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位面之纨绔生涯-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蓉娘抱着昏迷的幼娘默默哭泣,秦茂去叫了大夫过来,大夫诊断之后给喂了药,说明天就能醒来,没有大碍。
一家人这才放下心来。
秦观洗漱之后,精神却带着几分亢奋,听说别人杀人有这样那样的不适,可为何自己却是感到兴奋呢。
难道自己骨子里有嗜杀的因子吗。
看到有些担心的依人看着自己,秦观坏坏一笑,将她抱到怀里压在身下,紧接着房中响起靡靡之音。
……
发泄之后,秦观抱着依人睡了过去。
秦观回家睡觉,杭州府却忙了起来,被拐几十个孩子,这可是大案,就连林知府也不敢怠慢,亲自坐镇连夜彻查。这一夜,杭州府周边几县衙役,州府军营出动,将那些拐子窝点整个扫荡了一番。
林知府看着满桌的卷宗,大发雷霆,几个县令当场被申斥,“这样的拐子团伙,在本地扎根好几年,掠走孩子上百人,竟然没有一点发现,要不是秦观家眷被掠,如今还不知道,这是各县的失职,也是府衙的失察。”
“加派人手核查孩子家人的情况,以前被掠走的孩子,也要加紧追查,务必将这伙贼人全部抓捕归案。”
这时有人问道:“大人,秦观打杀了几十人,是否要叫来问问。”
林知府瞪了那名官员一眼:“就算那些拐子不死,老夫也要送他们上断头台,如今死了正好,以反抗拒捕落卷。至于那些断手断脚的,让狱医简单包扎一下就好了,死活就看天意吧。”
天意,是人意吧。
四肢打断不给用药,下场肯定是个死啊。
不过却没人会去可怜这些人贩子。
可能那些秋后问斩的犯人,卷宗还要送到皇帝跟前审阅核定,可是这些病死在狱中的,根本没人会在意。
第二天早上起来,秦府别院传来孩子的哭声,幼娘醒来发现在姐姐怀里,哭了一阵,吃过早饭也就好了。
秦观让二宝拿了1000贯钱,熊二护卫着一起去城南帮送钱,说道做到,人家出了力,王大锤还因此受伤,这钱必须给。
王大锤包扎了肩膀,看到二宝过来笑呵呵的迎接,这可是送财童子啊,昨晚经历的那一场大战,估计这辈子都忘不了,之前觉得秦观不好惹,是因为他的举人身份,可是那晚看秦观杀人的样子,那哪是读书人,分明就是个杀神啊。
昨晚被官府盘问了一晚上,将事情前前后后的说了,还见到了林知府,最后竟然得了官家老爷的夸奖,他这辈子都在泥里打滚,见到周捕头那样的人都要低三下四的,哪有过这样的待遇。
突然就成了好市民,感觉自己变成好人了。
王大锤现在再想,要不以后少做点缺德事?
就在此时,秦家大门外来了一对中年夫妇,还牵着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来到秦家门前直接跪了下来。
中年男子大声说道:“感谢秦官秦举人的救命大恩,我王林一家永世感念。”
说完拉着妻子孩子砰砰砰的磕了三个响头。
街上的人都十分惊讶,“这是怎么了。”很多人围过来,在旁边不明所已的议论。
辛老三听到外面动静,打开门看到门口跪着一家三口,很是惊讶,赶紧上前问道:“你们这是做什么,有什么事情站起来说。”
中年人站起来说道:“昨日我家的小女儿丢失,家中所有人焦急万分,今天早上接到官府通知,原来是被拐子掠去,官府说是昨晚秦观秦举人救了所有被拐孩子,我王林特地过来给秦观秦老爷磕头感谢。”
中年男子这一说,周围围观的人顿时恍然。
原来是秦观救了人家的孩子,人家过来感谢的,这也正常。
可就在这时,又有几对夫妻过来,看到秦府大门,直接下跪磕头,有人喊道:“感谢秦观秦老爷救我一家苦难,恩同再造。”
“感谢秦老爷救我孩儿脱离苦海。”
“……”
一下下的磕头,一声声的感谢,让围观的人为之震惊,看来还不止一个,这是救了多少人啊。
辛老三不敢怠慢,赶紧跑进院子去禀报大公子和秦夫人。
秦蔚和秦夫人一听,也是十分诧异,他们可不知道昨晚秦观做了什么,秦蔚立刻出来,此时外面已经跪了不下十几对夫妻。
秦府外围观的人越来越多,里三层外三层的。
秦蔚拱手为礼,带着疑惑问道:“各位相亲请起,我二弟没有在家,不知道这是为何。”
这时已经有信息传来,很多消息灵通的人已经知道了昨晚发生的大事,一个相熟的巡街出来,对秦蔚道:“秦举人,是这么回事,昨晚看灯秦二老爷不是丢了一个婢女吗,后来秦二老爷亲自带人追查,追到一处拐子窝点,可那些人已经将秦家婢女带上船,秦二老爷一路追去,与贵府熊大熊二两位壮士一起,将一船的强人都打杀了,救出几十个孩童。”
“后来官府继续追查,查出了好几个窝点,据说救出了上百个孩子呢。”
听到巡街的话,围观的百姓顿时轰然。
“秦二公子竟然救出了上百个孩子,难怪这些人一早就来磕头感谢呢。”
“……”
第120章 万家生佛
“救一人就如同救了一家啊!”
