皇甫嵩惊醒,望向长子。

    皇甫祚面有喜sè,言道:“父亲,刚刚得到消息,(皇甫郦)伯秀已至霸陵,合诸公si兵,急赴长安而来,根据使者推算,再过两个时辰,就会赶到长安城东。”

    皇甫嵩自言自语道:“董旻若逃,两个时辰的话,或许还来得及,只是不知战力还能剩下几成……”进而问长子道:“王公、朱、吕二位将军都知道了吗?”

    “都知道了。”

    皇甫嵩颔首吩咐道:“你去告知王公,朱、吕二将军,就说于伯秀到达长安前,务必集结上万步骑大军。”

    “父亲……”皇甫祚大吃一惊。而今董旻部动向不明,仓促决定出兵,恐怕不是明智的选择。

    皇甫嵩淡淡地道:“无论董旻是归营还是撤往万岁坞,我等皆要出兵。去吧。”

    皇甫祚无奈应诺。只得心里安慰自己,父亲一生用兵老矣,战无不胜,威名远播,其智计绝伦,非自己所能看懂。

    王允的反应和皇甫祚一模一样,认为皇甫嵩出兵的决定太过随意,本想一口拒绝,不意朱儁、吕布皆赞同。吕布的想法很简单,董军士气低落,此时出兵,正当其时,可一战大破之。朱儁则了解皇甫嵩的想法,董卓一死,士卒丧胆,诸将胆寒,丧家之犬耳。董旻若归营,士卒思逃亡,诸将思后路,将兵围之,加剧矛盾,或可兵不血刃杀死董旻。而董旻若逃亡,则更加简单了,从后追击,如摧枯拉朽,大胜可期。

    王允终为朱儁说服,同意出兵。

    天黑的一刻,皇甫嵩从斥候那里得知董旻回归大营,没说什么,只是加紧调集兵卒。及皇甫郦率本部一万,si兵两千余赶到长安,天sè已是一片漆黑。而云集于长安西城的士卒,业已不下万人,遂大开长安诸西mén,两军遂于城外合并,由卫将军皇甫嵩为帅,奋威将军吕布为副。左将军朱儁镇守长安,威慑不轨。

    “叔父,不知我来晚没有?”皇甫郦一脸疲惫的站在皇甫嵩身前。

    皇甫嵩含笑说道:“不晚,时间刚刚好。伯秀,辛苦你了。”

    皇甫郦回道:“为国奔bo,何谈辛苦。”

    “壮哉伯秀。真我皇甫氏佳儿也。”皇甫嵩抚掌笑道。汉军出长安时,皇甫郦部已得休息,当下皇甫嵩不再耽搁,率兵赴西。

    董军回到大营后,一些士卒思董卓既死,往后无依,加之惧怕朝廷怪罪,遂借天黑之便,开始三三两两结伴逃亡。这一切都看在徐荣的眼中,士卒逃亡是他意料之中的事,甚至煽动士卒逃跑的一些谣言,还是他放出去的。

    董旻勃然大怒,接连击杀百余逃兵,悬头于营mén,才稍稍止住逃势。不等松他一口气,就接到一件晴天霹雳般的情报,斥候言长安方向正有一支多达数万之众的大军向大营杀来。

    董旻鼓着双眼傻傻地看着斥候,心道长安城所有兵卒相加,也不过一万五六千人,哪来的数万士卒?接连询问数遍你可看清楚了?斥候皆曰数万,语气坚定。

    董旻求助似的看向徐荣,后者也是目有异sè,看来,自己的计划要提前了。口中说道:“敌众若此,不外乎二者,一为城内百姓乔装军士,二为段煨、皇甫郦部。长安周边诸军,惟有二人所部,才能在这时赶到长安,且皇甫郦乃是皇甫嵩侄子,易被说动。”

    董旻心中更慌,询问对策。徐荣曰以不变应万变。

    这算什么狗屁主意董旻心里骂道,不过让他出去一战,他还真没那个胆子。既然打定死守,董旻未免诸将心怀不轨,开mén献降,使宗亲各把营mén,以为万全。

    徐荣冷冷一笑,岂不闻顾此失彼。招来亲信,耳语之……

    皇甫嵩带兵抵达董军大营,已是深夜,他立刻命令兵卒进bi营垒,同时喊杀,两万余人一同呐喊,形成无形的气làng,一瞬间,如狂风一般席卷整个大营。随后,喊声愈加清晰,一bo接着一bo,连绵不绝,董军将士无不震恐,胆战心惊。

    与此同时,大营内各地冒出冲天大火,到处都是喊杀声。

    外间的喊杀声充其量只能让董军将士感到恐惧,因为他们心里其实清楚,有营垒庇护,敌人短时间绝难杀进来。但是,营内发生的状况就不同了,这可是随时会威胁到自己的生命。不仅一营皆惊,连董旻也慌了,以为众将皆叛,不敢久留,乃弃大军,与亲信之辈十余人,乘马疾驰至营西mén。守mén者其族弟董信也,乃开营mén,共逃亡。

