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燃烧的海洋-第2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这份文件不是钱仲泰一个人弄出来的,而是众多科学家的共同成果。
    文件中明确提到,粮食危机不可避免。
    事实上,在粒子灾难爆发之前,粮食产量就低于全球消耗量。只是在此之前,主要经济体的粮食供应都比较充足,即便是部分粮食产量不足的发达国家,也能通过国际市场,购买到足够的粮食。真正缺粮的,只有发展中国家与贫穷国家,特别是非洲的贫穷国家,因此粮食危机并未扩散。
    粒子风暴,只是扩大了粮食危机的范围,使发达国家受到影响。
    要知道,全球最发达的经济体都在北半球,而粒子风暴在七月份爆发,北半球受到的影响远远超过南半球。
    结果就是,北半球的几个产粮大国的粮食产量将大幅度降低。
    这其中包括中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印度,此外东南亚国家、东欧国家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当这些国家的粮食产量骤减,在国际市场上流通的粮食必然大幅度减少。
    只是,粮食危机远没有一些科学家预测的那么严重。
    首先,粒子风暴摧毁了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体系,必然会对占全球粮食消耗一半以上的发达经济体遭遇经济危机,从而改变发达国家的粮食消费结构,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促进粮食贸易。
    其次,粒子风暴必然导致全球人口锐减,减少粮食总消耗量。
    事实上,即便没有粒子风暴,粮食危急也无法避免。早就有人预测,如果人口不受限制的增长下去,到二零五零年,全球粮食缺口将超过百分之十,导致国际粮食价格比二零三五年提高五倍。
    当然,解决粮食危机的办法也不少。
    除了扩大开垦范围之外,科学技术进步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件中明确提到,聚变核能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之后,人类文明很有可能永久性的摆脱粮食危机,因为聚变核能几乎提供了取之不竭的能源,解决了“无土壤人工培育技术”中最关键的难题。
    说得直接一点,只要能源供应充足,就能在人工环境中栽培农作物。
    这方面的研究早已开始,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比如在实验室里,科学家用人造太阳光取代自然太阳光,营造出了农作物生长的理想环境,使得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而且不再占用耕地。
    正是如此,文件中提到,解决粮食危机的关键因素就是可控聚变核能。
    想对而言,粮食危机绝对不是人类文明面临的最大问题。
    在短期内,能使人类文明遭到重创、甚至灭绝的主要危险来自剧烈的气候变化,特别是反复无常的气候变化。
    对此,钱仲泰等科学家也提出了解决办法。
    首先要做的,就是阻止全球气温因粒子风暴急剧升高,导致北极冰盖融化,对洋流造成灾难性影响,从而引发持续数百年的小冰河期。也就是说,在粒子风暴过去之后,首先就得使全球气温保持在较为合理的范围之内。
    文件中,提到了三个解决办法。
    一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并且利用技术手段,降低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从而减轻温室效应。
    二是人为增加大气层中微尘颗粒的数量,反射更多的太阳光,使得太阳对地表的加热效应降低。
    三是通过自然干预的办法,向大气层释放阻绝太阳光的微小颗粒。
    针对这三个办法,科学家都做了分析。
    第一个办法的效果不太明显,主要是二氧化碳平均分布在大气层中,即便能够解决能源问题,也很难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第二个办法的成本太高,毕竟给地球裹上一层降温毯是一项规模十分浩大的工程。第三个办法的可行性最高,只是必须把握好人为干预力度,避免造成负面效应。
