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女帝-微云疏影-第1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安北都护府统领着瀚海等地八府十五郡,往前推个七八十年,这些地方全是胡人的领土。虽说泰半胡人都被赶了出去,少部分留了下来,做了顺民,朝廷还是提防的态度居多。
话又说回来了,就算朝廷不提防,有安北都护府在,胡人也闹不起来——这里与凉州可不一样,谁不知道这些当兵的看见胡人,眼睛都绿了?在他们眼里,胡人就不是活生生的人,而是一个个被割下来的,可以充当军功的人头?在大夏人的心目中,“杀良冒功”里头的“良”,与胡人可没有半点关系、萧誉驻守得乃是安北“八府”中的燕然府,汉时的匈奴王庭便在这附近。几百年的时光过去,令大汉一次次“和亲”的匈奴只存在人们的记忆里,燕然山脚下的驻兵,皆为汉姓汉名。
不过此时此刻,萧誉并不在燕然府的核心天山县,而是星夜兼程,赶往安北都护府,拜见新任大都护,姜略。
事实上,自打得知了姜略是新一任的安北大都护后,萧誉一直悬着的心也落了下来——帝都的权利角逐,纵他在帝国边境也有所耳闻,由于这一次的争端有些……难以形容,毕竟从前政治中掺入女子,顶多也是太后摄政,宠妃干政什么的,公主参政实在闻所未闻。萧誉有些担心怕新帝抗不过臣子,秦琬对付不了秦敬。若真是那样,他的满腔抱负便要化为乌有,好在秦琬坚持了下来,并且掌握住了绝对的局面。
姜略就任安北大都护,便是最好的表示。
凭心而论,适合做安北大都护的将领,遍数大夏,没有十个八个,也有三五个,秦琬为什么独独要调姜略来北边?因为她知道,她的资历还不够,难以服众。哪怕委任这些有资格的人做安北大都护,对方也未必会感激她的安排,反倒觉得理所当然。既是如此,那就要挑一个既有能力,也对自己很有用处的人去,她选了谁呢?姜略。
为什么?除了姜略是积年老将,又对大夏忠心耿耿外,更因为萧誉的父亲萧纶对姜略有知遇之恩。
别人来了北边,纵然不敢得罪萧誉,也未必会对他十成十地信任,或者委以重任。唯有姜略,只要能让萧誉成长,他绝对不会吝惜给予对方舞台。
姜略未必是最好的主帅,却是最适合萧誉的主帅。
凭心而论,秦琬把姜略从南边调到北边,几乎起不到收服人心的作用——他已经是大都护了,南边,北边,真的有那么重要么?说句不好听的,北方势力盘根错节,未必就有在南方当土皇帝好,但秦琬就这么做了。也就是说,在她看来,笼络一个资历、能力都足够成为安北大都护的人,收拢对方的人脉,还比不上萧誉的前程重要。先帝临终前,为给秦琬铺路,也是这么一个意思。
萧誉不知道新任的安南大都护周五乃是昔日赫赫有名的少年将军柴豫,平定岭南一地丝毫不在话下,两任都护的交替,并不会对岭南的局势有太大的影响。只当秦琬为了扶植他,连南边的安危都暂退了一射之地。如此知遇之恩,怎能令萧誉的内心不激荡,不誓死以报?
激动的同时,他斟酌了许久,还是决定写一封密信给秦琬,希望她注意南边野心勃勃的吐蕃,还有彼此虽征战不休,对汉人倒是一如既往排斥,未必没有扩张野心的六诏——秦琬派去的人,自然不会是贪生怕死之辈。但萧誉出入王府多次,没怎么听说过这位周都护,偶尔听赵肃提起……赵肃虽知晓柴豫不是看上去那么简单,不会私下乱说他的不是,但对柴豫这种颓唐的“周五”形象,始终尊敬不起来。这等不尊敬,却不好说的态度,落在萧誉眼里,有所误会,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一地守将,忠心耿耿自然是最重要的,但一方都护……
哪怕知道这封密信一旦泄露,自己怕是要得罪不少人,萧誉还是决定递交这封密信——秦琬对他恩情极重,不管为报恩还是为了家国,他都不能为了仕途显达,明明看见了都置身事外。
就像当年的苏都护,明明知晓一旦上书就会得罪大半武将,甚至这封奏疏都未必会送到先帝手上,可为了不合时宜,注定消耗国力,人财两空的北伐,仍旧义无反顾地上书,只为阻止北伐高句丽。
萧誉思绪纷繁,却时刻注意四周的动静,便发现城中的气氛有些凝肃,不似以往轻松。
这幅模样……
萧誉微不可查地皱了皱眉,压下心中忧虑,来到安北都护府,将爱马交给侍从,自己则在侍卫的引领下,七拐八拐,怎么看都不像去正厅的路。
他面上没露出什么,袖中的匕首却已然出鞘,谁料到了一处偏厅后,却见到了一个英气勃勃,风姿卓然之至,与其说像武人,倒不如说是世家公子的青年,不由讶然:“少将军?”
