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外寄生(鱼)-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刺耳的空气鸣叫声骤然炸开,利箭化为一道残影消失于复合弓上,几乎只是瞬息之间,让人连时间的流逝都没察觉到,利箭已经稳稳插入了水泥墙面中。
“好强的威力!”
再怎么纸上计算,也不如亲眼所见受到的震撼来得大,陈央走过去抓住插入水泥墙面的利箭,微微一用力,没有拔出来,再一加大用力,仍旧没有拔出来。
“这如果是射在人的身上,应该会很疼的吧?”
陈央眼皮子弹了几下,似乎感觉到利箭射在自己身上的疼痛了,不由一阵心寒。
他还在这里做弓箭测试的试验,离这里几十公里外的某地,一颗“种子”却开始发芽了。
第四十七章凶杀案
隧道,是修建于地下或者水下、山体当中,铺设铁路与公路供机动车辆通行的建筑物,自英国1826年起在蒸汽机牵引铁路上修建隧道以来,已经有差不多快两百年历史了。
而在东海市几十公里外的郊区山林中,一处由中铁二局承包的山岭隧道正在修建。
这处打穿整个山体的隧道工程,总长度高达1750米,修成后预计减少通行距离数百公里,也算是得到市政府大力支持的工程建设了。
而此刻,整个隧道工程差不多已经接近完工,估计再过一个多月时间,就可以邀请领导参加庆贺工程顺利完工典礼了。
王启程戴上安全帽,和吃饭的工友们打了声招呼,就独自一人走进了隧道。一边行走,一边用手电筒照射四处,如果检查到了什么不达标或者不妥之处,他就要把责任人喊来,亲自批评一番。
他的严厉在这里也是出了名的,许多工友在背后都叫他王老虎,他听了也不以为意,生产工作中必须要严抓安全,否则一旦出事,那时候再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这个世界上也没有后悔药可以购买,所以只能要求严格再严格,才能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在这一行工作了十几年的王启程,最清楚这一点不过。
做这一行业的工作,承受的压力不是外人能够了解的,危险与幸苦还在其次,最可怜的是,他们还需要常年在外工作,根本就没有多少时间能够回家陪老婆孩子。对于自己的妻子与孩子,王启程是感到最为抱歉与难过的,有多少次约定,就有多少次失约,也代表了多少次妻子与孩子失望的伤感。
幸好,再过几年时间,王启程就要退休了,到时候应该就有充足的时间陪老婆和孩子了。
人老了,就总是喜欢胡思乱想,王启程甩甩脑袋抛开这些想法,仔细检查起来。
“砰……砰……砰……”
一阵奇怪的响动忽然从前面传来,王启程微皱眉头,走了过去。
“咦,没什么东西?”
他本来是以为有人或者是什么东西损坏了,可是一走过去,电筒照射的范围内并无任何异样。
“砰……”
“什么人?”
奇怪的声音忽然转移了,王启程心里隐隐觉得有点不对劲。
他的一句喝声似乎惊扰到了声音的源头,猛地声音消失不见,整个隧道又变得重归寂静无声。
“是老鼠吗?”
山林中有各种动物,指不定就是哪个小动物趁人不注意爬进了隧道,这是无法避免的事情。
王启程见声音已经消失,也就不在意了,准备继续往前进发。
“咦,这是……”
突然几滴液体滴落在了他的脸颊上,王启程顺手一摸,电筒的灯光照射在手上,立即令他惊讶不已。
“这、这是什么?”
漆黑粘稠,第一眼看上去犹如沥青一般,但却没有任何气味传来,又不像是沥青。最关键的是,这种奇怪的液体怎么会从头顶上落下来?
王启程一抬头,电筒的光芒才照射过去,一大滩漆黑粘稠的液体从天而降,猛地砸落在了他的脸上。
“呜呜……”
被这样粘稠的液体覆盖住整张脸,那种难受憋气的感觉就不要说了,王启程立刻跌倒在地,双手摸着脸想要把液体擦拭干净。
“咕噜咕噜……”
漆黑粘稠的液体冒出气泡,仿若是有意识和生命存在一般,猛然从王启程的鼻子和嘴巴缝隙钻了进去,不到数秒时间,王启程脸上的液体就消失的一干二净。
“呼呼。”
王启程大口大口喘气,不知道刚才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还未从突发事情中反应过来,瞳孔忽然放大,嘴里发出痛苦的**。
下一刻,王启程的脸好似气球膨胀一般,迅速“充气”放大,嘴巴、鼻子,眼睛死死凸起放大,模样恐怖到极点。
“砰!”
