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靖难天下-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扎哈齐一时语塞,虽然觉得许诚的话不对劲,但又一时想不起来哪里不对劲。
许诚小眼睛骨碌一转,观察着扎哈齐道:“俗话说,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既然大酋长非要不讲道理把我杀了,那我只得自认倒霉,请大酋长动手吧,记得给许诚来刀痛快的。”
扎哈齐回味着许诚的话,哈哈大笑:“好,本王不是不讲道理的人,既然如此,本王就放你回去。你去给本王带个话,本王听说辽王说过一句话,我一手拿着麦穗,一手拿着马刀,请问辽王是想接受本王的麦穗,还是接受本王的马刀。总之赔偿没有,如果辽王仍然咄咄逼人,那日后只好战场相见。”
许诚从扎哈齐大帐出来,只觉得背后一脊冷汗,两腿发抖,他一抹汗水,赶紧上马,三十六计走为上。
PS(免费):感谢你们和骑兵一起战斗,还有最后十几个小时,大家继续投票,撑起骑兵的脊梁。
还有一更下午送出,因为还有一些内容需要更改,请大家稍等。
第十八章 心事重重(1)
又一个受了重伤不治的士兵被抬出军营,他们的家人撕心裂肺的哭声让朱植难受。自从回到抚顺关之后,已经有十几名受重伤的士兵因为救治不及或者救治不当而丧失生命。这个重伤不治的士兵,就是因为手臂被狼牙棒砸伤,伤口处理不当引发的某些并发症而死。
朱植进入过战地医院,发现中医们采取的医治办法仍然是内服外敷,没有任何外科手术。虽然在朱植的指导下,中医们还会动一些极其简单的小手术,但整体救治效果非常微弱。
朱植又不是医生,没有那么强悍的YY能力,只能看着本来可以救回来的伤兵逐渐萎靡,这些都是战场上拼着性命保护过自己的汉子,朱植不禁心如刀割。
一个军医道:“殿下,这样的救治方法也是延续了百年,师傅教徒弟,徒弟传徒弟,都是如此。看着伤兵们痛苦我们也实在无奈,不过小的听说辽东有一位著名的大夫,外号叫鬼幽,时常行走于白山黑水之间,听说他懂得殿下提过的那些做法,他治理病人的时候经常要动刀。”
朱植眼前一亮:“是吗?真有这样的人物?那怎么从来没听说过?”
军医道:“关于他有些很邪乎的传说,说他经常出没于坟地,有人亲眼看到他在家里切开尸体食其肉。所以汉人都称他是食尸恶鬼,受人鄙夷。他在汉人地方呆不下去了,就跑到女真人的地界,依靠行医为生。”
朱植眉头一皱,难道此人不但会动手术。而且还懂得解剖吗,因为军医讲地切尸食肉之事,朱植压根不相信是什么是尸肉,依稀觉得他是在解剖尸体。怎么可能在这个时代会有这样的大夫?莫不是和自己一样穿越回来的?不对。假如也是穿越者而且前世是医生,那他早就上过解剖课了,也不需要偷尸体再学。
朱植道:“赶紧去将其找来,哦不,是请来。一旦打探到他的下落,本王亲自去请。”朱植立刻派人到建州女真人中询问“鬼幽”,又命官府在辽东各地贴出告示,招揽朱植出山。
告示才贴出两天,侍卫来报:“殿下,帐外有一名女子求见”
朱植正在吩咐斥候准备出去寻找“鬼幽”。听到侍卫报告,问道:“女子?你把她打发了,本王哪里有那么多闲功夫。”
侍卫道:“殿下。来人说殿下不是要找鬼幽吗?她有话要亲自对殿下说。”
“鬼幽?”朱植腾地从椅子上站起来,“快。快把人请进来。”怎么那么巧?才想找“鬼幽”竟然就有人送上门来?
过了不久,一名穿着灰布,个子小小地女子进帐。跪下行过礼。朱植命她起来说话。女子起身抬头向着朱植一瞧。只觉她一双眸子明亮之极,眼珠黑得像漆,这么一抬头,登时精光四射。手机小说站http://wAp。z…z…z…c…n.c…o…m更新最快。见她除了一双眼睛外,容貌却是平平,肌肤枯黄,脸有菜色,头发也是又黄又稀,双肩如削,身材瘦小,显是穷村贫女,自幼便少了滋养。她相貌似乎已有十七八岁,身形却如是个十四五岁的幼女。
朱植道:“不知姑娘姓名?”