“是啊,前年我街坊刘老七家的男娃丢了,刘老七的媳妇后来就疯了,整日满街找孩子,最后不慎跌入河中,淹死了。刘老七现在成了鳏夫,原本和美的家庭,就这么完了。”
“我娘家一个哥哥,一个女娃儿丢了,如今已经过去十来年,可是依旧念念不忘,估计到死也忘不掉了。”
这时那名巡街又炫耀似地说道:“你们不知道,我一个做衙役的兄弟昨晚参加了抓捕行动,昨晚秦二公子大发神威,据说一把长剑砍死了十几个人贩子,那场景,血流成河啊!要知道那些人贩子可都是有武功的,周捕头都不是对手呢。”
“而且啊,那些没死的也没有落好,都被熊大熊二两位壮士,给断了手脚四肢,如今情形那叫一个惨啊。”
围观群众轰然叫好。
“那些天杀的人贩子,就应该打死他们。”
“断了四肢便宜他们了,应该直接剁碎了丢到钱塘江里喂鱼。”
“二公子做的好。”
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渐渐的人们都知道了这件事情,秦家门前的这条大街都已经被人群挤满,比那日秦蔚秦观两人同时考中举人还要热闹。
“都让让、都让让,又有人带着孩子来磕头了。”
“这已经是多少了?”
“好像是第81个了。”
“我的天啊,这是万家生佛啊。”
秦府外面的人越来越多,秦蔚赶紧让人去通知秦观,秦观听了这个消息也是一愣。
有这么夸张吗!
他当时主要是为了救幼娘,救那些孩子只是机缘巧合而已,却没想到引起这么大的轰动。
带着熊大熊二来到秦府,众人看秦观过来,自动让开一条路,很多人鼓掌叫好,齐齐夸赞秦观做得好。
那些被救孩子的家长,终于见到秦观,再次磕头感谢,秦观赶紧让熊大熊二将人搀扶起来。
“各位毋须谢我,我也是因为要救自家女眷,才会机缘巧合救了各位的孩子,是那些人贩子可恶,想必官府不会放过他们,如今孩子受了惊吓,各位乡亲还要好好安抚一下孩子。”
秦观虽然说的随意,可是这些人知道,如果没有秦观的出手,官府又哪能追查的到,他们的孩子终究还是秦观所救。
“秦老爷,您的大恩我们一家永记于心,回去后必定给您日日祈福,保佑您万事顺泰,长命百岁。”
“您的恩德必不会忘……”
听到这些孩子家长如此说,那些围观的人也都纷纷夸赞秦观。
秦观也没想到,这件事情让他在杭州的威望大增。
这不比诗词示人,让人仰慕敬慕,这是真真实实的救了几十家的大恩德,最容易让底层百姓们记住。
秦观不知道,这件事情还没完。
后来整个杭州的百姓,几乎都知道了这件事情,再加上秦观名头,接连考中秀才举人,还是有名的诗词大家,竟然敢杀人,自然引得很多人好奇传播。
后来又有说评书的将这件事情编成段子,在茶楼酒馆评说,百姓们还非常爱听。
评书先生嘴里,秦观的形象已经变了。
成了口能吟诗作赋,手能持剑杀人的诗仙人物。
有人赞道,这不就是青莲先生吗。
秦家门外乱了好一阵,秦观才劝走那些人,人群渐渐散去,秦观回到家中。
秦夫人看着自己这个儿子,说道:“我听了昨晚的事情,虽说你做的有些鲁莽,可是却也是为了家人,又救了百十个孩子,这是积功德的好事,娘就不说你了。”
秦观嘻嘻一笑,“那我就谢谢娘了。”
秦夫人白了他一眼,然后说道:“就算今天你不来,我本也打算叫你回来,有件事情要告诉你一声。”
“是父亲来信,让我和哥哥进京吗。”秦观拿起一块芙蓉糕咬了一口,这芙蓉糕做的还挺好吃。
“不是,是关于你未婚妻韩玉卿的事情。”秦夫人语出惊人。
“咳咳咳……”秦观被这个消息弄得咳嗽了起来。
“你这孩子,吃东西慢一点。”秦夫人抚着秦观的后背说道。