    对此,科学家提出了最直接的办法:人为引发大规模火山喷发。
    说得直接一点,通过火山喷发,向大气层中释放数以万亿吨计的微尘,并且使这些微小的浮尘到达平流层,停留数个月、甚至数年,把太阳光反射回去,从而使地球获得的热量大幅度降低。
    当然,这也有负面效果。
    比如火山喷发的时候,除了产生大量浮尘之外,还会产生很多温室气体,甚至是有毒的气体。
    只是,从长远来看,这些负面影响都不明显。
    比如,火山喷发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会对降温措施产生负面影响,但是在浮尘挡住了大部分太阳光之后,植物的光合作用肯定会大幅度降低,而适当提高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能为植物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也为接下来调节大气环境打下了基础,比如应对更为恶劣的气候变化。
    事实上,真正需要考虑的,正是短暂升温之后,长达数百年的冰河时期。
    在这个时间段内,地球的平均气温将急剧降低,大部分生物都将灭绝,而人类要想渡过难关,就得设法升高大气温度。
    当然,科学家也提出了解决办法。
    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在引发了大规模火山喷发之后的两到三年之内,设法降低平流层里的微尘数量,降低阳光的反射率。只要阳光能够到达地面,就能加热地球,把气温保持在合适的范围之内。
    毫无疑问,这是一项世界级工程。
    关键仍然是能源,即只有充足的能源,才能确保实施如此惊人的环境改造工程。
    毫无疑问,可控核聚变是唯一的希望。
    文件中明确提到,大规模利用可控聚变核能,将是人类能否战胜灾难,在地球上继续繁衍的关键因素。
    至于粒子风暴对生物基因造成的影响,文件中没有做详细论述。
    主要是,已现有的技术手段,很难对基因突变进行预测,甚至无法进行实验,也就无法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不管怎么说,钱仲泰在生命的最后关头,做了一件最有意义的事情。
    牧浩洋也知道,钱仲泰让陆雯把这份文件交给他,就是希望利用他的影响力,让国家采取行动。
    问题是,国家领导人会听取牧浩洋的建议吗?
    陆雯从卫生间出来的时候,牧浩洋已经翻完了文件。
    “我们必须回北京。”
    “为什么?”
    牧浩洋见文件递给陆雯,说道:“你仔细看看,你是军方首席科学顾问,也是最有名的技术军官,你的话更有说服力。”
    陆雯迅速翻看了一遍,没多说什么,换上了带来的干净衣服。。。。
    更多到,地址T!~!
    ..
第四十章 胜利为基础
    第四十章胜利为基础
    粒子风暴引发的自然灾害,已经不是军人与政治家的话题,而是全球性话题。
    牧浩洋与陆雯回到北京后,立即通过腾耀辉,把钱仲泰留下的报告交给了黎平寇。陆雯还直接提出,应该立即调整战略重点,把应对即将到来的自然灾害当成首要任务,确保中华民族能够熬过这场劫难。
    陆雯的话,引起了黎平寇高度重视。
    七月三十日夜间,黎平寇在战略指挥中心召开了高层会议。
    因为国家处于战争状态,所以高层领导做了战略疏散,大部分领导人都被单独安排在各地的战略指挥中心里面。
    会议通过视频电话进行,首先由陆雯说明情况。
    不可否认,陆雯的报告引起了高度重视。可是同样不可否认,在国际社会、特别是几个主要国家对气候变化引发的自然灾害还没有取得共识之前,包括黎平寇在内,几乎所有高层领导都认为,中国的单方面行动,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更不可能改变什么,必须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之下,才能战胜自然灾害。
    也就是说,政治因素仍然是主要问题。
    陆雯不是没有准备,或者说牧浩洋早就预料到了这个结果。因此,在黎平寇提出加紧与其他国家磋商的时候,牧浩洋让陆雯提出了一个先行计划,即在粒子风暴结束之后,建立国家生物基因库。
    这个提议得到了采纳,毕竟这不是什么大工程。
    会议结束后,黎平寇就让陆雯去处理建立国家生物基因库的相关问题,并且吩咐腾耀辉给予全力配合。
    牧浩洋没有离开战略指挥中心,而是被黎平寇单独留了下来。
    “你相信钱仲泰的判断?”