气球膨胀到极点就会爆裂炸开,王启程的脸也同样不会例外,在胀大到极致之后,一下子发出巨响炸裂,红的、白的鲜血烂肉四处溅射,只留下一个稀烂无比,差点中空的脑袋留在原地。
前后不过短短十秒钟时间,一条人命就已经被活活夺去。诡异的一幕发生过后,还在流淌着鲜血的裂开脊椎处,漆黑色的粘稠液体从里面缓缓流了出来,随即在地上迅速流淌消失在黑暗当中……
半个小时后,数辆警车“姗姗来迟”,停在了黄色的划定线外。
刘忠义与王信华从其中一辆警车上下来,早已等候多时的一名警察赶紧走上前去。
“刘队。”
朝刘忠义敬了个礼,李睿德抱歉道:“这次事情有点复杂,害刘队的假期被打断了……”
“不说这个了,睿德,事情怎么样?”
走入划定线内,李睿德跟随在刘忠义身后,闻言答道:“技术中队的人和法医正在现场勘察,据刚才整理口供所得,死者今年五十三岁,名叫王启程,是这里的负责人……”
三人走进隧道,里面已被探照灯照射无比明亮,一眼就能看见两百米外忙忙碌碌的十几名警察。
“和案件的相关人正在进行调查访问,更详细的情况等会就能知道了。”
李睿德一边走一边回答刘忠义的话。
“现场只有死者一个人吗?”
王信华忽然出声打断了李睿德的话。
李睿德被骤然打断说话并未不悦,看了一眼王信华说道:“目前看来,现场只有死者一人,并未发现其他人留下的痕迹。”
“那么,为什么说是他杀?”
“这个、你看看现场就知道了。”
李睿德没有直接回答王信华的疑问,不过当他们走到死亡现场时,就算是刘忠义这个老警察都脸色剧变,更不要说二十七八岁的王信华了,差点没有一口吐出来。
作为一名光荣的刑警,被案发现场遗留下来的尸体弄得呕吐,那么也实在是太丢人了,王信华连忙把呕吐的欲*望强忍住,抬头一看旁边的李睿德,别人正把视线避开地上的那具尸体呢。
难怪李睿德要说看了现场就知道了,因为现场尸体的惨况的确让人很难相信,这会是自杀或者事故。
什么自杀与事故会造成整个脸被炸得粉碎,留下里面稀烂的脑浆?
现场尸体诡异的一幕,足以令任何一个亲眼所见的警察心里发寒,更不要说假如是普通人见了会怎么样,那将会是一辈子抹不去的噩梦。
看得出来,现场的技术警察还在进行勘察当中,两个警察正拿着相机,对着现场方位、现场全貌、现场中心、现场细目进行照相联系。
另外两名警察则戴着手套,在不触及任何物体、痕迹的情况下,仔细在以技术手法对各种痕迹形成的原因进行对比分析,
三人站在一旁,默默地看着现场法医室的鉴定人员工作,王信华强忍住恶心的感觉,看着鉴定人员从尸体上采集了样品后,放入无水聚乙烯容器里面,再进行样品密封,写入样品名称、来源、数量、时间、采样人。
“他们做这个是在干什么?”
王信华皱着眉问道。
刘忠义默不作声,李睿德倒是开口解释道:“是在进行毒物检验鉴定程序,等会送到鉴定室后,会利用分光光度法、色谱法检识和鉴定是否有毒物存在。”
“嗯。”
书上得来的东西终究不如实地学习,王信华又学习到了一点东西。
“我们先出去吧。”
一直留在这里也不是事,刘忠义挥挥手让两人跟着一起出去。
第四十八章凶杀案(二)
走出隧道,刘忠义带着两人朝外面正在进行询问的办案人员。
“怎么样了?”
