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村里有个空间男[重生]-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回老爷的话,螃蟹和虾都是两文钱一只,鱼五文钱一斤。”
渔民态度很积极很恭敬。
虽然他们没有带下人同行,身上也穿的普通百姓棉布衣,但俩孩子却穿的是绸缎,白白胖胖、粉粉嫩嫩,一瞧就是大户人家养出来的孩子。
还有旁边跟着的冠军和头狼,皮毛也是油光水亮,养这种野兽当宠物,可不是普通百姓干的事儿。
周围其他渔民也都好奇的看着,像他们这样的穷村子可真是少有贵人来。
霍承毅没功夫计较渔民们的好奇,听完渔民的报价后,他是忍不住瞪大了眼睛。
早料到这里海鲜不会贵,但也没想到会这么便宜。
想当初在现代的时候吃一顿海鲜多贵啊,便宜差点的没有几百块也吃不下来。
此刻渔民筐的螃蟹和虾个头可都不小,还生龙活虎的,两文钱一只说贱卖都夸奖了!
“霍大哥,螃蟹和虾肉少不顶饿……”
小白晓得他在惊讶,给他解释。
这里的普通人吃东西可都是以吃饱为主,再精致的食物也不如一顿充满油水的肥肉来劲儿。
再说由于保鲜手段不够,这些海鱼虾螃蟹根本运不出去,价值自然就超低了。
霍承毅听着想想也是。
渔民生活太穷,肚子都吃不饱,哪管食物的营养和口味。
再说海鲜吃多了凉胃,身体差点的吃多了还会吃出毛病。
不过像他这种内陆人可就稀罕这些玩意儿了。
“爸爸,买买买!”,他家两个小不点也蛮嘴馋的。
“好,买买买,这位大爷,您这些鱼虾螃蟹我都要了。”
霍承毅大手一挥,无比豪爽给钱。
几两银子出去换了几大箩筐的螃蟹大龙虾回来,让一张度假山庄门票就要坑人几十两的霍大老板有种无比幸福的赚大发之感!
第136章 晋江文学城首发。
这次到海边来霍承毅主要就是想带俩孩子和小白来看海和吃海鲜。
所以城镇没必要去; 在渔村租了间稍微好点的屋子,他们一家四口就开始了吃货本质,天天在村里瞎晃悠,变着花样的品尝各种美味海鲜。
渔民打捞上来的海鲜除了螃蟹、龙虾、海鱼,还有很多其他海洋副产品。
像什么海带、花甲、贝壳、鱿鱼等等,总之只要是能吃的,渔民都会打上来。
虽然这些东西价格不高,但送到附近的镇上多少也还是能有点收入。
霍承毅一家四口都生长在内陆的‘土包子’; 每天瞧着人家村里渔船满载而归就特稀罕,两个孩子更是高兴得哇哇大叫。
当然; 村里人瞧着他们一家人也挺稀罕的。
搞不懂这些‘大老爷’的想法; 他们这种山旮旯的渔村有什么好参观的; 见个螃蟹也能哇哇大叫……
不过虽然奇怪嘀咕,但是渔村的村民对他们一家人都还是很热情客气的。
什么平易近人好相处的话就不多说了,最大的原因就是霍承毅出手大方又喜欢买海鲜吃; 这种顾客村民当然欢迎了。
而霍承毅对渔村就更喜欢了,这里的东西便宜的真让他有种掉进蜜糖里的幸福。
在渔村呆了几天,他发现海边村的东西之所以销售不出去卖得便宜,除了运输问题,还有个最大的原因,就是这里的人不会吃。
烹调手法的落后导致普通百姓的食物基本就是炒、炖、煮三种。
再加上调味料的缺少; 再好的东西被这些村民捣鼓出来也糟践了。
海鲜本来就是腥味特别重的东西; 处理好了是美味,没处理好还真的不太好吃。
每天享受海鲜美味的同时; 看着渔村辛苦的村民,霍承毅有点感叹。
“这么好的东西被埋没在这里实在太可惜了,若是能够运出去,这里的人就不会那么穷,像咱们内陆的人也能享受海鲜的美味……”
“可是不好保存。”
小白同样很可惜,海鲜的确很好吃,而且听霍大哥说海里的鱼营养丰富,小孩子多吃会变聪明的。
可在现代海鲜运输到外地也不容易,保鲜手段不到位都容易死,古代简直甭想了,除了少量的干海鲜,其他活的根本运不了。
赵国虽说如今全国修路了,但只限主干道,像渔村这边这些穷地方还是老样子。
而且海边渔村这里穷得可不是一个村,而是一个海边城市,一个大郡城,不是他一个商人就能带动起来,涉及的东西也太多。
霍承毅也是有心无力,海鲜干货也已经有老牌商户做了,他也不太好去插一脚。
在海边渔村呆了四五天,霍家一家四口玩够,就带着满满一空间的海鲜返回了黄溪村。
借口跟路过行商购买,霍承毅拿了不少出来跟家里人享受。
还有手下比较重要的管理层,也作为福利给大家分发了一些,这些方面他一向很大方。
家里人也跟他们刚去渔村一样,见着海鲜稀罕得不行,当晚家里就做了满满一桌的海鲜大餐。
什么螃蟹粥、干锅鱿鱼、烤虾、烤扇贝、烤生蚝,霍承毅抄起袖子捣鼓了一大桌。
家里的大人还能忍住嘴好点,孩子们可就不顾形象了。
“爸爸,好吃,粥粥好好吃!”
