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贼(风再起时)-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蔡邕点头道:“非只我一人,州内凡才学之士,黄巾皆不讨扰。”随后蔡邕问起豫州战事始末,盖俊没有添油加醋,如实解说,听得蔡邕父子大为感叹,也为盖俊高兴。年二十三,已是比两千石校尉,封列侯,遍观数十上百年就找不出第二位来。

    盖俊边行边不住擦汗,七月酷暑,内衣被汗水浸湿,滚滚热气从铠甲缝隙钻出,鬓角、额头沾满汗水,难受至极。趁蔡家准备餐饭,盖俊强拉着庞德洗凉水澡,看着庞德下身,暗笑这小子年纪不大,东西不小呀。庞德被盯得不好意思,缩在木盆里不吭声。洗过澡后,当真是神清气爽,两人换上一袭红色轻袍,由蔡家女仆梳理束发,盖俊则戴上进贤冠。

    盖俊跨门而入厅堂,蔡邕眼眸一亮道:“这才是闻名天下的射虎灭蝗盖子英啊。”

    蔡邕一家四口都到齐了,盖俊先向岳母蔡氏行礼,而后将目光转到蔡邕身旁的女童身上,女童自然就是大名鼎鼎的蔡文姬了,自盖俊进来,她就一直盯着他猛看,眼中全是小星星。她今年八岁,披发亮眸,脸庞形似瓜子,丰满洁白,带着些许婴儿肥,让人感慨她未来必与其姐蔡琬一样,美名远播。

    盖俊说道:“这是琰儿吧,与前年见时变化真大啊。”另一个时空,蔡文姬的人生际遇十分悲惨,丧父、丧夫,被胡人掠走十数年,中年别子归汉,千载之下,犹令后人同情……今世,盖俊绝对不会让这些事再发生,只凭一点——他是盖子英!

    蔡邕为她选的丈夫是个病鬼、短命鬼,盖俊细细思索着身边与她年龄相近之人,庞德不行,蔡邕多半开不上。卞秉?他的出身立刻就会毙掉。盖俊想到了身在家乡的白水,他年纪比蔡琰大三岁,正合适,而且蔡邕很欣赏那小子,可白水当年坚持留在敦煌,拒绝拜蔡邕为师,自己把路断了,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

    “姐夫……”蔡琰嫩生嫩气的声音打断了盖俊的臆想。

    蔡母笑着打趣道:“你不是常常说要让你姐夫教你琴艺吗,怎么见到人反害羞起来?”

    盖俊落座问道:“琰儿也开始学琴了吗?”

    蔡邕哭笑不得道:“我每日弄琴,也不见其上心,自前年子英来时弹奏《平沙落雁》,这丫头便开始嚷嚷着要学琴。非我自夸,琰儿琴艺天赋不下琬儿,远胜劣子。”

    蔡母催促道:“琰儿,还不未你姐夫弹奏一曲……”

    “诺。”蔡琰小小的身体端坐一张书案前,神情严肃,手抚七弦,亮丽的琴声徐徐响起,缓缓流淌,四溢开去,充盈着大堂每一处角落。盖俊眼前仿佛浮现一幅画卷,上面云际水町,沙海苇丛,大雁徘徊,组成一幅绚烂的清秋雁归图。

    琴声渐渐归于平静,盖俊回味良久,谓蔡邕道:“琰儿天赋高绝,异日必迈我等。”

    “此我心也!”蔡邕开怀大笑。

    盖俊和蔡邕一家用过餐饭,聊到日斜暑退,起身告辞,出了蔡家庄,蔡邕一送再送。

    “黄巾卒起,八州叛乱,此世祖光武中兴汉室以来从未有过之乱象,天下人言滔滔,阉人为求自保,纷纷召回在州郡任职的宗亲、子弟,颇为收敛。当此时,议郎海内大家,难道公卿就没有征辟议郎之念吗?”

