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七十年代末-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嘉明也不嫌脏,就站在猪圈外面和父母说话。“爸妈,我要去三叔家,姑姑让我回来找你们。”赵嘉明毕竟年纪小,有些话还说的不是很明白。
他表达的不清楚不要紧,高芳一听就明白小姑子的意思。她手上还有事要做,猪圈里面气味难闻,环境不好,她也没耐心多说,不耐烦的回了句:“你去找你姑姑玩,就说妈妈说的。”
”哦!“赵嘉明又屁颠屁颠的跑去找赵桂芝。
赵桂芝正在家里做饭,赵大海和张金凤在自留地的菜园里浇菜。赵嘉明过来的时候,赵嘉红和赵嘉伟已经在爷爷奶奶家呆了一会,他们俩在等着爷爷回来。
赵桂芝等饭熟了,给三个孩子一人捏了一个锅巴饭团。有了东西吃,三个孩子也暂时忘记要去省城玩的事,对三个熊孩子来说省城就是诗和远方,饭团才是眼前的苟且。
第九十六章
赵大海回到家的时候,赵桂芝已经把饭菜都做好,只等着他们回来开饭。
三个孩子就留在爷爷奶奶家吃饭,赵桂芝做了酸菜鱼和青椒炒鸡蛋,又把自己家菜园里种的蔬菜择了几样炒着吃。
孩子吃完手中的饭团,赵桂芝给他们盛好饭嘴里又不得空,又把要去省城的事忘记和赵大海说。
等孩子们夹完菜端着碗站到旁边,三个大人才开始坐下来吃饭。张金凤刚端上碗,赵桂芝就开迫不及待的说话:“妈,你怎么把我去省城找三哥的事告诉大哥他们!”
“怎么啦!又不是什么坏事,又什么不能说,难道还要藏着掖着!”
“妈,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俩个嫂子是什么人!刚才小红他们三个就吵着要跟我去省城玩,我一个人怎么带他们三个。”赵桂芝不满的吐槽。
“不让小红他们去就好,你管你嫂子她们做什么。”张金凤一点都不在乎俩个儿媳妇的态度。
“妈,你说的简单,我说不让他们去,他们还不天天缠着我。”赵桂芝不是怕俩个嫂子,而是怕三个孩子吵她。
赵桂芝和张金凤说完又转头和赵大海说话:“爸,我和小红他们说,要你同意才带他们去,你可千万不要答应他们!”
赵大海把嘴里的鱼刺剔除掉,才开口:“你就是和几个孩子嘻嘻哈哈惯了,你看他们敢对着我吵。谁家这么大孩子敢往外跑,是惯着他们了。这是过了几天好日子,就不知道姓什么!我看都是你两个好儿子惯的。”最后一句话是对张金凤说的。
“什么叫我儿子,难道不是你儿子,他们可是你们赵家人,又不是我们张家的人。”张金凤可不认赵大海这话。
“我没说不是我儿子,只是我们赵家可没这样惯孩子的人,你看你们张家的孩子惯成什么样。”赵大海对张家的小舅子是一百个看不起。
“行,你们赵家的什么都是好的,什么不好都怪我怪我们张家,你们赵家人拉的屎都是香的。”娘家人不争气张金凤也很痛苦,但是她能说却不准其他人批评,哪怕这个人是赵大海。
赵桂芝把碗往桌上用力一放:“妈,你说什么!“
“说什么,你现在还不是城里人,我说个屎字就受不了,我们以前还在牛粪堆边吃东西,菜园里的菜也是大粪浇出来的,你都不要吃啦!“张金凤本来就被赵大海气着,这时候说起话来更是不客气。
“妈,你说什么!你能不能不要老提以前的事,我只是不让你在吃饭的时候说,这个时候说这个字你不觉得恶心啊!“赵桂芝也很不舒服。
“行了,我看你上学是学了一堆城里人的毛病。“张金凤固执的认为赵桂芝这是学坏了。
“好了,桂芝也没说错什么,你这张嘴就不能注意下,跟城里人学也没什么坏处,要不为什么大家都想当城里人。“赵大海开口支援女儿。
“你们俩父女一个鼻孔出气,我说不过你们,你们厉害行了吧!以后,我都听你们的。“张金凤说不过只好低头认输。
“吃饭,吃饭,都不说了。“赵大海制止了还想说话的赵桂芝。
“爷爷,我们要去省城三叔家。“赵嘉红第一个吃完饭,放下碗立刻开口征求赵大海的同意。
“爷爷,我也要去。“赵嘉伟不顾满嘴的饭,也跟着姐姐喊。
“爷爷,还有我。”最小的赵嘉明提醒赵大海不要把他忘记。
“去什么去,要去让你们爸妈带你们去,我又不去省城,你们找我没用。”赵大海再喜欢孙子也不会惯孩子。
“爷爷,姑姑要去省城。”赵嘉红马上把赵桂芝抬出来。