老娘提到未婚妻韩玉卿,让秦观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那日在兰芳苑,一拳将他打晕的那个韩玉。
当时秦观确实没有往韩玉卿身上想,那时他刚刚附身不久,脑海里很多记忆还没来得及梳理,可是在第二天,秦观回想起两人的话语,以及那韩玉卿的言谈举止,再加上她的名字韩玉,秦观有八成把握,那个韩玉就是自己的未婚妻韩玉卿。
调戏未婚妻,还被自己未婚妻一拳打晕,真丢人啊!
“娘,韩玉卿有什么事情。”秦观问道。
秦夫人轻轻叹了一口气,说道:“原本我打算,等你与你大哥考完会试,不管成绩如何,也该给你们完婚了。”
“你大哥那边已经说好,今年七月初八正式举行大礼,我就打算着,你也考中了举人,岁数也差不多了,就打算给你将婚事在八月办了,可是韩家却拒绝了。”
“拒绝!韩家要退婚吗?”秦观惊讶道。
我靠,退婚流啊有木有!!!
秦夫人拍了他一下,没好气的说,“退什么婚,韩家回信说,玉卿要去边疆带兵,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所以暂时不能确定婚期。”
秦观一惊:“上战场,她一个女人上哪门子战场。”
秦夫人叹了一口气道:“明日一早玉卿就要离开杭州,去雄州信安军报道。”说完看了看秦观,起身离开了。
秦观有些愣怔。
冬日清晨的杭州城,周围飘散着一股薄薄的雾气,呼吸一口觉得有些凛冽,一片枯黄的叶子被风从枝头吹落,掉在地上,滚了几滚,躲到了墙角里不动了。
秦观踩在青石板上,一步一步的往城东而去,身后跟着二宝,手里还拿着一个小包裹。
韩府外,却是一片热闹场景,大门外一溜十几辆大车,无数身穿盔甲的士兵在进进出出搬运东西。有人牵出马匹套上马鞍,整理行装,秦观远远的看着他们有条不紊的忙碌。
就在这时,站在门口的一个身影映入他的眼帘。
一身女士劲装,身后披着猩红色的披风,看侧脸一片白皙,就在秦观要再仔细打量时,女人好似察觉了什么,忽而转身看向秦观这边。
秦观与那双妙目在清晨的空气里交汇。
第121章 韩娘子出征边疆
韩玉卿愣了愣,她认出了秦观。
那个以前杭州有名的纨绔,那个在兰芳苑调戏她被她一拳打晕的家伙,那个如今考中举人功名,又被无数人追捧的“小诗仙”。
她的未婚夫,秦观。
韩玉卿顿了顿,大步往秦观这边走来。
秦观看着这个容貌清丽绝美,一身兵甲劲装的女子向他走来,他现在已经无比肯定,韩玉卿就是韩玉。
韩玉卿走到秦观跟前,一双略带英气的妙目看着他,用带着几分清冽的语气说道:“你怎么来了。”
“听说你要去边疆打仗,我来看看。”
两个人并不熟悉,可是说出的话却又并不显得陌生。
看了看远处那些忙碌的兵丁,秦观说道:“为什么要上战场。我是说,你一个女人为何去战场,我觉得女人就应该远离战场。”
战场是残酷的,古代战场更加残酷百倍,秦观就觉得,一个女人不应该去接触这种残酷的事情。
“因为韩家是武勋世家,因为我是韩家人。”
韩玉卿顿了一下,说道:“年前边境发生了一场战斗,辽人犯边试探,我父亲和哥哥带兵出击,却误中对方埋伏,父亲被流矢射中,哥哥的一条手臂断了,恐怕再也握不得刀枪,如今信安军没有统兵之人,只能我去。”
生而为人,谁不是在红尘中挣扎,为家人,为朋友,为了所有一切值得的。
秦观从二宝手里拿过小包裹递给韩玉卿,“我这里有一些比较好的伤药,对付外伤发炎、发烧之类的病症有奇效,我在里面已经写了服用的方法,希望对你有用。”
韩玉卿接过小包裹攥在手里,很认真的看着秦观道:“以前,虽然我们有婚约,可是那个纨绔的秦观,我看不上!”