“二叔,要要要……”
宝儿小强还有霍大山那儿子几个孩子人小,其他海鲜不宜都吃,抱着螃蟹粥得呼噜呼噜。
段小鹏更是从来不知道啥叫谦虚和不好意思,吃得不亦乐乎,忘乎所以,豪迈指挥。
“舅,再烤一盘烤扇贝来,这个香!”
“要吃自己烤!臭小子指挥老子来了,没看见你舅忙不过来了嘛,没眼色!”
正在充当厨师碳火面前烤东西烤得汗流浃背的霍承毅上去就是一巴掌招呼。
“舅,我要有眼色就不挨你揍了哩……”
从小到大倍受舅舅压迫的段小鹏只能放下筷子委屈过来帮忙。
别看帮忙笨手笨脚,炉子面前偷吃瞎在行,纯属那吃啥啥不剩典范!
“鹏表哥笨笨。”
就连蒋胖子那虎头虎脑的小子都拍着手咯咯喊,看得一群大人乐呵得不行。
前几年霍承毅让布建林修了个大宅院,现在霍家的人基本都住在一起,家里人多热闹,越来越像一个家族了。
蒋胖子现在也算是赖在他们家族了,明明在村里修了有房子,还搬到他们家来住。
美其名曰‘人多热闹’,实则根本就是蹭他们家饭的!
至于家里伺候下人们也没那么多规矩,像这种家庭大聚会的时候,也都跟着坐在旁边热闹。
这次去海边渔村玩,霍承毅可是带了不少海鲜回来。
哪怕分了不少出去,也还剩下了很多,海鲜也不能天天吃,剩下的螃蟹他全部用酒泡了起来。
等到端午的时候就能吃上香喷喷入味的醉蟹,那滋味,简直没法形容。
在霍承毅这边优哉游哉过小日子的时候,京城那边却是风雨欲来。
皇帝病重卧床不起,各位皇子蠢蠢欲动,其中就属太子国舅党最盛。
按照先祖规矩,太子的确应是继承皇位最合理的人选,但奈何太子庸碌,享受颇为在行,朝政却一窍不通。
跟在皇帝身边辅政多年,太子至今也没学到东西。
眼看着皇帝病重起不来了,所有的奏折堆在桌上让太子去批,太子就头疼,事事听从皇后国舅的吩咐。
如此外戚后宫干政很是引起了朝中大臣的不满。
尤其是那些两朝的元老已经罢朝了,其余皇子更是趁机笼络朝中官员,为自己谋划前途。
天家皇室无情,身为皇子没有坐上皇位,下场可谓凄惨。
犹如上任皇位之争,活下的人只有新皇和七王爷,七王爷之命也更是德妃娘娘牺牲换回来的。
如今皇室再现当年情景,所有的皇子心里都兢兢战战,盯着自己的兄弟就跟看仇人死的见面分外眼红。
只有七王爷,一如既往的闲散,无论朝中怎么闹腾,都不动半分。
众位皇子暗地筹备,就等触发干架之时。
端午节前夕,皇帝口吐黑血驾崩,点燃皇位之争的导火线,整个京城当晚陷入刀光血雨。
十三位殿下同时发动,在紫禁城门口决战,将护城河染成了血般鲜红。
太子党突围而出,勾结鲁国,带人杀入皇宫。
幸而最后七王爷与众位老臣带兵赶到,以绝对迅速的强势控制场面。
“皇后毒杀帝王,太子国舅勾结敌国,此乃大逆不道。来人,将叛贼关进天牢,罗氏之女赐白绫毒酒,其余叛贼秋后问斩,以慰陛下在天之灵!”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谁也没想到这场惨烈的皇位之争最后竟会由‘万事不管’的七王爷来结束。
老皇帝更加没想到自己千防万防,防到最后竟然会被自己的皇后给毒死。
这些宫闱秘事百姓自然不知道,京中百姓只当晚紫禁城腥风血雨。
霍承毅收到京中亲信电报也只有表面消息。
但凭借当初戚子夫透露的消息,他左猜右测,也能猜出个大概。
京城皇位之争七王爷压根就没有放在眼里过,其真正想吃的‘蝉’还在后面。
“小白,立刻给鲁国那边发消息,关闭所有店铺和工厂,让大家避战!”
