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晋血-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若是何越能够退到太行山以西。那么宋国地地盘和形势就不会输给何越。至少也能够跟辽东各国合作与何越抗衡。那么就只
方地交锋了。
刘义隆点点头,接着问道:“那么柔然呢?虽然柔然被拓跋焘摆了一道之后,便销声匿迹,但是他们地方数千里,不下于何越。我们又应该如何应用?”
“柔然地处北方,即便是遣使通好也需要时日,可以暂缓。如今大战之后,不管是我们还是何越都会暂时休战,我们可以趁此刻先联络各方。”
“好。不过若是要跟何越争胜,留檀道济在北方恐怕不好。何越跟檀道济眉来眼去让朕颇为不放心。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刘义隆这话正合江夷之意,忙道:“太尉位高,不宜再掌兵权,理该将太尉调回京师。北方军事可由到将军统领再辅以殷将军便足以镇守冀州。城重地,非皇族不能镇守,至于人选陛下斟酌。”
“那就让江夏王刘义恭镇守城,朕重新派人镇守青州。到彦之和殷仁景守冀州。对了,还有一件事情,大军久在外地颇为辛苦,在冀州留下足够守军之后,其余地可以重新调回豫州或者衮州,靠近京师也方便运转粮食。”
刘义隆跟江夷商量过后,马上将檀道济调回建康,同时削减北方的军队。
太原郡太守府内,李度向何越道:“秦王,高阳、范阳、幽州三地虽然还有些许叛乱,但是大致上已经趋于平静,檀道济被刘义隆召回京师。到彦之督率冀州诸军事,中山等地要发生战事地情况可能性变得很小。如今在太行山东面,我们驻军四十多万,国内空虚,此刻战事已经基本平定,应该回军各处。”
“确实,四十万大军人马消耗太多,应该回军各地。这事情你们总参谋部给列出详细计划,交给我参阅。不过高句丽在辽东跃跃欲试,幽州又有太多胡人的留下十万军队,由郭烈、叶括、王陌三人统率。
平城盛乐历来是柔然觊之地,所以也应该多留下一些人马,另外统万城过于重要,丢失统万城直接威胁关中安危,让梁津回统万城坐镇。”
李度点头应是,接着道:“秦王,如今拓拔魏已经覆灭,我们地政务院一直设在南郡,是否应该将政务院迁到长安?”
何越想了想,对李度道:“事实上我觉得长安不是处理政务的好地方,我更加着意洛阳,只是洛阳在刘义隆的手上。不过现在南方随时可能发生战争,将政务院留在南郡,确实有些危险。你派人跟范文俊好好商议一下,看能不能让陆云大叔荣休回长安先草建政务院,等到时机成熟再将政务院迁回长安。”
“好,我会派人通知范文俊,或者我亲自南下跟他商谈。另外我们的军队似乎过于庞大,现在拓拔魏已经灭亡,是否需要削减兵员?”
何越摇头道:“现在还不是削减兵员的时候,一来如此多的军队要裁员必须有安置的地方,二来战事初定,没有良好的管理,士兵就成了土匪,再说虽然我们拿下长城以南的土地,可是北方还有柔然,西南还有吐谷浑,辽东还有高句丽、库莫奚、契丹。现在裁员徒然影响军心。不过现在我们的军队确实太庞大,负担太重。”
“那应该如何处理?”
