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江东周郎(草牛)-第1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决定是否正确。因此,这次田丰的计谋,袁绍决定听从。
袁绍派人召来曹操的使者,和颜悦色地答应了他的要求,令大将张郃、蒋奇率河北精兵三万南下,从兖州、豫州借道抵达宛城,与曹军会师。
谁知张郃、蒋奇二人领着三万人马刚刚抵达黄河北岸的黎阳,便遭到了曹操军的阻挡,驻守此要地的是曹操靡下将领于禁,兵力虽然只有五千,却占有地利。张郃不知何故,便上前询问,喊道:“吾等奉朝廷诏令,前往宛城同讨江东周瑜,于将军为何阻挡?”
于禁站立在城头,腰板挺得笔直,朗声回道:“未得司空大人命令,谁也别想通过黎阳。”
张郃闻言大怒,叱道:“我等只闻有天子之令,何来司空之令?难道他的指令高于天子么?”
于禁冷笑道:“我的职责便是守住黎阳要道,尔等既然无司空大人之令,就请回吧!某非你们是想偷袭许都?”
张郃转头望了蒋奇几眼,目光中透着几丝疑惑,难道于禁已经知道了本军要去偷袭许都?这可是我军高度机密,只有自己和蒋奇二人知道。难道……
蒋奇将脸一板,沉声道:“将军莫非怀疑蒋某?此乃敌人的疑兵之计而已!”
张郃想了想,无论如何,自己继续领军南下将面临着巨大的风险,说不定这是曹操设下的一个陷阱,就等着自己跳进去。想到此,张郃毅然决定后退十里扎营。随即,张郃派出快马将于禁阻止本部前进的消息呈报给袁绍。
袁绍得信后,召集田丰、逢纪等人前来商议,田丰道:“主公,估计是曹操后悔了,他也想到了我军会用此招,毕竟许都的安危对于曹操来说事关生死。不过,根据情报,曹操的大军全部在往宛城集结,黎阳只有数千驻军,可令俊乂将军趁势攻之,或是绕道上游渡河,直取许都。”
逢纪心中嫉恨田丰,立即站起来唱反调道:“主公万万不可,此乃曹操的诱兵之计,只怕他们已经暗中做好了埋伏,只待我军上当。若是执意出击,只怕凶多吉少啊。”
郭图和逢纪交好,也谏道:“主公,曹操奸诈无比,定得万分小心。不若让俊乂将军先率人马回来,等战局明朗后再行动也不迟。”
袁绍心里犹豫了一阵,方对田丰道:“元皓,元图和公则的话也很有道理,为防不测,不若先让俊乂他们先撤回来罢。”
田丰无奈,只得拱手退出,出得袁绍府邸,便走便叹气道:“每临大事不能明断,可惜啊可惜,又失去了一个绝好的良机。”
逢纪悄悄地跟在田丰身后,听得此话后便返身密报袁绍,道:“主公,田元皓在背后骂你大事糊涂,实在可恶,请严惩!”
袁绍听了脸色一冷,忍耐了一番,方淡淡地回道:“元皓忠诚,许是无心之言,你也莫再乱说了。”话是这么说,袁绍的心里却涌出了对田丰的一股厌恶感,此后再怎么听田丰的话,都觉得刺耳了。
原来曹操通过“幽灵”组织,威逼利诱,收买了自己的昔日好友,袁绍靡下的谋士许攸,许攸知道田丰的计谋后,连夜派人通知曹操,在半途为于禁所获。于禁有勇有谋,胆大心细,知道便是以再快的速度飞报曹操已是来不及了,便领兵进驻黎阳,故意说出那样的话,终于吓退了袁绍的人马。
于禁的行为替曹操弥补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而袁绍错误的判断却使得他失去了一个极为珍贵的机会。曹操事后重重地奖赏了于禁,夸赞道:“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吾之文则也!”