    “元首,到目前为止,钱老的所有判断都已证实。”牧浩洋长出口气,说道,“早在我们决定使用太阳武器之前,钱老就提到,有可能引发太阳风暴。虽然目前的粒子风暴,还没有达到太阳风暴的级别,但是已经远远超过了太阳黑子爆,对地球的自然生态圈产生了灾难性影响。”
    “我们都不想看到这样的结局。”
    “所以,我们应该尽快采取行动……”
    黎平寇压了压手,打住牧浩洋的话,说道:“虽然我是政治家,但是我非常相信科学家的判断,也非常相信你。只是你得明白,这绝不仅仅是我们一个国家的事情,而且仅靠我们也办不到。”
    牧浩洋叹了口气,这是谁也无法忽视的问题。
    “我们已经在联合国发表了类似的提议,也有不少国家响应,但是当前的国际形势,根本不可能应付即将到来的灾难。”
    “这……”
    “不管怎么说,在大祸临头之前,没有几个政治家会放弃眼前利益。”
    牧浩洋苦笑了起来,这就是政治家。
    “当然,我们也不是没有机会。”黎平寇稍微停顿了一下,又说道,“只要我们能够解决当前问题,在既成事实面前,任何政治家都会考虑将来,而这场全球性自然灾害,也将成为重铸国际秩序的关键因素。”
    “你的意思是……”
    “说得直接一点,我们得尽快结束这场战争。在日本不肯投降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加快战争进程。”
    牧浩洋点了点头,表示明白黎平寇的意思。
    “战争结束后,我会正式向美国、欧盟、俄罗斯等国提出,共同应对自然灾难。只有这样,才有希望战胜自然灾难。”
    沉思了一阵,牧浩洋说道:“也只能这样了。”
    “你有多大的把握,在年内结束这场战争?”
    “那得看以何种方式结束。”
    “不要求占领日本本土,但是必须让日本在接受我们的所有要求的前提下投降。”
    牧浩洋微微点了点头,说道:“只要后勤保障不拖后腿,在年内结束战争,应该不会有多大问题。”
    “这么说,你有十足的把握?”
    “算不上十足,但是比较有把握。”
    “那么,你得把重点放在战争上。”黎平寇敲了敲桌子,说道,“你得明白,我们在战场上打得越好,说服其他国家的可能性就越大。说得直接一点,这场战争的结局,将影响到接下来的事情。”
    牧浩洋点了点头,表示明白黎平寇的意思。
    离开战略指挥中心的时候,牧浩洋的心情已经平静了下来。
    虽然在他看来,在这场史无前例的灾难面前,政治家的目光都有点肤浅,但是他又不得不承认,黎平寇说得有道理。
    跟黎平寇谈过之后,牧浩洋最大的认识就是:在政治家眼里,灾难就是机遇。
    不可否认,只要科学家的灾难预言得到证实,哪怕只是在理论上得到了证实,拯救人类文明将成为所有国家最重要的事情。更加重要的是,这绝对不是任何一个国家、甚至不是几个国家能够办到的。那么,在这场应对自然灾难的战争中,各个国家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必然成为今后划分国家利益的重要标准,也将成为构筑新的国际秩序,确定国家战略地位的参考标准。
    说得直接一点,应对灾难的国际行动,肯定会重铸国际秩序。
    毫无疑问,在这场行动中,中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必然成为拯救人类文明的主要力量。
    也就是说,中国很有可能在灾难之后超越美国。
    事实上,这也正是黎平寇的目的。
    也许,这么做有点自私,但是站在国家与民族的立场上,又很正常。
    再看看别的国家在灾难面前的表现,牧浩洋不得不承认,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治家有博爱精神。
    如果所有政治家都为人类的共同利益考虑,联合国早就采取行动了。
    回到舟山,牧浩洋只呆了两个小时,就飞往广州,安排受损战舰的维修工作。
    两天后,即八月一日,“重庆”号与“广州”号到达广州,随行的驱逐舰在南海东北海域与第二舰队会合之后,一同经台湾海峡前往舟山。
    虽然“重庆”号与“广州”号的受损情况不太严重,但是肯定无法在几天之内修复。
    八月二日凌晨,牧浩洋飞回了舟山。
    按照腾耀辉的安排,海军将抽调一艘驱逐舰加强第二舰队,而“重庆”号留下的空缺没有得到填补。
    牧浩洋没再等待,当天清晨就率领舰队离开了舟山海军基地。
    虽然总参谋部已经启动了攻打冲绳的作战计划,四个陆战师正在舟山集结,第二登陆舰队也已到达,但是牧浩洋仍然决定率领第二舰队前出西太平洋,与第一舰队会合,然后围剿联合舰队。
    原因很简单,二部已经获得确切情报,联合舰队在七月三十一日就已恢复作战能力。