女子道:“小女子叫白术。”声音清脆婉转甚是好听。
白术?朱植又问道:“姑娘可是知道鬼幽的事。”
白术道:“鬼幽乃婢的师傅。”
师傅?朱植十分惊讶地看着她:“你,姑娘是鬼幽地传人?”
白术道:“正是。”
刚要找曹操,曹操就来,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朱植笑容满面道:“是吗,呵呵,不知道姑娘的师傅现在何处?”
白术道:“师傅已在数月前病死。”
“什么?”朱植只感到哭笑不得,说了半天“鬼幽”已死?!刚刚充满期待的心情一下子落回地上,有气无力道,“那,那姑娘有何贵干。”
白术道:“小女子今日游历至此,看见有尸体从军营抬出,上前一看,发现人是因为外伤没有得到及时救治而丧命。于是就想入军营为伤兵疗伤,被守门的军士阻拦。无奈之下正要离开,就见营门上贴着告示,说是寻找师傅。于是便请守门军士入内通报,求见殿下。”
朱植一琢磨,她既然是“鬼幽”的传人,难道她也学会了师傅的医术?问道:“不知姑娘从何时开始师从鬼幽先生?”
白术道:“鬼幽只是外面不知底细的百姓给师傅的绰号,师傅其实姓江名潜。殿下是见小女子年纪小,信不过小女子吧?”看不出来,小姑娘年纪轻轻揣摩别人的心理还挺在行。
朱植有些不好意思,道:“没有没有,只是想了解一下姑娘的身世。”
白术正色道:“殿下想知道什么只管问便是了。小女子自幼父母双亡,被丢弃荒野。蒙师傅搭救,才得活命。从此跟随师傅左右,也成了师傅地关门弟子。从七岁开始跟随师傅治病,如今一十一年,虽说不能尽得师傅真传,也于医术一道略窥门槛。”语气中甚是不满之意。
朱植对这个不畏显贵的小大夫产生了些好感,道:“先生误会了,本王没有一丝看不起你的意思,只是不知道姑娘地底细而已。那请问,尊师的医术有何高明之处。”
白术道:“师傅自称是华佗地传人,专门以切腹开颅为病人医治。其实师傅是为了研究人体的结构,才被迫去坟地偷取无名尸体。切开尸体研究人体内部情况。我从小跟着师傅,才知道这些。师傅古道热肠,悬乎济世。只是世间的人不理解他老人家,称师傅是。是那个。”说到动情处,白术泪珠已经垂垂欲滴。
朱植道:“姑娘别伤心了,别人不理解,本王理解。在大地地西方,那里国家的医生,就经常以切腹开颅的方式为病人治病,他们把这称为开刀,取用刀切开人体之意;他们把切开尸体研究构造的方法为解剖,取解开剖析之意。”
白术收了眼泪,琢磨着朱植说出地新鲜词语,眼前一亮道:“殿下说的意思太贴切了,师傅的医术就是这样的。殿下怎么会知道?”说出话后又觉得失礼,脸微微一红又低下了头。
朱植叹了口气。胸中早已翻滚起伏,想不到,真想不到。在中国地历史中除了华佗,竟然真的还有以外科手术救治病人的医术存在。听在耳中仿佛都不是真的。
朱植又问:“那开刀时。又是用什么方法让病人不感到疼痛。”
白术道:“据师傅说,他年轻时曾得到一个方子,仿佛传说中神医华佗的麻沸散。那是用四份曼陀罗干花、一份草乌、半份川乌、两份天南星、一份半的蟾酥、再加一份半番木鳖制成……”
朱植与白术两人就这么你一言我一语地聊了起来。朱植拥有现代医学知识,白术又是当时最先进的医术传人;朱植震惊于她的医术和创新,她也震惊于朱植在医术上的种种“奇思妙想”(当然是现代医学成果)。两人一谈就是半天,仿佛相见恨晚,甚是投机。
“白先生说的那个位置叫脾吧……”
“殿下怎么知道?那一次解,解剖是吧,师傅告诉我……”
在帐外当值地两名侍卫互相看了一眼,乖乖,殿下什么时候成了大夫,侍卫甲道:“厉害,敢情殿下也是华佗转世啊。”
侍卫乙道:“别胡说,不过啊,殿下那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他们说的那些反正我是一句也不懂。”……
