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燃烧的海洋-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可能看到最后的胜利;但是我们必须前进;不然我们的子孙也看不到胜利!”
黄峙博长出口气;说道:“这与日本有什么关系?”
傅秀波笑了笑.没有急着开口;而是灭掉了烟头;又顺手拿起了一根香烟。
黄峙博还很年轻;缺乏足够长远的战略眼光并不是问题;而且他已经在军事领域表现出了卓越的战略才能。
只是.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傅秀波绝对不能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
..
第十七章 经贸竞争
“老傅,这些事,还是让小黄自己去想吧。(网)”
“没事,反正调查还没有结果。”傅秀波笑了笑,对陆风烈说道,“你早就打算让黄将军接班,不把事情说透彻一些,你放心吗?”
陆风烈笑了笑,朝黄峙博看了一眼。
“你一直在问,日本与这些有什么关系。”傅秀波也把目光转了过去,“其实,日本与这些事情的关系一目了然。随着我们崛起,并且着手建立单独的经济贸易体系,必然会对由美国主导的全球化体系构成致命威胁。这不是战争,但是比战争更加残酷。可以说,谁的经济与贸易体系能够在全面对抗中取胜,谁就能笑到最后,成为世界霸主。这种竞争,不仅仅是现在的事情,在历史上也屡见不鲜。”
“历史?”
“在近现代史上,经济与贸易竞争才是国家竞争的主旋律,战争只是极端表现。”傅秀波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在我们的中学课本中,把第一次世界大战说成是新老帝国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而爆发的帝国主义战争,但是它们争夺的世界霸权又是什么呢?说直接一点,就是由英国、还是由德国来主导全球贸易。作为老牌帝国,英国拥有最庞大的殖民地,而作为新兴帝国,德国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实力。依靠广大的殖民地,英国维系着全球霸权,而德国要想继续发展,就要获取新的资源产地与消费市场,也就要努力获取更多的殖民地。可惜的是,当时德国的殖民地不但比英国少得多,连比利时、荷兰与葡萄牙都比不上。对资源与市场的需求,成为了英国与德国不可调和的矛盾。放到现在,这种需求,实际上就是全球经济与贸易体系。在美国主导的全球经济与贸易体系下,迟早有一天,我们对资源与市场的需求会成为我们与美国之间无法调和的矛盾。”
黄峙博点了点头,表示明白傅秀波的意思。
事实上,中美之间的这个矛盾已经显现了出来,特别是在能源领域。因为美国控制了全球最主要的能源产地,还在其他地区大肆扩张,排挤中国企业。比如在尼日利亚,美国就多次利用政治、军事与外交手段,让中国企业遭受重大损失。又比如在国际并购上,美国也多次使用非正当手段,让中国企业错失了获取资源的机会。在市场方面,美国等西方国家则通过控制生产链终端的方式,掌握着利润率最丰厚的部分,而中国企业仅能从事利润率微薄的生产加工环节,从而无法像欧美企业那样完成原始资本积累,也就无法在需要巨额前期投入的高端领域与欧美企业竞争。
“很明显,日本属于西方集团,而且是集团中,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傅秀波勉强笑了笑,说道,“我前面已经提到,日本对全球化的依赖程度远远超过美国。从客观事实出发,即便没有全球化,美国也是一个非常富裕、发达与强大的国家,自身的丰富资源足以确保其霸权地位。日本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没有全球化,日本不但不可能富裕强大,还会遭受灭顶之灾。别的不说,日本的土地资源根本生产不出足以养活一亿三千万国民所需的粮食,没有海外农垦团,没有进口粮食,至少有四成日本人得饿肚皮。在其他领域,这个问题不但存在,还更加严重。没有了从进出口加工贸易中获得的巨额利润,日本拿什么让一亿多国民过上富裕的生活。事实上,出口对日本更加重要,日本企业的出口依赖率高达百分之六十五,意味着百分之六十五的产品需要外销。要不然,每到经济出问题,日本政府也不会那么在乎日元的币值了。”
