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七十年代末-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红军外婆还在,老人家九十多岁了,活一天少一天。张金凤隔一段时间就会回去看一看,帮老太太洗澡洗衣服做点好吃的。几个儿媳妇对老太太一般,老太太又怕被儿媳妇嫌弃,也不会喊儿媳妇干活,但是指挥起女儿来却是一点不客气,一把年纪牙都不行了,还喊要吃槟榔。
每次张金凤回娘家的时候,林晓玲家里有什么老太太能吃的东西也会让张金凤带上,给钱是不行的,老太太年纪大了,给钱基本上用不到自己身上。去买点吃的都要赶场走上几公里,一把年纪哪里走得动。
老太太活了一辈子也不讲究穿就喜欢吃点甜食,林晓玲尽量每次都给老太太弄一些,别的糖果不好买,她就直接找林建业弄点冰糖,拳头大一块块的冰糖,吃起来其实比水果糖还甜,只是吃起来比较麻烦,得想办法砸散。
林晓玲愿意给老太太买点吃的,但是却不愿意陪张金凤回娘家,应该说除了张金凤,没人愿意去张家。老太太年纪大脾气古怪,女婿和外孙不去她也没意见,只要不少她的吃食,她一点都不在乎几个外孙去不去。
林晓玲还是结婚后认门的时候去过一次舅舅家,之后再也没去过。每次张金凤回娘家,还得带上粮食和各种蔬菜,要不几个舅妈谁也不会主动招待张金凤。这也是赵家人不喜欢去的原因之一,几个舅妈都太小气。
每次张金凤回娘家去都是你推我,我推你的,几个舅妈从不愿意主动喊张金凤到家里吃饭。赵大海也不喜欢愿意去,他每年也就过年的时候陪张金凤拜年去一次,其他时候张金凤是怎么喊都喊不动,儿女成年后他去的更少,几年才会去上一次。
“奶奶,我要吃月饼。”赵嘉红带着赵嘉伟一起跑过来。赵嘉伟人还没有跨过门槛就开始喊起来,赵嘉红在后面跟着弟弟也不出声,只是望着张金凤。
张金凤睁着眼说瞎话,也不怕孩子们知道,反正东西她都锁在柜子里:“奶奶这里没有月饼。”
“奶奶,你骗人。我妈说看到三婶给你买了月饼。”
“你妈说的那你问你妈要去。你妈也没有给我买月饼送过来。“张金凤念念叨叨的抱怨起大儿媳,每次她有点什么好东西,自己不来都是打发孩子出面要。
赵嘉伟找奶奶要不到就找三婶要,反正他要不到东西就不会甘心走人:“三婶,你给我月饼吃。“
林晓玲没想到火会烧到自己身上,她是看不得大嫂和二嫂把孩子都教的眼皮子浅,但是三个孩子也确实没吃过什么好东西。她以前习惯了家里零食不断,哪怕现在条件不好,她也会自己做一些小零食放家里。有时候她看到三个孩子也会给一些,三个孩子吃习惯了也敢开口找她要。
林晓玲犹豫了下还是准备开口:“妈,你看……”
“行了,你别管,没事惯得他们越来越无法无天。”张金凤再喜欢孙子也不会把东西拿出来。谁家孩子象他们家孩子这样,别以为她不知道小儿媳时不时给三个孩子吃零食的事,只是做婶婶的愿意亲近侄子侄女,她也不会跳出来做坏人。
这是吃滑嘴了,现在还敢开口要月饼吃,谁家孩子敢,给颗糖孩子都能乐上半天,哪象他们家这几个,个个都闹心。
“小伟,奶奶这里没有月饼,你要想吃回家找你妈妈去,好不好?”林晓玲知道蔡德美肯定不会给孩子买月饼吃,但是谁让她要孩子来找奶奶要月饼吃,自己的孩子自己哄去。
“我不干,我要吃月饼,我就要吃……”赵嘉伟要不到月饼直接倒地上哭了起来。
公婆家里的堂屋并没有铺水泥,还是泥地,赵喜伟往地上一倒,身上就粘满了灰。家里有养鸡,地上连鸡屎都有,赵嘉伟这一滚,那情形有点不好形容。
林晓玲觉得熊孩子有点恶心,看着孩子在地上打滚,她决定站远一点。
赵嘉伟本来就粘了一身的灰,还边哭边打滚,眼泪流到脸上,脸上又有灰,整个脸象鬼画符一样淌出了一道道泪痕。