“你姑姑去也没用,你们要去就回家找你们爸妈带你们去。”赵大海把球又踢回俩个儿子那里,和孩子讲不清,让他们当父母的自己处理去。赵大海也不怕俩个儿子真的带孙子去省城找赵红军,他量他们没有那个胆子。
赵国富还强一些,赵民强这些年就没离开过方圆十里地,让他们带着孩子去省城玩,不说家里有没有钱,舍不会得钱,只说介绍信就别想拿到。队长是他们赵家的一个侄子,要开去省城的介绍信肯定会先来问他的意见,他不点头谁都别想去找赵红军。
赵红军一个人在省城也不容易,能在省城有个落脚的地方还托了亲家那边的福。他可不会让家里其他人去给小儿子添麻烦,他们做父母的帮不上忙就已经很愧对孩子。他能力有限不能帮忙也就罢了,能做的也就是少给孩子添麻烦。
“爷爷,我妈说让姑姑带我去。“赵嘉红是女孩子,早熟懂事一点,知道父母肯定不会带着她去省城玩,于是很干脆利落的把她妈的话说出来了。
俩个小的还不太明白大人之间的弯弯绕绕,但是也不以为父母会带他们去省城玩,见姐姐说要姑姑带,他们也跟着喊:“姑姑带!”
“你看吧!就是这样,反正我是不会管他们三个!”赵桂芝不满仓的发脾气。
“小红,你是姐姐要听话!你姑姑去的时候再带去你,你先带弟弟们回家去玩。”张金凤哄着大孙子不要闹。
“小伟,小明,跟我走,我们去找他们玩。”赵嘉红以为张金凤是真的答应她去省城,她听话的带着两个小的去找小伙伴玩。
“妈,你说什么,我可不会带他们去。”
“行了,我那不是哄孩子,你走的时候不让他们知道不就好。”张金凤当然不会让赵金凤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出远门,这么说只是哄着孩子不让他们吵闹不休。
“妈,你这样哄孩子不行,你怎么能说话不算数!“赵桂芝又对张金凤的做法不满意。
“哄孩子的话你也能当真,等你走的时候他们早就忘记啦!“张金凤真不觉得哪里不对,她只觉得今天是诸事不顺。先是赵大海什么事都怪她头上,然后赵桂芝又一而再,再而三的说她做的不对,也不知道是哪里不对。
“算了,妈,我不和你说,只是你以后和小红他们最好不要这样说,你不当真,他们记得可牢。“赵桂芝在学校里学到新知识,和张金凤的想法毕竟不同。
“知道了,我以后什么都不管。“张金凤吃完开始收拾碗筷,也不管赵大海还没吃完。
张金凤给赵桂芝收拾了一大包东西给赵红军带去,家里的土鸡蛋,各种杂粮豆子,还有一大包林家给林晓玲带的东西。要不是赵桂芝一个人背不动太多东西,刘冬梅还想塞一些东西进去。
赵桂芝走的时候果然是静悄悄走的,她一大早就走了,三个孩子一点消息都不知道,等连续两天没有看到他们的姑姑后,问爷爷奶奶才知道她已经去了省城。
三个孩子当时就闹起来,两个小的围着奶奶吵着要去省城玩,赵嘉红不吵不闹,但是眼泪却在眼眶里打转。张金凤忙着应付两个孙子,根本就没注意到大孙女快要哭了,还是赵大海看到了。他不会安慰人也不会哄孩子,递了一颗糖给孩子吃,赵嘉红接过糖还是一脸要哭不哭的表情,他又牵着孙女去葡萄架下摘葡萄吃。
家里的这架葡萄种了几年了,是林建业帮忙找来的苗,种的现在还比较少见的乒乓葡萄,因为每一颗都差不多有乒乓球大小而得名,一颗颗紫色的葡萄挂在葡萄藤上发出诱人的香味。村里大大小小的孩子早就盯着这些葡萄,不过张金凤看的严,离葡萄成熟也还有几天,这才保住这些葡萄。
赵大海牵着大孙女在葡萄架下转来转去,就想找一串相对熟一点的果实,熟成熟就那么几天,他摘了一颗在衣服上擦了擦灰,也没洗直接塞进赵嘉红嘴里。
“甜不甜?”赵大海摸着赵嘉红的头问。
“甜,爷爷,我还要。”赵嘉红吃完一颗还意犹未尽的想吃更多。
赵大海把刚才那一串都直接摘下来,又牵着赵嘉红到水井边给她清冼。有了吃的,赵嘉红也不哭了,也忘记要跟去省城玩的事。
那边张金凤哄着两个孩子,好不容易哄好,两个小的看到姐姐有葡萄吃,也和奶奶吵着要吃葡萄。家里种的这架葡萄早就让三个孩子掂记,只是葡萄一直还没成熟,他们又长得矮小,想摘也摘不到,搭个椅子都摘不到,只能每天站在葡萄架下望着葡萄流口水。
“你这死老头子,要摘也不给两个小的摘一串,这不是惹的孩子哭闹。”张金凤好不容易把孙子哄好,又被一串葡萄闹得要哭闹,被吵得头痛的她没好气的骂赵大海。
“你自己不能带着他们去摘啊!”
