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科技巨头_石慌-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亲眼见证了这一伟大时刻的诞生!我甚至无法用言语来形容!请容许我每一句话的后缀都打上了感叹符号……!”——节选至《泰晤士报》头版头条内容。
“诺贝尔生物医学奖已提前锁定,毫无悬念!”——《帝国杂志》头版头版标题。
“19世纪末,世界上最伟大的学者之一——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诞生于德国,他被誉为近百年难以再出现一位与之比肩的学者。在20世纪末叶,任鸿诞生于中国,的确,已经时隔一百多年。世界上终于出现了一位能够与之比拟的伟大学者,阿尔伯特是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与奠基人,他的质能方程让人类步入核子时代,他的科学发现改变了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时隔一百多年,来自中国的一位学者在生物工程领域做到了开天辟地的进步,毫无疑问,他最新的成就将改变整个人类文明和原有的社会体系……”——节选至《时代周刊》内容。
“21世纪的人类已经开启了最伟大的时代!”——《法新社》头版头条。
“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经济学人》
……
第二天。就在当天,几乎全世界的媒体报社,任何在世界上有着一定影响力和国内有着不俗影响力的所有媒体的头版头条全部报道了同一条新闻。未曾关注矩阵科技的人们错愕的发现自己仿佛跟不上时代了。或者说,矩阵科技何德何能?以至于几乎全世界都在同一天为期宣传!!!
历史上也从未有过像今天这样。全世界的媒体同时报道同一条新闻内容,并且都是列入最醒目的头版头条位置。
互联网、新闻传媒、电视广播、自媒体人等等,这些带有传媒性质的机构或是直接列入头版新闻,或是在中途紧急插播了这条消息。
毫不夸张的说。这一刻,几乎在一个小时的时间内,全世界超过了40亿人口通过各种途径得知了这条消息,其轰动效应堪称历史之最,且没有之一。
到底是怎样的消息能够拥有核弹一般的爆炸性威力?可以遇见的是,其影响力必将与之相匹配。
人类拥有150岁寿命将成为常态。如果以为人类增加150岁寿命之后,就仅此而已,那就大错特错了。
当人类的寿命翻番之后,整个人类的社会形态将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小到个人和家庭,四世同堂、乃至更多都不足以为奇观,而带来的影响对于个人和家庭来说是先所未有的;大到国家,政权的交替时间等等,在到社会,都将发生前所未有的改变。一切的一切都基于人类寿命的翻番而发生链式反应,高度概括便是,这次大事件将足以改变整个人类文明和社会进程。
而在一片赞扬声之中,不乏一些对此感到忧虑的声音,他们担心,他们认为人类的步子迈的太大了。新世纪以来,一项又一项曾经只是在幻想和电影中的场景正一步步成为现实,技术爆炸性的发展也许并不是好事,不少的科学家、哲学家和自由思考学者都担忧人类文明的进程速度与人类的适应速度完全脱节,往往一项技术还未曾获得积淀和融入这个文明,新兴的事务又一次诞生并取代。
也许,这是秩序崩坏的前兆。
(未完待续)
(最近喝红牛都顶得上半年的量了,累成狗~~~~~~求支持!!!)(未完待续。)
【第141章:《时代》专访(上)】
【第141章:《时代》专访(上)】
“O”形大厦广场,任鸿与张翰站在台上,这一个镜头将伴随着“复制技术”永恒的定格在人类的历史当中,而其中的两个人都有着无比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创造者一个是契机的制造者。
公开演示随着张翰以完整的身躯重现在人们眼前而结束,亲眼见证过后比任何传言都真实。随着公开演示的结束,仅仅不到一个小时,“复制技术”与矩阵科技便在全世界疯了一般的传播。
“复制技术”、“150岁”等词汇伴随着“矩阵科技”和任鸿的名字在全世界疯传,其速度、广度、深度与力度堪称历史之最。
150岁的寿命,这足以让任何首次听到的人感到不可思议和质疑,然而全世界的媒体和最权威的机构都承认了这是事实,还有什么比这更加具有公信力度的?紧随而至的便是人们的火热与疯狂。