    蔡邕张口,终是咽回涌到嘴边的话。

    临别前,盖俊改口道:“丈人,就送到这里吧。”

    “子英慢行。”

    盖俊飞身上马,追赶远处的庞德。

    蔡邕叹了一口气,转身返回。盖俊驻马回首,夕阳下,蔡邕影子一点一点变长,凭空生出一丝悲凉。盖俊怎会不知蔡邕之所想,阉人遭到打击不假,却仅是暂时潜伏起来,蔡邕若出仕必遭打击,性命堪忧。

正文 第一百三十六章 旬日定兖州

    盖俊从蔡家庄出来,不等皇甫嵩步军到来,和麹义、傅燮晚间出发,长途奔袭数百里,击溃盘踞在陈留郡北长垣县一带的黄巾贼,而后东入济阴郡,五天三战,斩首数千级,俘虏过万,济阴寇盗流贼纷纷销声匿迹,生怕屠刀落到自己头上。

    盖俊接连平定两郡,皇甫嵩部还在陈留的路上,便把目光投向北方的东郡。

    兖州东郡横跨黄河两岸,紧邻河北冀州,不过张角兄弟被汉军压缩在巨鹿郡广宗县动弹不得,自身尚且难保,就更别提支援兖州黄巾了。前不久事态有所变化,汉军临阵换将,似令黄巾看到希望,然代替主将卢植的董卓亦是知兵之人,黄巾难挽大局。

    正是在这个非常时期,兖州黄巾首领卜巳听闻斩杀波才、彭脱二帅的盖射虎率兵北上,横扫陈留、济阴,兵锋直逼东郡,不禁大惊失色,赶紧点齐兵马,准备渡河逃入冀州。

    卜巳带着大量辎重平民,队伍行动极慢,最终被盖俊堵在黄河南不远的仓亭。

    望着前方混乱不堪的黄巾队伍,盖俊摇摇头,同是一方渠帅,卜巳与波才相比差太远了。难怪起事近半年,仍是不成气候。再细看,不由对卜巳另眼相看,他将百姓收拢于内,而令战士排阵于外。当然,这个所谓的阵在盖俊眼中不堪一击,他欣赏的是卜巳没有让普通人充当挡箭牌。

    欣赏归欣赏,盖俊绝没有放过卜巳的意思,从腰间拔出环首刀,向前一指,无须开口,四千余铁甲骑士排列整齐,发动冲锋。

    黄巾军脸色惨白,身体哆嗦个不停,他们耳中,听到的是上万只马蹄踏地形成的巨大声浪,眼中,看到的是数千铁甲骑兵铺天盖地驰来,仿佛黄河决堤,不可阻挡。

    卜巳眼中充斥着绝望之色,别人投降或许能够活命,他不行,他是兖州太平道首领,且杀伤不少当地豪族。

    三百步,盖俊率领骑兵转向,黄巾军的正面防守周密,堵满了辎重大车,强攻无益,侧翼则尚未布置好。

    “射……射……给我射死他们……”大夏天里,负责侧翼的黄巾将领郭成汗如雨下,内心却感到冷,刺骨的冷。他出身贫民,对高高在上的官吏既恨又羡,太平道起义可说是天赐良机,一辈子碌碌无为的他忽然成为掌管上万人生死的将军,他不想死,他还没有活够……

    卜巳确实差波才远矣,当波才攻占数座豫州武库,连克大城的时候,卜巳还在领着万把人躲避兖州官军的追杀,等他兵力上了规模,正待一展身手,盖俊又来了。因此兖州黄巾装备极为简陋,仅卜巳亲卫千人装备铁甲,另有弩数百,皮甲数千,至于弓,竟然是以猎弓为主,杀伤力可想而知。数千支长箭破空而来,射在甲上、盾上叮咚作响,和挠痒痒无甚区别。偶有人脸部、颈部或坐骑中箭摔落马下,也无法令奔腾起来的钢铁洪流稍稍停顿一下。

    “射啊……射啊……”黄巾将领郭成一边挥舞着刀,一边歇斯底里的嚎叫。随着铁骑临近,地面震荡得越来越厉害,黄巾军耳中尽是隆隆巨响,哪里听得清他喊什么,不过为了自己小命,卖死力施射,可惜他们付出的努力没有换来多少成果。

    “嗡!”