朱植发现白术或者说江潜的医术已经涉及了外科中地麻醉、消毒、止血等问题,他们对人体的解剖已经开始揭开人体地奥秘。谈到最后,朱植从案上快步走下对白术道:“白先生,本王刚才多有得罪,还请白先生原谅。军营中现在就有多名重伤伤员,急需大夫医治。不知道先生是否方便。”
白术也不客气,学着男人拱手一礼道:“殿下吩咐,敢不从命。”朱植立刻带着她去战地医院。只是为了不让大家惊奇,朱植建议白术暂且女扮男装。
到了医院,朱植给军医们含糊地介绍,白术乃“鬼幽”的传人,现在来军中帮助救治伤兵。那些中医们自然对白术将信将疑,但是朱植带来的人,他们又岂敢无礼。
白术检查了几名伤口感染发高烧地伤兵,只见一个小病手臂上不过被砍破了一道,但由于伤口一直处理不当,已经被草药捂得红肿化脓,人也发起了高烧,昏迷不醒。
白术立刻命军医准备热水、盐水、烈酒等物。只见她从口袋中掏出一个包,里面全是各种小刀,虽然造型古朴,但俨然是一套手术刀。她拿出一个小纸包,将其中药粉化在烈酒中送给小兵服下。然后拿出一把大的手术刀先用烈酒消毒,再在烛火上烧了烧,一刀下去……
白术最后一针将伤口缝合,额头上已经是点点汗水。朱植情不自禁地像协助的护士一样,用旁边一块干净的抹布给白术抹抹汗水。白术抬头道:“谢谢……啊,是殿下,小……的不敢当。”
朱植微微一笑,也知道自己所作所为有些过分,道:“哦,没关系,怎么样,这样他的伤就能好了?”白术道:“恕在下直言,伤口伤得久了,病人烧得也太久了。请军医开一付退烧的药,让他服下,明日一早烧退了就有救,如果烧还没退就……”
朱植道:“本王明白,军医,开方。”退烧的药那是所有大夫都知道的,军医笔走龙蛇迅速开好了药方。朱植拿过来看了看,什么柴胡、姜半夏、黄芩甚至连他都知道……朱植下意识把方子递给白术,白术看了看,点点头。
朱植把方子交给军医对白术道:“白先生随本王去用饭吧,”
翌日一早,伤兵烧退,辽王待白术为上宾,封为辽王府医官,抚顺关军中伤兵皆由其医治,伤者再无一人殒命。
PS(免费):忙碌的二月终于过去了,骑兵在春节期间仅仅休息两天,更新超过30节,十万余字。在春节这样忙碌的日子里,骑兵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如果读者仍觉得不过瘾,只能说句抱歉,那是骑兵能力有限。
这期间因为赶进度,小说情节难免出现不妥之处,敬请兄弟们多多包涵。明后两天,骑兵要向大家请个假,停更两日。好好整理一下思路,也安静下来仔细构思一下后面的情节,匆忙赶活如何能出精品?这是你们对我的鞭策,也是骑兵对自己的要求。骑兵保证这个月仍将每日一更,每更四千字,周六或周日休息一天。不便之处,请读者们理解。
最好一定要感谢大家的推荐票,你们从二月第一天一直坚持到最后一天不懈地支持下,骑兵终于如愿以偿冲上了新书推荐票第三,骑兵真诚地向大家说一句:谢谢啦!
还是那句话——骑兵仍在努力中!
第十八章 心事重重(2)
北平,燕王府。层层叠叠的屋檐之下,是座座宏伟的的宫殿,太阳照射下琉璃瓦的反光,让整个宫殿光芒四射。这里曾经是前元的皇宫所在,在众多藩王中也许就数这燕王的宫殿巍峨壮观。
镜头拉到某座宫殿的深处,阳光从窗棱洒在房内,投射出地面班驳的格影。一只脚踏在上面破坏了精美的图案,脚的主人面朝屋内而站,阳光撒在他背后,伟岸的身躯勾勒出一圈光芒。光芒中发出浑厚的中音:“依斯道看,老十五到底知道多少?”
在伟岸身躯的阴影里,一名光头和尚闭眼而坐,手中佛珠不停地转动。听见光芒中发出的问话,佛珠骤然而停,声音沙哑尖细:“知是不知,不知是知。”
窗前之人正是朱元璋第四子,朱植的四哥——燕王朱棣;而阴影之中唇上无须的正是燕王幕中首席谋士,姓姚名广孝,字斯道,有的人也称其为道衍和尚。
朱棣道:“斯道,别跟我打哑谜了,老十五的信你也看过了,他这不分明是上门叫板吗。”
姚广孝道:“殿下,您只要回答一个问题,如果换作是您,您会怎么办?”
