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燃烧的海洋-第1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时,志愿军打通了两条战略铁路线,分别从新义州到开城、以及从江界到元山,把每天运入朝鲜的物资总量提高到了十五万吨,足以支撑七个集团军作战,剩余的物资还能确保三百万朝鲜军民的日常消耗。
只是,这两条战略铁路线并不牢靠。
关键就在江界到元山的铁路线上,因为物资只能运送到元山,而无法直接送到前线部队手中。
如此一来,在作战物资的运输上,志愿军出现了问题。
当时,大部分作战物资都送往开城,运到元山的物资仅供第六十五集团军与第二十四集团军使用。
也就是说,提供给朝鲜军民的物资几乎都送往元山。
题就在这里。
当时,第四十七集团军与第十三集团军所需的作战物资,以及修建前沿防御阵地所需的物资都集中运到开城,而通过公路,每天只能向前线运送大约五千吨物资,仅能勉强维持两个集团军的正常消耗。
如果联军能够打下开城,或者切断从开城往东的公路,第四十七集团军与第十三集团军的后勤保障就会出现问题。当然,还得在东线有所作为,让志愿军不得不为第六十五集团军提供更多的作战物资,从而无法调动运输力量支援第四十七集团军与第十三集团军,让这两个集团军耗光携带的作战物资。
博茨曼的这个判断,立即得到了情报机构的证实。
志愿军的后勤保障确实存在薄弱环节,而且在开城到春川的交通线上,最容易攻打的就是席屯里。
这里离第二装甲师的防线不到四十公里,驻守的是一支人民军的部队。
离席屯里最近的志愿军在大约十五公里之外的马场里。如果联军能够突击,而且一举拿下席屯里,就能切断第四十七集团军与第十三集团军的后勤补给线。
博茨曼没有耽搁时间,在二十八日夜间,就给第二装甲师下达了任务。
按照他的部署,第二装甲师将抽调一个装甲旅与两个步兵营,向席屯里突击,而第一装甲师则将抽调三个营,帮助第二装甲师守卫防线。
重要的是,博茨曼要求第二装甲师连夜出发,而且在天亮之前就得到达席屯里。
这道命令有点勉为其难,不过第二装甲师办到了。
二十九日凌晨,充当突击部队的一个装甲营与两个步兵营就上路了,而主力部队的两个装甲营与三个步兵营也在两个小时后从议政府出发。
这次突击,果断而且迅速。
二十九日清晨,美军突击部队离席屯里不到十公里,才与人民军的巡逻部队遭遇。
收到消息时,黄峙博也吓了一跳。
虽然他料到联军会发动反击,而且不会在春川做文章,会在其他方向上动手,但是没有想到联军会直奔要害。
得简单一点,黄峙博没有想到联军会直接奔袭席屯里。
要知道,从第二装甲师的防区到席屯里没有公路,装甲部队只能越野行军,作战物资得不到任何保障。
只是,黄峙博更加清楚,丢掉席屯里的话,中部战线上的部队就会崩溃。
“我不管你用什么办法,把能够找到的部队全都派过去,必须守住席屯里,至少得坚持到增援部队到达。”黄峙博停了一会,等电话那头的第三十九集团军司令说完,才说道,“我已经从二十四军抽调了一个装甲旅,预计傍晚就能到达。在此之前,如果丢掉了席屯里,你就别回来了。”
一口气说完,黄峙博不等对方回答就挂了电话。
此时,牧浩洋刚刚赶过来。
“去告诉二十四军,让增援部队快马加鞭。其他都别管,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赶过去,不然我们就得放弃已经取得的战果了。”
戚凯威点了点头,出门的时候朝牧浩洋递了个眼神。
情况很紧急,大家心里都有数。
“中校,你来得正好,现在有多少特种部队在席屯里附近?”
“只有两支特种部队,而且已经联系上了。”
“是吗?”