“元首,这是经济问题,我……”
“虽然是经济问题,但是大道理一样。现在的日本,最害怕的就是由美国主导的全球化受到破坏。可以说,只要能够维护全球化,日本可以做任何事情。甚至可以说,日本会心甘情愿的以老二的身份,帮助美国维护全球化。”傅秀波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当然,日本也不是没有其他选择。前几年,就有日本人提出,与我们建立共同市场,像欧盟那样搞经济一体化。这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观点,但是行不通。原因只有一个,我们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改变世界格局,而日本一天也离不了由美国主导的全球化。说得形象一点,现在的日本就像一条脖子上拴着链条的狗,只能拼命拉着后面的主人追赶前面的肉骨头。也许,所有努力都是白费,却不能停下脚步。”
黄峙博愣了一下,随即笑了起来。
“这没什么好笑的,因为这意味着,为了追上肉骨头,日本会不惜一切,甚至咬断脖子上的链条。”傅秀波的神色很严肃,丝毫没有开玩笑的意思。“前面我说过,美国的目的只是削弱我们,毕竟美国需要我们提供的廉价商品。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期内,美国都需要我们参与全球化。按照我的观点,最大的变数不是日本,而是印度。如果印度能够解决自身的问题,比如国民教育,那么在二十年、也许三十年之后,就能取代我们。当我们变得无足轻重的时候,美国才会拿我们开刀。”
“所以,我们得遏制印度。”
“我们确实得遏止印度,在我们获得了挑战美国的实力之前,都得盯住印度,给印度制造麻烦,让印度无法取代我们在全球化中的位置。”傅秀波看了黄峙博一眼,说道,“只是最迫切的问题,不是如何遏制印度,毕竟我们还有足够的时间,而且在南亚问题上,我们拥有天然的优势。对我们来说,当前最迫切的,就是消除来自日本的威胁。日本不是美国,日本的目的不是削弱我们,而是要彻底消灭我们。虽然这会对全球经济体系造成灾难,但是总比让我们破坏全球化好得多。事实上,美国非常清楚日本的战略企图,所以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之前从未放松过对日本的监管,在一些战略问题上,甚至刻意打压日本,让日本无法直接威胁我们。现在,情况却不一样了。我们的崛起已经不可避免,美国已经意识到,迟早有一天我们会建立新的经济与贸易体系,挑战美国的全球霸权,所以美国放开了日本,让日本当排头兵。”
“既然如此,我们更不能退让。”
傅秀波笑了笑,说道:“俗话说,打狗还得看主人。国家间的斗争,比这复杂得多。就算我们击败了日本,又能怎么样?现在的局面再明显不过了,短期内,美国不会与我们面对面的干上一架,因此需要一个帮手,而这个帮手不是日本、就是印度。在某些时候,战争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制造问题。”
“可是……”
“我们在东海问题上一直保持克制态度,就是因为在不适当的时候,战争会让我们变得更加被动。”
黄峙博长出口气,没有继续跟傅秀波唱对台戏。
“去年,我以低姿态访问日本,并且邀请日本首相回访,就是希望稳住日本,避免东海争端严重化。显然,我的努力没有收到回报。”傅秀波叹了口气,说道,“这不仅仅有日本的原因,也有我们的原因。黄将军,不要认为我不知道。虽然你是军人,但是在某些时候,你没有站在军人的立场上说话。”
黄峙博一愣,显得万分惊讶,心里也直打鼓。
“我不是在批评你,只是让你注意一点。不管怎么说,你是副总参谋长,而且在老陆半退休后,你全权负责总参谋部。作为对你的信任,我甚至帮你压制了国防部。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不要帮着别人说话。”
“元首,你这话……”
“盛世平搞的那些抚恤基金,让你很受用吧?”
