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匡扶后周(张建邦)-第1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芹,愿献华封之祝。”
郭荣接连得到了李璟两篇表文,知道李璟的担忧之意,特意在行宫赐宴,并将冯延己、田霖、徐辽、尚全等人,一并请来赴宴。徐辽等人代替唐主李璟为郭荣祝寿献酒,并献上金酒器、龙袍、犀带、金银锦绮鞍马等物。
郭荣很是高兴,也对他们送上些不值钱的干果做礼品,而且郭荣还在众人面前,亲笔写下诏书,向吴越、荆南两国国主下诏,让他们各率兵马,返回自己的国土。同时,为了嘉奖两人,郭荣特意赏赐吴越国主钱弘俶两万匹绢帛,赏赐荆南国主一万匹绢帛,并下令在庐州建立保信军,任命右龙武统军将军为节度使。
一切安排妥当,郭荣于是准备启程回京。他一面命令水军主力移师淮河操练,一面命令宋延渥率领三千水军,常驻长江,往来巡逻。郭荣还下令挖掘汴口,引导黄河水进入淮河。自从以后,淮河与周边江河之间的运河,水量丰富,军队可以畅通无阻,即便长江沿线出事,周军水军也可迅速抵达。四月四日,郭荣自扬州正式回京。(未完待续。。)
卷三 第427章 三碗酒!
就在郭荣返京的同时,南唐皇帝李璟为了避后周太祖郭威高曾祖父郭璟的名讳,特意改名为李景,并下令取消皇帝的称号,改称“江南国主”。凡是过去所用的皇帝礼仪及制度,都自降一等,废除自己的年号,改用后周的年号,即显德五年。并到南唐祖庙,向历代祖先禀告。
李景的这一番举动,立即被后周坐探禀告给郭荣,郭荣这才下令,命令董遵诲率领后军撤离扬州,返回京师。同时郭荣还命令聚集在淮河、长江沿线的民夫返回各自家园,结束此次徭役。
民夫们听说能够返回自己的家园,顿时兴高采烈。而因为南唐向后周输送了大量的金银钱帛作为战争赔款,后周暂时并不缺钱。郭荣命令有司拿出其中一部分钱财来,购买牛马,以三年为期,租赁给返家的民夫们。只要民夫们返家之后,拿出支前的凭证来,就能从官府租到一头牛或者一匹驽马,三年间所支付的租金仅相当于市场价的三分之一,三年之后,该牛马归所租赁的民夫拥有。
其实这相当于拿出一部分战争红利来分发给百姓,提高后周的战争潜力。如今后周尽得淮南十四州十县,户数增加到二百三十多万,百姓数量更是达到近千万的规模。郭荣有实力、有底气来做这些事。
郭荣的诏书公布之后,民夫们欢声雷动,大家都跪在地上,遥拜京师。希望郭荣这个明君长命百岁!许多人更是摸着肩头分发的粮食、粗布,紧握着官府发给自己的服徭役凭证,畅想着日后的幸福生活。
有了这一头耕牛,自己就能开垦更多的荒田。种植更多的作物,收获更多的粮食!而有了粮食,就有了心爱女人的发卡头饰,有了小女儿的精美花布,有了小儿子的长命银锁,有了自己平日里想都不敢想、也万万舍不得喝的一壶美酒!
郭荣在返京途中,并没有闲着。他很快下诏,赦免新得到的淮南十四州本年度赋税。往年所欠南唐赋税,一律予以免除。同时,郭荣还下令提升侍卫诸军及各道将士的官阶,赏赐御营将士。向阵亡将士的家眷提供一定数量的抚恤金,阵亡将官的子孙优先录用。
这样一来,将士们欢声雷动,士气更旺。就连董遵诲军中,也有不少新加入的将士向郭荣遥拜致谢。不过当听完那抚恤金的金额之后。许多老将士都在背地里说朝廷小气,抚恤金的金额连董将军给予的一半数额都不到。
董遵诲在军中布有诸多耳目,很快就听到了这些议论,他觉得有必要澄清一下。免得日后传到皇帝的耳目中,对自己造成麻烦。毕竟自己麾下的这数万名步卒中。有多半并不是自己的亲信手下,回到京师后就会各自归建。
于是董遵诲下令在野外扎营。并从附近州县,购买大批猪羊酒水,犒赏全军。当夜,除了负责值夜的卫士,其余士兵全都聚集在篝火附近,兴致勃勃地啃着骨头,听着从州县里雇来的说唱艺人进行表演。
等到酒过三巡,董遵诲站了起来,拍了拍手,周围将士们立即停止了喧嚣,安静下来。附近的将士看到中央部分安静下来,也知道主帅有话要说,也都安静下来。只有那些个说唱艺人,突然看到冷静下来的观众,心中还有些个不适应。随即被这森严的军纪所震慑,不敢有任何异动。
董遵诲大声说道:“今夜咱们欢聚一堂,庆祝南征的胜利,我来带三碗酒!这第一碗酒,为陛下的健康干杯!没有陛下的果断南下,没有陛下的深谋远虑,就没有咱们此次南征的胜利,陛下万岁!”
