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田园安宁-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开始,何宁以为李家是因为意识到当地流民变多了,所以提前布置下防御措施。可后来一想还是不对,流民又不是强盗,虽然他们的数量正逐渐增多,但还没到对高门大院的李宅产生威胁的程度。
  而且,如果是为了抵御暴动的流民,不是应该在宅子外面增加防卫,起到威慑的作用吗?可李宅却是恰恰相反,完全一副外松内严的样子,宅内的这些反常在宅子外面不漏丝毫,和平时没什么差别。
  如果不是何宁进到了宅子里,恐怕也不会发现李宅里的这些端倪。
  这样的布置不像是抵御或者防伪,倒像是在护着什么还不让宅内走漏风声。
  难道李大地主得了什么好宝贝不成?何宁被自己的想法逗笑了……家财万贯的李大地主什么宝贝没见过,哪里会因此而失了常态。
  何宁想不明白,却没有继续探究的意思。
  这样的人家秘密多,自己若想一辈子安安生生的度过,还是不要好奇太多。
  但,命运有时候总是任性地朝着与希望相反的方向发展。有些麻烦,确实是你不招惹就不会有;而有些麻烦,即便你不招惹也摆脱不了。
  作者有话要说:  本文的小*高*潮部分要来了


第39章 李宅异动
  李宅一偏房内; 一个中年男子一脸难办的样子; 正跟一名十五岁左右的少年解释着什么。如果何宁在这里的话,一定能认出来,其中这位中年男子就是自己来找的李管家。
  “二少爷,不是我不愿意帮您; 实在是老爷有过交代,我这要是帮了您,不就等于违抗了老爷的命令嘛!”
  “嘿,少拿我爹来吓唬我,你不说我不说,爹怎么会知道?”李管家的说辞让李瀚很是不爽; 这不是明摆着推脱嘛!
  “哎呦; 我的二少爷啊,我只是个管家,老爷是家主,这家里哪有老爷不知道的事啊!”
  李管家能爬上如今的位置,自是十分了解上面人的性子。家主李能富治家有道; 最不喜欢的就是下人的欺瞒。他作为李家唯一的管家,还想在这位置上多干几年; 不想自毁前程。
  “你少在那儿敷衍我,也别啰嗦了; 办不办给句痛快话。”
  “二少爷,您也别为难小的了。要不这样,您让小姐给个准话; 我准能替您把事办好。”
  “你这不是废话吗?小妹要是能答应我还用得着来找你?”
  “二少爷啊,老爷和小姐都不同意的事,您来找我也没用啊,就是借我一百个胆子,我也……”
  “行了行了,这件事儿你办不了,那给我支二百两银子总可以吧?”李瀚性子急,又怕时间长了被路过的人给看到,但还是想再争取一下。
  “……二少爷,您又不是不知道,如今小姐管家,我怎么能越过小姐给您支银两使啊?”
  “你,你,真是个不知变通的木头!哼!”
  见怎么也说不动对方,不远处又有脚步声传来,李瀚终于失了耐心,愤愤离去。
  李管家看着对方怒气冲冲的背影,摇了摇头,心下有些叹息:我的二少爷哎,什么时候才能真正长大啊!
  不提李瀚的怒而离去,单说目送完李瀚的李管家,此后是分秒不敢耽误地往一个地方赶去。而李宅的下人们都知道,那个方向是小姐平日里办事儿的地方。
  “听说二哥去找你了?”
  刚被请进屋里的李管家还未开口,就听坐在那里看账本的李欣然突然来了这么一句。
  直惊得刚进门的李管家在这乍暖还寒的春天冒了一身冷汗,小姐这才掌家几个月的时间就已经将宅内的消息掌握到如此灵通的地步!
  “是的,小姐,二少爷托我秘密到外面给他制一把趁手的兵器。”这种时候,傻子都知道老实交代才是上策,得罪二少爷什么的,能比得罪直属上司严重吗?
  “我就知道,不让他碰家里的兵器,他就会想着招儿的自己乱来。李斩,最近多派些人手看着点二哥,尤其是父亲在伊旸城的这段日子,把人给我看牢了,否则,为你是问!”
