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七十年代末-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这辆车,赵国富也可以在附近拉些货,农忙之余赚点外块。老二没有技术,脑子又不够灵活,只能留在家里种地,没有什么好出路,不过加上两老分的地,比村里其他人还是要强一些。
  在赵红军的劝说之下,赵大海也答应不咱太多地,除了留几分地种粮食供自己吃,分下来田地都给赵民强种,当然这个决定也是当着一大家子人说的。赵红军第一个表示赞同,赵国富也没意见,他现在忙着开拖拉机到处拉货,哪里有空天天守着家里那几分地。
  蔡德美倒还有点舍不得,但是家里男人不同意,她一个也没有办法种那么多地,只有忍痛看着赵民强一家占便宜。高芳还不想要这么多地,种地多累,但是她也知道家里男人没技术脑子也不够精明,只能接受公婆的一片好意。
  赵桂芝念的三年制中专,还有最后一年,今年下半年就要实习,等于还能在学校呆半年。张金凤知道后,又开始提起给赵桂芝找对象的事,还是赵红军劝住了。
  “妈,桂芝还没有分配工作,你现在介绍什么对象!等她工作稳定后,再找对象也不迟,你也不用担心,到时单位的工会主席都会操心这些,我看你就别操这么闲心,还是等着单位领导给她介绍!”
  “行,我老了,也说不得你们,你们一个比一个有理,我说一句话,一堆的大道理等着我!”张金凤被拒绝后很不开心,不过赵红军的话她还是听进去,也就不再提这个话题。
  赵桂芝感谢的看着三哥,她现在真不着急找对象,她还在上学,着急找什么对象。
  回到学校后,林晓玲的课程表更新后,每天都排满课,知道她英语不错之后,学习委员还找到她,让她晚上给班上同学补习英语。林晓玲虽然不喜欢晚上上课,还是勉为其难的答应唐杰。
  每周一、三、五的晚上,林晓玲都会抽一个小时时间给班上的同学补习英语。其实课堂同学们都有认真学习,只是现在有条件有限,没有随身听等学习工具,大家在口语和听力方面就差很多。
  讲的也就是课本上内容,林晓玲也用不着特意准备,该讲的老师都已经讲过,她起的作用也只是回答同学疑问和一些上课没来得及理解的内容。
  林晓玲每天花一个小时给大家补习,同学们的成绩有没有提高她不知道,但是她发现自己却有跟着进步,很多以前会忽略的地方经过这次共同学习倒是查遗补漏。现在原文书并不多,之前很多书都被毁了,拨乱反正之后才开始重新印刷。
  不知道是林晓玲教的好还是同学们更努力,这次他们班期中英语考试比之前有了很大进步。虽然还是有部分同学不理解为什么要学英语,但是在唐杰的监督下,同学们还是很认真学习,没人愿意成为拖后腿的那一个。不光英语,唐杰把各科成绩好的同学都组织起来一起学习,整个班级都跟着共同进步,余政这个当班长主动带着配合唐杰的工作。
  林晓玲在寝室里呆的时间越来越少,有时候中午没空休息,她就在教室里找个位置趴着休息十几分钟,也省了花在路上的时间。
  赵红军收到赵桂芝的信,还说起一件事,失踪许久的赵拐子回来了,还穿的人模狗样,一身西装穿在他身上是不伦不类,手上还戴着一个金灿灿的戒指。
  赵拐子这次回来可算是衣锦还乡,回来之后马上拿钱出来说要建新房。谁也不知道赵拐子去哪里赚这么多钱回来,谁问也不说,关键是逼急了还会发火。当初他失踪的时候,很多人都说他淹死在河里,没想到还有回来的一天。
  赵大海和赵家其他人都没往孙和平那里想,也没想到赵拐子会给赵大菊捐肾,更不用其他人。赵拐子回来之后,大约一个月多月后,赵大海收到一封赵大菊寄来的信,信里告诉赵大海她已经找到找到合适的肾,已经做了手术,很快就可以恢复正常生活。话里话外都是没有赵大海,她赵大菊也会活的很好的意思,还让赵大海以后有事不要求到她头上去。


第一百零五章 