    董旻未走出里许,百骑由后赶至,其未加理会,以为是自己人。事实也确实如他所想,只不过他没想到的是,这是一群想取他xing命的自己人。

    没错,这些人正是受徐荣所遣。

    董旻出逃甚急,来不及置换衣甲,极为扎眼,轻易就被认出,霎时间矢如雨下,董旻不备,身中五箭,折落下马,又为后骑所踏,顿时殒命当场。

正文 第三百六十七章 猜忌

    第三百六十七章猜忌

    数百名甲士里三层外三层护住中军大帐,徐荣立身帐前,望着大火冲天,hunluàn不堪的董军大营,微微皱起眉头。()

    皇甫嵩将数万众进bi大营,董旻惧怕诸将有人心怀不轨,开mén献降,使宗亲将领各率重兵,把守营mén,以为万全。却不想徐荣来个釜底chou薪,这场暴*,毫无疑问由他一手导演,而他也借此成功bi得董旻弃军而逃。

    但很显然,事情的发展就像脱缰的野马,彻底脱离了他的掌控。

    徐荣很讨厌这种不能把握的感觉。

    “中郎……”麾下部将呼唤道。

    “走吧,去迎接王师。”言讫,徐荣翻身跃上马背,向东而行,甲卫随之而动。

    沿途数以千计杀红了眼的luàn兵,挥舞着兵器扑上来,徐荣部面对倍于自己的对手,毫不惊慌,沉着应对,整支队伍仿佛一架jing密的战争机器,士卒以矛楯为墙,弩夹其中,待敌至近前,弓弩齐发,发无不中,中者立倒,几个呼吸间,便shè杀过百。继而百骑从阵后绕出,斜刺里杀入luàn兵之中,一轮砍杀,死尸枕籍。

    luàn兵惊骇,一哄而散。

    徐荣从始至终都是一副bo澜不惊的样子,他和麴义的经历很像,区别仅仅是,麴义率凉州兵跟随皇甫嵩入关东征讨黄巾蛾贼,而后留在冀州,而徐荣率幽州兵跟随皇甫嵩入关西抵御凉州叛军,留在司隶。两人麾下皆是随其周旋近十载的jing锐之士。以jing锐对溃兵,如果无法摧枯拉朽般取得胜利,那徐荣还不如回家务农算了。

    像这样的情形反反复复发生数次,后面luàn兵学聪明了,远远望见队伍,便知趣的避开。

    董军大营坐落于长安西南郊,依托上林苑旧址,营垒修得甚为坚固,易守难攻,也许比之关隘要塞有所不及,但也绝非皇甫嵩疲兵所能卒下。是以,董岑并不是多么惧怕营外的皇甫嵩大军,在他看来,外强中干而已,真正让他担心的,是营中的内luàn。

    luàn兵已开始从内部冲击营mén,不过因为暂时无人统帅,散兵游勇而已,轻易便击溃之。但是董岑可不敢乐观,任由发展下去,形成规模,倒霉的,就换成他了。

    董岑从来不认为自己有高人一等的眼光,但董卓死了,长安摆明已经势不可为,退回万岁坞,联合樊稠,是如今最佳的选择。无奈从叔董旻不知被徐荣灌了什么mi魂汤,坚持要留下来。董岑眼见大局糜烂,心叹道:“从叔早听我言,何至于此?”

    突然,董岑目光渐渐凝住,借着火光,只见一支五六百人的队伍向这边行来。董岑意识到可能来者不善,一边命令士卒打起jing神,以备不测,一边派人前去查探究竟。当他得知来人正是他先前念叨的中郎将徐荣,暗道此子鼓动董旻留下,果然没安好心心,而今到此,不用问,肯定是想打开营mén,向皇甫嵩摇尾乞怜。

    哼yu开营mén,除非从我的尸体上踏过去。董岑打定主意殊死一搏,然而,徐荣丝毫没有动武的意思,只是平静的陈述一个事实,这个事实直白点说就是,董旻跑了。

    董岑如遭电击,整个人都懵了。他心里不停告诉自己,这是徐荣为bi他开mén,施展的诡计,董旻怎么可能放弃大营、放弃士卒……乃至放弃亲人,只身逃跑……

    徐荣对董岑的反应并不意外,挥挥手,数名董旻亲卫站出,皆言董旻弃军而逃。董岑面sè急剧变幻,董旻亲卫,他自然认得,这几人出现在这里,只有两种情况,一,董旻确实跑了,二,董旻被徐荣杀死,无论哪种,都不是董岑希望看到的。

    “董校尉,你虽为董公宗亲,平素却并无恶行,献营以降,或可留得xing命。然若妄图困兽犹斗……”后面的话,徐荣没再说,他相信董岑听得懂。

    董岑看着周围sāo动不安的士卒,心知投降也许会死,但不降,他现在就会被士卒luàn刃分尸。似乎,没有其他的选择了。董岑苦笑一声,命士卒开启营mén。

    见目的达到,徐荣微微一笑……

    “吱嘎吱嘎……”

    厚达数寸的吊桥缓缓落下。嗓子都喊得冒烟的汉军见此不禁一愣,他们当然不会以为董军是要出营决一死战,内讧就够他们受得了。也就是说……董军,打算投降?