黄峙博一惊,立即说道:“元首,这件事我之前根本就不知道,要是早知道的话,我就不会……”
傅秀波笑着压了压手,说道:“作为军队的最高统帅,为军人谋福利也是我的职责,而我却办不到。”
听到这话,黄峙博才稍微松了口气。
第二次朝鲜战争结束后,盛世平联合几个在朝鲜投资的商人,搞了个“伤亡军人抚恤公益基金”,他自己就投了两百亿元,其他商人凑了八百亿,每年为阵亡将士家属、伤残军人提供七十亿元的抚恤金。
盛世平做这件事的时候,没有跟军方通气。
他的动机也很单纯,毕竟是那些在战场上流血牺牲的志愿军将士,帮他们打开了朝鲜市场,让他们在朝鲜赚大钱。虽然每年七十亿不是笔小钱,但是跟他们后来在朝鲜赚到的利润比起来,就算不了什么了。
当然,盛世平做的还不止这些。
在黄峙博大搞裁军的时候,他还用类似的手段,通过公益基金,资助数十万退役官兵进行学习深造,掌握谋生技能。此外,在单位用人上,盛世平名下的企业,都优先招聘合格的退役军人。
这些事,黄峙博都知道,而且都出了力。
当然,傅秀波也知道,而且没有出面干预。原因很简单,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国家根本不可能照顾得面面俱到,民间自发力量,替政府解决了很多问题,而且没有让政府花一分钱,何乐而不为呢。
傅秀波在这个时候提出这个问题,就是在提醒黄峙博,别充当民间资本的打手。!~!
..
第十八章 双输
傅秀波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网)
第二次朝鲜战争结束后的四年,变化最大的不是军队,而是国内社会秩序,特别是经济秩序。
战争爆发前,中国的改革,特别是经济改革遇到了瓶颈。
虽然没有任何人承认,特别是高层当权者,但是包括傅秀波在内的大部分国家领导人早就意识到,中国在经济改革上遇到的问题,归根结底只有一个原因:权力的高度垄断,导致行业的高度垄断。
除掉政治层面上的问题,仅从经济角度出发,问题就是国营企业垄断了几乎所有利润丰厚的行业,导致国家的一些基本政策,特别是对企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的金融政策偏向国营企业,使得数量众多、提供了全社会百分之七十就业岗位的私营企业经营困难,丧失了经济活力。
这个问题,在二零一一年前后表现得最为突出。
当时,一些地区的大部分私营企业家不再从事实业,而是把钱拿去搞风险投资,甚至移民海外。
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继续恶化,中国离完蛋也就不远了。
要知道,任何一个国家要想成为大国,在世界上获得举足轻重的地位,都必须拥有强大的实业做基础。也许,对瑞士、新加坡这些小国来说,搞金融业也能发家致富,对沙特、阿联酋这些资源丰富的国家来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也不是问题,对希腊、泰国这些人文与自然风景优美的国家来说,靠旅游业也能过得很滋润,可是对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国家来说,做实业才是唯一的出路。
这不仅仅是中国,也包括了很多发达国家。
德国与日本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崛起,先后成为全球第三大与第二大经济体,靠的就是实业。
中国没了实业,将什么也不是。
虽然国家领导人很快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且随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国内的私营企业,但是在最根本的问题上,即让私营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通过进入高利润行业发展壮大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平心而论,傅秀波顶住压力,派遣志愿军入朝作战,而且在战争结束之前就与朝鲜签署了多份经济合作协议,就是想“借鸡生蛋”,让更加擅长把握机会、嗅觉更加灵敏的私营企业在朝鲜发展壮大。
战后四年,他的预测变成了现实。
通过在朝鲜开采资源、帮助朝鲜进行战后重建、开拓朝鲜的消费市场等等,中国的私营企业完成了从弱小到强大的转变。
也正如他预料的一样,积累了资本的私营企业开始反攻本土。
私营企业的回归,成为推动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动力,也为中国的第二次经济腾飞打下了基础。
或者说,埋下了种子。
