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文科学渣的古代种田生活-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六儿,你们去哪里了?”沈歌叫住其中一个男孩。他不仅背上背着一捆木材,手上还提着一个简易木篮,篮子上面还挂着绿叶,显然是今天做的。
  “秀才公。”一队孩子听到沈歌叫,都停了下来。沈歌要在村里办私塾是村里的大事,这一帮孩子都听到过消息,因此面对沈歌的时候格外紧张。
  六儿背着柴,乖乖地答道:“我们上山捡柴去了。”
  沈歌早看到他们的柴,也看到了柴火里面特地包着的枯叶。村里家家户户烧的都是土灶,每天都需要大量的柴火,村里的大人们每天忙着农活,除了冬天没空上山,捡柴的任务就落到了这群半大的孩子身上。
  沈歌笑道:“我知道,我是想问你篮子里装的是什么。”
  “是菇。”有孩子抢着回答。
  有人带头,其他孩子马上七嘴八舌地补充:“还有笋。”
  “现在山里的菇可多,我前天还捡到一大篮。”
  “我也捡到了,煮汤可香。”
  六儿听到小伙伴们这么说,把手里的篮子往沈歌手里一推,“秀才公,给你吃。”
  “我的也给你。”又有孩子挤上来给沈歌递了个篮子。
  “不用不用,”沈歌摸摸他们的脑袋,“我吃过饭了,你们带回家给爹娘吃。”
  孩子们十分热情,沈歌好不容易才将篮子塞回他们手上,擦擦额头上的汗,赶紧打道回府了。
  沈歌病好一点就没再在牛婶家吃饭了,牛婶人虽好,但一手手艺真不怎么样,沈歌这个在现代吃惯了美食的人连着吃了半个月的清水煮菜和蒸蛋,吃得十分痛苦。
  倒不是说牛婶的手艺特别差,实际上这里的人手艺都不怎么样。调料有限,连简单的油盐都舍不得多放,盐还好一些,油的话,大方的人家会往菜里滴几滴,节俭的人家则只往锅底抹一下就算放了油,家家都是如此。
  沈歌除了刚醒了那几天吃了鸡肉之外,后来这一段时间都没在沾过肉,每天倒是还能吃一碗鸡蛋羹,吃得沈歌也是想吐。
  今天是沈歌自己动手做饭的,他那里还有牛婶及其他乡邻送来的一些菜,包括茄子、南瓜、豆角、蒲瓜等,这里的蔬菜倒是和后世的相差无几,沈歌其实也不记得后世夏天到底吃什么蔬菜,看着差不多,就是少了辣椒,让沈歌极不习惯。
  沈歌回到家,从锅里舀了一碗南瓜粥出来喝,他家生活还不错,好歹吃得上米饭,就是舂米的时候舂得不太干净,有壳刺嗓子。
  沈歌回到家不久,蛮子也过来了,这个黝黑高大的少年掀开木盖子看了一下沈歌家的水缸,二话不说挑上木桶去村里的老井里给他打水去了,沈歌拉都拉不住。
  沈歌病已经好一点了,不过牛婶还是经常差蛮子过来看看,打水扫地挑柴,蛮子要是看到什么活计就会顺手帮忙做了,沈歌推迟了几次没能推迟掉,只好不再那么客气。
  蛮子挑水回来后,沈歌硬拉着他喝完了锅里的南瓜粥。南瓜粥虽然不是什么好东西,不过牛婶日子过得向来节俭,家里的饭菜一天中至少有一顿是以粗粮野菜为主,味道比这个差多了。
  两人搬了两张板凳坐在屋檐下,蛮子喝粥,沈歌乘凉。
  沈歌坐了一会儿,跟蛮子说:“我明天想上山去看看。”
  蛮子端碗的手顿了顿,“我跟你去。”
  “不用,”沈歌摆摆手拒绝,“我又不是没上过山,再说也不走远,去转转就回来了。”
  蛮子算得上壮劳力,现在又是农忙时节,他每天要跟父兄下田去侍弄庄家,沈歌不好耽搁他。
  沈歌小的时候就常跟着小伙伴上山,捡个菇背点柴火,尤其家里对枯叶的需求量非常大,每天点火都需要一把枯叶引火,所以村里的孩子隔三差五就得上山去收集枯叶。这些沈歌都是做熟了的,就算剩他一个人上山也没有问题。
