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晋血-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何越知道梁津是从未到过建康,但是看他那样子似乎对建康了如指掌。梁津丝毫没有注意到何越诧异的目光,长出了口气接着道:“之后永嘉南渡,建都建康。东西南北长宽各四十里,依洛阳宫制建宫城于中央。北面白石垒、宣武城、南琅邪郡城;西面石头城;西南冶城、西州城,东南东府城,南面丹阳郡城,都屯有重兵。地居形胜,守卫坚固。”
何越看梁津那样子不解地问道:“似乎你对建康城颇有感触。”
梁津点点头,沉声地道:“自古帝王迁都以避战火者如同割地求和,幻想以山川河流为险偏安于世。虽然建康为江东形胜之地,然而居于繁华之所必然使人心懈怠,不思进取。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正是如此。建康原本繁华,北方各大士族南迁之后,建康更胜往昔。与之相比长安洛阳直如猪圈狗槽,一文不值。江东富饶之地,士族长居于此,落脚生根不愿再图北上。江东立国至今百余年,北伐不断,却鲜有得朝廷支持者,虽然华夏铮铮男儿层出不穷,然而死于朝廷之手远多于死于胡人之手。”
何越没有想到梁津绕来绕去居然会说出这样的话来,这话是在提醒自己北上抗击胡人是有巨大风险的,而且这风险是来自江东朝廷。
梁津看了何越一眼,见他满是狐疑之色,笑着解释道:“我生于北地,死在北地是理所当然的事。只是借此提醒你而已,若不是慕容德勒兵琅琊郡使东海告急,朝廷绝不会出兵。百年啊,朝廷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格局,妄图改变者若非如桓温那般执掌大权,必埋骨于北地。”
何越见梁津说起北伐,忍不住问道:“自从东晋立国之始直到如今有几次北伐?”
“东晋自立国以来直到如今北伐众多,但是能够大举北伐者而扬名于后世的不过数次,祖逖、庾亮、殷浩、桓温、谢安。然而他们终究功败垂成。”
何越脸上的肌肉不由地**了一下,这些人都是能够数得出来的人,那也就是说还有更多的北伐壮举,但是在百余年的时间里,这么多人北伐没有成功,这其中必然有众多的原因。
“祖逖未成功是因为江东不支持,庾亮未成功是因为本身才干不足,殷浩未成功是因为手下叛乱,恒温未成功是因为目的不正,谢安为成功是因为病逝。虽然最后他们都功败垂成,却各有自己的原因。”
何越点点头问道:“如此说来,他们各自有不具备北伐的条件,并非完全是朝廷的失误?”
梁津刚要回答的时候,船只已经进入京师水道关卡,收住话没有再说下去,弄得何越不上不下郁闷至极。
虽然梁津并未说出五次北伐失败的原因,但是何越相信这跟朝廷终究是有些关系的。正如梁津所说的那样,江东立国百年五次北伐岂可能在万众一心之下尽皆败北?估计这其中拖后腿的事情不少。
进入京师之后,何越跟梁津直奔南琅琊郡城,南琅琊郡城是朝廷设置在建康附近的侨郡,安置的是从琅琊郡南迁的士族和百姓,也正是王家在建康的势力城池。
由于何越跟梁津现在连低级的将官都算不上,只是得谢琰举荐才入京师,能投的地方也就是稍有交情的王家。
何雁得讯二人前来,早使人在渡口等候,二人一下船便跟着王家人来到来南琅琊郡城。
南琅琊郡城建在建康北面,周围二十里,城墙高大宽厚是拱卫京师的重要城市。城中原本都是琅琊郡南迁的人,但是经过这么多年之后,郡城内的人已经变化了很多,许多跟王家有关的人陆续进入郡城,使得南琅琊郡城成为建康城的延伸部分,繁华非凡。