  “是!”对于李欣然的要求,李斩从来都是尽心尽力。
  “还有,别让二哥扰了大嫂。”
  李欣然话中的意思在场的人都明白,无非是怕李瀚到大嫂那里求情。
  两年前,李家大郎李皓迎娶了伊旸城的一名世家女魏氏为妻,该女虽为庶出,却家教严明,举止有度,不仅将李家内宅打理的井井有条,还对下面的两个弟弟和幺妹甚为疼爱。
  去年秋天,李家长媳又传出有了身孕的喜讯,让李家上下高兴的同时,也真正意义上的接纳了这名女主人。
  只是,关乎李家下一代的这一胎有些不稳,大夫也劝告魏氏少操劳多休养。
  魏氏第一胎不稳,也知道自己应该放开家里的事情多休养。正好,李欣然到相亲的年纪,是时候学些掌家方面的事了。魏氏便将掌家的事情一点点教给李欣然,自己也逐渐放手不管,安心养胎了。
  李欣然作为李家全家捧在手心里的小公主,虽然性子霸道还有些任性,但也不是那不分好歹之人。大嫂魏氏自嫁过来起,对小辈们颇为关爱照顾,对下人们赏罚分明、有度,举止间散发的属于女人独有的柔软而坚韧的魅力让李欣然折服。
  所以,让李家全家都没办法的小公主李欣然,却愿意听这个大嫂的话,收了心思专心学习,帮助大嫂分担家事。
  令人出乎意料的是,从未涉及过掌家领域的李欣然学习起来,很是得心应手。尤其是在洞察力上,就连教她的魏氏也是自叹弗如。自她处置了几个欺瞒他的下人杀鸡儆猴后,李宅就再也没有胆敢小看这位小主子的下人了。
  自她掌家以来,认真跟着大嫂学了不少事,几个月的时间已经让她做起家事来得心应手了。李家众人也渐渐不再将她当小孩子看待,包括父亲李能富以及他的三位哥哥,也愿意跟她透露更多家里她以前并不知道的事情。
  对于李欣然,他们愿意一直这么宠爱她一辈子,但并不代表要将她养成什么都不懂的傻白甜。真正的宠爱不仅是宠爱当下的她,还要为她的将来做负责任的打算。
  学习得越多,了解的越多,李欣然也成长的越快。刚过十岁的她已经懂了不少事,也渐渐改变了自己好玩的心态。
  认真起来的小公主俨然正在朝着家里另一根顶梁柱的方向迅速成长。
  而这次李能富到伊旸城赴宴的真正的目的,只有李父和长子李皓知道,就连长媳魏氏都被瞒着。
  可身为李家现今的掌家者,李欣然熟知家里每分钱的动向。
  十几匹高价买进的良马,家中侍卫增发的利器,父亲有反常态的高调赴宴,以及大哥暗中的动向,种种不同寻常的迹象之下,即便无人告知,李欣然也察觉出了家里的不同。
  但现在的李欣然已经不是以前那个,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纠缠大人的小孩子了。虽然发现了这些不同,她却也没有非要刨根究底,反而默默地帮助父亲和大哥遮掩。
  而这也是她为何如此严管自家二哥的原因了,毕竟,父亲走之前反复交代过不让二哥接触兵器,她虽不懂,却不妨碍贯彻执行。
  时间在李欣然学习掌家中一天天过去,转眼间,就到了何宁一行人出发去伊旸城的日子。
  这日一大早,何宁就被何安叫醒准备收拾收拾出发了。
  来到这里这么多年,何宁依然不习惯没有闹钟的日子,还好何安的生物钟比闹钟还准,有何安叫他起床,他就不用担心起晚了。
  “大郎,等一下先别穿鞋,我给你新做了一双,你试试。”
  何安做衣服的技术不怎么样,但力气大,纳的鞋底很是厚实,做出来的鞋也很合何宁的脚。两个人你喜欢做,我喜欢穿,这就是生活默契。
  “现在这双就挺好的,干嘛换新的穿?”