  林晓玲进入大三后开始帮导师打下手,他们老师有带研究生,然后有些资料整理的人工作需要人去做,一般这些文书类的工作都是找的女生负责,刚好他们班上只有两个女生,导师就一起喊过帮忙。
  杨梅对帮老师做这些义务工作是三天打干渔两天晒网,林晓玲倒是很喜欢参与其中,因为能跟着师兄师姐学习。师兄师姐们也挺喜欢林晓玲的性子,不多话不偷懒,交待好的事情一定会认真完成,不像杨梅做事总是丢三落四,几次之后师兄师姐们再也不愿意把事情交给她。
  杨梅也落得一身轻松,每天在团队里混混日子,嘴甜的拍拍师兄马屁,也就没人和她计较不干活的事,但是一个团队的人和她嘻哈可以,有正事却没人带她一起。林晓玲早就发现了,也提醒过杨梅,可惜当事人自己都不乐意,反而嫌林晓玲多事。
  林晓玲一片好心被人当成驴肝肺,也就懒得再多事,她是看在同学份上提醒,不领情也就算了。林晓玲已经决定毕业后就考研,工作的事情她暂时也不想,反正她现在稿费收入有增加,一个月只要她愿意写,保证有十来块钱收入不是问题。
  夫妻俩没孩子,开支也小,今年家里分产到户之后,赵大海再也不肯收他们给的零花钱。赵大海把家里的那块地没有种粮食,而是专门用来种西瓜,种子还是林建业帮忙从农科所买的。家里粮仓里的粮食够吃,收了西瓜还能抢种一茬晚稻,家里没有后顾这忧,张金凤也就放手让赵大海折腾。
  没想到这折腾效果还不错,因为有林建业的帮忙,请农科所的技术员吃餐饭,又问了一些技术上的关键问题,虽然没用大棚技术,但是用上地膜,赵大海种的西瓜收获的也早。
  西瓜刚一上市就被抢空,张金凤自己都没舍得吃,反而是托林建业先送到省城给他们尝鲜。赵大海手里有了钱,就不肯再要赵红军给的养老钱,反而还从家送各种吃食给他们,托的是林建业以前单位来住省城的货车,方便的很,给师傅买包烟,都不用林建业出面。
  西瓜太大,林晓玲最多也就只能吃个两三块,剩下的她带去学校给同学们吃,寝室里的人都跟着沾光。赵大海送了一麻袋过来,林晓玲只开了一个,剩下的都留给赵红军,等他周末回来再吃。
  赵红军星期六晚上回来,一脸兴奋的找林晓玲现宝,不顾锅里还有菜,抱着她在厨房里转圈。“啊!快放我下来,锅里的菜都要糊了,赶紧!”林晓玲被他吓得尖叫,手里还拿着锅铲在空飞舞。
  “媳妇,你看看我给你带了什么好东西回来!”赵红军把林晓玲放下,小心翼翼的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
  林晓玲直接忽视赵红军的动作,挥舞着锅铲在锅里来回翻动,锅里炒的是水笋,不翻动马上就变糊。这也是家里和西瓜一起送来的,和跑长途车的司机混熟之后,每次林晓玲只要去目的地等着就好。一麻袋西瓜还有一小袋其他东西,林晓玲再能干也不扛不动,直接找了辆板车拉回来。
  “媳妇,真的是好东西,你看看?”赵红军见林晓玲不理他,把手中的票杵到林晓玲眼睛前。
  林晓玲就看着眼前不到十公分的地方出现的一张小票,她看了一眼票上的印刷字,才注意到上面写着14黑白电视机票,下面还有个大写的壹台。林晓玲把锅里的菜盛在菜盘子里才反应过来,她从赵红军手里激动的抢过小票研究片刻,然后又淡定的把小票还回去。
  “怎么,你不喜欢?”赵红军看不懂林晓玲的反应,这是喜欢还是不喜欢。
  “喜欢啊!”林晓玲正在做汤,等汤好就可以吃饭。
  “你喜欢怎么也不激动不高兴!”赵红军摸着脑袋疑惑不解的问道。
  “我哪里不高兴,一张电视机票你还要我怎么激动!”林晓玲没好气白了一眼赵红军。
  “我这可是好不容易才赢得的一张电视票,其他人可都没抢赢我。”赵红军得意洋洋的像林晓玲展示自己的能力。
  “好,好,好!我知道你厉害,行了吧!”林晓玲面对一脸求表扬的赵红军,实在忍看他如此蠢模样。
  “我当然厉害,这可是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抢到手!我们明天上午就去把电视机买回来吧!”赵红军把电机票放进抽屉里的小铁盒里,这么小一张票可得好好放着,掉了可就找不回来。
