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种田]一口田,衣禄满-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满哥儿是如何想到的?”
  “嗯,其实只是我见豆腐看上去,好像没煮熟的蛋清一样,就想着若是煮沸了豆浆,是不是真的能看见如同蛋白一样的豆腐。”
  “想的不错。”
  “那,阿么,这个豆腐,咱们能不能拿到镇上卖?”
  “做买卖?你让阿么想想,这事我得跟你爹爹商量。”
  阿么虽然没有立时答应,却分明显得意动,陆满便不再多说,待回头再看,豆脑竟给陆盈偷嘴了不少。
  其实,要制成成品豆腐或是豆腐干,还差一道压除水分的步骤,但陆满不打算这次就说出来,事情总要一步步来,一次到位总不好解释。
  陆盈被警告了不许将今天看到的说出去,他虽贪玩些,却并非不懂事的,见阿么语气严肃,自然十分上心。
  晚上陆青回来后,一家除了未归的陆宽都吃了这种新豆腐,饭后,梁安就和陆青说起这事情。
  “我想着,地里的事我也帮不上什么忙,倒不如农闲的时候,支个摊子,也算贴补家用了。”
  “我只是不愿你太累,家里一年靠地里也够了。”
  “我明白,可是看你每天这么累死累活,我不心疼?况且,宽儿现在进了府学,以后未必不能更进一步,开销只会越来越大,这次好不容易有个路子,也不费事,若让我白白放过,我可不甘心。”
  “行吧,让小二子帮你,你要是累了,就回来。”
  “拉倒吧,还是让满哥儿跟盈哥儿轮流给我打下手吧。”
  “你拿主意吧。”
  事情一旦定先来,后续工作也就快了。好在镇上离着秦家村不远,只是为了赶早市,得天不亮就起。
  远景镇每年四月初二和八月初六有两次大集,陆家孩子都跟着来过,但像这样的早市陆满还是第一回来。
  远景镇毕竟不是城里,一个镇上的人几乎都是沾亲带故的,也没什么抢占摊位的事,多是与自己熟识的人靠一靠。
  梁安挑了一处,旁边是个烧饼摊子,摊主是夫妻两个,也是秦家村里的。
  装着豆脑的木桶盖子一掀开,豆香味飘了老远,本来在旁边铺子买饼的人伸头一瞧,见豆脑水水润润的样子,立马觉着口干,好奇问道:“这位么么,你这卖的是什么?”
  “这叫豆脑,自家用黄豆熬得,新鲜得很。”豆脑是陆满提出的名字,一来也是为了同这里的豆腐区分,另一方面也是保密的需要,毕竟豆脑这名字闻所未闻,豆腐又未普及,常人很难将二者连到一起。
  “怎么卖?”
  “一文一勺。”这里的烧饼是一文一个。
  “倒也不贵,那来一碗。”梁安给舀了两勺,装了满满一碗,那人接过木碗,找地儿蹲着一顿吸溜,“真不错。”
  有了第一个人尝试,后面要豆脑的人越来越多,有立时就吃的,也有附近铺子里拿个碗出来买了端走的。不少人也是觉得吃着烧饼嫌干,单喝一碗豆脑又不当饱,所以连带着旁边的烧饼摊子生意也好了不少,摊主笑得合不拢嘴。
  全部卖完了,烧饼摊主还不住的念叨:“梁么么明日还一道啊。”
  回到家里,关上房门,陆满陆盈跟着阿么数钱,足足数了三遍,梁安才相信自个儿一个早上就挣了一百五十文,这可是实打实的利润,黄豆是自家种的,除了点卤的石膏,和那点子调味的佐料外,再没什么成本了。
  “阿么,我去把豆子泡起来,我看今天豆脑都不够卖,要多泡点么?”
  “行,那再添一升豆子,两升应该够了。”
  事实证明,哪怕多了一倍,也依旧不够卖,现在天凉,早上喝一碗豆脑是滋润又暖胃,还有好几个看着管事模样的人提着食盒来买的。
  最终,陆家豆脑的收入稳定在五百文左右每天,不过后来家里豆子都用完了,去村里收黄豆算是项支出,杂七杂八折下来,也总有四百来文的进账的。
  陆青完全没有想到自家媳妇的小摊子居然能赚这么多钱。
  转眼就进腊月了,随着天气渐渐转冷,陆家的豆脑摊子的生意愈发好起来,现在摊子前已经多了几张条凳。
  陆满这两天倒是没跟着阿么出摊,因为陆青常常不放心地非要跟着。
  “三哥,三哥,枣子来了!”陆盈的声音穿透力一如既往地强。
  “满满!”
