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七十年代末-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老人家不在了才渐渐少起来。林家没有一个人学到老爷子的手艺,以后想要穿皮袍可没以前容易。
“还好你在,要不然这么好的羊皮背心可得毁我手上。”赵红军以前也没穿过皮袍子,自然不知道这些常识。这件背心还是林晓玲这次过来,从老家穿过来的,今天外面太冷她才逼他穿上。
林晓玲转身去厨房煮饺子,她调好两个汤碗,里面放的是高汤,再撒上细细的韭菜末。没有找到小葱,她就干脆用韭菜末代替葱花。
等饺子煮好她端上桌,赵红军也泡好脚。赵红军吃了满满一大碗,林晓玲只是意思意思的陪着赵红军吃了两三个。
林晓玲吃完把厨房收拾好,又在煤炉上熬了一锅茶叶蛋。做好这些时间都到了零晨,林晓玲打了个哈欠准备上床睡觉。
“饱暖思**”赵红军明天休息不用早起,他还想着睡觉和林晓玲前再来一场运动。
第四十七章 冰糖葫芦
大年初一早上,林晓玲还在睡梦中,就被赵红军给吵醒。赵红军一双不安份的大手在林晓玲身上摸来摸去四处点火。林晓玲迷迷糊糊翻身背对着赵红军,结果马上被他紧紧贴上来,俩人的身体粘在一起,她还感受到他身体某处的凸起。
林晓玲昨晚被折腾累了,实在不想再来一次,她想起床,但是赵红军却不让她如愿。最后两人起床时间又延迟将近一个小时。林晓玲只能在心里给赵红军记了一笔,还好现在没有和老人住一起,不然哪怕过年,不能骂人但是她肯定要被婆婆在心里记上一笔。
林晓玲起床后检查了昨晚煮的茶叶蛋,揭开锅盖已经煮好,还能闻着一阵阵茶叶的清香。她拿出两个碗,放了几片茶叶用开水泡好,然后从锅里捞出茶叶蛋放碗里当早餐。赵红军一连吃了八个才停下,林晓玲吃了两个就没有再吃。
大年初一两人也没有亲戚朋友,也不需要四处拜年。赵红军干脆带着林晓玲往市区去逛街,外面的雪早就停了。地上的积雪不算特别厚,气温也有回升,两人是从头到脚包装的严严实实全幅武装出门。
大年初一的公交车很难等,好不容易等来一趟,林晓玲完全是被人流挤上车的,上车后想找个落脚的地方都难,还好有赵红军护着。
破旧低矮的车厢,林晓玲站着刚刚好,赵红军则要弯腰低头才行。他一手抓住车顶的横杆,一只手把林晓玲揽在杯里,以防她摔倒或者被人挤着。
公交车摇摇晃晃的装着一车人向市区开去,上车的人多下车的少。冬天车上窗户关的紧密,还有人抽烟,各种气味混合在一起,那气味并不比夏天好闻多少。在林晓玲觉得自己受不了快要吐了的时候,终于轮到他们下车。
一下车林晓玲就低着头干呕了几声,赵红军在边上轻轻拍着她的背。林晓玲呕的眼泪都出来了,结果还是什么都没吐出来,她站直身体大口大口的呼吸新鲜空气,过了几分钟才觉得心里不那么难受。
赵红军在一边什么忙都不帮不上,只能干着急。
林晓玲缓过来后,赵红军带着她往公园里走,结果在公园里转了一圈才发现有点不对。冬天的公园人非常少,也没有什么景色可看。没有谁会在下雪天还浪费门票钱跑来公园,这个时候除了雪什么都看不到,要是有结冰还别有一番景象,现在又没有冰自然没有人气。
林晓玲看着赵红军一脸懊恼的模样,主动提议去电影院看电影。电影院离公园并不远,几百米的距离,两人慢慢走着也就十来分钟就到了。
林晓玲看了看电影院的广告,才发现来电影院也是个错误,电影少的可怜,还都是战争题材居多,她这是有点自掘坟墓。赵红军对战争片倒是很有兴趣,他除了在部队集体组织看过电影还真没有进过影院。