郡城内商肆店铺林立,有百货俱全的“大市”,还有纱、谷、盐、花、草和牛马等专门小市。由于王导为江东立国宰相,所以南琅琊郡城不仅占据了京师附近最好的地方,而且在王家家族财力的刺激下成为附近最大的商贸中心,这令两个初来乍到的人不停地四处观望,名副其实的乡下人进城。
正文 第九章 王家要求
更新时间:2009…9…18 15:55:35 本章字数:3352
南琅琊郡城一栋豪华的庭院里,何越跟梁津使唤着跟随而来的亲兵将行李搬运至屋内。还没有忙好,何雁就带着人来探望他们。
二人见何雁简直将自己待为上宾,才刚刚到她就亲自来探望这不禁让他们心生错愕。
随着何雁一同来的除了家人护卫之外还有一个年老的贵妇和一个年纪在三十岁左右的男子。
不用介绍何越也知道这个年老的妇人应该就是何雁的婆婆,那个被孙恩杀死的会稽内史王凝之的夫人。这个老贵妇身上虽然穿着华丽,但是脸上却带着落寞的神色,老来失伴是人生一大苦事,就算生活上再怎么富有也不可能替代那个不成材的老伴。不过即便如此老贵妇举止优雅,可以让人想见她年轻时那种颠倒众生的迷人样子。
“老身谢道韫,承蒙二位在太湖仗义相助,王家一门大小感激不尽。今日二位能来京师,千万不要客气,好让老身酬谢二位上次的恩德。”说着就朝何越梁津行礼。
谢道韫说话语气温和,抑扬顿挫,十分中听,而且不似平日所见贵族那般傲慢。
“我们兄弟二人皆是乡野小民,礼数不周之处还请老夫人见谅。太湖之事不过举手之劳,不足挂齿。”
何越梁津见谢道韫客气有礼,忙还礼不迭。
谢道韫同两人见过之后,目光望向身后的男子对两人道:“桢之是徽之之子,乃是凝之亲侄子,现任大司马长史,对于二位应征将官之事颇有帮助。”
何越虽然不知道大司马长史具体是什么官职,但是谢道韫既然这么说应该是很有些帮助,便同梁津朝王桢之行礼道:“有劳王大人。”
“不敢不敢。二位初到京师,旅途劳顿先休息一两天,明日桢之再来拜访,商谈具体事项。”王桢之朝二人还礼。
接着谢道韫又跟何越梁津说了一些话就带着何雁跟王桢之回去了。自始至终何雁对两人一句话都没有说,这让何越跟梁津心里有点七上八下,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来对了地方。
两人没情没绪地过了一夜,第二天下午王桢之果然依照昨天说的来找两人。经过一番寒暄之后,王桢之笑道:“昨天回去之后,二位的事情我已经跟刺史大人说过此事,已得刺史大人应允。只是现在已经入冬,北方已有大雪,虽然慕容德勒兵琅琊郡,但是在天寒地冻之时南下东海,此事不大可能。因此若无紧急军情,明天春暖之后才会发兵北上。”
何越跟梁津听着王桢之的话之后,面面相觑,说了半天原来北上还是一个大乌龙,不过这事情也确实如王桢之所说的那样,如今已经入冬,北方若是已有大雪,领兵北上估计可能性不大。
梁津踌躇了一下问道:“若是如此,我们是否可以先返回吴兴郡?”
“这恐怕不行。虽然现在已经入冬,但是慕容德勒兵琅琊郡而且鲜卑人擅长雪战,一旦有紧急军情便要立刻北上。所以二位只能留在京师。不过即便如此,过几天二位就可以先至京口戌卫所禀到,戌卫所宣威将军谢羽已被举为此次北上统兵将军,二位可先去见他,他自有安排。”
“那我们明天就去京口戌卫所禀到,先了解一下事情也好。”
王桢之笑道:“两位不必着急,征召将官之事虽然已成定局,但是朝廷尚未正式行文,若有消息在下必然亲自前来通知二位。宣威将军谢羽那处在下也已经跟他说过二位的事情,只要二位到他那出示谢琰将军的举荐信便可。”
王桢之说着用眼睛看了看两人接着道:“二位北上之事是我王家一力促成,因此有件事情想请二位帮忙。”
何越跟梁津交换了一个眼神,他们心里清楚王家之所以将这个看似肥差的事情交给自己两人,必然是有事情托自己去办。不过令人生疑的是有什么事情不是王家自己不能办的,却要自己来办?
