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田园安宁-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真的吗?你是认真的吗?”何小天有些不敢置信,何宁家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了,他既然认字,以后也会买别的书。如果他说的是真的,那自己就真的是遇见了天上掉馅饼的事。
“当然,你不是还说我说话算话吗?难道是假的?”
“不不不,当然是真的。何宁你真是个大好人,有你这句话,以后我们就是兄弟!”何小天的眼睛因何宁的话熠熠生辉。
何小天欢乐兴奋的样子,让何宁跟着会心一笑。
做一个简单的人真好,容易满足,容易快乐。也许,是他太过于奢求,生活本就不能事事顺心,他拥有的已经很多很珍贵了。知足常乐的生活智慧让这一刻的何宁体会得异常深刻。
送走何小天,何宁有种豁然开朗的通透,这几天一直缠绕他的问题,原来都是他庸人自扰。
何家是他异世重生后给他港湾,给他温暖和爱的地方。不论出于何种原因,他们爱他,手把手教会他在这里生存,还让他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这些是让他怎么报答都不为过的,更何况是为他们延续家族的血脉。反正都是要结婚生子的,顺了他们的心又有何不可。
那么,最大的纠结之处就是要掰弯自己,尝试着接受何安作为自己媳妇的角色。何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何宁自认还是了解的,说服自己并尝试着和他培养感情说不定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
何宁会这么想也是因为在他目前的观念里,爱情只是生活的调味品,不是必需品,更重要的还是亲情和友情。
其实会这么想的人,只是因为还没有遇到那个让他奋不顾身、抛弃一切的人,这样的人可以算作命里的劫,有的人有幸或者不幸地遇到了,有的人有幸或者不幸地没有遇到。
想通了的何宁没有再纠结于过去,也放了更多的注意力到家人和事业上。
回想起前几天,母亲李清来给自己送了一身她新做的衣服,可离开的时候神情有些难过和担忧,想必自己当时心情正烦闷,面对她的嘘寒问暖,回应的态度有些冷淡,现在想想还挺愧疚。
心中内疚的何宁想要表达自己的歉意,便想做几个前世南方女子刺绣用的架子送给母亲。她和妹妹们平日里刺绣用的都是绣棚,里外两个圈夹着绣布以固定,然后一手持绣棚,一手执针线。这种绣棚外形小巧、制作便宜,但会让绣娘胳膊酸、颈椎困,而且受大小的局限难以制作大的作品。
何宁设计的绣架不仅可以调节高低和宽窄,还可以调节倾斜的角度,会让用的人轻松很多。
花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何宁才完成第一个绣架。这是他第一个从设计到制作都有他自己来完成的作品,因此进度比较慢。等到第一个做完,再做第二、第三个就轻松很多了。
这个礼物不仅让李清以及两个妹妹视若珍宝,也让何家人都松了一口气。实在是何宁前几天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态度让他们担忧透了,现在看着何宁重新振作了起来,恢复了活力,大家才将悬着着的心放回了肚子里。
解封了自己的何宁,很快就和何家众人的关系融洽一片,但与何安之间却是再也恢复不到过去的样子了。
何安的身份和性别就像是一堵高墙屹立在两人之间,让何宁难以用原来的态度看待他。虽说已经理解何安作为自己媳妇的身份,但接受起来却很是困难。
