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兵器谱(殷扬)-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战,苦恼不堪。

如今,不管北方打胜打败,宋朝都是立即不败之地,可以集中力量来解决西夏了。若是把西夏解决了,再来对付辽国就容易多了。

当然,若是吴骥他们打胜了,收复了燕云十六州,那就是最好。这种局面,已经远远超出了群臣以前所想,无不是开心万分。

就中,最开心的莫过于王安石了。此战过后,意味着反对派的势力会给大为削弱,他推行新法就更为容易了。这些年来,他推行新法是举步维艰,很是艰难。一个大好的局面,即将出现,要他不欢喜都不行。

“如今,大宋虽是同时要打两场仗,朕却是最为轻松的。”宋神宗神情为之一松,道:“对于这两战的结局,我们已经议论了很多,一是全部打胜了,二是全部大胜了,三是皆负,四是一胜一负,北方胜陕州负,或是北方负陕州胜。各种情形我们皆有考虑,不过,朕以为,以步制骑这一策略不能再适用了,大宋眼下已经有了十几万战马,数万精锐骑兵,若是再用以步制骑这一策略,明显不合适了。”

经过吴骥的努力,在北方已经打造出了数万精锐骑兵了,而且,这次进攻辽国,宋朝就出动了十来万战马,这在宋朝历史上还是第一遭,破了纪录。

当然,这与历史上出动战马的纪录还有很大一段距离。象汉武帝发动的“漠北决战”,汉朝一次性投入了三十万匹战马,这是一个令人恐怖的数字。

宋朝与之差得很远,不过,这已是宋朝一个巨大的进步。

“官家,臣请求撤回以往的奏章。”韩琦已经知道,废除以步制骑的国策已经不可阻挡了,首先响应。

“嗯!”宋神宗微微点头,应允了。

韩琦是以步制骑的最有力推手,连他都撤回奏章了,这事就定了。

一个影响宋朝数十年,甚至导致了宋朝灭亡的国策,就这样废除了,这是一件大事。

这条军事策略一废除,宋军大肆改革的时代即将来临。吴骥在北方的改革与成功,不过是局部的。若是把这局部的成功,上升到全面的高度,宋朝大军必将爆发出惊人的战力,重回唐朝的巅峰并非不可能。

束缚宋朝进行军事改革的最大障碍已经消除,这一步迈得异常坚实!

“接下来,我们好好议议……”宋神宗的话才说到一半,眼睛猛的瞪圆了,耳朵竖起来了,猛的从宝座上蹦了起来,一脸的惊喜之色:“你们听,你们听!这是欢呼声!涿州大捷!大宋大破辽狗!辽狗伏尸千里!吴骥追杀耶律洪基去了!”

说到此处,宋神宗再也忍不住了,一蹦老高,哈哈大笑,异常快活:“耶律洪基啊耶律洪基,你也有今天?你竟然给吴骥追杀!哈哈!”

宋神宗万分痛恨耶律洪基,乍闻他给吴骥追杀,他能不欢喜么?要知道,耶律洪基连火炮这种宋朝最绝密的秘密都能弄到手了,可想而知,宋神宗是如何的恨他了。

惊天动地的吼声传来,群臣个个听得清楚,无不是欢喜不已,个个一蹦老高。

就是司马光和韩琦二人也是一蹦三尺高,笑得跟个孩子似的。他们虽然是反对派,一心反对新法,并非不爱国,并非不愿看到宋朝强大,他们也有一颗爱国之心。当北方大胜的消息传来时,他们哪能不欢喜的。

“大胜之仗!竟然是大胜之仗!”宋神宗仰首向天,狂吼起来,紧接着,就是双手捂面,呜呜的哭泣起来:“呜呜!大宋终于胜了!终于胜了!”

虽是哭声,却是蕴含着无尽的喜悦,还有如释重负的感觉。

宋辽大战,天下瞩目,作为宋朝的皇帝,宋神宗最是焦虑了,他无时无刻不在盼望着胜利的消息。如今,他最喜欢的大胜消息传来,他没有当场昏倒,已经是很克制了。

大破辽国,这在宋朝一百多年的历史上,从未有过!这是一个创举!

上百年来,一直是辽国压着宋朝打的,哪有宋朝大破辽国的?这意义实在是非同小可了。

“大胜之仗!大胜之仗!”