刘璋和袁绍的兵马没能按曹操的计划派兵,但曹操派到徐州的使者却受到了刘备的热情接待。那使者和刘备相识,见到刘备身旁站立着一名年轻的文士,相貌清朗,眉宽额阔,头顶方巾,身着青袍,器宇不凡,忙问道:“刘皇叔,这位是……”
刘备哈哈一笑,忙介绍道:“这位是颍川名士徐元直,文武双全,多谋善断,是我的左膀右臂。”
原来,徐庶一向喜欢行走江湖,行侠仗义,深知民间疾苦。数月前,徐庶来到下邳,听闻百姓们对新任的徐州州牧大人赞不绝口,称其善待百姓,体恤贫苦人家,心中暗暗称奇。
徐庶便在下邳居住了一些日子,通过他的观察,发现刘备胸怀大志,才略过人,并能够善待部属,素有人望。于是就前往刘备府邸拜见刘备。刘备正刻意结交徐州周边的有识之士,对颇有名气的徐庶前来投靠,自是喜不自胜。刘备非常器重徐庶的才干和人品,当即把他留在营中并委以重任,让他参与整顿军事,训练士卒。
平日里,刘备喜欢拉着徐庶一起谈天论地,深受启发,常感慨道:“吾得徐元直,方知王佐之才足可抵三员猛将也。”

第四百六十章 刘备出兵

待安顿好使者后,刘备和徐庶二人相谈许久。
刘备问道:“元直,曹孟德欲联合各方势力征讨江东周公瑾,你意如何?”
徐庶拱手道:“恭喜主公,此乃天赐良机也。”
刘备面露沉思之色,抚须良久,方问道:“请元直替我分析一番,我军该如何应对。”
徐庶以指蘸水,在案几上草草地画了几方势力图,道:“主公请看,自袁术、吕布、公孙瓒被消灭,刘表去世后,全国比较强大的势力只余数股,袁绍虎踞冀、青、幽、并四州,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有兖州、豫州以及关东、关中等地,周瑜则不显山不露水地占据了扬州、交州及荆州五郡,此三人皆为当世枭雄,彼此间难说胜负。主公占有徐州,与辽东公孙度、益州刘璋可有一拼,论实力与前述三人则不可同日而语。”
刘备点点头,道:“徐州初得,尚未完全安定,地域较之那三人也差了许多,自是比不上的。”
徐庶道:“主公之志,庶早已明白。若非曹操作此决定,只怕他的下一个目标便会是主公。如此一来,主公不仅可以获得一些时间来招兵买马,还应当答应曹操,派军参战。”
刘备有些担忧地道:“徐州能战之兵加在一起不过八万,战事一起,对于粮草辎重的需求就会大为增加,以目前的积存,也支撑不了几个月。我最担心的还是曹操心怀不轨,牺牲我军,成他伟业,我又能得到多大的好处呢?”
徐庶微微一笑,道:“主公之虑确有道理。徐州与扬州隔江相望,两岸渔业往来频繁。主公可回复曹操,主公愿领徐州人马,屯扎江都,寻机自北岸渡江,直攻长江南岸的丹徒。如此,可以牵制周瑜的大量人马,且一旦曹操与周瑜正式决战,周瑜的兵力必然集中于长江中游一带,主公正好可以趁虚而入,席卷周瑜的后方,占据丹阳、会稽诸郡,以此为根据地,再图发展。”
刘备喜道:“元直此计甚妙,但此计的基础在于曹操能击败周瑜,以元直看来,他定能打赢这场大仗么?从前面周瑜攻打吕布的情况来看,他的实力可着实不弱啊。”
徐庶皱着眉头想了一会,慢慢地回道:“那就要看主公的决断了。或是依附曹操,取得部分江东之地。或是依附周瑜,将兖州纳入怀中。其后,再展宏图。”
刘备心里有些闷闷不乐,难道我一直都要依附别人才能成功么?但他的脸色还是没有变化,真诚地对徐庶道:“元直之意我明了,以徐州一州之地,还难以抗衡曹操或周瑜这样的强敌。到底依附何方,是决定我军命运的大事,我还得和二弟云长、三弟翼德好好地商量商量。元直且先回家中休息吧。”
当晚,刘备急招关羽、张飞二人入府夜谈。张飞一人前来,关羽的身后却跟着四个颇为雄武的将领,刘备微微一愣,以目光询问关羽,关羽忙令身后四人跪倒,介绍道:“大哥,这四人便是我近日征剿云龙山和良山的收获。他们原本都是因世乱而误投黄巾军,后占山为生,今因仰慕大哥乃皇室后裔,礼贤下士,便率众来投。”
说罢,关羽将四人一一介绍了一番,分别是襄阳中卢人廖化廖元俭、关中人杜远、关西人周仓、并州人裴元绍,刘备见四人皆是剽悍雄武的汉子,不由得大喜,当场封四人为别部司马,令其各率本部于帐前听令。
廖化等四人拜谢而去,刘备又夸赞了关羽一番,关羽心里乐开了花,表面却是强装镇静,只是不停地用手抚摸着精心修理好的长髯,口中呵呵微笑。
刘备随即将曹操使者的来意以及自己与徐庶商量的经过说了一遍,张飞兴奋地高声道:“大哥还犹豫什么?此真乃天赐良机!本来我还在担心徐州会遭到别人的攻击,这下子我们正好可以趁机坐大。”
刘备问道:“那我们是支持曹操攻打周瑜,还是支持周瑜攻打曹操呢?”