姜缘轻轻颌首,正色道:“贸然截了萧将军来,是姜缘的不是,这里先道声歉。但有些事情,我却不得不对萧将军陈述一二。”
萧誉和姜缘完全不是一个圈子里得,两人见面的次数也少得可怜,若说真有什么交集,也就是在几年前御前比试的那一次,萧誉没有将看家本事都使出来,给了姜缘表现的机会,姜缘说会承这份情,不过萧誉也没当回事——指不定别人只是随口一说,他要是记在心中,存了期望,那就可笑了。
但如今看来,姜缘……萧誉知晓朝堂斗争之残酷,虽有些先入为主,愿意相信,到底还是存了提防之心,便道:“愿闻其详。”
“其实也没什么,就是我堂哥。”姜缘叹了一声,有些无力,“他也会来北方。”说到这里,他也很无奈。
萧誉和姜家嫡支本没有任何仇怨,不过是殃及池鱼罢了。但对姜家来说,他们可以对一个落魄的萧誉宽容大度不计较,却不愿看到一个地位不断上升的萧誉。道理很简单,你现在不计较,不代表你以后不计较。万一你日后得臻高位,想到我们家仗势迫害,甚至差点弄死你,我们怎么活?
你说你不会?哼,能爬到高位的人,没有一个会将希望寄托在别人的良心上,既然已经结了仇,要么你死,要么我活,就这么简单。
当年镇压江南叛乱,姜魁授意,想要害死萧誉、赵肃二人。事后,南征主帅都被冷遇,更不要说姜魁。姜家自知理亏,倒也认了,只要没明着下旨斥责,姜魁的前途就不算被毁。如今先帝已逝,新皇登基,江都公主掌权,姜家人自然以为机会来了,江都公主的许可,被他们当做了对世家的妥协。
萧誉不动声色地观察姜缘,见姜缘真有些疲惫之色,知晓事情没那么简单,只道:“多谢少将军。”
姜缘摇了摇头,没说什么。
他自曝家族的短处,哪里是在帮萧誉,分明是在帮他自己!但他所为的,不是什么姜家家主之位——这时候还争什么家主,一个不好,身家性命都要完蛋!
一想到这里,姜缘的步履就有些沉重,他几乎是拖着身子回到书房,见到笔直站着,正在凝视北方郡县图的父亲,沉默半晌,才低下头,说:“儿子违背了您的意思,提点了萧誉几句,要打要骂,都在您一句话。”
说罢,他又有些不甘心:“难不成真的毫无办法?明明是他们的事情,为何要累及咱们?”
“此时此刻,焉知老宅中人,说得不是与你一般的话语?”姜略转过身来,容色平静,“姜氏一脉,同气连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既想得好处,又不想担责任,这就是你这些年来学的东西?”
姜缘对父亲一向敬重,此时却有些忍不住,牙齿咬得咯咯作响:“明明就是大伯的野心!才会有您的左右两难,每次都是这样……这么些年,您退让得还不够么?”
