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宇宙的边缘世界-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啪啦啦~~
在原晧宸的发言之后,接下来的会议议程便是如何构建太空城市的社会结构和政治格局。
因为,太空城集团人口的组成结构与地心城市不同,其社会结构也随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特别是前期建成的太空城市,其社会体系和管理制度是独立的,自成一统的。如果继续沿用国家这样的行政体系,显然是不适合的。
国家是由国土、人民、文化和政府四个要素组成的。从广义的角度,国家指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种族、血统、领土、政府或者历史的社会群体。但是,从目前太空城市的人员结构和社会社会体系来看,它已经超出了国家的范畴。
然而,在中后期建设完成的太空城市中,又将出现以国家为主导的太空城市管理体系,这就造成了一个复杂的局面。
到底是建立大一统的联邦制度,还是在未来适当的时机,对所有太空城市进行重组,继续沿用国家行政体系。
这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出决断的事情。今天的会议只不过是开了个头,让各阵营发表意见,并相互了解对方的观点。可以想象,接下来的整个过程一定是旷日持久的,必然会像裹脚布一样又臭又长。
至于大会的第三个议题,如何维持地面留守社会的稳定。就更是一个令人伤神烧脑的事情了。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不管多难,这个尖锐的问题总归要有一个妥当的应对之策。
在整个会议期间,各大政治集团,以及国际劳工组织、粮食及农业组织、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卫生组织、货币基金组织、工业发展组织、世界贸易组织都将召开漫长的联席会议,并商讨确定具体的方案和详细可行的执行策略。以最大程度地为地面留守人民提供最优越的生活环境,并做好民众的心理疏导,维持社会的基本稳定。
原晧宸只参与了一些整体方略的讨论会议,至于一些细节化的策略和法律法规的制定,他就没有参与了。
距离公元2094年8月,也就是第一批太空城集团离开太阳系的日子已经越来越近了。
原本分散在太阳系各大星体背后的太空城已经开始陆续集结。所有深空资源开发舰队和护卫战舰队也已经整装待发。
近一亿名地球人,300座太空城,30只深空资源开发舰队和1000多艘护卫战舰,将作为地球文明的先锋部队,承载着人类文明的希望扬帆远航
第324章 再见,流浪的人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明月高悬,太阳未现,星星尚满天,风与夜还在缠绵着。
黎明还未战胜黑暗,曙光依旧徘徊不前。早起的人们揉揉惺忪的睡眼,匆匆穿好衣衫,庆幸自己还活着,准备迎接新的一天。
这是极其普通的一天,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和生活中。
这是难以忘怀的一天,在一部分人的眼里和生活中。
一夜未眠的原晧宸缓步地走出办公室,沐浴着逐渐明朗的晨光,顺带呼吸着新鲜空气。
太阳今天依旧照常升起,无私的将自己的光芒撒向这漆黑的星系中的每个角落,一切照旧。
今天,是第一批太空城集团离开太阳系的日子!!
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近一个月来,绝对是人类太空史上最忙碌的一天。
作为星际移民项目的领导者,原晧宸需要处理的事情非常之多,但是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开展着。
临近关键时刻,原晧宸的心绪反倒变得愈发平稳起来,周遭那些繁忙而焦躁的气氛并没有影响到他的心情。
原晧宸望着越发温暖的朝阳,忽然想起了一首诗。
多美好的一天啊!