关羽一向对曹操颇有好感,闻言回道:“大哥,如今这天下还是汉室的天下,天子还在许都,曹操是天子的弘股之臣,大哥你又是大汉的皇叔,自然是奉朝廷旨意去征讨周瑜了。”
刘备用手拍了拍额头,苦笑道:“二弟说得对,我忙于想其它问题,倒忽略了自己的身份了……我想,若曹孟德集中了天下的人马,应该可以打得赢周瑜吧……”
就在刘备紧锣密鼓地准备作战物资,集结徐州的精锐部队时,周瑜通过遍布全国的精武卫各网点,已经获得了准确的情报:益州刘璋无意参战,袁绍则想在曹操的后方捞上一票,被识破,也不可能参战了,荆州自刘表死后,大权掌握于蔡瑁之手,刘琮年幼,投降曹操是迟早的事。
西凉马腾和韩遂联合派出了五万骑兵,以马腾长子马超为主将,马岱、马休、马铁为副将,大军刚刚路过长安,正往宛城而去。曹操以外最大的威胁来自于徐州刘备,这个喜欢自我标榜爱惜百姓的家伙终于要趁乱大捞一把了。
对于刘备,周瑜一向不喜。生性洒脱的他最不喜欢刘备的虚伪和造作,虽然此人也可算得上是当世的英雄,但他总爱自我标榜,打着皇叔的旗号四处笼络人心,碰到想要收服的人才,便挤出几滴泪水,一副天下大任于他肩的悲怆模样,试图以此来打动对方。
周瑜也知道,刘备是个勤政爱民的人,但他就是不喜欢。也许,这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吧。反而,周瑜从未讨厌过曹操,此人虽是后世所称的奸雄,但他“奸”得坦荡、“坏”得真实,从不矫揉造作,虽然是自己生平最为强劲的敌人,却仍然值得自己尊敬。
面对异常严峻的形势,周瑜迅速成立了统帅府,调入了贾诩、诸葛瑾、吕范、刘晔、蒋琬等人,统一筹划、指挥这次大战。这日,在漫天的雪花飞舞中,周瑜放弃了公务,在耐心地等待着一个人,一个他必须等候的人。

第四百六十一章 诸葛孔明

建安三年十一月底,在秣陵城的州牧府中,周瑜终于见到了那个当下他最想看见的人。
这是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来得有些迟,却下得很大。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田地都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屋外滴水成冰,屋内却温暖入春,在四处墙角都放置着铜盆,里面燃烧着通红的炭火,诸葛瑾一掀帘门,一股温暖的气息便扑面而来。
身穿青衣的诸葛瑾上前见过了周瑜,周瑜轻声问道:“子瑜,人带来了么?”
诸葛瑾恭谨地回道:“幸不辱命,安然带来。”说罢,诸葛瑾返身出门,拉着一名年约二旬的青年走了进来。
周瑜定睛一看,见此人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穿带青边的白衣,清秀儒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令人顿生亲近之感。
那青年见了周瑜,却是不拜,只拱了拱手道:“草民见过州牧大人。”
周瑜哈哈一笑,起身道:“汝便是子瑜的二弟诸葛孔明吧,常听子瑜提起,今日一见,果然是英雄出少年,气概不凡哪。”
那人正是诸葛瑾的二弟诸葛亮,出生于琅邪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汉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父亲诸葛圭曾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三岁母亲章氏病逝,八岁时父亲诸葛圭去世,他便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叔父诸葛玄生活。后移居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