    冲进数十步,汉军终于反击,上千支棱形箭疾速飞上天空,遮住烈日,旋即下坠,砸进密集的黄巾方阵。身无寸甲的弓箭手立时发出痛苦的哀嚎,倒下一大片,骇得其他弓箭手连连后退,然而后面都是人,他们如何挤得进去,第二轮箭雨如数落到他们头上。

    固陵聚之战盖胤腿中流矢,伤势还未痊愈,虽然他主动请战,但盖俊为保险起见不敢用他,杨阿若阵斩波才获封关内侯,勇武军功都不缺,盖俊让他暂代盖胤统领亲卫曲。

    “锵!”

    杨阿若抽刀出鞘,鬼面,黑刀,战场上的杨阿若狰狞可怖。亲卫曲见他动作,纷纷收起弓,取出挂在马鞍侧方长达丈八的马稍,细长黝黑的矟锋使得黄巾军头皮发麻,几欲转身不战而逃。

    “戟士……快竖戟……”黄巾将领郭成大吼道,对方马稍太长了,唯有长戟才能制衡。郭成连喊数遍,发现没人听他的,快步冲到往后缩的戟士面前,连踢带踹将戟士驱赶到前沿,尚来不及组织,汉军铁骑飞马而至。

    “轰隆隆!”

    漏洞百出的黄巾防线一触而溃,黄巾将领郭成站得太靠前,被铁矟刺穿钉在地上,没有痛感、没有知觉,双眼无神的仰望天空,鲜血不断从五官溢出,生命以看得见的速度流逝。下一瞬,他的头颅被接踵而至的马蹄踩瘪,再下一瞬,象征着他身份的大旗被砍倒。

    黄巾左翼全线崩溃,四下逃亡。

    盖俊部突入数十丈,由于阵内都是普通人,没有继续深入,转而扑向卜巳。连续砍倒数面大旗,卜巳的帅旗已然在目。

    此地距离黄河虽然不远,但卜巳相信自己绝难逃过汉骑的追杀,逃生无望,心生死志。数千亲卫军无一逃跑,誓死保卫主帅。

    看得出卜巳对自己的亲卫军很是花了一些心思,无论装备还是斗志都不缺,盖俊一击冲之不动,复引弓齐发,再突,同时分傅燮、麹义纵骑夹攻。卜巳亲卫军防守一面已是勉强,三面怎么可能守得住,不到一刻钟就被汉骑冲溃。

    卜巳正要说几句场面话而后自杀,亲卫们相视一眼,不约而同点头,一拥而上,拽手的拽手,抓脚的抓脚,裹挟着他混入逃亡大军往北跑。

    盖俊挥兵追击十数里,斩俘数万,卜巳终究没有跑了,被傅燮部击杀。

    自此,兖州黄巾被盖俊旬日间平定。

    皇甫嵩到达东郡后,上报朝廷,为其请功,中常侍赵忠进言曰:“盖子英才得高官厚爵,不宜赏赐过甚。”乃增邑五百户,合并两千户。

    不久,朝廷以东中郎将董卓久战无功,诏平贼中郎将皇甫嵩并破贼校尉盖俊北上冀州讨伐张角。

正文 第一百三十七章 河北名士

    进入八月,气温居高不下,连那风都带着一丝火燎,过河次日,骤然迎来一场大暴雨,好不凉快。不过汉军将士没高兴多久,转而满腹抱怨,雨下得太大把道路弄得泥泞不堪,每踏一步,必要带出一脚泥水,步卒干脆脱下鞋子,打着赤脚行军。

    汉军途经魏郡邺县休整,魏郡太守遣郡吏审配迎接大军,审配字正南,年约三十余岁,身量颇高,五官端正,腰悬长剑,一双浓眉又直又长,斜飞入鬓,为他平添几许英朗之气。

    审配对皇甫嵩敬而不谄,应答得体,如此风仪,看得皇甫嵩暗暗点头称赞。

    聊着聊着,皇甫嵩猛地打住话语,看向不远处一栋规格明显逾制的宅邸,这等富丽堂皇,怕是王国的王府也比不上吧?