  “行了,先吃饭再说!”林晓玲把两菜一汤端上桌准备吃饭。
  赵红军早上还不到上班时间就拉着林晓玲出门,到百货大楼的时候还没开门,林晓玲实在忍不住拖着他去吃早餐。吃完早餐回来,百货大楼也已经开始上班,赵红军拉着林晓玲直奔电视机柜台。
  赵红军的这张电视票只写明14黑白电视机,没写什么品牌,百货大楼里有几个牌子,赵红军想买熊猫牌的,这个是名牌,贵!林晓玲嫌浪费钱,硬逼着赵红军挑了另一个本地品牌“韶山”牌电视机,这个要便宜几十块钱。
  赵红军很容易就屈服在林晓玲的强权下,他让售货员开票,交钱,一起呵成。十四的电视机也不大,都不用让人送,赵红军轻松背在身上坐着公交车回家。夫妻俩一路背着电视机回家,收获了无数羡慕嫉妒的目光。下了公交车到回家的这段路,更是有无数的小孩子跟着他们身后,一走跟到家依依不舍的站在门口想蹭个电视看。
  赵红军进屋后迫不急待的拆了纸箱把电视机拆出来,然后装天线,按说明书调试,小心翼翼的转动按扭调台。在一片嘈杂的雪花之后,终于成功出了画面和声音。
  赵红军拉了一把椅子坐在电视前安静的收看节目,屋门口还围着一群蹭电视看的孩子。林晓玲见着赵红军看电视的专注劲,也不去把打扰他,自己动手把地上的纸箱之类的垃圾收起来。
  电视里的节目林晓玲看了一眼没有什么兴趣,但是赵红军和门口的一群孩子都看的聚精会神。坐下来之后,赵红军除了中午吃饭就没挪动过位置,中午吃饭舍不得关电视,坐在饭桌前还耳朵还听着电视里传来的声音。屋门口围着的孩子舍不得电视节目,一个个端着饭碗站在门口看,还有人随身带着小板凳坐下来看电视。
  林晓玲因为平时在学校上学,和周围邻居来往不多,对这些孩子更是不认识,也就没有喊孩子们进来看电视。林晓玲嫌电视吵,她把门一关,躲在卧室里睡午觉。等她睡醒赵红军还看电视,林晓玲不得不提醒他时间不早了,等会还要赶去学校。
  赵红军一心二用的和林晓玲说话,他一边点头答应一边眼睛还盯着电视。林晓玲见他还是坐在电视机前一动不动,她也不再继续提醒,而是去忙自己的事。好在赵红军也知道看了一天的电视很过分,他总算在是最后一刻醒悟过来,赶紧开始帮林晓玲干活。
  林晓玲准备早点做晚饭,让赵红军吃了饭再去学校,她也没做多,简单的一荤一素一汤。家里什么都有,又有赵红军帮忙,两个人的饭菜不到半小里就做好。吃过饭,林晓玲让赵红军把老家送来的西瓜都带去学校,她一个人在家又吃不完,放坏太可惜!
  赵红军去学校之后,林晓玲“啪”的一声把电视机给直接关掉。外面的孩子们顿时起哄哀嚎,有些还不死心不肯离开,一直到确定林晓玲不会再打开电视机后才渐渐离去。
  赵红军扛着一麻袋西瓜坐着破旧的公交车往学校赶。到学校还没到走到寝室,就有同学主动迎上来把他背上的西瓜接过去。赵红军扛了三个西瓜到学校,他们班的同学都住在这一栋楼里,不用他安排自有同学组织分配。
  男生寝室的吃食历来如此,想吃独食是不可能,赵红军带再多东西过来都能吃的完,一个个都是大胃王。邓爱国他们知道这是赵红军老家种的西瓜后,又敲诈了他一顿,谁让他昨天硬是赢了一张电视机票,这是学校人组织的个人综合技能比武中赢来的,当场就有人想换,不过赵红军没同意。
  三个西瓜切开来,一人拿一块也就不剩什么,再大的西瓜也架不住人多,不光是赵红军他们班,整层楼的男生都跑过来吃好吃的,不在的也只能怪自己运气不好没超上。赵红军也没有多的,所有寝室里的几个人这次也要和其他一去抢,还好赵红军还记着他们,提前从隔壁寝室弄了几块过来给袁斌。
  赵红军吃着西瓜,脚还泡着水里,身上穿个背心,手里还不停的摇蒲扇。才刚入夏天就热的不行,他每天晚上都热的睡不好,寝室里人多又没空调风扇,他只能自己想办法降温。
  自从赵红军买了一台电视回来后,家门口每天都守着一群孩子,都想着蹭电视看,可惜林晓玲一次都没打开过。附近邻居也知道他们家买了电视,但是因为交往不多,林晓玲家里又没有男主人在,爱年电视的小年轻和喜欢听相声的老大爷们也不好上门,老大妈们倒是想上门,可惜林晓玲晚上还要去学校上晚自习。