诸葛亮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乐毅比拟自己,当时的人对他都不屑一顾,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好友相信他的才干。人称“卧龙”。他与襄阳名士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有结交。
周瑜知道,在历史上,诸葛亮一直隐居在隆中,直到八年之后,刘备驻防新野,放在徐庶的推荐之下,三顾茅庐,方将其请出。
诸葛亮当场为刘备写了一篇文章,名为《隆中对》。在《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出山成为刘备的军师,刘备集团之后的种种攻略皆基于此。
后世时,周亮常常感叹,诸葛亮这么一个有经天纬地之才的人,为何直到二十六岁才被刘备挖掘出来?近在咫尺的刘表、虎踞江东的孙权,为何都没能请他出山?如今,周瑜终于有了这个机会,干脆在诸葛亮尚未成名之前通过诸葛瑾的关系将他请到江东来,不管诸葛亮是否愿意出山帮自己,至少控制住他,不让他去帮自己的对手。
这一次,周瑜将招来诸葛亮的人物交给了诸葛瑾,并反复叮嘱一定要悄悄地进行。于是,诸葛瑾派人送急信给自己的弟弟,谎称自己病重在床,希望能见到他们一面。
躬耕于隆中的诸葛亮得信后自然不敢怠慢,迅速带着诸葛均从襄阳赶了过来。诸葛亮不知道,一路上都有精武卫的人暗中保护他们,方使得他们俩平平安安地抵达了秣陵。
到了秣陵后,诸葛亮见哥哥并没有卧病在床,反而是生龙活虎、活蹦乱跳,不由得生气,认为他在欺骗自己,连带着对周瑜也不满起来。
因此,诸葛亮今天见到周瑜,虽然对其俊朗的外貌、儒雅的风度颇为欣赏,却一直用较为冷淡的语气说话。周瑜也管不了这些,只要把诸葛亮留下来,留在江东足矣,何时可以启用,再做打算。
于是周瑜让诸葛瑾带着诸葛亮去了趟藏书院,诸葛亮见到了几位当世的大儒,态度立刻起了很大的转变。尽管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但此时才十八岁的他,也有自知之明,知道像郑玄、蔡邕、王朗、孔柚、管宁这样的高人不仅满腹经纶,人脉也是极广,光是弟子就有数千人,遍布全国各地,影响甚大。因此诸葛亮在藏书院的举止较为恭谨。
藏书院的氛围则让诸葛亮很是喜欢,和农耕生活不同,这里浓浓的书卷气、平和自然的读书风气让诸葛亮彷佛看到了盛世的景象。虽然他还不愿意听从哥哥的建议,在江东出仕,但他愿意在藏书院好好地修学,结交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子,进一步地提升自己。
诸葛亮遂婉拒了诸葛瑾要他住在家中的邀请,将年纪尚幼的诸葛均安置在哥哥家,自己则搬进了藏书院的学子宿舍,潜心修学。
由于周瑜的举动,历史发生了改变,诸葛亮从躬耕的南阳隆中移居到了丹阳的藏书院,此后再也没有机会与刘备相见,自然也不会出山为刘备做《隆中对》,规划战略,从而造成了历史上三国鼎立的局面。
夜色深沉,州牧府的书房中灯光明亮,四根粗壮的木棍上顶着铜碗,里面燃烧着豆油,将挂在墙壁上的一幅绢制地图照得清清楚楚。
周瑜看了看身边的贾诩、刘晔、诸葛瑾等人,手持一根削得整整齐齐,磨得光光滑滑的细白木棍,在地图上比划着道:“曹操若是得了刘琮的地盘和水军,则他有两条道路可选。其一是大军水陆并进,自江陵顺江而下,经巴陵、赤壁、乌林、汉阳,进逼夏口。其二是自襄阳顺汉水而下,经麦城、竟陵、石阳,直取夏口。若是曹军占了夏口,则可兵分两路,水路顺江直下,径直取柴桑,陆路则走安城、庐陵,进逼南昌。”
吕范点头道:“主公所言极是。夏口将是这场战役的重中之重,丢了江夏,长江以下将无险可守,因此我军必守,而曹军必得!”