“正规军可以不用动他,这次参军的预备役军队让他们复员回家,但是要额外奖赏。最好让范文俊弄出一个政策来,把这批人留在关中附近,反正关中地广人稀。另外多余下来的军队也不要闲着,开山辟田,修桥造路,比如太行山古|太小,行军不易,可以加宽,同时修筑关卡。这非常重要,万一东面发生战事,并州的军队可以迅速东进支援中山。”
这段时间来,秦军一直没有闲着,跟拓拔魏不断交锋,几年来断断续续积存的粮草早已经告罄,现在的军粮都是从南方转运上来。这一点李度非常清楚,若是现在暂时罢兵,数十万人只要有一半人回去屯田,就能够给长安减少不小的压力。
“秦王,对于宋国,我们现在要怎么办?”李度向何越问道。这些问题总参谋部早已经商议过,但是没有何越的意见,总参谋部都不敢直接将计划拿出来。
“刘义隆暂时不要去管他,如果他一直跟我们相安无事,那算他有本事,目前我们最大的事情就是先解决吃饭的问题,再就是对付高句丽。”(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首发
正文 第一百七十三章 苦笑君臣
更新时间:2009…10…22 19:09:05 本章字数:3454
部分秦军从占领区撤离,由于大量的胡人在这些地所以许多郡县可以看不到一个胡人,这些郡县自然也就不可能有叛乱发生。在幽州和高阳郡等地方,何越的秦军依然保持了大量的驻军,所以这些地方的胡人纷纷开始向别的地方迁徙。
这样的迁虽然是迫于战乱,但是这对于刚刚占领了这些地方的何越来说却十分有好处。这些离开久居土地的胡人不仅分散了力量而且对所在土地不再有那么强烈的要求。
意识到这其中的好处,何越在军队撤离之后没有多久就从南郡的政务院调派了不少的行政人员到并州幽州司州来。
随着这些行政人员到达占领区之后,这里的局面也逐渐趋于缓和,这让驻守在幽州的郭烈放下心来。后方各郡不再出现动乱,郭烈等人就能够集中精力地应付高句丽在东军队。
何越大部分军队从魏国占领区退走,镇守在赵郡的到彦之松了口气,在檀道济被调回建康之后,刘义隆虽然让他觑准时机对秦军进行攻击,争取北方更多的土地。可是何越四五十万军队在北方压得他喘不过气来,现在何越退兵让到彦之心里放下大块石头,同时也具备了争取北方更多土地的基本条件。
建康城皇宫之,刘义隆向跪在自己跟前的檀道济道:“太尉请起,赐座。”
“臣不敢。”
刘义隆看着檀道济脸上出一个笑容,见檀道济这么说也不勉强他,道:“现在拓拔魏已经灭亡,虽然我们这次收获颇大,但是并没有得到范阳幽州之地,如今跟高句丽之间相隔了一个十万秦军。看来何越对此也非常清楚,所以他们才会从盛乐用骑兵奔袭幽州,先占据这个要地。现在拓拔魏灭亡,天下只剩下朕跟何越,以太尉之见,接下来我们应该要怎么做?”
覆灭拓拔魏刘裕时期江东地大计,虽然是跟何越联手,但是这样的大目标总算是完成了,对于接下来的宏伟国策,刘义隆心里还没有底,跟何越是战是和还没有具体定下来。即便刘义隆对檀道济极为忌惮,可是这样巨大的国策还是必须要下问檀道济。
檀道济对于此事显然是经过精地考虑,见刘义隆问起忙回答:“虽然何越占据了幽州不过有利有弊,他们的好处在于使我们不能跟高巨连连成一线,弊处自然是要时刻面对高巨连的进攻。高巨连自从兼并北燕之后,他们的势力就急剧膨胀起来,除非何越能够长久陈兵于幽州,否则高巨连必然会跟他争夺渔阳。现在拓拔魏覆灭,秦国的军队开始逐渐退回关中,至少何越在现阶段并没有要出兵辽东的意思。”
大战之后秦军疲惫。这必然地。就算何越地秦军再能征惯战。毕竟是血肉之躯。所以何越地大军大部分退回关中休养生息。
刘义隆也正是感觉到这段时间有机。所以才下问檀道济地意见。对于何越秦军地了解。宋国之内没有人能够比得上檀道济。
檀道继续道:“如今大战刚定。何越肯定会让军队屯田关中。一来让战士好好休息。二来开辟田地增加粮草以备下次行动。还有就是他们可能会针对高句丽一些特别地攻城器械。”
“你地意思是何越现在在养精蓄锐要对付高句丽?难道不是要对付我们?”