何安不是弱小、软萌的妹子,何宁不能用对待女人的态度面对;可何安作为他未来的伴侣,将来还会为他孕育下一代,他们之间不会成为兄弟,何宁要肩负起对何安的责任,也不能用对待兄弟的态度面对。他们之间到底要以何种方式相处,需要时间来提供答案。
相比起何宁的各种不自在,何安最近倒是开心了不少。虽然何宁那晚狠狠地伤了何安的心,但眼睁睁看着之后几天何宁的抑郁和憔悴,他却束手无策,何安就只剩下自责和担忧了,难过和心痛已经被埋藏在最深的心渊。
其实,整个何家中最早发现何宁心态有所改变的不是何宁的母亲李清,不是最宠溺何宁的奶奶,也不是每天教授何宁木工的何大爷,而是与何宁同屋的何安。因为,那一天的晚上,何宁没有继续拒绝何安端给他洗漱的热水。
即便夜里睡觉时何宁仍是背对着他,何安还是高兴得一整夜都没有睡着。
他知道自己配不上大郎,喜欢大郎也是自己一厢情愿。可是,如果自己的喜欢让大郎感到厌恶,他会把这份喜欢捂在心里,只要大郎平安、健康。
第21章 避暑圣物
六月份的天气已经开始炎热了,正午太阳正旺的时候几乎没什么人会在街上走动。只有等到下午,太阳将落的时候,媳妇们才会出门洗衣服、摘菜、串门,大爷们也跑到自家地里瞅瞅,除除草、唠唠嗑,各家的壮劳力们也砍柴的砍柴、做活儿的做活儿。一天之中,过了正午也就这个时候整个村子才算真正热闹起来。
这样的天气让习惯了空调的何宁甚是难受,尤其是出门还得穿个两三层的衣服。因此,何宁也更懒得出门了,在家还能只穿一层,挽起袖子做木活儿,午休的时候还有人给扇着扇子,相比起来,出门可就太遭罪了。
到了夏天,家里的用水量也大大增加了不少。之前因为经济问题,何家是没钱打井的,平日里都得靠村里公用的水井挑水吃。但这口井是整个村子的公共财产,村里大多数人家用水都靠它。这样一来,每日里挑水的人家就多了,需要排不短的队才能打到水,很是耽误事儿。
后来,经村子里的长辈们商议,要求村民们只能从井里挑吃的水,其他方面用水就去河边挑了用。
因此,北李村几乎每家至少也有两口大缸用来装水。
自何安来到何家后,由于很是有力气,又不会做地里的活儿,就被何老娘分配去挑水了。
之前天气凉爽的时候,何安每天只需把两口缸挑满就够一家子使唤了,可一到了入夏的时候,两缸水就不够用了,何安只得在每天的上午和下午各挑一次。
即便如此,也只是勉强够用罢了。
何家用水量剧增的主要原因还得归咎于怕热的何宁。
这货早上起床放完水第一件事就是擦身子,清洗晚上睡觉出的汗;中午吃饭前还得擦洗一遍,清洗早上做木工出的汗;等吃完午饭午休结束时再擦一遍,清洗中午睡觉出的汗;当然还有晚上睡觉前的一遍。
如此冲洗,身体倒是清爽多了,但这样的天气让何宁很难有食欲,每次吃饭都没什么胃口。虽然,何家一众妇女一再改善伙食,仍旧难有效果。
何老娘每次吃饭的时候都愁得慌,尤其是这两天,乖孙孙总是沾下筷子就说吃饱了,把何老娘急得每次吃完饭就得训一次掌勺的。更可气的是,每次问乖孙孙想吃啥,都会被搪塞过去。何老娘以为自己年纪大了天天追着他问,让自家乖孙孙觉得没面子,只得派何安接替自己的任务继续暗中刺探。
何宁想吃啥?不是他矫情不想说,而是他知道,即便他说了也没用。
这么热的天,还能想点啥?冰淇淋、雪糕、冰啤、冰西瓜、冷饮,咱不贪心说全部都可以,就是任意一样这里都没有,他要真说了,不是自找麻烦嘛!
以上避暑圣物何宁还真没在这里见过,若这里真的有,何家人也恰巧知道的话,照他们如此溺爱何宁的心情,早就挖空心思的去给他找来了。
作为一名上过高中的大学毕业生,何宁其实是知道一种土法制冰的,但他来这里还没有一年,真不敢太折腾,免得最后落个被迷信大众施法收妖的下场。
什么?你问我“上过高中”和“知道一种土法制冰”有什么联系?拜托,二者的关系没有百分之一百,也得有百分之九十九吧!土法制冰又叫硝法制冰,高中化学告诉我们:硝石遇水吸收大量的热,可使水结冰。
什么?你说你是文科生,没学好化学。拜托,那你就更应该知道啦。作为一名文科生,经受过小说洗礼的你们应该早就被普及了啊!