说完,董遵诲就将这碗酒一饮而尽,将士们听到了他的喊声,也都将碗中酒全都喝了下去。董遵诲的亲卫们齐声重复着董遵诲的言语,让周边将士都能听到董遵诲的谈话。将士们大声重复道:“陛下万岁!”将碗中酒全都喝了下去。
董遵诲放下酒碗,让曹铨再帮他斟了一碗酒。双手在空中虚按,将士们很快平静下来,等着董遵诲第二碗酒的敬酒词。
董遵诲举起满满的一碗酒,高举过头,向众人示意,大声说道:“这第二碗酒,献给咱们南征以来牺牲的诸多将士!虽然唐军后来望风而逃,可是最早他们凭险而守的时候却给咱们带来了不小的杀伤。但是敌人越是凶猛,咱们殿前司的攻势就越是凛烈,越是不可抗拒!咱们殿前司的威名,就建立在敌人的凶焰之上,就建立在敌人的不断反抗之中!
这第二碗酒,敬给这些烈士,让他们在天英灵,保佑咱们战无不胜;让他们在天英灵,庇护咱们勇往直前!”
说完董遵诲将这碗酒倒在了地上,众将士也想起了牺牲的战友们,忍不住湿了眼眶,纷纷将杯中酒倒在了地上。
董遵诲又大声说道:“烈士们奋勇而死,并不是白白牺牲,他们换取了咱们战斗的胜利,也得到了朝廷的嘉赏。前不久陛下下令,给予烈士家属部分抚恤金。我听说大家对这抚恤金的额度有所议论,但大家也要考虑到朝廷的难处。南征以来,牺牲的将士很多,并不光是咱们一军人马。虽然这些钱不多,可是累计起来,也是很大的一笔数字。朝廷也有朝廷的难处,大家一定要体谅!
当然,咱们军中也缴获了不少物资,依照我先前制定的制度,咱们要从中拿出钱财来抚恤烈士家眷,为因伤退役者提供生活补贴,让英雄们不至于流血又流泪!我在此向大家郑重承诺,只要我董遵诲还有一口吃的,咱们的伤病员就绝不会饿着!”
说完,董遵诲指了下王政忠,大声说道:“大家可能都认识,这是我的结义兄弟王政忠,他特意从我的封地赶过来,就是向大家通报一个好消息,他在那里建立了一所荣军农场,只要伤病员们愿意,他们就可以终生在这农场里面荣养,这是我董遵诲的承诺,天人共鉴!”
伤病员们饱含热泪,向董遵诲连连叩首,将士们也向董遵诲郑重行着军礼,心中有着前所未有的尊敬。谁没有伤病的时候,尤其是战后,看着齐排排的烈士遗体,看着缺胳膊少腿的伤残将士,大家谁心里不在发慌?许多人宁愿战死,也不愿日后失去劳动能力乞讨度日。
就在这个时候,董遵诲站了出来,这不是战前作秀,而是脚踏实地地为将士们打算。谁愿意背上一个大包袱?只有咱们的董将军!士兵们大声喊道:“董将军,万胜!万胜!”
董遵诲高举着手,虚按着,士兵们好不容易才平息下来。曹铨上前为董遵诲重新倒了一碗酒,董遵诲举起酒碗,大声说道:“此次南征,大家都立下了不少战功,有些将士更是跟着我董遵诲,打正阳,战涂山,拿下清流关;迫降皇甫崇,重创刘仁瞻!战合,击瓜代,击败朱仁裕,夜袭紫金山!濠州、泗州铭记着咱们的军功,洪泽湖上飘扬着咱们的威名。陆上战猛虎,江上擒蛟龙!这一碗酒,不献给别人,就献给咱们自己!献给咱们的勇气,献给咱们的勇猛,献给咱们立下的赫赫战功,献给咱们创下的不世威名!我殿前司,万岁!”
董遵诲一边大声说着话,他身边的亲卫们一边齐声重复着他的话。回想南征以来,董遵诲作为全军的先锋部队,作为皇帝最信任的救火将军,几乎参加了每一场重要的战役,几乎在每一战中都立下了不世功勋!