张金凤看到哪里还忍的住,转身去屋外竹林里折了一小截竹枝准备动手打人。赵嘉红看到她奶奶朝竹林里走就觉得不对,拉起赵嘉伟就想朝外跑,奈何熊孩子赵嘉伟并不配合。
赵嘉伟哭的上气不接下气,嘴里只知道喊“我要,我就要。”他比赵嘉红只小一岁,他不愿意起身,赵嘉红哪里拉得动他。
赵嘉红见拉不动弟弟,不管三七二十一,自己先跑了再说,再不跑等会奶奶回来肯定会挨打。
赵嘉伟见姐姐一个人跑了,暂停了哭泣,但是不过几秒钟后又继续放声大哭。
张金凤折了一节又小又劝的竹枝回来,见赵嘉伟还在哭,二话不说把竹枝往他屁股上抽。赵嘉伟被抽中了一下才爬起来往外跑,边跑还边哭“我要,我要……”
第二十四章 月饼
赵红军在中秋前一天收到林晓玲邮寄的月饼,刚好能赶上过节。
“赵连长,有你的包裹麻烦您签收一下。”通迅员小李把一个纸箱递了过来。
赵红军接过纸箱掂量了才签名,刚要转身离开,却被身边的人拦住了。
夏锦涛一只手勾住赵红军的脖子,一只手想抢过纸箱看看里面装的是什么。赵红军的身手并不比夏锦涛差,突然之间一个转身,一只手抱着箱子一只手把夏锦涛推开,这一推两人之间就隔了差不多一米的距离。
站在边上看热闹的王磊一看夏锦涛不是赵红军的对手,立即喊起来:“小赵,你别急,我来帮你。“嘴里说是帮忙,王磊手上的动作和嘴里说出来的话却是正好相反。他一只手搭上赵红军的肩,一只手拉扯住赵红军空闲的那只手,好方便夏锦涛抢过纸箱。
“你们俩个家伙。“赵红军以一敌二难免相形见绌,还没等夏锦涛抢到纸箱,方智勇看到了也跑过来帮忙。
赵红军原以为方智能是帮自己,却没想到他是加入对方,以一对三,赵红军果断放弃挣杂,箱子很快就被夏锦涛抢到手里。
“哟,这是嫂子寄过来的。”夏锦涛把纸箱拿在手里掂量了下,一眼扫到了寄件人,取笑了几句,最后还给了赵红军。
“行了,你拆吧!”林晓玲的信前两天才到,赵红军刚才一掂量重量,就能猜出来里面装的是什么。里面装的是吃食,他也不会拦着战友拆,他拿回宿舍拆开也是一样要分给大家吃,吃独食的事情是想也不要想。
“我真拆了?”夏锦涛怀疑的看着赵红军,这里面不会有什么不好见人的东西吧!
“行了,别废话,赶紧拆。”方智勇和赵红军住一个宿舍,猜着应该是家里寄的吃食。赵红军自从结婚后,家里的信变多了,时不时还能收到寄过来的特产零食之类。
“来,来,赶紧拆开让我看看是什么好东西。“王磊比三人年纪都稍大一些,不管见谁都是笑哈哈,大家背后都叫他笑面虎。
“行了,拆吧!再不拆我要拿回宿舍了,可别怪我不给你们分,是你们自己不要。”赵红军一边说一边还做出把想纸箱抢回来的动作。
“那去你宿舍拆,这里人多嘴杂也不好。”王磊年纪大一些,考虑事情想的也就多一些,这里面八成是装的吃食,那就不好在这拆开,让太多人看到影响不好。
四个人一行回到赵红军宿舍,进了屋把纸箱打开,发现里面装的全是月饼。夏锦涛低下头凑近闻了闻,香味十足,外面的那层纸染了油直接变成了半透明,都能清楚的看到表皮上印的字。
林晓玲从柳师傅那里拿了月饼,也没换包装就直接拿到邮局寄,看起来邮局服务还不错,也没摔坏一个个都是完整的。这些月饼都是真材实料做出来的,钱都用在食材上,可不是以后那些把钱花在包装的花架子。要不是沾了食堂一起采购的光,材料这块也不容易买到,更不用说还便宜很多。
“乖乖,这么多月饼,赵红军你小子得吃到几时?”方智勇和赵红军一个宿舍,也不和他客气,问也没问直接就拿着吃起来。
王磊的手也不慢,只有夏锦涛还傻乎乎的慢了一步,他还想数数有多少个,想能从赵红军这里能占到多少便宜,能分走多少。
赵红军自从参军之后就再也没有吃过家乡的月饼,当然没来部队之前,在家里过中秋也不一定能吃到月饼。现在能吃到家乡的味道,想着独自守着家的妻子就一阵愧疚涌上心头,父母还有两个哥哥可以依靠,而妻子却只能独自一人撑起家,幸好还没有孩子。