    二部的情报得到了证实,因为八月一日夜间,海军部署在硫黄岛的反潜巡逻机发现了四艘正在返回本土的日本工程船,随后出动的反潜巡逻机攻击了这四艘工程船。在牧浩洋率领舰队出港的时候,水上飞机打捞起了几名日本船员。根据日本船员交代,联合舰队之前停留在威克岛附近。
    只是,联合舰队去了哪,工程船的船员就不大清楚了。
    他们的任务是负责修复在粒子风暴中受损的战舰,而且在联合舰队起锚前出发,因此不知道联合舰队的行踪。
    只有一点可以肯定:联合舰队已经完全恢复了作战能力。
    由四艘航母、八艘巡洋舰、十六艘驱逐舰与四艘快速战斗支援舰组成的联合舰队,绝对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
    如果让联合舰队偷袭得手,第一舰队很有可能全军覆没。
    万幸的是,粒子风暴还没有结束,双方无法在昼间交战,第一舰队有足够多的机会避开联合舰队。
    问题是,联合舰队不会继续躲藏下去,肯定会主动寻找中国舰队决战。
    对日本来说,这是挽回败局的唯一机会。
    尽快与第一舰队会合,然后围剿联合舰队,是迅速击败日本的重要条件。
    为此,第二舰队出港后,没有南下前往台湾海峡,而是直接驶向冲绳,并且由空军对冲绳群岛的日军基地进行了密集轰炸。
    当然,第二舰队通过冲绳群岛进入西太平洋,肯定不再是秘密。
    对此,牧浩洋并不担心什么。
    如果日本船员老实交代了情况,那么在七月三十一日夜间,联合舰队才离开威克岛,即便全速航行,也不可能在八月二日夜间到达冲绳群岛附近。因为第一舰队一直在硫黄岛附近活动,所以联合舰队也不可能直接向西航行。也就是说,即便日本海军知道第二舰队从冲绳群岛进入西太平洋,也无法立即进行拦截。
    更重要的是,牧浩洋借此发出了挑战信号。
    虽然日本海军希望利用第一舰队与第二舰队分开行动的机会,用两次都有兵力优势的海战击败中国海军,但是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日本海军仍然会出动联合舰队,与中国海军决战。
    只是在决策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不少麻烦,比如决战时间与地点。
    要是联合舰队在作战行动中有所迟疑,牧浩洋就有机会获得更好的机会,在自己选择的战场上与之决战。
    当然,这些都是牧浩洋的判断,能否实现,还得看日本舰队如何行动。。。。
    更多到,地址T!~!
    ..
第四十一章 反击
    第四十一章反击
    联合舰队恢复战斗力之后,日本海军确实在寻找决战机会。
    七月三十一日夜间,完成维修工作后,东乡祖望就率领联合舰队离开锚泊地,从威克岛向西南方向航行。
    因为有可能突然遭遇中国舰队,所以东乡祖望对舰队部署做了重新安排。
    由樱井康茂中将指挥的第一舰队在前方,福原纯生中将指挥的第二舰队则在后面大概五十海里处跟进。按照东乡祖望的判断,如果突然遭遇,中国舰队肯定会集中兵力攻击第一舰队,不会立即发现第二舰队。这样一来,樱井康茂就能全力组织舰队防空,福原纯生则能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发起反击。
    此外,如此部署,还有一个目的:避免遭到中国潜艇伏击。
    当时,东乡祖望最担心的不是中国舰队,而是那些在大洋深处游弋的攻击核潜艇。
    在七月十四日之后,中国海军的攻击核潜艇袭击了两百多艘日本商船,绝大部分时候都是在未经警告的情况下将商船击沉,而且这些潜艇的活动范围几乎覆盖了整个太平洋。比如在七月二十一日,一艘中国潜艇在阿留申群岛南面伏击了一支由八艘商船组成的船队,第二天又有一艘中国潜艇在中途岛北面大概五百公里处袭击了日本商船,七月二十七日,一艘中国潜艇在吉尔伯特群岛西南伏击了日本商船。
    因为威克岛远离国际航道,所以不在中国潜艇的伏击范围之内。
    问题是,谁也不能保证,联合舰队不会遇到中国潜艇。
    如果在夜间,问题还不是很严重,毕竟联合舰队有强大的反潜力量。如果在白天,因为所有反潜直升机都无法在白天出动,连反潜战舰也无法在白天正常活动,舰队的反潜力量严重降低。
    正是如此,在选择航线的时候,东乡祖望尽可能的避开了国际航道。
    这样一来,联合舰队就不可能直接奔往硫黄岛。即便东乡祖望知道,中国海军的一支舰队、而且很有可能是以两艘“昆仑山”级航母为核心的第一舰队就在硫黄岛附近,他也不敢越雷池半步,因为硫黄岛离美国到东南亚的国际航道非常近,是中国潜艇的主要活动区域之一,而且第一舰队肯定得到了潜艇掩护。
    事实上,东乡祖望的猜测早已得到证实。
    在过去十多天里,日本海军派往硫黄岛附近的四艘潜艇全部石沉大海,没有一艘再次与海军司令部联系。
    按照东乡祖望的判断,硫黄岛附近肯定有大批中国潜艇。
    问题是,不去硫黄岛,联合舰队还能做什么?