虽然这颗种子已经发芽,但是还没有成长壮大。
只要有良好的环境,只要有足够的时间,迟早会成长为撑天大树。
问题是,强大的私营资本,绝对不是一颗埋在地下的种子,也绝对不是一颗刚刚冒出地面的嫩芽。
为了成长,这股强大的力量必然会努力争取更加优越的条件。
这时候,问题出来了。
因为是通过战争、或者说战争带来的回报发展壮大的,所以在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中产生了一种很有问题的思潮,即认为只有战争才能帮助民营资本发展壮大,也只有战争才能带来更多的利益。
这种思潮并不罕见,实际上早就出现了,只不过不是在中国,而是在西方。
早在工业革命之前,战争就被资本家当成了摇钱树。俗话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中国在资本主义萌芽阶段,也产生过类似的思潮,并且成为了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动力,只是当时的中国没有适合资本主义发展的土壤。
历史上,任何一个大国,都是通过战争掠夺的利益发展起来的。
从根本上,傅秀波并不认为这是错误的观点。中国可以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但是不能回避道路上的敌人。中国可以不用战争来掠夺其他国家与民族,但是必须用武力捍卫自己的利益。
问题是,四年下来,这不但是商人的想法,还成了一股社会思潮。
这下,问题严重了。
如果全社会都认同一个极端的价值观,这个社会离崩溃也就不远了。最极端的例证就是二战之前的德国。
可是,要想改变这种思潮却不容易。
原因很简单,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中获益的,不仅仅有民营企业家,还有平民百姓,甚至包括两百多万军人!
对民众来说,最大的好处,莫过于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带动全面市场竞争,使得社会物价成本降低、创造更多的高薪就业岗位,让更加广大的民众能够通过努力劳动,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当然,这也正是中国坚持改革的根本目的。
问题是,这些变化,却让很多人产生了极端错误的认识。
如果仅仅只是民间的思潮,这还不是大问题,毕竟中国的改革还没有发展到民意能够主宰一切的程度。
在傅秀波看来,最大的问题是,军队里也出现了类似的思潮。
显然,这就不是可以忽视的问题了。
如果军人整天想着打仗,而且是打出去,在战争中建功立业、实现个人价值,那么迟早有一天,会出大事。
更可怕的是,如果军队与民间资本走到一起,必然酿成灾难。
要知道,几十年前,日本帝国就是这么走上灭亡之路的。
作为近三十年来,最有远见的国家领导人,傅秀波不可能不知道,军队与利益集团联合的危害性。
还好,局面没有失控。
虽然黄峙博在外面表现得非常嚣张,成天想的不是打这个、就是打那个,每个月不搞几次以某个国家为假想敌的军事演习,根本就坐不住,但是作为一名刚刚五十出头的将军,黄峙博在军队里的根基还不够深,而且他不是那种没有理智的军人,分得出轻重,也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
敲打了黄峙博,傅秀波才把话题拉了回来。
“黄将军,我不是担心你搞什么,也没有因为经常替你擦屁股而感到烦恼,我只是希望你知道,作为最有影响力的军人之一,你得明确自己的立场,知道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东西碰不得。”
黄峙博用力点了点头,说道:“元首放心,我会管好自己,绝不让你操心。”
傅秀波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扯远了,还是说我们现在的问题吧。日本的立场再明白不过了,而要达到目的,日本要么跟我们干一场,要么利用我们身上的伤疤。如果我是日本领导人,肯定不会选择前者。虽然东海的情况与朝鲜不一样,我们强大的陆军鞭长莫及,但是在最根本的问题上,即是否有信心取胜,日本肯定有所顾忌。如此一来,最理想的选择就是在我们的伤口上撒盐。”
“问题是,以日本的实力,根本不可能在台海问题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别忘了,日本后面还有一个更加强大的美国。”
“美国!?”黄峙博愣了一下,说道,“朝鲜以地面战争为主,美国都丢掉了一艘航空母舰,还有包括两艘航母在内的数十艘大型战舰遭到重创,如果在以海洋为主的战场上跟我们对抗,美国的损失将更加惨重。”
“果真如此吗?”