京城事变收到消息的第二天,霍承毅当机立断让鲁国的商产停业。
如今赵国主道路已修通,七王爷早作准备,先下手为强,鲁国怕是没有反应的机会。
按照路程,霍承毅估计,最迟不过一个月,边疆就会发兵。
在此之前,鲁国那边的工厂店铺哪怕亏损,也必须马上停业,人员撤离躲避。
否则到时候货物损失是小,人才损失才大。
所有外派的人都是他这五年来费心培养的,一个人都不能有事!
端午过后半月,事情发展比霍承毅预计的更快。
在京中消息还没有传到百姓耳中的时候,边疆齐老将军便率先发兵,以鲁国贼心可诛的借口打了鲁国一个措手不及。
鲁国本是想趁赵国皇位之争的空隙,与国舅党合作捞点好处。
谁曾想太子无用,赵国还有一个深藏不露的七王爷,白白给了赵国发兵的借口。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鲁国就失去了三座城池。
消息传回来的时候,赵国百姓呼声愤慨,怒斥鲁国违反齐国和平条约,定要把鲁国这等贼子灭掉。
霍承毅则心里陷险松口气,让赵国境内商行行动。
“给各地管理人消息传下去,接下来一年让大家努力把业绩再提一提,赚取的银子直接送往边疆,南方则将所有银两换成粮食、衣服等物品,送往前线……”
“所有商盟成员听着,此次不惜一切身家投入,支持朝廷!”
鲁国不小,哪怕占了先机,这也是一场硬仗。
两国兵力差距不大,后期拼的就是双方的财力和军备的持久力。
“是,主席!”
商盟成员点头,绝对团结服从。
“另外,朝廷刚换新皇局势不稳,商盟已表明立场,为确保安全,请各位将家眷送到黄溪村来,我会统一进行保护,以免累及家人妇孺。”
后院放火是打仗常用的一招,作为将来支持朝廷军备的重要组织,难保鲁国朝他们商盟下刀。
将商盟成员家属拢到手中,不仅是保护,也是防止商盟出现叛徒。
关键时刻,绝不容许出现任何差池!。
第137章 晋江文学城首发。
赵鲁之战一触即发; 七国关系陷入紧张气氛。
在很久之前七国并列的时候便签订了和平条约,此刻鲁国勾结太子,想谋划赵国国土,其心可诛。
赵国出兵在理,鲁国只有硬着头皮迎战,其余四国观望,心思各异。
而针对此战,七王爷显然是预备已久的。
赵国本来就有百万大军; 此刻再加上多年收入各地山匪暗中编制的军队,赵国如今表面上的军队堪称虎狼之师。
而鲁国对此战却准备不足; 迎战突然; 战事一起; 鲁国便先落了下风。
不过为了防止其余四国渔翁得利,朝廷大军七王爷并没有全部用来攻打鲁国,分出了一半兵力防守。
因此半年后; 连着丢失几座城池的鲁国缓过神来得到喘息,两国陷入了战事僵持。
兵力一旦僵持不下,接下来的就是比拼谁财力军备更加雄厚的时候到了。
谁的军饷粮食战备坚持得更久,这仗谁赢的机会就更大。
霍承毅得到两国交战消息就开始准备了,七王爷的信一到,他手下的商队就开始行动; 将早早准备好的银子粮食送往前线。
不过这场仗到底要打多久他也无法估计。
因此为了在不动用自己底牌的情况下坚持更久; 霍承毅不仅让商盟成员一起加入筹备军需的队伍中。
还对霍家在赵国所有的商行产业他也同时下放了‘抗鲁活动’的命令。
简单的来说就是以‘抗鲁’的口号,商行做各种促销活动增加收入; 直接将筹钱助朝廷打仗的名头摆到了表面上来。
这是赵国史无前例的事情。
一直以来打仗都是朝廷自己的事情,各种军需全都是国库出入,所有每次打仗朝廷都是焦头烂额。
没银子向百姓加税闹得民怨沸腾,不向百姓加税的话打仗又没钱,两头恼火。
但现在霍承毅利用了现代灾难就动员全国人民团结的理念,将‘众筹’二字发展到了极致。
所以为调动整个赵国百姓的团结心,他还让各地商行隔三差五的就摆舞台做义演,编一些打仗的英雄事迹话剧歌舞等等。
让百姓体会前线战事的紧张,让所有人明白打仗是所有人的生死存亡之感!