檀道济笑道:“何越以收复失地为名起兵北伐。所以在刚刚兼并拓拔魏地土地之后。不可能立即食言对付我们。而我们跟高句丽结交对何越颇有威胁。既然不方便对我们直接用兵。何越肯定会事先削弱我们地威胁。对付高句丽。何越没有任何后顾之忧。因此臣认为何越对高句丽用兵是必然地。而且不出两年何越就会攻灭整个高句丽。”
说着檀道济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义隆见他模样奇异。问道:“你有什么说话尽管说出来。”
“天下虽然一分两半,何越居于西北,我们居于东南,若论繁华,何越实在不及我们,除非他能够将益州据为己有,否则在财力上依然不是我们的对手。但是以形势论,我们就不如何越了。天下地形西北高,东南低,何越居高临下占据明显优势,而且秦军水军比我们要好得多。秦军占险要,扼水路,我们东南虽然繁华但是却处于被动。”
檀道济说起地形,刘义隆心里颇有些不~,在地
越确实占有极大的便宜,这也是刘义隆战战兢兢不敢兵的关键。
“苍梧,长沙,江陵,南郡,襄阳,关中,并州,幽州,中山,天下形胜之地,大半被何越占据。我们真能守地地方不过只有城,洛阳,彭城,青州和建康。跟何越相比,我们在地势上确实不如他,而且就兵力而言,这次我们出兵二十万已经是举北上,但是何越却能够出动四五十万。”刘义隆叹气地道。
檀道济向刘义隆拱手道:“若是要防备何越东下,二十万人足矣,不过可虑的不是何越地军队,而是江州扬州等地的士族。这些士族手中掌握地兵员不下于十万,这些人一旦被何越所用,我们将缚手缚脚,没有一点取希望。”
士族地私兵在刘裕时代便一直是朝廷的心腹大患,这些士族拥有庞大的财富,所以他们手下供养着一支强大的军队,虽然经过刘裕和刘义隆的一力削减这些私兵的数量已经大幅减少。但是这些私兵是士族保护自己利益的最后武器,他们不可能向刘义隆做出太大的让步。
刘义隆不是没有想过将士族的私兵收为己有,但是要收编这些士族的私兵困难之大可以想象。要是收编的力度小,没有实际的意义,只是损伤士族的一些小利,他们随即便能够补充,要是收编的力度大,这些士族很可能会马上叛乱,或者直接倒向何越。这些都是刘义隆担心的事情。
江东的士族盘节已经上百年,不像何越那样一开始就排斥士族,多次对荆湘两地的地方大族进行打压,让他们不能把持权力。
目前,江东的有识之士都道士族的破除是势在必行,可是谁都不能给刘义隆提供一个良策。
檀道济道:“何:能够轻易出动四五十万军队,后援充足,这是因为何越治下大部分地区不在士族的掌握之下,只有南秦有顾家的一个郡的势力。虽然这个郡是顾家的影响力所在,可是在财税和行政上面依然是何越说了算,顾家充其量就是能够得到一些优越的政策罢了。”
“前段时间,臣曾派人进入南秦到家府上,一个家人所言让臣深有感触。他们说在何越征讨拓拔魏之时,顾家一共付出各类物资粮草折银纸币近五百万两,这让顾家几乎倾家荡产,换来的不过是何越对于顾家数年的税赋优惠,以及承办西部的南凉地区的一些工厂而已。也就是说何越对待顾家完全是两个生意人之间的关系。据回报,何越承诺只要顾家不介入军政权力,就会尽最大努力保护顾家的应得利益。”
刘义隆苦笑道:“何越的段真是强硬,只是使用纸币一点就让他收益巨大。如今我们扬州很多地方也都开始使用何越的纸币,可见在扬州都有许多人看好何越。一旦我们跟何越交战,这将成为何越的一大利器。”
“是啊,谁想奋不顾身地战胜何越之后,一辈子辛辛苦苦所得皆成纸?现在看来何越使用纸币让秦国立于不败之地,时间越长我们就越被动。”
刘义和檀道济两个君臣相对苦笑,很多人至今还认为何越使用纸币是秦国的财用不足,可是现在谁有办解开这样的死结。
别说现在宋国只能供养二十万军队,就算是一百万军队,在何越掌握了自己的钱币之后,也没有办法对秦国进行大范围的进攻,最多只能从何越手上抢几副土地回来。一想到这样的事情,刘义隆就感到窝心之极。
檀道济沉吟了一阵,对刘义隆道:“何越的秦国从他进入湘州到现在已经有十几年时间,卒用命,百姓依附,国力强盛,我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逆转这样的形势,臣以为目前我们只能先解决国内的问题,然后等待可趁之机。
”
召檀道济来说了半天,依然没有得到有用的建议,刘义隆点点头道:“这事情,我们再行商议。不过对于北方何越退兵,太尉有何高见?我们是否可以趁着何越对高句丽用兵的时候北上攻夺中山?”