朱棣道:“如果我有证据就到父皇那参他一本,如果没有就会尽力去找证据。”
姚广孝道:“殿下,您不能站在燕王的角度上,而应该站在辽王的角度上。”
朱棣深吸一口气,缓缓走到桌边坐下。喝了口茶道:“你是说,朱植未必会想扳倒我?”
姚广孝道:“殿下明鉴,殿下之于辽王与辽王之于殿下是不一样地。辽王是太子埋伏在您背后的一颗棋子,殿下不动。辽王永远不会动;然殿下一动,辽王立刻可兵出山海关,直驱北平。所以辽王之于殿下,如匕顶背。殿下必欲除之而后快。
但殿下之于辽王呢?遮阳之大树也!在众多藩王中殿下实力最强,也最遭皇太孙忌恨,假如他日皇上西去,太孙即位之后第一个要对付的就是殿下,而不是他辽王;但一旦殿下倒了,辽王首先没有了大树遮荫,二则成为兔死之烹狗。贫僧以为凭杨荣之能,如果还看不到这一点,就枉称为杨勉仁了。所以这就是知为不知,不知为知。”
朱棣道:“斯道是说。老十五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但他宁愿糊涂也不肯明白?”
姚广孝道:“正是!辽王不管手里有多少证据,他也不会而且是不能扳倒殿下。所以对于辽王来说只能知为不知。而这封书信却是不知为知,明知道不会扳倒殿下。却故意向殿下透露他知道此事,就是为了让殿下担心,让殿下对其投鼠忌器。也是在警告殿下。不要试图与他为敌,他会时刻抛出这颗棋子。”
朱棣道:“以我对老十五的了解,这一定不会是他地主意。”
姚广孝道:“当然是杨荣的主意,上次朝中太子之争,就是他一张字条坏的殿下好事。此人为辽王羽翼,为我大敌,殿下不得不防。”
朱棣道:“我说老十五本是轻浮之徒,什么时候会有如此深的城府?”
姚广孝道:“殿下,彼一时此一时也,贫僧仔细研究过这两年辽王地全部情报,发现他似乎比以往变了一个人似的。3…Z中文网;电脑站www;z…z…z…c…n.c…o…m更新最快。先是暗保太孙,交好天下士子;接着收买人心掌握京城兵权;最后平定蓝玉叛乱获得皇上宠信;现在在辽东大刀阔斧改革赋税军事,又不给殿下面子将张廉清除。自从封辽之后,在杨荣的辅佐下,广移民,扶商业,修战船,势力节节上涨。还有一事,到辽东两年,辽王把皇上赐与的建府之银全部用在政事军队上,自己只住了最简陋的住所。表面上是生性简朴,可背地里节省出来的银子都哪去了?辽王没有野心,贫僧死也不信。此时辽王羽翼已成,文有杨荣、姚善;武有铁铉、瞿能。在贫僧看来,辽王的势力不在殿下之左。”
朱棣皱着眉头,敲着桌子道:“那我该如何应付?”姚广孝道:“殿下不必着急,既然辽王励精图治,那么殿下不如韬光养晦。木秀于林,风避摧之,辽王毕竟年轻,不懂得掩饰野心,此时他还得皇上信任,是因为太孙一党还没感觉到他的野心,否则自然有人在皇上那里搬弄是非。所以殿下不必担心,反而殿下应该积极寻找辽王的野心证据,一但朝中太孙一党发动,也就是殿下发动之时。”
朱棣边听边点头道:“斯道所说极是,但这证据毕竟被他掌握,我始终心有忌惮。”
姚广孝道:“殿下,你想过没,为什么辽王修书与您,正说明他现在羽翼未丰,真正是他心中忌惮殿下才对。反过来只要朝中有人构陷,殿下再对他动手,他必定已无还手之力。”
朱棣展颜而笑:“斯道好计策,本王受教了。只是这刘恒与我有用,他的侄子刘爽该如何处置?”
姚广孝闭上眼睛,重新开始转动佛珠:“阿弥陀佛,永生轮回,超度极乐。”
朱棣靠在椅子上,一半身躯撒着阳光,半张脸晴,半张脸阴,一丝凶光在眼中一闪,嗖地已经不见踪影。
“走水啦,走水啦。”北平西关街一处门房着起了大火。不知道从哪里钻出一大批拿着水桶地百姓,围着此房,左临右舍想来救火之人根本无法接近。火势朝四周蔓延,西关街共有五处院子被烧为白地。
典膳正刘恒早上一起床,就听到前厅哭喊着。刘恒长得胖,下得地来。正要出去,老婆已经进了屋:“官人啊,不好啦,刘爽大侄子他。他死啦。”
刘恒给这句话吓得脸都白了,颤巍巍道:“怎,怎么死的?”