到了后来,所有人下意思地重复着这赫赫战绩,自豪地大声喊着,可谓声振寰宇!无论是新加入殿前司的军队,还是伤愈归队的老兵,都痴痴地喊着,越是重复就越充满了气力,越是嘶喊就越有勇气丛生!
就连那些个见多识广的说唱艺人,也惊讶地站起身来,随着将士们大声喊着,这样的赫赫战绩,足以与历史上那些个知名军旅齐名。许多艺人暗暗打定主意,回家以后就以这些事迹为素材,新编一些个讲说战事的段子,让这支英雄部队的威名,响彻天地!
到了最后,董遵诲举起酒碗,数万人几乎同时喊道:“殿前司,万胜!董将军,万胜!”
董遵诲脸色微红,不知是被篝火熏得,还是被烈酒呛得,他举起喝空了的酒碗,举在了空中,轻轻向四方招手。回应他的,是将士们一阵阵的欢呼声,是将军们心悦诚服的眼神,是士兵们甘为驱使的誓言!
董遵诲感到有些个迷醉,这样的感觉,上二本的时候自己感觉不到,毕业厮混的时候也感觉不到,整天被经理们呵斥成孙子的时候更感觉不到!只有魂穿之后,自己才在这五代十国体验到这样的感觉。大丈夫当如是,真汉子应如此!(未完待续。。)
卷三 第428章 南唐事变(上)
郭荣返回京师之后,任命唐将冯延鲁为太府卿,让他充当信使,又任命卫尉少卿前唐使钟谟为副使,前往江南送上后周本年的历书,并赐给唐主御衣玉带。不过与历史不同的是,郭荣并没有给予李景金银器具及牛羊马匹,因为刚刚充实起来的国库在支付完抚恤金和购买耕牛的费用之后,在减免了数十处州县的赋税之后,实在是没有余力再对南唐进行大规模赏赐。
唐主看到冯延鲁等人之后,虽说是热情接待,将他册封为刑部尚书,但心中却也感到一份屈辱。尤其当郭荣释放五千七百五十名俘虏之后,整个南唐都在盛赞后周皇帝郭荣的仁慈与慷慨,李景心中更觉郁闷。
其实人就是这样,当郭荣率领大军试图南下的时候,李景为郭荣止步于江北而感到欣喜不已;可是当郭荣撤兵回国之后,李景又为郭荣侵占了自己江北的土地而感到懊恼愤怒。
而他的几个旧日宠臣,却没有感觉到李景的转变,还在为南唐达成与后周的和议而感到兴奋。
过去,左仆射、同平章事冯延己凭借提出恢复中原、统一中原的方略而得到李景的赏识,现在好不容易才达成和议的他们却天天对后周皇帝郭荣歌功颂德,引发了李景内心的强烈不满。
而翰林学士常梦锡也对冯延己等人看不过眼,时常向国主进言:“奸邪们说出的话,虽然听起来忠心耿耿。但如果沉溺于他们的甜言蜜语,那咱们大唐危矣!”尤其当冯延己的党羽们对冯延己大肆赞赏,对后周百般崇拜的时候,常梦锡忍不住大笑道:“众位先生过去总把主上
可李景没有想到,李征古居然连连点头,连忙说道:“宋(齐丘)太傅精于政务,陛下如果对处理政务有所厌倦,不如暂时将这些个政务托付给他?”
李景心中大怒,却装出欣喜的样子来,又去询问陈觉的意见。陈觉也被权力冲昏了头脑,没有看出李景的试探之意,他也笑着说道:“宋楚公
卷三 第429章 李煜的野望
李煜是后世中国人所熟知的名字,但他在登基以前,却只是李景的第六子,当时叫做李从嘉。这一日,李从嘉又带着三两从人来到了钟山之上,兴致勃勃地爬上高处的凉亭,在里面的石桌上铺好了画板宣纸,摆好了笔墨纸砚,再次描绘起钟山风景来。
约莫半个时辰过后,他的贴身护卫首领李磊蹑手蹑脚走到了李从嘉跟前,对他低声说道:“殿下,明慧大师到了,周围并无闲人!”
李从嘉轻轻点了点头,低声问道:“他带了几个人?”