黄峙博没有开口,傅秀波明显说的是反话。
“我不是军人,可是我知道,战争并非你说的那么轻松。四年前,我们能在朝鲜击败美国,不等于现在也能击败美国。关键就是,台海是一个海洋战场,而我们最大的短板就在海洋战场上。”
“这……”
“地面战争开打的时候,你手里还有多少作战飞机?”
黄峙博愣了一下,随即苦笑了起来。
“可以说,只要台海出问题,日本肯在前面冲锋陷阵,美国就会跟进。美国也许不会出兵,但是肯定会尽一切可能为日本提供援助。现在的问题是,什么时候打、以及以什么方式打。”傅秀波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如果直接干预,肯定在道理上说不通,日本也不见得会全力以赴,因此不管是日本、还是美国,都需要一个契机来激化中日矛盾,点燃台海这个火药桶。”
“你是说,东海争端?”
傅秀波点了点头,说道:“可以说,这是我最担心的地方。东海争端的幕后主使,肯定不是日本。”
“美国?”
“设想一下,如果我们与日本发生冲突,不管谁打赢了,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这……”
“如果日本赢了,我们肯定会有所收敛,而且在海洋战场上的惨败,必然会助长岛内的独立气焰。如果我们赢了,日本的民族情绪将全面爆发,日本当局也能以复仇为借口,更加肆无忌惮的干预我们的内部事务。”傅秀波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所以说,我们与日本都不可能成为这场战争的真正赢家,只要战火点燃,我们就输了,美国则能不用一兵一卒获得胜利。”
黄峙博沉默了,因为他知道,傅秀波说得没错,而且道出了事件的本质。
“问题是,事已到此,我们就什么都不做吗?”陆风烈插了一句。
傅秀波笑了笑,没有急着开口,反而是黄峙博叹了口气,似乎意识到了什么。!~!
..
第十九章 两手一起抓
东海问题,不是一个单独的问题,或者不只是中日在钓鱼岛上的争端。(网)
因为关系到台海局势,所以东海问题绝对不能只解决一个,而不管另外一个。不管中国是否愿意,在着手处理钓鱼岛争端的时候,都得考虑台海局势,还得在采取行动前做好最坏打算。
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曾经迫使中国在数十年里采取防御态势。
说得简单点,就是以不变应万变。
第二次朝鲜战争,打破了僵局,也带来了新的变化因素。
这个变化因素,不是来自日本,而是在中国本身。归根结底,就是第二次朝鲜战争对中**事力量产生的根本性影响。
虽然从长远来看,第二次朝鲜战争加快了中国的军事现代化进程,有着非同一般的深远影响,但是在二零一九年,不管是军队的装备建设、人事变动与战术思想等都没有得到显著改观。
短期影响,仍然集中体现在第二次朝鲜战争的余威上。
打败了强大的美军之后,中**队的士气与斗志达到爆棚状态,从将领到士兵,没人怀疑中国会在下一场战争中失败。
客观的讲,这种自信并不盲目。
中**队能够打赢第二次朝鲜战争,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即中**队掌握了瘫痪对手通信指挥系统的手段。
这种手段,到二零一九年也没过时。
虽然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之后,甚至在结束之前,包括美国在内的众多国家,已经开始寻找对抗电磁战的方法,而且很快就有了收获,并且开始改进现有的武器装备,但是要对成千上万的主战装备进行全面改进,使其能在恶劣的电磁战环境下发挥效能,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拿美国来说,到二零一九年,也只对不到百分之二十的主战装备做了改进。
也许,美国有点特殊,因为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之后,美国启动了为期二十年的装备发展计划,将在今后二十年内,逐步用新式装备替换掉已有的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