  “枣子自己一个人来的?”
  “盈盈带我来哒。”
  陆满看着天色,差不多快要午时了,今天是阿么最后一天出摊,也顺带购置些年货,估计一时半会儿也回不来。
  陆满干脆拿了早上留下的豆脑热热,端出来给三个人作了点心。
  “满满,这个豆脑很好吃,可是会饿。”枣子一脸纠结,似乎很难取舍。
  “没事,三哥还蒸了糕。”
  吃完了,三人帮着收拾了灶间,就搬了小板凳坐在堂屋里闲聊。
  “三哥,我老觉得豆脑吃多了跟水似的,没啥嚼头。”
  “你当吃肉呢,还要嚼头?”话是这么说,陆满倒是想着,是不是年后把真正的豆腐弄出来。
  “枣子觉得豆脑很好吃呀。”
  陆盈翻了个白眼,对于枣子这种对食物完全无追求的行为已经不抱希望了。
  “不过你要是嫌豆脑水太多,我倒是有办法试试。”
  “真的?”
  “等阿么回来再说。”
  “哇,满满好腻害。”
  “还什么都没做呢厉害什么呀瞎起哄!”
  “枣子就是知道,满满比盈盈腻害,好多!”
  陆满有些头疼,自家这个小弟也是够了,枣子这样的软绵绵都能跟他拌上嘴,这性子真是跟个撩火棍似的。                    
  作者有话要说:  嗯,作者家介里吃的豆脑都是咸的,所以就不费心思写甜口味了,因为米吃过。
  昨天去外公家看望他,顺便问问农时习俗啥的,结果,农事方面作者已经绕晕,打算一如既往地抱度娘大腿,至于习俗?哼哼,外公啊,我们村真的还在中国南方呆着么?举例:
  某:公公(第一个字上声第二个字阳平,真不是我恶意港台腔啊,我们这边孩子都这么叫啊,而且我家方言和普通话只有这两声调相似啊,说起来都是泪!)我们夏至吃什么啊?
  外公:饺子!
  某:可是都说冬至饺子夏至面什么的……
  外公(不屑):瞎唬(haxia这么念,方言讲起来非常气势!同扯淡。)
  某:公公,小年是腊月二十三不?
  外公:二十三么是送灶哎,小年是正月十五!!!
  所以,作者比较懒就按家乡规矩来了啊。
    
    ☆、第十一章

  腊月一过了二十也就快了,今年虽说后三个月因为豆脑摊子挣了不少,但今年过年梁安显然没有显摆的心思。
  顶多是自家吃食上稍好些,去各家长辈的年礼除了族长家的多了几样其他都跟往年一样。
  成品豆腐陆满还是给弄出来了,因为陆盈的“有嚼头”的需求,借口倒是好找的很,不过同样为了与本地豆腐区分,阿么做主用了“唐腐”这个称呼——本来想用枣子的“豆布”,阿么没同意。
  至于做法,完全不需要陆满烦心了,么么和哥儿在厨艺上的天赋实在是很玄妙的东西,陆满只需稍稍提一提想法就行。煎炸炖煮,陆家的晚饭连吃了五天唐腐,还不带重样儿的。
  开油锅的的那天,陆满提议将唐腐捏碎和到肉糜里,做唐腐糌肉,这是陆满前世过年时的做法,因为吃着没有全肉的油腻,其中的豆腐又吸收了肉的荤香,所以颇受欢迎。果然,陆家老小都爱吃,而由于掺了唐腐,今年的糌肉数量也多了许多。
  过年忙起来实在要人命,正月初二拜舅舅,可要真论起来,秦家村里几乎都是陆青的舅亲,就连老族长,虽说陆青顺着阿么叫他一声叔公,但族长家的两个儿子他都是叫舅的。
  好容易到了初三,这天是出嫁的哥儿回阿么家的日子,陆家总算可以歇歇了,这一歇,梁安就想起件事来。
  关上房门,把家里所有的存钱罐子都翻出来,梁安数了数,除了些散碎的铜钱,整数的足有一百二十贯钱,这都是自家的地拿回来之后四年攒下的,加上这三个月摊子的进项,合起来一百五十贯。
  梁安看着手里的钱,便把心思都跟陆青说了:
  “青哥,满哥儿弄出来的唐腐,不像豆脑,支个摊子就能卖的,我想着,是不是能在镇上盘个铺子,把这唐腐弄成吃食来卖。”
  “我看行,这些换成银子,估计能有个一百二十多两,盘个铺子该够了,先不急,等过了十五我到镇上问问。” 现在世道太平,一两银子能值到一千二百钱,说起来当时秦边的银钱里族长也是自己添了些的,否则哪能换到二十两。
  “我听你的。”
  都说“上灯元宵落灯面”,正月十八,吃了面,这年算是彻彻底底过得差不多了,陆家开铺子的事情也渐渐提上日程。
  这件事陆青和梁安都没打算瞒着家里的孩子,在他们看来,老大老二是爷儿,今后都要顶门立户的,家中大事也是要问过他们的意思,哪怕他们多半没有异议。而陆满陆盈两个从头到尾都参与了豆脑和唐腐的事,理应知道。
  正月二十这天,陆青天不亮就往镇上去了。
  盘铺子陆青也是头一回,到了镇上也没什么头绪,正着急呢,倒真给他想起一个人来。
  走到南北货行的时候,人家也刚开门没多久,还没什么人。
  伙计倒是认得陆青,当时陆青送秦边来的时候两人还说过话。
  “这不是陆大哥么?怎么有空来镇上了?”