牧浩洋点了点头,说道:“我已经给他们安排了任务,重点袭击联军的后勤保障部队。”
“后勤保障部队?”黄峙博愣了一下,说道,“中校,你很积极,可是你搞错了,这支联军突击部队根本没有后勤保障部队。”
牧浩洋也愣住了,他还真没考虑过这个问题。
“从议政府到席屯里没有公路,所以联军的突击部队是野外行军,不然也无法避开我们的巡逻部队。很明显,联军的目的就是切断四十七军与十三军的后勤补给线,让我们不得不把部队撤回来。”
“总司令,这……”
“给特种部队重新安排任务。”
“什么任务?”
“使用电磁武器。”
牧浩洋一愣,等着黄峙博说下去。
“我给陆雯打过电话,供特种部队使用的电磁弹头已经开发出来了,而且在第二次战役结束之后就分配了下去,在此之后前往敌后战场的特种部队都应该有这种弹头。你要做的就是联系上他们,让他们切断联军突击部队与后方的通信联络。两支不够,就派更多的特种部队过去。”
“没问题,我马上去安排。”
“别急,这只是一个任务。”黄峙博叫住了牧浩洋,说道,“特种部队参战后,战场形势肯定会非常混乱,联军指挥官不可能想不到这一点,所以会把指挥权交给前线指挥官,美军的突击部队不会因此而放弃进攻。”
“那……”
“所以,特种部队还有一个任务,浑水摸鱼。”
牧浩洋的眉头跳了几下,似乎没有明白黄峙博的意思。
“战场越乱,我们守住席屯里的机会就越大,所以特种部队得利用这个机会,争取找到联军的前线指挥中心。不管用什么办法、付出多大的代价,得给我拿出点成果来。如果能够打掉联军的前线指挥中心,就算无法击溃联军的反击,也能为增援部队争取到几个小时,这就足够了。”
“行,我明白了。”
“真的明白了?”
牧浩洋点了点头,说道:“我马上去安排,让特种部队赶紧投入战斗。”
“有消息了,记得告诉我。”
牧浩洋没有罗嗦,点头答应下来后,就去联系那些在敌后战场上活动的特种部队。
可以说,志愿军是幸运的。
在打到三八线之后,深入敌后作战的难度大幅度提高,也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黄峙博让牧浩洋调整了特种部队的作战部署,让大部分特种部队集中在战线附近活动,而没有深入敌后战场。
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现在的敌后战场是韩国,而不是朝鲜。
当时,如果不是志愿军缺乏有效的战术侦察手段,恐怕黄峙博会把特种部队撤下来,以免让特种部队在常规作战中承受太大的伤亡。毕竟,特种部队并不适合常规作战,也很少参与正面战斗。
现在,这些集中在战线附近活动的特种部队,成为了志愿军的救命稻草。
在席屯里附近的两支特种侦察兵中,其中一支由张宝强上校率领,而牧浩洋随后调动的特种部队中,包括了庞跃龙亲自率领的一支两栖侦察部队。
事后看来,没有这些特种部队,志愿军肯定会输掉这场战役。
只是,呆在大后方的牧浩洋并不清楚前线的情况。在通信不畅的情况下,他也不可能准确掌握所有特种部队的情况。
命令下达了之后,他就只能耐心等待,决定命运的不是他,而是前线指挥官。
当时,最先赶到席屯里的不是特种部队,而是驻扎在马场里的第三十九集团军的一个步兵营。
为了赶在联军之前到达席屯里,该营的四百多名官兵几乎抛弃了所有不便于在山间动的重装备,仅携带轻武器,抄近路飞奔了一个小时。
从时间上看,他们仅比美军突击部队提前半个小时到达。
如果带上重装备走公路的话,即便不遭到联军轰炸,也需要一个多小时,很有可能无法及时赶到。!~!
..