什么?你说你上过高中,可既不是理科生,又不看小说,所以,真的不知道什么是土法制冰。如果真的有这样的人存在,请大家一定要祝福他,爱护他,珍惜他。因为,他上辈子可能真的是一个折翼的天使……
不过,作为一名外来户,何宁还真不能小觑大众人民的生活智慧。
富人有富人的避暑法子,穷人自然也有穷人的避暑法子。甚至有的时候穷人家的避暑法子虽然看起来没那么体面,效果反而会更好。
地处中原的北李村每月的降水量并不很多,因此,这里的房屋建筑风格并不热衷于坡度较大的房顶。尤其是在农村里,庄户人家更讲究实用,平房顶的房屋只要多花点心思处理好排水问题,还是很受村民们推崇的。由于造价会稍贵于斜坡式的房屋,有的地方更是将平顶房视作身份地位的象征。
何家前几辈刚搬到北李村的时候,为了显示实力,站稳脚跟,就花了大价钱买好料,建了平顶房。也是当时何家人口尚且兴旺,人人又是一条心,才负担得起那么大的开销。
这样的房子虽然用了几十、近百年,如今依然坚挺。到了何大爷这一辈儿分家时,这套房子也被分给了继承何家手艺的何大爷,而不是排行老大的何大顺。
如今,刚入夏,何家众人还没觉得有多热的时候,何宁已经难受的不行了。父亲何大柱看着嘴上虽然没说什么,却疼在心里,这几日每天都出门收集稻草,再和着麦秸秆,晒透了以后,爬着梯子到何宁的房顶上铺了一层,过个一两日上去撒些水。
还真别说,这法子确实有用,铺了草杆的屋子凉快不少,何宁也睡得踏实多了。
母亲李清还去别人家换了莲子和金银花,配上自家秋天采的小野菊,天天给何宁泡凉茶喝。何老娘怕何宁觉得苦,还给放了糖。
何大爷见儿子大柱早早地给宝贝孙子的屋顶上铺了草杆,害怕入了伏更热的时候宝贝孙子适应不了,就跟俩儿子商量着准备请人来家里打口井。只为了能把瓜果、凉茶放到井里冰镇冰镇,给宝贝孙子解暑。
就连家里的两个小妹妹出去玩,回来也不忘给何宁带几个果子。更别说天天给何宁扇扇子、挑洗澡水的何安了。
何家人如此善待他,何宁就是再清冷的一个人,也该被捂热了。之前的芥蒂也渐渐被溶解得越来越薄,直至有一天,彻底消失。
何宁在慢慢的放开自己的心防,而何安却是越来越避着不敢见何宁了。
原来的何安生活在戏班子,一直被当作旦角儿培养的,不仅身材修长纤细,柔韧也很是不错,平时虽然训练十分辛苦,但其实做的重活儿却不是很多,最多也就是做个饭,打扫卫生,洗洗衣服之类的。像劈柴、挑水的重活儿都由其他戏角儿的人来做的。这都是戏班子里的规定,就是为了让旦角儿保持身材,保护皮肤。
进了何家的何安虽然不用训练,却每天又是挑水、劈柴,又是割草、搬木材的,日渐褪去了往日里养的细皮嫩肉,手上被磨了泡儿,泡破了又被磨成茧子,皮肤也从原来透红的健康晒成了古铜色,身体的肌肉也积累了起来,整个人的身形从修长进化成了结实,虽然还没到健壮的地步,但确实是不可阻挡得更man了。
身体的变化让何安越来越痛恨自己,为什么自己长了一副这样的身体,明明以前在戏班子里更累,现在做的活儿也远不及那时劳累,为什么自己现在却越来越壮实,越来越像个男人?这样的自己一定更惹大郎讨厌了吧!