  “哦,是这样,我有些事,想麻烦马掌柜,不知他可在?”
  “哟,你真是来的巧了,咱们掌柜正打算出去一趟,你要是过两天来还就真碰不见了,你稍等。”伙计给他到了一碗茶,便去了里间。
  不一会儿,马掌柜就出来了,一见陆青,也挺高兴。当时陆青帮了秦边一把,也算间接给他机会让他还了好友当年的恩情。两人在一起喝过几回酒,聊得来,交情不错,关键是陆青这人聪明却是真的厚道,像马掌柜这样成天绕心思的人自然愿意与他交好。
  “我三请四请你不来?今天是难得肯露脸了啊?”
  “这能怨我么?前几个月农忙,后来得闲了,你倒出门儿了,我想来不也得找的见人么?”
  “行行行,还都是我的错了。”马掌柜说着将陆青引进里间,两人坐定后,才道:“我听说年前时候,你家那位卖的什么豆脑的挺不错,镇上不少夸的,我还想尝尝呢,怎么没见了?”
  “你要想吃还去什么摊子啊,下回直接去我家,给你做新鲜的。”
  “行,这话我可记着了。”
  “不会忘得的,对了,说正事儿,我今天还就为这个来求你帮忙的。”
  “你说。”
  “这样,我想在镇上盘个铺子,做些吃食生意,我家的手艺不错,他是个细致人,我是不肯让他下地里的,可他自己又不肯在家闲着,这些年也不像之前那么艰难了,我就想,干脆盘个铺子让他找个事做。你人面广,给我留意留意。”
  “多大事啊还‘求’?你要什么样的铺子?”
  “铺面位置也不见得要多好,大小能放下三五张桌就行。”
  “这事我放心上了,你就别烦了,过两天给你消息。”
  “那行,回头请你吃饭。”
  “那肯定的!话说回来,你说你是什么命啊,啊?上次你家老大我可见过,那绝对出息孩子,老二也机灵,还有俩哥儿,娶个媳妇还是个会疼人的。上辈子烧的什么高香了你?”
  “行了,你也别在那酸了,要是羡慕,早些正经娶个媳妇才是真的。”
  “这不是没遇见合适人么?”