  电视买回来之后,除了第一天赵红军在家放了一天,其他时候就被林晓玲找了块布盖着遮灰,她对现在只有两三个台的黑白电视是一点兴趣都没有,却把周围邻居都弄的心痒痒,特别是小孩子们每天雷打不动的准时出现在她家附近,就担心哪天她开电视了没有抢到位置。
  附近这一片是以前遗留下来的民居,居民们以集体所有制的工人居多,还有一些是国企的临时工,想要弄到一个电视机票是难上加难,这个时候只有立过功的劳模这类人才能优先排队得到电视机票,国企的领导们都不会比劳模们更先拿到电视机票,林晓玲家里的这台电视还是附近第一台电视。
  赵大海的西瓜生意很红火,因为上市的早,扣除掉种子,地膜,化肥等成本,比种水稻的收入强多了。地里的瓜还没有完全收完,赚钱之后他就劲头更足,每天晚上都要睡在瓜地里,就怕有人半夜偷瓜。
  赵民强也被他叫上一起守夜,今天只是试水,明年他打算带上老二一起种。赵民强一把年纪也没个主意,赵大海让他往东他就往东,让他往西他就往西,反正干活他是一把好手。
  在梅雨季节开始前,林晓玲就考试完放假在家。家里的衣服都晒了几天都还带着潮气,毛巾更是开始有发霉的迹像。林晓玲每天都要把毛巾用开水煮一下消毒,衣服晚上也搭在煤炉边烤着。
  赵红军学校也开始在准备放假,原本赵红军还打算回西北去,但是学校临时又通知大家可以放假,但是一个电报要随时集合,俩人也只能都留在省城过暑假。学校这边让大家随时待命是为了抗洪,进入梅雨季节后,河里的警戒水位线持续上涨,上游还在继续下雨,省城也是一直阴雨不断。
  连日的阴雨天气让省城的菜价都涨了不止一成,就这样供销社和农贸市场的菜还供不应求。林晓玲实在抢不到蔬菜的时候,被逼的没办法,就用家里的干菜来代替新鲜蔬菜,茄子干,苦瓜干,干豆角,梅干菜,还有各种豆子之类,再加上家里的酸菜,偶尔吃一餐两餐倒也不碍事。
  每天晚上吃过饭后,林晓玲都会拉着赵红军去江边散步,河堤上能遇到许多同样散步顺便观察水情的居民。林晓玲也看不懂,只知道河里的水一天涨一点,河堤上已经安排人彻夜守着,白天也有人值班。有些危险路段是24小时都安排有人,赵红军也在这个时候接到命令返校。


第一百零六章 
  赵红军收到军令那是说走就走,林晓玲什么都来不及给他准备,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去学校报道。
  河里的水每天都在涨,城里的居民却一点担忧都没有,还是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报纸上也不见有关洪水的报道。湘省的居民都习惯了洪水的到来,每年都要来一次,如果整天担忧这日子都不用过了。
  林晓玲也没放在心上,每年梅雨季节都会涨水,年年抗洪抢险,她也不以为赵红军去参加抗洪抢险是多大的任务,只是例行任务罢了。
  赵红军不在家,她干脆临时收拾东西一个人坐车回老家。汽车站排队买票的窗口排的老长,林晓玲排在队伍末尾随着人流一点点移动。排队的很多,难免有人等不及想要插队,林晓玲管不着其他人,但是有人想从她前面插队都被她拦住了。
  “喂,不要插队,后面排队去!”林晓玲直接把想插在她前面的人拉出队伍。
  “那么多人插队你不管,怎么我插队就不行!”插队的人看她一个单身女人还想用强,但是林晓玲身高比插队的男人高半个头,身高上占了优势,还和赵红军学过一两招手狠手,又站在人来人往的汽车站,她还真不怕。
  “别人也没在我面前插队,反正你想在我这插队就是不行。”林晓玲不仅躲开了男人的攻击还顺势给了他一脚。
  “你这臭娘们想干嘛!”插队的小年轻留着平头,身上还穿着最时髦的的确良白衬衣,腿上的军绿色裤子还有一个刚踢上去的脚印。
  “你嘴巴放干净点!你要是再动手试试,公安就在旁边,要不要我叫来!”林晓玲大声训斥着小年轻。