何安是越来越不敢粘着何宁了,一方面害怕何宁更讨厌他,另一方面也觉得作为何宁媳妇的自己给何宁丢了脸。
第22章 财政大权
之前,何安怕何宁不喜欢自己就常常模仿女儿家的举动,有戏曲功底的何安模仿起来其实是有模有样,并不那么招人讨厌的。前世见过不少各种反串角色的何宁并没有什么偏见,只当是有一个很娘的小弟。
两人摊牌那晚之后,何宁的拒绝给何安带来打击,也让他意识到自己越来越男性化的变化,这些变化可能来自于身体内另一半的北蛮血统。那是让他成为一个异类,让他不被接受,让他不被大郎喜爱的部分,是他又痛恨却又无可奈何的部分。
何安可以为了何宁改变自己的性格,无法改变自己的样貌和血液。何宁的拒绝虽然伤了他的心,但难过之后他又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大郎那么优秀的人,也只有镇上人家娇养的女儿才配得上。自己本就是配不上的,不该痴心妄想。
如此一想,何安也歇了吸引何宁注意力的心思,没再做过模仿女人之类的事情。平日里,虽然照顾何宁依然很尽心,却难免有躲避的嫌疑。
然而,这样的改变在何安看来是自卑的,而在何宁看来却恰恰相反,甚至觉得何安顺眼不少。即便早已经知道了何安是个双儿,现在的何宁不多想时,很难将他与能生孩子的双儿联系在一起。
如此一来,何宁觉得何安顺眼多了,面对的时候也更自然了。两人之间的氛围也和谐了不少。
但何安毕竟还是有一层他媳妇的身份在,要何宁完全接受何安难,但让他承担起那份作为丈夫的责任就比较容易了。
没吃过猪肉但见多了猪跑的何宁,虽然没当过别人丈夫,但见多了为人夫的角色,其中最熟悉的就是上一世爸爸妈妈之间的相处模式。
尽管其中很多不适合这里用,但似乎有那么一条适用于古今大多数人的大智慧:男人赚的钱得归老婆管。
在很多情况下,这也算是家宅和谐安宁的条件之一了。
也许,何宁不把自己的钱财交给何安管理,何安也不会有什么怨言。但如果何宁给了,就是用行为承认何安作为自己老婆的身份,这会让何安在这个家中被尊重,被认可,也会安了何家人的心。
明白这一点的何宁也干脆的上交了自己的小金库。
这天夜里,何宁跟何安回到屋里准备睡觉前,何宁去衣柜里拿出了一个带锁的木盒子,外形是一个带锁的缩小版的宝箱样式,由何宁亲手制作,被他用来装铜板。
“先别急着睡,我有样东西要交给你。”说罢,何宁便将手中的小宝箱往前一推,作势让何安接下。
正在铺床的何安背对着何宁,听见话后,捏着被子的双手一紧,转过身来,却有些不知所措。
“大郎,这不是你……”何安以前见过何宁从箱子里取钱,正是如此,才更加不懂何宁的意思。他怕何宁觉得自己觊觎他的钱财,一双手垂在两边使劲搓着裤边。
“是,这是我往日里存的一些钱财,不多,只有四百多文。往后就交给你保管了,还有这把钥匙。以后我若需要钱,你帮我取就可以了。”
何宁见何安迟迟不接,就直接将小宝箱放在了床边,又从袖子里掏出了箱子上锁的钥匙,一并交了出去。
“大郎,你,你不是不愿意喜欢我吗,为什么还要把你的财务交给我?”
何安一心的不解,本来是不敢问出口的,但这几日何宁对他的态度有所好转,再加上四百多文已经有半两银子,是个不小的数目了,如果不搞清楚何宁的意图,他恐怕得寝食难安。再三权衡之下,何安还是鼓起勇气问出了心中的疑问。
“这是你作为我的妻子应得的权利,跟我喜不喜欢你没有关系。既然你用心照顾我,做好了你的本分,我也不会推脱自己的责任。以后我赚的钱都会交给你保管。”何宁并没有隐瞒自己的想法。
如果不能相濡以沫,那么能相敬如宾也是好的。
“大郎……我……我……”
这是第一次何安听到何宁承认他是妻子,本该幸福的要昏倒的时刻,为是么他会觉得心里酸酸的呢?一定是因为今天摘的果子太酸了。!
“大郎,我,我算术不好,肯定管不好钱的,你还是收回去吧。”结结巴巴了半天,何安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最后还拒绝了,他一定是戏文听多了,脑子坏掉了。
“算术不好不是问题,以后我会教你算数和记账。把钱财交给你,也是证明了我对你的信任,你不会辜负我对你的信赖吧。”
“当然,我肯定不会做欺瞒你的事情。”前一刻还阴雨天的何安,听到何宁对他的信任,还要教他算术和记账,心里一下子就阴转晴了。
“大郎,我一定认真跟你学,把每笔帐都记得清清楚楚!”