    “这是中常侍赵忠的别府。”审配淡淡的解说道。众所周知汉代呼唤人名是极为不礼貌的行为,何况中常侍是比两千石高官,赵忠本人还有侯爵,按正常称呼该叫赵常侍或赵侯。

    皇甫嵩、盖俊别有深意的看了审配一眼,两人何等聪明,立刻就知道这审正南在打什么算盘,他多半是故意把他们领到赵忠府邸,趁机进言,两人若是故作不见,不用多久,整个河北的士人都会知道皇甫嵩和盖俊惧怕阉人。

    皇甫嵩摇头失笑道:“正南既有此心,仆何敢推诿,当如实禀明朝廷。”

    审配振衫长揖道:“赵阉猖獗,无人敢管,下吏无可奈何才出此下策,还望中郎见谅。”

    魏郡太守虽非阉党,却是碌碌无为之辈,皇甫嵩、盖俊和他没有什么好谈的,在府寺略坐一会儿,起身离开。

    大军继续北上,离开魏郡,进入巨鹿郡,这日到达广宗汉军大营,副将护乌桓中郎将宗员率领一干将领出营迎接新任主将。主要将领包括卢植的幽州系、本地的冀州系、董卓的凉州系及京都五校士和天下诸郡兵。

    盖俊随在皇甫嵩身侧,猛然看到一人,细细凝思,不是阎忠阎世伯还能有谁?阎忠当然也认出了他,十年不见,他相貌变化极大,但身份却不会认错,谁能二十出头腰缠象征两千石官的青绶?天下唯盖俊盖射虎耳。

    宗员荆州南阳人,宗姓为南阳大族,祖上宗佻是当年昆阳十三骑之一,宗佻之弟宗广世祖光武时期任尚书令,而后家族世代将相名臣不绝。

    皇甫嵩拉着宗员之手,笑着说道:“边地坊间常有小儿歌曰:“西落雕、北白马”此是我大汉国边地最著名的两个长史。今落雕长史至矣,白马长史何在?”

    宗员回道:“公孙长史被任命为涿令,没有前来。”

    皇甫嵩遗憾道:“殊为可惜。”

    一声冷哼从皇甫嵩及盖俊背后响起,声音不大,却清晰可闻。

    盖俊转回身,咬牙切齿瞪向胡封。

    胡封避开盖俊如有实质的杀人眼神,忍了又忍,终究没有憋住,小声嘀咕道:“公孙瓒算个屁呀,敢和我们盖射虎比肩。把他叫出来,我一只手就干掉他。”

    庞德捅捅胡封,叫他闭嘴,其实他心里颇是认同胡封。

    胡封一向认为天老大,盖射虎老二他老三,面对诸将注目礼,挺立雄躯,冷冷回视,嘴边含着一抹狞笑,亲卫曲战士眼中同样杀气腾腾。

    冷场!气氛极度尴尬!

    “你这外甥行啊。”杨定对身侧的李傕打趣道。杨定字整修,年近四旬,雄壮威武,他和胡轸胡文才皆是凉州大人,大人即豪强,马腾也是豪强,不过杨、胡闻名凉州的时候马腾还是一个落魄青年,双方不是同一级别的。

    李傕笑呵呵说道:“比不上老张家的小子,没看那小子已是军侯了吗。老子打生打死十几年,也才混个司马而已。”凉州系与幽州系不睦,胡封算是替凉州系出了一口恶气。两者起龌龊自然是因为幽州人卢植被朝廷治罪,凉州系董卓上位。董卓久战无功,和幽州系出工不出力有很大关系。

    “怎么扯到我身上来了?”张济苦笑道。张济和李傕年龄相仿,三十余岁,相貌堂堂。

    胡轸小声调笑道:“张绣小子有眼光,跟着盖子英,不用三年就能超过你这个叔叔。”

    张济摇头道:“哪有那么容易!司马遍地都是,比两千石校尉能有几人?”

