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兵器谱(殷扬)-第1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精甲拥有良好的防护能力,毕竟只是一层铁皮,哪里承受得住陌刀劈下的巨力,一力降十会嘛!

铁鹞子冲上来是送死,可是,他们给宋军逼到绝路上了,明知道冲上去是送死,仍是前赴后继的冲上来,悍不畏死,仿佛送死是他们的荣幸似的,挥着弯刀,吼着战号,一往无前,气势惊天。

“好!好!”吴骥赞不绝口:“铁鹞子虽然可恨,却是不得不说,无论是训练,还是装备、战法上都是一流的!更让人钦佩的是,他们有着悍不畏死的决心,明知道冲上来是送死,却一往无前!怪不得铁鹞子能成了天下有数的精锐!”

“久闻铁鹞子的大名,熙河之役却是没有遇上,今日方才见识,着实不凡!”周威也是赞叹不已,又有些庆幸道:“若是以前的我们,遇到铁鹞子,很难收拾,说不定会战败!如今嘛,呵呵,再多的铁鹞子都不是我们的对手!有多少,杀多少!”

战事的进展,再一次验证了周威的话,铁鹞子前赴后继,一往无前,气势惊天,让人生出无坚不摧之感。然而,他们却是撼动不了宋军分毫,宋军守得铁桶一般,任凭铁鹞子轮番冲击,却是一点作用都没有。

“铁鹞子虽然疲累不堪了,可是,他们的锐气还在,他们敢战!敢于死战!比起其巅峰时期相差不会太远!”吴骥把战场情形看在眼里,不住点头,一脸的欣慰之色:“这对我们大宋之军来说,是最好的磨刀石!锋芒自砥砺出,这一仗之后,大宋之军的战力远胜从前!不敢说稳超前朝,至少不会比前朝差了!”

“也就是说,我们华夏之军的战力已经重新回到巅峰了!”周威大是欣喜。

拥有唐军的战力,那是何等的让人激动!

以宋军的战力,比起唐军并不逊色,可是,唐军最大的优势就是身经百战,这点,宋军还比不了。

这场送死的血战并没有持续多久,铁鹞子的锐气就给耗光了,开始后退,想逃回城里去,吴骥哪会给他们机会,宋军早就切断了他们的退路,别想进城。

若是在正常情形下,铁鹞子断不会在如此短时间内就把锐气耗光了,问题是持续三天的大屠杀,让他们杀得手软,体力大耗,难以持久。更重要的是,被杀的老弱里有不少是他们的父辈,却是碍于军令,不得不杀,这让他们痛苦万分。

乍见宋军杀来,他们仇恨上涌,愿与宋军一拼。然而,宋军生猛异常,他们根本就不是对手,久攻不下,锐气一泄,哪里能还能支撑,要不败都不行。

“弟兄们,最后的时刻到了!杀光西夏狗!”吴骥审时度势,知道最后的时刻终于来临了,给宋军加油。

眼下这种情形,不需要吴骥说明,宋军也明白,铁鹞子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只需要给他们最后一击,铁鹞子就不会再存在了,无不是士气高昂,呐喊着,对着铁鹞子发起了最后的攻击。

宋军本就是生力军,在胜利即将到手之际,一分力气变成了十分,十分力气变成了百分,无不是如同下山猛虎,锐不可挡,冲入铁鹞子军中大杀起来。

此时的铁鹞子锐气没了,体力耗光了,手臂发酸,连举刀都很困难,哪里是宋军的对手,只有给屠杀的份。

铁鹞子给宋军分割成一团一团的,各自为战,不能协调,不能增援,就象长在地里的庄稼,等着宋军这些农夫前来收割,成片成片的倒下。

“大势已去!大势已去!”

李宗保颓然不已,打量着快速减少的铁鹞子,万念俱灰,心灰意冷:“若无安定五城之事,大夏的灭亡仍是不可避免,吴骥不会下此狠手吧?这是一报还一报!我们屠了安定五城,吴骥就血洗了西夏。一报还一报!一报还一报!”

手中的弯刀,朝着脖子就抹了下去,他准备自杀了。

他很明白,若是他落到宋军手里,他将生不如死,将会受尽各种酷刑。虽然安定五城之事,并非他本意,毕竟是他率军,最后还下令屠城的。

宋朝的报复,会让他万劫不复!不如死了干净。

“想死,想得美!”

李宗保的盘算不错,却是不能如愿,一枝箭矢射中了他的右手,弯刀掉在地上,一个身材高大的大汉把他象拎小鸡似的拎了起来,蒲扇大的巴掌就抽在他脸上:“我姚平仲没开口,你想死,想得美!哼,你要寻死,也得我姚平仲点头!我不点头,你能死?你死给我看看!”

