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文科学渣的古代种田生活-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沈歌将他规划好的地方一一指给胡奈青看,这里到处都是土地,不见得多肥沃,但也绝对称不上贫瘠。这么多地,就算再来几千人也能养得活,在这边屯田极为方便。
现在沈歌唯一苦恼的便是人手有些不足,一堆该开发的地方在那里堆着,还得慢慢等。
“这里有砖厂,都是清凌卫的将士在烧砖,砖土也足,我打算把营地好好建起来。未来十余年,这里都会是我们一个重要的据点。还有这条护营河,取水排水养鱼等都行,反正挖起来也不算困难。”
“这里是香菇种植地,将士们没经验,种得不大好,不过供清凌卫自个吃倒是绰绰有余,多的还能卖出去。最近一段时日天气好,我们没少晒香菇。”
沈歌说着换了更大的一幅舆图,这图还是从洋夷手中收缴到的,画得比大燕官方的图要清晰许多,其中还标注出海外不少小岛与小国。
“洋夷今年来骚扰不断,究根结底就是为银钱,海外诸国喜爱我大燕朝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等。我们手头上有粮有兵有渠道,带安定下来后可重新考虑打开港口,亲自开船出海与这些国家做生意,不给洋夷可趁之机。”
“船的话,我们刚收缴到一批,洋夷的船比我们的要大,做得也好,我正找匠人研究,过几年应当有成果,正好能赶上。”
胡奈青听他说这么一大通,看看他画的规划图,又瞧瞧舆图,不由感慨,“就这么几个月的事,你倒把人几年的功夫都做了。”
“这倒也没有。”沈歌笑笑,“我们也就是运气好。”
随便揪个资敌的大户,都能摸到洋夷的老巢去,还发一笔横财。有钱有技术,自然就好办事。
胡奈青望着他笑:“我先前就说你运气极好,瞧,这下果然应验了罢?要是换别的人过来,就算给他三五年时间,他也未必能做到你这地步。”
“这还真有可能。”沈歌摸摸鼻子,当初胡奈青想过来当院长,最大的原因便是知晓沈歌运气好,做什么都少有失败之时。
说到建设,沈歌将规划图中特地留出的一大块空白给胡奈青看,“胡大哥,我打算在这建学院,明春就开工。第一批学舍不必建太大,我们可先开几门清凌卫用得上的课,譬如教人出海,教人做生意,教人制船等,学员们学出来便能找到事做,也不枉我们培养一场。”
“这想法可行,正好老师都是现成的。”胡奈青沉吟,“我什么都能教一点,于醉墨可教人画海图,秦实精通机关木工之术,百里宜手下应当有人能教做生意这门功课,还能请清凌卫的兵丁过来帮忙教拳脚功夫等。”
“我打算请牛涵过来教学员们做生意,他有相当于秀才的学识,做生意的时日虽不大长,但他素来能举一反三,很有一点心得。不光教做生意这门功课,我先前跟他谈论过,打算委任他为副院长,在担任先生的同时也管管杂事。”
牛涵就是蛮子,他本就聪明,先跟着沈歌走南闯北,后又跟随百里宜去做生意,现在已磨炼得颇能独当一面。
即使他手段生嫩一些也不打紧,学院亦是新开,他还年轻,若能一手将学院办起来,慢慢亦可磨练成才。
胡奈青没意见,学院现今连架子都还未架起来,现下定好的先生也就他们几个,其中秦实还是通过打赌拐来的,约定的时日一到,秦小侯爷说不得就要拍拍屁股走人,沈歌这头有人选乃好事。
沈歌原本还怕谈不拢,见胡奈青支持,他笑了笑,“我估摸着,我们要办的学院估计很碍天下书生的眼,正好南关这边读书人少,向来不大开化,天下读书人的目光也少往这里投。”
“我们先将学院开起来,过几年,教出来的学员多了之后,我们再扩大规模。到时长州县与飞羽县附近的港口发展起来,这里未必就比中原差。学院有一定根基后,请先生也好请。”
第85章 杀猪
这几十年天气格外冷; 哪怕在南关; 也下过好几场小雪。
每日一起来; 外头的草地上蒙上一成厚厚的白霜,偶尔沟渠内还会结冰; 张口还能呵出热热的白气。
沈歌难得一大早便起来,含着温热的水; 用青盐漱了口,洗好脸后; 披上披风要往营地中走。
荀飞光在院子里打拳; 汗水浸湿衣裳,露出底下结实流畅的肌肉。他见沈歌走出来; 收拳问道:“一大早你这是要去何处?”