第二百三十五章 前仆后继
谁也没想到,一个居民不到一千、在普通地图上根本找不到、也许还没有多少人听说过的地方,竟然会成为第三次战役,甚至是整个第二次朝鲜战争胜败的关键,成为交战双方拼命争夺的地方。
只是,战斗打响后,双方的指挥官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甚至连看的机会都没有。
美军的突击部队还没到达席屯里,志愿军的特种部队就在席屯里附近引爆了第一枚电磁弹头,摧毁了方圆十多公里范围内的所有电子设备,包括美军与志愿军的短波电台,以及主战装备上的电子仪器。
随后,特种部队每隔半个小时引爆一枚电磁弹头。
这绝对不是小事。
虽然在第一枚电磁弹头引爆之后,联军司令部就与前线部队失去了联系,但是博茨曼早有准备,立即出动无人侦察机。随着志愿军特种部队继续使用电磁弹头,联军的无人侦察机根本没有机会到达战场上空。
对博茨曼来说,也不大清楚战场上的情况。
这也是黄峙博面临的问题,即无法与进入电磁弹头打击范围的部队取得联系,也就无法知道是否挡住了美军的突击部队。
当时,交战双方只能通过侦察卫星来了解战场情况。
问题是,侦察卫星也不是万能的,至少不能一直呆在战场上方。更重要的是,双方的侦察卫星要么由情报机构控制,要么由国防部控制,获取的战场情报要经几次转手,才能送到司令部。
此外,用侦察卫星去获取战术情报,确实有点大材小用。
可以说,双方都只能蒙着眼睛打,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前线指挥官身上。
说简单点,前线部队的表现,直接决定胜败,后方司令部难以发挥作用。
最先出彩的,正是第三十九集团军的那个步兵营。
如果该营到达得稍微晚一点,或者到达后没有及时发起反击,恐怕在增援部队到达之前美军突击部队就能击溃席屯里的守军。
赶在美军突击部队之前到达席屯里之后,该营的指挥官只留下一个连负责协助人民军巩固防御阵地,然后把其他部队全部投入反击之中。
虽然从兵力上看,两个连算不了什么。在美军加强旅面前,一个营都算不了什么。但是这次反击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通过反击,志愿军迫使正在高速突击的美军不得不就地展开。
遭遇战没有打多久,不到一个小时,志愿军的反击部队就被美军击溃了。
可以说,没什么悬念。
要知道,美军突击部队是纯正的装甲部队,总共有四个装甲营,还得到了四个机械化步兵营的支持,此外还有一个炮兵营与一个前线支援营、也就是美军的后勤营,在各方面都比两个步兵连强大得多。
问题是,遭到志愿军反击后,美军不得不展开,还得重新收拢。
这么一折腾,美军至少在席屯里南面耽搁了两个半小时。
为了争取时间,美军在没有完全收拢的情况下,就派遣了一个装甲营与一个步兵营向席屯里推进。
结果,这支突击部队在十一点三十分左右到达席屯里之后,没能及时打下席屯里。
等到美军主力在下午一点前赶到的时候,第三十九集团军的第二支增援部队到达了。
从规模上讲,这支从开城赶来的增援部队的规模也不大,只有两个营的兵力,不过其中一个是装甲营。
当时,这两个营是第三十九集团军的战役预备队,一直处于备战状态。
接到命令后,两个营立即开拔,以最快的速度赶往席屯里。行军途中,有七辆96式主战坦克因为机械故障瘫痪,但是增援部队没有停下来,而是让坦克手留下修复坦克,其他部队继续向席屯里前进。
到达席屯里的时候,只有二十五辆坦克,而且都是96式。
万幸的是,这二十五辆96式足以对美军突击部队构成致命威胁,让美军在攻打席屯里之前不得不集中优势兵力消灭志愿军的增援部队。为此,美军投入了三个装甲营与三个步兵营,争取尽快完成任务。
必须承认,在1A2面前,96式没有多少优势。
虽然志愿军已经为所有坦克配发了最新式的钨合金穿甲弹,96式的一二五滑能在一千八百米内打穿1A2的正面装甲,而且在电磁战的影响下,双方只能使用机械瞄准具,很难在两千米外开火,但是在遭遇战中,增援的志愿军装甲部队聚集在公路上,没有能够及时展开,而美军则提前展开,加上绝对的兵力优势,很快就击溃了志愿军的反击力量,消除了后顾之忧。
这场小规模装甲战,美军占够了便宜。