檀道济摇头道:“现在何越以稳为主,对高句丽用兵短时间内是不可能,至于有没有机会,那要看到时候何越是如何用兵的。这要看前线将领的行动,现在还言之过早。”(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idiancomm,章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首发
正文 第一百七十四章 长安议事
更新时间:2009…10…24 0:13:01 本章字数:3533
城魏王宫内,梁津给下属的一部分军队下达回统万》申浦是留守平城的将军,梁津自己则是回镇统万。
“将军,现在出了幽州之外各地的军队都开始返回关中附近,不过平城和盛乐留守的军队是不是太少了?虽然幽州郭将军和叶括王陌有十万军队,可是盛乐和平城同样面临柔然人的进攻,只留下区区两万人是否太少了?”申浦向梁津问道。
梁津点头笑道:“确实是太少了,只是留下两万军队,平城只能坚守,如果柔然人南下盛乐,平城连支援的机会都没有,我想漠南很快就会落在柔然人的手上。”
申浦见梁津这么说,下面的话都感觉问不下去了,既然这事情梁津都知道,又偏偏这么说,这里头肯定是有自己不知道的东西。
“放心,虽然平城和盛乐各只有两万驻军,不过只要坚守城池,柔然人一时半会之内也不可能攻陷城池。在统万城还有很多骑兵,要是柔然人南下,我会第一时给你支援,所以你不用担心。”梁津见申浦脸上满是疑窦便向他解释道。
“过将军,要是然南下占据漠南,我们又无力对他们进行驱赶,以后云中之地后患无穷。属下认为我们要守盛乐平城,首先就不能让柔然人南下漠南。”
梁津向申浦露出一个笑道:“此事你不要猜疑,一切都在我们的算计之中。拓拔魏新近覆亡,我们的军队大量在外,粮草财用消耗非常巨大,所以我们希望军队能够屯田两年,只要人口能够再增加一些,开辟更多的荒地便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北方。而且南方鲜卑人还没有完全归附,小叛乱时有发生,我们暂时还顾不上那些柔然人。”
申浦虽然不道长安对待柔然人的计划,不过见梁津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没有继续往下问。
只是问道:“将军现在返统万城,如果柔然人南下挑衅,我们要怎么办?”
“能战战,不能战则守,不能守则走。盛乐平城刚刚经过战乱,两城之内已经没有什么可以给柔然人留下的好东西,如果敌人来使太猛,而我又不能及时对你支援,你可以向雁门郡援。”
“好。”申浦答之后。站在一旁没有离开。梁津感觉怪异问道:“申将军。你还有什么事情吗?”
“将军。个……”
“有话直说。没有关系。”
申浦笑道:“那我说了。近来我那群手下不时向我问起秦王何时称帝。如今拓拔魏已经覆灭。我们秦国国力鼎盛。比刘义隆不知道好多少。刘义隆都称帝为君。我们秦王更应该称帝。否则在处理一些外藩事务上面颇有不便。”
“称帝?”梁津一点惊讶地表情都没有。可能是手下经常向他这么问起。所以觉得这事情很正常。
“是啊。上次荆湘两地就沸沸扬扬地鼓吹秦王要称帝。不过之后秦王以胡人未灭为借口。所以那次地事情就没有继续下去。如今拓拔魏已经灭亡。秦王正是时候称帝。我想即便我不说。荆湘两地也肯定有人什么提议。我们这将领还好。不时有战事发生。自己建立一些看得见摸得着地战功。但是荆湘两地地文官长年累月处理政务。他们功劳颇大。不过这些都是看不见地。而且大家都习惯了。更加视若无睹。因此我认为荆湘两地地官员们可能会再次要求秦王称帝。”
梁津听完申浦的话之后,点头道:“你的话没错,这次我回统万城之后,肯定还要到长安商议以后的计划,我会跟秦王商量这件事情。听你这么说好像称帝的时机确实已经成熟了。”
“对,绝对已经了。”