沈歌朝他灿烂一笑; “去营房中瞧瞧,我瞧今日天气不错; 日子也差不多; 正好将看看要不要今日杀猪。”
清凌卫营地中鸡鸭鹅都有,猪也养了好几十头。
长州县与飞羽县近海; 去岁洋夷与倭寇勾结; 在海上肆虐,普通百姓谁也不敢出海,许多人家连船都没有,就怕一出海撞上洋夷与倭寇会出什么事。
普通百姓也无必要出海,这里远离中原,几乎没有商客来往; 人穷地荒,一应海产压根卖不出。若百姓想吃鱼虾,在海边捕捞已足够。
附近海域人少船少,渔业资源甚是丰富。沈歌将清凌卫将士分成六组轮流出海,既锻炼将士海上作业能力,也捕捞些海产丰富日常生活。再有多余的海产则能做成干品,交给百里宜手下的商人,售至外地。
海上小鱼小虾极多,营地中的鸡鸭鹅猪托福,每日没少吃这些,不过两月有余,只只都养得膘肥体壮,小些归小些,但分外肥嫩,随时能开宰。
腊风已起,沈歌打算让手下将士杀些鸭做成腊味,不过要杀的不是营地中养的这些,而是从洋夷那里赶回来的老鸭。
那伙洋夷在岛上养着五十多大白鸭,韶信他们清点物资时没放过这些鸭子,而是一齐赶回来,放在营地中养。
这群鸭子不知被洋夷养了多少时日,每只都有十多斤,个头极大不说,还凶狠,每日扇着翅膀,嘎嘎叫地叼人欺鸭,也不知它们这是从哪学的坏毛病。
营地里那些从小养着的鸭子既不如这群鸭肥壮,也不如这群鸭凶狠,不少毛都快被叼秃。养鸭的兵丁心疼得不行,分开养又人手不足,只好请求早些杀掉这些大傻鸭。
沈歌听到手底下过来报,决定把这群碍事的大鸭子给宰了。
离过年虽还有段时日,但沈歌目前作为清凌卫的二把手,自然要好好规划。正好现在天气好,腊点鸡鸭好过年。
准备腊味当然少不了猪,腊肉,腊肠,腊肝等都是大燕传统的美味,沈歌先前让人买了八十头猪,放在山谷的猪圈中用饲料用了两个多月,现下正好开宰。
荀飞光见沈歌抬脚要走,叫住他,“我与你一道去。”
“荀哥,我要去猪圈那头,你跟着我作甚?”沈歌哭笑不得地拦他,转回来推着他的肩往院子中走,在他身后说道:“你继续打拳罢,我待会回来和你一起用早点。”
荀飞光转回来勾住他的腰,“我拳已打完,正好陪你走走。”
听闻荀飞光这么说,沈歌只好等他。
荀飞光不似沈歌这么怕冷,身上只穿着两件衣服,一单衣一棉衣,瞧着玉树临风俊美逼人,不似沈歌,穿得跟面团子一般。
沈歌下意识地去摸荀飞光的手,想看他冷不冷。不想一模之下,荀飞光大掌火热,比他自个手上的温度还高几分。
荀飞光反手抓住他的手,眉眼含笑地望他,凑近了问:“小相公冷?”
“不冷。”沈歌缩着脖子伸手去捂耳朵,不让他把湿热的鼻息吹过来,“怕你冷。”
“我不冷,我身子比你健壮许多。”
两人并肩前往猪圈,路上来来往往的兵丁向他俩行礼,对两人的亲密早已见怪不怪。
沈歌许久没过来猪圈这头,一眼望见猪栏里的大猪,心中有些惊讶,回头问陪同的兵丁,“怎么这么大了?两个月前,我们买的猪最大的不是才百来斤么?”