一众大臣个个欢喜无已,眼里涌出激动的泪水,大声痛哭起来,却是一脸的欢娱。

“介甫,大宋胜了!大宋打了一个天大的胜仗!”宋神宗太过激动,一点也不顾君臣礼节,一下子把王安石拥在怀里,死劲的捶打着,砰砰有力的声音响得惊天动地。

而王安石此时也失去了平日里的稳重,不再顾忌君臣之礼,拥着宋神宗,不住的拍打着。君臣二人,你捶我一下,我捶你一下,谁也不让谁,捶得很痛快,捶得很舒畅!

这种事情,要是在平日里,一定要治王安石一个大罪。今天,一众大臣看在眼里,不仅没有怪罪之意,反倒是有样学样了,你拥着我,我拥着你,哭得很舒畅,笑得很真诚。

司马光一个没留意,竟然拥着王安石的背,趴在王安石的背上,哭得是眼泪哗哗而下,如同喷泉一般。

而王安石竟然不觉,右手环过来,抱着司马光,还不时拍打几下,以示安慰。

王安石和司马光两人,是死对头,一个要推行新法,一个要反对新法,不是你死,便是我亡,二人斗得很厉害的。竟然在这种情形下,拥在一起,一起欢呼,真是异数。

一开始,是群臣各自找人捶打,到后来,就发展到,群臣把宋神宗围在中间,一边哭泣,一边捶打。

“呜呜!”喜悦的哭泣声响成一片,惊天动地,很有威势,富有感染力。

这胜利来之不易,宋朝等了足足上百年,终于等来了,宋神宗他们的喜悦之情哪是短时间内能发泄得了的。

时间在喜悦中度过,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宋神宗他们这才不约而同的放开了对方,抹着眼泪,打量着对方,入眼的是一个个花猫,他们哭的时间太长了,竟然哭成了一张花脸!

“呵呵!”君臣之间仿佛有默契似的,又不约而同的发出一阵畅笑声,欢快无已。

“走!”宋神宗袍袖一拂,精神抖擞,笑呵呵的道:“汴京百姓已经欢腾了,朕也要去闹腾闹腾!嗯,这一次,一定要举行一个盛大而又隆重的庆贺之礼。当然啦,要等到吴骥和王韶他们归来。这要以后去了,朕还是先去乐乐吧,与民同庆!”

如此大胜,不能没有庆功之礼,不过,那要参与此战的将士们归来去了。眼下嘛,还是先去闹腾闹腾的好。

这说法很得众臣之心,个个猛点头,大是赞成。

“走嘞!”宋神宗心情大好,似说似唱的来了一句,一抬步就出去了。

“砰!”可是,宋神宗却是与门外一人撞个满怀,不由得有些着恼,喝斥起来:“没长眼睛?朕要不是心情正好着,一定要砍了你的头颅。”

虽是给撞得不轻,却是丝毫没有影响宋神宗的好心情,这不过是说说罢了。

来人正是邵九,只见他一脸的惊惶之色,一见宋神宗发怒,忙跪下叩头,道:“官家,大事不好了!大事不好了!”

“邵九,你一向稳重,从来不张惶,今儿这是怎生了?如此慌里慌张的!”宋神宗一见是邵九,微觉奇怪,道:“起来吧!朕又没给你撞得怎样,有甚大事不好的。”

宋神宗给撞了一下不假,却是没甚问题,邵九竟然说大事不好,还慌得不成模样,这着实让宋神宗想不明白。

不仅他们明白,一众大臣谁个能明白?

“官家,小的说的不是这个!”邵九很是发急。

“你撞了朕,朕还白挨了?”宋神宗的心情十分之好,打断了他的话头。

“官家,请您容小的禀报。”邵九干脆不分辩了,直接禀报道:“官家,大事不好了!陕州战败,刘昌祚殉国,安定军全军覆没!西夏一举而拿下大宋五座城池!”

第108章 华夏一家亲(四)

邵九这话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力量,他一语落音,只听一片尖叫声响起。

“甚么?”

“这不可能!绝不可能!”

“大宋自创建至今,就没有一朝而丢失五城的事!契丹人没有做到,西夏人更不可能做到!你一定是在谎报!”

