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时行(庚新)-第1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玉尹当然知道燕奴的心思。
    其实,早在产期到来的时候,燕奴便有些患得患失。
    他抱着婴儿在燕奴身边坐下,笑嘻嘻道:“九儿姐,孩子却像极了你,长大必是个美人胚子。”
    “可是……”
    “九儿姐莫要担心,生男生女,都是我的孩儿,自家怎会有不满。”
    他温言的劝慰燕奴,直至燕奴笑逐颜开。才算是放下心。
    “小乙哥,却不知你可为孩儿,想好了名字?”
    玉尹当然已想好了名字,于是为女儿取了个玉娇的名字,让燕奴彻底放下了心。
    他让杨金莲照顾好燕奴,便出门招待一干前来道贺的弟兄。
    高宠和王燕哥在三月末时,已成就了亲事。算是得偿所愿。而杨再兴也迎娶了徐婆惜过门,只是因徐婆惜的出身,张二姐始终不肯同意她做正室。杨再兴虽然不满。可是能娶了徐婆惜回来已心满意足,虽给不得她正室身份,却万分宠爱。
    徐婆惜心里。也颇为遗憾,但也明白这其中的缘由。
    什么东京上厅行首?
    说穿了,也是个贱业,这名头越响亮,就越是麻烦……
    杨再兴而今已做了正式武官,更是太子身边的人,这一言一行都要遵循规矩。若杨再兴没有发达前,一切都还好说。可现在,杨再兴身份地位愈高,张二姐便越是注意这方的事情。好在。杨再兴对徐婆惜万分宠爱,让徐婆惜多少还是少了几分惆怅。
    “哥哥如今,真个成家立业。
    新宅方成,又添千金,可是个好兆头。”
    高宠带着众人上前道贺。玉尹自是高兴非常。
    此次玉娇出世,场面比之玉如出世时,要热闹许多。以前,肖堃石三等人还能为座上客,可这一回,却真个有些拘束。虽说玉尹待他们还是很亲近。但这身份上的差距,让他们也不敢放肆。面对玉尹的时候,更露出几分畏惧之色,让玉尹感慨万千。
    却在这时,忽听高世光前来通禀:“郎君,老种相公派人前来,请郎君过府一叙。”
    种师道自从被罢免了枢密院使之后,便在家中赋闲。
    权力虽没了,但却继续享有宰相的待遇。赵桓也不敢太过打压种师道,免得被人说三道四。所以,种师道而今虽然已经致仕,可人们还是习惯的,尊他为‘老种相公’。
    玉尹闻听一怔,忙和众人道了个歉,便换上衣服,走出家门。
    种师道若没有事情,不会轻易找他过去。这时候突然邀请他过府做客,必然有大事发生。
    此前,种师道曾和玉尹说过,希望他前往河北兵马元帅府就职。
    可由于种种原因,这件事一直没有消息。
    前两日,赵桓在朝会上通过了赵谌出任河北兵马大元帅的任命,这件事才算是有了定论。
    虽然朝堂上对赵谌为河北兵马大元帅一职颇有议论,但不得不承认,赵谌在目前是最合适的人选。首先,他是赵桓的独子,乃当今太子,身份足够荣耀;其次,开封大捷中,经过大宋时代周刊的强力造势,赵谌在陈桥亲征,英勇的形象深入民心。乃至于开封百姓提起赵谌,都会亲热的称呼他为‘小哥’。所以在声望上,赵谌也有足够的资格。
    唯一的问题,便是太子无法离开东京,而且赵谌的年纪也的确太小。
    不过,赵桓既然如此坚持,朝臣当中或许有人感到不满,却也只能捏着鼻子同意。
    难道说,自己前往河北兵马元帅府出任参议的事情,有结果了吗?
    玉尹其实并不太愿意担任这个职务,可种师道既然这般建议,他也不好再去推脱。
    一路上,玉尹思绪万千,不知不觉便来到种府门外。
    入种府大门,自有那家臣带着玉尹来到后宅的一间书房里。
    玉尹走进书房后,顿时愣住了。
    原来,这屋中并不是只有种师道一个人,还有门下侍郎,当朝太子徐处仁,直龙图阁大学士燕瑛等人在座。
    玉尹不敢怠慢,忙上前一一见礼。
    他发现,大家的脸色都很凝重,不见半分喜色。
    心里顿时一沉,玉尹敏锐觉察到,今天种师道把他找来,恐怕不是一桩好事。
    “小乙不必多礼,坐吧。”
    相比之下,燕瑛待玉尹的态度相对亲切。毕竟,他和黄裳颇有交情。当初玉尹最落魄的时候,燕瑛曾出面支持玉尹,才算是给了玉尹翻身机会。而今燕瑛为直龙图阁大学士,兵部尚书一职,说起来也是玉尹的上司。
    “不知种公唤小乙来,有何吩咐?”