这些猪只只膀大腰圆,肉嘟嘟的,浑身上下透着一层粉,别提多喜人。沈歌原本以为这群猪有一百五六就可开宰,没想到这些猪长得比他预料之中的还要肥壮。
沈歌凑近了看,猪圈也干净,边上垫了干草,十分干燥,哪怕走得近些也无甚异味。
猪粪尿极肥,营里正四处开荒,这些粪尿干草每天都有开荒的将士抢着要。过来要猪粪干草的将士若不眼疾手快些,抢都抢不到。这些猪粪尿供不应求,每日都有人早早过来清走,猪圈自然干净异常。
肥嘟嘟,浑身带着一层粉白的猪在猪圈里悠闲地或卧或躺。
见沈歌惊讶,养猪的兵丁年轻的脸上带着自豪,他操着一口不大准的官话,比划道:“这还多亏了二爷您的主意。这些猪拉回来后重新剡过,剡了之后便好养许多,再加上这两个月来,我们几个不仅给猪喂猪草与谷糠,小鱼小虾也没少煮成猪食。”
“猪这么一样,上膘极快,短短两个多月,就养到了这么大。”
南关这边的猪都不剡,猪长大后容易躁动,不爱长肉,养一年都难以养到一百五十斤。
沈歌过来之后吃猪肉,发现这边的猪肉腥膻异常,去看过后方发现猪都没剡过,只只皮糙肉厚凶性十足。他看了一下,提出猪要剡,还专门指点了一下。他虽不会剡猪,不过理论方面没问题,知道只是要咔猪蛋蛋。
沈歌威信高,众兵丁都知晓他的本事,一听他这么说,不待上头下令,就有人开始研究剡猪。
他们新买来的这批猪,送来时已有七八十斤,沈歌原本不欲折腾,怕这么大的猪会被弄死,兵丁们却主动要求尝试一番。
沈歌不是吝啬之人,见手下群情高涨,便让他们放手去做。他也未想到,猪剡过之后不但未死,而且上膘极快,几乎一天一个模样。两个多月时间,这群猪长了普遍长了百来斤肉。
“这猪可有一百七八十斤?”
“前些日子我们找人称过,大部分都有,少数几只还有两百来斤。”
“我估摸着也有。”沈歌笑,“辛苦你们,今日我们杀四十五头,做些腊肉腊肠好过年。猪乃你们养出来,剩下五头养猪的几人平分,吃也成,拉出去卖也成,反正由你们自个处置。”
养猪的兵丁眼睛一亮,高兴地大声道:“谢谢二爷!”
沈歌在这和兵丁说话的当头,韶信也赶了过来。他每天忙着各种杂事,过来猪圈这头的次数比沈歌还少,跟荀飞光与沈歌打招呼后,他偏头往猪栏中一看,不由惊讶,“嚯,猪就长这么大了?”
“确实挺大,已到宰杀之时。”沈歌笑,“香料盐巴我已让人准备好,韶大哥你让大伙儿今日将其他事暂停,我们今日宰猪杀鸭。这是我们在南关的第一个年,过得丰盛一些罢。”
“成,我这就让人去准备。”韶信脚下带风地迈着长腿走了。韶大统领对于吃一向上心,对腊肠已念叨许久腊肠。
经过近两三个月的规划与建造,他们营地中的变化极大。
上任守关将军留下的老旧营房还在那,沈歌未令人拆除,不过不远处一栋栋灰色砖墙的崭新营房已建起大半,一眼望去,极为整齐美观。
营地内有好几块大校场,将士们下午要做各种活,早上起来的第一要务便是训练,列队、打拳、练刀、行军跑……种种项目轮换,军中健儿们个个着单衣,整个人冒着热汗,在冰冷的早上练得热火朝天。
荀飞光打完拳后,大部分时日都会巡视,巡视一圈,而后营中开始用早饭,他回来陪沈歌用完早饭后开始处理公事。
沈歌还是长州县县令,不过长州县地偏事少,他不必天天去县衙之中。若真有什么事,县丞会派人骑马过来叫。
沈歌与荀飞光看完猪圈又去看从洋夷那里收缴回来的大白鸭。
营地中本就养有鸡鸭鹅猪,不过现在还没养到三个月,这些家畜都只是半大,浑身上下就一个骨架子,正是长肉之时,谁也舍不得吃。
养鸭的兵丁听沈歌说要宰杀从洋夷那里赶回来的大白鸭,甚为高兴,笑得露出一口大白牙,“二爷,我现在就将鸭赶去河边!”