  蛮子没有多劝,闷闷地说道:“行,有事你就喊,大家都在山下干活,会听到的。”
  靠村的山虽然没有老虎、狼等大型食肉动物,但是野猪、野牛、狐狸、雕等还是有一些,也不是完全没有危险。
  沈歌点头,“我知道。”
  蛮子喝完粥洗完碗就走了,沈歌准备了一下,找出了一个提篮和一把小锄头,准备第二天一早就上山。
  沈家村四周都有山,大家一般轮流去,哪座山柴火多就去那座。
  沈歌决定去枣子崖,这座山离村子有些远,村里的孩子都不太乐意走那么远去这座山,但是这座山离沈歌家相对较近,再加上沈歌不怎么想跟一群孩子在山里撞上,就故意挑了这一座。
  沈歌原本想早一点起,没想到等爬起来的时候太阳都升起来了,沈歌出门望了眼,到处都有农人在田里劳作。沈歌索性不再赶时间,煮了早餐吃完,沈歌才锁上门上山去了。
  沈歌一路上没少碰到出来干活的村人,一路打招呼过去,挺多人都知道了小秀才公要上山。有不少村人劝他别去,想吃菇的话他们家还有,等中午回家了就给沈歌送过去。
  沈歌一一笑着谢绝了,称想走一走,村人又嘱咐他在山上要小心些,不少地方有青苔,别摔了。
  好不容易走到山脚下,沈歌顺着前人开辟的小路上了山。这路估计好一阵没人来过,边上的植物全长过来了,密密实实的,不是勾到沈歌的头发就是挂到他的衣服,他狼狈地喘着气,有些后悔没带把柴刀开路。
  走了大概十几米左右,沈歌看到一蓬野生的竹子,他拨开竹枝走过去,果然看到了竹根那里有笋。
  笋有些就长在外围,很好挖,有些则七歪八扭地长到了几根竹子的中间,沈歌费了好大劲才挖了几根出来,卷起袖子的手不知道被蚂蚁还是蚊虫咬了,皓白的手腕上长了一个又大又红的包。
  沈歌提着五根半笋继续往上爬,还采了路上看到的几个蘑菇。
  前天晚上下了雨,落叶上还带着水,一脚踩上去又湿又滑,沈歌走了一会儿就气喘吁吁地坐在石头上休息,这才反应过来笋应该下山的时候再挖,现在提着太重。
  不过转而一想,沈歌又觉得下山未必就走这条路,现在不挖等一会儿还要绕回来,更麻烦。
  沈歌歇了一会儿,继续往上走,一路也注意寻找蘑菇,等上到半山腰的时候篮子已经装满了大半,而沈歌七拐八绕地离上山地点已经有些远了。
  沈歌抬眼看了一下太阳,眼见已经快到中午了,决定干脆绕到另一边走另一条路下山。
  沈歌提着篮子绕着山坡走出去,突然想到他要是没提篮子,而是背了框,现在估计就好走多了。
  好不容易绕到另一条路上,这条路明显经常有人走,路比较清晰。沈歌作为一个弱不禁风的书生,又在路边坐着休息了一会儿。
  沈歌没想到刚一屁股坐下,就见到山上走下来一个人,沈歌老远就看见那人手里提着几只猎物,背上背着一张大弓,走进了才发现这个俊美的男人莫名地眼熟。
  “荀大人?”沈歌站起来打招呼。
  一身劲装的男人点头,“今天上山?”
  “嗯,上山来走走,顺便捡点蘑菇。”沈歌局促地答道,“荀大人是打猎去了吗?”
  荀飞光手上提着的大大小小几只兔子和鸟还时不时往地下滴几滴血,明显是刚死。
  “是。”
  沈歌站在荀飞光旁边,发现他要比荀飞光矮上大半个头,身材也要单薄许多,不若荀飞光那样颀长健美,更别提荀飞光身上还有股威严所在。
  沈歌有些紧张,定了定神才说道:“谢谢荀大人救了我,那天若不是荀大人,我此刻已成一抔黄土。若不是荀大人差人送的参和银两,我也不能好得这样快。”
  沈歌拘谨而真诚的声音在背后响起,荀飞光回过头来看他,只见他一张白皙精致的脸热得通红,眼睛却亮晶晶的。
  荀飞光的眼神顿了一下,道:“去庄上坐坐?”