处理完平城地事情之后,梁津带着骑兵西进返回统万城,经过北望城时,留下两万军队重新修筑被拓跋焘攻破的北望城。之后没有多久,何越让梁津回长安商议下一步计划。
当梁津回到长安时,长安城跟他两年前离开地时候完全不同了,因为大量军队返回关中,所以关中的人口补充地十分快。虽然何越没有特意地迁移富户到长安,不过已经被明定的秦国国都依然吸引着很多人,这使得长安城日趋繁华。
自从何越占据长安之后,便下令对长安城进行整修,经过几年时间,长安城的街道已经被大幅拓宽,城中一切井然有序,再加上人口聚集。虽然长安城还比不上建康蜀郡的繁华,但是新近翻
安城绝对比这两城更大气。
看到长安城内人流熙来攘往,梁津有些明白何越将军队调回关中的用意,趁着还没有大战之前,先充实府库,人多地地方自然就会有市场,不管是普通百姓还是军队都是如此。
不住地浏览着长安城的变化,梁津笑道:“看来时机确实已经成熟。”
来到未央宫,这座历经百年风雨的宫殿也被整修了一翻,回报之后,梁津在一个偏殿之内见到了何越,除此之外还有李度、周薪、贾沃和久违的陆云。多年不见陆云已经两鬓成霜,不过依然精神奕奕。
几个熟人相见自然有一番亲热,闲话说过之后,何越对梁津笑道:“这次让你从平城到统万,又马你到长安,实在是有要事商量,没有办法。”
“看到这这阵仗来欢迎我,我都知道没什么好事情,有什么事情商议的?”
几个人落座之后何越向:云道:“大叔,这事情都是你提出来的,你就说出来让大家一起商量一下。
”
“嗯,事情是这地,秦王让我北上在长安草创政务院,文俊同时让我来探听秦王的口风,有没有称帝地意思。我个人认为现在拓拔魏已经被我们消灭,虽然北方还有柔然,辽东还有高句丽各国,但是我们天下间只有我们跟刘义隆属于大国。刘义隆以帝王之尊使得吐谷浑高句丽等国称臣,对他们进行封赏,赐一金册金印,行以羁政策。而我们除了对周边各国以武力威胁之外,就没有其他的办法。主要原因是我们秦王跟他们一样都还只是王而已。所以文俊让我来问一下,秦王现在是否可以称帝?”
何越还没有说话,李度站起来笑道:“看来这事情已经是众望所归,称帝地好处有很多,虽然坏处也不少,不过对我们现在来说好处远大于。”
“此话讲?”何越向李度问道,同时心里暗骂这家伙是故意不等自己开口,趁机把称帝的好处先跟自己说清楚。
“第一,现在帝可以给有功将士功名利禄让他们能一心报国,不至于让他们有功无赏,挫伤他们地致。第二,正如陆大人所言,秦王称帝之后就可以对周边小国进行赐爵,让他们能够归附我们。比如西凉李就好几次派人到长安来向我们抱怨秦王一直不称帝让他只能做西凉公。”
“第三,前秦王不称帝是因为拓拔魏还在,必须跟宋国联手对付拓拔魏,称帝的话对刘义隆难免有一些影响。不过现在拓拔魏已经覆灭,天下分裂已久,必然会趋于一统,所以我们跟宋国之间应该会有战事发生,因此称帝与不称帝,如今已经没有多少区别。第四,秦王称帝之后可以让一些地方不再为刘义隆所有,例如巴蜀,宁州,交州,广州等地,由于秦王迟迟不称帝,所以他们才会投向刘义隆,要是我们如今称帝,巴蜀宁州肯定会开始观望,交广两州的官员虽然都是由建康选派,不过自己在交广两州的影响力也非常大,这是一个分离他们的好机会。”
何越看着李度滔滔不绝地述说着称帝的好处,笑道:“这么说我现在已经是不得不称帝了?”
梁津笑道:“正是如此,你先拉起这么一支军队,现在被军队裹挟也是很然的事情,再者皇帝这个位子多少人求都求不来。怎么?你好像还不愿意似的。”
“你也支持我称帝?”何越向梁津问道。
“不错,我离开平城之前至少有三四个高级军官向我打听你什么时候称帝,我也觉得总参谋话说的一点都没有错,称帝的好处也十分多。”
何越接过话茬道:“不过也十分麻烦就是了。一次称帝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财物,而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