办案人员都认识刘忠义,喊了声“刘队”后,把初步询问的结果告诉了他。
首先,死者名叫王启程,今年五十三岁,是这里工程队的主要负责人。
时间是晚上七点四十五分,据几个目击者称,当时王启程向他们打了招呼后,就直接一个人走入隧道进行检查,并未叫上其他人,然后在十几分钟后,由几个工友进入隧道后,发现了已经死亡的王启程尸体。
同时,王启程那时的表情与平常也没有什么不同,可以基本排除心理有什么问题。
“死者在工程队的人缘怎么样?有什么与他不对眼的人吗?”
刘忠义翻看了些记录,把目光射向一个四十余岁的男子。
男子戴着安全帽,身穿工程队的服装,眉毛紧皱,情绪很是低落。
他一听到刘忠义的询问,苦笑道:“老王的名声,该怎么说呢,他虽然对手下的人要求比较严格,但大家都知道是为了我们自己好,也没人刻意怨恨什么的。所以老王的人缘其实还不错,至少我不知道他与别人有什么恩怨。”
刘忠义点点头,又询问了些问题,随后闭上了嘴,更详细的情况还要等到局里去做后续具体笔录,这时候只是一个初步了解情况。
“刘队,初步的检测报告出来了。”
就在这时,一名警察从隧道走了出来,递给刘忠义一份简单的初步报告书。
这份报告只是现场的技术中队和法医的初步检测,具体和更加详细的报告还需要后续程序和更完善的设备,但纵然如此,光从这份简单的报告上也可以看出许多问题了。
尸表检查:男性尸体一具,尸长173cm,发育无异常,营养良好,面部、颅骨、脑膜、脑组织遭遇机械形变损坏,70%脑组织消失不见。皮肤苍白,无黄染,四肢无畸形,指、趾甲紫绀显著。
内部检查:皮肤无异常,呼吸系统无异常,肝脾及胆道系统,无异常。消化系统,无异常。泌尿生殖系统无异常。心,不明原因消失不见,现场勘察没有发现痕迹。
尸检病理学初步诊断:1。脑部因不明原因遭遇破坏性创伤,系瞬间死亡。2。心脏因不明原因消失不见,体腔皮肤表面无破坏痕迹。
初步鉴定为——他杀!
刘忠义作为一个老警察了,一眼就看出这份报告的让人疑惑之处,为什么脑部会呈现那种爆炸式的损坏?就像有人把炸弹放入了死者脑袋内部一样,然后进行了引爆。
而更为奇怪的是,为什么死者的心脏消失不见了?
却没有任何创伤在身体上留下?
简直就像本来死者就是一个没有心脏的人一般。
而没有心脏的人类还能活着吗?这无疑是天方夜谭。
技术中队的现场勘察没有找到确定的致死方式,也没有找到致死物体,这种诡异的现象在刘忠义二十年的办案过程中,也算是头一遭相遇。
接过刘忠义递过去的报告,王信华和李睿德相继看完了,也大皱眉头,特别是王信华,憋不住心中的疑惑,发问道:“刘队,这事有点诡异啊,死者脑部炸成那样也就算了,什么杀人手法可以凭空把心脏变得消失不见?”
的确,除了脑部留下来的巨大创伤外,死者身上其余地方没有一丝伤痕,那么心脏为何会无缘无故消失不见踪影?
“先不用急,等把尸体运回去解剖后再说。”
“那这里的工程怎么办?”
李睿德指着远处的隧道:“这里是市政府领导重点关注的工程,怕是不能让我们耽误。”
听到李睿德这么一说,刘忠义忽然感觉到一阵头疼,他能够想象的到,回去局里之后,肯定会被领导叫到办公室,责令用最快的速度破案,绝不能耽误工程任务。
可事情哪里会有那么简单,刑事案件的破案率从来没有常人想象的那么高,能够上电视受表彰的那种案件,都是顺利破掉的,而背后没有破掉的,那是前者的数倍。
更不要说这次案件从头到尾都带着一股诡异令人发寒,摸不着丝毫线索的案件了。
“还能怎么办?等会现场勘察拍照结束后,与负责人商量封锁一天,等后天确认无误后就解封吧。”
刘忠义也只能如此吩咐。
李睿德点头应是,也知道刘忠义的难处。
“这事怕是会非常麻烦啊。”
刘忠义叹了口气,捏了捏鼻梁,显得有些疲劳。
“叮叮……”
就在这时,一阵手机的铃声陡然传来,刘忠义摸出手机一看,却是家里打来的电话。
“喂,怎么了?”
