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七十年代末-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晓玲只是建议,最终做决定的还是要刘妈自己,她手艺好,卖牛肉粉再配上别的小吃,生意肯定差不了,学校食堂的东西几年如一日,一点都没有进步,现在外面各种私人小餐馆也冒出头,食堂不仅没有进步还退步,想留住学生的脚步是越来越难。
刘妈这几年也存了一些钱,跟在林晓玲见识也增加不少,不是以前那个在老家一辈子没出门的农村妇女,她每天出门买菜也能看到外面的变化。她知道林晓玲说的都对,可是这个决定却不好下,再好做的生意也有人亏损,是好是坏也要看个人,这么大的事她一个人做不下决定,必须要写信回家里问问,一家人商量之后才能有结果。
装修工人的速度很快,这还不是后世那个装修师傅上班只上七个小时,比白领还白领的年代,他们都吃苦耐劳,干活认真,老实的干完活之后往往很多人结资还难。林晓玲在检查完装修成果之后,马上就把工资给结清。林晓玲她也不怕有问题找不到人,包工头还想要接业务,就不会不负责。哪个单位没有这类脏活杂活要人干,林建业虽然不管这块,但是他想要坏事却也只是一句话的事。
房子装修好,就该买家俱,还有院子里也该种点花草和果树。对了,小院子里林晓玲还特意让装修师傅们做了一个秋千,用来给小七玩。家俱市场的上家俱样式在林晓玲眼里都是过时的存在,她喜欢的没人卖她也没有能力画个设计图纸让人做,她要真能随手就画出几套家俱稿纸,拿去直接买给家俱工厂多好,顺便还能要个样品,何必找人订做家俱。
林晓玲把家俱市场都跑完之后,只能接受现实,买了一套她看起来最顺眼的木制家俱。新家这边是什么都要买,林晓玲搬家没打算动旧房子里的东西,除了衣服什么都不带走,不,还有一台冰箱,这个不带走不行,想买暂时都买不到。
林晓玲以一个月瘦五斤的速度迅速瘦身成功,身上的裤子原本刚刚好,现在腰身都大了一圈。赵红军笑她是操心的命,永远有操不完的心,不过赵红军自己也用很多事,工作的事,还有一些老战友的事。当年在部队的很多老战友,退伍的早回家也没有什么安排,很多都在农村种田,现在生活困难,家里万一有人生病,吃饭都是问题。
赵红军最近就在忙这个,其实这么些年他一直都有出钱出力帮忙,但是杯水车薪,需要帮忙的人太多,赵红军再有能力也没用,帮的了一个帮不了一群人。赵红军的苦恼林晓玲理解,可是这个问题谁也解决不了,除了国家出现,私人再多钱都不好解决,这个难题太大,她也只能劝解赵红军想开点。
赵红军想没想开林晓玲不知道,但是在小七三岁生日之际,林晓玲从讲师升到副教授,为了这次评称职,她写论文脑细胞都死了好多。辛苦写论文还要公开发表,林晓玲觉得这次评称职,让她熄了再进一步的心思,太麻烦!她原本都没想过这么快再进一步,是谭教授快要退休,逼着她去参加。老爷子是一片好心,想在退休前帮林晓玲把职称安排好,等他退休说话就不像今天这么有用,人走茶凉,林晓玲在学校里顶着老爷子门生的招牌,在系主任都要尊重老爷子的情况下,一般人也不会没长眼睛的去为难林晓玲。
林晓玲觉得她挺对不起老爷子,完全没有往学术路上走的精神,多读几本书也没有什么成本,连论文都是在老爷子的催促下才会提笔,她这几年更多的精力都放在小七身上,剩余的时间都用在备课和学生上课,并没有做专业研究。
小七的三岁生日正值暑假,老家正是忙着双抢,可赵大海还是打电话催他们回去给小七过生日。老家风俗小孩子过生日“三六九”这三个生日很重要,林晓玲也不懂这是什么原理。她猜测最大可能是以前小孩子不容易存活,这三个日子比较重要是因为都是一道坎,过了这三个生日想夭折就比较难。
赵大海的意思是小七回家过三岁生日,还要请上一些亲戚朋友热闹一下。赵红军原本还想满足老爷子的想法,但是听到要请亲戚朋友,他立即就决定不要小七回老家过生日。亲戚朋友请上门,又免不得要有各种人求办事,上次回家四爷爷家的孙子想到省城工作,还想拖他帮忙找事做。