团结的心其实每个人都有,但也需要触发和调动才能表现出来。
在霍承毅积极忽悠下,这次赵国百姓空前团结。
什么“鲁国辱我大赵,其罪虽远必诛!”
什么“万众一心,誓灭南鲁,收复失地!”
还有什么“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打到南鲁贼子!”的话如春风般一夜之间吹遍整个赵国土地。
明明一场两国谋划对方国土阴谋导致的摩擦之战,硬生生的被霍家某货冠上了‘民族国义’。
明明赵国抢占先机夺了鲁国几座城池,结果某货还给自家百姓宣传收复失地之说,整得就跟赵国要灭国了那么紧张似的……
其实霍承毅也不想这么无耻的忽悠人。
但谁让他现在是赵国人,他自然要帮自己国家了,不论他和七王爷的交易,倘若赵国被灭或者被欺负惨了,作为赵国的百姓他一样没好日子过。
国强则民富,国弱则民不聊生。
再说要是鲁国不起贪心想谋赵国的土地,能被七王爷抓到把柄收拾么?
所以这‘南鲁贼子’的黑锅,鲁国背得其实也不冤。
被激发了爱国之心的赵国百姓有史以来的团结一致。
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两样都没有的就没事儿跑到霍家商行举行的义演去凑热闹,握着拳头喊口号。
就连女人小哥们也纷纷跑到霍家商行组织的‘救国行动’中,拿出自己擅长的针线活,帮着给前线的士兵们做衣服。
源源不断的军需送到前线,声声口号传到前线。
军中的士兵们瞬间士气大增,原先那种逼不得已上战场的心情立马变成了爱国保家的激情昂扬。
士气大增的赵国士兵势如破竹般攻陷鲁国一座又一座的城池……
京城皇宫。
收到霍承毅鼓动全国百姓支持朝廷和前线捷报的时候,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坐了许久,才忍不住笑叹,“这小子,果然是个人才呐……”
何止是人才,根本就是个奇葩。
这睁眼说瞎话忽悠人的本事儿某货认第二,绝对没人敢认第一!
“陛下说得是,霍大牛的确是个人才。”
戚子夫等亲信大臣同样佩服得五体投地。
虽然每个百姓的力量犹如蚂蚁般渺小,但整个赵国的百姓齐聚起来,就是一股不可忽视的支援。
霍承毅竟然把全国百姓都煽动了起来,这份头脑和魄力,当真不是一般人能够比的。
“那小子咱们当初真是小看了,子夫,记上一功。另,明日早朝,把这些消息好好的念给朝中的那些臣子听听。”
“如今商人百姓,就连三岁儿童都知道出力支持保家卫国,这群人,不听话的也该回家养老了……”
新官上任三把火,新皇上位大换血。
绝对的兵力财力在手,朝中的文官不过是一群蹦不起来的宵小。
京城势力大洗牌。
而鲁国那边收到战报和赵国动静的时候,鲁皇是气得当场就在朝殿中吐了一口鲜血。
他们这次当真是倒了八辈子的霉才会因为两座城池的条件答应当初国舅党合作。
谁能想到赵国藏着一个七王爷就算了,还TNND有个‘霍大牛’!