电影票很便宜,一毛钱一张票,赵红军排队买票,林晓玲站一边等着。排队的人还很多,过年很多年轻人跑来电影院谈恋爱。赵红军把票寄给林晓玲拿着,他又跑去买了一杯瓜子。瓜子是用废报纸折成的倒三角装起来,五香味的,来看电影的人大部分都会去买一杯。
虽然是老电影但是电影院里人并不少,这也是因为今年春节气氛更活跃,今年中央电视台(此时还叫北京电视台)还办了春节晚会,可惜拥有电视机的家庭太少了。大街上也更热闹,很多地方还有舞龙舞狮,有些地方还小举办了灯会。
破旧的座椅,落后的设备,林晓玲却是带着新奇去观查周围的一切。电影开始后大厅一片漆黑,赵红军趁着黑暗紧紧握住了林晓玲的手。屏幕上放的是部经典战争片,很多人都看过,但是却不包括赵红军和林晓玲,于是俩人都专心的看完了整部电影。
散场的时候灯亮起来的那一刻,林晓玲能看到很多情侣突然松开双手慌乱的样子,她看了一眼赵红军偷偷笑了。赵红军在电影放完的时候就把她的手放开了,他没去侦查连还真是浪费人才。
电影开演前买的瓜子两人都没吃,,林晓玲干脆用报纸包好放进衣服口袋里。赵红军看了看手表,决定带林晓玲去吃饭,两人找了一家国营饭店坐下。店里卖的都是各种面食,林晓玲点了一碗臊子面,赵红军点了一碗油泼面。
服务员原本很不耐烦的态度,在看到赵红军拿出来的军用粮票时脸色才好了几分。虽然是饭点,但是整个饭店却没有其他人来吃饭,只有他们夫妻两人。人再少服务员也不会服务,交了钱还得自己去窗口取,赵红军端着两碗面条很快回到座位上。
林晓玲拿起筷子把自己碗里的面条拨了一半到赵红军碗里,她本就不喜欢吃面条,这一碗面还份量十足。待碗里只剩下一小半,她才开始停止手上的动作。赵红军嫌弃她吃的少,又夹了一筷子回来才开吃。林晓玲喝了几口面汤暧了暧胃,才开始慢慢吃起来。饶是她并不喜欢吃面条,也不得不承认味道还算不错,可惜服务态度太差了些。
吃完面条两人又在市区转了一圈,在广场看到有人唱大戏,是当地方言唱的小剧种。林晓玲听了一会一句都没听懂,拉着赵红军离开了围观人群。
两人逆着人流往公交站台走,街两边甚至还有人偷偷摸摸的卖东西,林晓玲看到还有人卖冰糖葫芦。赵红军也看到了,还问她要不要吃,要的话他去买。
林晓玲考虑了几秒钟,看了一眼赵红军点头应答。于是在一群带着孩子买冰糖葫芦的家长中间,赵红军成了特别显眼的存在。等孩子们都买完,赵红军手上拿着两串冰糖葫芦挤出人群。卖冰糖葫芦的老人周围还围着一群小孩子,家里大人舍不得钱买,孩子们只能双眼渴望的望着老人,老人在哪他们就跟到哪。
林晓玲接过冰糖葫芦非要分赵红军一串,被拒绝她也不多说,直接拿起一串塞进他嘴里,逼着他咬一颗山楂。赵红军被林晓玲逼的没办法,只得低头咬了一颗下来。林晓玲见赵红军吃了,她也跟着低头咬了一颗山楂含嘴里。两人你一颗我一颗一串冰糖葫芦很快就吃完。
第四十八章 工作指标
回去的路程很顺利,公交车上空荡荡的只坐了几个人,赵红军拉着林晓玲坐到最后面座位上。下了车林晓玲猛的和冷空气接触,冷的她把自己捂得只露出一双眼睛。天空中又飘起雪花,地面也变得湿滑,赵红军伸出一只手拉着林晓玲走,以防她摔倒。
大年初一都放假在家休息,家属院里也热闹不少,林晓玲跟着赵红军身后一路走来,遇上很多人打招呼,林晓玲不认识只能跟着不停的点头微笑。