    种师道看上去非常疲惫,看着玉尹苦涩一笑,“不知小乙今日家中添丁,把你找来,确是失礼。不过……你河北兵马元帅府参议之事已经确定,将屯驻于真定。”
    “啊?”
    玉尹一怔,心道一声:不是说相州,怎会是真定?
    燕瑛轻声道:“小乙,和虏贼的盟书已经签订,种公兄弟种师中,将奉命出镇燕山。那边局势复杂,需有人配合得当。我等商议之后,以为小乙驻守真定,最为适合。”
    “燕山府,收回来了?”
    “收回来……可这收回的代价……”
    燕瑛闭上了眼睛,不再开口。
    种师道叹了口气,沉声道:“康王误国,竟使我大宋不败而败。
    虽收回燕山府,确又增了四百五十万贯的岁贡……不过,真正让老夫感到忧虑的,确是康王同意,释放完颜宗望以及开封之战被俘获的近两万虏贼回还上京……”
    “释放那两万虏贼?”
    玉尹闻听,也顿时呆愣住了!(未完待续)

           

第313章 誓言

      释放俘虏?
    玉尹万万没有想到,来这里听到的会是这样一个消息。
    完颜宗望,还有那两万女真人,一旦返回上京,他日定然会给大宋带来无尽灾难!
    女真人睚眦必报的性格,便注定了他们会比这一次更加凶狠。
    而最重要的是,这两万女真人一旦释放,女真的国力虽有削弱,也能够迅速恢复元气。
    自己朝阳门死战,陈桥死战,太子亲军几乎全军覆没,董先、呼延灼、王敏求等人,便等于是白白送了性命。既然如此,那他之前所有的努力,又有什么意义?
    “官家什么主意?”
    玉尹沉默半晌后,轻声问道。
    种师道看着他,良久才苦涩回道:“官家已诏准盟书。”
    呼!
    玉尹长出一口气,再也不言语。
    种师道等人的交谈,他是一句都没有听进去,脑袋里只觉得乱糟糟,耳边嗡鸣不止。直到种师道拍他的肩膀,玉尹这才算清醒过来。燕瑛徐处仁已经离开,书房里只剩下玉尹和种师道两人。
    “种公,怎么变成这般状况?”
    明明是大获全胜,为什么到了最后,却好像是自家惨败。
    不但要释放了那些俘虏,还要赔偿岁币……如此,便是收回了燕山府,又能如何?
    “小乙莫往心里去,官家这般,也是无奈之举。
    想必你也知道,太上道君即将返回东京……有些事情,并不是你我想象的那么简单。”
    你在说什么?
    玉尹觉得,种师道也有些不知所措,以至于说起话来,有些颠三倒四。
    “便不能挽回吗?”
    “小乙,怕是无法挽回。”
    一句话,绝了玉尹所有的念想。
    他也无心继续在种府呆着,便起身告辞,失魂落魄离开。
    初秋的阳光。很明媚。
    可玉尹的心里,却是一派冰寒。
    整个人如同没了魂魄的木偶一样,漫无目的的沿着大街行走。
    身外的喧嚣,在这一刻仿佛都变得没有了色彩。当他停下脚步,清醒过来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是站在便桥屠场大门外。
    便桥屠场,已经关闭了!
    玉尹身为太子中舍人,若再操持这等事情。就显得有些失了身份。再加上西州商路开通。玉尹也不缺这些许钱帛。于是在开封之战结束后,便桥屠场便成了一处私宅。玉尹在屠场里建了一座灵堂,把呼延灼等人的灵位。摆放在灵堂之上。
    灵堂就名:诸率府英灵堂。
    这里是太子亲军的魂魄所在,只要这座灵堂在,太子亲军的威名和荣光便不会丢掉。
    守护灵堂的。是朝阳门之战幸存下来的一些老兵。
    他们大都身有伤残,无法继续从军,家中更没有田地,无依无靠。玉尹便开设了这座灵堂,供他们在这里生息。虽不一定能过的锦衣玉食,却也不必为温饱发愁。
    “郎君,怎地来此?”