  何宁已经习惯了乡下人勤俭节约的生活,以往的鞋子总是穿到磨破了才换新的。今天何安主动地“奢侈”了一下,让何宁还挺不适应。
  “这不是要到城里去吗,出门在外还是穿的体面些好。”
  说出来的只是原因之一,其实,何安这几天心里发慌,总是害怕何宁在外面受罪。另一方面,他又觉得是自己担心过度了。毕竟,这是何宁第一次出远门,还没有自己在身边跟着,所以才思虑过多。
  为了安抚自己,何安只得在何宁的衣服以及银两上下功夫,将鞋底加厚加厚再加厚,劝何宁再多带些银两傍身。
  何安的不安何宁看在眼里,虽然他觉得不过是进一趟城,在前世也就是几站公交车事儿,又是跟着几个大人,根本不会有什么差错。但为了让何安放心,何宁还是戴上了一把以前做的袖箭。为了携带方便,不露马脚,成品箭枝只带了三根,但金属箭头倒是备了数个。
  “喏,这把袖箭的威力你是见过的,我带上它,你总可以放心了吧。”
  何宁的举动让他安心不少,但想了想,还是将对方头上的发簪取下,换了一跟流线型的木簪。
  这把木簪看似普通,其实内涵乾坤。簪头旋转一圈,抽出来,里面却是金属利器。打眼一看像是出鞘的剑,仔细看的话会发现这把“剑”通体流线型。“剑身”的两端是圆滑的,中间呈扁平状,而且开了刃儿,尾端尖细而锋利。
  这把木簪可以作为临时的工具,也可以作为伤人的利器,难得的是隐藏在不起眼的木簪中,常人根本不会注意到。
  “行了,加上这根簪子可足够了,别再添了。我跟着何叔他们能有什么危险。反倒是你们,在家里要多多注意附近流窜的流民,我以前做的那些武器你都知道怎么用,也知道藏在哪里。我和我爹爹一走,家里就托你和小叔照顾了,必要的时候,安全第一。”
  何宁口中的何叔就是何小天的父亲何奎,一位为人实诚、仗义的猎户好手,也是当年何宁刚穿过来时见到压着何小天来道歉的彪形大汉。
  为着自家儿子将人伤的差点没命,后来还傻了一段时间的事儿,何奎总觉得对何宁怀有愧意,后来还将何宁认为了干儿子,传授了不少打猎的本领。还因对何宁太好的事儿,让何小天吃过好几次醋。
  何奎常年进山打猎,也认识些药材,运气好遇到极好的货色就会跑到伊旸城里出手,能得到比镇上多出一倍的价格。所以,有去过几次城的何奎随行,大家都觉得安心不少。
  两人在屋里互相交代的时间,何宁也已经收拾好了,等外面有人喊时,就直接出了屋子,跟院子里的父亲回合,拿了几块儿母亲早起烙的饼子,就出发了。


第40章 城内城外
  古代的治安不能和现代的相比; 何宁不能把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完全寄托在未知的保障上。当灾难来临; 人们首先要依靠的就是自己。若要保护自己和身边重要的人,就必须增加自保的力量,然后,才考虑依靠他人的救助。
  这一点; 尤其是在法律意识浅薄、科技技术落后的封建社会,将会被无限放大。毕竟,在没有快捷的信息传递渠道和交通方式的情况下,他人的救助效率是大打折扣的。
  因此,来到这里的四年,何宁除了研究农具; 改良家具; 花费时间和精力最多的就是研制武器。不为金钱利益,只为生存在这样的时代中增加自保的筹码。
  由于,金属武器制品受到官方的管制,对于像他们这样无势又无利的平民来说,想得到一把像样的金属武器; 比如大刀啊,剑啊是很难的。何宁只能寄希望于研制出木制武器; 其中必须为金属的部分,就只能借着打造农具的名义托人加工了。
  这样做一次两次是没什么问题; 但做的次数多或者数量多就会引起注意和怀疑。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何宁是不可能大批生产的。
  做的最多的是弓、弩、袖箭等远距离武器,还有一些像发簪一样比较不起眼的防身小暗器。
  其中; 弓做的没有弩多,毕竟,弩的操作简单易上手,不仅对使用者的要求低而且命中率高威力强。但弩太显眼,何宁做几把,除了实验效果的时候试了试,又教了何安操作后便再没拿出来过。
  相对来说,弓就比较常见了,普通猎户几乎都会做。何宁做了几把简单的小竹弓,不需要多大的力气就能拉开。又在家里的桂花树上绑了一块木板当靶子,因为使用的箭枝是没有金属箭头的木尖,家里面的人都拿它们当玩具玩儿,就是何柳与何杏有兴趣的时候都会射着玩儿。