“不要哭了,奶奶去帮你们摘!”张金凤还要哄两个孩子,也没精力和赵大海争吵。
“奶奶,我要那串最大的。”赵嘉伟大声提出自己的要求。
“奶奶,我也要最大的。”赵嘉明什么都要和赵嘉伟争,家里只有一个孩子,他又是三个孩子当中最小的,平时还真是什么都让着他的多。赵嘉红和赵嘉伟没少被家里大人要求让着弟弟,有好吃的好玩的都要让着弟弟,这也养成赵嘉伟霸道的性子。
“都是一样的,好了,你们一人串,不准争,谁要争就没有。”张金凤挑了最熟的两串,理都没理两个孩子要最大的要求。
赵桂芝还是第一次离开柳城,一路上看什么都新奇,只到累了才靠在位置上闭目养神。她手里捏着一个旧信封,出了火车站一路找公交汽车,又拿着信封到处问。她的行李太多,坐公交车还被售票员逼着买了一张货票。
赵桂芝手里只有林晓玲和赵红军学校的地址,并不知道他们外面房子的具体地址。赵红军说过大致地址,她按着旧信封上的地址找到林晓玲学校,又一路不停的问人,总算是找到林晓玲住的附近。
领着赵桂芝找到林晓玲的是姚大妈,自从林晓玲不肯教胡智作业后,姚大妈每次见了林晓玲都是一脸内疚的表情。姚大妈也没想到天天在一起玩的兄弟姐妹会直接上门找林晓玲,她当时还埋怨林晓玲太小气,后来知道那群人给林哓玲带来的麻烦才知道是自己对不起人。林晓玲倒是没在意,反正她每次见到姚大妈和胡智还是一样打招呼。
“小林,这是你们家亲戚吧!她找不到地方,我给领来的。“姚大妈也不急着离开,人是她带来的,她总要确认一番才好离开,这万一要不是,她也好赶紧处理。
林晓玲虽然看到赵桂芝找到家里来很吃惊,但是还是先和姚大妈客气一番:“姚大妈,谢谢您!这是我妹妹,麻烦您啦!您到家里坐坐吧!”