要宰杀的鸭与猪太多,在营地中杀有点放不开手脚,去河边正好,烧水拔毛清理,一气呵成,省得把那股味道弄到营地中。
沈歌笑着拦住他,“不必着急,先去用早饭罢,这么早赶过去还得看着。”
“哎,我晓得!我早些用完饭,将鸭赶去河边。”
营里的将士听到要杀猪杀鸭,个个都十分兴奋,吃早饭吃得极快。
韶信那头安排好,四个兵丁杀一只猪,一个兵丁杀一只鸭,两百来人就够了,另外伙头兵这边也得配合,接猪血鸭血,剁酸菜削萝卜洗菘菜等准备中午做杀猪菜。
说是杀猪菜,主要还是处理鸡鸭的内脏下水,猪血、猪肝、猪肺、猪腰子、猪小肠、鸭胗、鸭血、鸭肝、鸭肠、鸭脚、鸭脖等都是好料,这些东西不好用来腊,现吃倒是极好。
内脏下水需要煮成口味比较重的菜肴,以掩盖其本身较重的味道。而这些内脏下水中,最难处理的又属猪肺、猪大肠。
猪大肠要用来做腊肠,一遍两遍三遍,用热水反复洗干净后,得手艺好的兵丁,先将大肠上的肥肉摘下来,再用边有些钝的篾条,细细刮去大肠上的肥油与附着物,刮至大肠薄如蝉翼,而后将大肠吹气吹起来,确定没有刮破才能用。
剩下的猪肺猪小肠鸭肠等物,沈歌特地嘱咐,让伙头兵多洗几遍,用热水洗完用草木灰洗,草木灰洗完再用米水洗,尽量洗干净后用生姜、葱蒜等一齐放到大锅中煮,煮至熟透再捞出来。
先前做的豆酱已差不多,地里长出来的辣椒也收过几茬。
沈歌让人取豆酱、酱油、辣椒、蒜头、蒜苗与葱过来,又割了好些肥猪肉,先把肥猪肉熬好油,再炒豆酱辣椒等配料,炒出香味后放水煮,下水内脏也放到一块儿咕嘟咕嘟地煮。
这日沈歌将营地中十来口大铁锅全搬出来,架在空地上,下面放了大量木材去烧,上面的铁锅中汤汁咕嘟咕嘟不停冒泡,不一会儿,差不多整个营地都能闻到这股香味,飞羽县与长州县也能闻到不少。
“鸭胗、鸭脖、鸭脚、猪小肠等另外起一口锅去卤,我们营里那口老卤锅不是还在么,就用那个卤,多放些料,辣椒也要放。”
荀飞光府上的厨师过来坐镇,“香料别省,柴火也别省,香味已经出来了,继续大火。”
“水要烧干了就放开水,别放冷水!”
“二爷让酿的米酒在何处?快快快,该倒米酒了。”
在河边杀猪拔鸭毛的许多兵丁手冻得通红,却是人人脸上都挂着笑。上山砍柴,窑前烧砖及在田里侍弄蔬菜的将士也是如此,大伙脸上都洋夷着热情。
“好酒好菜,你们这头倒像是提前过了个丰年。”胡奈青在营地里走来走去,见此情景不由感叹。
“这有甚,等过年,我们这还会更热闹。”沈歌笑道:“我看,营地中的酒酿少了,还得再酿一批过年喝。”
第86章 腊肠
一上午功夫; 鸭被杀好除干净细毛; 配上盐与辣椒等调料; 细细腌制在缸里,面上还压着块大石头。等明日盐腌入味后再提起这些鸭; 穿个孔,用麻绳吊起来后放到外头等冬日与寒风弄干。
鸭还得再处理一番; 腊肠已酿好。
本批腊肠以沈歌的配方为主,肥猪肉四廋肉六; 大块大块的猪肉切成长条又剁成肉末后放到干净的木桶中; 往里头倒入盐,蒜末; 姜末; 辣椒粉,酱油; 糖; 米酒等,再放少量的沙姜末; 八角末; 桂皮碎与陈皮碎,用大筷子搅拌均匀,最终得到一桶散发着香味的肉末。
肉末调出来后,酿腊肠的兵丁拿出木漏斗,开始将肉末酿到已处理干净的猪大肠当中去。
酿腊肠也等两个人配合,一人往漏斗里塞肉; 另一人则将肉撸至肠衣底部,一点一点,力求完全不留缝隙。
这般酿出来的腊肠肥瘦相间,饱满圆润,非常好看,看着就令人食指大动。
一条猪大肠极长,酿腊肠的人一般不会从头酿到底,而是每隔两寸左右便会系一条麻绳,将腊肠分成一节一节。
腊肠酿出来后也不算完,还得用细木刺戳刺腊肠,将里头的气体排出,保证腊肠不会应胀气坏掉。
做完这一步后,就可用竹竿将腊肠吊起来,放到太阳底下晒衣服般晾晒。
腊肠一定得寒冬腊月做,腊月的风不像南风那样带着水汽,两三下就令腊味发霉。
腊风带走腊肠中的水汽,阳光则令腊肠散发出特殊的香味。经寒风吹干,香肠里面的肥肉晒至半透明,带着微黄的色彩,而瘦肉晒得发硬,此时方可取下来大快朵颐。
这般的腊肠做好后,或煎或炸,或蒸或煮,都别有风味。