  除了一般的弓,何宁也做了两把反曲的复合弓,用料极其讲究,威力大但需要的人力也多,何安也只能将将拉开,以他现在的力量是绝对拉不满的。
  这两把精品弓,何宁送给了何叔(即:何奎)一把,感谢他的照顾并传授他打猎设陷阱的本领。另一把,就只能暂时放在家里蒙尘了。
  至于袖箭,何宁倒是做出来两种:一种不能连发,但体积小、易隐藏,可以贴着手臂捆绑,也是他这次进城身上带的;一种是根据梅花袖箭的原型做出来的,可以装剪六只,连发数箭,缺点是不能直接贴着手臂束缚,需得隔开一段距离,隐蔽性受到限制。
  这些武器自做出来之日起,这是何宁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佩戴使用。虽然都是他亲手设计制作出来的,但他也真心希望不会有使用它们的那一天。
  这次伊旸城之行虽然是为了进购建材,但好的建材价格绝对是普通建材的好几倍,这就注定了他们买的量是不会多的。
  因此,为了节省不必要的开销,这次进城只有五个人,四大一小,何宁是其中唯一的一个未成年。
  从外表上看,一副没有开始发育的身材加上一张很是秀气的白脸蛋儿,怎么看怎么瘦弱易推倒,不认识的说不定还能给当成女孩子。
  但就是这样的小身板,一路跟着四个大人的步伐从没喊累过,不仅如此,仔细观察的话,就能发现这小子脸不红气不喘的,好像疾走三公里的人不是他似得。
  这样的体力与耐力让同行的另外两名大人松了口气的同时,也目露赞赏。见此,一旁同行的何大柱与何奎两人,也是一副与有荣焉的感觉。
  一行人走完陆路走水路,等到了伊旸城外,早已暖阳高照,大概十一点左右。
  下了船往城里去的路上,道路很宽,土地也被压得很实,两边都是并不怎么茂密的树林。在这样的树林里,却有不少顶用树枝、草绳和碎布料搭起来的简陋“帐篷”。这样的“帐篷对于遮风挡雨的作用微乎其微,但里面却住着不少无家可归、漂泊到这里的流民。
  越是靠近城门附近的树林,这样的“帐篷”越少,但道路两边跪在那里身上插根草的男男女女却越来越多,大部分都是没有成年的小孩。
  何宁他们路过的时候,还遇到一个像是人牙子之类的人物,他一出现,两边身上插草的人就像看到了生的希望一般,蜂拥而上,你一句我一句争着抢着推销自己。而人牙子却面露不耐,一边像挑大白菜一般挑挑拣拣,一边口吐脏话谩骂着,似是对这批“货”不甚满意。最后,终是勉勉强强的选了三个女童两个男童,只付给他们每人一袋陈粮。但拿到粮食的五个孩童都很高兴,将手中的粮食给了“帐篷”里的家人后,就跟着人牙子走了。
  相比于北李村和定中镇,这里的流民更多。
  一路走过来,何宁五人的心情都很沉重。
  何氏当年也是因为灾年而迁移的,不同的是,他们离开的早身上还带有家产,加上有同行的族人互相接济,才没有沦落至流民的地步。
  虽然,何氏已经在北李村扎了根,繁衍了几代人,但每一户的老辈们都会不厌其烦的对小辈们讲当年迁移路上的不易,一是让他们知道好日子来之不易;二也让他们明白:果断、团结和坚韧可以让人在困境中得到重生。
  所以说,面对这些流民,何氏的族人会比别人更加理解那些流民们对生命的渴望,以及对未来的迷茫。
  等离开了那片“人口买卖市场”,五个人虽然没人开口说话,但都在心里计算着,身上带的钱该怎么省着花,才能多买些粮食多救一条人命。
  伊旸城下,青砖高墙,气势磅礴,守卫威严,装备精良,神圣不可侵犯。
  伊旸城内,道路平坦宽阔,房屋鳞次节比,街道规划的合理有序,往来行人衣着整洁、布料上乘。两边的杂耍也是精彩连连,生动有趣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做吃食的摊位花样一家胜过一家、香味一股盖过一股。场面喧闹火热不可一言以毕之。
  毋庸置疑,这里很繁华,气质很高大,相比之下,以前还觉得繁华的定中镇在伊旸城面前似乎被比成了矮穷挫。
  即便是刚刚还心情沉重的五人,进了城门猛地换了一片天地,也被这繁花似锦的大城市风采迷了眼,晃了神儿。
  但回过神来,恰恰是这般的繁华让一路走过来的五人心中五味杂陈。城外饿殍遍野,城内欢歌笑语。他们到底是该可怜那帮流民投错了胎,生错了地儿?还是该怪这群过的繁花似锦的人心比霜凉?或是该埋怨住在城里的官老爷们视人命如草芥?