姚平仲裂着嘴角,一脸的不屑,一副掌控生死的样儿。

另一边,梁熙叹息一声:“昔年,大夏得意时,不把宋人当人看,当作了猪狗,要剐要杀,一任己意。如今,宋军不把我们当人看,把我们当作猪羊,任由他们宰杀!天道循环,冥冥中自有天意吧!若是大夏昔年不杀得那般凶狠,断不会遭宋军如此屠戮!我生不如死,不如一死!”

手中弯刀就要朝脖子上抹去,却给人一枪挑飞,童贯尖细的声音吼道:“有我童贯在此,你想寻短见,做梦!”

“董钊,董毡的弟弟,哈哈,成了我的俘虏!”李明初大笑不已,把董钊扔在地上,董钊浑身筛糠,跟死狗一样趴在地上。

“禀大帅,城下的西夏狗和吐蕃狗全部肃清!李宗保、梁熙、董钊全部活捉!”吴星一脸的风光霁月,大声冲吴骥禀报。

“传令,准备攻城,灭亡西夏!”吴骥右手紧握成拳,狠狠一晃,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第34章 西夏灭亡

西夏的支柱铁鹞子和吐蕃的亲卫军都不复存在了,给宋军碾成了碎片,可以说,西夏的覆灭已经是铁板上钉钉的事了,铁定了。不过,这还需要一个过程,就是拿下兴庆府这个西夏的都城。只要拿下了兴庆府,西夏就正式灭亡了。

灭亡西夏,夺回河西之地,还西北以安宁,这是每一个宋人都想做的事情,却是一直没有成功。直到今天,这一历史性的时刻终于到来了,宋军兴奋莫铭,爆发出了惊天的吼声。

“攻城!攻城!”

“灭亡西夏!”

宋军的吼声迥异于以往的吼声,吼声中蕴含着无尽的喜悦,声震长空,吼动河山!

吴骥手中的斩虏刀对着兴庆府一挥,仿若惊雷闪电,骇人之极。他好象在变魔术,刀一挥下,只见不计其数的宋军挥着武器,吼着战号,泼风般朝城下冲去。

对于宋军将士们来说,进入西夏的都城,灭亡西夏,那是莫大的荣耀,谁甘落后?是以,这一涌动,比起惊涛骇浪还要有威势,还要骇人!

城头上,李秉常把城外的情形看在眼里,心胆欲裂,一颗心仿佛给一只无形之手撕裂一般,痛不可挡!

西夏自从李元昊称帝至今,已经数十年了。虽然地域不大,口众有限,却能以小敌大,以区区西北贫穷之地与宋朝周旋数十年,不仅不落下风,还压着宋朝打了数十年,从宋朝弄到不少好处。

可以说,西夏正在得意时,却是没有想到,情势突然改变,宋军在吴骥的率领下攻入河西之地,连下数城,此时此刻,更是兵临城下,把西夏的支柱铁鹞子给灭了。

没有了铁鹞子,西夏拿什么来抵挡宋军?西夏已经成了不设防之地,没有丝毫的自保之力了,宋军只需要攻进城里,西夏就完了,彻底覆灭了!

宋军是不是能够攻入兴庆府,没有丝毫的怀疑。夏州坚城一座,给吴骥一鼓而下,兴庆府的坚固程度比起夏州强不了多少,万难挡住宋军的进攻。

“完了!完了!”

西夏的灭亡已经进入倒计时,还是以时辰来计算,不是以天以月以年计,李秉常只觉天旋地转,脑中嗡嗡直响,再也坚持不住了,仰首一声长叹,栽倒在地上,鲜血直喷。

亡国之君的滋味真不好受!

看着李秉常摔倒,董毡也步了他的后尘,仰天一声长叹:“本赞普误矣!误矣!本赞普本是大宋之臣,大宋待本赞普不簿,本赞普不仅没有出兵帮助大宋,反而和李秉常联兵与大宋为敌,落得今日下场,这是报应!”

“噗!”

嘴一张,一口鲜血喷出来,捂着胸口,脸色苍白,长嗥一声:“若是本赞普与大宋联兵,共讨西夏逆贼,断不至于穷途末路!如今,说甚都晚了!晚了!”

痛苦的闭上眼睛,软倒在地上,就象死狗一样。

李秉常和董毡承受不住巨大的打击,先后摔倒在地上,晕了过去,可把一众大臣给惊住了。这两人好歹也是首领,有事他们顶着,如今,他们齐齐晕去,不理事了,他们能不惊么?