按下接听键,刘忠义问道。
“老刘,妈又晕倒了,现在我们在医院呢,你要不要过来一趟?”
电话里一个女人的声音很是焦灼。
“还是老毛病么,病情严不严重?我这儿还有点事要忙,等我忙完了再给你打电话吧。”
几句话让自己老婆照顾好老母亲,刘忠义放下电话,
“刘队,要不,你先回去吧?”
王信华听了几句话,也猜到了刘忠义家里出了什么事,犹豫道。
“说什么呢,我离开这里像话吗?”
老警察自然也有多年来的本事,不是刘忠义尽职,仅仅因为被人知道他突然擅离职守,传到领导那里后肯定会有麻烦。
“好了,继续工作吧,今天晚上我们还要分析下案情,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拍了拍王信华的肩膀,刘忠义朝前走去,继续了解案情。
而越是了解案情,几个刑警之间,也就越发疑惑,从目前初步了解来看,王启程这个人身前虽然对人比较严厉,但为人比较正直,也喜欢帮助别人,可以说在工程队没有什么与人结怨的情况发生。
而通过他的朋友了解到,王启程长年累月都是处于工作当中,交际圈可以说是很小的范围,与人往来都是些工作,很难说因为私怨有什么仇人。
当然,具体的情况还要等到死者的家人来到时才能了解。
不过现在他们至少知道,光从动机来谈,工程队的人基本可以排除在外,因为当时许多人都聚在一起吃饭,都有目击者提供在场的证据,没有人在那段时间离开众人的视线,除了死者以外。
排除工程队,那么还剩另外的可能,是陌生的外来者干的?
可调查了十几个人,都没有看见不认识的外来者出现在施工现场,这条线索看起来似乎抓不到。
刘忠义和王信华与几个警察做现场访问,也了解到事发之前,死者的日常表现与往日没什么不同之处,听觉、视觉也很正常,不存在精神出现问题的情况。
接近一个多小时的现场访问无果,刘忠义眉目紧蹙,一旁的王信华赶紧让被访问人在笔录上签名。
“刘队,可以召开临场会议了。”
李睿德走过来,开口说道。
“行,先就这样吧。”
刘忠义在笔录上签下名字,跟随李睿德走向临时会议场。
一般刑事案件勘察结束后,勘察指挥人员与参与实地勘察和调查访问的人员,要就地召开临场会议,就勘查所见和访问所了解的情况,对案件性质、作案人数、作案时间、作案工具和作案手段、作案动机等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和作出初步的判断,并决定应当采取的措施。
而往往就在这样的过程中,会发现不少的线索出来,对案件的帮助非常大,所以临场会议也显得格外重要!
第四十九章寻踪(上)
十几名警察聚集在一起,以刘忠义主持召开了一场现场临时会议。
不过在聚集了所有人发现的线索与资料后,疑惑仍旧缠绕在心头,并未就此解决关于这场案件的困惑,或者说,反而疑惑变得更加繁多。
要问刑警最怕的是什么案件?
那便是无头公案,流窜作案!
没有任何目的杀人,仅凭借心情杀人的作案者。
这样案件的作俑者没有作案动机,很难凭借相关推理找到嫌疑人。而更可怕的是,假若这种案件没有目击者,连任何线索都没留下来的话,破案的难度就更加困难了。
中国警察最擅用,最可怕的摸查手段,面对这种情况毫无用处!
一场二十多分钟的临时会议迅速结束,留下几个警察善后,刘忠义带着王信华回到局里。
事关市领导看重的工程项目出现了问题,局里的领导也很看重,把刘忠义与其余队长叫到会议室,就此次案件开了一场会议,让刘忠义做了一个汇报。
听完案件的详细情况,众人闷着脸,不停地吐纳白色的烟气,显然案件的诡异复杂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这根本就是不一件普通的案件!
一群警察烦闷头疼无比时,一个多小时前,当王启程被杀死的那一瞬间,远在几十公里外的陈央心里一震,右手猛然苏醒过来。
“是构件!”
陈央沉着脸,不待右手说话,一口说出了令他心悸的原因。
“是的,我感觉到了……”
右手延伸出去,似乎透过墙看到了很远的地方。
“它的力量在逐渐加强,它在吸收养分。”
“养分?它、它从哪里吸收养分?”