  小年轻原本是看着林晓玲一个单身女人出门好欺负才选在她前面插队,但是见她不仅不愿意忍气吞声,动手之后还敢反手,又吵着要叫公交,不到二十岁的小年轻胆怯了,低着头迅速离开人群。
  有了这一个小插曲,整条队伍的秩序都好很多,再也没有人敢轻易尝试插队。林晓玲也很快买到车票,她背着书包买了一大包零食和水果才上车。
  林晓玲回到家没往公婆那边去,直接往自己家里走,还是张金凤听到她打扫卫生的动静出来看才知道她回来了。
  大半年没住人,哪怕有张金凤经常过来打扫卫生,房间里还是充满灰尘,林晓玲彻底打扫了一遍才敢放心睡在床上。
  林晓玲回来之前柳城也是阴雨连绵的天气,从她回来第二天开始,天天都是太阳高高挂。趁着天气好,家家户户都开始抢收早稻,于是她在老家也没能闲着,分地到户后公婆哪怕只种了几分地,可农忙季节哪家都不会有闲人,连孩子都要帮忙。今年赵大海种了西瓜,瓜地里要人守着,还要跑出去卖瓜,老俩口平时就忙得团团转。两个儿子家忙不过来,做老人的也不能真的看着就不管,也要去搭把手。
  农忙的时候赵大海和两个儿子一起种地,地里的西瓜还剩最后一批,采摘完了之后就该种晚稻。赵大海领着两个儿子下田,蔡德美和高芳也一样跟着下田,只是挑背之类的重体力活今年家里有了拖拉机,倒是省了很多事。
  张金凤带着赵桂芝在家里做家务,顺便盯着晒谷场。下个学期赵桂芝就要去学习实习,张金凤不让她下地,怕晒黑之后变难看。
  林晓玲也不会下地,倒不是她不愿意,而是她又不会,到了地里只会帮倒忙越帮越忙。张金凤见她在家里,也就把一部分家务交给了她,毕竟现在年纪大了,身体不比年轻,她就专门负责晒谷子。
  十来个人的饭菜,中间还要安排人去田间地头送水,今年三家都养了猪和鸡鸭。林晓玲把做饭的事情接过来了,赵桂芝在家就负责洗衣服,扫地,喂猪养鸡。去田里送水的活都被张金凤抢了过去,生怕她闺女晒黑后不好看。
  张金凤一天送两次水,中间就在三家屋前的晒谷场不时翻动谷子,还要注意把鸡赶走不让它们偷吃。两个儿子家里的脏衣服她有空也会一起洗,当然只洗儿子和孩子的,媳妇的就留着自己洗吧!
  老太太虽然区别对待,可是在蔡德美和高芳都心里都已经很感激了,婆婆能做到这样已经算不错,换成她们娘家妈也不能做的更好,只看她们如何对家里的嫂子就知道。
  林晓玲回老家的事也没有和赵红军说,她只在家里留了一张纸条,俩人现在也联系不上,只能等着回省城再联系。张金凤刚开始还不知道,等林晓玲说了之后,她天天催着林晓班早点回省城。
  林晓玲被催的没办法,等家里的晚稻插完秧,她就买回省城的家。不过她回去之前,也没有忘记回娘家,现在娘家已经渐渐没有她的位置,她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
  原来她睡的那个房间给了侄子林家梁睡,孩子大了总不好还和父母睡一张床上。最重要的是这几年一直在外面呆着,难得回一次老家走亲访友都忙不过来,每次回娘家都是来去匆匆。林富保和刘冬梅早就习惯了,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俩人还是传统封建思想,即使林晓玲一直守在村子里,想要经常回娘家也会被林富保说教。
  林晓玲回去的时候又是大包小包,两边的父母都是大包小包给她准备着,现在家里条件好不少,张金凤也没有往年那么小气。
  林晓玲离开省城的时候下着雨,回老家十来天,再次回来却还是阴雨连绵的天气,空气中都能滴的出水来。回到家之后,发现离开前放在桌子上纸条还老实的躺在那里,看样子赵红军离开后还一次都没回来过。
  被林晓玲掂记的赵红军却正在和洪水抗战中,已经连续几天都没有下过抗洪抢险的一线。柳城虽然出了太阳,可是省城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