只是,对攻打席屯里来说,美军又浪费了非常宝贵的两个小时。
下午三点左右,美军集结起了足够多的兵力,对席屯里发起进攻。
当时,守卫席屯里的,除了志愿军的一个步兵连之外,只有大概一个营的人民军,以及几十名第二批增援部队的官兵。
用不到六百的兵力,抵挡大概五千名美军,绝对是件苦差事。
没有志愿军的支持,人民军很有可能在美军的第一轮突击之后就被击溃。
因为与志愿军并肩作战,所以人民军表现得非常英勇。
严格说来,美军也很顽强。
在第一轮进攻中,美军几乎突破了志愿军的防线,突击部队一度攻入城镇,离防御指挥部不到五百米。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美军突击部队被志愿军与人民军打了回去。
根据一些幸存官兵描述,打到最艰难的时候,连伤员都拿起了武器。为了抵挡美军的坦克战车,一些人民军官兵甚至抱着炸药包冲了上去,其英勇的表现,连志愿全文~字。军官兵都钦佩不已。
只是,美军也没有因此放弃进攻。
下午五点半,美军组织发动了第二次进攻。
与第一次进攻相比,美军投入了更多的兵力,特别是步兵。从时间上看,如果美军不能在这次进攻中打下席屯里,志愿军的大批增援部队就将到达,而部署在郊外、没有构筑防御阵地的美军肯定首尾难顾。
也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连美军指挥官都没想到的事情。
在美军强攻席屯里的时候,留在后面的前线支援营遭到突然打击,一支志愿军的装甲部队突然杀了出来,在半个小时内就摧毁了美军携带的半数作战物资,打死打伤美军官兵近三百人。
美军指挥官反应过来的时候,这支仅有几辆坦克的志愿军装甲部队已经被消灭掉了。
不是别的,正是之前掉队的七辆96式主战坦克。
在没有步兵掩护的情况下,这七辆坦克发起了自杀式的冲锋,而且在杀入美军前线支援营的阵地之后,没有继续突破,而是把炮火洒下了美军的作战物资。
这个变数,对接下来的战斗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
根据美军的作战记录,当时美军仅抢救出了不到三成的作战物资,而损失的物资中,以弹药居多。
天色暗下来的时候,也就是第二十四集团军的增援部队即将到达时,美军攻入席屯里。
在守卫席屯里的五百八十七名官兵中,仅有六人生还,其中五人在重伤后被俘,仅有一人在阵地上被炮弹震晕,然后借夜色掩护逃了出来。
只是,美军到这个时候才打下席屯里,已经太晚了。
没等美军站稳脚跟,第二十四集团军的增援部队到达,一个整编装甲旅,拥有一百多辆主战坦克。
面对汹涌而来的装甲集群,美军没有进驻防御阵地,而是在阵地外展开。
不管怎么说,重新部署防御需要时间,而美军的装甲部队必须为步兵争取时间,也就必须顶住志愿军装甲部队的冲击。
到此,最后一个转折点到来。
根据美军的作战记录,前线指挥官罗纳德上校在指挥战斗时被狙击手击毙,但是没有提到是被谁击毙的。
干掉罗纳德上校的,正是张宝强上校手下的一名狙击手。
当时,这名狙击手埋伏在一千八百米外,一直在寻找有价值的狙杀目标。虽然美军的前线指挥官没有佩带肩章,但是罗纳德在前线指挥作战,又没有电台可用,肯定要向其他军官下达命令,这让他暴露了身份。
虽然在很多记载中,罗纳德都是被一枪击毙的,但是实际上,那名狙击手开了三枪,第一枪打空,第二抢打中了罗纳德身边的警卫员,第三枪才打中了罗纳德,而且罗纳德没有立即毙命,而是在四个小时后,因为内脏大出血,死在了席屯里的一栋民房里。
完蛋之前,罗纳德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即交出指挥权。
罗纳德中弹半个小时后,美军临时指挥官梅斯少校下达了撤退令,让所有部队退回席屯里。
夜间九点过,第二十四集团军的增援部队包围了席屯里,随即发起猛攻。
依靠为数不多的弹药,而且不可能获得支援,美军没有任何希望守住席屯里,最多坚持几天。
对志愿军来说,这不是大问题。
第四十七集团军与第十三集团军还有数日的战斗物资,只要第二十四集团军、以及第三十九集团军随后派来的部队能在十二月三日之前打下席屯里,打通后勤补给线,志愿军就能稳住战线。!~!