    值守灵堂的卫兵,看到玉尹前来,忙上前行礼。
    玉尹摆了摆手。示意他们起身,而后迈步走进灵堂,回身道:“我要在这里想一些事情,任何人都不得来打搅我。”
    “喏!”
    红衫木做成的大门,隆隆关闭。
    玉尹擦亮火折子,把灵堂里的长明灯点燃。
    星星点点,恍若星辰跳动。玉尹便坐在香案前。看着灵堂里供奉的那些个灵位,心里一阵发堵,忍不住流下两行热泪。
    “三郎,老将军,老梁。觉民……我来看你们了!”
    玉尹喃喃自语,而后深吸一口气。露出难看的笑容,轻声道:“开封之战,咱们打胜了,可不知为何,我却觉着,我们输了。弟兄们在战场上拼死搏杀,却比不得那些文官大笔一挥来的痛快。好不容易俘虏那些个虏贼,却要把他们放走。
    我想不明白,明明我们赢了,到头来却好像是我们失败一样?”
    灵堂里,一派寂静,只有玉尹的声音在回荡。
    玉尹越说声音越大,到最后竟忍不住放声大哭。
    他不是为自己哭,而是为这些个战死的弟兄们感到悲伤。他们真个死的不值,本大好的局面,却被一帮子无胆匪类给败坏一空。那种发自内心的痛苦,几乎让玉尹感到窒息。
    脑海中,浮现出自郭桥镇以来,一场场惨烈厮杀的场面。
    我不甘心,我真的不甘心!
    种师道说,赵桓也是迫于无奈。
    他迫于什么无奈?说穿了还不是他父子之间的那点龌龊?只为了那点龌龊,却要放弃眼前大好局势。这许多弟兄抛头颅洒热血的结果,不过是成就了那些奸贼头顶的乌纱帽而已。于这个时代,于这片河山,于这满目的繁华,没有半分裨益。
    这种结果,绝不是玉尹所希望的结果。
    他猛然站起身来,仿佛自言自语道:“不能放了完颜宗望,不能让那些个女真人就这么离开大宋的土地。”
    仿佛是下定了决心一样,他看着灵堂上那些灵牌,咬牙切齿道:“诸位兄弟,小乙绝不会让你们的血就这么白流。哪怕是拼着一死,也绝不容那些虏贼离开……”
    灵堂上,依旧是一片寂静。
    长明灯闪烁,似乎是那些战死的英灵,在为玉尹的决定而感到骄傲……回到家,天已经黑了。
    高宠等人还在等候玉尹,见他回来,忙纷纷上前询问。
    “哥哥,种公唤你何事?”
    “呃,方才老种相公找我,是告诉我太子将出任河北兵马大元帅,要我代表太子,出掌元帅府参议之职,太子亲军屯驻真定。看起来。用不得多久,咱们就要走了。”
    “要离开东京?”
    众人虽表情各异,但是对这个安排,倒也没有太多排斥。
    “此事暂且保密,不要传扬出去。
    田野不早了,大家都早些回吧……改日再与诸位兄弟痛饮,今日自家确是有些累了。”
    玉尹突然送客,让众人有些奇怪。
    不过。看他那一脸的疲乏模样。也就没有人站出来询问,便一一上前,和玉尹告辞。
    “三郎。怎地看郎君似有心事?”
    陈规作为太子亲军长史,虽不是玉尹亲信,但也前来道贺。
    他和朱梦说并肩走出玉府大门。朱梦说正要与他告辞,却被陈规拦下,拉到一旁询问。
    朱梦说愣了一下,摇摇头道:“这个,我怎知道?”
    他反问一句,“莫非元则看出甚来?”