  沈歌迟钝地“啊”了一声,忙推拒,“不麻烦您了,我……”
  “快到了。”荀飞光看了眼就在不远处的荀家庄,示意沈歌跟上。


第6章 慌乱
  沈歌提着个篮子跟在荀飞光后面,很快就到了荀家庄。
  守门的仆人见到荀飞光恭敬地把门打开了,又接过荀飞光手中的猎物,沈歌迅速将手中的篮子也递了上去,仆人一块接了。
  沈歌做这一动作的时候眼睛的余光好像看到荀飞光脸上流露出了笑意,等他仔细看时,发现荀飞光还是一如既往地没什么表情。
  “走吧。”荀飞光招呼,沈歌忙跟上。
  沈歌跟着荀飞光穿过院子,沈歌没敢东张西望,不过还是能看见院子里的池塘中层层叠叠的荷叶正掩映着荷花,开得十分茂盛,一阵风吹来,还带着水汽与荷香。
  荀家庄十分静谧,路旁的树木早已参天,沈歌走着走着,一身暑意消了大半。
  荀飞光到达偏厅时,两位婢女模样的年轻女子迎上来,两人娴静利落地捧上了茶,并不多言。
  接到荀飞光的示意,沈歌有些忐忑地挨着椅子坐了。
  尽管就在同一地界,荀家的庄子和沈家村却仿佛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时空。
  沈家村屋宇简陋且粗糙,昏暗矮小,却带着浓浓的烟火气。这庄子精致华美,雕梁画栋随处可见,但带着一股庄严的压抑,仿佛这里的每个人,每件事都只为荀飞光一人服务。
  “荀大人。”见荀飞光不开口,沈歌小心地叫了声。
  “喝茶。”
  沈歌忙端起茶来喝了,他从小喝过果汁、咖啡、牛奶等各种饮料,唯独不怎么喝茶,现在乍然一喝,他也品不出什么特殊的地方,只觉得茶水不冷不热,茶味不苦不淡,沏得恰到好处,还挺好喝。
  喝了一会儿茶,荀飞光往外叫了声,“绿枝。”
  门外的婢女听到动静立刻走进来,听候吩咐。
  “带沈公子去梳洗,梳洗完后来静室找我。”
  “是。”绿枝应声,跟沈歌说道:“请沈公子与我来。”
  沈歌有些无措地看了荀飞光一眼,见他没什么表情,踌躇了一下,最终还是跟绿枝去了。他一早就上了山,身上又是汗又是泥,确实有些脏。
  绿枝长得很漂亮,气质很好,声音也很好听,沈歌跟在她身后,有些不自在地盯着地上看。
  绿枝带着沈歌出了厅,往右手边走,不一会儿就绕过房子,来到一个小院子。沈歌走进去才看到院中间有个小池子,池底都是鹅卵石,池边假山绿树掩映,景色分外优美。沈歌走近了才闻到硫磺味,估计这是个天然温泉。
  “请沈公子沐浴。”绿枝引沈歌走到池边,又问:“可要奴婢伺候?”
  沈歌听她问,忙摆手道:“不,不必,我自己来就行,多谢绿枝姑娘。”
  “沈公子无需客气,奴婢先行告退,有事唤奴就是。”绿枝温温柔柔地行了个礼,走之前将亭子四面挂着的帘子放下,挡住这一头的水池。
  沈歌忙不迭地点头,等绿枝走了,他看了眼四周,脱完衣服鞋袜又有些惆怅。他今年还没有加冠,只是束了发,大半头发披散下来,沈歌拿不准要不要洗头,不过在别人家里,洗个澡就算了,连头也洗完未免太过得寸进尺。
  沈歌将头发全部捆起来堆叠在头上,小心下了水。水有点烫,恰到好处的哪一种烫,沈歌下水之后才发现这个温泉池用的是活水,一边有水不停地流进来,另一边则有水不停地流出去。
  沈歌来到这里大半个月,先前的记忆也全部找回来了,却还是第一次知道这里居然有温泉,他喟叹一声,想想也是,要是这里什么都没有,荀家的庄子就未必会建在这里了。
  沈歌看到池子旁边有胰子,犹豫了一下,还是拿起胰子洗了个澡。
  这是沈歌来到这里之后第一次用类似肥皂的东西,胰子打出来的泡沫很柔和,带着一股清新淡雅的香味。沈歌舒舒服服地洗了个澡,拿瓢子在旁边冲干净了,才下池子泡澡。
  沈歌刚泡下去,帘子的那头影影绰绰地出现个人影,沈歌一惊,人往水面下沉了沉,只露出一个脑袋。
  来人并没有过来的意思,只是道:“沈公子,换洗衣物奴婢给您放这儿了。”
  “好,我知道了,多谢绿枝姑娘。”
  “沈公子无需客气。”绿枝再次行了个礼,又出去了。