老婆嚎着道:“呜呜呜,烧死地。昨夜里一把火把西关街烧成了白地,大侄子他,他们全家都给烧死啦,快去吧,小叔在外面呢,呜……”
刘恒脑子一下乱成糨糊,怎么会这样。刘爽是干什么,他当然知道,当年就是他得了燕王地秘密差使,找了刘爽开办这个米铺。一直都是见不得光的生意。如今骤发意外,刘恒第一时间就想到与此有关。他安顿好家人赶紧穿好衣服入王府求见燕王。
朱棣打着哈欠接见了刘恒:“长玉,这么早就来找本王。到底什么事啊?”
刘恒呜咽着道:“殿下,给小臣做主啊。昨天夜里一场大火将西关街刘家米铺烧成了白地,小臣侄子他一家人身陷大火无一生还,呜呜……”
朱棣装作惊讶地样子。霍地站起来:“什么?!竟然有这样地事!!”
刘恒道:“是啊,今日小臣的弟弟来报地丧,殿下,此事必有蹊跷,请殿下明查!”
朱棣哦了一声,坐下道:“依你之见,其中有什么蹊跷。”
刘恒夺口而出:“肯定是和私……”
朱棣眼睛突然精光四射,狠狠瞪了他一眼:“恩!可是私人恩怨?”
刘恒才意识到自己失言道:“哦,对,对,是私人恩怨。只是着一家人全数死于大火实在不正常。”
朱棣面无表情,拿起茶杯,用碗盖撇了一下茶叶,挥了挥手,让左右出去,屋中就剩下两人。才缓缓道:“或许是睡沉了,放心吧,这些事本王为你做主。”
刘恒凑近道:“殿下您看,会不会是那种生意出了问题?”
朱棣道:“哦?不知道有多少银子还没运进府?”
刘恒道:“昨日结过一次,刚送了二万两银子进王府。殿下……”
朱棣打断他道:“有可能是他与北边的发生了龌龊吧,上次你不是说过北面地嫌价格太贵了。”
刘恒道:“不可能啊,上次已经把价格谈妥了。”
朱棣依然面无表情道:“好啦,你下去吧,此事本王一定会彻查。另外这个买卖你不要再经手了,你手里还有什么帐本之类的东西都交上来吧。从此以后,以前那些事对你来说从来没发生过。明白吗?”说罢,朱棣眼睛一翻,刘恒眼光与他一碰,突然觉得混身寒冷。
隔了片刻刘恒才点头:“是,殿下。”
出得宫来,刘恒恍如隔世,刚才临出门时朱棣那冰冷的一眼。大街上,一队队燕山左卫的士兵如临大敌,说是在捉拿昨夜西关街的凶手。
刘恒一步一挨地回到家里,一个人把自己锁在书房。从书架上拿下一部资治通鉴,打开封皮,上面一页页一行行,哪里是什么资治通鉴,记录的全是五年来贩卖私盐的生意进出帐目。他把书放进袖筒,闭眼深吸了一口气,又在书案下一顶,打开一个暗格,从里面抽出一张薄如蝉翼的绫子,上面用蝇头小字写得密密麻麻,刘恒把绫子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再把它小心翼翼地塞进腰带的一角,刘恒拍拍腰,心情稍定。这才起身出门,往燕王府而去。
漆黑的夜晚,一辆马车在夜路上飞奔,车中中年胖子手脚捆绳,蒙眼塞口,还在挣扎,旁边蒙面人狠切胖子地脖颈,胖子晕厥过去再不动弹。蒙面人对车外叫道:“快,天亮前必须赶到海边。”
“七月十五,刘记米铺被烧成白地,掌柜伙计家人上下三十八口没于大火,北平闭城三日,燕王府侍卫大索城内。”
杨荣看着北平递来的情报,冷笑道:“燕王杀人灭口了。还装模做样大索北平,不派巡捕而派侍卫,真是欲盖弥彰。分明就是搜寻米铺漏网之鱼。”
朱植道:“线索全断了,咱们手上也没有证据了。”
杨荣一笑道:“未必吧,荣有礼物送与殿下。”
朱植道:“哦?什么礼物?”
杨荣道:“刘恒!”
朱植惊道:“什么意思?!”
杨荣道:“属下料定燕王必会出此手段,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