花园里千活儿,晨雾已消散,
蜂鸟飞上忍冬的花瓣,
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我想占为己有,
也没有任何人值得我深深地怨,
那身受的种种不幸我早已忘却,
依然故我的思想也纵使我难堪,
不再考虑身上的创痛,
我挺起身来,前面是蓝色的大海,点点白帆。
这是一首波兰诗人米沃什的作品。作为一个才华出众、挚爱祖国,但一生颠沛流离的天才诗人,米沃什的诗中有诸多的苦痛与困惑。但同样也有很多对自然与生命的深深热爱。
既描写苦难,又赞美世界,这两种度看似矛盾的生活状态交织在一起,共同演绛了诗篇的灵魂。
地球文明的星际移民阵营就好比诗中的“我”一般,即将过着漂泊不定的流浪生活,满怀苦楚,渴望早日回归家园,渴盼着这美好的一天,能够再次过上安定宁静的生活。
从全球各地,接连不断地有宇宙飞船和穿梭机摇曳着星火飞向太空,它们在空中渐行渐远,并逐渐黯淡了下去。这些是最后一批属于第一太空城集团的人,其中多数是科研工作者,他们在做着最后的准备。
这样的准备过程一直持续到傍晚时分,所有太空城和舰队才终于做好最后的准备,整装待发。
媒体并没有实时播放第一太空城集团离开太阳系的画面,因为这会撩拨起太多人敏感的神经。
夜幕逐渐降临,原晧宸早已经回到了星际探索联盟指挥中心。
在指挥中心里,正聚集着来自全世界的政府首脑,还有星际探索联盟的高层官员。
“总指挥官,还有各位领袖们。一切准备就绪了!”
原晧宸从容地告诉大家。
“好,很好!”总指挥官欣慰地说着,“很高兴,在我有生之年,能够亲眼目送地球文明离开太阳系。”
岁月不饶人,总指挥官如今已过耄耋之年,精力也早已大不如前,除了一些重大决策,多数具体事务早已经交由几位副指挥官负责。
“祝福地球文明,祝福太空城的每一位居民。”
“祝大家好运,一路顺风!”
其他政府领袖也纷纷表示了自己的祝福。
“那么,准备出发吧!”
原晧宸点点头,缓缓地说道。
经过为期两年的漫长讨论,各大政治集团对太空城市的社会结构和政治格局也已经达成了共识。
最终,所有的太空城市都建立实行了大一统的联邦制度。
因为,所有人都清楚,即使第二批太空城集团和第三批太空城集团也能顺利成行,也只有区区不足3亿人口。人类文明的火苗相对于浩瀚而冰冷的宇宙来说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构建更加高效的社会结构和政治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大一统的联邦制度,实际上是一种复合制的国家结构。中央政府即联邦政府与各联邦国政府的权力划分,由宪法明文规定,除非通过修宪,不能任意变更。双方在宪法规定的权限内,独立行使权力,不受对方干预。在双方法律发生冲突时,联邦宪法及法律高于地方宪法及法律。概而言之,联邦制是一种多中心的复合共和制。
不过,各联邦国政府之间的实力也有悬殊的差别,特别是中美俄等超级大国,几乎占据了太空城集团的70%以上人口。如何平衡各方的势力和利益,就如大象在钢琴键上跳舞,必定需要十分高超的政治技巧。
夜空中,人们可以隐隐看到一颗又一颗闪亮的星星,这些星星是距离地球较近的太空城市,每一颗星星上都承载着数十万的人口,它们马上就要离开地球,离开太阳系了。
在iea总部指挥中心的中央监控画面上,也充斥着太空城市的影像。所有的深空资源开发舰队、护卫战舰也已经聚拢在各自所属的太空城市周围。
“第一太空城集团,出发!!”
原晧宸终于下达了最后的指令。
监控画面上的太空城立即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甚至于,人们用肉眼都可以感受到夜空中的“星辰”在忽然之间,变得更加明亮了起来。
不错,正是安装在太空城上的无数台巨型黑洞发动机启动了。澎湃的动力会持续地推动着长达20公里的太空城加速向前,并逐渐脱离现有的轨道,飞向浩渺的宇宙星空。
“再见了,我的同胞们,再见”总指挥官的声音似乎有些哽咽,“祝你们好运,也祝整个地球文明好运!”
“再见了,再见了。我们一定会重新回到地球文明怀抱的!”
“只要地球文明一息尚存,我们终将奋斗不止!!!”
无数的消息从各个太空城传来,离别的时刻终于还是来临了。
“再见!”