刘晔轻皱眉头道:“从地域来看,襄阳是荆州和扬州的屏障,战略地位十分之重要,不知道刘琮是否会真的献城而降。”
周瑜用力挥了一下手,道:“襄阳处于南北交汇之地,西有荆山,东临襄水,自是重镇。否则刘景升也不会看重襄阳,将州治移到那里。刘琮降曹是迟早的事,也许开春过后大家就会知道。以目前我军的态势来说,没法先取襄阳,便只能重点保卫江夏,守住夏口要塞。”

第四百六十二章 突袭广陵

蒋琬拱手道:“主公,既然江夏如此之重要,夏口要塞驻军恐不足以抵抗曹操大军,还请速速增兵。”
周瑜点头道:“此事我已有所考虑,江夏只有王越将军的两万人,兵力确实不足。如今天寒地冻,不适于行军,待气候转暖,新年过后,即派文远和公明率并州营五千人增援,前突于赤壁。派朱桓将军的余杭营五千人驻扎于长江北岸的石阳,以监视曹军行动。”
周瑜停顿了一下,接着道:“夏口自是重中之重,除了王越将军的庐江营两万移防过去以外,此处连通水陆,还得有重量级的水军入驻。计划将锦帆军的主力部队都调集在此,包括兴霸直接统率的巢湖营两万人、公奕统率的秣陵营一万五千人、承渊统率的合肥营一万五千人,合计五万人。”
蒋琬拍手回应道:“太好了常言道,北人善马,南人善舟,曹操帐下将士皆为北方人,如何懂得行船?我们的对手顶多便是荆州水军,就凭蔡瑁、张允两人,能调教出什么样的悍卒来?水军将是我军战胜曹操的关键”
贾诩耐不住酒瘾,偷偷地倒了一盏“龙潭液”,躲在墙角,一仰脖子灌了下去,听得蒋琬的言语,插话道:“公琰切莫轻敌蔡瑁、张允虽不是一流的战将,但他们经营荆州水军多年,对于长江中段的水异常熟悉,靡下的水军这些年不仅未遭损失,还在不断地扩军中”
“主公若将主要的水军全部调往夏口,那一旦刘备率徐州之兵来袭,又该如何对应?广陵太守陈登谋略过人,手下也有一万水军,决不可小窥。”贾诩转而问周瑜道。
周瑜轻叹一口气道:“文和先生之言我岂不知?刘备是个野心勃勃的人,其人虽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但是他有个优点,脸皮够厚且惯常以赤诚之心来笼络人才,还是博得了一片好名……”
周瑜说到刘备的脸皮够厚时,众人皆发出轻笑声。周瑜扫视众人一眼,继续道:“曹操将是我们最主要的敌人,他可以集结的兵力将会达到二十五万以上,且一旦刘琮投降,荆州尚余的八万水军、五万步兵将会为其所用,就算袁绍、刘璋等人不发兵,他的总兵力将会达到四十余万。这是一头猛虎,正准备向我们扑来”
“而刘备,则是一头狡猾的饿狼他会选择我军的薄弱之处,狠狠地来上一口,让我们血肉淋漓,痛苦万分。在长江的下游,徐州和扬州基本上隔江相望,他有水军,虽然算不上是精兵,但足可以载着徐州精兵渡江而击,渡江的地点可选之处众多,我军很难提前防备若要做到提前防备,则需投入不下十万的人马,这将大为牵扯我军和曹操决战的兵力。头疼啊”
周瑜以手摸头,此刻,他是真的有些头疼了。
周瑜的话让众人陷入了沉思,确实,长江下游可渡江之点至少有十余处,刘备可任选一处,而我军则需处处驻防,所需兵力绝对不在少数。
贾诩又往口中灌了一盏酒,笑呵呵地起身道:“固守拒敌,不如主动出击如今天寒地冻,不适宜行军,如果我军能派出一员智勇双全的上将,领军偷袭广陵,将其一举攻下,则徐州沿江一带俱为我军所有,刘备纵是再想渡江,也必得经过我军防区,有足够的时间从容应对矣。”
周瑜闻言大喜道:“文和先生不愧谋略过人,出其不意攻其无备,胜算颇大。虽是隆冬季节,不宜行军,但也并非不可行军。只要我军将士不怕苦不怕累,攻下广陵,则后方安定,可以全力对付曹军了”
诸葛瑾拱手道:“主公,此计可行。唯一的限制是粮草问题。兵贵神速,且天气寒冷,大军只能携带五天的干粮,五天之内,必须得拿下广陵城,否则便只能失败退回了。”
周瑜在屋内来回走了几遭,停下脚步,用坚定的语气道:“大战在即,为避免腹背受敌,广陵必须拿下传令下去,吴郡、豫章、丹阳、九江、庐江、会稽六郡的屯田兵立刻转入战备状态同时发文给交州八郡的太守,在每郡均设立军屯一处,择荒地为所,招募流民及当地贫民加入,各郡军屯人数控制在一万,由郡尉统领,以为后备军。”
说完了增加屯田兵规模之事,周瑜继续道:“至于偷袭广陵的部队,决定以幼平的飞龙军一万步卒和全柔将军的亲卫队两千轻骑为主力,由我亲自统率,由公琰准备便于携带的干粮和器具。事不宜迟,五日后出发”
蒋琬谏道:“主公,大敌当前,许多事情还需主公运筹帷幄,不可轻离啊。”
吕范也劝道:“主公如今的身份已是统领十九郡的国之栋梁,怎可轻易再亲临战阵?刀枪可不长眼睛,再说此战定是艰苦之极,还是另派他人吧”
周瑜目光灼灼,俊朗的脸上神色自若,道:“刘备如恶狼在侧,令我军行动受到极大的牵制,此亦本次大战的重点之一。幼平和全将军虽然勇武过人,然谋略在陈登之下,我自己不去,心也是悬着的。至于与曹操决战的准备工作,按照我们商量好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1 1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