    郭汜似笑非笑道:“未来谁知道呢,说不定以后我们还要靠这两个小子关照。”

    众将默然,心思复杂。

    “边地之人,不懂礼数,勿怪。”盖俊笑着打哈哈道。

    宗员亦笑道:“无妨,少年之人吗,要是没了这份自信,如何能随盖校尉击破河南诸贼。”之后宗员为皇甫嵩和盖俊介绍幽州诸将,盖俊大多是一扫而过,待介绍到徐荣时,才稍稍留意一下,这位就是传说中先败曹操后败孙坚之人?

    徐荣在三十五六岁间,躯体粗壮,脸如紫铜,身上散发着一股冷若冰霜的沉着气息,一看就是拙于言行之人,这种人通常更愿意埋头做事,且都有着不错的才能。

    宗员介绍完幽州人,又开始介绍冀州本地人。

    “这位是冀州别驾从事沮授沮子与,张角发动叛乱,安平、甘陵二王相继被擒,冀州大骇,刺史、太守、相国争相逃亡,沮别驾临危不惧,率领吏员官兵屡做周旋,才不使冀州尽落于蛾贼之手。”别驾与治中堪称刺史的左膀右臂,尤以别驾权势最重,号称“任居刺史之半”,就是说这个职位相当于半个刺史。盖俊看重的自非其职,沮授,河北义士,一个堪与荀彧比肩的奇才!其战略、战术具佳,率先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他建言袁绍东拔黄巾余孽,西扫黑山贼党、灭张燕,北击公孙瓒,收戎狄匈奴,迎天子号令天下。袁绍正是按照着这幅伟大的战略蓝图一步步成为北方霸主。当然,最后一点袁绍没有照做。

    “见过皇甫中郎,盖校尉……”沮授爽爽施礼,他年纪在四旬上下,身量适中,脸容清瘦,五绺长须,目光奕奕有神,直透人心。

    宗员继续道:“这位是巨鹿从事田丰田元皓,博览多识,权略多奇,甚有功绩……”

    田丰与沮授年岁差不多,眼正鼻端,气派高雅。他的名气还在沮授之上,是享誉天下的大名士,早年入京为侍御史,因不满宦官弄权弃官返乡,太尉杨赐苦苦挽留不行,归家后闭门谢绝访客,不应州郡辟命,直至黄巾起义才重登仕途。

正文 第一百三十八章 凉州诸将

    “大贤良师……”

    “大贤良师……”

    张角手执九节仗,身着黄色道袍,面色素白如雪,飘渺之气四溢,恍如谪仙飘然而来。

    黄巾战士看到他,疲惫、惶恐等等负面情绪一扫而光,端直身子,持紧兵戈,眼中尽是狂热之色。自起义以来,除遇到战事外,张角很少露面,近几个月更是神龙见首不见尾,有人说大贤良师在沟通天地,请求神兵,需要安静作法,不能轻易外出。唯有张梁和张角身边的亲卫清楚,张角生命早就油尽灯枯,已卧床数月之久,今日突然下床,众人不喜反惊,痛哭流涕,心知多半是回光返照……

    大贤良师,太平道的心灵支柱,即将撒手人寰……

    张角伫立于广宗城头,远方汉国援军排成长龙涌入大营,激起的烟尘遮天盖日,粗粗推测,人数当在数万。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波才死了,波才不死,汉室绝对无法派出这么多人马北上,继马元义后,太平道失去第二位能够改变天下大势的良才。

    这是天欲亡我太平道啊!