十几岁的孩子,没有学历又没有的技术,什么都不会,他能找到什么工作,家里人还对他抱的期望大,想让他找个轻松又不累的工作,舒服舒服做办公室最好。赵红军让他们去南方打工,还不愿意,嫌弃南方太远,太危险,赚的钱虽然多,可是听说在工厂里至少要工作十几个小时,这怎么能行。
赵红军也没多说,只是之后再有人想求他找工作,他一律先说好,钱少活还累,没有休息什么都没有,愿意来他就去帮忙找,不愿意更好,他帮忙介绍工作也是要去求人帮忙,他还不想开这口。
赵大海得知赵红军不同意小七回老家,在电话里把赵红军臭骂一顿。老爷子最后一咬牙,决定亲自上省城给小七过生日,张金凤也跟着一起来。林家那边林富保知道后,也吵起要给小七过生日,林建业知道后,二话不说让林建军请假带着父母一起到省城来往几天。
林富保和刘冬梅还没有到过林建业在省城的家,这次来给小七过生日,也顺便能在家里住几天,林建业三房一厅的房子,完全能住得下。
林建业这事还没和林晓玲说,他早就想把老人接到省城玩几天,偏偏林家俩老都不愿意,这次能得借着小七生日的机会,他高兴之余就忘记通知林晓玲一声,害得林晓玲事到临头才知道。
赵大海说是要去省城,张金凤嘴里也喊着一起去,可家里还要双抢,他们俩老没有种田,但是两个儿子有种,想去省城也只能抽空去一天,张金凤更是抽不开身。他们年纪大下田不行,但是做饭看着谷场上的谷不被鸡鸭偷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还是没问题。
赵大海也不好给儿子们添乱,最后决定他一个人去省城,张金凤留下帮忙做饭,顺便晒谷子,孙子们大了都要跟着下田干活,赵嘉红都要跟着下田。赵嘉红的成绩比起两个弟弟要强一些,但是也好不到哪去,考上高中都有运气成分,原本蔡德美还不想送她去上学,是林晓玲多嘴说过之后才给钱让她去学校报名。
赵家这边只有赵大海一个只身上省城,张金凤虽然留在家里,心里却不高兴,留在家里干活都不痛快,边干活边骂骂咧咧。林家这边就不同,家里没有田不需要双抢,除了李霞留在家里看家,一家人都要去省城。三个大人再加一个半大的孩子,完全算得上大部队出行,为了省几个车费钱,这年头的人走亲戚都是只身出门。当然也有可能是为了帮主人家省几把米,怕人多主人家没法招待,都不富裕,割肉都要数着日子割。
第一百六十六章
林晓玲是林建业家里见到的父母,林建军到了之后林建业才打电话给赵红军。一家人才带着小七匆匆赶来,然后林建业原本觉得还不小的客厅站满人之后就变得拥挤。
家里空间小,陈青青要上班,林建业更忙,都没空做饭,林建业只能带着大家去外面饭店吃。刘冬梅觉得浪费钱,但是她刚进门也不好当儿子媳妇的家,只是点菜的时候都捡便宜的点。
一大家子坐下来,一张桌子坐着都有点挤。菜是林建业早就点安排好的,他们刚坐下就开始上菜,菜的味道先不说,服务水平确实要好过国营饭店。林建业是经常来这吃饭,老板都是用的好食材,不用担心食品安全问题。
人多一人说一句都吵的很,更不用说三个孩子们大半年没见,凑到一起热闹的很。小七也很想往哥哥姐姐那边凑,可惜太小的他却不受欢迎。对林菲菲他们三个来说,带着小七这个奶娃娃,太不方便,小家伙动不动就哭,还要抱,就是个麻烦精。
刘冬梅见孙子不带小七玩,只得逼林菲菲抱着小七一起玩,不能让小受委屈。林晓玲却拦着不让,小七就是故事装出可怜的样子惹人同情,他能玩什么?林家栋和林家梁都上高中的半大小伙子,怎么可能带小七一起玩。
吃完饭,林建军给小七送了个玩具,算是提前给小家伙过生日,他还要赶去上班,不能久留,明天就得赶回去上班。林家梁则留下陪爷爷奶奶在省城玩几天。
林晓玲刚见到父母,转头又接到公公,赵红军要上班,她时间自由点,由她去车站接的赵大海。
赵大海穿着一身旧军装,脚上穿着解放鞋,裤腰带还是直接扯的一根绳子系住,背后还背着两个装尿素的蛇皮袋。林晓玲也不知道装了什么,和公公也不熟,她只能尴尬的打个招呼,然后带着赵大海坐公交车,先回家再说。
家里刘妈把饭菜都准备好,等赵大海到才开饭,小七已经先吃过饭在午睡。
中午赵红军不回来吃饭,吃过午饭,林晓玲让赵大海睡觉他也不睡,家里又没电视,总不能让公公在家里傻坐着。最后林晓玲琢磨着公公爱看戏,花钱让刘妈带着公公去戏院看花鼓戏,她在家里带小七睡午觉。