  马掌柜这人,三十好几了,早年四处跑商,没个安定时候,哥儿们也大多不愿嫁他,等到安定了吧,又觉得看的人多了,也歇了心思,不如一个人来的痛快。
  “那行,不耽误你忙,我回了啊。”
  “行,铺子的事你就放心吧。”
  “我先谢过你了,有空来家坐坐。”
  “一定去。”
  不过三天,马掌柜就来信了,找了四家,让陆青自个儿去挑去。马掌柜事忙,就托了个可靠人,来人姓顾,看面相三十多岁,听说是个寡么么,在牙行里做事,专管铺面买卖租恁的,口碑极好。
  顾么么带着二人到四处铺子都一一看过了,四处铺子,梁安看中两处。
  一处地段好,铺面也合适,可惜只恁不卖,租子一年十五两,还有一处,铺面地段要冷得多,要更大些,铺子后头还带个小院儿,几间屋子,八十两出售。
  看出梁安是能拿主意的,见他犹豫,顾么么开口道:
  “既然二位是马掌柜荐来的,我也就透个底,这两间铺子都是好的,只是头一间只恁不卖,日后有个房东,怕是难免不好处,不过到底是好铺子,位置绝对是没得说的,今后绝对的财源广进。第二间主人原先也是做的吃食生意,他人本就是外来的,家里人口简单,没什么亲戚,这次也是打算回乡了才售出,地段不是一等的,虽说八十两贵了些,但周遭都是本分人家。”
  最终,梁安选了第二间,两家协商,最后七十六两成交,其中包括按例抽了三两算是顾么么的“中介费”,另留了桌椅板凳给陆家,说定了三日后搬走。                    
  作者有话要说:  这一周可能会比较忙,作者会尽量保持日更,如有意外,会提前请假,然后抽空补上哒。
    
    ☆、第十二章

  二月初六,陆家食铺正式开张,一个月下来居然在远景镇里小有名气了,本来不少人是以前豆脑摊子的熟客,只为了早饭来的,哪晓得尝了店里的吃食,索性常常来点一两道打打牙祭,反正不贵。
  忙起来后,梁安还是有些顾不过来,陆爹爹一声令下,就把陆家老二陆容给打包寄过来了,现在陆家做唐腐都是在铺子后的小院里,家里只做每日要卖的豆脑,一来方便,二来村里毕竟都是亲戚,自家秘密实在很难守住,倒是这个小院,院墙高高,关上门了,自家做什么外头人也不能知道。
  这样一来,每天铺子申时一刻关门,做好了第二天要用的唐腐养在水里,再回家,陆容就留在镇上看铺子,次日一早,天不亮陆青就送梁安带着豆脑过来。
  要说这陆家老二吧,也确实是个机灵人,他小时候在村里,带着陆盈简直就是横行无忌,但真说起来,论个头他不是最壮的,论打架他也不是最狠的,但那帮小屁孩儿们还就服他,也算是种能耐吧。
  陆容已经十岁了,他念书不差,但也不比他大哥。梁安看帐、珠算居然都是一把好手,便索性将陆容带在身边,学着管账,也算是有了一技之长。
  陆容竟然还学得挺入迷,似乎在这上面颇有天赋,梁安倒是说过陆容极肖自己的外祖父。
  梁安的来历,陆青一直不曾多问,这次提到自己的外祖父,算是他第一次说到自家亲人,口气里也显得有些怅然。
  待到六月末,远景镇的陆家食铺算是彻底出名了,甚至传到了素安城里。
  素江横贯素安城,因此来素安做生意的商人络绎不绝。现在谁要是来了素安而不去尝尝远景镇上的陆家唐腐,那就算是白来了。
  陆家没有一个人预料到如今的局面,他们虽然知道唐腐必然好卖,但绝没想到会好卖到这种程度。
  其实,陆家食铺里的几道招牌虽好,但真正令陆家唐腐迅速出名的则是一样相当于添头的东西——茶干。
  本来陆满既然做出了唐腐,梁安再弄出水分去除更为彻底的豆干也不奇怪,于是难得嘴馋的陆满立马想到了茶干这一零食,虽然佐料简单,但咸香耐嚼的口味显然极受欢迎。
  茶干携带方便,来往跑商队伍总愿意准备干粮是顺道带些,吃着不比肉干差。
  不论陆家食铺出名的原因是什么,生意好,赚钱多是事实。
  将近半年时间,陆家居然就挣了快两百贯钱,哪怕扣除成本,也有一百八十贯之多,当初为了盘铺子花的银子已经给回本了。
  陆青做主买了牛车,方便一家子来回。
  这天,梁安正往回收拾碗筷,三大桶豆脑刚刚全卖完。
  陆满陆盈正帮着阿么收拾,抬眼就瞧见门口进来三个人,看穿着,都体面的很。现在也不是吃点心的时候啊,吃早饭也太迟了些吧?
  陆盈拽拽阿么的袖子,梁安抬头,打量了一下来人,摆出笑脸:
  “三位吃些什么?”
  “你们这儿有什么特色的随便来两个。”说话的是站在稍后的一个中年爷儿。
  “那您稍等。”
  陆满给客人上茶,陆盈去端了一碟子茶干,让客人边吃边等。
  不到一刻,梁安就端了几个盘子上来,麻婆唐腐,酿唐腐,唐腐糌肉还有一碗文思唐腐。
  中间主人样的爷儿提筷将每道菜都吃了一口,又抿了口茶,方道:“你们也尝尝。”
  见二人吃了,又问:“如何?”