外面天气再冷,也还是拦不住孩子往外跑的心,有年纪稍稍大一点的孩子还在雪地里撒欢。男孩子们聚在一起捡昨天晚上没有炸响的单个鞭炮。每人手上还拿一根点燃的香,找到一个就放一个。倒是女孩子没见到几个出来,围成一团不知道在干嘛。
林晓玲看了一眼,这群孩子大的能有十几岁,小的估计才刚上小学,再小一点的估计都被大人关在家里。她和赵红军一路走来,手上那根冰糖葫芦把院子里大大小小孩子们的目光都聚集在一起。
林晓玲在孩子们望的目光下落荒而逃,要是一个孩子她还能把冰糖葫芦送出去,一群孩子她只能尽快逃离。走到家门口,她站在屋檐下等赵红军开门,钥匙在他身上。
“阿姨,我要吃冰糖葫芦!”自己家的门还没打开,隔壁的门倒先开了。刘亚力抱着孩子站在门口,看样子是打算出去串门。
林晓玲为难的看了一眼王圆圆,又看了一眼刘亚力。刘亚力抱着孩子也不说话,既不和林晓玲说话也不制止孩子找她讨要东西。
“圆圆,这个阿姨不能给你。”林晓玲看了看几米外还注意着他们的那群孩子,坚定的对王圆圆摇了摇头。
“我要!”王圆圆还太小,听不懂林晓玲拒绝的话,她见林晓玲不肯给,干脆伸出手找她讨要。
林晓玲面对孩子伸出来的手,她后退一步再次看了看刘亚力。“不行,阿姨给你了阿姨就没有啦!”林晓玲说完还把冰糖葫芦藏在身后。
王圆圆不知道为什么林晓玲不肯给她吃,她只知道以前找这个阿姨要糖吃都会给她吃。这次没有要到,她立即就嚎啕大哭,刘亚力也拉下脸看着林晓玲。
林晓玲懒得理莫名其妙的人,刘亚力现在都不愿意和她说话打招呼,她难道还要拿热脸贴冷屁股。
赵红军不过落后几步,刚才发生的一切都看中眼里,他拿出钥匙把门打开,拉着林晓玲进了家门。至于刘亚力他看都没有看一眼,又不是他什么人。
关上门还能听到王圆圆的哭声,刘亚力的喝止声,林晓玲既然拒绝了,也不打算再理,又不是自己家孩子,爱哭就哭吧!赵红军一个大男人,别人家的孩子更是不会放在心上,哭再大声都不会管。
刘亚力带着一肚子的气哄孩子,原本想要出去串门,看着哭闹不停的孩子,她更讨厌隔壁夫妻俩。林晓玲整天没事在家里买各种零食,还做各种好吃的东西出来,经常给孩子吃这吃那,都是被她带的更好吃。赵红军也是,一个大男人也小气,看到孩子哭,也不愿意把冰糖葫芦拿来哄孩子。王磊整天还说俩人关系好,一串冰糖葫芦都舍不得,这也叫关系好。
“你以后还是少和隔壁来往!”赵红军坐下来歇了会突然和林晓玲说了这么一句。他算是看出来,孩子小不懂事,大人难道也不懂事。
“知道了!我又不会在这里长住,等我四年后还不知道是什么情况。”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每年部队都会有人员变动,再说她毕业还不知道会分配在哪。
赵红军一年到头也就过年能好好休息几天。于是这几天在家呆着都是睡到自然醒,过着吃吃喝喝的美好生活。夫妻俩整天都不用出门,就窝在家里吃了睡,睡了吃。等赵红军恢复正常训练,人都胖了几斤,早上的晨练五公里跑差点就没达标。
过年回来上班,驻地领导们的脸色都比之前要轻松,进进出出也是带着笑,驻地的情况是越来越好。当地政府答应给部队家属一些工作岗位,可以解决更多随军家属的工作问题。
汪学海压在领导办公桌上都快半年的随军报告也批了下来,胡秋枝的工作也解决了,调到当地公交公司当售票员。
陈刚还找赵红军谈了林晓玲的工作问题,赵红军表示不需要安排工作,不过林晓玲上大学的事也藏不住。
“好小子!没看出来你还是个厉害的。”陈刚故意上下打量赵红军。
“都是营长您教的好!”
“行了,你小子少拍我马屁!赶紧滚!”