这消息太惊人了,上自宋神宗,下至一众大臣,个个惊讶不已,眼珠子突出,差一点掉在地上了。

他们说得没错,自从宋朝建立以来,虽然宋朝一直给异族压着打,还未丢失过城池。更别说,这一丢就是五座城池,要让宋神宗他们相信,难度非常之大。

最重要的是,在一众君臣心目中,辽国强而西夏弱,在宋朝与西夏的战争中,一直是宋朝取攻势,西夏取守势。虽说早就预料到西夏会大举出兵,可是,西夏一朝而攻取五座城池,这绝无可能。

一众君臣没有一个人相信,个个瞪大眼睛,死盯着邵九。

“官家,这是陕州传来的军报!”邵九知道他们不会相信,忙把军报呈上,暗自嘀咕道:“莫说你们不会信,就是我也不会信!我若不是一连看了五遍军报,我也以为是谎言呢。”

宋神宗右手飞快一伸,一把夺过来,三两下展开,略一浏览,身子一颤,差点摔倒在地上,一张脸苍白无血色。适才,宋神宗还欢喜无已,这才多大一会儿功夫,宋神宗就象换了一个人似的,有些手足无措。

“咯噔!”王安石他们不需要再看军报了,从宋神宗的表情就看出来了,邵九所言是真的,他们只觉一颗心直往下沉,适才的喜悦荡然无存了。

今天,真是个特别的日子,刚刚得到北方大胜的消息,紧接着又接到了陕州大败的消息,这一胜一败,都是出乎人的意料,胜为大胜之仗,燕云回归已经不可阻挡了。败是惨败之仗,一朝而丢掉五座城池,这在宋朝历史上就没有出现过,这一消息若是传开的话,必然引发天大的震动,要是在以往,必然是一场政治地震,王安石罢相,新法夭折很有可能。

即使在今天刚刚得到大胜的消息之际,要想消除这一重大影响,也是困难无比。宋朝打了上百年的窝囊仗,还没有丢掉过城池,更别说一丢就是五座城池,这冲击力相当的强烈。

静!

死一般的寂静!

一众君臣仿佛给雷电劈中一般,个个呆若木鸡,没有人说话,唯一有众君臣粗重的呼吸声,他们个个胸口急剧起伏,好象石雕似的。

“官家,当此之时,应该想出妥善处置之策。军情似火,刻不容缓!”苏轼率先醒悟过来,忙着高声提醒。

“哦!”给苏轼的话语惊醒,一众君臣这才清醒过来,个个抚着胸口,一颗心差点从胸腔中跳出来。

“东坡说得对,眼下应当想出妥善解决之策。”宋神宗长吸一口气,平抑一下心神,道:“事已至此,任何的怨叹、感慨,都无济于事,我们应当群策群力,想出一个妥善解决的办法。陕州虽然丢了五座城池,安定军全军覆没,可是,安定军不愧是大宋的精锐,不愧是西兵,他们全部战死,没有一人后退,没有一人逃跑,这点,弥足可贵!朕一定要褒奖安定军!”

紧接着,宋神宗扼要把安定军战败经过说了,一众大臣听得眼圈发红,眼泪顺着腮帮流了下来,个个激动难已。

在宋朝积弱的年代里,西兵一枝独秀,能打能拼,勇悍善战,建立了不世功勋。安定军虽败,他们却是虽败犹荣,他们没有丧失气节,他们坚持一最后一兵一卒!

“赳赳老秦,复我河山!血不流干,誓不休战!”一众君臣轻轻唱起了这首八百里秦川至今犹在传唱的战歌,他们的眼前复现出了安定军唱着战歌,豪迈的冲向西夏军队的画面。

他们深切的感受着老秦人的豪迈,深切的体会着安定军的勇悍!

“刘昌祚,安定军,你们走好!”宋神宗不由自主的朝西方跪了下来,双手触地,轻声祷告道:“你们请放心,朕一定会为你们报仇!”

“一定报仇!”王安石一众大臣跪在宋神宗身后,不住垂泪,大声吼起来。

安定军虽败,可是,其气势却是激荡人心,老秦人那股不怕死的精神深深的冲击着他们的心灵,此时此刻,人人气愤填膺,恨不得杀上战场,为安定军报仇。

“咚!咚!咚!”宋神宗重重叩了三个响头,这才站起身,道:“诸位爱卿,起来,我们好好议议,如何收拾这局面。”

此时此刻,当以解决问题为主,一众大臣虽有万千愤慨之语,却是忍住了没有说,站起身来,在宋神宗的招呼下,重新坐下来,开始商议眼下局势。

“呼!”宋神宗长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这才扫视一眼众臣,道:“眼下,大宋面临的情形异常复杂。在北方,王韶、吴骥正率领大军追亡逐北,燕云光复在即,情势一片大好。在陕州,却是遭到前所未有的大败!数万安定军全军覆没,没有一人生还!安定五城一朝而丢失,夏人大举进攻关中在即。一胜一败,这对大宋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若是一个处置不好,就会令大宋遭到不可估测的损失。如何处置这事,你们各抒己见!”