“北方琅琊郡是我们王家家族旧地,虽然我们南迁已经有百余年但是当地依然还许多事情跟我们王家都联系。此次促成二位北上,既是报二位前日太湖援手之德,也是想请二位帮一个忙。”王桢之一脸诚恳的样子,让何越跟梁津感觉很不习惯。
“王大人有何事尽管吩咐我们兄弟。”
王桢之点头道:“两位快人快语,我也就开门见山地说了。我王家百年前因中原大乱随元帝南渡建康,举族而下,但是琅琊郡是我们王家所在,自然不能轻易放弃,因此虽然我们王家已经南下,但是琅琊郡依然有王家遗族。”
“去年慕容德从滑台东向入青州据广固,僭称皇帝,以我汉人为奴。北地本族庇护汉人,隐匿人口被慕容德察觉,慕容德因此以借口发兵琅琊郡。事平之后,慕容德并非回兵广固,勒兵不退似乎有图东海之心,是以朝廷募兵北上。”
王桢之说到这里,何越大概已经清楚他们王家究竟是为什么看上自己跟梁津。不过他还是听着王桢之继续把话说下去。
“此次要借重二位的地方是想请二位将现今琅琊郡内的王家族人接应出来,使他们能够安然南下。”
何越跟梁津相对一视朝王桢之问道:“现今慕容德勒兵琅琊郡,若我们领军北上,双方必然严加防守不使奸细通行,要我们接应当然没有问题,但是问题在于他们如何逃出琅琊郡?一旦慕容德警觉必然不肯轻易放人,况且两军相对之时更是如此。”
王桢之点头道:“确实如此,不过此事谢羽将军会具体安排。二位到时请以我王家族人性命为重,王家必然不敢有忘二位。”
梁津点头道:“若我们能够出手相助,定当接应王家族人,不负王大人所托。”
王桢之大喜,接着道:“二位果是豪爽之人。”
当下王桢之给何越跟梁津戴了无数高帽,何越跟梁津虽然明知道王桢之的用意,但是双方在这件事情上是相互利用,对王桢之也是虚与委蛇,这让三人的距离拉近了不少。
闲聊了好久,王桢之站起来问道:“在下尚有要事,不能在此久留,二位晚上可有空闲?”
梁津笑道:“我们二人在京师人生地不熟,既无要事也无应酬。”
“如此在下晚上再来拜访。”说着王桢之便告辞离开。
等到王桢之离开之后,梁津朝何越笑着问道:“你看此事如何?”
何越摇头道:“我们现在在这里两眼一抹黑,不能妄下定论。“
“我看王家应该没有恶意,虽然我们的人头还值点钱,不过王家也犯不着去讨好何家。再说如果他们真是有意我们的人头,也无需这么大张旗鼓地找我们入京师,在会稽附近随便找个借口就能够将我们解决掉。”梁津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何越没有作声,对梁津的这番说法不置可否,现在最令他觉得不解的是何雁到如今都没有跟他们通过声气,摆明了不愿意插手此事,这样的情况让何越总觉得有些不对劲。
秦淮河边的歌声悠悠传来,何越跟梁津朝自己的住处回去。王桢之说自己晚上再来找他们,原以为是有什么很重要的事情,结果只是带二人去花街柳巷。不知道是不是王桢之怕他们真的是乡野小民,所以连那些诗词歌赋也省了,另外邀了两个人就在这烟花之地饮酒作乐。不过还算何越跟梁津有点定力,没有在这种地方留下不良记录,在陪着王桢之喝了些酒之后就借口早睡告辞离开。
江东繁华之地,青楼楚馆林立,不过这个时代的红灯区跟何越想象中的有些出入,当然那些档次较差的并没有区别,不过档次较高的就不同了。
名妓在这个时代即使一掷千金也难求一亲芳泽。这些名妓不仅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出色,而且各自都有不小的靠山,一般人就算有钱也难得一见。尤其是在这个士子风流的年代,名妓的地位也是高高在上,让人只能拜倒在她们的石榴裙下。
何越跟梁津这两个莽夫打战或者可以,但是要征服这些名妓恐怕是比登天还难,因此陪着王桢之喝酒闲聊了一阵之后就草草收场,黯然败退。
二人才回到住处,手下士兵回报说,何雁来访,两人相对一视急步朝客厅走去。
正文 第十章 北上之因
更新时间:2009…9…18 15:55:38 本章字数:3486
客厅内,何越一身夜行装束让人很容易就明白她是趁夜偷偷溜到这里来的。此刻这个美艳不可方物的**正在大厅里悠闲地品着香茗等待,举止高贵大方,仿佛就像这里的主人而不是客人。
何雁见两人回来,也不起身相迎,只是朝二人展颜露出一个笑容,笑道:“我以为你们今晚要借宿在秦淮河了呢?没想到这么早就回来。”
梁津哈哈笑道:“原来我们二人在何大小姐的眼中竟然是如此形象。大小姐黑夜来访有何贵干?”