“我们怎生办?”一众大臣你望望我,我望望你,看见的是对方眼中的惊惶,个个束手无策,不知该如何处置。

与宋军作战?那是送死!不仅自己要死,还要连累家人送死,实为不智!

宋军说了要血洗西夏,那就是血洗了,看看城外堆积如山的尸体就知晓了。

投降?这是一条不错的出路,问题是宋军不接受投降,董钊要投降被拒就是最明显的例子了。打,打不过,降又没活路,还真把一众人给难住了。

正在一众大臣犹豫之际,一个吐蕃大臣越众而出,来到董毡面前,一个大脚掌狠狠踩在董毡的肚子上,指着董毡的鼻子,大骂起来:“你个昏君!大吐蕃本是大宋之臣,你这个昏君,为了一己私利,不顾大吐蕃的安危,与逆贼李秉常联兵,妄图与大宋为敌,你不配再做大吐蕃的赞普!你是大吐蕃的罪人!我把你押送出去,交给王师处置,这是为大吐蕃的前途着想!为了子孙后代!”

他口水乱溅,骂得很是来劲,吼得山响,一众吐蕃大臣听在耳里,先是一愣,随即便是群起响应了:“是啊!大吐蕃落到今日这地步,都是你!都是你!是你这罪魁祸首!”

吐蕃大臣一窝蜂似的涌将上来,把董毡反剪着双手给捆了,准备押送给宋军。

董毡迷迷糊糊中,给一众大臣粗暴的动作惊醒,睁开眼一瞧,他竟然给自己的臣子绑了,要拿他去领功,他这份郁闷劲头远非笔墨所能形容,一口鲜血喷了出来,又晕了过去。

一众吐蕃大臣还不满足,把摔倒在地上的李秉常一瞧,眼中放光,象饿狼瞧见羊羔似的,又要冲上来。然而,西夏群臣却是闪了出来,拦住他们:“站住!”

“你们竟敢逆王师?”一众吐蕃大臣扯起了宋军的旗帜,一副义正词严的样儿,手按在刀柄上,准备动武了。

“我们的事,我们自己动手!”西夏群臣才没有与他们动武的打算,有西夏大臣把李秉常给捆了个结实。

李秉常给惊醒过来,见自己给捆成了粽子,一众大臣打量着他,就象在打量仇人似的,往日里的恭敬全然不见了,这是背叛,赤裸裸的背叛。

为君者,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穷途末路!穷途末路之后,还给臣下背叛,这才是最郁闷的!

“噗!”

李秉常一口鲜血喷了出来,又晕了过去。

西夏群臣和吐蕃大臣想到一块了,他们想用效忠的对象来恕罪,两群人合在一起,押着李秉常和董毡,来到城下,打开城门,就要出城去迎接王师。

然而,他们一打开城门,就见宋军好象潮水一般涌了进来,他们就象海浪中的一叶孤舟,随时可能覆没。

此时的宋军极度亢奋,一冲进城里,就高声吼叫起来:“兴庆府拿下了!兴庆府拿下了!”

兴庆府是西夏的都城,拿下兴庆府,那是何等的让人激动,宋军的吼声响彻云霄,震得地皮都在颤抖。

然而,这吼声并没有持续多久,紧接着,就是更大更响亮,更加喜悦的吼声响起,取代了适才的吼声。

“西夏灭亡了!”

“西夏灭亡了!”

西夏的军队损失殆尽,只余兴庆府还没有给拿下,要不然的话,宋军早就宣布西夏灭亡了。直到此刻,宋军冲进城里,西夏的都城兴庆府就给宋朝拿下了,西夏的覆灭成为事实。

此时此刻,巨大的喜悦冲击着宋军将士们,这是数代人努力的结果,在他们这一代实现,这是莫大的喜悦!

更让他们无比自豪的是,他们亲身参与了这一历史进程,是他们用热血、用生命拼搏出来的,这种自豪感,就是用光三江四海之水研墨来赞誉,也不及其万分之一!

“西夏灭亡了!”

“西夏灭亡了!”

二十万宋军的欢呼声响彻天地,直达九霄,震动苍穹。

“西夏灭亡了!西夏灭亡了!”

吴骥一遍又一遍的念叨着,眼里的泪水滚来滚去,再也忍不住,涌了出来,顺着脸颊沾湿了衣衫。

作为现代人,他深知宋朝的积弱到了哪种程度,宋朝是中国古代亡王朝中唯一一个亡于异族之手的王朝!