原晧宸并没有在这个时候说太多的话,告别,一句话就够了。
第325章 最后的时光
第一太空城集团就这样离开了。
此时此刻,在全世界的每一座城市里,都有很多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来到空旷的地方,仰首望着星空。
因为,正在远去的太空城中,有她们的亲人或是好友。
从今以后,她们将经常遥望着夜空去想象亲友们的面孔。是的,再也无法相见了,这是无可改变的事实。
天空中闪烁着的星辰开始逐渐隐没消失,人们却还是静静的站在那里,抬起头仰望着天空。
压抑已久的哭声,终于在人群之中黯然响起
指挥大厅里也十分的安静,首脑们只是默默地注视着监控中心传回的画面。
太空城实在是太庞大了,它的加速过程将要持续很久很久。
根据设计,太空城最终的目标航速是0。2倍光速,即60000公里秒。即使所有的黑洞引擎全力工作,只能为太空城提供0。2米秒的加速度。按照这样的加速度,太空城要持续不断地加速将近10年的时间,才能够到达目标航行速度。
也就是说,第一太空城集团从今天出发算起,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至少要30多年才会到达位于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的沙之星。
不知道过了多久,天空逐渐变亮,拂晓来临的时候,天幕中闪烁着的星辰终于彻底消失不见了。
看不见了,再也看不见了。
人们终于失望地低下头,满心不舍地离去。
生活还要继续,工作还要继续,与伽马射线暴对抗的行动还要继续。
又一个十年计划开始了,第二太空城集团的建设工作接踵而至。
在第一太空城集团离开地球后的某一天,原晧宸和杜鲁尼克一齐来到了一个法国的小镇。
他们穿过教堂,来到位于后方的墓地里。
依旧是那一块雪白的花岗岩墓碑,上面用法文刻着墓碑主人弗兰克的名字和生辰。
原晧宸和杜鲁尼克分别为弗兰克献上一束洁白的鲜花,然后凝视着碑文,默然而立。
时光流转,距离弗兰克遇袭身亡已经过去了整整12年。
“弗兰克老大,你的遗愿马上就要实现了。”
原晧宸缓缓地说着。
“亲爱的老大,希望您在天堂能够安息!”杜鲁尼克也说。
在原晧宸的时间表里,只要第一太空城集团能够顺利抵达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星际移民的项目就算完成了最基本的目标。即使伽马射线暴爆发,也已经能够告慰弗兰克的灵魂了。
作为星际探索联盟的高级官员,地球文明的科学领军人物,原晧宸有资格选择进入任何一座太空城或者地心城市,以躲避随时可能到来的模式危机。
但是这一次,原晧宸并没有随着第一太空城集团离开。
一方面,他决定继续留守地面,为星际移民项目的第二个十年计划助力。
另一方面,在地球上还有令他难以割舍的亲人,原晧宸希望能够继续陪伴她们走过人生最后一段旅程。
虽然,从表面上看,原晧宸还处在活力充沛的青壮年,但实际上,他今年已经64岁了。
这一年,他的母亲已经90岁,父亲则是94岁。
为了方便照顾父母,原晧宸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将她们接到了自己的身边,即使工作很繁忙,他也会想方设法抽出一些时间来陪伴她们。
这一个周末的午后,阳光十分温和,虽不如日出时的娇嫩,也没有日落时的苍茫,但却像一位和蔼的母亲,多了一抹温馨的色彩,暖暖的,透着些温馨。
一位青年男子小心翼翼地搀扶着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草地上慢慢地挪动着步子。
天空蔚蓝纯净,阳光温馨柔和,绿叶像透明的小手掌,在微风中轻轻地舞动着。
原晧宸挽着母亲的手走在草地上,这个动作是多么的熟悉!还记得年幼时,母亲也是这样搀着他的手,慢慢地走在家乡的日月溪旁,穿过每一天的时光。
每一个生命都是一次独有的旅行,在这一次旅行中,感受着生命的意义,并感激生活的赐予。
第一太空城集团离开五年之后,即公元2099年3月,距离危机元年1969已经过去了130年。