150岁生命。等于翻了一倍,这种诱惑力是任何人都难以抗拒的,根本就无法抗拒。
这一切的现状都可以得到一个答案,那就是这次事件的影响力是无与伦比的,“复制技术”不仅仅只是影响了医疗行业,不只是影响了一个公司或是一个国家,而是整个人类社会。也只有这样的影响力才能做到一小时内把这条消息推送至全球数十亿人面前。
而作为当事人的任鸿在公开演示结束后就没有过多去关注这些事情,新兴事物的诞生总是赞扬与批判同行,太过于看中这些人的言论,那科技也就不用发展了。
时间才是见证真理的最佳角色。
第二天早晨,任鸿刚刚来到自己的办公室,丁洋就携带了一份文件找来。
“老板,你收到了三份请求。”丁洋说道。
“说来听听!”任鸿随意道。
“一份是世界上各大国家的医疗机构希望能够尽快预约‘复制机’的订单。”丁洋说道。
“这件事情交给高月去处理,你通知她吧。”任鸿简要的回答。
“明白!”丁洋点点头,继续说道:“第二份是来自《时代周刊》的专访请求。最后一份是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的人,他们声称是为了当代科学家史蒂芬?霍金能够重获新生而来。希望矩阵科技能够帮助史蒂芬?霍金尽快得到治疗。”
说完之后。丁洋看向了任鸿。
“史蒂芬?”任鸿听了愣了一会儿,当即毫不犹豫的说道:“没有任何问题,不过史蒂芬要是想尽快进行治疗就必须要来一趟中国才行,最近几个月可没有成熟的商品推向市场。”
这一次“复制技术”的公布在整个人类当中都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这是利弊同行的一点,任鸿非常明白这个道理,处理的好了,那么必定名利双收,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处理不好,也有可能把自己推向风浪尖口。
实际上,已经处于风浪尖口了。
“先专访吧!”任鸿想了想便下了决定,如今世界上都在议论纷纷,自己不可能什么都不说,把自己的主张和立场表明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时代周刊》刚好是一个不错的发声口。
“明白,对方已经来了,什么时候准备进行?”丁洋点点,又问道。
“下午有时间。就定在下午吧。”
关于《时代周刊》,这个成立于1923年的周刊即将突破一个世纪的历史,打开关于它的百科词条就会惊诧的发现这个周刊上刊登的封面人物都是在世界上有着巨大影响力,而对于一部分公众人物而已,登上《时代周刊》封面如同镀金之旅,同时也能继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不过,对于任鸿而言,完全不需要,他以如今的成就和影响力,有一百种方式能够让自己花式上世界头条。他如今的成就根本就不需要这所谓的镀金,恰恰相反,对于《时代周刊》这样的权威杂志而言,如果在这个时代缺少了任鸿。反而不美。
“您好,歇鲁斯先生,很荣幸能够获得对您的专访。”
下午,《时代杂志》的特派专访人员温斯顿见到任鸿时非常尊敬的说道,在来之前他就做了不少的准备,知道这个妖孽天才和超级富豪极少在公共视野下露面。而针对他的专访至今为止只有一个,还是刚刚成名的时候。
对于这样的人,尤其是今天的任鸿,他完全不鸟你《时代周刊》你也没有一点脾气,本来以为没有多大希望,没想到竟然没被拒绝。
“你好!温斯顿先生。”任鸿礼貌式的笑了笑,与之握手。
双方在一间简约的室内对坐,没有太多的时间浪费,温斯顿也知道任鸿的时间非常的宝贵,所以,一番见面之后征询了对方的同意后直接进入正题。
他取出随笔录,说道:“这一次XlouS公司在生物工程领域的突破性技术在一小时内引爆全球,其巨大的影响力不言而喻,尤其是150岁的寿命,这是一个让所有人都疯狂的数字。值得一提的是,“复制技术”对于人类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部分科学家、哲学家和自由思考学者的担忧不无道理,因为这项技术能够改变太多原有的秩序和法则。典型的是,人类寿命的翻番,仅是这一点就如同催生核裂变的那一颗中子,就像链式反应一般。仅因为人类的寿命增加至150岁,各种各样的事情将会接踵而来,
对于这项新兴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您有什么看法?”