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亡于异族的王国有之,但一个王朝亡于异族者,只有宋朝。

北宋先是被女真灭了,南宋又给蒙古人灭了,这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最为沉重的一页,让无数后人叹息,吴骥也是其中之一。

如今,在吴骥的推动下,宋朝正在改写历史,不仅大破辽国,收复燕云之地,更是灭了西夏,宋朝正在一步步走向强大!

照这种势头发展下去,宋朝会成为一个非常强盛的王朝,不再是历史上那般亡于异族之手的王朝。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自己,都是自己一手推动的,还有比这更让人自豪的么?

周威、韩方、李明初、皇甫嵩、齐大保、种师道、姚友仲他们也是激动得流下了热泪!他们驰骋于疆场之上,抛头颅,洒热血,还不是就为了给宋朝打出一个美好的前程?还不就是为了此时此刻?

他们为一股巨大的幸福感所包围,幸福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西夏之亡已经够让人欢喜的是,然而,远远不够,因为还有一喜。

“吐蕃灭亡了!”

“吐蕃灭亡了!”

虽然这是在河西之地,并不是在吐蕃的地方,不过,吐蕃的精锐损失殆尽,能上战场的军士全部死掉,吐蕃尽管拥有高山密林,拥有险要的地势,却是再也不能阻挡宋军前进的步伐了,吐蕃的灭亡已经是铁板上钉钉了,不会有任何意外。

提前宣布吐蕃灭亡,也没什么,那是必然会成为现实的。

一战而灭两国,那是何等的让人激动!

古往今来,一战两灭两国的事,并非没有,只是能有多少呢?

这是天大的喜事,喜上加喜,宋军将士们欢喜无已,相拥在一起,相互捶打着,流着热泪,却是在笑,笑得非常灿烂!

“西夏灭亡了!”

“吐蕃灭亡了!”

河西之地,一遍又一遍的响彻这惊天的吼声,直达云霄,无尽的喜悦传遍天下!

第35章 西域来客

自从唐朝灭亡后,河西之地再也没有如此喜悦之事了,再也没有如此充满喜悦的欢呼声了,这是世纪之喜!

事隔一百多年后,华夏的声音再度吼叫在这片土地上!

将士们的喜悦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个个激动无已,一边欢呼,一边抹眼泪,他们是喜极而泣!

一段历史,一段辉煌的历史,由他们创造,他们足以自豪一辈子!

“西夏灭亡了!”

“吐蕃灭亡了!”

将士们的欢呼声一遍又一遍的响起,越吼越来劲,吼到后来,他们的嗓子哑了,可是,他们的精神反倒是更旺盛了,吼得更加来劲了。

望着处于极度亢奋中的宋军,吐蕃和西夏的大臣成了透明人,给将士们无视了,一个个张口结舌,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他们满打满算,他们押了董毡和李秉常前来相献,一定会让宋军惊喜无已,却是没有想到,竟是这种结果。宋军是惊喜无已,却与他们无关,他们的盘算落空了,要不惊异都不行。

李秉常和董毡二人给巨大的吼声惊醒过来,望着处于亢奋中的宋军,只觉天旋地转,很难置信。

宋军如此激动,如此亢奋,这得积累多少热情?自从西夏为祸西北以来,宋朝一直吃败仗,上百年的积累,一朝爆发出来,当然热情无比,激动难已了!

“怪不得吴骥能连下三城,那是因为宋军憋了一百年的气!”李秉常若有所悟,又是后悔:“早知如此,朕又何必与宋军硬抗呢?打不过,朕还不会跑么?朕躲在高山密林里,虽说没有了以前的富贵荣华,还是照样称王称霸,吴骥能奈我何?”

李秉常若是不与宋军硬碰,而是把基业转到高山密林里去,与宋军周旋的话,宋军还真难收拾。可是,他醒悟得太晚了,一切都迟了。

董毡不由得想:“宋军灭亡西夏之意如此之坚决,要不然的话,断不会在成功之际如此喜悦。而本赞普竟然与西夏联兵,错失了立大功的良机,真是猪油蒙了心啊!后悔何及!后悔何及!”

吼声不停,足足过了一个时辰,这才稍稍平歇下来,宋军将士们这才押着李秉常和董毡来到吴骥面前,正式向吴骥献捷了。

“亡国之人李秉常见过吴大帅!”李秉常倒也还镇定,把吴骥一打量,冲吴骥见礼。

“亡国之人董毡见过吴大帅!”董毡见李秉常还算镇定,心想不能给他比下去了,勉力保持镇定,冲吴骥见礼。

“哈!”

吴骥把两个大粽子一通打量,不由得失笑起来,指着二人道:“你二人孤心苦诣,却是没有想到,到头来给自己的臣子活捉了!自古以来,为君者,最痛心之事莫过于此了!”