“赵红军你小子是个有福气的。”王磊边一边吃一边还不忘发表感言。王磊也是农村出来的,结婚几年却还没有孩子,主要是分居两地,这次和赵红军一起随军,也打算让媳妇过来随军。
方智勇和夏锦涛俩人都是光棍,连个对象都没有,对王磊这话倒是没有什么反应。
赵红军却觉得和王磊有共鸣,他也觉得自己有福气,只是不好自己夸自己,也不好和王磊夸妻子,干脆什么也不说,拿起月饼让王磊多吃点。
王磊原本就一张笑脸,这会笑的更厉害些,眼睛都眯成了一道缝,还有忍不住露出来的得意,可惜没人看到。
赵红军给王磊和夏锦涛各分了一些带走,剩下的方智勇就不用再给他分,俩人住一间宿舍,吃东西也不会分你我。
林晓玲邮寄的时候还特意放了几个包装盒进来,她是想着万一赵红军有需要送人的时候,用包装盒装上也好看一点,虽然只是最简单的包装。赵红军装了四盒封好,准备给营长和教导员家里送去。营里的干部偶尔也会在营长和教导员家里吃饭,住在宿舍也没办法回请,回家探亲带了特产回部队,就会给营长和指导员送一些尝尝。
指导员和营长住在同一栋家属楼里,家属区的房子并不大,一室一厅的房子还不到四十个平方,有孩子的就只能睡在客厅。赵红军刚升了职,按级别也可以让家属随军,他这级别连一室一厅还要资历深的才有,他刚升上来最多一个单间,当然要是愿意住在平房里,房间可能大一点。
赵红军晚上休息的时候才过来家属区,营长家里是王嫂子给他开的门。见了王嫂子他也不多说,把手中的月饼递出去,说是送给嫂子尝尝家乡的味道。
王嫂子想拒绝,这要是老家自己地里种的农产品之类,收了也就收了,可这月饼多半是花钱买的,哪里能收。
屋里的陈营长听到动静问了起来:“是谁?“
王嫂子把月饼拿在手上,走回屋和陈营长说话:“赵红军,他说家里给他寄了月饼,拿点过来给你尝尝味道,把东西塞我手上又去了对门指导员屋里。“
“行了,既然拿过来就收下吧!“陈营长边听收音机边研究象棋。
“老陈,你不是说除了自家地里种的特产之类,最好不要收他们东西,怎么这次就收了赵红军的东西。“
“他都送上门了,你还给退回去?再说他虽然是农村出来的,听说家里条件也不差,现在都能特意寄月饼过来,可见传言不假,家里条件肯定不说有多好,但是至少不会太差,不然哪来的闲钱给他小子寄吃食。既然这样,我吃他小子几个月饼还不行。”
“行,怎么不行,反正怎么说都是你有理!”王珍把月饼收好,留着明天过节吃再吃。他们家条件虽然不错,可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老家还有兄弟姐妹需要拉扯,过节也就是多买点肉吃,象月饼这类糕点可舍不得买。
对门指导员家里出来开门的是指导员家小儿子,十岁的彭博。赵红军摸着彭博的头,把月饼直接递给小家伙:“彭博,这是给你的好东西,收好!“说完不等彭博反应过来就转身回去了。
“爸,赵叔叔给我送了好吃的。“
“哪个赵叔叔?“彭学文正在厨房帮洗碗。
“三连的赵叔叔。爸,我能吃吗?”彭博把月饼刚放桌子上就忍不住想吃。
彭学文把手里的碗洗完才回到客厅。他把盒子打开,拿出一个给彭博,其他的都收进柜子里:“你刚出吃完饭才多久,你少吃点,最多吃半个,剩正的留着等星期天你哥哥姐姐回来再吃。”
“知道,知道了。”彭博把月饼拿到手上,马上就吃了,他是家里的小儿子,可不怕彭学文。
第二十五 中秋晚餐
林晓玲现在也不上班,又不去上工,每天闲余就织毛衣,累了就看书背题,如此循环往复。
一个人她也懒得做饭,上菜园里扯一点菜直接煮米粉吃,有时候也会煮面条吃,相比面条她还是更喜欢米粉,只是米粉要每天早起买新鲜的,她也只是不能每天吃。
中秋那天,赵大海说一家人要一起过节吃晚饭,林晓玲回娘家过节的计划也不得不取消。