赵大海出去看戏看了一下午,和赵红军差不多同时进门,刘妈把赵大海带到地方之后就先回来,离的不远,赵大海原路返回即可。赵红军下班回家之后,赵大海话才多起来,还抱着小七陪他玩。
家里地方小没有多余的床,只能想办法挤一挤,林晓玲去刘妈那借睡,赵红军带着小七和老爷子挤一晚。赵大海也不会久留,他最多住一晚,家里双抢还有很多事等着他去做,要不是小七三周岁,他这个时候还在太阳底下干活。
小七生日当天,林晓玲直接在饭店订了一间包厢,一张大圆桌就把一家人都坐下,刘妈也被她叫上一起。除了这个她还订了一个三层的生日蛋糕,这才是吃饭之后的重头戏。
林晓玲负责拍照,一天忙下来拍了几卷胶卷,不光是拍小七,给公公和林父林母都拍了很多,当然小七身为主角最多。小七不知道许愿,但是这次吹蜡烛却是一教就会,只是嘴不关风,吹的效果不好,三根蜡烛吹了三次才全熄。
吹完蜡烛最后的蛋糕却没小七的份,把他急的真哭。赵大海心疼孙子,可不管小七吃这些奶油甜食对身体不好的规矩,直接把自己那一份给小七。
小七把蛋糕吃到嘴里,马上破啼为笑,还想要喂赵红军和林晓玲吃,小小一个人把人感动的不行。
赵大海被赵红军拉着多留一晚,第三天任赵红军如何挽留都要回家,家里在还有一摊子事等他,再说在省城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呆着也没意思。送走公公,林晓玲开始天天往林建业家跑,父母和侄子还在大哥家里住,她天天都要来看一看。
林父林母一直住到快开学才回老家,林晓玲偷偷给刘冬梅塞了零花钱让她玩牌用,因为林父不让她玩牌,所以她手里没有太多钱,要是哪天输了真的就是口袋空空。刘冬梅一把年纪,林晓玲也不想再劝她什么不要玩牌之类的话,她虽然赌钱,但金额都是几分几分,一把年纪难得有个爱好,她反对之后老太太又能做什么,还不如让她玩的开心。
新房子开窗放过夏季之后,林晓玲在国庆假期总算是抽空把家搬了,说是搬家其实没东西。一家人的衣服早就被她蚂蚁搬家式的一点点转移到新家那边。最后搬家当天就搬了一台冰箱,赵红军借了辆三轮车一个人就完成任务。
林晓玲学校的那间宿舍,等刘妈搬出来,她又重新用来休息,至于旧房子,她也没想着出租,打算放着用来招待亲戚。下次公婆或者父母来,就不需要在一张床上挤,家里来客也能留人多住两天。
赵红军也没意见,林晓玲这些年朋友其实不多,结婚后精力都在家庭孩子身上,他的朋友反而更多,只是来往的时候很少往家里带。现在有空置房间,战友来省城办点事或者游玩,也可以有个落脚的地方,倒省得花钱去住招待所,那毕竟要花钱。
搬到新家之后的变化就是,赵红军上班更方便,跨过一道院门就到办公大楼,反之则是林晓玲上班地点远不少,换成她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顺便还要把小七送去幼儿园。
刘妈和家里人商量之后,最终决定把家里男人喊出来,夫妻俩在学校附近住了一间小平房卖米粉和包子。刘妈包包子的手艺还是跟着林晓玲学的,牛肉米粉则是柳城人都会的手艺,只是家家户户配方各有不同,味道也不尽相同。
刘妈租的地方太小,除了一间简陋的厨房,再摆下两张桌子,剩下的桌子直接摆在露天,遇上下雨还是个问题。林晓玲见刘妈没有地方住,干脆让刘妈继续住在学校那间宿舍,她开的课少,在学校里专门准备一间房休息用上的机会也不多,还不如让给刘妈,毕竟这几年她在家里还是很认真负责。
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当时光的脚步跨过九十年代,在林晓玲思考着要不要费心费力跑去沪市股票市场赚一笔的时候,赵红军却提出来想要辞职下海经商。
林晓玲不明白赵红军是什么刺激,她从来都没有想过赵红军会想下海,她想赚钱都只是考虑的在股市捞一笔的想法,没想到赵红军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想做生意。
“你想做生意?”