    陈规笑了一笑,摇摇头,却没有开口。
    他初来乍到,不算玉尹亲信。不过。对玉尹却颇为赞赏,特别是陈桥之战后,大宋时代周刊把功劳算到了太子头上,也使得陈规对玉尹更多了些认识。来到太子亲军之后,陈规大多数时候都表现的很沉默。公事上,他尽心尽力;私底下,也在默默观察玉尹其人。有些事情。他看出端倪来,却不好说太多,问太明白。
    “没什么,只是觉得郎君看上去,兴致不高。”
    “你这么一说。我也有些觉察……按道理说,郎君新添千金。本是一桩喜事。怎地从老种相公那边回来后,连酒也不吃了,便匆匆要我们散了?的确是有些古怪。”
    陈规的观察力和反应,远比朱梦说厉害。
    “既然猜不出,便不要费心思了。
    等过些时候,自然能看出分晓……对了三郎,我初来东宫,许多事情还不明白。你久居郎君身边,想来对太子亲军中的事情也多些了解,若有闲暇,何不由我来做东,你我吃几杯酒,正好与三郎讨教。”
    朱梦说对陈规,倒是没有许多反感。
    他虽说是太学出身,又是太子舍人,可陈规却是正经的中明法科进士出身,比之朱梦说,犹高出一筹。论职务,两人也相差无几,朱梦说自然也愿意和陈规亲近。
    见陈规邀请,朱梦说想了想也就点头应下……
    玉尹送走了众人后,便坐在书房里,闭目沉思。
    既然宋金盟约已经签订,那么完颜宗望和那两万俘虏,必然会被释放。
    玉尹心知,此事不太可能出现寰转契机,赵桓那性格,更不是什么雄主,说穿了也只是小富即安而已。他不想和女真人开战,同时更忌惮赵佶归来后,对他皇位产生威胁。这种情况下,能够迅速和女真人休战,对赵桓而言便成了一桩好事。
    也就是说,想要把完颜宗望和那些女真俘虏留下,困难重重。
    这不是两万头羔羊,而是两万头恶狼。玉尹不可能调动太子亲军,更不可能从其他地方借调人马,那么又该如何阻拦这些女真人呢?想到这里,玉尹便觉得很头疼。
    他不能在明处动手,便只有在暗中伏击。
    可是,又该从何处寻来帮手?
    玉尹手指轻轻敲击几案,眼角余光,却突然落在了几案上一件事物上面,心里不由得一动。
    “老高!”
    玉尹高声喊喝。
    高世光便在书房外伺候着,听闻玉尹呼喊,忙走进来道:“郎君有何吩咐?”
    “老高,可还记得汴口七十二郎?”
    “啊?”
    高世光一怔,旋即反应过来道:“郎君说的,可是那汴口田行建?”
    “正是。”
    “小底自然知道……这一年来,小底曾去过几次汴口,与那田大当家也有些交情。
    前次郎君血战陈桥,田大当家听说后,还带着水军奇袭白马津,想要为郎君分忧……”
    玉尹点了点头,“如此,甚好!”
    他想了想,提笔写了封书信,连同田行建的那块腰牌一起递给高世光,“立刻去找大郎,让他寻十个马军与你同行,连夜赶赴汴口,见到田行建便与他说:我要他来!”


           


第314章 暗花,二十万贯!(1/2)

      炎炎夏日,眼见着即将过去。
    宋金之间的盟书虽然签订,可是要执行起来,却非一桩易事。也就是这时候,太上道君赵佶,自金陵起驾,回转东京。一时间,开封城内,也随之变得越发躁动。
    “元则,郎君已数日未来当值,却不知是何缘故?”
    诸率府内,高尧卿为陈规倒了一杯水,而后坐下来,看似浑不在意的随口问道。
    陈规入诸率府已有些时日,也渐渐站稳了脚跟。
    论功名,他是中明法科进士出身,远非朱梦说可比;论能力,他曾为安陆县丞,也有领兵勤王的经验。加之他是朱桂纳介绍,说起来也算是太子赵谌一系,所以做起事情来,也就没了那么多的襟肘。高尧卿是太学出身,但论及才干,却逊色于陈规。加之他老爹高俅已非是殿前都太尉,殿帅一职被赵桓表兄王宗濋取代,自然少了几分纨绔之气。平日里他负责诸率府主簿事宜,和陈规走的很近。
    玉尹已有数日未出现,让高尧卿不免感到疑惑。
    他听到风声,太子亲军将开拔真定。按道理说,如今正应该是玉尹忙碌之时,偏偏整日不见玉尹的影子,让他不免生出几分顾虑。
    陈规则眯起了眼睛,喝了一口水。
    “衙内勿需担心郎君,想必这时候,他也是非常辛苦吧。”
    “辛苦?”