任鸿想了想,说道:“在公开演示的当天,我已经略微提及了一些。新兴事物的诞生总是会伴随着惊叹于质疑、赞扬与贬低、以及期待与抗拒,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带有正负的两面性,这一点我也时常挂在嘴边近乎成为口头禅。引导技术朝正面的方向发展非常重要,‘复制技术’对人类的益处是毋庸置疑的,它能挽救更多的生命,也许还能挽救一个家庭,还有更多的好处,一一举例花费一整天都说不完。同样的,也有多数人表示的担忧,如人造人这种有悖人类道德底线的问题等。”
(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第142章:《时代》专访(下)】
【第142章:《时代》专访(下)】
任鸿再次强调道:“任何技术都具有两面性,我们不能片面的只看到了它的负面影响而彻底否定它正面性的作用,技术本身无对错,引导才是最重要的,动不动就否定,那人类也不用再发展科技了。”
温斯顿点点头,又说道:“有一点我感到疑惑,虽然我不是业内人士,可能不懂,但我也在想,为什么只能吹灭150岁生日蜡烛,为什么不能更多?难道是因为大脑无法复制的缘故?”
“这只是其中一点。”任鸿对于这个偏向学术上的问题也稍作解答,道:“对于传统的生物研究机构和科技公司而言,他们的出发点与矩阵科技截然不同,世界上多数的科技公司和研究所都在针对如何进行抗衰老的角度进行发力,方向是好的,但无疑是困难重重。矩阵科技的方向和科技树点别具一格,与其说别具一格,我更加认为是脚踏实地,与其在抗衰老上投入大量的精力,还不如解决当前人类60次细胞分裂完整的分裂下去而不遭到外界因素的伤害,这样比任何抗衰老都有用,至少“复制技术”能够让寿命翻番。但抗衰老呢?到现在几乎没有任何成绩。”
温斯顿点点头,继续看着他,任鸿停顿了一会儿,说道:“老实说,这项技术的初衷,仅仅只是想要帮助我的好友恢复残缺的身体。仅此而已。”
温斯顿点点头,笑道:“纵观人类的科技发展史,历史上绝大多数的技术突破都带有偶然性的色彩。”
听对方这么一说,任鸿也笑了笑,矩阵科技旗下的“复制技术”同样如此,偶然之间,这项创新技术不但让整个人类的平均寿命得以翻番,还极有可能改变目前的社会体系和文明进程。
任鸿在台上说过让每一个人都能吹灭“150”岁生日蜡烛虽然显得夸张,不过毕竟这也是在宣传自己的科技和产品,夸张一点无可厚非。虽然无法绝对意义上做到,但有一点不需要质疑太多,那就是这个数字将在未来成为常态。
任鸿继续解答道:“关于你的问题。‘复制技术’实际上是一项针对生物基因的解析手段,它并不能改变生物的原基因信息。这也是为什么只有150岁而不是1500岁的原因,因为复制技术并不能改变原有的生物基因序列和遗传信息,而人的身体细胞一生只能分裂60次左右,所以与之对应的便是150岁。”
“当然了。”任鸿忽然带着转折性的寓意说道:“可能你又会问了,复制技术如此强大。只需要解析生物的基因信息就能通过生物质制造全新的细胞组织乃至完整的躯体,那么为什么不能制造出仅仅只是分裂了一次或者两次的替换品?”
“没错!”温斯顿连忙点头,同时说道:“如此以来,简直可以永生了!”
“呵呵~~~”任鸿一听,当下便笑了,“没有人可以永生,整个宇宙都不能。”
“对于这个问题。”任鸿顿了顿,说道:“复制技术当然可以制造出相对初次分裂的细胞组织或躯体,没有任何技术上的障碍。”
“那为什么……?”温斯顿无法理解的说道。
“配比问题。”任鸿说道:“理解这一点其实很简单,就像输血一样。必须要相同的血型,这是同一个道理,尤其是复制技术,让一个原本是外来的躯体转嫁至身体上,其配比的严格度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就好比一个计算机程序,你弄一个乱码进去它就会出异常。”
“复制技术更多的是做到让所有人都能无疾而终。”任鸿最后总结道。
“原来如此!”温斯顿一副恍然的样子,又说道:“对于民众而言,我相信全世界的民众都非常关心这项技术的推广问题,能透露一下什么时候面向市场?”