“对!”
“你想好做什么生意?本钱投入多少?钱从哪来?”林晓玲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
“我想过,从南方进货卖到北方,什么赚钱卖什么,反正我就做个二道贩子,本钱开始不投多,赚钱后再扩大规模,至少本钱从哪来,家里有存款,李哲再投一部分。”
“你说什么?这事还有李哲的份?”林晓玲几乎要怀疑自己听错,那个出身不错的李哲想要和赵红军合伙做生意?一个曾经的军人,一个现役军人,这俩人合伙做生意,林晓玲怀疑他们最后只能落到血本无归。
“嗯,我们一起出资。”
“那你工作怎么办?”林晓玲知道这个时候很多人下海经商,可是不是每个人都成功,所谓的成功者更多的是利用以前的政府官员的身份和人脉。她可不会觉得赵红军做生意为了赚钱就会愿意利用这些便利条件,他一直都是一个坚持原则的人,怎么可能打破原则。
“我可以停薪留职,等成功后再回单位辞职。”赵红军把所有的事情都想到,林晓玲问什么他答什么。
“你这是都好才来通知我,而不是我和我商量吧?”林晓玲斜着眼睛看了一眼赵红军。
“不,不,你当然是来征求你的意见,你不同意我肯定不去。”赵红军看着林晓玲不高兴,马上狗腿的给林晓玲按摩,以求讨好她。
“那我不同意!”林晓玲也干脆利落的给了反对答案。她知道太多机会可以赚钱,还是轻松来钱的方式,何苦要去做生意,这个年代再容易赚钱,经商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还伴有风险。要是赵红军是有梦想,想投身实业为了理想而奋斗,不仅仅是为了赚钱,她一定会支持,只是赚钱她就想不通为什么要放弃现在的工作。
“为什么?”赵红军想过林晓玲会反对,但是没想到她连思考都不愿意,会马上给出反对的答案。
“你为什么想做生意?为了钱?”
“嗯,为了钱?”赵红军不否认是为了钱,他想帮助更多的战友需要钱,想要做其他事情也需要钱。
“家里不缺钱花,你要钱做什么?”林晓玲想不通赵红军哪里需要大量的金钱。
“我想多帮一两个战友,也想帮更多的战友,我的生意要是做的好,可以帮忙把战友们老家的特产卖到大城市,这比直接给他们钱更好!”赵红军的声音越说越低沉,这也是他真实的想法。
林晓玲倒没想赵红军还有这样的情杯,这个可不容易,张了张嘴,她想说点什么,最后只能闭嘴沉默无语。她是可以凭借金手指赚一些钱,但是这些钱在赵红军的这个需求面求完全不起作用,而且如果赵红军不辞职,即使她能赚到这么多钱,他的工作决定了他不能这么高调。
林晓玲有些难受,她什么都知道,也知道未来的发展变化,你开公司做二道贩子这样没有自己的核心产品,在市场是没有竞争力的,最后可能会赚一些钱,但是离赵红军的目标却远远不够。可是什么都知道的她,却不能说出来,不能告诉赵红军款来什么最赚钱,不能提醒他以后最赚钱钱的除了房地产就是互联网,这两样她既然说出来,赵红军相信也没用,他们的能力不足,换成李哲还有可能成功。
“反正我不同意,你确定你适合做生意?”林晓玲其实最担心的还是这一点,她不认为赵红军的脾气适合做生意,做生意很多时候都要放弃原则。
夫妻俩最后的谈话算是不欢而散,之后赵红军每天都会给林晓玲洗脑,每天睡前抽功夫给她解释,给她说辞职的种种好处。林晓玲都怀疑是不是李哲给赵红军洗过脑,或者想让赵红军做白手套,才会让他有了辞职下海的念头,帮助战友这个借口并不能完全让林晓玲相信。这些年赵红军又不是第一次帮战友,帮了这么多年没有想过辞职,为什么突然之间要和李哲合伙做生意,这里面没有李哲的影响,打死她都不会相信。