“哎!”

二人暗叹一声,无力的垂下了头颅。

“李秉常,你也有今日!”周威上前一步,一双拳头在李秉常眼前晃来晃去,吼叫起来:“你们西夏狗屠杀了我们多少百姓,血债累累,你也有落到我们手里的时候!我们饶不了你!”

“不能饶了他!”

将士们的吼声响成一片。

“不能饶了他!”

西夏群臣和吐蕃群臣跟着吼起来,助声威。

“哼!”吴骥却是冲他们冷哼一声,这些大臣不自然的闭嘴了。

“来人!把他们砍了!”吴骥一双眼睛在一众大臣身上溜来溜去,突然大声下令。

“大帅,大帅,您不能杀我们啊!我们可是抓住了李秉常和董毡,我们于大宋有功啊!”一众西夏和吐蕃的大臣立时吓破了胆,齐刷刷的跪在血水里,不住叩头。

“大帅,我们是大宋最为忠心的臣子啊!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盼着王师到来,我们瞅了个空子,抓住了李秉常和董毡,我们是有功的,我们略有微功。”

“大帅,您若杀了我们,会寒人心的,不会再有人忠于大宋!”

吴骥的话语并不高,却是杀气十足,一众大臣知晓是真的动了杀机,不得不哀求,寻找一切可以使用的理由。

“你们一定很委屈,是不是?”吴骥打量着一众大臣,冷冷的道:“我就让你们死个明白!我告诉你们,没有你们,我们一样能抓住李秉常和董毡。两国之军给我们全歼了,他们无处可逃,除了给我们捉住,还能有活路么?”

“这个……”一众大臣无言以答。

六十多万联军给宋军杀得精光,西夏和吐蕃已经没有丝毫的防御之力,兴庆府不过是一座空城,宋军攻入城里不需要费多少手脚。李秉常和董毡二人,要么自杀,要么就是做俘虏,没有别的出路。

这是事实,尽管两国之臣想找籍口,却是找不到。

“你们忠于大宋么?”吴骥的声音再度提高,更加冰冷,仿若来自九幽地府:“若你们忠于大宋,断不会在走投无路之际前来归顺,而是在大宋之军刚刚进入河西之时前来归顺。即使不在那时归顺,我们兵临兴庆府时,你们就该归顺。你们没有归顺!”

说到这里,微一停顿,接着道:“你们此时归顺,并非真心归顺,而是情势所逼,为了活命,不得不如此!你们是在投机取巧,妄图贪天之功!你们这种人,没有忠顺之心,没有安邦定国之才,有的只是唯利是图,为了一己私利,可以把李秉常和董毡活捉了前来进献,若大宋用了你们,那就是瞎了眼!”

这通数落把两国之臣的用心揭露无疑,两国之臣万分不愿承认,却是无从辩起,事实胜于雄辩,想辩也没得辩了。

“杀了他们!”

吴骥右手猛的一挥,一众宋军兵士上前,把这些群臣押了下去,刀光闪处,这些大臣死于非命。

“大帅,饶命!饶命!”

董毡最先扛不住了,跪在地上叩头,脸色煞白,浑身筛糠。

李秉常无力的闭上双眼,一副任由吴骥处置样儿。

“你们放心,我不会杀你们的!”吴骥把二人一打量,淡淡的道。

“谢大帅!谢大帅!”活命有望,董毡大喜过望,叩头更加用力了。

“谢不杀之恩!”李秉常睁开眼,声音很低,却是不乏激动之色。

“你们嘛,得让官家处置!”吴骥话语依然冰冷:“来人,向官家报捷!把二人押往汴京!”

李秉常和董毡,当然要让宋神宗处置,这样才最有意义。

二人给兵士押走了,周威望着二人的背影,笑呵呵的道:“你们说,官家会不会杀他们?依我说呢,这么好的人儿,杀了多可惜!得把他们养起来,好吃好喝不缺,就象养猪一样养着。每当朝中有大喜事,就让他来唱歌跳舞助兴,你们说,我这主意好不好?”

“你够绝的!”

众将大笑起来,个个喜动颜色。

“前朝活捉了突厥可汗颉利,就是这般处置的!”皇甫嵩拈着胡须,摇头晃脑,颇有些读书人的风范,笑呵呵的道:“颉利强横,曾逼得太宗皇上与他订便桥之盟,他与前朝有生死大仇,太宗皇上没有杀他,而是把他养着。每当朝中有大事,就要他唱歌跳舞助兴,颉利不敢不遵!那滋味,想想就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1 1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