“小林,不啦,我还要回去给孙子做饭。”人家家里来了亲戚,姚大妈哪里会去打搅。
“那我不和您多说啦!谢谢您啦!“林晓玲目送姚大妈离开才调转头找赵桂芝说话。“桂芝,你怎么来啦,进屋再说!”林晓玲帮赵桂芝提了件行李。
“三嫂,我来玩的,爹娘让我来的。”赵桂芝肯定林晓玲不会去找父母求证她说的话是真还是假。现在赵红军又不在,她只要不让林晓玲说什么,等三哥回来暑假都过完,她也要回去上学,还怕什么。
“行,你先坐会,我去做饭。你哥去了西北,要开学才能回来。”林晓玲给赵桂芝倒了杯水,让她坐下休息。也是赵桂芝今天运气好,先是遇到姚大妈把她直接带上门,又遇上林晓玲今天在家休息。
赵桂芝把带来的行李都收拾好,她带的东西少,除了一身换洗的衣服,其他全是给林晓玲的东西。她把桌子上的一杯水一饮而尽,之后才有心思慢慢打量这个房子,老旧的房子四周墙壁都重新贴了一次白纸。
赵桂芝觉得这房子还不如老家的房子,只是省城确实是省城,比柳城要热闹很多。她当初要是在省城上学就好,不用一辈子窝在柳城出不来。除了墙壁能看出来是新糊的,家是的家具什么都旧货,一看就不知道多少年历史。赵桂芝把周围环境打量够了,才开始收拾行李,把自己的衣服装进书包里,其他东西一样样摊开放桌子。
林晓玲从厨房出来看到的就是这个乱摊子。
第九十七章
赵桂芝的到来打了林晓玲一个措手不及,家里只有一张床,幸好赵红军不在家,要不连睡觉的地方都没有。林晓玲不知道赵桂芝来3省城干什么,但是既然人都来了,她就必须要好好招待,不然就是一下子把婆婆和小姑子都得罪了。
林晓玲请假带着赵桂芝把省城的几个景点转了一圈,有些地方她都是第一次来。逛完景区又带着她去吃了美食,还有特色小吃臭豆腐、油粑粑,糖油粑粑,一天走下来林晓玲是既破财又伤身。所有花费都是她出,还要全程陪着当导游,她是有苦说不出。
赵桂芝一点都不觉得苦,哪怕大热天在太阳底下跑来跑去她也不怕热不怕晒。
林晓玲带着赵桂芝跑了两天就吃不消,她把家里的钥匙给了赵桂芝一把,又在家里放了几斤粮票和一点现金,让她自由行动。
赵桂芝一点都不客气的接过钥匙,她根本就没把自己当成客人,家里吃的用的问都不问一声就自己动手拿。她到省城才几天,林晓玲就多了很多事,做饭顺手的事就不说了,但连衣服都扔在那不洗她就不乐意。夏天的衣服洗完澡顺手就洗了,两三件衣服能费多大功夫,又不是冬天天气冷还要洗厚衣服。
林晓玲回去上班继续糊纸盒后,每天休息时间也不多,她说了赵桂芝两句,让她在家里把自己的衣服洗了,有空的话饭也做一下,没空就算了,算她回来再做。
赵桂芝心里怎么想没人知道,但是嘴巴上还是答应的很好,衣服也确实自己洗了,饭也做了。
林晓玲白天上班,晚上回来还要看书学习,赵桂芝天天一个人呆着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在外面玩了几天后,她无聊之余和林晓玲提出来,她也想跟着一起去上班。
林晓玲听了这话吃惊的抬头盯着赵桂芝看,倒不是惊讶她会勤劳的想要上班,而是惊讶她准备呆多久,之前她以为林晓玲是过来玩几天就回去。
林晓玲直接问过了街道办的工厂负责人,知道现在还缺人。不管她心里有多不乐意,还是带着赵桂芝一起去上班,反正都要留下来,还是给她找点事情做比较好,省得在家里天天闲着闲出事来。
赵桂芝和林晓玲在一个小组干活,二十四小时都在一起,林晓玲糊一天纸盒能拿多少钱,赵桂芝也清清楚。林晓玲觉得一点隐私都没有,赵桂芝要是还呆久一点,家里有多少存款都要被她知道。
赵红军不在身边,她也不能为这么点事写信去找他抱怨,又不能怪公婆,只能等赵红军回来再和他算总帐。
赵红军在部队里把这次上战场的一些情况和领导做了汇报,又结合现在所学,对军队提出来一些整改意见,特别是一些基础训练也要进行改革。他这次回来最多也只有一个多月时间,白天和连队战士们一起训练找出新的训练方法,晚上还给基层战士上课,把学校里学到的一些新知识给大家做培训。其中的重点是数学和英语,他这两门功课数学学的好,英语就只能勉为其难的上台,这还是林晓玲给他补课的结果。他英语再不好也只能自己觉,因为很多东西要保密,一些专业名词林晓玲还不如他知道的多。站在台上讲课他也有几分心虚,好在台下的战士们并不知道,他们中大部分人都是农村出身,少部分是城市兵。这也意味着大部分的战士最高学历只有初中,少数人能上个高中,这个时候的农村的英语,老师自己都不怎么好就能想到教出来的学生是什么效果,更不要说还有很多地方初中学的不是英语,而是俄语。