“涿州大捷!”

“大宋大破辽狗!”

“辽狗伏尸千里!”

“吴都指挥正在追杀耶律洪基贼子!”

惊天动地的欢呼声从宫外传来,汴京已经沸腾了,然而,宋神宗他们听在耳里,却是没有一点喜悦的心情。

陕州丢了五城,从未有过之大败仗不说。更重要的是,陕州居高临下,俯瞰关中,西夏人若是以此为跳板,大举进攻关中,则关中震动,天下震动,北方大胜的大好局面都有可能葬送,谁能欢喜得起来?

“官家,臣请命!”韩琦白须飘飘,首先站了起来,冲宋神宗见礼,道:“臣在陕州多年,对西夏之情势熟矣!臣虽老迈,尚有廉颇一饭之力,愿为官家效死陕州。”

此时的韩琦慷慨激昂,激动异常,满面红光。一是因为,他真的是愿为国出力了。北方如此大胜,而陕州大败,给了他这个西夏通天大的良机,他再次复出,领兵陕州极有可能。当此之时,韩琦的私心几乎是没有,有的只想为国出力。

二是因为,他们静极思动了,在家休养这么多年,早就想再次领兵,如今,机会终于来了,他能不激动么?

“官家,臣举荐韩琦领陕州之兵!”司马光第一个表示赞同:“官家是知道的,韩琦在陕州多年,抵挡西夏,多有建树,与范仲淹并称韩范。若是韩琦领兵,可令陕州局势稳定。”

司马光之所以附和,一是因为他们都是反对派,若是韩琦这次建功了,反对派的势力就会大涨。再者,这是抓住军权的有利时机,不能错过了。三是,这么多大臣里,除了韩琦,再无第二个对西夏熟悉之人了。

在这么多大臣里面,韩琦是名将,望重天下,又在陕州多年,派他领兵陕州,是名正言顺之事。尽管王安石心有担忧,却是不得不赞成:“官家,臣附议!”

王安石是变法的领袖,他的意见几乎是代表了主流意见,连他都赞成,韩琦领军几乎已成定局了。司马光和韩琦相视一眼,暗中欢喜,连王安石都赞成了,谁还能反对呢?

他们最担心的就是王安石反对。在没有比韩琦更好的人选之前,王安石不能不同意。

“臣附议!”

“臣附议!”

一众大臣一个接一个的附议。他们都是转着相同的念头,在座之人,没有一个比韩琦更适合此任的人了。

听着接二连三的附议声,韩琦的心思更加活络了。这次,他去陕州,一定要好好打几仗,不能让吴骥和王韶他们把战功立光了,他也要分点战功。

一众大臣都赞成了,只有一人没有说话,这人正是蔡京,只见他眉头深锁,一双眼睛时眯时睁,正在沉思。

若是在平时,他这番举动,断不会引人注目。可是,在眼下这时节,就太过突兀了。所有的大臣都支持韩琦领兵陕州,唯独他不仅没有支持,还一副神神在在的样儿,要让人不好奇都不行了。

“蔡京!”司马光轻喝一声,道:“在官家面前,你竟敢如此失礼,你可知罪?”

“嗯!”蔡京给司马光的轻斥声惊醒,眉头一挑,大声道:“官家,臣有本奏!”

“说吧!”蔡京是变法的得力干将,头脑灵活,学识渊博,办事得力,甚得宋神宗器重,一听他有本奏,哪有不同意的。

“官家,臣以为,此时此刻,不宜出兵陕州!”蔡京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他一语出口,上自宋神宗,下至一众大臣,个个惊讶不置,打量着蔡京,就象在打量怪物似的。

“蔡京,你莫非疯了?”韩琦最是恼怒,他重掌陕州之兵已成定局,哪能容得蔡京来添乱,吼得最是起劲。

明知道他有些私心,可是,一众君臣却是大为赞成。

“蔡京,陕州大败,一朝而丢掉五座城池,危急万分,若是朝廷不调兵遣将,关中不保,后果不堪设想!”宋神宗的语气已经相当的严厉了。

“官家,请息怒!”蔡京仿佛没有听出宋神宗的恼怒之意似的,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儿:“官家,臣有一策,既可解陕州之围,更可令大宋的局面向着大好方向再进一步!”

第108章 华夏一家亲(五)

蔡京很有才略,他如此笃定,信心十足,不由得让众人惊讶,目光齐刷刷集中在他身上。就是司马光和韩琦二人也是大感意外。

“哦!”宋神宗更是好奇,打量着蔡京,道:“蔡京,你说,你有何见解?”