    吕布看向皇甫嵩,数万人的大营,就这么得手了,这胜利来得也太轻松了吧?

    皇甫嵩虽然坚持出兵,也未料得速胜至此。

    “咯哒咯哒”的马蹄声由远而近,一骑出营,由远而近,来到汉军阵前,其人年过四旬,躯干雄壮,脸如紫铜,看到他,皇甫嵩lu出一个“原来如此”的笑容。不等徐荣下拜,皇甫嵩上前将他扶起,道:“子盛世之良将,今弃暗投明,国朝之福也。”

    徐荣道一声不敢,又和吕布寒暄几句,两人同为董卓麾下,却非凉州旧部出身,又曾于河内并肩作战,jiāo情什么的谈不上,至少两人间并无龌龊,还算过得去。

    徐荣简单介绍了一下如今营中形势,包括他设计bi走董旻,说服董岑开mén,该是他的功劳,他没理由隐瞒,同样,不是他的功劳,他也不会往自己的身上揽。皇甫嵩曾为徐荣顶头上司,对他的xing格非常了解,不疑有他,立刻命令汉军入营。

    随着越来越多的汉军涌入其中,守住诸要地,进而在徐荣部的配合下,向董军luàn兵发起一轮轮进攻,luàn兵一触即溃,四散逃亡。守卫其他几座营mén的董氏将领很快得悉汉军破营,不敢有所迟疑,纷纷开mén逃跑,不少luàn兵尾随出营,跑入漆黑的夜幕。

    及皇甫嵩、吕布、徐荣到达中军大帐前,营地四处已经没有大规模luàn兵,只剩下一些xiǎohunluàn,无关痛痒,只是xiǎohunluàn隐蔽xing更好,也许要等到日出才能彻底平息。

    这时,徐荣先前派遣追杀董旻的骑卒回返。

    皇甫嵩见到董旻首级,忍不住发出一阵长笑。董旻才能一般,但毕竟是董卓胞弟,在董卓、董璜死后,他便成了董卓天然的接替人,一旦让他成功逃回万岁坞,联合诸方旧部,对朝廷可是极为不妙。现今董旻一死,也许不用朝廷亲自动手,董卓nv婿牛辅、族侄董越就会为了竞争董卓接替人打得头破血流。

    当天地间绽放出第一道光芒,董军大营彻底恢复平静,经过紧张的统计,营中原本人数多达三万的董军锐减将近三分之一,连带伤者也仅剩下两万一千余人,其中三千余人死于luàn军、内讧、自相残杀,两千死于汉军之手,另外趁luàn逃跑三四千人。

    不过皇甫嵩还是感到非常满意,盖因这两万多人皆是董卓厚养的jing锐之士。加上长安兵万余,皇甫郦部一万,驻扎左冯翊治所高陵的段煨也会带领上万甲士归顺,长安朝廷如今拥有的兵力高达五万余人,初步有了自保,甚至是反击的能力。

    可惜皇甫嵩的好心情很快就被亲信的报告毁掉了,吕布居然瞒着他,将十余名董氏将领,包括开mén献降的董岑,尽数砍杀。皇甫嵩沉默良久,派人去请吕布,当面质问。吕布早有准备,从怀中掏出诏书,言是天子有命,为臣者不敢违背。

    皇甫嵩看着诏书,苦苦一笑,何谓天子有命,恐怕是你和王公的主意吧。如果不出意外,在他离开长安后,王允同样展开了清洗董氏宗亲、mén生故吏的行动。

    右扶风樊稠、河东牛辅、弘农董越、武关李méng等董卓旧部虽然不敬朝廷,但确实是一群会打仗的人。皇甫嵩本来打算对他们采取政治、军事手段并行的策略,即先招降,不成则打,打后再抚,尽折服之,让他们为国效力,冲锋陷阵,征伐不宁。现在,王允、吕布这么一通狠杀,除非凉州人脑壳坏掉了,不然就算战死,也不会投降朝廷。

    皇甫嵩暗叹一口气,虽然他认为这是一记昏招,但也不能就此说两人做得不对。他们杀死董卓,注定和凉州诸将不是一路人,而他皇甫嵩则不同,他在边军之中有着无人能及的威望,若是降服凉州诸将,谁能肯定他就不会成为第二个董卓?

    是以,两人可能从来没打算招降凉州诸将……

    皇甫嵩猜测一点不假,两人正是这般想。

    吕布站在帐中,目视皇甫嵩,若有所思。

    他看到皇甫嵩昨夜入董军大营,立刻便得诸将拥护,已渐有尾大不掉之势,心里更添三分猜忌。皇甫嵩是一个比董卓更会做人,也更得军心的人,如果有野心,其烈更甚董卓。心里下定决心,回京后要向王允如实禀报,建议削皇甫军权,免得追悔莫及。

    徐荣坐在一旁,默默的看着两人,暗地里摇了摇头,内斗,又是内斗,朝廷初定,便迫不及待的内斗起来,全然忘了群狼环伺,这可不是朝廷之福啊……

正文 第三百六十八章 逼反

    第三百六十八章bi反

    皇甫嵩安排好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1 1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