  这是何宁来到这个世界,第一次直面这个时代的残酷。
  这里不是战场,没有鲜血,没有硝烟,没有断肢残臂。但无端的,何宁就是觉得这里到处都是血淋淋。
  比刀剑更残忍的是人心冷漠。
  看天色已经到了午时,可五人都没什么心情吃饭,何奎就将大家带到自己以前每次进城落脚的一家客栈。
  这家客栈面积不大,只有两层楼高,后面带个小院儿,价钱虽比镇上的高,但这里也算公道。这样的规模在定中镇可以数一数二,但在伊旸城,估计连三星级都算不上,有点身份的人根本不会选择住这样的地方。
  但这样的客栈却是南北往来做小生意的,去外地寻亲戚的,跑江湖的等等等,各种三教五流的聚集之地,什么样儿的人都能碰到。
  对何宁来说,这里简直就是打听消息的绝佳场所。
  他们一行五人来到客栈也没定单独的房间,就定了五个通铺,跟店里的小伙计要了些水喝,就着自己从家里带的干粮打发了午饭。
  等大家都解决了午饭,何奎就和大家商量着,可以尽早去卖材料的地方多转转打听打听、相看一番,早点买好材料早点走,还能省下住宿费。(给外面的流民多买些救命的粮食)
  对此,四人都很是认同。
  稍作休息后,大家按照商量好的,留下何宁在客栈里看守行李(很少),其余四人两两一组分头打听,并约定下午天黑前回客栈交流打听到的消息。
  等四个大人离开了客栈,何宁便收拾了一下几人并不多的行李,将其规整到一个布袋子里随身携带上。
  来到客栈的大厅里,何宁找了一张角落里的桌子坐着,倒了一杯白水放在面前,眼光却状似看向不远处的窗外,实则一直用余光暗中注意着客栈内来来往往的人群,耳朵也支楞着,不放过一条小道消息。
  此时,已经过了正午,来店内用餐的人只有了了几桌。
  何宁也不着急,时而抿口水,时而低头思索,一点儿也不引人注意。
  吃饭的人来了,吃饭的人走了,何宁依然坐在那里。
  住店的人来了,住店的人上楼了,何宁还是坐在那里。
  作者有话要说:  更了这么多天文,发现好久没有“帮助”妈妈花她的内容卡了。哎~已经是个死宅了,再不臭美,就真的找不到汉子了!!!


第41章 推测
  何宁这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整个人安静的像是不存在,连店里的小二也把他给忽视了。
  不知不觉到了下午茶的时间,店里的人也多了起来,楼上房间里也下来了几个,顿时,安静了半晌的客栈又热闹起来。
  “小二,先来两壶好酒,再给大爷们上两桌好菜,酒要够劲儿肉要足!”
  客栈门口,人未到声先至。
  等此人话毕,众人抬头,只见一群七八个壮汉风尘仆仆的进了客栈的门,打头的壮汉身量高气势足,喊起话来中气十足。
  “好嘞,客官稍等,咱这就去给您取酒报菜来。”
  一见来了大买卖,小二立马精神抖擞,报菜的声音都洪亮了三分。
  “呦,这不是赵镖师吗?”
  押镖的人常年走南闯北,见的人多,认识的人也多。这不,刚等进来的一群人选好座,就有人认出了这位打头的镖师。
  “孟掌柜!?这么巧啊,来来来,小老弟请您喝一杯。”
  赵镖师心情不错,也愿意有个相熟的人唠会儿嗑,相互交流一下手上的信息。于是,一句自称的“小老弟”瞬间拉近了两人的距离。
  “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看老弟这神色,是又顺利押了一镖吧?”
  “哈哈哈,什么事儿都瞒不过孟老哥这双‘毒眼’。”
  得人一句赞赏,这位孟老板心中高兴却不自得,都是在商场上打过多年交道的老油条,也不会真把别人的寒暄当真。玩笑一番后,孟老板继续问道。
  “老弟这趟又是去的西边?听说那边很不太平啊。”
  来了!
  听到“西边”两个字,坐在角落的何宁身躯一震,虽然没有扭头去看说话的人,但整个人都聚精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