截止当前,人类文明为了应对伽马射线暴突袭所做准备的实际进展如下。
地心城市建设进度:
已经建设完成的【地心城市】共有1600座,总计16亿人口已经陆续住进了地下城市,距离20亿人口上限还差20%;
其中主要国家建设进展为:中国建成180座,美国132座,俄罗斯111座,日本68座,印度45座,德国34座,英国29座,法国28座
星际移民项目进度:
已经建设完成的太空城市有482座(2104年内太空城市建造总数为600座,2114年内太空城市建造总数为800座。)总计1。7亿人口成为了太空城市的居民。
太空船坞数量总计10座。
深空资源开发舰队55只、护卫战舰1800艘等。
按照计划,第二太空城集团建设进度已经超过了61%,和第一太空城集团一样,所有新建成的太空城被原晧宸调配到太阳系中的各个主要星体背后,一方面可以防范伽马射线暴的突袭,另一方面可以继续采集相周边星的资源,为太空城日后的消耗做储备。
这一天,原晧宸来到了可可拉斯岛,星际探索联盟太平洋基地,生物生化研究院。
他这一次来有两件重要的事情。
第一,明奇博士的研究有了一些小的进展。
第二,带自己的爱人离开。
第326章 沉睡的基因片段
星际探索联盟太平洋基地,生物生化研究院院长,整个iea组织最负盛名的生命科学家明奇博士今年已经有将近90岁了。如果是其他人,90岁的年级或许早已经开始颐养天年。但是,明奇博士是个不折不扣的科学狂人,时至今日,他仍然坚持着科学研究,90岁还站在科学高峰上。
原晧宸再次见到明奇博士的时候,他还是披着一身白大褂,戴着厚厚的圆边框架眼镜,发白的头发围绕在地中海式秃顶脑袋的周围,看上去既滑稽,又亲切,由内而外散发着十分独特的魅力。
“明奇博士,您好!”
原晧宸问候道。一直以来,原晧宸对明奇博士这位科学前辈都十分的敬佩。
“好久不见了,晧宸君。”
随着年纪增长,明奇博士本就低沉的嗓音也愈发低沉起来。
“您还是那么精神饱满!”原晧宸夸赞道。
“霍霍霍~~”明奇博士开怀地笑了起来,“我已经是一个老头子了,说什么精神饱满。”
“您言重了。”原晧宸谦和地说。
“生老病死,时至则行。这是自然规律,人之常情。作为一个生命科学家,我还是很看得开的。”明奇博士云淡风轻地述说着,“唯一的遗憾,就是不能解开你身上的秘密!”
“这当真遗憾。”原晧宸缓缓地说。
“霍霍霍~~,我原以为在我有生之年可以弄明白你不老容颜的秘密,看来是做不到了。”明奇博士轻叹一声继续说,“你来看看这些样本吧。”
“好!”
原晧宸没有多说什么,顺手穿起白大褂,经过各种消毒之后,跟随着明奇博士走进了一间阴暗的,全封闭的实验室,实验室里到处都是恒温培养系统。
“这十多年来,我将你的组织细胞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实验研究,终于发现了一点点的端倪。”
明奇博士开始展示他的实验数据。
“前几年,我将你组织细胞中的dna单独分离出来,导入到其他人的去核细胞里,再进行培养。你猜结果如何。”明奇博士一脸微笑地卖起了关子。
“如何?你这是想克隆我吗?”原晧宸微笑着把问题抛了回去。
“霍霍霍~”明奇博士笑着摇头,“不出50代,这些细胞就都死光了。”
“哦,又恢复成正常人类的水平了。”原晧宸说。
“是的,令你永葆青春的原因与遗传物质本身无关,或者说不是主要因素。”明奇博士神情严肃地推断道。
“难道来自于组织细胞本身?”原晧宸反问道,“但这不太合理。”
“确实,根源也并非组织细胞本身,我猜想,是外力改变了这一切。”明奇博士补充道。
“外力?什么样的外力?”
原晧宸脑海中浮现出了多种可能。
“生命的微观世界和宇宙的宏观世界一样伟大!”明奇博士意味深长地说,“生物物质的化学本质是什么?这些化学物质在体内是如何互转化并表现出生命特征的?生物大分子的组成和结构是怎样的?细胞是怎样工作的?基因作为遗传物质是怎样起作用的?什么机制促使细胞复制?一个受精卵细胞怎样在发育成由许多极其不同类型的细胞构成的高度分化的多细胞生物的奇异过程中使用其遗传信息?多种类型细胞是怎样结合起来形成器官和组织?”