这货简直比深藏不露的七王爷更凶残。
想他们各国每次给百姓加个税,向商人贵人筹点银子办事多头疼。
弄不好就要背上苛捐赋税、残暴君王的恶名。
这家伙到好,刻刻钟的功夫就人能够赵国所以百姓商人心甘情愿的奉献支持,还让百姓商人们觉得自己是在做保家卫国光耀门楣的好事……
鲁国朝廷是气得不行。
他们倒是也想学赵国这么干,可他们却没有一个人能像霍承毅那么有号召力的。
要知道霍承毅虽然号召百姓支持朝廷,但却都是建立在百姓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支持朝廷的大部分军需都是他的商盟筹集,奉献的自己身家。
而鲁国有哪个商人有这种魄力?又有谁舍得?
如果此刻他们敢学霍承毅让百姓和商人出钱出力,毫不夸张的说,不需要赵国打了,他们国家的人自己就得先起义反抗……
鲁国无奈,只能咬牙硬头皮消耗国库。
偏偏哪怕军需跟上了,士气却也没有赵国士兵足,多次交战是节节败退,城池尽失。
而其余四国看到如此战况,即便有想要捞好处的也不敢乱动了。
谁也不敢保证赵国还有没有其他底牌,霍承毅号召煽动全国百姓此举,着实让一群没见过现代炒作手段的古代小伙伴全都惊呆了。
赵鲁之战,赵国气势如虹,优势绝对。
但事实上朝廷和霍承毅也并不是像表面那么轻松。
黄七让达官贵族捐款动了贵族的利益,这些人自然不服,阶级利益的冲突导致朝中大换血情势紧张。
而霍承毅这边,每天算着账本,安排事情也很是忙得晕头转向。
不敢有半点差池,一旦其中一个步骤出现问题,那引发的就是巨大麻烦,要不是有灵泉水支撑洗去疲劳,他简直都快要被活活累死了。
并且除了要考虑支援前线的问题,他还要考虑战争结束之后,他霍家的下场。
尽管黄七有承诺,但鸟尽弓藏的事情自古太多,他不得不把世界想得阴谋论点,多做一手准备。
俗话说未雨绸缪总是好嘛,万一总是无法预料的。
为此,霍承毅花费巨资投入,以支持朝廷的名义,在各地开设‘华夏商盟爱国战士抚恤棚’,给参军战士的家属发送关心物资。
银子、米粮、衣服等等生活用品都有涉及,每次发的不多,但隔三差五的就发一次。
尽管资金投入消耗是巨大的,但回收的声望却不是银子可以买到的。
华夏商盟成为百姓心目中真正的良商义商,尤其是在前线边疆打仗的士兵们,每个士兵都感激涕零。
哪个士兵上战场不担心家里的妻儿父母无人照顾。
多少士兵战胜归家得到的是父母去世,妻子操劳病弱,儿女见面不识爹娘的噩耗。
商盟帮忙照顾战士家属此举,比战事后朝廷发多少抚恤金都让士兵们心里舒坦。
“华夏商盟真的良心,霍家也是大好人,做买卖公道,还仁义……”
“可不是嘛,听说霍记商行的东家为了给前线士兵送军需,几乎是倾家荡产,这份仁义魄力,谁能比?”
“就是,幸好有霍记商行的东家在,我们村那刘阿婆才能好好的,阿婆就一个儿子,小子去了战场没人照顾,这会儿在商盟的士兵孤寡收留所里总算不愁了……”
“是啊,我们村有儿子去参军的都领到了商盟的关怀抚恤,人家还特意翻山越岭走山路给咱们送进来的……”
“好人呐,霍东家真是好人,商盟那些商人也都是良心的,咱们去庙里给霍东家供奉个长生牌吧……”
“长生牌咱们早供了,我们村还一起筹钱在村口给霍东家和商盟立了功德碑呢。”
“啊,你们还立了功德碑啊,那我们村也去弄一个……”
不知不觉中,得了惠顾的百姓们心里对霍家和商盟的评价和拥护达到了一个无比的热潮。
第138章 晋江文学城首发
。
霍承毅没想到‘战士家属抚恤棚’带来的效果远比他想象中更好。
他原本只是想借此让霍家和商盟在百姓中赢得一份口碑; 以便将来万一碰上卸磨杀驴的情况,也有个保障,有个让帝王顾虑的保护。
但真没想到最后百姓对他们霍家和商盟的推崇简直超出了预料。
这是好事儿又是坏事。
百姓维护他们自然是好,可拥护过头了,功高盖主就会令帝王忌惮。
七王爷之所以能够那么顺利的当上新皇,还不是多年在民间经营声誉的结果。
为此霍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