林晓玲借口要给赵红军织毛衣,没有过去公婆家帮忙。张金凤知道后也没说什么,横竖还有两个儿媳妇打下手,就自己家几个人吃饭,又没有多少菜,能有多少事。
林晓玲也不是故意躲懒,只是每次在公婆家里吃饭,两个嫂子都是等到饭熟才见人,次数多了她也不乐意。反正她不过去打下手,婆婆抓不到人自然会找两个嫂子干活。
“妈,晓玲怎么没来,今天过节还上班?“高芳一边切菜一边问张金凤。林晓玲从厂里辞工回来才两天,村里人都还不知道。
张金凤站在灶前炸斋菜,只当自己没听到高芳的话。高芳见婆婆不说话,也不敢再继续问下去,偏偏蔡德美不是个会看人脸色的,她见婆婆不说话还以为是没听到,她也奇怪以往最勤快的儿媳妇怎么不来干活。于是顶着张金凤的白眼,蔡德美还是问了出来:“妈,晓玲怎么不过来帮忙?“
“怎么我喊你过来帮忙你不愿意?不愿意就回去!“张金凤把锅里的红薯翻了个面,又放了几片冬寒菜叶子下去。
“妈,我没不乐意,就是问问。”蔡德美脸皮也厚,被婆婆说习惯了更是不乎。
张金凤说了一句也就不再多说,大媳妇这辈子就这样了,她说再多都没用,有空还不如管管孙子孙女。三个孩子被厨房里传出来的香味吸引着,一直站在厨房门口等着斋菜出锅,张金凤心疼孩子,时不时的会给孩子们夹上一块斋菜。三个孩子被好吃的吸引,更不愿意离开厨房了。
“小红,给你三婶端一碗过去。”张金凤喊孙女帮忙干活。不给老三媳妇送一碗过去,这炸出来多少都能吃完,几个孩子吃还不算,赵国富兄弟俩也时不时跑来吃。儿子都吃了,她心疼老头子,又让赵大海也吃几块,家里人都吃了总不能不让儿媳妇吃,这炸出来再多你一块我一块也剩不了多少。
家里人都吃了,张金凤想着小儿媳还没有吃上,就想让几个孩子送去,也省得一直围在厨房,而且这斋菜也是要刚炸出锅的更好吃,送过去刚刚好。
“妈,晓玲在家里怎么不过来帮忙做饭。“蔡德美听到林晓玲在家里,顾不上嘴里含的食物一激动就喊起来。
“你要不愿意吃这餐饭就回去,吃都堵不住你的嘴!“张金凤恨恨的瞪了一眼蔡德美。
高芳切完菜放下手里的菜刀,又去洗装菜吃饭用的碗筷,她可不想被蔡德美牵连。
孩子们可不懂大人之间的嘴上官司,奶奶让他们给三婶送东西,个个都抢着要去。三婶家里每次都有好吃的,三个孩子最近去的就是三婶家,见到三婶也最喜欢。
三个孩子过来的时候,林晓玲正在院子里活动手脚,她这身体还是缺少运动,坐久了都觉得累。
林晓玲接过赵嘉红手里的碗,让三个孩子等着,又去柜子里拿了三包辣椒糖,一人孩子一包。林晓玲是买来怀念童年的,但是吃在嘴里却没有小时候那个味了,不过孩子们显然很喜欢,水果糖已经是美味,更何况还更高级一点的棒棒糖。
三个孩子拿到好吃的就跑去村里找小伙伴显摆去了,让其他孩子看着他们吃东西而流口水。
晚上吃饭的时候,高芳和蔡德美都觉得林晓玲什么都没做就等着吃现成的,心里有不满看她不顺眼,有心想找茬,却被张金凤无情镇压着。
高芳还好,蔡德美似乎没有感觉到婆婆的不喜,还开口要月饼吃,她这是还掂记着前两天林晓玲提回来的月饼。
过节的日子,张金凤也不想生气,儿媳妇都是这样的,一个个都想占便宜,从老家伙手里抠东西到自己小家。蔡德美没有要到也不生气,给了她就赚了,没有她也没亏,不过说两句话又不费力。
赵大海吃完饭把烟抽上才想起不在家的小儿子:“也不知道今天红军在部队是怎么过节。”
“爸,你放心!红军在部队肯定过得很好。”林晓玲安慰着公公。
“爸,老三在部队里可是享福,比我们在家种田可舒服多了,你还担心他!”蔡德美开口说出来的话就不中听。
赵国富虽然没说话也是一脸认同的表情,倒是赵民强夫妻俩不出声,高芳是被赵民强给拉住了,她刚准备要赞同大嫂的话。
“老三去部队是自己本事,当初也不是没让你们去,但是你们都没有被部队选上也不能怪我不让你们去享福。”赵大海对享福的说法也是赞同的。不种地就是享福,这是赵大海的想法,但这也是老三自己的本事,老大和老二既然没本事,也不要怪爹妈没能耐。