何雁将手中的茶杯轻轻地放在桌子上朝二人道:“今晚来此,是有两件事情想跟二位说清楚。第一件事情就是征召将官举荐你们的人并不是我,此事跟我无关。”
“哦?”何越在椅子上坐下,脸上并没有想象中的惊讶神色。
何雁的目光落在何越的脸上笑道:“好像你早已经知道此事并非由我倡议。”
“若是大小姐倡议,此事必然会先通知我们,先问清楚我们的态度,虽然嘉兴海盐地方不大,但是跟以前做山大王相比不知要好多少。此次领兵北上虽说是美差一件,但是战场凶险,并非所有人都愿意前往,再加上我们刻意疏远各大家族,大小姐自然会考虑这些事情。”何越朝何雁解释道。
何雁露出一个美丽的笑容笑道:“你还挺了解的。不错,正如你说的那样,你们刻意疏远各大家族,可见你们不愿屈居人下,因此我份外小心在意不想触怒你们。”
“触怒我们?大小姐言过其实了。我们两个不过是混江湖的粗野小子,既没有势力也上不得台面,又不是大人物,何来触怒之说?”梁津摇头道。
“确实在别人的眼中你们或许还是两个未成气候的小子,不过等到你们稍有成就之后,就会势大难治。”何雁朝二人嫣然笑道。
何越跟梁津相对一视,脸上各自露出一个无奈的表情,听何雁如此抬举自己既高兴,又是心里发虚,不知道这个女人到底想要干什么。
“大小姐不用抬举我们,这点自知之明我们二人还是有的。何大小姐要说的第二件事情究竟是什么?”梁津朝何雁问道。
“第二件事情就是告知你们此次领兵北上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容易。美差是不错,但是绝对不仅仅只是驻守东海郡等待慕容德退兵而已。”
何越看着何雁道:“我们也是这般考虑,若是真正的美差怎么轮也不可能轮到我们,大小姐是否清楚北方的情况,能否指教一二?”
“要将北方的事情说清楚,就得从两年说起。两年前鲜卑拓跋氏攻陷中山,燕帝慕容宝东奔龙城,慕容德从邺城迁徙至滑台,燕国被拓拔魏分割成两段。不过鲜卑慕容和鲜卑拓拔俱是鲜卑族,拓跋氏在攻下邺城之后便按兵不动,不再南下滑台,至于原因我也不大清楚。不过一年多前,拓拔氏突然挥军南下大有吞并慕容德之意。慕容德无奈率军离开滑台东向入青州,占据广固,遂有全齐之地。”
听何雁这番话之后,何越大致了解了慕容德入据青州的原因和时间。他朝何雁问道:“慕容德勒兵琅琊郡是不是因为刚入青州不久,怕我们北上所以以兵要挟?”
何雁轻点螓首道:“确实有此意,不过慕容德虽然从滑台入据青州,但是手下兵将不少,且胡人根本不惧朝廷北上,因此虽有此意但是这并非主要因由。慕容德入据广固之后便僭称皇帝,以汉人为奴,由于他手下兵将众多,赋役颇重。鲜卑贵族同汉族地方大姓竞相荫庇人口,使慕容德入不敷出,因此下令检括户籍,出荫户达五万户。而荫庇人口最多者便是琅琊郡王家遗族,正是如此慕容德下引兵南下以兵要挟琅琊郡。”
“慕容德以兵屯驻琅琊郡已经有不少时日,若琅琊郡要抗击慕容德朝廷应该早日出兵协助才对,为何到现在还没有动静?”何越不解地问道,虽然自己来到这个时代时间也不算短了,但是有些人的想法自己就是不明白,像眼前这事情,如果琅琊郡的王家遗族要抗击慕容德应该早跟戌边守将先通声气,在慕容德还没有南下之前就应该行动。
何雁颇有点兴致地看着何越,看得何越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想要让这些贵族们抗击慕容德那简直就是痴人说梦。琅琊郡王家遗族在慕容德南下之后立刻将自己荫庇的人口尽数交出,哪里敢抗击慕容德?”
何雁这话听得何越一头雾水,不仅是他就连梁津也是一阵迷茫朝何雁问道:“既然如此,我们还有什么插手的余地?就算琅琊郡王家遗族跟江东的王家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既然他们已经归附慕容德,我们还有什么做为?”