  沈歌知道荀飞光在等他,不敢多泡,见绿枝离开,赶忙上来,穿过帘子走到亭子里。他这才发现,原本脱下来的衣物全不见了,只有一堆新的放在远处。
  绿枝送来的衣服是青色的,除了一套衣服之外,还配了鸦头袜和木屐。
  沈歌原本穿的衣服是一套带点黄色的麻衣,因为要上山,他还特地选了件旧的,手肘处有一块不明显的同色补丁。而绿枝送来的衣服则是绸衣,沈歌分不清具体是哪种衣料,不过衣服轻薄滑凉,穿着很舒服。
  这年头的衣服不便宜,有些人家实在缺钱了,还能把衣服送去卖或当,尤其是贵重的绸衣,很能换来一笔银子。更有甚者,绢帛在一定条件下还能当货币使用。
  沈歌原本不想占这个便宜,不过若是提出让绿枝把他原本的衣裳送回来又有些矫情,沈歌犹豫了一下,还是穿上了,他穿衣还算熟练,拿起衣服一件件往上套,很快就穿好了。
  沈歌一一穿好,又整理好头发,这才往外走。
  木屐踩在地上哒哒的声音被绿枝敏锐地捕捉到了,她等在门口,沈歌一出来,她就说道:“老爷在静室等您,请跟我来。”
  沈歌跟在她后面,还是没猜出荀飞光找他有什么事,不过要是没事,估计荀飞光也不会特地把他带回来,又好好招待一番。
  到了静室前,绿枝在前面脱了鞋,只着布袜,沈歌也赶紧脱了鞋。荀飞光的静室非常漂亮,沈歌一踏进去还以为回到了现代。
  荀飞光正大马金刀地坐在一张矮塌前看一卷书,荀飞光见沈歌来了,示意他坐对面。
  沈歌乖乖坐下,不过不是像荀飞光那样盘坐,而是选了相对正统的跪坐。
  绿枝悄无声息地退下了,荀飞光见沈歌投来好奇的目光,合上书朝他展示了下封面,“毕兴思先生的《航船志》,沈歌儿可看过?”
  沈歌羞赧地摇头,“不曾。”
  沈歌四岁开始启蒙,八岁正式进学,光学习经史诗赋就学得非常辛苦,并没有心力去看什么课外书。何况父亲去世之后,沈歌手里没有银两,要看书也没地方看去。
  同窗家家境也类似,会投到他那夫子门下求学的基本都是耕读传家的普通人家,所以也没地方借书看。
  沈歌刚洗完澡,脸上热出来的红晕早退下了,一身乳白的皮肤细腻得跟凝脂一样,半点都不像乡下长大的小子。他身量虽不矮,但身子单薄,显得格外青葱秀丽。
  沈歌见荀飞光盯着他看,那双天生带着威严的眸子仿佛看不到底,心中陡然一惊,那压在心底的防范意识马上升上来了。
  沈歌家里没有镜子,不过还是能从水面看到这具身体的容貌,这具身体基本和他现代的时候长得一样。
  他现代的长相随了他妈妈,五官极为精致,双眼黑白分明,脸是典型瓜子脸,还有个尖尖的小下巴,小巧的嘴唇上唇色总是粉中带红,唇珠比较明显,嘴有点嘟。
  因为这长相,沈歌从小就备受宠爱,也没少遇上想打他主意的星探,他家的一个朋友还想把他带入娱乐圈,不过被沈歌的父母拒绝了。
  长成这样,沈歌从幼儿园开始就没少收到示爱,男女都有,进入初中后,还出现过男生故意和他打闹揩油的情况。幸好沈歌家庭条件不错,家里也宠,他哥更是从小就自动成为他的贴身保镖之一,沈歌在众人的保驾护航下才平安地在正轨之中长大。
  沈歌有些慌,这个时空才刚结束战乱没几十年,皇帝才是第二代,国家律法允许男男成婚,因此男风格外盛行,有不少大人物还以玩娈童为雅好。
  原来沈歌一直在县城里读书,又早早考上了秀才,没遭遇过什么糟心事,对男男之事极不敏感。现在的沈歌可是有着二十一世纪的记忆,对这些事情再熟悉不过。
  荀飞光对沈歌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他只是见这少年格外精致可爱才多看了两眼,就像看外面的花一样。察觉到沈歌的慌乱,他收回那略带侵略性的视线,道:“你以后要考科举,多看看这些书也无妨,能拓宽眼界。”
  “是,谢大人教导。”
  “不必客气。你从小就在沈家村长大?”
  沈歌不知道荀飞光的用意,老老实实地答道:“小子祖辈从三百多年前就在沈家村扎了根,小子从小在村里出生成长,不过自八岁起就在县城里读书,严格来说并不算在沈家村长大。”
  “不必紧张,你虽不完全在沈家村成长,村里的情况应当也熟悉,我们随便聊聊?”