李磊低声说道:“只带了两个孔武有力的小沙弥,这次他身后还是没有尾巴,明慧大师一向谨慎,断不会被人跟踪。”
李从嘉这才说道:“快请他来此,让他看看我新绘制的钟山风景,让他好好点评一番。”
一边说着,李从嘉一边从怀里掏出新刻的一方宝印来,蘸了印泥,仔细地盖在了这钟山风景画上。
很快,明慧大师就健步走进了凉亭。这是一个五十余岁的老和尚,长相却与慈眉善目根本不搭边,满脸横肉,脸上更有长长的一道伤疤。如果让他换上百姓的衣服,那肯定与朝廷通缉的汪洋大盗有的一拼!不过这样的一个酒肉和尚,却能在金陵报恩禅院挂单,得到法眼宗延寿禅师的看重,自然并不简单。
明慧快步走到李从嘉近前,冲他恭恭敬敬地合什行礼。对他说道:“阿弥陀佛,居士的画技又提高了许多!”
李从嘉微微一笑,指了指桌子上摆着的风景画,笑着说道:“大师。出家人不打妄语,你还没看过我的画,怎么就知道我的画技提高了呢?!”
明慧微微一笑:“居士寄情于山水,又日日受我佛法熏陶,修行水平与日俱增,画技定会天天提高。是以老衲不看画,亦知居士的画技又有所提高!”
李从嘉不由得失笑,这时明慧走上前来。照着那印信低声念道:“钟峰隐者?前日不还是莲峰居士吗?居士,统御江南是你的命,你就算是现在归隐,也无法逃脱!”
李从嘉皱了下眉头。习惯性地看了下四周,见周边无人,便压低声音问道:“大师,我父王前些日子就有意将国主之位交给我的兄长,现在他天天以王世子自居。大师还是不要乱打妄语,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的!”
明慧摇了摇头,“居士,你一目双瞳。生就不凡,加上为人仁孝。丰额骈齿,又广结善缘。在百姓和官员中素有威望。而你的大哥为人猜忌严苛,又有强烈的掌权欲望,虽略通军事,但刻薄寡恩,即便登上世子之位,也不会有太多臣子愿意投身他的门下。你的二哥、三哥、四哥、五哥四人早夭,七弟年纪尚忧,即便你寄情于山水,你的大哥也不会放过你!居士,你逃不掉的!”
李从嘉皱了下眉头,他之所以天天爬钟山,不敢待在金陵府中,正是想躲过自己大哥李弘冀的猜忌,以免惹祸上身。之所以敢冒风险与明慧多次相见,正是因为法眼宗消息灵通,而且明慧做事稳妥,不会给人留下把柄。现在听了明慧的劝说,李从嘉忍不住叹息一声。
明慧微微一笑,低声说道:“其实居士也不必过分担忧,虽然王上曾经流露出提名李弘冀为世子的念头,但那时周军大兵压境,王上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如今周军退兵后,王上并没有如先前所说册封其为世子,正说明王上还在犹豫。这段时间李弘冀颇为招摇,动辄拉拢朝廷重臣,试图以群臣的态度来影响王上,实在是犯了大忌!而这段时间居士韬光养晦,淡泊名利,正合王上的心意。要知道,王上如今刚刚四十三岁,正是年富力器的年纪!”
李从嘉眉头一跳,听懂了明慧没说出的意思,虽然李弘冀是父王李景最年长的儿子,但是父王一向独揽大权,万万不会容忍别人篡夺手中的权力。而李弘冀为了逼迫李景早日将他正式册立世子,与那宋齐丘、陈觉等人往来密切,虽然看起来势力剧增,却实在是取死之道!
李从嘉登基后虽然显得昏聩无能,但能在诗词一道上创下偌大的名声,起码说明这人比较聪慧。而且谁让历史上李从嘉的运气不济,遇到了开拓新朝的赵匡胤呢?
李从嘉悄悄咬了咬牙,见亭中已无他人,亭外数十米处李磊正在放哨,便低声说道:“父王过去曾经说过位终及弟,现在叔父虽然已经固辞太弟之位,可是这也是大哥心头的一根刺!……说不定没了叔父,大哥就会被册立为世子。我听说法眼宗渠道甚广,也许能将这些话说给大哥听。”
明慧心中一紧,这李从嘉真是好算计,他刚刚一番话,可谓是杀人不见血!现在李弘冀因为世子之位,已经有些个疯魔的趋势,世子位置已经成为他心中的执念,万不容他人来染指。
就连李从嘉外出出行,最早的时候李弘冀也曾派出数十名探子跟踪,只是李从嘉寄情于山水的本色演出实在是出色,加上自己小心谨慎,这才打消了李弘冀的疑心。纵使如此,今日李弘冀还是派出探子在山脚下探看,自己费了好大的功夫这才将他避开。
如果让李弘冀再听到“位终及弟”的传言,他一定会对手握重兵的叔父李景遂起杀心!而且陈觉如今正担任李景遂的副手,如果李景遂意外身亡,陈觉就有机会统御大军,成为李弘冀足以依赖的强力外援!这样一个超级大的诱惑,极有可能让李弘冀铤而走险!而一旦李弘冀动手,那国主李景就会成为他最后的障碍。面对丧心病狂的儿子,年富力器的李景岂能坐以待毙,定会削减他的势力,甚至将他悄悄囚禁起来。而这样一来,以仁孝出名、淡泊名利的李从嘉就会脱颖而出,世子之位即便不争就会落到他的头上!