看着何安干劲十足的模样,何宁有点想抽搐嘴角。就那么点钱,平日里也没什么收支,能有几笔账要算啊。
心中默默吐槽的何宁没有察觉到他的嘴角是上扬的,而不是抽搐的。
第二天开始,何宁便多了一项教何安算数的任务。
算数教学要从数数开始,这对两人来说都不是什么费脑力费时间的事情。一天的时间,何安已经学会了千位以内的数数,两天的时间何安已经可以类推出万、十万、百万、千万,甚至万万(亿)以内的数数了。
学会了数数,何宁也教给了何安收付实现制的记账方法,还专门用纸裁了本子,并设计了表格,又教了何安几个简单的字。
何宁没有给何安讲阿拉伯数字,也不知道这个世界官方的记账方法,只能自创一套简单易上手的记账方法。
本来还怕连大字都不识几个的何安学起算数来会很吃力,谁想整个过程却是异常的顺利。
何安作为一个学生,学起算数来劲头十足,绝对算得上是听话的三好学生。他不仅会认真记忆并思考何宁的每句话,还能够足质足量的完成何宁布置的任务,做对何宁出的题。再加上他在算数上的天分比太极好太多,仅仅一个星期的时间,一位无证确有能力的会计人员速成了。
学生给力,何宁也很欣慰。看来,不能因为何安学不好太极,就否认他的智商,一个人的潜力还是该多元化挖掘。
两人,一个教的认真,一个学的努力,气氛正和乐融融。
这天早上,刚练完字准备到院子里做木活的何宁却被人叫了出去。来人是之前有过一面之缘的李蛋儿,即李欣然的头号粉丝。
李蛋儿见何宁出了门,立马摆出一副女王手下头号小弟的架子,趾高气昂道:“小姐吩咐,既然你不傻了,就该跟兄弟们一样,有福同享。特意让我留了一份西瓜种子给你家种。”
说罢,更是嘚瑟,简直要控制不住自己内心的小激动了:快来问我“西瓜是什么”啊!
第23章 种瓜得瓜
李蛋儿家汉子多地少,尤其他父亲一辈兄弟六个(差一个就可以召唤神龙了),各个都是种田的好手。因此,为了充分利用优质劳动力,他家佃了不少李地主家的田地种。
凭着一手的好农活儿,李蛋儿家里的成年男子们不仅庄稼种的好,而且别的经济作物种出来也比别家的好上一两分,总能将地里的作物打理得精精神神。
自从前两年李欣然喜欢上李地主家大郎从西域带回来的西瓜后,李家就有打算让自家田庄名下的佃户们尝试着种植西瓜。
可由于前两年存的种子太少,只能先分给小部分的人去种,而李蛋儿家里就属于这小部分人。如此一来,李蛋儿一家对西瓜这个稀罕物还真不算陌生。前两年也确实种出了结果。第一年他家种的西瓜成活了三成,有几株还接了婴儿拳头般大小的西瓜;第二年的种植就成活了将近半成,大部分也都结了果,最大也有成人拳头般大小了。这样的成果已经是所有尝试的人家中最好的了。
两年的种植经验,再加上李蛋儿的父亲李大山兄弟几个这两年跟其他有种瓜经验的农户之间的交流,李大山一家对今年的西瓜种植是信心满满。
恰好,今年李地主家大郎李皓去西域行商回来,考虑到行程问题特地带回来不少中期西瓜的种子,确实是有加大培养力度,扩大种植范围的打算。为了早日种出清甜可口的大西瓜,李皓更是不惜许下重金,奖励种出的西瓜最大者五十两银子。
这个时代,七两银子足够农户人家过个不错的一年,五十两银子怕是大部分农户人家都没见过的巨款。就连已经有了不错经济来源的何大爷家,现在也是没有五十两存款的。
不得不说重赏之下不缺勇夫。
此话一出,别说北李村的农户了,就连外村的村民也是为了一把西瓜种子挤破了头。一时间,攀亲戚的攀亲戚,走交情的走交情,北李村彻底热闹起来了。
李皓带回来的西瓜种子就是再多也是不够分的,小妹李欣然也缠着他要,最终索性自己只留下一半交给信赖的人分配了出去,另一半则是给了李欣然,让她自己随便折腾去,反正种西瓜也是为了她,一切一小妹的心意为重。
李欣然拿到西瓜种子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自家小弟们,分配种子的方法也是简单粗暴:谁的牌子排名靠前,谁家得的西瓜种子就多。
如此一来,一直以小姐手下头号粉丝身份自居的李蛋儿家自然得的不少,再加上他家中大人各个是种田的好把式,李蛋儿当然得意的很,就连最近走路,都感觉顺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