  说什么?沈歌有些茫然地望向荀飞光,像只涉世未深的小鹿,“荀大人您是指哪方面?”


第7章 粮食
  沈歌完全想不出来他和荀飞光有什么好聊的,在现代的时候他是一个二流本科的中文系学渣,每个学期都得在期末的时候头悬梁锥刺股避免挂科的那种。来到这里以后,他也不过是一个小秀才,勉强能在县里脱颖而出,却连科考以外的书都没看过几本,学识着实不怎么样。
  荀飞光无意跟他谈论学识的问题,直接淡淡开口问:“村里的人生活如何,可能吃饱穿暖?”
  这个沈歌还算了解,他想了想,“如果吃饱穿暖的标准不太高的话就可以,这几年都没有冻饿而死的人,不过村人还需要经常吃粥和野菜,肉的话,一年也吃不了一两次。”
  看了下荀飞光没什么表情的脸,沈歌又补充道:“听老人说,现在的日子已经比以前好多了,这几年年景好,税也只是二十税一,家家户户基本都能有余粮,就算哪年收成不太好也不至于饿死,而且现在村子里基本没有卖儿女的现象。”
  沈歌原本还撑着尽量模仿这边人的强调咬文嚼字,一说长句又忘了,他有些忐忑地垂下眼睑。
  荀飞光没在意他的表达,接着问:“村里种何种粮食?”
  “粮食?”沈歌愣了一下,他对这方面也不是很懂,“粮的话,水田种稻旱地种粟,水稻应该是种的最多的,一般种中稻,种粟的人也不少,还有种豆的。前两年外面传来一种唤‘落花生’的粮,听说是外邦传入的,有村人会买一点种来榨油,但大部分人家都不乐意出那个价钱。”
  “水如何,可会出现争水的情况?”
  荀飞光句句话都问到了点子上,沈家村是大村,村与村之间的争水倒是没出现过,不过记得就在前年,稻子抽穗的时候,村里有两户两户人家扛着锄头打了起来,为的就是争水。
  沈歌老老实实地把情况答了,又说道:“小子村里还好,就在山脚下,水第一个经过我们村子,水渠挖得比较多,基本都能临着田,要是不遇上大旱,都不怎么缺水。”
  荀飞光看出沈歌对这些事并不熟悉,转了个话题,“你身体恢复得如何了?”
  沈歌松了口气,真挚地说道:“多谢大人送来的银两和参,小子现在好多了。”
  “明年可会下场应考?”
  “应当不会,小子才疏学浅,这一场病又耽搁了不少时间,怕是没能力再下场应考。加之——”沈歌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小子打算在村里办个私塾,恐怕还得分出一部分精力?”
  “办私塾?”
  “是,这段日子以来多亏了乡邻关照,小子既然明年不打算下场,正好可以抽点时间精力出来教导村里的孩子。不过我没有教过人,效果怎么样不能保证。”
  荀飞光看着对面说话的少年,心头有些诧异,没想到对方还有这等想法。他眼神温和了些,“读书人能造福一方乡邻是好事。”
  “嗯,我现在正在编写教材。等村里把学堂建起来就可以开学了。”
  “教材?”
  “呃……”沈歌马上意识到他大概说了个新概念名词,沈歌飞快转动脑筋地答道:“就是教学材料。三百千虽多用来启蒙,但对于毫无基础的孩子来说还是太难了。”
  “哦?”荀飞光看他比划,心头难得有些感兴趣。
  荀飞光的态度仿佛带着鼓励,沈歌定了定神,将他的计划和盘托出,“刚开始阶段我主要想教导一些简单的字词诗歌,如山河日月,水火金木之类,主要包括笔画简单的字、朗朗上口的诗歌和数字等。第一步先教写字和算数,等学生学一段时间后再教三百千。”
  沈歌好歹上过大学,对心理学教育学有一定了解,如果一上来就是三百千这种复杂的文本的话,很容易让学生受挫,进而消耗他们的学习热情。
  “想法不错。”
  见荀飞光颔首,沈歌备受鼓励地笑了笑,眼睛里含着一些憧憬,“但愿我能给沈家村带来一些改变。”
  荀飞光盯着他,面前的少年脸有些红,脸上细小的绒毛还未消退,一派青涩的模样,却也十分蓬勃向上,完全没有暮气,更无普通少年追名逐利的野心。
  沈歌被荀飞光看得十分不自在,此时的他还不知道,就是他这一番话,引起了荀飞光对他的兴趣。
  沈歌在荀飞光面前根本放不开,两人既不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