“尽可能的快,我们很想帮助更多的人。”任鸿简要的回答。
《时代周刊》的专访时间在四十分钟后结束了。双方都很满意,任鸿也通过这个世界权威杂志发表了自己的声音,不过就在专访结束的时候,高月忽然联系上了他。
“什么事情?”任鸿对着通讯器当即问道。
“不算什么大事。不过还有有必要了解,毕竟是竞争对手。”高月说道。
“哦?”任鸿一听竞争对手便好奇了,尽管他从未表露出来,但内心却是狂傲的,他不认为这个世界上有竞争对手,如果说有。唯一的竞争对手就是时间。
“苹果公司公布了一条消息,即将推出新产品,并且根据内容的描述,他们似乎有很大的技术突破,不过苹果公司的消息被‘复制技术’完全掩盖了下去。”高月说道。
“技术突破?”任鸿一听当场嗤之以鼻,心中冷笑不已,这所谓的技术突破恐怕就是窃取了矩阵科技的一些成果吧。
“知道了。”任鸿结束通讯后,当场来到了自己的办公桌内,打开电脑,他不费吹灰之力便成功的潜入到了苹果公司内部的网络系统,对于这种小偷般的窥视他本不屑于这么做,但对于这些人,他没有任何顾忌。
那些被他列入心中黑名单的名字,他只要一个结果:要么转型,要么倒闭。
实际上,转型基本就等于死了。
把仇人引以为傲的资本光明正大的夺过来,这笔杀了他们更加痛苦。
当任鸿看到了苹果公司所谓的最新的科技产品的时候,他无声的笑了,如果仅仅只是现在看到的这个样子,他很期待“S2”与之正面较量后的结果是怎样的一个状况。
不一会儿,任鸿联系上了子公司luixS的CEO王磊,“王总,有各临时变动,改变发布会日期,与苹果同期发布,暂不公布这条消息。”
“董事长。这是要跟苹果正面硬钢?”王磊先是一个愣,紧接着便是全身都兴奋了。
“怎么?你对S2没信心?”任鸿笑问道。
“哈~~”王磊一听大笑道:“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信心十足,实际上早就想怎么干了。”
“这头把交椅就让luixS来做了,苹果已经做了几十年,该下来了。”任鸿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王磊说。
“真是恨不得‘S2’的发布会就是明天!”王磊心中很是激动的说道。
(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第143章:抢钱的矩阵科技】
PS。奉上今天的更新,顺便给『起点』515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8张票,投票还送起点币,跪求大家支持赞赏!
【第143章:抢钱的矩阵科技】
英国,剑桥大学。
“史蒂芬先生,我们该启程前往中国了!”霍金的随身照顾者微笑的说道,并来到了霍金的身后,准备推着轮椅。
“帕格维斯,替我感谢英特尔公司这么多年来对我的帮助。”轮椅上的霍金通过声音合成器发出电子语音,说道。
“我会如实把您的话带到的,先生。”
“谢谢!”