姜略静静地看着最得意的儿子,也不知过了多久,才问:“为父虽一再退让,却已位极人臣;大哥虽咄咄逼人,仕途上却多年磋磨,未曾更进一步。”这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倘若都是文官倒也罢了,一个家族,若是文有中枢重臣,武有封疆大吏,皇帝就该睡不着觉了。面对兄长的咄咄逼人,姜略一退再退,嫡长子明明文武兼备,既不失胆略勇气,也不乏眼光谋略,但世人只知姜魁,不知姜缘,可那又如何?姜权逼得再紧,姜略的仕途可有停滞半分?没有!圣人觉得他谦恭礼让,不争不抢,自苏锐过世后,他已经成为了实至名归的武将第一人。就连家乡的老母亲,虽然偏心天天在身边侍奉的大儿子,却也不是不思念多年未能归家的小儿子。明着不说,平日也不显,到了关键时刻,却未必不会支持幼子——这也是姜家富贵至极,老人家没那么看重权利,觉得这样就很好了。若是一个贫穷,一个富裕,一条路走到黑的事情也不少。
第四百一十五章 姜家生变
姜略不是一个虚伪的人,他只是觉得,他已经得到了这么多,在别的方面让让兄长也无妨。殊不知因为他的“让”,反而更得圣人的青眼。故他更加明白容忍的重要性,也清楚什么叫贪婪害死人。
偏偏他的兄长沉浸在姜家的荣耀中,看不清楚这一点,一步错,步步错。
看着儿子愤怒的眼神,想到前些日子发生的事情,姜略心中也不是没有气的——他知道兄长在女色上有些百无禁忌,却没想到,堂堂姜家家主,世家中也是一流的人物,竟会做出这种事情来。
此事缘何而起?还得从秦琬千金买骨,许了崔俊官职说起。
江都公主求才若渴,摄政之心不加掩饰,又实打实捏住了政权,主宰着官员的升迁任免。或许在大的职位上要妥协,但那些七八品的职位,说是一句话的工夫完全不夸张。
许多人为了前途,那是可以不要脸面,什么都能牺牲的。故这段时间的江都公主府,光是拜帖就可以当柴烧,养活整个公主府的人。
既然是选人才,而非选男宠,江都公主挑得就比较仔细了。一百个人里头未必能有一个被她看上的,但只要能被她选中的,别的不说,能力肯定强过别人挺多——这一点,那些不服气对方一步登天,跑去挑衅的人,已经用落在地上,被人踩了无数脚的颜面证明了。
这些依附江都公主而发达的人中,便有一名姜家旁系的子弟,今年二十有五,单名一个筠字。
按理说,区区一个旁系子弟,走了江都公主的门路而得官,家主自然要生气——你怎能不听家族的安排,另攀高枝呢?若是大家都学你,那还有什么家族团结可言?但姜权愤怒归愤怒,理由却不大正当,为什么?因为姜权是个色中饿鬼,哪怕家中妻妾婢女一大堆,歌伎舞姬无数也不满足,老爱向外发展,姜筠的母亲刘氏是个千娇百媚的大美人,姜权眼馋了好几年,终于逮着机会,把族弟的妻子给强占了。
族弟知晓此事后大怒,他没本事去杀一族之长,只能在家里逞凶斗狠,对妻子大加殴打和辱骂。刘氏本对他心存愧疚,却架不住这样的暴行,终是心冷。说句不好听的,连你一个男人都反抗不了家主,就连公开场合骂他都不敢,我一个弱女子该怎么办呢?你连前途都舍不得,难道我就要为了所谓的贞洁,舍了自己的性命么?刘氏索性将心一横,明目张胆地做了姜权的外室。
姜老夫人疼爱儿子,明知此事,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刘氏不在她面前碍眼就好,甚至还叮嘱姜权好好“照料”姜筠父子。姜权会意,把堂弟打得下不来床,让他这么不死不活,既不影响自己与刘氏相会,也能让刘氏所出的儿女有个名正言顺的身份。又分派姜筠去做催租、买卖、监工等活计,就是不让他有机会读书。自己呢,则与刘氏生了一儿一女,后来虽对刘氏倦了,却一直没忘差人照顾他们。
凭心而论,对家族旁支的族人来说,削尖了脑袋,走各种门路,也未必能谋得到一个管事之位。对姜筠的身份,绝大多数人都是羡慕嫉妒,酸溜溜地说他认了个好干爹,才有了今日的富贵,嫡支手缝里漏一点就够他一辈子花了。但姜筠不是一般人,他目睹了父亲苟延残喘地熬日子,对母亲从怜悯到痛恨到无可奈何,偏偏他本身又是个博闻强识,极为聪明的人。哪怕是仇人的施舍,他咬碎了牙根,也耐心学习,方以“明算”一科获得了秦琬的承认,得以去户部做个不入流的书令。