..
第二百三十六章 消耗战
!~!
..
第二百三十七章 最后的反击
在美国,第三次战役又被称为春川战役。'书签:'虽然在这场持续十多天的战役中,在其他地方也发生了战斗,但是主要交战地点就在春川附近,而且的绝大部分战斗都围绕着春川的战斗展开。
突击席屯里的战斗失败后,战局变得对联军非常不利。
只要博茨曼不肯放弃,就得在春川投入重兵,与志愿军在汉江与华阳江的三角地带打一场消耗战。
博茨曼不是不肯放弃,而是不能放弃。
虽然时间还很充足,但是随着严冬到来,如果不能在这次战役中击败志愿军,就得等到开春之后。几个月里会发生什么事情,谁也无法预料。也许志愿军也无法战胜严寒,可是志愿军完全可以在冬季加固防线,打通后勤补给线,把现在的战线建设成一条牢不可破的战略防线。
这样的事情,不是没有发生过。
多年前,那支没有现代化工程设备,甚至连水泥都不多的志愿军,把土木工程技术发挥到了极致,在几个月之内就把三八线变成了世界上最坚固的防线,让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在过后两年之内,没能向前迈进一步。
现在这支志愿军有足够多的工程设备,身后还站着全球最大的水泥与钢铁生产国。
给他们几个月,谁也无法预料志愿军能做出些什么事情来。
可以说,博茨曼拖不起。
如果不能在志愿军立足未稳的时候打回去,恐怕等到开春之后,志愿军将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率先发起进攻。
博茨曼甚至能够想到,志愿军不会再打大规模战役,而会逐步蚕食韩国。
因为占优势,所以志愿军拖得起。
美国拖不起,韩国更加拖不起。
即便不存在交换问题,实际控制线成为停火线,韩国都接受不了。
博茨曼别无选择,只能在十二月四日下达了反击命令。
此时,志愿军的作战物资不再是只能坚持几天,而是足以坚持到十二月十五日之后。
因为在打到春川郊外后,第四十七集团军没有继续进攻,第十三集团军也撤了下去,部队的战斗消耗大大减少,趁此机会囤积了一些作战物资,所以在美军发起反击时,前线部队囤积的物资并不少。
重要的是,利用这几天,第四十七集团军构筑了一道较为坚固的防线。
在其后方大约十公里处,第十三集团军构筑了第二道防线。
此外,在美军打过来之前,黄峙博就让第五十四集团军南下,充当第四十七集团军与第十三集团军的战略预备队,第二十四集团军也把防线往南推进了三十公里,缩小了前沿防线与后方战略防线之间的空隙。东线战场上,第六十五集团军又攻转守,沿着实际控制线构筑防御阵地。西线战场上,第三十九集团军得到第十六集团军的支持,稳住了临川江防线,而且一度派遣侦察部队渡过临川江。
对美军来说,可以调动的兵力就没有这么充足了。
在第三十九集团军的威胁下,第一装甲师必须坚守临川江防线,别说参与反击,连抽调兵力支援反击都办不到。
因为在奔袭席屯里的时候损失了一个加强旅,又往春川派了一个旅,所以第二装甲师仅剩下一个旅的兵力,勉强能够守住东豆川与议政府,确保从首尔到春川的铁路线与公路线不会被志愿军切断。
西线战场上,仅有的一个国民警卫队师面对第六十五集团军,肯定无法动弹。
结果,在部署反击的时候,博茨曼只能动用刚刚重建的第二步兵师与第七步兵师,此外部署在春川的国民警卫队师最多能够起到一些支援作用。
用两个师反击两个集团军,博茨曼很没信心。
只是,他必须打,因为在十二月三日,也就是第二步兵师与第七步兵师归建当天,林德伯格给他下达了命令,美军必须发起反击,夺回失地,为接下来的停战谈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