    高尧卿愕然,有些不太明白陈规这话语中的意思。
    整日连人都不见,又何来辛苦之说。
    只是他再想询问,陈规却不愿再谈。两人在公房里又聊了一会儿,高尧卿觉得无趣。便起身告辞。
    目送高尧卿离去,陈规轻轻出了口气。
    眼中闪过一抹精亮。他自言自语道:“也不知小乙在这种时候,又会做出甚决断来……宋金盟书的内容,已经传遍开封城。
    不论开封百姓是如何的义愤填膺,面对如此结局,也无可奈何。
    罢了,既然官家没有异议,谁又能出面阻拦?歌照唱,舞照跳,眼见入秋,正好风花雪月。
    于是乎。人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风花雪月事。开封城似有回复到往日繁华。
    丰乐楼已不比当年,潘楼也透出衰败之气。
    这开封城里两家最为兴旺的酒楼,在经历了开封围城之战后,可谓是元气大伤。
    冯筝‘自杀’,丰乐楼受到牵累。
    以至于许多人不敢再来丰乐楼玩乐。害怕和奸细二字搭上了关系。马娘子也因此感到心力憔悴,不想继续经营丰乐楼。围城之战结束后,马娘子便找人想要兜售丰乐楼。在几经磋商后,丰乐楼的经营权,最终被柳青得到,马娘子带着家人离开了东京,去了西京洛阳。在那里,也有她一些产业,足够她下半辈子衣食无忧。
    而潘楼的情况也不甚好。
    徐婆惜退出潘楼。下嫁杨再兴为妾。少了花魁坐镇的潘楼,试图请封宜奴重新出山,奈何李师师出家比丘,封宜奴也心灰意冷,老老实实的做起了贵妇人,不愿重操贱业。司马静也从潘楼抽出了资金。似无意继续经营,目光转到了西州商路上面。
    五月中,西州商路重启,柳青等人再次踏上了西行之路。
    司马静也参与其中,投入近三十万贯本金。这一次西行,比之第一次的规模明显大了许多。除了杭州黎氏家族和柳青之外,又加入了夷州司马静以及洛阳种家。
    货物总价值,更高达一百五十万贯,浩浩荡荡向西州进发。
    种师道投入了近二十万贯的本金,也算是倾种家之力,来推动此次贸易。不仅如此,五原姚氏,也开始筹措资金,准备在入冬后,开启漠北商路。陈东私下里计算过,若漠北商路开启成功,那么玉尹的个人资产,在来年将达到百万贯之多。
    对此,玉尹却不甚在意。
    秋老虎还在肆虐开封,但西台山里,确是一派凉意。
    玉尹已收到了枢密院调令,正式为太子亲军都统制,河北兵马元帅府参议,中秋之后,开赴真定驻扎。
    军中事务,自有陈规等人操持,无需玉尹费心。
    于是,便借着这难得的空闲,带着一家人前往西台山。
    一方面,是想要休整一番,另一方面,则是去祭拜一下黄裳。
    一晃已过去大半年,因为开封之围的缘故,玉尹还没有来吊祭过一次。而今马上要开拔出征,这一去也不知何时能够返回,玉尹自然要来探望一回,祭拜一番。
    吊祭了黄裳之后,燕奴和杨金莲便带着玉如和玉娇去玩耍。
    玉尹则在陈东的陪伴下,绕西台山直奔三岔河口,田行建在这里,已等候多时……
    昔日那座屠场,已经不见了踪迹。
    柳青在这里建了一座酒楼,本是想借三岔河口秀美景色做一番生意,却不想金兵围城,三岔河的酒楼也就付之一炬。好在柳青西州之行赚了个盆满钵满,自然也不在乎这些许损失。三岔河便这么荒废着,也许等时局好转,他会再来经营。
    玉尹也算是故地重游,和陈东来到三岔河后,便登上了停泊在河湾处的一艘小船。
    撑船的,正是高世光。
    舱中坐着田行建和苏灿两人,看到玉尹进来,便连忙起身,令得小船一阵摇晃。
    “哥哥唤我等前来,却不知有何吩咐?”
    说起来,玉尹已有很长时间未见过田行建。
    宣和六年北上太原时,在汴口和田行建见过一次之后,两人虽时常有书信往来,却未曾见过一回。倒是苏灿。两次入开封寻找玉尹,打交道的次数比之田行建还多。
    一晃。三载。
    田行建看上去没有太大变化,只是整个人似乎又胖了一圈。
    脸上的那个痦子,更加生动,随着表情变幻一动一动,直让玉尹生出猥琐之感。
    “七哥别来无恙。”
    玉尹坐下来,摆手示意两人落座。
    而今玉尹,可不是当年那个北上太原时的白身小子。
    北宋风气开放,但依然有着严格的阶级划分。算起来,玉尹如今是官,而田行建和苏灿虽是水贼。表面上却还挂着个水军的身份。在玉尹面前。自然就弱了气势。
    不过,若非如此,他二人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1 1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