营里这次分到几个随军家属的工作指标,陈刚特意给赵红军要了一个。现在赵红军这里不需要,他得好好考虑把这个工作指标给谁更好。
陈刚手上的这个工作指标当初他公开说了是给赵红军要的,随着赵红军拒绝的事,很快该知道的人都知道了。不过林晓玲要上大学的事倒没传出去,主要是赵红军不往外说,陈刚更不会说出来,暂时还没人知道。
赵红军也不是故意瞒着,只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要不是因为这个工作指标的事,他连陈刚都不会说。
陈刚手上的工作指标很快被人掂记上,还有人跑来办公室找他。
当然也有人跑去找赵红军打听消息,毕竟当初陈刚可是指名道姓说了给他。
王磊也掂记上了这个指标,他家闺女可以送去托儿所,刘亚力去上班也能多挣一份工资,俩人家里都不是条件多好。
他也跑到赵红军办公室打听具体情况。
赵红军既然都没要这个工作指标,就更不会掺合进这件事,不管谁来问他推给陈刚,说他拒绝了营长,营长也没说具体条件。
王磊认识赵红军几年,知道他的为人,自然相信他说的话。于是他调转头去问陈刚具体要求。
一个营的指标其实不止一个,但是其他的工作指标肯定是要各方考核投票决定,陈刚手上这个却是他自由决定。
工作指标的事很快传得家属院里人人都知道,连林晓玲都知道。她是从胡秋枝那里知道的,胡秋枝算是工作调动,不占工作指标,等过完元宵她就回老家办手续。
第四十九章 二手烟
林晓玲听了胡秋枝说的这些传言也就是一笑而过,过完元宵节她就要回老家,等她走了那些背后说赵红军傻的话自然会销声匿迹。
胡秋枝还一脸可惜的表情,她是真心替林晓玲着想,希望她也能有个工作,最好两人能在一起工作,以后还能有个伴一起上班。
林晓玲只得告诉胡秋枝过几天她就要回老家的事情,当然没有忘记恭喜胡秋枝能够夫妻团聚,汪学海比赵红军年纪要大,结婚晚也是不容易。现在他们夫妻俩能够结束分居两地的日子,也是一件大喜事。
胡秋枝也知道自己运气够好,多少军嫂的工作难调动,又舍不得放弃工作,不得不长期分居两地。她也是运气好才能这么顺利,有些人等了十几年也不一定能顺利调动工作。对于林晓玲说要回老家的话,她劝林晓玲不要回去,即使没有工作,凭赵红军的工资养活两人也不难,俩人在一起想要怀孕都容易些。
林晓玲她不好说自己是要回去上大学,说出来倒好像她是在显摆,只得笑着表示她还不急着要孩子。
“怎么不急,我听说现在马上要实行计划生育,以后一家就只能生一个孩子。”胡秋枝马上语气激动起来。
“没关系,我们打算就只生一个孩子。”林晓玲淡定的表示一个孩子就够了。
“一个怎么够,怎么也得生两个,我们是不管男女至少都要生两个。”胡秋枝想早点随军也是想早点生孩子。
“那你要赶紧生了,万一真的强制实行计划生育,你想生二胎只怕是来不急。”林晓玲记得强制实行计划生育就是从今年开始,她可惜的看了一眼胡秋枝,她想生二胎的计划估计是很难实现。
“是啊,所以我才着急调过来,要是我们能够早一年结婚就好,说不定现在孩子都有啦!”胡秋枝也知道凭夫妻俩的身份,真要是开始强制执行计划生育,肯定是不能生二胎。
“你也别着急,还是先怀上再考虑二胎的事!”没确定公布的消息林晓玲是不会说出来,她也不想让坏消息从自己嘴里说出来,等公布出来胡秋枝自然会放弃生二胎的想法,除非她不要工作,汪学海也不想在部队呆。
胡秋枝不光说了工作指标的事,还说一件更重要的事,是关于推荐上军校的事。据说是恢复高考,军校也要正常招生,不过今年还是从部队推荐为主,营里面也有名额。
林晓玲年前就有从刘亚力嘴里听说过这事,不过她没放在心上,这个名额的事大家传的再厉害都没用,决定权还是在部队领导手中。
赵红军能被选中当然最好,如果不能她也没有什么不能接受,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胡秋枝虽然也想汪学海能被领导看中,倒也知道可能性不大,不说汪学海能力够不够,部队才刚刚解决了她的工作调动,再有什么好事轮也要轮到别人。
她倒是听汪学海说过,赵红军可能性倒是比较大,特别这次他还拒绝了营长给他的工作指标,不管是什么原因,在领导眼中总是要被高看。