秦观大囧,这女人说话怎么这么直接。
“不过最近你却改变很多,我不知道是什么让你改变,不过却是好的,我已经在心里试着接受你,毕竟我们的婚约是改变不了的。”
说到这里,韩玉卿突然凤目一立,盯着秦观道。
“那个叫依人的女子,你可以养做妾侍,不过你记住,只要我还活着,我就是大夫人,如果你再敢拈花惹草,别说你是举人,哪怕你以后考中进士,我照样敢打你。”
不等秦观说话,韩玉卿一撩披风,转身就走,那叫一个潇洒,秦观瞪大眼睛。
这个妞,好有个性啊。
大赵国还有敢打丈夫的妻子吗,我怎么不知道。
自己这是遇到了什么奇葩未婚妻。
日头出来,渐渐驱散薄薄的雾气,今天应该是个好天气。
韩家的车队已经收拾完毕,十几辆大车,还有上百名韩家的亲兵,随着一声令下,整齐列队向着城门方向而去。
小霜牵来两匹马,韩玉卿接过缰绳,一个垫步轻松跨到马上,动作潇洒无比,把缰绳一拽,身下那匹枣红马向着秦观这边小跑过来。
秦观看着过来的韩玉卿,不知道她还有什么事情。
枣红马停在秦观面前,韩玉卿有些居高临下的看着秦观道:“你是男人,有本事就真考个进士回来,等你什么时候有能力维护秦家,维护我韩家的时候,我在家中相夫教子又如何。”
韩玉卿说完,不等秦观答话,拨转马头追着队伍走了。
一直到韩家车队转过街角彻底消失不见,秦观才收回视线。
韩玉卿走后第二天,秦观也在准备行囊,父亲秦彰来信,催促他们兄弟俩尽快进京,以备三月会试。
虽然距离会试还有两三个月时间,不过现在出发也不算早,有些路远的举子为了参加会试,提前半年就出发来京城,有些为了提高名气,甚至提前一两年过来。
这次去金陵,秦观不可能带着洛依人,如果他老爹秦彰看着他带一个妾侍一起来赶考,估计会家法伺候。
不过别院这边有管家秦茂照看,秦观还留下了熊二负责安全,应该没问题。
秦观又叫来周泰祥,对生意交代了一番。
如今周泰祥已经在金陵城,以及苏州、无锡、镇江和扬州这五地开始建设金玉楼,现在还只是小规模的经营,先站住脚再说。
此前两人虽有了主仆名义,但金玉楼依旧是周泰祥自己的产业,可是随着生意越做越大,周泰祥主动提出将金玉楼合并过来,秦观见周泰祥真心实意,同意了这个请求。
秦观以现金宝物出资,占股8成,周泰祥以金玉楼占股2成,随后还签订了协议,名字依旧叫泰祥金玉楼。
家中安排妥当,秦观带着二宝和熊大,和哥哥秦蔚一起告别母亲和奶奶,登上了前往金陵城的大船。
京杭大运河南起杭州北到涿郡,可以说是古代中国的一条运输大动脉,服务于华夏的经济、政治和军事用途。
一路坐船经大运河入长江,五日后终于抵达金陵城。
金陵秦家的管家带着两辆大车前来接人,秦观坐在马车里,挑帘看着这座大赵国的都城。诸葛亮第一次到金陵,便惊呼:“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
秦蔚在这里住了两年,对京城非常熟悉,笑着对秦观道:“等明日,邀上三五个好友,带二弟你去看看玄武湖、鸡鸣寺,晚间可游览秦淮河。”
秦观一笑,说道:“大哥在京城两年,不知道可有相好的花魁。”
秦蔚指点着秦观骂道:“你以为都像你一样,随便几首诗词就能骗到花魁委身吗。不过二弟,你的诗词应该已经传遍金陵,如果你到秦淮河,亮出你小诗仙的名头,我估计那些花魁名妓们,会上赶着邀请你呢。”
两兄弟一路说笑,马车就到了凤鸣街秦家宅院门前。
秦蔚道:“隔着两条街,就是乌衣巷,这里距离秦淮也只有一刻钟的路程。”