台下坐着的战士都是一脸崇拜的望着赵红军,都知道他去军校学习前途光明,家里媳妇儿又是大学生,要说还有什么不满足就是结婚这么久还没孩子。
不是没有人提醒赵红军,家属院里还有人悄悄的给他提借生子秘方,也有什么祖传偏方之类的,他一概都拒绝了,面对众人的询问他直接说暂时不要孩子,等林晓玲毕业才生,让一众大妈大婶听了说他傻,那么多结婚生孩子的还不是一样上学,这一等就是四年,不是傻是什么。
赵红军天天给战士们讲课,最高兴的不是部队领导,而是家属区里的军嫂。因为晚上要培训,连队干部省心又省事,最近一段时间大家回家都比平时要早,都希望赵红军能多上几节课。
可惜一个多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赵红军又要回到湘省,他还留了几天时间回老家一趟。他一直不知道赵桂芝到省城玩的事情,更不知道林晓玲还等着和他算帐。
赵桂芝天天上班,现在干劲比林晓玲还足,她还弄了个小本子记帐,每天糊了多少个盒子,能有多少钱都算的清清楚楚。林晓玲现在只需要做饭的时候多放把米即可,其他事情赵桂芝都能自己解决,上次说过她之后还是有很大改善。
赵桂芝干了一个多月一共拿了五十多块钱全部都存起来了,她吃的用的都是林晓玲花钱,她落净的。
林晓玲要开学了,她也暂停糊纸盒的工作。这一个多月,她挣的钱要比赵桂芝多一点,但是花的也多。别看只是煮饭的时候多放一把米,一个多月下来也花了不少钱。
林晓玲和赵红军约好要在开学前回柳城,她不知道赵红军什么时候会回来,只能在家里傻傻的等着。赵桂芝手上有了钱,就想买东西,省城的供销社有很多东西都是柳城没有的,可惜她没有那么多票。
赵红军经过将近三十个小时的车程,在人还就有完全馊掉只是身上有点酸味的时候回到了家。进门第一件事就是洗澡,他就只说了句“我先洗澡,等我洗完再说”,然后就冲冲忙忙进了浴室。
赵桂芝见到他回来,冲着他叫了声“三哥”,还想继续和他说话,可惜赵红军只看了她一眼“嗯”了一声算是回应她。
夏天的下午两三点,他也不需要用热水,直接提了一桶冷水就进去了。林晓玲隔着两三米远都能闻到赵红军身上的酸味,她也不急在这一会和他说话。她去厨房给赵红军准备吃的,家里还有准备晚上吃的凉面。她把黄瓜丝、炸豌豆、豆芽和面条一起拌了,再煎了两个鸡蛋盖在面条上。
赵红军洗的是战斗澡,不过五分钟就洗完出来。林晓玲的面条还没好,家里还有海带绿豆糖水,里面还放了陈皮,她装了一碗给让赵红军先垫垫肚子。
赵红军从林晓玲手中接过糖水一饮而尽,剩下的绿豆海带之类的干货几口就被他吃完。喝完糖水,他又去洗衣服,他把衣服洗好晾好林晓玲的面条才煮好。
“面好了,你赶紧先吃。”他这一路上还真是吃就吃好,睡没睡好,接过林晓玲手里的面条,他二话不说先吃起来。
“三哥!”赵桂芝早就等的不耐烦,结果赵红军洗完澡出来也不搭理她,只喝了糖水,后面又吃面,只知道吃,活像个饿死鬼投胎。
赵红军只当没听到赵桂枝不耐烦的叫声,他把碗里的面条吃完才开口说话。“你怎么会在省城?你什么时候来的?”赵红军一开口就不客气的朝赵桂枝发问。
“三哥,我放暑假就过来了。”赵桂子不安的把身体尽量往后缩,仿佛这样就能躲过赵红军锐利的眼神。
“你过来之前怎么也没有跟我说一声?”赵红军一回来,在家里看到赵桂芝,就觉得不对劲。现在听说刚放完暑假就来了省城,这一个多月的时间也不知道她做些什么。
李晓玲不想理会兄妹俩的官司,她拿起赵红军吃完的碗去厨房洗刷。这事闹的,她一直以为赵桂芝过来省城玩,公婆知道赵红军也知道,结果只有公婆知道。在赵红军不知情的份上,林晓玲决定这次就先原谅他。
房间里只有赵红军兄妹俩,赵就不客气的,直接问了出来:“你来之前跟爸妈怎么说的?”
“我……我和爸妈说你同意我来,爸妈才让我来。”赵桂芝断断续续的说了实话。
“意思就是你骗了爸妈他们才让你来的?”赵红军是不怒自威。
赵桂芝被吓的瑟瑟发抖,她小心翼翼地说道:“我也不想这样啊,可是爸妈他们不肯让我出门,我都这么大了,又不是三岁孩子。嫂子和我一样大,还不是一个人出来上学,我要是考上外地的大学,还不是得一个人去学校?”赵桂芝说来总是觉得自己一肚子的委屈。
赵红军可不管她的那些委屈,他继续发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