虽说如今的姜筠只有个官身,没有实打实的品级在身,但一开始就呆在六部中的户部,无疑开了一个好头。他年轻,才二十五,谁知道他未来能走到哪一步呢?偏偏对这个人,姜家还不能打压。因为姜氏嫡支虽强,旁支也没有特别弱势,总有三五成器的。这件事本来就是姜权不对,若是为了一己之私,再断姜筠的生路,其他旁支会怎么想?待到那时,旁支抱起团来,一道对抗嫡支,姜家必定元气大伤。
姜略常年在外,也没有打探家里的意思,对此事半点不晓,也没有谁会把这种丑事说给他听,这不是挑拨两兄弟的关系么?谁料前些日子,不知哪里传来的风声,说苍梧郡王向姜家下聘,要纳姜氏女为媵,很多人以为这是姜家站队的表示,看姜略的眼神都不对了,弄得姜略和柴豫在安南大都护上的交接还遇到了一些问题。
这么大的事情,姜略自然不能等闲处之,他知道书信上肯定是粉饰过的,特意派最得意的儿子姜缘带着亲兵回了一趟老家,想要弄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姜缘是小辈不假,自小却极有主见,对父亲的遭遇也是义愤填膺。再见祖母和伯父摆出长辈的架子压他,心里早就有了偏袒,再一打听,简直气炸了肺——姜权与刘氏的事情,也不知怎地,被苍梧郡王知道了。苍梧郡王派人来求聘姜筠的妹妹,也就是姜权和刘氏的私生女做媵,说好了,除了仪式外,大部分程序和聘礼都与正妻一模一样。一旦他做了郡王,姜氏就是他的孺人。
苍梧郡王妃简氏娘家式微,七拐八拐与卫拓搭上关系吧,真正和卫拓算连襟的简家郎君已经去江南任职,早早逃离了自家这个烂摊子。也就是说,一旦苍梧郡王登基,简氏这个皇后完全压不住场子,姜氏女若是孺人,怎么着……就算混不到三夫人,也能捞个四妃当当吧?代掌后宫也不是不可能的。再说了,姜筠的妹妹成了苍梧郡王的媵,江都郡主还能相信他不成?姜筠识趣的话,就该乖乖凑过来,不识趣的话,一辈子被闲置的命运,近在咫尺。
姜缘对大伯无话可说——姜权真是这辈子太顺了,在地方上呼风唤雨久了,真以为姜家无所不能。
苍梧郡王虽是长子,但皇上压着,皇后恨着,自己又没本事,只有一身劣迹,在孝道上都有所亏欠。这样的人,谁敢招惹?说句不好听的,朝臣们宁愿扶不成气候的楚王登基,也没几个真正愿意抬举苍梧郡王的。
问题是,不招惹,却不意味着要得罪啊!
姜权既想要拉拢苍梧郡王,又不想开罪帝后,那怎么可能?苍梧郡王下聘,要么一口回绝,直接得罪个干净;要么直接答应,一条路走到黑,你说你要“考虑几天”,这不是两头得罪人么?再说了,江都公主手段非凡,你欺江都公主年轻,又是女流之辈,仗姜家之势,世家之力,导致江都公主不得不将姜魁给调到北方来……你难道不知道,江都公主对萧誉寄予厚望?做了别人手中的刀都不知道,当真愚不可及!
姜略静静地打量着儿子,直到姜缘有些不自在,他才收回目光,淡淡道:“不管大哥还是苍梧郡王,都是摆在明面上的棋子,真正的棋手,并不是他们。”
姜缘愣了一下,有些迟疑:“江都公主和……鲁王?”
对于儿子的判断,姜略也没说是,也没说不是,只道:“这一次,那一位的行事与往常截然不同,看样子,新得了一位高人啊!”
“真是难得,以鲁王叔的脾性,竟然也能听得动人的劝。”与此同时,太极宫中的秦琬也有些玩味,“鲁王叔这位新得的谋士,当真非同凡响。”
对她来说,秦敬?那算什么玩意?蹦跶得越欢,越是可笑。若说如今的秦氏皇族,谁还有足够的野心和实力觊觎这张位置,当属鲁王无疑。
秦敬还做着与鲁王联手的美梦,鲁王也对他虚与委蛇,但他难不成就不想想,对鲁王来说,是年长的侄子登基之后暴虐无道,他以王叔的身份推翻***好呢,还是主少国疑,太后摄政,外戚专权,他从外姓人手中夺回秦氏江山的好?