赵国富被亲爹打击了,他只是单纯羡慕老三不用种地,可他也没觉得自己比老三差在哪里,他想拉着老二帮忙,哪里知道还没开口,蔡德美就替他出头。
“爸,都是你的儿子,我们国富没本事也不怪您,只是我们条件不如红军,您有空担心红军,还不如多替我们国富想想。“
“爸,大嫂说的是,您可不能忘记我们民强。“高芳也不管大嫂能得到什么好处,只要不少了他们家那一份就好。赵民强安静地坐在那里也不说话,要不是身边高芳说话,都能让人直接忽视他的存在。
“行了,你们也不要说了,我只是随口提了一句红军,你们就这么多话等着,还想我操心老大老二,他们俩有什么让我操心?天天在队里上工,我哪天见不着,可红军一年能见几回,我念叨两句还不行。”赵大海说完把烟头用力的扔在地上。
“就是,大嫂,二嫂,三哥不在家,爸还不能想儿子,我们家比起队里其他人家可是强多了,还想怎么样?”赵桂芝还没结婚,她最讨厌两个嫂子过来占便宜,爸妈的钱还要留给她准备嫁妆。
林晓玲也不做声,公婆能拎得清最好,拎不清她也不担心,还有赵红军顶在前面,这个时候她只恨她不在,免得多拉仇恨。
张金凤给了老头子一个白眼,老头子这是没事找事,她吃完饭还要拜月亮,其他人也帮不上忙,哪有功夫闲聊,这死老头子就是不得爱相。
第二十六章 升职
在部队的赵红军并不知道千里之外父母在思念他,他正在忙着和战士们一起包饺子,连队过节也没有别的安排,一般就是聚餐吃顿饺子。吃完饺子之后还有文艺表演,都是战士们自己排练的节目。
赵红军吃完饺子还要去代替今天站岗的士兵站岗,把这些战士换下来,让他们也能一起欣赏文艺表演。走之前他把剩下的月饼也拿到了连队,虽然不够一人分一个,但是切开了每个人还是能尝尝味道,吃过月饼才算过中秋。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十五的夜晚天空中挂的也是一轮满月,赵红军站在岗哨一动也不动,眼睛注意着四周,耳边还隐隐传来战士们的欢声笑语。驻地在西北一个三线小城市,西北本就地多人少,附近还在郊区,白天都难见到人影,更不要说大过节的晚上。
借着月光,赵红军能清楚看到大门外不远处还有只老鼠跑出来。夜深了,战士们都休息了,地面上也铺满了一层白色的霜,偶尔还能听到远处树林里传来一两声不知道什么动物发出的叫声。
夜深人静之际,赵红军的思绪也渐渐飘远了,他想起了老家的父母妻子,也不知道他们今晚是怎么过节。一阵冷风袭来,赵红军只觉脖子一凉,飘散的思绪也收了回来。
站完岗回到宿舍后,赵红军一时半会的也睡不着,就坐在桌子前给林晓玲写信。他这次升职了,按级别也可以让家属随军,他想林晓玲过来。
赵红军在信上把驻地写的很好,宿舍楼各方面都往好里写,连西北的天气都往好里说,就想林晓玲能早点答应过来随军。结婚之前俩人分隔两地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好,结婚之后他才知道相思之苦,时间越长越发怀念新婚那几天的时光。
写着写着赵红军越发想念妻子,俩人在一起虽然才短短几天,赵红军觉得林晓玲的面容在心底都有些模糊。俩人并时都是书信来往,真正相处的时光也就新婚那几天,又正好是春节,家里人来人往,又还要出门走亲访友,两人单独在一块的时间是少的可怜,也就每天睡觉能交流一下,但这并没有减少的他思念之情。
赵红军写完信躺在床上还在想着家中的娇妻,想着俩人在一起的甜蜜时光,想着想着也就慢慢睡着了……
林晓玲坐在屋门口给赵红军织毛衣。林父林母毛衣她只已经把上衣织完,一个星期加班加班才收工。这也是她挑了最简单最快速的平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