秦观道:“有时间一定要去乌衣巷看看,领略一下‘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的景致。”
两人聊着进了秦宅,这处宅院算不得大只有三进,到了正厅秦观就看到一脸严肃的老爹秦彰正坐在正厅等着他们。
第122章 入京会试
秦观和秦蔚见到老爹,赶紧上前见礼。
秦彰点点头说道:“其他的事情让下人们去安排就好,你们兄弟随我去书房。”
父子三人来到书房,秦彰坐在主位,秦观和秦蔚坐在旁边的椅子上,看着父亲。
秦彰仔细打量自己两个儿子,脸色稍微缓和了一些。其实现在他对两个儿子还是比较满意的,大儿子秦蔚为人正直憨厚,才情虽然有限但读书却知道用功。
二儿子秦观以前一直是他的心病,总以为以后会变成一个纨绔,可是没想到,短短一年时间,却接连考中秀才举人,更是在诗词一道上表现出了惊人的才华,有了小诗仙的名头。
妻子来信说,如今秦观也知道用功了,这几个月在家中基本上都是闭关读书。
至于说找了一个花魁小妾的事情,年轻人谁不风流,秦彰到不觉得有什么,只要不影响学业就行。
“今年会试时间已经公布,定于三月十八开考,时间为三天,距今虽还有三个月时间,可也转瞬即过,所以你们兄弟两在这段时间,不得随意出去玩耍,要将心思用在读书上。”
最后一句,秦彰是看着秦观说的。
很明显,老爹主要是在警告自己呢。
两人赶紧应下。
接下来秦彰开始给两个儿子讲解会试情况,他是进士出身,一些经验正好传授给两个儿子。那些要参加会试的考生,也都会找一两位进士或者曾经参加过会试的考生,了解会试方面的内容,以做到心中有数。
“会试不同于院试、乡试,会试只考经义、策论和诗赋三项,经义五题,策论两题,诗赋各一首。所以你们主要在这三方面下工夫。”
“经义你们都考过,以经书中文句为题阐明其义理,主要看你们对经义的掌握和理解,这方面我不多说。”
“诗赋最看天赋才情,讲究临场发挥,这方面我也不多说。我主要和你们说说策论题。”
“策论是什么,策论就是议论当前政治问题、向朝廷献策的文章。你们答策论时,要记住几个要点。”
“答题时要分条析理,解纷排难,于立谈之间树声望。要赢得考官对你的注意赏识,就要多写自己的观点,一事一议,一篇文章只表达一个观点,简洁而有力,犀利而练达。”
“当然,也要注意主考官的喜好,今次主持会试的,是曾毓曾相公,曾相公是首相,他的治国理念就是重商业发展,对茶、盐、铁、酒实行专卖。鼓励商贸流通,加强海外贸易,注重商业规则,增加财政收入。”
“设立‘安济堂’收养鳏寡孤独者,救助了无数受苦百姓。”
听到这里,秦观怎么听都觉得这位曾毓曾相公是一个治世能臣,秦观记得自己的秦家可是依附沈峥沈相公的,沈峥和曾毓是死对头的事情可谓尽人皆知,难道自己这边是奸臣一派的。
可秦彰接下来的话,立马推翻了秦观的想法。
“可曾毓此人却又为人奸诈、为官贪腐、拢官拢财、把持朝政,党羽遍布整个大赵国,如有不和着,必以狠辣手段攻讦之。”
“年前曾毓过寿,送礼的马车堵了三条街,据说那天他收到的贺礼,价值就高达几百万贯。”
“这些还不算,最主要的是,对于对我大赵国威胁最大的辽国,他却是主张划地求和,不主张动兵,年年纳贡称臣。而对我大赵国军方,却又各处派遣监军,严格控制军需,又令监军管控军权,致使那些打仗的将军竟无指挥之权。”
“辽国屡屡犯边试探我国,掠走百姓粮食无数,边民民不聊生,你们可知那曾毓在朝堂上如何说,他说这不过是疥癣之疾,辽人抢了粮食过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