林晓玲对于这类传言,她都不想轻易的表达什么,免得给人可趁之机。虽然胡秋枝看上去有点胆小,俩人关系也不错,但是传出去其他人可不会这么想,利益动人心。
胡秋枝也不需要林晓玲说什么,她和林晓玲说这些消息也只想交好她。林晓玲虽然不愿意和其他军嫂深交,但是不管面对谁还是笑脸迎人,哪怕和刘亚力闹翻,也没有说过一句坏话,她还是愿意多和这样的人交往。
年后回家探亲的干部战士也陆陆续续返回部队,随着他们的回归,赵红军的工作也渐渐轻松许多。他的搭挡方智勇也在元宵节前一天回到部队,更是进一步解放了他。
林晓玲已经买好回家的车票,是赵红军托熟人买的车票,可惜没有卧铺。这时候的卧铺级别不够的干部是不能买的,赵红军托熟人也还是很难买到,只买到坐票。
赵红军特别把假期安排在元宵节,他听说城里晚上还有灯会,还有猜谜等活动,他打算带上林晓玲去逛一逛。
正月十五要吃元宵,林晓玲不会做元宵还是赵红军从食堂打了一份回来。林晓玲尝了一口后决定还是自己做早餐吃,元宵节不吃元宵也一样过节。她去厨房煮了一份鸡蛋面,放了很多波菜和芹菜叶,还有腊肉。
赵红军见有面条吃也果断的放弃了食堂的元宵,这玩意味道实在一般,幸好他只打了一份,往年吃在嘴里也没觉得这么难吃。
吃过早餐,王磊抱着孩子过来找赵红军下棋。林晓玲没来部队之前,王磊经常找赵红军下棋,有时候方智勇和夏锦涛有时候也会参与进来。林晓玲来了之后,几个人的业务活动才大大减少。王磊即使犯了棋瘾也会去找方智勇,夏锦涛出任务还没回来,也只剩下他一个可找。
赵红军拿出棋盘和棋子,摆好阵势准备和王磊撕杀。
林晓玲泡了一杯茶给王磊,又给王圆圆洗了个苹果递给她。这还是上次吃糍粑过后王圆圆第一次上门。王圆圆连着两次找林晓玲要东西吃都被拒绝,又有刘亚力经常在耳边说林晓玲的坏话,见林晓玲递过来的苹果还有点不敢拿。
“谢谢林阿姨!”在王磊的教导下她还是听话的给林晓玲道谢。
“不客气,圆圆真乖!”林晓玲虽然不喜欢刘亚力,对孩子还是没有意见。
林晓玲有点奇怪为什么刘亚力不带孩子,而是王磊带孩子,不过她也不想问王磊有关刘亚力的事。
王圆圆其实很听话,她安静的坐在王磊怀里,俩人大男人撕杀的起劲,王磊顾不上孩子,她也能不哭不闹。
两个大男人在一起下棋,屋子里很快就变得乌鸦瘴气,林晓玲不得不打开窗子透气。她不喜欢烟味,赵红军在家里好像从没抽过烟,她这还是第一次见到他抽烟。她把王圆圆也抱出屋子,屋子里的烟味一时半会也不会消散,孩子还是少吸二手烟。
第五十章 荠菜
林晓玲抱着孩子一时之间不知道去哪儿,家里被俩个大男人弄得乌烟瘴气,天冷外面也呆不得,可她串门都没地方可去。这个时候她就发现在家属院里和谁都不熟也有不好,这不现在想串门都找不到人。
胡秋枝已经回老家办工作调动,至于隔壁那位,哪怕是手里抱着王圆圆,她也不想去和刘亚力说话。更何况那位也不一定在家,要不王磊怎会带孩子。
林晓玲没地方可去,只有抱着孩子去福利社转转,不买什么也能看看。
在福利社卖东西的也都是军嫂,这可是家属们最喜欢的工作。只是僧多粥少,于是每个人上两天班休息一天,上班还只上半天,这样也能多安排几个人上班。这样多少也能解决几个军嫂的工作问题,只是这样一来工资就不高,不过对很多军嫂来说,这可是个好工作。
不出门就能上班,上班时间也短,又能照看到家里,钱少点就少点,总比闲在家里好。
林晓玲来了这么久,也在福利社买过东西,只是每次来都是不同的人,不过福利社的军嫂都认识她,她却一个都不认识。
她抱着王圆圆刚走进福利社,坐在柜台后面的人就和她打招呼,还逗了逗孩子。一看就知道平时和刘亚力也熟,不然也不会一脸和王圆圆熟悉的表情。
林晓玲也客气的打了个招呼,又掏钱买了一根辣椒糖哄孩子。
“怎么又是你帮刘亚力带孩子?”蔡晓慧伸手从玻璃罐里拿了一根糖直接递给王圆圆。
“这不是孩子他爸在我们家下棋,家里被两个男人弄的满屋子烟味,我才抱着孩子躲出来。”林晓玲用手指着王圆圆说道。
“一点烟味有什么关系,这是你们家赵红军在家里不抽烟吧!”蔡晓慧在福利社工作也有几年了,见过赵红军来买烟,自然知道他是抽烟的人。
“我不喜欢闻烟味。”林晓玲暂时没地方去,也就和蔡晓慧多说了几句。
“那你一个人出来就行,还抱着别人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