可笑秦敬还以为他和鲁王的利益暂时是一致的,可以联手,却没想过,他们拥有共同的敌人不假,但对鲁王来说,一个死掉的秦敬,远远比一个活着的秦敬作用大——有什么比得上皇后干政专权,逼死年长的庶子,等到成了太后,又故意立年少的庶子,以控制国政,更能让朝臣愤怒呢?若是秦敬登基,哪怕他一个劲糟蹋国家,鲁王想要对秦敬动手,也没有那么容易,乱臣贼子的名声更是难以洗脱,对他今后的统治是很不利的。
从姜筠踏入京城开始,这盘棋局就已经推动,摆在台面上的姜权和秦敬看似强大,却不值一提,秦琬和鲁王争夺得,无非是姜略,乃至整个北方得军权。听秦琬这么说,陈玄有些紧张,却仍是老老实实认错:“丽竟门一直紧盯着鲁王府,并未发现可疑人物。”不管是收新谋士,还是从以前的门客中发现人才,只要鲁王与谁接触得多,按理说,丽竟门都应该有所察觉才对。偏偏丽竟门一直对鲁王府看得很紧,几乎把鲁王府绝大多数人的祖宗十八代都给调查清了,就是没能找到这个给鲁王出谋划策的人。
第四百一十六章 隔空过招
秦琬没露出半分不悦,心中却有些惋惜——陈玄虽也是聪明人,反应和洞察却都慢了一些。
也罢,能力可以略差一些,忠心却是换不来的。
存着培养陈玄的心思,秦琬淡淡道:“那是因为你漏查了一类人。”
陈玄有些惶恐,便听裴熙很随意地说:“鲁王么,既多疑,又自负,该狠辣的时候优柔寡断,该平和的时候太过毒辣。能让他言听计从的人,必定是利益在很长时间内与他绝对一致,又在很大程度上能被他所掌控,彼此之间还有某种特殊纽带的人。不仅如此,这个人的年纪还应该很轻,本事大,心气也很高,才会主动掺进这件事情中。”
没错,主动。
本来这件事情,压根与鲁王毫无关系。
先帝在位的时候,世家纵不至于喘不过起来,却也延续了太祖、太宗两代时的不风光。对他们这种畸形的存在来说,三代没有进入中枢的高官,本身就是一件能令他们嘴上生泡,心似火烧的事情。若是秦琬再延续这样的政策几十年,世家的势力剩是能剩不少,却再也禁不起任何风浪了。
这种时候,世家迫切地要求自家能重新攫取权利——他们认为秦琬是女流之辈,好哄好欺,便聚集起来,为自家谋求利益,条件是帮秦琬摄政站住脚跟。如果秦琬不和他们一条心,以后的日子嘛,虽没明说,想也知道,一定会很难。
用脚趾头想也知道,这就是一张画在你面前的饼,一旦世家重新回到政坛的主流位置,别说秦琬了,皇室能有多少权利都难说。但对许多人来说,未来的事情,远远比不上眼前重要,遇上这种抉择的人,十有八九*会选择妥协。
可秦琬不。
世家还不知道自己撞上铁板,他们联合起来逼迫秦琬,总要有个分量足够的家族来牵头,这些家族研究来琢磨去,最后一道上了姜权的门,理由也很好找——江都公主想要摄政,就需要自己的人,文臣咱们姑且不提,武将她会抬举谁还用想么?肯定一赵肃二萧誉啊!高句丽的狼子野心,咱们都知道,要是江都公主铁了心把萧誉往高位上送,一场持续一两年甚至更短,不过几个月的战事,就能让萧誉飞快地爬上来。就好比从前的苏锐,三十多岁,位极人臣。
姜权不怕萧誉,但他确实顾虑这种可能,也不愿看到一个对他来说的寒门小子踩着他的儿子往上爬。哪怕这个所谓的“寒门小子”的生父,是他嫡亲弟弟仕途升迁上最大的恩人也不行。
为了家族,为了儿子,更为了自己,他出了这个头。
秦琬当然不会摆明车马拒绝,但世家这种举动,毫无疑问,让她深恶痛绝。不过呢,她早就明白,世家看上去是庞然大物,实际上也就那么回事。一个家族里尚且会有想法各异的人,何况三五家,甚至十来个世家呢?所以这一次,她表面上和世家蹉商,艰难抉择后,初步答应了世家的提议。毕竟她能力有限,暂时还安排不了那么好的岗位,只能先提携一下世家年轻一辈。
年轻人嘛,做得再好,只要是文官,没资历,几年后要弄你下去,也就一句话的事情。武将就更简单了,南府里压制你升迁,北府……你敢去边境,在那里作威作福,那就别回来了呗。
然后,秦琬把矛头对准了姜家。
世家的力量再大,也没大到随便哪一家就能胁迫皇族的程度,既然你们要联合,我也没精力对付你们所有的人,我就集中力量,对付你们的“盟主”!我就不信了,这样整上三五次,你们还有谁敢来牵这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