  “果真别致,这唐腐确实神奇。”
  “么么是掌柜的?”问的是梁安。
  “是,我是铺子主人,这三个是我家孩子。”
  “掌柜的好福气。”那人显然是看见了陆满陆盈,“敝姓沈,是素安城闻涛居的掌柜。怪道人都说远景镇上陆家唐腐乃是一绝,果真如此。”
  “沈掌柜过誉了。”梁安客气了一句便不说话了。
  “我看掌柜是爽快人,沈某也开门见山了。”见梁安颇有些油盐不进的架势,沈掌柜也不再废话,“刚刚这几道菜别致美味,我实在欣喜,我闻涛居也算素安城里数得着的酒楼,想问掌柜的购了这方子,也好时时品尝佳肴。”
  梁安没有吭声,自开铺子的第一天起,他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只是没想到这么快,哪怕早有心理准备,还是有股子不甘心不断上涌。
  “掌柜的不必立刻回答,”见梁安不作声,沈掌柜倒也不急,“后天我还会再来,掌柜的不妨那时再给沈某答复,如何?”
  “好。”
  “如此,沈某便告辞了。”
  接下来一天,四人谁都不多话,未时末,梁安就关了铺子,边磨唐腐,边等陆青来。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有些少,但是作者真的尽力了,开始上班了,还有些不适应。
    
    ☆、第十三章

  作者有话要说:  改一个官职,不是更新。
  “青哥,你怎么看?”梁安将今日发生的是一五一十告诉了陆青。
  许久,陆青才开口。
  “卖了吧。”陆青想了想,又添了句“也是没办法的事,这东西咱家守不住。”
  “行,后日我答复他们。”
  其实,得知来人是闻涛居的人,梁安心里实在是放下了块大石的,别人可能不知道,梁安可是对闻涛居后边靠着哪一位清楚的很。
  这一次他们来只是来买这几道招牌菜谱,却没提唐腐的事,一来是有些看不上这种小家子的吃食,二来也是将唐腐看做是陆家不可外泄的家传秘技,若是贸贸然夺了来,与道义上不利。
  恰巧,对于闻涛居或者说其后的人来说,名声要比这小小利润重要的多。
  闻涛居家大业大不在乎,倒是给了陆家一个便宜,今后只要打着闻涛居的名头,想来也不会再有什么人来打听这唐腐的制法了。
  “看来,以后咱家的唐腐可要不够卖了。”
  “实在不行,我也来镇上帮忙,家里的地,顾上两个人帮忙便是。”
  闻涛居的人如约而至,还是上次的沈掌柜。
  一张菜谱四十两,四道菜,总计一百六十两整。自此,陆家食铺虽可以继续外售这几道菜,但菜谱却不能再卖与别家了,双方对此都算满意。
  除此之外,闻涛居又向陆家食铺定了一季的唐腐,八文一斤,每日派人来取。
  要说这件事情反应最大的,倒不是陆满这个唐腐“研发人员”,而是陆容。
  陆容的性子不如陆宽稳重,但一直都是好脾气,爹么的话多时候也是听得,但这一次,食铺上陆容倾注了极大的心思,见天儿的起早贪黑,结果到头来,却是要把自家挣钱的东西让出去。
  陆容似乎与生俱来的有着商人的特质,这一百六十两白花花的银子根本没入了他的眼。在他看来,若是菜谱不卖,只有他家独有的情况下,多少银子也是赚不完的,现在生生将生意割出去一部分,着实亏大了,他不信自家爹么不明白。
  陆容气的连着两天没说话,梁安也不管他,先让他自己好好想想。
  第三天,陆容自个儿先憋不住了,气也消得差不多了,才到梁安跟前,吭吭哧哧问道:“阿么,我们家为什么要把菜谱卖了?”
  “不赌气了?”梁安倒不急着回答儿子的话。
  “我哪有……”
  “阿么问你,若是咱家不卖给沈掌柜,就真能保住这菜谱一辈子?”
  “我……”
  “就算今天没有沈掌柜,以后也会有李掌柜、王掌柜,而不是每个人都想闻涛居那么看重名声的,这世上多得是为财害命的人。”
  “阿么!”
  “也许阿么说得重了,但你还是好好想想。”
  陆容毕竟不是笨人,很快就想通了阿么的话,一时深恨自己人微权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