林晓玲对赵红军说的话就只有一个反应,捂着耳朵不想听,总之夫妻俩开始斗智斗勇,反正下海经商这件事赵红军是说出来,但是真的要去单位办手续刚还有得和林晓玲磨。
林晓玲为了让赵红军打消主意,还让林建业帮忙上门当说客劝说赵红军改变主意。林建业拉着赵红军说了很多,最后俩人关在书房谈了半天,也不知道说了什么,最后居然是林建业被赵红军说服。
林晓玲看着原本来劝说赵红军的林建业,最后却开始劝解自己,她只能说这个世界一定是假的,她这是生活在玄幻的世界里,转眼就调个头完成变化。
从林建业调过头劝林晓玲开始,她的态度就在渐渐软化,只是她自己都没有发现其中的变化。赵红军抓机这个机会,加紧时间说服林晓玲,他已经等不及要去南方。
无奈之下的林晓玲只得抬出公婆,她对赵红军说只要公婆同意,他就可以下海经商。林晓玲忘记对于赵家众人来说,赵红军是家里最有见识的人,几乎是赵红军说什么大家都不会反对,赵大海更不懂这些,在接了赵红军的电话之后,就稀里糊涂的同意赵红军去下海经商。
林晓玲说话算话,心里尽管再不痛快,也只能看着赵红军去办手续,之后乘上南下的火车离开。
第一百六十七章
赵红军去南方之前,林晓玲把家里能动用的存款全都取出来让他带走,再加上李哲投的一部钱,最后带了近万元巨款挤火车。
下了火车,站在出站口,整个火车站广场密密麻麻全是人,赵红军顺着人流往右走。右边不远处就是电子一条街,这正是他此次南下的目的地。他来之前就已经想好,不做其他生意,就做电子产品生意。他已经选好这次准备进货的产品,现在最火的掌上游戏机和电子手表,这两样东西都轻巧,也受欢迎,男女老少都喜欢。
赵红军缺的是大钱而不是小钱,要是只想赚点小钱,他完全可以留在省城自己开一间律师事务所,赚多赚少先不说,但凭着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人脉,他敢肯定会赚钱。但是开律师事务所这种小生意赚的钱完全不够他用,所以他必须去赚更多的钱,这才想到南下。
赵红军做生意和李哲没关系,李哲投钱给他,完全是想着帮赵红军一把,他也有穷战友,也想帮助那些生活困难的战友。俩人有共同的目标很容易走到一起,最后还是赵红军主动提出来要辞职,他现在的工作并不高心,虽然在外人眼里是个好单位好工作,但是很多时候看到一些案例,他会觉得无力,法律有时候也不是万能的。
赵红军来之前背了个大背包,里面除了装上一套换洗衣服,余下什么都没带,空着地方准备用来背采购的产品。像赵红军这样的人,这条街上并不少,赵红军听着陌生的方言,开始仔细观察着街上的店铺。
一条电子街,每家的产品看上去都大同小异,但是生意明显有好有坏,这肯定是原因,赵红军凭着侦察兵出身的技能,开始找出这其中的不同。他身上的钱有限,第一分钱都不能乱花,需要找一家物美价廉并且做生意诚信的店家来进货。
街上人来人往,赵红军从街头走到街尾她没有什么合适的发现。来之前他还曾经找人教过他说当地方言,但是几十天的语言速成班并不能让他掌握这门语言,说得慢勉强听懂一部分,说的快一句都听不懂。赵红军背着背包,明显进货的样子,而且把这条街逛完都没有选择一家店走进去,让附近拉生意做搬运当挑工的人看到机会,他们凑上前来想给赵红军介绍自己相熟的店铺。
赵红军其实并不像那些生意人,但是在这些人眼里,这样的客户才是最好的客户,什么都不懂,一切都由卖家说了算,这样的顾客再多都没有老板会嫌弃。被这些围着,赵红军一个都没有理会,直接推开他们走进最近的一家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