今天对于剑桥大学而言,有一条无比重大的消息,那就是史蒂芬?霍金将前往中国矩阵科技进行治疗,这条消息已经在学府内传播,并且快速传播到了外界,英国媒体对此还进行了特别的报道。
值得一提的是,对“复制技术”表示认可和极度支持者以此声称这项技术对人类的益处。
“显而易见,如果‘复制技术’没有诞生,这位伟大的学者也许一辈子只能靠英特尔的支持才能勉强与外界交流,这项技术能够挽救很多的生命,尤其是大量的学者和科学家,这些人都是全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一条消息内容如此形容。
毫无疑问,霍金若是以完整的身躯重新步入人们的视野,这无疑是一件轰动性的大新闻,对于科学界尤其是物理学界而言,史蒂芬?霍金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当这位在轮椅上生活了近半个世纪的伟大学者再次以重获新生后的姿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时,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场景?很多人都非常期待这一刻的到来。
在整个剑桥大学和媒体以及民众的祝福下,史蒂芬?霍金于下午乘坐专机飞往东半球。
翌日,中国海南,矩阵科技总部。
就在刚刚,高月亲自与来自全世界的医疗机构先后签订了一笔又一笔的巨额订单。此时此刻,在任鸿的办公室里,高月看着一份最新的财报简直乐得忘乎所以。
“我觉得我做梦都能笑醒。亲爱的。”高月再次看着手中拿着的清单列表,每一次看到清单中罗列的数据都止不住大笑。
“288亿美元在当天被成功交易,288亿美元!288亿美元!288亿美元!重要的话说三遍!”高月在任鸿面前已经完全不顾形象。她在清单上翻了一页,说道:“2125台复制设备还未生产就已经被预定。2125台,1。2亿美元一台,那就是2550亿美元的巨额订单,我要晕了~~~”
高月当即转向任鸿,说道:“医疗行业果然是暴利!暴利中的暴利!”
就在刚刚。在今天这一天,几乎一天的时间,高月只在忙乎一件事情,那就是商谈和签订订单合同,除了这件事情基本上没有做其他事情。
今天,来自全世界一百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医疗机构人员或者是相关政府采购代表在同一天挤入矩阵科技大门,他们的来到这里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买买买~!
全世界所有的发达国家没有一个缺席,代表人员全部到齐,而发展中国家也基本来了一半。只要有能力的国家和机构,基本上都来了,他们只为复制设备而来。
主流上,这是顺势而为,顺应民意,没有人敢触犯民意,在150岁寿命的诱惑下,在所有民众都强烈要求能够享受到复制设备带来的益处,没有哪个国家的当局者敢反对,也没有理由反对。若是这些国家不付诸行动。恐怕迎来的是民众的怒火,对于民众而言,反对等于在谋杀!
没有任何机构或是政府敢反对,除非当局者想下台。这是主流的大趋势,只能顺势而为。
正如高月所言,医疗领域是暴利中的暴利,关乎到生命安全,没有人会吝啬财富而让自己获得生命保障。结果是显而易见的,XlouSX子公司储备到现在的总计240台复制设备当天被150多个国家“瓜分”完毕。
美国签下了37台设备、曰本签下了23台、德国签下了17台、法国签下了23台、俄罗斯签下了15台、英国签下了10台、巴西签下了7台、加拿大签下了11台、墨西哥签下了5台、印度签下了20台。剩下的32台由发展中国家“瓜分”。
其中国内总共获得了40台复制设备。是单个国家获得数量最多的,毕竟是国内,有着天然“优势”,40台复制设备也基本做到了每个省至少拥有一台,但仍旧有着巨大的空缺和需求。在大数据分析之下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得出市场的容纳数额,最终显示,国内平均每个省急需要30台复制设备才能得到基本满足。也就是说,仅仅只是在国内,对于复制设备的需求最次也超过了1000台设备。
不低于1200亿美元的国内市场,只是在国内,这就是一笔天文数字。
而对于国外而言呢,在全球大数据分析下,不难得出结果。美国的正常需求量能够突破2000台复制设备,俄罗斯的正常需求量也突破了500台、法国需求量为400台、德国需求量为370台左右、曰本需求量为300台左右,而印度的需求量也达到了惊人的2600台,毕竟这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即将超过中国,医疗体系也并不怎么样,民众的需求无疑是可以遇见的。
而世界五常国家的需求量超过了4000台设备,整个欧盟区的需求达到了1900台,而根据全球大数据显示,要满足整个世界的需求,复制设备至少要超过两万台设备才刚刚满足全世界民众的基本需求量。而这项数据是根据各个国家的实际经济能力来计算的,单单是需求量而言,全球75亿人口的数量支持下是难以想象的。
240台现有设备当天售空,并且在预定的2125台复制设备中,根据合同,单单是定金就收下了700亿美元,矩阵科技在一天时间里就获得了将近1000亿美元的营收。
在这样的一笔天文数字下,难怪高月会如此忘乎所以。
“我们又一次创下了一项吉尼斯世界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