    至少在七月三十一日夜间,东乡祖望依然相信,之前伏击了“赤城”号航母战斗群的第二舰队还在西南太平洋上,而且很有可能直接北上,与第一舰队会合,然后寻找联合舰队决战。
    正是如此,联合舰队离开威克岛之后,直接向西南航行。
    按照东乡祖望的判断,如果行动迅速的话,联合舰队很有可能在密克罗尼西亚与第二舰队遭遇。如果第一舰队没有南下接应第二舰队,而是留在了硫黄岛附近,就有机会一举消灭第二舰队。
    只是,这个美好的愿望很快就破灭了。
    八月一日夜间,东乡祖望收到消息,第二舰队里的两艘战舰已经回到广州,而且立即被送入干船坞进行维修。
    几个小时之后,海军司令部发来最新消息,第二舰队回到舟山。
    没等东乡祖望明白是怎么回事,海军司令部又在八月二日清晨与八月三日清晨各发来了最新情报,第二舰队已经离开舟山,在八月二日深夜从冲绳岛南面进入西太平洋,正以三十节以上的速度向东航行。
    此时,联合舰队还在马绍尔群岛西南。
    显然,第二舰队没有直接北上,而是以全速返回舟山,再从舟山出发进入西太平洋与第一舰队会合。
    问题是,第二舰队为什么要绕这么大个圈子?
    如果只是为了与第一舰队会合,即便有两艘大型战舰受损,也没有理由返回本土,毕竟在第二舰队离开舟山的时候,那两艘战舰没有修复,而且有情报表明,中国海军没有向第二舰队增派巡洋舰。
    也就是说,第二舰队的实力没有得到实质性增长。
    这样一来,返回舟山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显然,第二舰队返回舟山,不是为了补充受损战舰,而是有别的目的。
    东乡祖望首先想到,中国海军即将攻打冲绳群岛。只有攻打冲绳群岛,才有理由让第二舰队返回舟山。那么第二舰队不会前往硫黄岛,而是留在冲绳附近,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支援陆战队登陆。
    从战略上讲,中国海军在攻占了硫黄岛之后,已经建立起了战略屏障。
    也就是说,下一步就是攻打冲绳群岛,为登陆日本本土做准备。
    问题是,第一舰队也会参与攻打冲绳群岛的作战行动吗?
    东乡祖望显然不这么认为,因为他已经知道,返回本土的工程船遭到拦截,中国海军很有可能已经掌握了联合舰队的行踪,至少知道联合舰队在威克岛完成了维修工作,也就知道联合舰队还在硫黄岛东面。
    如此一来,中国海军就有理由把第一舰队留在硫黄岛附近。
    做出这一判断之后,东乡祖望决定首先干掉第一舰队,再去寻找第二舰队。
    八月三日上午,联合舰队在科斯雷岛南面转向,从密克罗尼西亚东面北上,直接驶往硫黄岛。
    很快,东乡祖望的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