明奇博士十分感慨地抛出了一连串深奥的问题。
“科学很伟大,生命真奇妙!”
原晧宸微笑着说出了明奇博士的口头禅。
“我认为,有一种神秘的,我们暂时无法理解的外力,激活了你的dna遗传信息中原有的优异基因片段。”明奇博士继续说。
“原有的优异基因片段?”原晧宸略显讶异地反问道。
“上个世纪,dna双螺旋结构被阐明,开创了科学技术的新时代,揭开了生命科学的新篇章。随后,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基因以及基因表达的调控相继被认识。从此,我们才认识到,掌握绝大多数生物命运的东西就是dna和它所包含的基因。”
“然而,人类染色体中锁蕴含的遗传信息是极其庞大的。目前,生物学界可以确定的人类的基因信息大约为23000个,只占dna序列总长的不到10%。剩下来的绝大部分难道就都是毫无用处的垃圾?我并不这么认为,人类生命的许多奥秘也许就隐藏在这些看似垃圾的dna片段中。”明奇博士颇为肯定地继续说,“所以,在我们的遗传物质里还有很多好的,或者是不好的未知基因片段并没有直接表现出来。”
相关的知识,原晧宸也是了解一些的。
虽说人类dna中部分“垃圾”的来源是可以解释的,比如来自其他入侵的病毒dna在某种特殊的机制下嵌入了人类dna中,但是已经不能活动,没有任何作用。另外,还有一部分来自进化过程中失去的器官,比如人类没有尾巴,但是长尾巴的基因仍然存在于人体的dna中。
但是,原晧宸也不会认为这些未表现出来的dna信息是彻底无用的。与其把它们叫做垃圾,原晧宸更愿意把它们称为dna中的暗物质。
“晧宸君,你还记得端粒酶吗?”明奇博士问。
“记得!”原晧宸答道,“在癌细胞和生殖细胞内,产生出的端粒酶,能修复细胞分裂时发生在染色体端部的损伤,使伤口得以弥合,每次分裂之后,都能重建端粒,因此避免了细胞分裂过程中端粒逐渐消失的趋势。”
“不错,产生端粒酶的基因存在于人体所有的组织细胞之中,可是,为什么它只在癌细胞和生殖细胞里表达了出来。这背后隐藏的原因是什么?”明奇博士瞪大了眼睛,望着原晧宸问道。
“请指教!”原晧宸当然不知道答案。
“指教!?”明奇博士一愣,连忙摆手说着,“没法指教,没法指教!这就是困扰着我的终极难题。朝闻道,夕可死!如果我知道答案,我此生便再无遗憾了。”
“那么,就是你之前提到的神秘力量激活了这些沉睡的基因?”原晧宸反问。
第327章 未知的生物酶
以明奇博士,或者说地球文明目前的科技水准来说,并无法确定,究竟是什么原因唤醒了那些沉睡的基因。
“这是我的猜测,会不会是利用了暗能量?我记得造物主有提到过暗能量的概念,当初你在【晧宸陨石】里也曾经发现过暗物质。”对此,明奇博士只能天马行空地找答案。
“理论上是有可能的,创世纪人工智能的非实载体就是借助了宇宙中的暗物质和暗能量。”原晧宸若有所思地说,“但是十分可惜,自从暗物质发现起来,我们却始终在此领域未有寸进。”
暗能量是驱动宇宙运动的一种能量。它和暗物质一样,满满地占据了整个宇宙空间,且都不会吸收、反射或者辐射光。
十分讽刺的是,暗能量的无处不在,反而让人们很难意识到它的存在。天文学家们,一直以来只能通过观测一些宇宙结构和物质受引力的影响以及能够探测到的辐射来研究这一概念。
暗能量与物质不同,它是均匀分布的,不会在某个地方聚集成团。不论是在你家的厕所,还是在星际空间,暗能量的密度都完全一样,约为1026千克立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