明慧倒吸一口冷气,看着微笑着的李从嘉,心中发冷。不过俗人尚且知道富贵险中求,何况他这个意图重振佛教宏愿的痴心人呢!
明慧合什行礼,口念佛号,好一幅得道高僧的模样。他微微一笑,对李从嘉说道:“居士好算计,只是往日里老衲向居士通报消息,不过是出于你我二人的交情,如今你却要老衲甘冒奇险,老衲为何听命于你呢?”
李从嘉轻轻皱了下眉头,他也曾派人悄悄打探明慧的来历,结果很让他吃惊。这明慧乃是明心的师弟,而明心就是前次刺杀郭荣的主谋!
虽然当时因为郭荣及时撤离,明心只刺伤王朴,但是能在侍卫亲军的严密保护下直取皇帝车舆,这也可以证明明心等人的实力。刺杀失败之后,郭荣震怒,立即下了海捕文书,整个后周紧急戒备,誓要将明心党羽一网打尽!可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明慧仍然率领数百名僧侣成功地进行了强行突围,直到渡淮河的时候才被后周军队追上。当时好一通大战,经过半个多时辰的厮杀,明慧身受数创,率领十余亲传弟子逃入南唐境内,面对当地僧人的诘难,处境颇为艰难。随后周军南征,明慧等人这才得到了南唐境内百姓的礼遇,渐渐恢复了元气。
李从嘉轻轻皱了下眉头,并没有轻易许诺,亭内的氛围立即变冷。等过了一会,他才低声说道:“如果我许诺说斩杀郭荣,不但你不会相信,就连我也不会相信。我们大唐虽然是正朔,无奈接连遭遇败仗,又被周朝割取了不少州郡,国力有所衰败,实在是无力与周朝正面交锋。我只能答应你,如果我能够被确立为世子……顺利登基,我会大力崇建佛寺,广度僧侣,恢复佛门的恢宏气象。反正我也是佛门信徒,这些正是我该做的。”
(为了提倡佛教,后主于在位期间大力崇修佛寺,广度僧侣。据宋无名氏《江南余载》卷下记载:“后主笃信佛法,于宫中建永慕宫,又于苑中建静德僧寺,钟山亦建精舍,御笔题为报慈道场。日供千僧,所费皆二宫玩用。”又据《十国春秋》卷17《南唐后主本纪》记载:“是岁(开宝二年,公元969年),普度诸郡僧。”“开宝三年(970),春,命境内崇修佛寺,改宝公院为开善道场。”可见李煜即使是在南唐风雨飘摇、国库空虚之际,仍不遗余力地从事扶持佛教的事业。)
明慧合什行礼,轻轻颔首,低声说道:“居士且放宽心,这几日就会有佳音传来。”见李从嘉面露笑容,明慧随即离开亭子,走到远处带着那两名小沙弥,步入钟山之中。很快他的身影就被云雾所遮蔽,再也看不清楚。
稍后李磊快步入亭,走到了桌子旁边,往砚台里注了些许清水,一边研墨,一边悄悄向李从嘉施了一个眼色。远处,扮作樵夫的李弘冀探子正从山路上快步走来……未完待续。。
卷三 第430章 南唐事变(下)
李弘冀伸了一个懒腰,毫无形象地斜倚在床榻上,对着自己的情报头子低声说道:“今天都有什么发现,说说看。”
这情报头子,是他最疼爱的侍妾宋氏,一边帮他捶腿,一边低声说道:“今天李从嘉还是老样子,一早登上钟山,用了大半天的时间画了幅钟山风景图。回来后卖了个好价钱,下午在市井中闲逛,买了些胭脂花粉,据说要送给他的妻子周氏。”
“寄情山水、讨好妇人,孤这个弟弟,实在是没有多少志向!”李弘冀笑着说道,不屑一顾地点评着。“还有什么消息吗,尤其是从宫里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