沈歌喜欢腊肠,四十五头猪的猪大肠全用来做了腊肠,剩下的猪肉切成大条大条的猪肉条,也放缸里用盐与香料辣椒腌制,待盐味全腌进去后,这肉还要取出来晾晒。
除有鸭子与猪肉外,沈歌也让人腊了三十副猪肝。
猪肝肥厚,得将里面切开,切成片,不必放太多盐猪肝也不容易坏。猪肝得用竹搭子平放着,送到太阳底下腊,腊出后才香。
处理好鸭子与猪后,众将士回营地用午饭。
十几口大铁锅,锅中全是满满的菜,猪骨头,猪内脏,鸭内脏,萝卜,豆芽,豆干,全在油亮的汤汁中咕嘟咕嘟滚着,营地内的寒气一散而空。
大桶大桶的蒸米饭在外面摆着,兵丁们可自己去盛,端着饭过来,配上一大勺咸鲜香辣的下水,别提多下饭。
众兵丁分开来围着几十口锅,就在营地的空地上吃饭。
带着牛过来开荒做零工的农人也被留下来吃饭,面对这样的好酒好菜,青壮农人压根张不开嘴拒绝。
伙头兵搬出一框大海碗,又取了筷子过来,让农人们集中在某一口锅前用饭。
大米饭一装,大勺大勺的肉与菜盖在米饭上,呼噜呼噜地吃几口,带着辛辣与鲜香的菜肴进了胃里,暖到全身去。
同一个锅里吃饭,原本无甚交集的人也不由亲近了些。
有农人感慨,“这才是人用的饭食!若我阿母与小儿亦能享用一番就好了。”
周围的清凌卫们都使劲往嘴里扒饭,未搭理他这声。
又有人道:“这菜着实美味,你们这些兵老爷们吃得真好!若我也是清凌卫,我定要每日吃八碗饭!”
清凌卫军纪严明,并不欺负百姓。来干活的农人与他们相处久了,知晓他们的性子,说起话来越发不顾忌。
有年纪小一些的兵丁边扒饭边含糊道:“我们也不是每日都能吃上这种带肉的香辣饭食。”
“我都瞧见了,不管怎么说,你们每日总能吃上两顿干的,不像我等,整日在饿肚皮。”
“是啊,我来这里这样久,就没见着你们伙食差的时候。”
“最差的也是管够的杂粮饭,我还见过你们吃肉包子。”
“还有鱼片那次,真他娘的香哇,若不是周围有人,我怕丢人,那时我口水能流到地上去。”
“哈哈哈,我倒记得有一次煮绿豆汤,汤里头居然还加了糖,每人都能分一碗!”
“嘿,你们莫说以前,就是现在,营地里的好吃的也不少。你们看到那些白胖的猪蹄没有,还有鸡爪鸭脖,我听人说,沈大人要把它们做成卤味。”
“沈大人的卤味得放多少好东西?”
“别说,要是我能成为清凌卫就好了,天天吃香喝辣。”
周围农人七嘴八舌,表达了对进入清凌卫的无限向往,周围将士脸上都流露出自豪的神色。
有名小班长道:“我听闻二爷说,年后还得招些人。”
“真的?”
“招什么样的人?兵老爷,你看我这样的成不?”说话的年轻农人将筷子别在端碗那只手上,咣咣砸了两下胸,咧嘴笑出一口白牙,“身上都是肉,结实!”
“你站起来我瞧瞧?”
听到小班长的吩咐,年轻农人二话不说,端着碗站直了。
小班长看着他的身形,道:“你个头倒是够了,身体也够结实,若是气力还行的话,明年你来报名,营里应当会收你。”
“哎,兵老爷,你看我!我这样的成不?”
“我如何,我虽比他略矮些,但我气力极大,一人能把顶架的两头牛拉开!”
“我个头高,我还跟猎户学过射箭。”
“我会水,你们不是要和洋夷打么?我能潜到水下凿他们的船!”
先前那个年轻农人来不及多问一句,瞬间就被周围激动的同伴挤开了。
清凌卫中时常有肉吃,饷银也高,没娶女娘的兵丁,营地里还说要帮着娶好女娘回来,连新房都开始建了,一个厅三间房的灰砖大瓦房,谁不想要?
农人们都打听过了,清凌卫一年的粮饷最少都有十多两,许多人能挣到赏银,多的时候成百上千两也有,县令老爷一年都才四十五两俸禄。
就算不为吃肉,不为娶妻,这样一份好差事,若能落到自个手上,谁做梦都要笑醒。
小班长年纪不大,没怎么经事,被围得严严实实后不由有些慌,他抬眼想坐在不远处的百夫长求助。
百夫长一口扒下留到最后吃的肉,站起来,“都吵甚?坐下!”
他身上有股威严在,周围农人一听这话不敢再问,忙坐下继续用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