“官家,臣以为,虽然陕州大败,安定军殉国,一朝而丢五座城池,自大宋创建以来,从未有过如此败绩,诚让人恐。”蔡京微一凝思,开始剖析起来,道:“可是,臣却以为,天下大势自此而定,大宋已是大局在握了!”

“大局在握?”众人嘀咕一句,却是不同意。

就中,要数韩琦最是不爽,他出镇陕州本已是铁板上钉钉的事了,却因为蔡京突然杀出,而横生枝节,他冷冷一笑,道:“蔡京,你何故出此言?要知道,陕州干系天下安危。若是陕州丢了,西夏打进关中,天下震动,即使北方打得再好,也是于大局无补!”

关中太重要了,若是给西夏夺得关中,那么,西夏的实力会暴增许多。要知道,八百里秦川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富饶之地,秦国因有关中而富强,最后扫灭六国。再者,关中之民勇悍善战,宁死不屈,这点,看看刘昌祚率领下的安定军就知道了。

若是关中落入西夏手里,西夏要兵有兵,要粮有粮,要钱有钱,要什么有什么,这对宋朝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真要如此的话,即使宋朝收回了燕云之地,却是捡到一个西瓜,再丢掉一个西瓜,涿州一仗的胜利将化为乌有。

“是呀!”王安石他们齐声附和韩琦的话。

“蔡京,莫要乱说。”王安石对蔡京这个得力手下,颇为眷顾,特的提醒一句,道:“与韩琦论军国之事,朝中没几人是其敌手,你可要三思。”

韩琦是名将,名重天下,享誉数十年,精通军国之事,若与他论军国之事,朝中还真找不出几人。王安石这是善意的提醒,可是,蔡京却是微微一笑,成竹在胸,道:“韩大人,蔡京不才,愿向韩大人请教。蔡京岁在弱冠之时,韩大人已是享誉天下的名将,若能得韩大人指点一二,蔡京感激不尽。”

他倒好,竟然直接叫板了,这让王安石相当的无语。

“呵呵!”韩琦给蔡京的恭维话说得心情舒畅,发出一阵畅笑声,又有些不屑,睥睨一眼蔡京,道:“不知道蔡大人要如何考校我?”

事已如此,王安石只好不再说了,只得任由二人叫板了。由卝纹卝人卝书卝屋卝整卝理

“和韩大人论军国之事,那不是自讨苦吃么?这个蔡京,是找罪受吧?”吕公著不住摇头,大是好笑。

存有这心思的大臣不在少数,只是碍于礼节,没有笑出来罢了。若不是宋神宗在这里,他们真的会嘲笑蔡京不自量力。

“蔡京,你真要与韩琦理论?”宋神宗也有些不信。他对韩琦没太多的好感,此人虽是有才,却是一心反对新法,不过,对他在军事上的造诣,却是不敢存有丝毫轻视之心。

“禀官家,不如此,不能彰臣之议!”蔡京非常肯定。

“既然如此,你与韩琦好好议议吧。”宋神宗见蔡京态度坚决,不好再阻止。

蔡京应一声,上前一步,冲韩琦施礼,道:“敢问韩大人,若是你掌陕州之兵,你该当如何应对?”

“这还需多问?”韩琦很是不屑道:“自然是集中陕州之军,与西夏人大战一场。嗯,陕州之兵的战力,虽然强悍,可是,在西夏大举进入陕州之际,也是难以抵挡。得增兵,得从北方增兵。北方之兵善战,若是出现在关中,必使西夏人不敢窥视关中。”

“嗯!”一众大臣不住点头,他们很赞成这一说法。北方劲兵,已经得到了检验,若是能抽调一部分去关中,足以威慑西夏人,即使铁鹞子也会退避三舍。

“此议不妥!”然而,在众人的赞同声中,蔡京却是极力反对:“韩大人,这是你的失策!北方之兵虽然善战,破辽之战已经证明了。可是,自从年前,北方之兵就出战了,一连两战下来,早已疲惫,急需休整。再说了,燕云之地大势虽定,却是还没有收复,若是此时抽调北方劲兵,无异于是在给契丹人喘息之机,周世宗之憾难保不会上演!”

“有理!”宋神宗、王安石等人齐声赞同。

虽然他们相信韩琦的军事才干,却不得不承认,蔡京所言极是有理。虽说大破辽国了,可是,追亡逐北就需要很长时间,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也就是说,若是抽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1 1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