    张角幽幽收回目光,转首谓张梁道:“三弟,你怪我吗?”二月,没有由来,恶疾突然降临到张角头上,正在这个时候,他的弟子唐周出卖他,出卖太平道,致使太平道京都雒阳势力被连根拔除,爱徒马元义身死,逼得张角不得不抱着病躯提前起事。张角是一个好领袖,却非军事奇才,他被卢植击败后终于明白过来,怒火攻心,病情更重,那日躺在榻上,张角思考良久,最后决定立张梁为继承人,原因无他,张梁知兵,也许能给太平道留下一线生机。作为太平道仅次于张角的存在,张宝不接受这个决定,以互为犄角之名,愤而出走,北上下曲。张角不够狠,或者说太重情,终究没有挥动屠刀,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太平道分裂。

    张梁听罢苦笑摇头,要说完全不在乎那是谎言,但事已至此,埋怨又有何用?

    “三弟,为兄……唉!勉之、勉之……”张角言讫转身向回走,他发觉身体越来越不受控制,绝不能在人前倒下,抱着这个念头,张角一步一步,费力的行着,面上越发淡然,一派从容。

    目视大兄背影,张梁潸然泪下。

    汉中军大帐内数百人济济一堂,随盖俊入内者有八人,分别是射虎营亲卫曲军侯盖胤、假侯杨阿若,左曲军侯马腾、中曲军侯宋立、右曲军侯张绣。落雕营假司马沮渠元安,左曲军侯关羽、右曲军侯沮渠无暇。本来依照杨阿若的官职是没有资格入内的,不过他有关内侯爵位,准许列席。

    会议前,诸人三三两两聚在一起闲谈。

    阎忠拽着盖俊的手臂来到一处安静角落,感叹道:“我平生断人无数,唯有子英才华远迈评语。心怀甚慰!”

    “如非当年世伯评语,我今日未必有所成就。”

    阎忠朗声笑道:“此言差矣。异日人们提起汉阳阎忠,只会知他是给盖子英评语的人。”

    “阎世伯何有此言?”盖俊苦笑。

    “盖兄还还吗?”阎忠和盖勋也有数年没见了,十分想念。唯一遗憾的是,他数次给盖勋写信提及联姻之事,盖勋总是顾左右而言他,如果他知道是盖俊从中作梗,他二子的竞争对手也在帐中,不知会做何感想?

    盖俊说一些盖勋初任左冯翊时遇到的事情和随后一些执政方略,听得阎忠连连点头,偶尔插上一言,后问道:“子英对当今局势是何看法?”

    盖俊听出阎忠口气不对,诧异地看了他一眼。

    阎忠笑着道:“有射虎胆量的盖子英不敢言局势吗?”

    盖俊亦笑道:“非不敢言,而是看不懂时局。”

    两人陷入沉默,正好皇甫嵩向这边走来,盖俊借故离开,行向凉州系武官。

    “司马……”

    “伯锦,还不快为我介绍介绍……”

    胡轸、杨定皆属凉州大人,凉州系以二人为首,张绣率先为盖俊引介,而后依次是李傕、郭汜、樊稠,李蒙、王方,最后才介绍叔父张济。

    盖俊认真的打量着丰姿魁伟的樊稠,此人是凉州著名勇士,曾带领数名门客击溃一支上百人的马贼,他一人就手刃三十余人,骁勇非常。

    诸将最年轻者都已过而立之年,但军旅之中,比的不是年龄、资历,而是军功、爵位,众人纷纷向盖俊行礼,有称盖校尉的、有称盖侯的、有称尊侯的……

    盖俊剑眉一扬,摆手道:“我们凉州人都是豪爽之辈,岂耐俗礼?众位若是觉得我盖子英值得结交,唤我一声盖射虎便是。”

    凉州诸将面面相觑,暗地里点头,少年谁人不气盛?尤其是得志少年……盖子英小小年纪就取得了他们这些征战沙场半生的宿将也难企及的成绩,并非没有道理。

    “盖射虎……”

    盖俊这才满意,说道:“十年前皇甫君去世,我曾于墓前见过董中郎一面,数年前我在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1 1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