右手是通过自己吸收能量的,那么它的构件又是怎么做的?
陈央不禁询问道。
“我们与你们人类本质上都是碳基生命,尽管dna不一样,细胞的组织结构也不一样,但是都能对碳水化合物进行分解吸收葡萄糖。”
右手的情绪有点不稳定:“我不知道它在干什么,不过我能肯定的一点,人类与地球上的动物,对我们而言并无区别,都是能够吸收的对象。但是比起那些动物,人类的分布与获取显然更加简单……”
陈央悚然一惊,右手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人类可能,不,应该说已经成为了构件的猎取对象。
“走,我们必须找到它,否则我的构件要是暴露在了人类社会中,我们会有很大的麻烦。”
右手一声令下,陈央也毫不犹豫,立即开始收拾装备。
首先把电磁狙击步枪拆解装在一个长方形皮箱当中,然后放入了十颗钢芯弹。
这种东西弄好后,陈央顺手拿起一把新制造出来的匕首,用纸巾缠了一圈,再用报纸包好。
这些东西全部放入一个纸箱当中,然后用绳子固定于电动车的后座,这样才算是收拾完毕。
一直插着电插座的电动车,从上午到晚上,已经充了八个多小时的电,此时陈央拿来使用正好合适。
拍了拍自从买来就没用过几次的电动车,陈央推着电动车走出了地下室。
“陈先生,你、你这是要出门吗?”
陈央一出地下室,又遇见萧蕊这女人从外面进来,与他打了个招呼。
似乎是因为最近找到了工作的原因,萧蕊的神色比起以前而言,不仅轻松了不少,还带上了一丝微笑,所以人逢喜事精神爽不是没有一定的道理。
“嗯,要出去一趟。”
陈央随意回答了一句。
“那个陈先生,我有点事情想要和你说一说。”
萧蕊拦住陈央的电动车,面带微笑道。
“什么事?”
陈央皱了皱眉头。
“我二楼的房子不是空了一间没有租出去吗?我有个同事正在找房子,明天想来看看。”
“那就让她明天过来看吧,你有我的电话号码,到时候联系我就可以了。”
“那行,我明天再联系你。”
眼看陈央似乎真的有急事要忙,萧蕊也不去耽误别人,赶紧让开道路。
见萧蕊让开了路,陈央把车子推了出去,戴上头盔,一屁股坐在上面,发动了车子。
“呜呜……”
电动车发出微弱的声响,带着陈央驶入了巷子里面。
“出去之后往右转,我感觉到它的方位在南边。”
右手的话让陈央一愣,“南边?再往南边走就是郊区了?”
不过这是一个好消息,郊区车少人少,做起事来肯定要方便许多。
电动车滑入街道,转向右边,开始加速行驶。
据说这辆电动车充满电后可以一次性跑上八十多公里,陈央没有试过,但是想一想打个折扣,跑个六七十公里应该没问题吧?
否则跑到一半的路却在街上没电抛锚了,那就真是一场悲剧了。
电动车的里速表逐渐指向了30码,陈央基本上把这辆电动车的性能发挥到了极致,在右手的指挥下,不停地变换方向与街道,渐渐地远离了城区,驶入了郊区的范围内。
一进入郊区,汽车明显减少了许多,反而是卡车等数量缓缓变多,这片区域是一些企业工厂的所在地,物流运输极为繁忙,时不时就能看见运输车驶入工厂大门。
陈央无暇多顾这些,眼睛的视线始终保持在前方,双手牢牢控制住方向。
“向右转。”
陈央听从吩咐把车子转向,驶入了一条双车道马路。
这条马路靠山修建,在这夜晚八点多钟,两旁的路灯好似因为年老失修,灯光显得有些昏暗,迫使陈央稍微降低了点速度。
就这么开了三四公里的路,突然从后面马路的远方,逐渐传来一阵轰鸣声,打破了马路周围的宁静气氛。
陈央现在耳聪目明,一听这阵轰鸣声就分辨出,至少是十来辆摩托车才能发出来的。
这偏僻的郊区怎么会突然有十几辆摩托车出现?
陈央立即想起了,这应该是屡禁不止的飞车比赛。
近几年来,中国很多城市兴起了飞车比赛,以汽车和摩托车分类,在夜晚时分进行禁止的超速比赛。不仅涉及到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