“问题在于琅琊郡王家遗族并不想归附慕容德。慕容德下令检括户籍,王家遗族不敢反抗,但是这令他们损失惨重,自然不肯善罢甘休,因此他们托人到江东要求朝廷北上,共击胡人。虽然说得好听,但是事实上却是要将原本被检括出来的人口重新收归自己名下。若是朝廷能够跟慕容德两败俱伤,他们更是有利可图。”何雁俏脸上露出一个不屑的表情,似乎极为鄙夷王家遗族的做法。
何越心里暗忖,说来说去这些贵族豪门还是以自身的利益为重,什么国家什么民族什么耻辱和尊严在他们眼中狗屁不值。就像眼前这王家遗族正是此等小人既不敢抗击慕容德,又不甘心失利,在背后弄点小动作以求渔翁之利,确实令人鄙夷。
“既然如此朝廷又为何要北上协助王家遗族,若是真的跟慕容德两败俱伤,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何雁俏脸上露出一个苦涩的笑容笑道:“尔虞我诈,琅琊郡的王家遗族有自己的打算,我们江东的王家也有自己的想法。现今把握朝廷大局的势力有三种,王家根基深厚,朝中官员大半出自王家门下,谢家执掌兵权位高权重,司马元显掌握政权。我不知道他们具体达成了什么协议,但是他们决定引军北上抗击慕容德。”
何雁顿了顿接着朝何越问道:“王桢之有没有跟你们交待什么事情?”
“有,他要我们接应琅琊郡本家族人南下,不过这事具体听从谢羽将军的调派。”
何雁轻叹了口气道:“跟我想的一样,他们并非是想让琅琊郡王家遗族在琅琊郡站稳脚跟,而是想逼迫他们离开琅琊郡来到江东。”
何越梁津两人一阵愕然,被何雁这么一指点两人茅塞顿开已经明白江东王家究竟为什么要自己二人领军北上。
由于会稽郡被孙恩流寇袭破,王家遭受重大损失,而且家族风气日益败坏,庸人辈出,已经有根基动摇的征兆。为了能够让王家重振往日辉煌,他们打算吸收琅琊郡本族族人壮大家族。不过由于琅琊郡王家遗族在琅琊郡也是根基深厚,不愿意离开北地,所以王家也没有办法强行逼迫。
不过现在机会来了,只要朝廷的人马北上东海郡,跟驻守在琅琊郡的慕容德大战几场,琅琊郡的王家遗族在站不稳脚跟的情况下只能被迫南下。若是朝廷的人马能够占据琅琊郡,那更是理想至极,只要慕容德来攻,早跟王家达成协议的谢羽就可以大条理由地让王家遗族尽皆南下,那个时候王家遗族只能南下归附王家。
对于王家来说琅琊郡本族族人的到来不仅能够带来巨大的财富,更重要的是那些本家的人才。
只从王家拜托他们二人跟谢羽一同北上就知道王家家族中已经没有可以领兵征战的人才,不然这等重要事情他们绝对不会托付给谢羽。
“若是你们琅琊郡王家本族不愿意离开琅琊郡南迁,一心归附慕容德又该如何?”
何雁摇摇头道:“这事我并不清楚,不过他们三家既然达成协议谢羽必然会有办法逼迫王家本族南迁。若是没有十足的把握,他们肯定不会举兵北上。三家虽然各异,但是经过这么多年三家已经是一个鼻孔出气。若没有王家和谢家支持,司马元显凭什么击败王恭跟桓玄兵戎相见?”
王谢两家贵族再加上皇族司马氏,这样的强强联合就算桓玄那样强大的武力强宗也被压得动弹不得。可见他们不论在朝在野都拥有庞大的势力。
不过他们三家的目的跟何越梁津没有一点关系,两人北上唯一的目的就是杀胡人,当然如果可以的话他们对王家的要求还是会伸出援手,毕竟现在自己也是跟他们穿一条裤子。
“此事并非是我一力倡议,不过令我奇怪的是你们为何会赞成北上?以你们的性格绝不是那种想要依附豪门大族的人,为何在此事上这么积极?今晚来此就是想问清楚。”何雁一脸狐疑地看着二人。
正文 第十一章 谁是冉闵
更新时间:2009…9…18 15:55:39 本章字数:3591
“为何这么积极?”何越看着何雁长长地吐出口气道:“不管谁要北伐,不论是什么目的,我们都会很积极地参与。我们只是想杀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